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 完全平方数 知识点+例题+练习 (分类全面)

小学奥数 完全平方数 知识点+例题+练习 (分类全面)
小学奥数 完全平方数 知识点+例题+练习 (分类全面)

毅佳壹教育专属辅导讲义校区:徐州段庄

05五年级奥数——完全平方数

第八讲 完全平方数 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平方,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数为完全平方数,也叫做平方数。例如: 0,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441,484,……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我们可以尝试能否将它分解为两个相同自然数的乘积,这就需要用到分解质因数的知识。 阅读小材料:毕达哥拉斯发现,当小石子的数目是1、4、9、16……等数时,小石子都能摆成正方形,他把这些数叫“正方形数”,如图所示: 分别记各图所示的小石子个数为i a (i =1、2、3、……、n)不难发现: 1a =1=21 2a =1+3=4=22 3a =1+3+5=9=23 4a =1+3+5+7=16=24 ……… n a =1+3+5+…+(2n -1)=[]2 )1(1n n ?-+=2n 毕达哥拉斯通过直观图形把奇数和图形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定理:从1开始,任何连续个奇数之和都是完全平方数。(注:这个和其实就是奇数个数的平方) 【例一】 求自然数列前n 个奇数的和:1+3+5+7+……+(2n -1) 一讲一练:(04浙江五年级夏令营)袋子里共有415只小球,第一次从袋子里取出1只小球,第二次从袋子里取出3只小球,第三次从袋子里取出5只小球……依次地取球,如果剩下的球不够取,则将剩下的球留在袋中。那么,最后袋中留下多少个球?

【例二】 1234567654321×(1+2+……+6+7+6+……+2+1)是多少的平方? 练习一:1×2×3×4×5×6×45×121是多少的平方? A=1008×B,其中A,B都是自然数,B的最小值是()。 练习二:2 【例三】 36、49、60、64、72的约数各有多少个?约数个数是奇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一讲一练: 360、3969、7744各有多少个约数? 【例四】(01ABC)少年宫游客厅内悬挂着200个彩色灯泡,这些灯泡或明或暗,十分有趣。这200个灯泡按1到200编号,它们的亮暗规则是: 第一秒,全部灯泡变亮; 第二秒,凡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泡由亮变暗,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第三秒,凡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泡由亮变暗,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第四秒,凡编号为4的倍数的灯泡由亮变暗或者由暗变亮,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第五秒,凡编号为5的倍数的灯泡由亮变暗或者由暗变亮,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一般地,第n秒,凡编号为n的倍数的灯泡都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那么第200秒时,明亮的灯泡有()个。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小学奥数教程-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1. 学习完全平方数的性质; 2. 整理完全平方数的一些推论及推论过程 3. 掌握完全平方数的综合运用。 一、完全平方数常用性质 1.主要性质 1.完全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不可能是2,3,7,8。 2.在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完全平方数。 3.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自然数是完全平方数。 4.若质数p 整除完全平方数2a ,则p 能被a 整除。 2.性质 性质1: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字只可能是0,1,4,5,6,9. 性质2:完全平方数被3,4,5,8,16除的余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3:自然数N 为完全平方数?自然数N 约数的个数为奇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分解中每个质因 数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次,所以,如果p 是质数,n 是自然数,N 是完全平方数,且21|n p N -,则 2|n p N . 性质4: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6?它的十位是奇数. 性质5: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0,则它后面连续的0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 位是5,则其十位一定是2,且其百位一定是0,2,6中的一个. 性质6:如果一个自然数介于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之间,则它不是完全平方数. 3.一些重要的推论 1.任何偶数的平方一定能被4整除;任何奇数的平方被4(或8)除余1.即被4除余2或3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2.一个完全平方数被3除的余数是0或1.即被3除余2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自然数的平方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69,89,16,36,56,76,96。 4.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奇数(1,5,9)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5.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偶数(0,4)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6.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为6时,其十位数字必为奇数。 7.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末尾只有奇数个“0”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为1,4,9而十位数字为奇数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3.重点公式回顾: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4-4.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六年级奥数题型分类

