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创意教案设计(附补充的现代诗歌)

《飞鸟集》创意教案设计(附补充的现代诗歌)
《飞鸟集》创意教案设计(附补充的现代诗歌)

现代诗集导读材料

一、导读课:谈诗会(一课时,课时学习)

主要内容:泰戈尔诗歌专题

1.阅读《飞鸟集》附录《泰戈尔小传》和读本附录《关于<飞鸟集>》一文,勾画重点,批注思考并分享。明确:(1)泰戈尔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2)泰戈尔与中国的关系,对中国新诗创作的影响。

2.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十分注重对自然的描写,并赋予自然万物以深层的意义。你在阅读《飞鸟集》的过程中,找到了哪些自然界的意象,想想这些意象被诗人赋予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

……

3.交流与小结

诗人并不是为了自然而写自然,诗人通过抒写广阔博大的自然世界,来体现宇宙的活动和人生的变化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相契合的。人与自然亲密无间,歌赞生命的自由、平等、博爱,从而形成丰富隽永的人生哲理。

二、交流课(一):读诗会(一课时)

1.《飞鸟集》中,令你印象深刻或产生思考的诗句有哪些?请朗诵,并谈谈原因。

2.诗歌朗诵指导(节奏、语气、重音、情感)

3.交流与分享《给孩子的诗》和《繁星·春水》

(1)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进行朗诵(可一人、可小组;可有配乐;小组评分)

(2)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角度:内容/情感/形式)

作业:

1.给家长读诗;

2.读了这么多现代诗歌,你的内心一定也像诗人一样,思潮涌动。请把自己细腻的思绪写成一首现代诗,主题、字数不限,题目自拟,形式可模仿你读过的现代诗的形式,也可以自己创造。作品将进行班级分享和年级展示,读一读自己的诗歌,说一说内心的情感。

三、交流课(二):写诗会(一课时)

1.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谈谈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自我分析在创作中运用到的写法。

2.写作活动:(三选一)

(1)以阿多尼斯的《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为例,仿写简短而有诗意的两行诗;

(2)以安德拉德的《静物》为例,仿写简短而有诗意的两行诗;

(3)以艾吕雅的《自由》为例,仿写简短而有诗意的四行诗。

注:学生先朗诵这三首诗,并进行讨论:这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特点?我可以怎样仿写?然后进行仿写创作。优秀作品可以做成精美诗笺,进行年级展示。

四、自主阅读(四课时)

附录:

艾吕雅(法国)自由(陈力川译)(节选)在我的小学生练习簿上

在我的课桌和树木上

在沙上在雪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所有读过的书页上

在所有空白的书页上

石头、鲜血、白纸或灰烬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金色的图像上

在战士的武器上

在国王的冠冕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丛林和沙漠上

在鸟巢和灌木上

在我童年的回声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夜晚的奇迹上

在白昼的面包上

在订婚的季节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我所有的蓝布片上

在太阳发霉的池塘上

在月亮盘旋的湖面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田野上在地平线上

在飞鸟的羽翼上

在影子的风车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每一缕晨曦上

在海上在船上

在癫狂的山峦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云朵的泡沫上

在暴风雨的汗水上

在稠密而烦腻的雨帘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各种闪光的形体上

在各种色彩的钟声上

在自然的真理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苏醒的小路上

在舒展的大道上

在沸腾的广场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在点燃的灯上

在熄灭的灯上

在我连成一排的屋舍上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镜子把我的房间

一分为二的果实上

在我空如贝壳的床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我贪吃而温驯的狗身上在它竖起的耳朵上

在它笨拙的爪子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我门前的跳板上

在那些熟悉的物品上

在得到祝福的火焰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所有应允的身体上

在我朋友们的额头上

在每一只伸出的手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惊奇的玻璃上

在专注的嘴唇上

在高出沉默的地方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我被毁坏的避难所

在我那倒塌的灯塔上

在我烦恼的墙垣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冷淡的缺席中

在赤裸的孤寂中

在死亡的阶梯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恢复的健康上

在消失的危险上

在没有记忆的希望中

我写下你的名字

凭借一个词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生活

我生来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呼唤你的名字

自由

《飞鸟集》创意教案设计(附补充的现代诗歌)

阿多尼斯(叙利)

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节选)什么是道路?

