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名词解释:精益企业、精益生产与劳动力线性化

精益生产名词解释:精益企业、精益生产与劳动力线性化

精益生产名词解释:精益企业、精益生产与劳动力线

性化

LeanProduction(精益生产)

一种管理产品开发、生产运作、供应商、以及客户关系的整个业务的方法。与大批量生产系统形成对比的是,精益生产强调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和更短的时间,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精益生产由丰田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创,到1990年的时候,丰田公司只需要用原来一半的人力,一半的制造空间和投入资金,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在保证质量和提高产量的同时,他们所花费的在产品开发和交货的时间,也远比大批量生产更有效益。(Womack,Jones和Roos1990,P.13)“精益生产”这个术语由MIT国际机动车辆项目的助理研究员JohnKrafcik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提出。

LeanEnterprise(精益企业)

一个产品系列价值流的不同部门同心协力消除浪费,并且按照顾客要求,来拉动生产。这个阶段性任务一结束,整个企业立即分析结果,并启动下一个改善计划。

LaborLinearity(劳动力线性化)

一种在生产工序(特别是一个生产单元)中,随着产量的变化灵活调动操作员人数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制造每个零件所需人数,随产量的变化,可以接近于线性。

机加工企业精益生产改善(一)单元生产设备布局的改善规划

机加工企业精益生产改善(一)单元生产设备布局的改善规划精益管理顾问 宋文强 (原创) 去一些机加工企业讲课和辅导,感觉到这些机加工企业的布局流线化、作业标准化等精益程度比装配企业相对要低一些,改善的潜力也大一些。 所以,这次本人就重点谈谈机加工企业的布局改善和生产线编成,帮助深挖一下机加工企业的精益改善潜力。 机加工企业的典型布局方式机群式布局。在机群式布局情况下,同一类型的机加工设备布置在一起,例如:按照车床组、铣床组、刨床组、磨床组等进行分区布置。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在机群式布局下,某一个工件被加工时,需要车铣刨磨等一系列流程,多个种类设备。由于这些机群区域之间距离较远,导致搬运成本较高。为了搬运成本不至于太高,被加工的工件就要进行批量搬运。搬运批量很大,又导致在制品库存积压很多,库存成本就很高。 在机群式布局下,产品流向不固定、不清晰,导致订单跟进比较困难。管理比较差的机加工企业,某个订单现在走到哪一步骤根本没有认真控制,只控制毛坯进料和成品工件产出。

在这种较粗放的管理情况下,设备故障率和首次合格率也不被重视。在制品库存较多,可以进行安全缓冲,同时同类型机床可以随时替代,所以出现点设备故障或其他意外也不会影响生产。缺少改善的压力,问题就较多,形成恶性循环,库存就更多,去那些机群式布局的车间去会有深刻印象。 精益生产的直接改善方向主要是控制现场库存。在不过多增加搬运成本的情况下,减少搬运距离是主要选项。所以,对于机加工企业而言,从机群式布局改善为单元生产布局就是精益改善的重点。在单元生产布局下,机床不是按类型来布置,而是根据加工工件的工艺流程顺序来布置,即形成相互衔接的单元生产线。利用分组技术,一个单元生产线只生产一种或相似的几种产品。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通过流线化单元生产方式,让被加工工件连续流动,降低在制品库存;上下游设备相互连接,有利于进行节拍控制,提升产出效率。 要想进行机加工单元生产布局改善,就要进行改善前布局分析和改善后新布局规划。 第一,PQ 分析:产品数量分析 PQ 分析,Products/Quantity 分析的简称,对每种产品的产量需求进行排序分析,降序排列,形成一个帕累托图,一般称为《PQ 分析表》。

精益生产标准化

精益生产标准化 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必须有效地组合物质、机器和人。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将这种组合的过程称为作业组合这一组合汇总的结果就是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eWork)。 1实施标准化作业的基本条件 1.1过程具备较低的变差,确保在连续循环中的重复性。 同一台设备产生的可变的循环时间或者返工将妨碍标准化的持续和有效实施。因此设备必须是可靠的而且不应该产生太多的质量缺陷。 1.2产品变差管理。