六年级奥数: 第一类:比和比例问题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二类:上坡问题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下图,一个边长为3a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的边长。(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四类:工程问题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五类:几何问题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三角形APB的面积为2,且2AD=BC,EP:PB=1:2,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第六类:飞镖比赛 在新年联欢会上,某班组织了一场飞镖比赛.如右图,飞镖的靶子分为三块区域,分别对应17分、11分和4分.每人可以扔若干次飞镖,脱靶不得分,投中靶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若恰好投在两块(或三块)区域的交界线上,则得两块(或三块)区域中分数最高区域的分数.如果比赛规定恰好投中120分才能获奖,要想获奖至少需要投中-------次飞镖. 第七类:发帽子 小明和8个好朋友去李老师家玩.李老师给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并在每个人的帽子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这9个两位数互不相同,且每个小朋友只能看见别人帽子上的数.老师在纸上又写了一个数A,问这9位同学:“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A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4人举手.老师又问:“现在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24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6人举手.已知小明两次都举手了,并且这9个小朋友都足够聪明且从不说谎,那么小明看到的别人帽子上的8个两位数的总和是----------. 第八类:计算综合 一个长方形能把平面分成2部分,那么三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小学五年级奥数 完全平方数(二)

本讲主线 1. 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 2.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二) 版块一∶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 【例1】(★★) 不大于100的非零自然数中, 因数个数是奇数的有多少 个? 【知识要点屋】1、约数个数: ⑴分解质因数到指数形式. ⑵约个等于指数+1连乘. 2、平方差公式: a 2 b 2 (a b)(a b) ,. 【例2】(★★) 10000以内的自然数中, 有且仅有3个因数的自然数有多少 个? 【例3】(★★★) 一个房间中有100盏灯, 用自然数1, 2, …, 100编号, 每盏灯各有一个开关. 开始时, 所有的灯都不亮. 有100个人依次进入房间, 第1个人进入房间 后, 将编号为1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 然后离开;第2个人进入房间后, , , 个人进入房间, 将编号为100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 然后离开. 问: 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 房间里哪些灯还亮着?【拓展】(★★★)(迎春杯初赛五年级) 200名同学编为1至200号面向南站成一排. 第1次全体同学向右转(转后所 有的同学面朝西);第2次编号为2 的倍数的同学向右转;第3次编号 为3 的倍数的同学向右转;……;第200次编号为200的倍数的同学向右 转; , ___ . 1

【例4】(★★★) 学而思运动会上, 五年级的女生们准备出一个团体操的节目. 现在的人 数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每一行人数和每一列人数相等). 后来又加入了23 个女生, 恰好还可以组成一个方阵. 那么你能算出加入23人之前, 方阵共【例5】(★★★)知识大总结 1、A=a2, 质因数成对出现. 2、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一定奇数个. 3、平方差公式: a 2 b 2 (a b)(a b) 性质:完全平方数除以5只能余0、1、4. 完全平方数除以3只能余0、1. 完全平方数除以4只能余0、1. 能否找到这么一个数, 它加上24, 和减去30所得的两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 【今日讲题】 例2, 例3, 例5 【讲题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学奥数25完全平方数

2.7完全平方数 2.7.1相关概念 完全平方即用一个整数乘以自己例如1*1,2*2,3*3等等,依此类推。若一个数能表示成某个整数的平方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是非负数。 2.7.2性质推论 例如: 0,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441,484,529… 观察这些完全平方数,可以获得对它们的个位数、十位数、数字和等的规律性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研究完全平方数的一些常用性质: 性质1:末位数只能是0,1,4,5,6,9。 此为完全平方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定义为“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平方,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数为完全平方数”,0为整数,故0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2:奇数的平方的个位数字一定是奇数,十位数字为偶数;偶数的平方的个位数字一定是偶数。 证明奇数必为下列五种形式之一: 10a+1,10a+3,10a+5,10a+7,10a+9 分别平方后,得 (10a+1)2=100a2+20a+1=20a(5a+1)+1 (10a+3)2=100a2+60a+9=20a(5a+3)+9 (10a+5)2=100a2+100a+25=20 (5a+5a+1)+5 (10a+7)2=100a2+140a+49=20 (5a+7a+2)+9 (10a+9)2=100a2+180a+81=20 (5a+9a+4)+1 综上各种情形可知:奇数的平方,个位数字为奇数1,5,9;十位数字为偶数。 性质3:如果完全平方数的十位数字是奇数,则它的个位数字一定是6;反之,如果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是6,则它的十位数字一定是奇数。 证明已知m2=10k+6,证明k为奇数。因为k的个位数为6,所以m的个位数为4或6,于是可设m=10n+4或10n+6。 则10k+6=(10n+4)2=100+(8n+1)x10+6 或10k+6=(10n+6)2=100+(12n+3)x10+6 即k=10+8n+1=2(5+4n)+1 或k=10+12n+3=2(5+6n)+3 ∴k为奇数。 推论1:如果一个数的十位数字是奇数,而个位数字不是6,那么这个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推论2: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不是6,则它的十位数字是偶数。 性质4:(1)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五年级奥数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教师版