启程的宣言

写在一页叫做泥土的纸上。

什么是一棵树?

绿色的湖泊,波浪是风。

什么是空气?

灵魂,不愿在身体内

落户。

什么是镜子?

第二张脸,

第三只眼睛。

什么是神圣?

一副面具,

用以称颂被玷污的事物。

什么是死亡?

在女人的子宫

和大地的子宫间

运行的班车。

什么是彩虹?

云彩的身体

和太阳的身体

在大地的身体之上

折腰相拥。

什么是波浪?

在大海的屏幕之上

浮动的画面。

什么是岸?

波涛休息的枕头。

什么是星星?

一本书,

最美的是书的封面。安德拉德(葡萄牙)静物(姚风译)1

覆盆子清晨的血液

选择亚麻的白色作为爱情。

2

清晨充溢着光辉和甜蜜

把清纯的面容俯向苹果。

3

橘子里的太阳和月亮

携手同眠。

4

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

夏日时光的名字。

5

在石榴树中我喜爱

火焰心中的休憩。

阅读指导课-《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一)

阅读指导课:《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一)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五首现代诗歌,为了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了解,我从现代诗歌的特点着手,让学生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借助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的丰富资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了解诗歌,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韵,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现代诗歌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2、提高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法: 举例法 学法: 搜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现代诗歌的特点,写摘记,每人搜集三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一本现代诗集。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古诗文让我们骄傲,让我们自豪。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的千古名诗我们耳熟能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 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是诗人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的。代表人物有贺敬之、郭小川、艾青、席慕容、闻一多、海子等人。 今天我们就以前学过的《乡愁》这首诗为例,和大家一起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 (视频播放)余光中的《乡愁》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内容包括五个诗歌单元和五个散文单元,每个单元都把主题相同的诗歌和散文收集起来,且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几篇略读、一个思考和探究和一篇文章。尤其是文章,诗歌部分几篇文章下来,“如何鉴赏诗歌”已有了章法可循;散文部分的文章也是如此。 必修课中已学过几篇出自大家之手的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他应把学生在必修课上学的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选修课中,使学生的鉴赏力和和审美力顺其自然合乎规律的发展。因此,我打算用学案教学法进行选修课的诗歌和散文教学。 下面先来谈一谈诗歌教学的学案: 一、挚情朗读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嚎叫就是诗,那么驴就是伟大的诗人”,可见,无论写诗还是读诗,都应该有真挚的情感在里面。 1、扫清字词障碍 2、培养学生初读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读后作者写些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知人论世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离学生并不遥远。诗歌是时代的最强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选修课教材,每篇诗歌后面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附有作者简介,其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单事迹以及作品。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他是打开鉴赏诗歌大门的钥匙。三、抒发情感 学生在初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情感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品味语言就成为鉴赏诗歌的重要部分。 四、品味语言 诗歌中某些字的锤炼,某些意象的含蓄,某些修辞的运用,就能为语言增色,为诗歌添彩,为情感表达服务。 (可见,抒发情感和品味语言这两块密不可分,不分主次先后,同时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课后都设有导读,学生借助导读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会更容易,体味语言会更深刻,更容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上现代诗歌。) 五、表达技巧 要想很在行地鉴赏诗歌作品,还要适当地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探寻一些文学知识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修辞:比喻拟人等 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等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荡漾(yànɡ)青荇(xìnɡ)笙箫(ēnɡ)长篙(hāo) B.沉淀(àn) 漫溯(sù) 罗绮(qǐ)饥馑(jǐn) C.憔悴(áo) 絮聒(xù) 监禁(ān) 棱角(lénɡ) D.桅船(wéi) 朝夕(āo) 灼热(ó) 弯曲(qū ) 解析A项,“篙”读ɡāo。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①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来源:学_科_网]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着中国呀……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 A.沉淀封锁摇摆 B.沉积封锁招摇[来源] C.沉淀封锁招摇 D.沉积笼罩招摇 解析沉淀:凝聚、积累,用来形容“梦”更加逼真,化无形为有形。沉积:重在聚积。封锁:用强力阻断和外界的联系。笼罩:遮盖。摇摆:摆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拟人化手法赋予青荇人格化。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正如有网友指出的,“孩童如璞玉之未琢,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文理而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者!”