由干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经过不同的时间加工出来的产品的存在因此这种变差必须被了解、分析和减少(尽可能消除)。我们必须为每种产品定义标准化,包括实施标准化的团队。 1.3人机分离。 操作者必须和设备分离(如:每2秒对设备必须的干预将阻碍操作者做其它)否则将会妨碍开发基于顾客需求的不同标准化作业。 1.4低频次操作。 这将引起操作者循环时间的变差:操作者必须避免长时间做不属于循环内但在特殊情况下又必需做的那些操作(如:用叉车移走包装箱、在最终检验处的长时间返工等)。

1.5快速有效地处理改进建议的过程。 有必要根据操作者的建议快速修订标准化作业对于那些经常提出改进建议的操作者应该纳入改进团队和他们一起实施改进。 2标准化作业的三个要素 标准化作业主要包括标准周期时间、标准作业顺序 标准在制品存量三个要素: 1)节拍时间。是指各生产单元内(或生产线上)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节拍时间=每日的时间*/每日的必需数量 (*每天的时间有差异时用时间表进行计算) 决定了节拍时间后就会因制作人的不同而产生个人 f5e1k 精益生产 https://www.360docs.net/doc/787129216.html,

精益常用术语

1、安灯(Andon) 或称Andon,按灯,日语“灯”的意思。是目视管理的一种工具,让人一眼看出工作状态,并在有任何异常情况时(如机器停机、质量问题、工装故障、操作员的延误、以及材料短缺等)发出信号。同样也可以通过计划与实际产量的比值来反映生产状态。现场出现各种问题致生产线停止时,操作员通过“灯绳”启动信号灯,或自动启动信号灯。现场管理人员由此快速做出反应。 2、A-B控制(A-B Control) 一种控制两台机器或是两个工位之间生产关系的方法,用于避免过量生产,确保资源的平衡使用。 图示中,除非满足下面三个条件,否则任何一台机器或传送带都不能运行:A机器已装满零件;传送带上有标准数量的在制品(本例中为一件);B机器上没有零件。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才可以进行一个生产周期,然后等再次满足这些条件时,再进行下一个周期。 3、A3报告(A3 Report)

一种由丰田公司开创的方法,通常用图形把问题、分析、改正措施、以及执行计划囊括在一张A3纸上。在丰田公司,A3报告已经成为一个标准方法,用来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状态报告,以及绘制价值流图。 国际通用的A3纸是指宽297毫米,长420毫米的纸张。 4、标准作业(Standardized Work) 或称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操作。为生产工序中每一名操作员都建立准确的工作程序,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按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进行生产的方法。 以下面三个因素作为基础: 节拍时间,是指一个生产工序,能够符合顾客需求的制造速度。 准确的工作顺序,操作员在节拍时间里,要按照这个顺序来工作。 标准在制品(包括在机器里的产品),用来保证生产过程能够平顺的运转。 标准作业完成并发布后,就成为Kaizen(改善)的目标。标准作业的好处包括:能够记录所有班次的工作,减少可变性,更易于培训新员工,减少工伤或疲劳,以及提供改进活动的基础数据。因此它是管理生产现场的依据,也是寻求改善的基础。 5、标准作业表(Standardized Work Chart) 或称标准作业票,标准化操作表。通常做成表格样式,表示了操作者走动、材料放置位置及机器相对关系,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布局。该表体现了组成标准作业的三元素:节拍时间、操作顺序、标准手持。它放置在生产现场,并随工作地点条件改变而改变,是目视化管理及寻求改善的一种形式及工具。 6、标准作业组合表(Standardized Work Combination Table) 或称标准作业组合票、标准化操作组合表。该表显示了操作者工作时间、走动时间及机器加工时间相互关系,可理解成标准作业的设计工具。完成该表可体现工序中人机交互情况。当工作条件变更时,可以用来重新计算操作员的工作内容。 7、标准在制品(Standard WIP) 或称标准手持、标准中间在库。为能够以相同的顺序操作生产,而在各工序内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待加工品。缺少它们,操作者将无法正常循环作业。