1. 五年级奥数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教师版 2. 整理完全平方数的一些推论及推论过程 3. 掌握完全平方数的综合运用。 一、完全平方数常用性质 1.主要性质 1.完全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不可能是2,3,7,8。 2.在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完全平方数。 3.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自然数是完全平方数。 4.若质数p 整除完全平方数2a ,则p 能被a 整除。 2.性质 性质1: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字只可能是0,1,4,5,6,9. 性质2:完全平方数被3,4,5,8,16除的余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3:自然数N 为完全平方数?自然数N 约数的个数为奇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质因 数分解中每个质因数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次,所以,如果p 是质数,n 是自然数,N 是 完全平方数,且21|n p N -,则2|n p N . 性质4: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6?它的十位是奇数. 性质5: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0,则它后面连续的0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一个 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5,则其十位一定是2,且其百位一定是0,2,6中的一个. 性质6:如果一个自然数介于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之间,则它不是完全平方数. 3.一些重要的推论 1.任何偶数的平方一定能被4整除;任何奇数的平方被4(或8)除余1.即被4除余2或3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2.一个完全平方数被3除的余数是0或1.即被3除余2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自然数的平方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69,89,16,36,56,76,96。 4.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奇数(1,5,9)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5.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偶数(0,4)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6.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为6时,其十位数字必为奇数。 7.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末尾只有奇数个“0”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为1,4,9而十位数字为奇数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3.重点公式回顾: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4-4.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2018最新五年级奥数.数论.完全平方数(C级).学生版

完全平方数 知识框架 一、完全平方数常用性质 1.主要性质 1.完全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不可能是2,3,7,8。 2.在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完全平方数。 3.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自然数是完全平方数。 4.若质数p整除完全平方数2a,则p能被a整除。 2.性质 性质1: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字只可能是0,1,4,5,6,9. 性质2:完全平方数被3,4,5,8,16除的余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3:自然数N为完全平方数?自然数N约数的个数为奇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分解中每个质 -,因数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次,所以,如果p是质数,n是自然数,N是完全平方数,且21|n p N 则2|n p N. 性质4: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6?它的十位是奇数. 性质5: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0,则它后面连续的0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5,则其十位一定是2,且其百位一定是0,2,6中的一个. 性质6:如果一个自然数介于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之间,则它不是完全平方数. 二、一些重要的推论 1.任何偶数的平方一定能被4整除;任何奇数的平方被4(或8)除余1.即被4除余2或3的数一 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2.一个完全平方数被3除的余数是0或1.即被3除余2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自然数的平方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 69,89,16,36,56,76,96。 4.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奇数(1,5,9)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5.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偶数(0,4)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6.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为6时,其十位数字必为奇数。

奥数专题完全平方数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1、 五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2、五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3、 五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一个自然数减去45及加上44都仍是完全平方数,求此数。 求证:四个连续的整数的积加上1,等于一个奇数的平方 求证:11,111,1111,这串数中没有完全平方数

4、 六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5、 六年级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难度:中难度/高难度 答: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自然数: (1)它是四位数。(2)被22除余数为5。(3)它是完全平方数。 甲、乙两人合养了n 头羊,而每头羊的卖价又恰为n 元,全部卖完后,两人分钱方法如下:先由甲拿十元,再由乙拿十元,如此轮流,拿到最后,剩下不足十元,轮到乙拿去。为了平均分配,甲应该补给乙多少元(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数论问题完全平方数) 1、五年级完全平方数习题答案: 解答:设此自然数为x,依题意可得 x-45=m^2; (1) x+44=n^2 (2) (m,n为自然数) (2)-(1)可得 : n^2-m^2=89或: (n-m)(n+m)=89 因为n+m>n-m 又因为89为质数, 所以:n+m=89; n-m=1 解之,得n=45。代入(2)得。故所求的自然数是1981。 2、五年级完全平方数习题答案: 解答:设四个连续的整数为,其中n为整数。欲证 是一奇数的平方,只需将它通过因式分解而变成一个奇数的平方即可。 证明设这四个整数之积加上1为m,则 m为平方数 而n(n+1)是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所以是偶数;又因为2n+1是奇数,因而n(n+1)+2n+1是奇数。这就证明了m是一个奇数的平方。 3、五年级完全平方数习题答案: 解答: 形如的数若是完全平方数,必是末位为1或9的数的平方,即 或 在两端同时减去1之后即可推出矛盾。 证明若,则 因为左端为奇数,右端为偶数,所以左右两端不相等。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型分类讲义 (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分类讲义含答案 图形问题 专题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一、专题解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那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呢?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练习1 1、右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2、右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下方长方形长为50cm,求这 个图形的周长。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 形的周长。