A.一蹴而就B.一曝十寒 C.难免D.精雕细刻 解析C项,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此处应用“未免”,意思是对人对事的委婉批评。A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B项,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D项,精雕细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1928年,他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6日,在轮船上写下了《再别康桥》。 B.几经周折,电台的同志才帮助出租车司机查找到了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第一热电厂的一名会计丢的。[来源] C.艾青五岁时被领回自己家,但是在家里依然受歧视。[来源:学|科|网] D.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有深有浅,文艺修养和鉴赏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的读者可能会把《老马》一诗看成“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解析B项句式杂糅。[来源] 答案 B 5.默写(5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答案(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来源:学&科&网] (一)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完成6~8题。 6.诗中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鉴赏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教学案

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现代诗歌阅读成为高考的新宠,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又是重中之重。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现代诗歌这两类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一轮复习中,要在答题方向和答题规范方面下功夫。 考法1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对现代诗歌而言,如何把握意象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熟知类题通法 解答意象鉴赏题“3环节” 1.抓关键词语 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2.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内涵。 3.关注思考层次 现代诗歌意象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树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细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题干中有“意象”“含义”等字样,是考查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树”既是诗歌的题目,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 第二步:依环节,找对应 [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1《都江堰》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1《都江堰》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 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我们没有读到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们会一直认为,伟大的奇观、胜地肯定是类似世界八大奇观的那些事物。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思索…… 二、用短语的形式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文意。 参考: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魅力;魅力的缔造者;贴近苍生的神(最后一部分有难度,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讲解到时再仔细揣摩)。 三、解读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1.学生回答第一个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是否掌握到位。如果有人把侧重点放在单一的长城或者都江堰上,就说明没有把握好。 2.运用的手法:对比。 (1)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 (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四、解读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魅力 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1)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2)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3)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第二课时

五.解读第三部分——魅力的缔造者:李冰父子 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具体、质朴 --->冰清玉洁. 2.辩论中的李冰。 长锸<――>金仗玉玺、铁戟钢锤 A.长锸:实践。 守, a:郡守; b: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c: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B.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1)辩论内容:(先让学生思考,不用作答,先回答结果) (2)辩论结果: 失败: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 胜利: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3)胜利原因: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 延续:汉代水官、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 --->李冰的伟大精魂:为民造福,守住民心。 (4)作者的思考: 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辩论内容) 作者态度:某种乐观。 六.解读第四部分――贴近苍生的神 思考: 1,为何写横江索桥?明确:突出李冰的自信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现代诗歌二首也许教案长春版202012051117

《也许》 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而是将探深的悲痛埋进诗里去了。小孩得病,昼啼夜哭,哭累了便昏然睡去,这是常有的现象。而这里的情况是,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偏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后面的诗句全都由此引出,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以下所谓的“叫夜鹰不要咳嗽”等句,均由“睡”字面而来。所以,这“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血脉,自亡而下,—贯到底,使全诗的题意显得十分清楚,这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正因为这“睡”字中暗藏和饱含着诗人对死者的安慰和爱抚,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美好的环境。在第—节中连用了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 其实,安葬好爱女之后,诗人未必听到夜鹰咳嗽,青蛙号叫,蝙蝠夜飞。这都是诗人想象之词。但这—连串的想象却非常重要。因为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小草、青松、闪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出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反映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因为当时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瑕。 末节连用“我让你睡”,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结尾“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点明了这是葬歌,用“轻轻”、“缓缓”等词,与全诗哀婉之情,惜