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 1、请列举四个现场改善经常用到的精益工具:65 、TPM 、标准作业、均衡生产、价值流。 2、TPM的基本概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基础是5S,对象是全体成员,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生产 效率,以各级领导为中心的小组活动为形式。 3、精益生产的8大浪费分别:人的潜在能力,动作浪费、生产过多、搬运、生产过剩、等待、库存、不良品浪费。 4、精益5项原理中逆向原理:从客户的角度区分增值与非增值,不能从独立的企业与部门角度区分。 5、精益运营的三个方面:运营系统、管理架构、观念与行为 6、一切不增值的行为和活动都称为浪费。 7、流程分析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改善的必要IE手法。 8、精益推行中,人在受改变习惯做法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反抗力,在心理上存在一个:恐怖区 9、精益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 10、5S管理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等生产要素开展 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 11、区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为“要的”和“不要的”是属于5S中的整理。 12、物品乱摆放属于5S中的整顿要处理的范围。 13、整顿主要是排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清扫重在消除现场脏污。 14、5S中“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 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15、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16、生产要素的5M QS分别指:人、机器、物料、作业方法、管理、品质、安全。 17、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式控制系统,两大支柱是准时化和自働化。 18、精益生产追求的7个“零”极限目标零切换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19、标准作业是为了实现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的最优化组合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20、准时化JIT 英文JUST-IN-TIME”,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生产导向,追求生产周期的缩短,杜绝过量生产; 21、SMED意思是单分钟快速换模,Single Minute Exchange Die;是快速和有效切换的方法。 22、快速换模基本方法是,A:严格区分线内换模作业,线外换模作业,B:线内换模作业尽量转变,线外换模作业,C:缩短线内换模作业时间; 23、目视管理看板通常有:自动控制显示器,各种颜色贴纸,良品/不良品样板图,工艺看板(作业指导书),生产指令看板,宣传公告栏等。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与效率改善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与效率改善 主办单位: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12月24-25日深圳 培训费用:3800元/位(含培训费、讲义费、午餐、茶水费、奖品、税费、笔记本) 【课程背景】 ◆丰田公司一部汽车平均赚取2000美金;同期通用公司平均每部车赚200美金。10倍,为什么整整相差10倍? ◆善于反思与学习的美国由麻省理工学院,投入5年时间与众多一流学者,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研究与总结,提出的一种生产管理新思想: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这种核心是消灭一切“浪费”的思想,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流线化、TPM、看板管理、IE技术等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做什么? ◆理解错误可能从初始就导致了应用的失败。“理不明则行不正”,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对精益的实现生死攸关,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十年后的市场地位。 【课程目标】 ◆掌握精益生产的核心原理及思想精髓,如何通过推行精益生产来提升经营业绩; ◆学习精益价值流(VSM)图,从精益价值流切入剖析工厂制造成本,掌握通过精益价值流改善缩短制造周期的方法; ◆学习精益生产常用工具:价值流图、现场七大浪费、SMED等,价值分析及浪费识别的工具、方法,通过运用消除浪费的工具即刻提升生产效率30% ◆掌握建立拉动式(PULL)生产系统的方法,通过拉动式生产实施降低库存50%,大幅缩短制造周期; ◆学习如何通过单元化生产(CELL PRODUCTION)实施化解多品种少批量给企业带来的困惑; ◆掌握快速换线SMED的精髓及实施步骤,全面提高设备整体效率(OEE),彻底降低设备成本; ◆精益生产的价值体现:精益生产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制造业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 ◆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管理基础:精益生产要求下的的计划物控(PMC)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生产现场管理体系;IE工程支持体系分析; ◆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技巧:精益生产项目推行组织设计;项目的策划与计划;精益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精益生产项目负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培训形式】 ◆世界及国内著名企业通过推行精益生产降低成本的改善案例分享; ◆课程内容实战性,技术性强,寓理论于实战方法中,课堂生动,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演练管理技术,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课程大纲】 一. 精益生产基础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P20 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P21 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P22 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P22 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P23 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P23 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P24 12、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P24 1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P84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做个体决策,也可以做群体决策。(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精益生产一个流生产

