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水盐调节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水盐调节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水盐调节

水盐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析、讨论明确: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处于外在的兴奋状态。

1.提供信息资料:

(见书中小资料)分析讨论,的出结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

2.引导学生讨论:

(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

(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吗?

回忆旧知识,联系自身生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人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

(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引导学生回忆: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回忆旧知识,独立思考,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3)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2.进一步诱导:

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

(1)感受器是什么?

(2)神经中枢在哪?

(3)效应器是什么?

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分析自身的生理情况,学生能明确:感受器应位于人体内部,神经中枢一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对效应器会误认为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更正。

教后感: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2016届高考(中图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3.1.2.33.1.2.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40分钟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K+ B.水 C.水和Na+ D.水和Na+、K+ 【解析】选C。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Na+。 2.(2015·青岛模拟)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及抗利尿激素有减少尿液形成的作用。 【解析】选C。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易错提醒】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在下丘脑。3.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在严寒的冬季,当冬泳运动员进入训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沿传出神经纤维传到甲状腺、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机体耗氧量增加,立毛肌、骨骼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反应。由于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体温不会下降,而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同步测试练习题.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同步测试练习题 2019-01-06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 A.钠盐 B.钾盐 C.都容易缺 D.都不易缺 2.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4.血钾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心率不齐 D.心动周期缩短 5.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起促进作用的是() A.肾小管内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6.在肾小管分泌钾的能力增强时() A.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 B.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C.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 D.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7.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A.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兴奋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垂体后叶兴奋

8.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保钠排钾,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B.保钾排钠,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C.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9.Na+和K+的主要吸收部位和排出部位分别是() A.大肠、小肠和皮肤、大肠 B.小肠、小肠和肾脏、肾脏 C.大肠、小肠和肾脏、皮肤 D.大肠、小肠和皮肤、皮肤 10.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 C.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 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11.原尿中的H2O、Na+、K+有99%被重吸收,吸收部位是() A.肾小管和肾盂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集合管 D.集合管和肾盂 12.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水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B.口渴时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13.人一次饮水后,尿量明显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A.循环血量增加,所以尿量增加 B.下丘脑激素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稀释尿 D.血压升高,导致尿量增加 1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该出现()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水 15.在竞赛进入最后阶段,有的运动员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外排出过量的() ①水②Ca2+ ③Mg2+ ④Na+ ⑤尿素⑥K+ A.①⑥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1 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灵活运用。 3、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 二、重难点: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灵活运用。 2、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 三、板书设计: 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将蔬菜、水果和牛肉等材料做成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细胞构成的,但是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却是千差万别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阅读【探究活动】 并讨论问题: 1、在一滴池塘水中观察到的生物由什么特点?

2、比较你观察到的生物在形态和大小,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 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扁形、多角形等。 细胞的大小也差别很大,一般来说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大多数的动植物细胞大于微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学生阅读课本1-1-9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关系?教师总结。 1、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2、越高级的生物,细胞分化越明显。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专题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考点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在○的调节下, 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 方式。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渗透压、○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降低血糖的激素有:○(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体温调节 (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 为主要的○调节。 版本差异的内容 4.模拟尿糖的检测(中国地图版)(浙江科技版) `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H2O2和过氧化氢酶反应生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2)材料用具 试管5支,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的尿样本两份。 (3)方法步骤 ①取5支试管,分别编号为l、2、3、4、5.并分别加入4 mL上述不同的液体 ②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内吸取溶液,滴2滴于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校对:○物质代谢○尿○神经和体液○肾脏○不吃不排○不吃也排○激素调节○细胞外液○血压、心率○细胞内液○心肌舒张、兴奋性○80~120m g/dL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糖元○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能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神经○神经调节○神经一体液 )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激素 1.D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 2.(08江苏南通二次调研)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最新高中生物同步训练:1.2.3-水盐调节(中图版必修3)

1.下表为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水的进出量(mL): A.剧烈运动:当b+c>b′时 B.急性肠炎:当b+c>b′时 C.发高烧:当b+c=b′时 D.正常状态:当b+c=b′时 解析:选C。剧烈运动时,a′量会增加,所以摄入的水中b+c>b′才能避免失衡;急性肠炎时,c′量会增加,尿量减少,因此b+c>b′,不会造成水分失衡;发高烧时,经皮肤蒸发的水大于正常状态,即a′会增加,水分散失量大,会造成水分失衡;正常状态,b+c=b′时,总的摄入与排出平衡,不会出现水分失衡。 2.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答案:C 3.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 A.原尿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升高 答案:A 4.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选D。此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饮1升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由图可知,饮清水后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故A、B两项正确。饮1升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和尿量都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C项正确。饮清水后,随着尿量增加,如图所示,3 h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与饮生理盐水的曲线发生交叉或重叠,故D项错误。 5.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 C.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6.(2012·桂林中学高二检测)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①]______________,促进[②③]的____________作用,调节水盐平衡,这样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除了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在人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等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3)醛固酮是通过促进________的重吸收来带动水的重吸收的。 (4)水和盐是同步被吸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1单元 第4章 微专题突破 酶、信息分子和免疫活性物质

