广一模作文讲评

广一模作文讲评
广一模作文讲评

广一模作文讲评作文如何审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材料是"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在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

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题,当我们遇到“露珠”的苍白,到不如换一种“枫叶”的思维,这样“露珠”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可以拟题:《“露珠”的启示》

总之,可以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我觉得也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这次约有1/3的同学作文存在离题或偏题现象,归结原因是对这首意象派小诗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所以在审题中,学生要调动各自的联想和感受能力,把诗歌(材料)中的每个意象的关系充分考虑进去。学生由于平时做惯了有提示性(说明文字)的话题作文,再加上联想能力所限,因此次此作文审题偏差较大。

例:有学生谈——露珠小但很美,细节,疑惑,自信,奋斗,乐观心态,简单才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奉献,纯洁的露珠,珍惜时间,露珠给人希望,生命,成功,善于发现,和谐,互助,友情,张扬个性,平凡与伟大,感谢生命

透视心灵,爱要适量,露珠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等。这些立意大都偏离诗歌所能理解的范围。另外还有同学写——依靠,选择,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角度看问题等也是可以,但行文中没能紧扣诗歌中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不同的位置上的表现和感受(“闪烁”和“苍白”),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不能从”露珠”和其所在的不同位置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这里不能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露珠”会有不同的展现和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物,以及我们在对待事物中的不同思考。

当然也有一些较好的立意,象《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底色折射不同的光》《感时花溅泪》《不同环境不同的美》《位置与价值》《百变父亲》《环境映衬人生》等。

2选材:由于受到审题偏离的影响,在素材的选用上,不准确,不典型甚至是错误,不能很好地去结合课本和平时的复习背诵,很多同学随便编故事或把同学,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拿出来,也有小学或初中的材料,东拼西凑。有近8%的同学没写完甚至上缴了白卷。有文学色彩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下面所选的几篇优秀作文中也是素材运用也不理想。关于选材的问题:

一、历史的辨证

人类有很多的景观,由于没有人发现它,从而使它默默无闻,湮没在岁月的风雨之中;就如开平的碉楼,经历过几百年历史的沧桑,直到今天才被发觉和挖掘,世界闻名;和氏的美玉,湮没在庸人的目光之下,只能是一块烂石,一旦闪光,便成了众人争夺的宝贝。

二、社会的观照

当今社会,人才辈出,对于人才的使用不当和选拔不当,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一些地区经济的落后,也没有给人才实现价值的地方。

写作技法方面:

这篇文章应该使用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散文问题进行写作,论辩充分,论据充足,使用对比手法,材料的丰富性和思辨性,将是作文成功的法宝。

随遇而安——让生命飞扬

华南师大附中娄立

露珠于枫叶间滑落,折射的是火红的激情;露珠在荷瓣上滚动,展现的是楚楚的韵致。人生在世,也需要随遇而安的气度,像纯洁晶莹的露珠。

不同境遇中依旧彰显令人目眩心动的光华,这种随遇而安的气度,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淡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超然,也是“因势象形”“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的大智慧。

随遇而安,是率性,不是随波逐流。“竹林七闲”在魏晋豪阀混战中吟咏,通过亲近自然而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通过醉酒啸歌宣泄心中的不平。有人长歌当哭,穷途焚车,有人却大义凛然,让一曲《广陵散》遗散千古。个人的力量在时代的面前是渺小的,既然不能“扶大厦于将倾”,那么惟有“举世皆浊我独清”,在“种豆南山下”中忘却世俗的黑暗,保持人格的独立。毕竟时代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者,也需要像“竹林七贤”那样,在乱世中谱写“清心普咒曲”的高洁隐士,为混乱的朝代注解的精神坐标。

