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语文下册 14《清明上河图》教案 鄂教版

六级语文下册 14《清明上河图》教案 鄂教版
六级语文下册 14《清明上河图》教案 鄂教版

14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等重点句的意思。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内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3.了解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

1.前置学习单(附后)。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清明上河图》的基本内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2、体会《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以及历史价值。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理解相关词语,学会运用“人声鼎沸、惟妙惟肖”。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在我国的古代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了解这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指读,读准字音。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

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指导书写:肆——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左右穿插。

妥——上下结构,女部长横托住上部。

幢——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浏览课文思考交流: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出示填空)

名画《清明上河图》是()代画家()的作品。本文作者徐改先高度概括了画的(),再按照(),先总说画面分为()部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了画面上()、()、()的景象,最后概括了画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文章()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自读课文,领悟价值。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作者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前置学习单学习,体会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1)、指明读课文内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丝不苟:

帖:

3、《清明上河图》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哪些方面情况提供了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呢?请你结合第六自然谈一谈。

小结:正是因为这幅图画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才奠定了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那么,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有序介绍这一幅画的呢?下一次课我们结合第三自然段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第三自然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各段之间的过渡衔接。

2、按照“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一、回顾《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

课文里是分哪几个部分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呢?(板书:市郊景象、汴河两岸、市井街道)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写作方法。

1、出示文段内容,阅读思考交流。

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握篙盘索。

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1、指明读课文内容。

2、思考填空交流。

4)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点面结合,以面写出场景热烈宏达,以点突出细节形象。请你运用这一方法,写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情景。

每天让我们心动期盼的大课间活动开始了!你看,整个操场;尤其是进行。

板书

市郊景象重要地位

《清明上河图》汴河两岸规模宏大,场面繁杂历史价值

市井街道珍贵资料

前置学习单:

一、撩开历史面纱,了解著名画家。

1、北宋——繁荣富强但军备羸弱的朝代。

北宋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北宋与南宋的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公元1127年,金军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北宋年间,虽然战乱连连,但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等人,而宋朝的词作品也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与唐诗并成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在绘画、书法艺术上,当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

2、张择端简介。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

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二、基础知识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汴梁biān ()biàn ()

保存cún ()chùn ()

2、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rènɑo xīn shǎnɡpǔtōnɡ()()()

xínɡtài qínɡjǐnɡ shèn zhi ()()()

3、多音字组词。

铺{作{溜{

乘{

4、组词。

馆( ) 桥( ) 扬( )卖( ) 闲( ) 导( )

官( ) 轿( ) 杨( ) 读( ) 闹( ) 异( )

5、近义词

热闹──保存──完整──悠闲——紧急──传神──名扬中外——

6、缩句练习。

1).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清明上河图》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3).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清明上河图》阅读理解

1、浏览课文,填空。

名画《清明上河图》是()代画家()的作品。本文作者徐改先高度概括了画的(),再按照(),先总说画面分为()部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了画面上()、()、()的景象,最后概括了画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文章()

2、阅读片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完成练习。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

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握篙盘索。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1)、“热闹非凡”是意思。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人声鼎沸是意思。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3)、“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这是句。具有

的作用。

4)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

二是指。

5)、这段话中第2、3、4句写的是。第5、6、7句写的是情景。这种写作方法叫做。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点面结合,以面写出场景热烈宏达,以点突出细节形象。请你运用这一方法,写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情景。

每天让我们心动期盼的大课间活动开始了!你看,整个操场;尤其是进行。

五、请将下面的画家与其作品连接起来。

达芬奇《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向日葵》

梵高《蒙娜丽莎》

徐悲鸿《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骏马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