新人教版学高中语文诗歌部分蛇教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错误! 蛇的寓言 在印度,小男孩要学习训练蛇,成年后,他们将带着蛇游走,挣钱养家糊口。 一天,一位带着蛇赶路的老艺人累了,在林间休息,一条蛇爬过来,对着篓子里的蛇说话:“可怜的朋友,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多自由,在这小小的篓子中度过一生,多么可悲。” 篓子中的蛇说:“我见过的世界比你丰富。我选择待在篓子里继续我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我付出了辛劳,同时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寓意点评】 外面的蛇喜欢自由,篓子里的蛇却喜欢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和保护。人生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但要看如何做才更有意义! 错误!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20世纪40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他的《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错误! 冯至的诗到1925年趋于成熟,1926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兹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错误! 沉钟社 沉钟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是在“浅草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25年秋成立于北京,因创办《沉钟》周刊得名。主要成员有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冯至等。沉钟社以翻译与创作并重。译有俄国安德烈夫、契诃夫,匈牙利裴多菲,德国莱辛、歌德、霍夫曼,奥地利里尔克,法国伏尔泰、古尔蒙、法朗士,英国吉辛,瑞典斯特林堡,美国爱伦·坡等作家的作品。创作方面,他们不满于旧社会的黑暗,但又无可奈何,因此常为忧郁沉闷的气氛所笼罩。他们总是认真地将真和美歌唱给与自己一样的寂寞的人们。 [整体·感知] 《蛇》一诗一改蛇的传统意象的特征,将其变为诗人寂寞心绪的体现,通人性,有灵性,成了让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侣伴”。诗人借这一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热烈的单恋情思。 [文本·精析] 阅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句中“我的寂寞”是本体,“蛇”是喻体,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 教学过程安排: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 1、分行。 2、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 1、精美的语言 2、隽永的滋味 3、纯粹的情感

4、深刻的哲理 5、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1、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现代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课题:《现代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三维):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长城谣》(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

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一片槐树叶》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听录音,2整体感知诗歌3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好影响力不够的,也只能割爱。这十首诗,应该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十、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句话点评:曾经风靡一时的诗人,诗虽一般,但对安抚一些人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影响力指数:★★★ 九、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句话点评:语言铿锵,直抒心臆,是极好的朗诵诗。 影响力指数:★★★★ 八、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句话点评:意境优美深婉,中国现代抒情诗之绝唱。 影响力指数:★★★ 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句话点评:含蓄隽永,优美如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影响力指数:★★★★ 六、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课标导航】 1、朗读四首现代诗歌,把握诗歌意象,继续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重点把握“丁香一样的姑娘”“春 天”“山”“海”等几个意象] 2、正确解读诗人情感,抓住关键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欢乐》抓住“忧郁”一词,《雨巷》抓住彷徨、寂寥、愁怨、冷漠、凄清等词语,《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抓住“少年时订下的盟约”“岁月的那头”“半生的荣辱悲”等词语,《山民》抓住“山”“海”两个意象及“疲倦”“遗憾”等词。] 【自学引领】 我们在第五课已经接触了一些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有了一些了解,这四首诗同样是现代诗歌中的精品,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四位诗人的情感。 “欢乐”是什么?诗人何其芳以传神之笔,把欢乐勾勒成一个可视、可听、可感的形象。然而对于诗人自己,这“欢乐”却那么缥缈,“忧郁”才是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情绪!在吟

读《欢乐》这首诗时注意体会“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这句诗。 江南雨季的青石板巷路上,孤独的彳亍的“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满愁怨的姑娘。“雨巷诗人”戴望舒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感伤的悲情与迷蒙的意境会多方的吸引你去读,去沉思,去体味。即使你体味不出实质性的什么,但你会喜欢那种感觉,这就是《雨巷》韵律的魅力吧。 我们正青春年少,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这份纯真与热情也许会在以后的人世打磨中渐渐消退,但记住这些纯真美好的岁月,记住青春的誓言和承诺,当你在现实中迷失的时候,记住你“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诗人韩东用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山民的故事,诗行的每一句都那么平谈,但是它们共同支撑着诗美的空间,使全诗极具张力,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知识窗口】 1、何其芳及《欢乐》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诗人,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代表诗作有《预言》《夜歌》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步入诗坛,当时正是新月派后期及现代派兴盛之时,他的创作很受这两个诗派的影响。从格律的追求上,他的诗近新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尝试创作诗歌》教案

写作尝试创作诗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教给学生写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研读诗歌,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美的诗情和美的语言中沉潜,提升学生的 文学素养。 学法 指导 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 新课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五首诗歌,相信同学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余光中的《乡愁》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品读这么优美的诗句,你难道不想一试身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诗歌吧,相信你一定会诗兴大发。 环节二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和意境美)示例1: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技法指导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示例2: A.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B.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句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1)试一试: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现代诗歌阅读教案(九年级选修)