随遇而安,是本真,不是随风使舵。在挫折与失意面前,有人牢骚满腹,平白让生命蹉跎;有人宠辱不惊,为生命续写华章。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与王安石在宦海沉浮中怆然泪下,前者心心念念寄希望于故交旧友,伤春悲秋,后者在晚年骤受打击后忧愤而亡;苏轼和欧阳修却以睿智的眼光审视自我,在得意时锋芒毕露,失意时更能以泰然的心态处之,决不违悖和改变自己的初衷和心志,并在人生的低谷完成蜕变,为官一任,便能被泽一方。随遇而安,让欧苏的生命充盈。

随遇而安,是坚忍,不是随心所欲。雷切尔·卡森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弊病和趋向,发出“寂静的春天”的警示,饱受时人误解与讥辱,可她依然潜心治学,振臂高呼,矢志不移。终于,历史证明了她的睿智,肯定了她的成果。

随遇而安,让露珠焕发着永恒的光华。

随遇而安,更让生命飞扬。

【简评】

本文由露珠处于不同环境而仍折射本质光华,联想生发到现实生活中人之随遇而安的品性,作文立意切合材料含义。行文思路清晰,能够注意结合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分析、揭示“随遇而安”的内涵,议论集中,议中显情。层次分明,点题呼应,结构严谨。文句简练,流畅自然,有感染力。

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色彩

华南师大附中张露

露珠的红晕是枫叶点染的,露珠的苍白也是荷花涂抹的。本质只是透明的一颗心,却因所处之处的不同而造成了效果的反差。“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始,也如露珠一般玲珑剔透,只是所走之路不同,所处之境不同,才导致了万千种人生。可见,一个人需要反射什么光彩,需要何种色彩的人生,就必须选择一条与之相匹配的道路,找准合适的生存状态。

李白、陶渊明是纯洁无邪的白色。适合他们的不是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与互相倾轧的污浊。全身而退,李白以酒为伴,以月为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酒中书写快意人生,与月进行心灵沟通。终于,他放旷,他豁达,他洁白的衣袂,不沾一丝一毫污浊。陶渊明以南山为伴,以菊为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归隐田园,荷锄种豆,他收获了心灵的宁静,纷飞的发丝不沾一丝一毫烟火。

诸葛亮是指点江山般豪壮,披肝沥胆般忠诚的红色。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并非他的宿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才是他的人生之路。终于,在刘备三顾草庐的诚意相邀下,他出山为其效力,并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争取到了三足鼎立之势。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誓死效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

苏轼是那潇洒疏放的蓝色。他的胸襟,如天高,比海宽。纵是人生失意,亦能我自谈笑风生。赤壁二赋,大江一词,是他对人生意义进行的积极思索;为官之际,体察民生,关心百姓,卓有成效,是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更展现其襟怀之宽广博大。“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概就是对他这种潇洒放达的最好概括了。

找准适合自己的道路,才会让人生显出应有的色彩,彰显出个人应有的价值。若使李白、陶渊明屈服于官场,诸葛亮蛰居于草庐,苏轼为境遇之悲而耿耿于怀,呈现出的将是另一种色彩,而掩盖了个人应有的价值。

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找准自己的人生之路,去发散出适合自己的光芒。在正确的环境位置上,你的色彩便是最亮丽的。

【简评】

本文最大的可取之处在于对所供材料的内涵把握准确,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撷取了李白、陶渊明、诸葛亮和苏轼等人的事例,虽选材平凡,但叙述不落窠臼,笔法优美。而且文章结构上注意首尾呼应,扣回材料,是一篇规范的考场议论文。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光彩

露珠,本空灵一物,无光彩可言。然而,有了枫叶的映衬,她红红地闪烁;有荷花的依托,她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其实,自然之物如此,芸芸众生亦如此;站在不同的位置,焕发的是不同的光彩。

大千世界,莫不如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同样是橘,水土不同,光彩各异;再看那二胡,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北方,拉出的是西北汉子的雄伟坚实;而在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拉出的却是山的灵秀,水的柔情。同样是二胡,拉者性格志趣不同,胡声亦各异。