【例题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练习2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 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线段和是b×2。所以,整个图形的周长是(a+b)×2+b×2,即2a+4b。 练习3

五年级奥数正方形长方形面积问题

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掌握并能运用这两个面积公式,就能计算它们的面积。 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已知条件比较隐蔽、图形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公式直接求出面积的题目。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掌握有关概念,利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普通的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从而正确解答。 已知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边长多2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22 B A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出的40平方厘米,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A 和B 的面积相等。因此,用40平方厘米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再除以2就能得到长方形A 和B 的面积,再用A 或B 的面积除以2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求到了小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就非常简单了。 1、有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5米。在它的四周向外筑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2、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增加30厘米,另一组对边减少18厘米,结果得到一个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专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挑战

3、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5分米,宽增加8分米后,得到一个面积比原长方形多18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平行于它的两条边的线段分成四个较小的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下图所求,求第四个长方形的面积。 分析因为AE×CE=6,DE×EB=35,把两个式子相乘AE×CE×DE×EB=35×6,而CE×EB=14,所以AE×DE=35×6÷14=15。 1、下图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30平方厘米和3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0 24 32P N M F E D C B A 2、下面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六个小长方形,其中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单位:平方厘米),求A和B的面积。 B 12 24 A 45 15 例 挑战

小学数学奥数测试题完全平方数_人教版

第 1 页 2019年小学奥数数论专题——完全平方数 1.1234567654321(1234567654321)?++++++++++++是 的平方. 2. 112123123412345123456+?+??+???+????+?????,这个算式的得数能否是某个数的平方? 3.写出从360到630的自然数中有奇数个约数的数. 4.一个数的完全平方有39个约数,求该数的约数个数是多少? 5.从1到2019的所有自然数中,乘以72后是完全平方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6. 1016与正整数a 的乘积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a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7.已知3528a 恰是自然数b 的平方数,a 的最小值是 。 8.已知自然数n 满足:12!除以n 得到一个完全平方数,则n 的最小值是 。 9.考虑下列32个数:1!,2!,3!,……,32!,请你去掉其中的一个数,使得其余各数的乘积为一个完全平方数,划去的那个数是 . 10.一个数减去100是一个平方数,减去63也是一个平方数,问这个数是多少? 11.能否找到这么一个数,它加上24,和减去30所得的两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 12.三个自然数,它们都是完全平方数,最大的数减去第二大的数的差为80,第二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的差为60,求这三个数. 13.有5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和为一个平方数,中间三数的和为立方数,则这五个数中最小数的最小值为 . 14.求一个最小的自然数,它乘以2后是完全平方数,乘以3后是完全立方数,乘以5后是5次方数. 15.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差为77,则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16.有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是14,将它们分别平方,得到的两个平方数的末两位数(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同,那么这两个两位数是 .(请写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17.A 是一个两位数,它的6倍是一个三位数B ,如果把B 放在A 的左边或者右边得到两个不同的五位数,并且这两个五位数的差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整数的平方),那么A 的所有可能取值之和为 . 18.已知ABCA 是一个四位数,若两位数AB 是一个质数,BC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CA 是一个质数与一个不为1的完全平方数之积,则满足条件的所有四位数是________. 19.一个自然数与自身相乘的结果称为完全平方数.已知一个完全平方数是四位数,且各位数字均小于7.如果把组成它的数字都加上3,便得到另外一个完全平方数,求原来的四位数. 20.有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它的最后三位数字相同但不为0,试求满足上述条件的最小的正整数. 21.能够找到这样的四个正整数,使得它们中任意两个数的积与2002的和都是完全平方数吗?若能够,请举出一例;若不能够,请说明理由. 22.证明:形如11,111,1111,11111,…的数中没有完全平方数。 23.三个连续正整数,中间一个是完全平方数,将这样的三个连续正整数的积称为“美妙数”.问:所有小于2019的美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 24.记(123)(43)S n k =????++L ,这里3n ≥.当k 在1至100之间取正整数值时,有 个不同的k ,使得S 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 25.称能表示成123k ++++L 的形式的自然数为三角数.有一个四位数N ,它既是三角数,又是完全平方数.则N = . 26.自然数的平方按大小排成1,4,9,16,25,36,49,…,问:第612个位置的数字是几? 27.A 是由2019个“4”组成的多位数,即20024 4444L 14243个,A 是不是某个自然数B 的平方?如