现代诗歌阅读(一) [方法索引] 1、从意象入手进入意境 2、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关键诗句(抒情句、哲理句、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入情入境分析 4、分析具体意象可能存在的象征意义 [分步解析] 1、感知主题: 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2、把握意象: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渴望火的到来,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 3、体味意境: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 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郑愁予、舒婷、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感悟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 2.比较现、当代诗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1.热爱祖国,珍惜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2.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 3.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中国当代诗在开放改革的大形势下,更为繁荣,诗人们写出了风格多样、富有探索意义的当代诗,把他(她)们对祖国历史与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对人类美好情感的细腻把握以非常活泼、空灵或凝重、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有一些意象,今天的中学生不易透彻理解并把握,有一些形式,今天的中学生不是人人都会认同。 在打破了文化传播单一模式的今天,在信息丰富,传媒多样、交流方便的今天,对当代诗的品读与理解,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吟诵,感受,领会,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理解,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就不应打压和封杀,这样,既有利于优秀的当代诗拥有年轻的一代读者,也有利于读者在教育民主化的今天极大地解放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形成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生活动设计 1.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的资料和几位作者的资料。 2.学生举办诵诗会并诵读课文上的几首诗,也可补充其他作品。 3.讨论各自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 4.自己尝试创作新诗。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几位作者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能以诵读的方式把握住诗意、诗情并有效地传达给听众。 二、运用多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师生配合,梳理把握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补充或纠错,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清

《尝试创作》教案

《尝试创作》精品教案 写作背景: 初中阶段,大多数老师不会鼓励学生写诗歌,他们认为诗是一种没用的文体,教材中也只是教他们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诗歌是一种有别于小说、散文等的文学体裁,它的自由、抒情、凝练、含蓄、象征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创作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其实,诗歌创作是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创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诗歌可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诗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感情要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诗歌便是情感抒发的最好方式。 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诗欲望,但写诗不能随意,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诗入门要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规律反复历练。先写出诗的模样,然后进行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一些,由浅入深地训练。同时,学会使用意象,懂得有目的地借助景物渲染某种心情,讲究诗的节奏感和韵律,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才算入门作品。 教学目标: 1.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诗歌悠远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诗歌悠远的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人。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代表作品:《七子之歌》、《醒呀》、《死水》。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其代表作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艾青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北京人,当代诗人。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舒婷,当代女诗人,生于福建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基本解读】 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允许大家联想,允许大家见仁见智。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在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1928年7月底的一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再别康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现代诗歌的语文教学教案

现代诗歌的语文教学教案 把一件事情、一种情绪表达清楚可能着墨很多,对于一个高中生应该说是较为容易的,但是若想“言少而意全”却不那么容易了。 诗歌便是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用很精简的几句话表达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前曾经学过一些现代诗歌,告诉了大家鉴赏诗歌的方法,还有人记得吗? 幻灯:音乐、绘画、建筑;内容;主题;其他 那么,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该从何入手去了解,把握主题,领会其情感 幻灯:意象、意境 何为意象?什么又是意境呢? 1、意象:“意中之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2、意境: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动态画面,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通过语言刻画一个个典型意象、以及意境,我们就可以进入诗歌,用心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了吗? 回忆一下曾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通读一遍整体感觉如何?有哪些意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只为写树而写树吗?象征含义为何?……

通过复习《致橡树》,我们知道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就是抓住了意象、意境来帮助大家进入诗人的思想领域与其产生共鸣的,而且还知道了一首诗可能有很多意象,但总有一两个是核心,是比较重要的,其他则是陪衬,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至于这幅画是怎样的?——它不像实在的影视作品、清晰的摄影照片,我们只可看;诗歌通过文字所表现的意象、意境却可加以自身的创造,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各异,自然感受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随其成长而有不同的领悟。这便是所谓“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当然,也不是毫无边际的胡乱揣摩,只要围绕其核心即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刚我们复习了《致橡树》,下面检验一下你掌握的情况,先来点简单的,咱们循序渐进。 幻灯:《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幻灯:《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就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个环节——把握其主题、情感,即意境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诗,戴望舒的《雨巷》,注音、朗读。如果说刚刚时牛刀小试,那么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