回望芸芸众生,更是无处不见这一普通的禅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高原上最美的雪莲。在偌大堂皇的深宫里,文成公主勤修琴棋诗画,树大家闺秀之典范,教化于民;在青藏高原上,她却主动出闺,以改革者的胸怀与魄力推崇唐文化,帮助高原的人民走出原始生活的囚牢。同样是美丽的公主,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肩负的使命的不同,焕发的光彩亦不同。

毛泽东,一个集政治大家之智慧与诗人情怀为一身的伟人,以他政治上的辉煌与诗文上的光辉成就诉说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光彩”的道理。在战场上,毛泽东意气风发,我自岿然不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将嘉兴湖上的微波,井冈山上的星火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燃烧着革命的激情。而当他处在居室中,他却激扬文字,数风流人物,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军事家与诗人,理性与感性,毛泽东站在了不同的位置,焕发了不同的光彩。

然而并非人人都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焕发出不同的光彩,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找准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凭借物,才能“才美外见”。班超深谙这哲理,投笔从戎,在战场上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鲁迅更是参透这一玄机,毅然弃医从文,用笔杆子敲醒了沉睡的中国大地;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作为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却没有穷研经济理论的奥妙,而是以实际有效的行动帮助了穷人。

是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与闪光点,只要我们能善假于物,找准位置,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焕发最耀眼的光芒。

【点评】

本文从露珠的表现入手,提出“站在不同的位置,焕发的是不同的光彩”,切合题意。本论部分以例证法展开,先从“橘”“二胡”等“物”的层面论述,再从“人”的层面一古一今来论述。论述充分。对事例的阐述亦十分出色,抓住了关键,叙述了主要事实,又点出了因果关系,还饱含感情,富

于形象性。倒数第二段作了一个补充证明,使论述更全面。语言流畅自然,表意清晰,气势充沛。(点评:广大附中郭春曦)

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陶渊明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岭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

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朗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点评】

本文从露珠只能反映外物的光芒的角度入手,否定了露珠这样的人生,立意为“做真正的自己”,审题切合题意。

行文时将其分解为三个分论点,“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三个分论点分解得很好,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做真正自己的必要性。例证丰富,论述精炼到位。

开头结尾对题目所给作文材料的处理很见功力,虽着笔不多,但分析很透彻,将其与自己的观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构上按简析材料——提出观点——深入分析——总结全文来展开,十分清晰。

语言流畅自然,综合运用了对偶、排比、引用等修辞,很有文采。

致舅舅的一封信

亲爱的舅舅:

有这么一首诗:“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不知道您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想?同样是露珠,为何枫叶上的与荷光上的有如此大的分别?

我想要说的正是您现在担心的事——您的爱女,我的表妹的前途与命运。我想,我和表妹都是露珠,我的父母是枫叶,而您就是那使露珠变得苍白的荷花。

表妹与我同龄,今年都将要面临高考,但是她与我的命运截然不同。我,有一点小聪明,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虽然没有在亲友面前过多地炫耀,但是大家总是夸我成绩好,每当亲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我,我总是有点不好意思。然而,我的表妹,您的女儿,却没有像我一样的小聪明,甚至都被您们灌以“天生就蠢”的“名号”,学习成绩不好,成绩单上“满堂红”。

其实我知道,她不喜欢您们拿我跟她的成绩作对比,拿我与她作对比。有时我会留到,大家说我有出息的时候,她却躲在一角,眼角里泛着苍白的泪光。我知道,我们在伤害她的自尊心。

我能在枫叶上闪光,为什么她不行?因为枫叶给了我空间与自由,给了我一个舞台。枫叶虽不及荷光大,但他们能在身后照耀着我,使人能从心所欲展现才能,发现耀眼的光。相反,您却以您的父权主义抹杀了一颗露珠的光芒。那颗露珠只能在荷花的映衬下黯然失色。