微专题突破 酶、信息分子和免疫活性物质 1.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表示________,“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________。 (2)信息分子B表示____________,其合成的部位为________,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信息分子C表示____________,信息分子D表示____________。人体内信息分子D分泌过多时,信息分子C的分泌量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 (4)信息分子E表示________,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和识图能力。 (1)第1图表示在体温调节中,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导至下丘脑的神经中枢,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内正外负。(2)第2图表示内环境渗透压平衡的调节。增强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3)第3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信息分子C和信息分子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第4图表示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淋巴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1)神经递质内正外负

(2)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 (3)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减少反馈调节(负反馈) (4)细胞因子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2.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抗体、___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离不开细胞膜表面________的识别作用。 (2)图中A表示______,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作用,图中C可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激素细胞因子糖蛋白 (2)下丘脑抑制B淋巴细胞或记忆 (3)下降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细胞因子产生减少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 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 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 讲述、讨论、观察、总结 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和调节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1(含第一单元)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一)(含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 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 D [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此学说并没有说明细胞的具体结构。] 2. 医院确认糖尿病可用的方法及结果是() A .加入班氏试剂,出现砖红色 B.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 .加入苏丹川染液,出现橘黄色 D .加入班氏试剂,加热,出现砖红色 D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所以可用班氏试剂加热验证。] 3.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 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D [材料无论大小,都必须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比较满意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后再换高倍物镜,这时,物镜与玻片距离很近,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所以A、B、C都不符合要求。] 4.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C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C和30 C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下处理: 色。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D [由“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C 左右”可知,在30 °C 培养箱中萌 发的种子产生的淀粉酶多于在20 C 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淀粉酶,因此乙试管 中淀粉水解后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比甲试管中多 ,所以甲的颜色较乙 浅。丙中没有发生反应,呈现班氏试剂溶液的颜色,即Cu 2+的颜色,答案选D 。] 5?假如你发现了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要鉴定该生物的类型,则以下哪些特 征与你的鉴定有关() 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 ?①③ C ?①④ A [核糖体和磷脂是所有细胞都有 的,不可以作为鉴定细胞生物类型的依据。 核膜的有无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细胞壁的有无是动物细胞与植物 细胞及原核细胞的区别之一。] 6 ?下图是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乙细胞为动物细胞 B .甲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⑥⑦⑨ C ?甲图中的③和乙图中的⑥属于同一种细胞器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班氏试剂并加热至 50 C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 B ?②④ D ?②③ -------- 等量曲齒种亍 桃鮭IJ 甲 乙 底埔水 A (J-淀粉議 甲 乙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2018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参考答案】D 节,C正确。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解题必备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学霸推荐 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3.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1.【答案】C 【解析】食物过咸,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渴觉,使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血液水分,C项正确。 2.【答案】B 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3.【答案】A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免疫调节(含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四校联考)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 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 C.无害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 2.(2019·南通一模)为预防甲肝的发生,我国目前接种的是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T细胞特异性识别疫苗后直接攻击靶细胞 D.疫苗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维持较长的免疫时间 3.(2019·海南卷,1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4.登革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反应如图所示,患者初次感染14天后可在体内检测到G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浆细胞受到登革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受病毒刺激产生的M抗体对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 C.若再次感染登革病毒,患者机体内大量产生G抗体的时间应少于14天 D.据图可知登革热患者康复主要依靠体液免疫 5.(2019·江苏七市三模)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B.细胞乙、己是记忆细胞,细胞中DNA、RNA种类相同 C.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6.(2019·盐城三模)(多选)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 C.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习题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章末复习(三) 1.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4.关于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 5.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尿的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Array A.饮清水后约1.5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高中生物 第三节 水盐调节学习导航 中图版

第三节水盐调节 思维激活 Na+平衡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个特点人不吃盐行吗? 提示: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根据这个特点如果人不出汗可以维持钠盐的平衡,但是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丢失的钠盐最多,所以必须不断地补充钠盐,才能维持钠盐的平衡,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自主整理 1.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1)水的来源与去路 水的来源有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水的去路有排尿、排汗、呼吸、排便。其中主要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主要去路是排尿。 (2)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 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中的无机盐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随粪便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无机盐主要经肾脏和汗腺排出。肾脏对Na+的排出原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对K+的排出原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2.水盐平衡的调节 肾脏是参与机体水盐调节的最重要器官,它通过尿的生成机制排出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无机盐等以保持内环境水盐平衡,这种平衡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1)水平衡调节 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垂体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的作用,使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将神经冲动传至位于下丘脑外侧的饮水中枢,使人主动增加饮水,使渗透压下降。反之,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可以通过反馈调节使相关各项生理作用减弱。 (2)无机盐调节 当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并促进K+的分泌;当血钠升高或血钾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减少。 3.水盐平衡的意义 水盐平衡维持了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于机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是必须的。人体每昼夜产生的代谢废物至少需要500 mL的尿液来溶解排出。 高手笔记 1.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2.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水盐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 4.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还能维持心肌细胞的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 名师解惑 1.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效应器 剖析: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叫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当人饮水不足时,会引起细胞外液透压升高,此时渗透压感受器就会兴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