小学奥数: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5-4-4.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题库 教师版 1. 学习完全平方数的性质; 2. 整理完全平方数的一些推论及推论过程 3. 掌握完全平方数的综合运用。 一、完全平方数常用性质 1.主要性质 1.完全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不可能是2,3,7,8。 2.在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完全平方数。 3.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自然数是完全平方数。 4.若质数p 整除完全平方数2a ,则p 能被a 整除。 2.性质 性质1: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字只可能是0,1,4,5,6,9. 性质2:完全平方数被3,4,5,8,16除的余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性质3:自然数N 为完全平方数?自然数N 约数的个数为奇数.因为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分解 中每个质因数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次,所以,如果p 是质数,n 是自然数,N 是完全平方数,且21|n p N -,则2|n p N . 性质4: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6?它的十位是奇数. 性质5:如果一个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是0,则它后面连续的0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一个完 全平方数的个位是5,则其十位一定是2,且其百位一定是0,2,6中的一个. 性质6:如果一个自然数介于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之间,则它不是完全平方数. 3.一些重要的推论 1.任何偶数的平方一定能被4整除;任何奇数的平方被4(或8)除余1.即被4除余2或3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2.一个完全平方数被3除的余数是0或1.即被3除余2的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自然数的平方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69,89,16,36,56,76,96。 4.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奇数(1,5,9)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5.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是偶数(0,4)时,其十位上的数字必为偶数。 6.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字为6时,其十位数字必为奇数。 7.凡个位数字是5但末两位数字不是25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末尾只有奇数个“0”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个位数字为1,4,9而十位数字为奇数的自然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3.重点公式回顾: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模块一、完全平方数计算及判断 【例 1】 已知:1234567654321×49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求它是谁的平方? 【考点】完全平方数计算及判断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我们不易直接求解,但是其数字有明显的规律,于是我们采用递推(找规律)的方法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4-4.完全平方数及应用(一)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以及题型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奥数:完全平方数

绝密★启用前 奥数:完全平方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0分,) 1. 把两个整数平方得到的数“拼”起来(即按一定顺序写在一起)后仍然得到一个平方数,则称最后得到的这个数为“拼方数”.如把整数4,3分别平方后得到16,9,拼成的数“169”是13的平方,称“169”是“拼方数”.在下列数中,属于“拼方数”的是() A.225 B.494 C.361 D.1219 2. 在不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完全平方数(平方根是整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立方根是整数)的数的概率有() A.3 25 B.87 101 C.87 100 D.88 101 3. 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最前两位数为19,最末两位数为99,则这样的完全平方数() A.不存在 B.只有一个 C.有两个 D.有两个以上 4. 如果对于不<8的自然数n,当3n+1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n+1能表示成k个完全 平方数的和,那么k的最小值为() A.1 B.2 C.3 D.4 5. 连续正整数a,b,c,d,e之和为完全立方数,b,c,d之和为完全平方数,则c的 最小值为() A.100 B.225 C.375 D.675 6. 11,111,1111,11111,…中,完全平方数的个数为() A.0 B.1 C.10 D.无数多 卷II(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65分,) 7. 一个自然数减去45后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自然数加上44,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这个自然数是________. 8. 在2001、2002、…、2010这10个数中,不能表示成两个平方数差的数有________个. 9. 有一个整数,加上100则为一个完全平方数,如果加上168,则为另一个完全平方数,则这个数为________. 10. 已知n为正整数,且47+4n+41998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n的一个值是________.

小学奥数经典例题!(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小学奥数经典例题!(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 (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 (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