我知道您很爱表妹,您为了她的前途,花多少钱都要让她艰难地进入民办高中就读。您认为考大学才有出路,“唯有读书高”。君不见,她的兴趣特长是画画而不是读书,她的志向是当画家而不是当科学家,她想

读的是职中而并非大学。您又了解她多少呢?当我看到她带着一张只有10分的数学考试卷来找我,眼中有泪但是流不出来的样子时,我的泪也从心底流出来了。

您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照顾表妹,但请您多尊重表妹的想法,还她一个舞台。荷花对露珠的爱虽深,但是爱也能换一种方式,否则就只有苍白的泪,在您、我、她的心目中。

您女儿的表哥

3月18日

【点评】

本文立意为要有恰当的舞台(合适自己的位置),切合题意。将表妹比喻成露珠,以一种真情呼唤舅舅给她枫叶而不是给她荷花,“红红地闪烁”而不是“苍白地流泪”,思考很深刻。而且针对的是当前中小学的一种普遍现象,有现实意义。

采用书信的形式,便于倾诉和抒情。语言十分自然、得体、真挚。

借你颜色,绘我人生

露珠本无色,凝洁而自成。可叹七彩色,盈盈珠上生。

露珠,生于山野花木叶瓣之上,本无颜色。虽然以圆润,剔透,晶莹而成纯洁净白之美。但是,美之余,却难免令人心生感叹,若是露珠有七彩之色,媲美于珍珠宝石之美,岂不让人更加赞叹?

其实,露珠,凝天地之灵气,能聪慧——落在枫叶上,便为自己染上激情四溢的火红;落在荷花上,又染上成凝白的;落在菊花上,使闪烁着君子卓尔不群的黄;落在牡丹上,又染上了淡雅高贵的淡粉…….

露珠不断地为自己换色更颜,是为了更加突出自己的美,而人也应不断地向别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转接在自己的身上,成为自己的优势,成就自己的辉煌。世间花枝无数,可叹懂得借色的露珠难求。你是那颗懂得借色的露珠吗?

借你颜色,补我空白。世间无完人,正如世间万物,有所长,必有所短。但古语有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真正在人群中突显才能,头角峥嵘的,并非他天资卓越,而是他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补自己的空白。借物,则有借有还,而借于“优点”。则无需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越加趋向完美。

借你颜色,绘我人生。露珠借色成就美丽,而我们借“优”便成就了自己的未来。哲学上来看,人与社会,是互融的。当然,人无法脱离社会单独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才社会中吸取各种“养分”,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只有不断的吸取别人的精华,经验,以形成自我的优势和特点点,才能在知识浪潮翻滚的今天,在人才林立的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开拓创新。

亚里士多德借了柏拉图的颜色,成就了物理上的传奇;而牛顿借了亚里士多德的颜色,叙写了自己在历史上光辉的一页;爱因斯坦又借了牛顿的颜色,用自己的相对论绘出了成功的人生。

他们都是露珠,也许并不出众,甚至并不别透,但他们借了他人的颜色,绘制了自己的人生。那么,你我,还在等什么?快来借我最出众的颜色,绘出我最夺目闪耀的精彩人生。

【点评】

本文从“露珠借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而展现自己的光彩”的角度立意,提出观点“借你颜色,绘我人生”,切合题意。

本论部分重点论述了为什么要借,因为借能“补我空白”“绘我人生”,并举了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的例子进行证明。论述比较充实。结尾扣材料,然后以较有号召力的语句收束,简洁有力。

本文在表达上的亮点很多,如:开头以自作诗引出;第四自然段在原诗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写得很有意境;倒数第二段三个例子构成了一种顶针的形式,连贯优美;结尾采用号召力的语句收束。对偶、排比、引用等手法用得很自然。不足:本论部分例证不够充实,空泛的议论偏多。(点评:广大附中郭春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