精益生产的方式和理念:“一个流”生产 “一个流”生产的概述(one piece flow) 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尽量使工序间在制品数量接近于零。也就是说,前工序加工一结束,应该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此种生产同步化(顺畅化)是实现精益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生产同步化的目的是尽量使工序间在制品数量接近于零。1.何为“一个流”生产 只做有价值的工作是精益生产的理念之一。没有价值的工作都是浪费。为了排除传统生产方式中所存在的大量浪费,精益生产方式中采用“一个流”生产最大限度地排除搬运。在制品多,可能出现大量不良等无价值的现象。 所谓“一个流”生产,是指将作业场地、人员、设备(作业台)合理配置使产品在生产时,每个工序最多只有一个在制品或成品,从生产开始到完成之前,没有在制品放置场地及入箱包装的作业。 为了实现“一个流”生产,必须将设备或作业台的布置进行调整。不是按类型而是根椐加工工件的工序进行布置(设为垂直布置),形成相互衔接的生产线。 作业区中设备或作业台布置一般采用:“U”形。目的是使作业的入口与出口接近。消除作业人员完成一件产品后从出口(最后一工序)返回入口(第一个工序)的步行浪费。 此种“一个流”生产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零件一个一个地经过各种设备(工序)进行加工、移动,不是一批一批地加工、移动。二是作业人员随着在制品走动,从作业区的第一工序到最后一个工序都是该作业人员操作。此种方式因为各工序衔接在一起。前工序做完一个在制品,就可立即“流”到下一工序继续加工,所以工序间几乎没有搬运距离,也没有制品。因此,在制品数量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空间随之减少,能耗也节省了。不良品一旦发生就可以立即发现,而且很容易地确认出是哪一台机器(工序)、哪一个作业员做出来的,这有利于消除不良品,更重要的是生产同期大幅度缩短,更能满足市场多变的弹性需求。 每个“U”形或“二线”形作业区可同时供多个工人进行多道工序加工,一个作业区只需设置一个入口存放处和一个出口存放处,不必为每台设备单独设置入口存放处和出口存放处,场地也节省了许多。 2.“一个流”生产8大要点。 1)单件流动 ◆避免以批量为单位进行加工;应逐个完成零部件在相关工序上的加工。 “一个流”生产条件首先是由单件流动开始的,单件流动就是做一个,传递一个, 检查一个,将原材料经过一个个加工工序而做成成品,而单件流是一种将浪费“显 露化”的思想与技术。 2)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作业台) ◆放弃按类型的设备(工序)布局,按工序排列设备(作业台)避免“孤岛设 备”,尽可能使设备(作业台)布置流水线化(In line)。 3)按节拍进行生产 ◆生产并不是越快越好。 ◆过快会导致“库存的浪费”。 ◆按客户的需求,适时、适量和适物的生产。 ◆必须按事先计算的节拍进行生产。

精益生产术语解释

精益生产术语解释 1.及时生产(JIT) 只在客户需要的时间,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数量,同时,使用最少的原材料、设备、人力和空间。通过即时生产,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消除生产现场中的无效劳动与浪费,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和效益。 2.单件流(One piece flow) 是指从毛坯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零件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每个工序按节拍一个一个的流动的生产方法。该方式可以消除库存的浪费并且及时发现异常。 3.拉动生产/推动生产 以客户需求为拉动,按照设定的生产节拍,从后工位向前工位拉动生产,这是准时化生产的原理之一。而推动是不顾客户需求只顾自己生产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必定会出现大量的库存和浪费。 4.节拍(Takt Time) 是指相继完成两件在制品或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以“秒”为单位。节拍的设立与遵从可以消除过量生产、库存及等待的浪费。 5.5S 5S是精益生产的重要基础。没有良好的5S,精益生产无从谈起。 6.标准作业指导书(SOS) 所有的作业必须有标准,所有标准的作业必须有相关的规范描述。标准作业指导书(SOS)详细地描述了每一个工序的作业规范和要求。 7.物料传递员(W/S) 又称水蜘蛛 (Water spider) 简写为 (WS), 是精益生产线上专门从事物料、工具、生产看板及其他工装夹具的准备和传递的人员。 物流传递员所从事的工作通常是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浪费,精益生产通过安排专门的物流传递员是为了有效剔除其他作业人员的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即浪费),提高作业员的生产效率,从而保证及达到精益生产线整体最优的目的 8.7大浪费(7wastes)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不断地识别和剔除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浪费活动,精益生产定义了七种消耗了资源但是又不产生价值活动,这七种浪费包括: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25) 1. 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和产品多样化是精益生产方式追求的无止境的尽善尽美的目标。 2. 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3.PDCA循环的含义是计划、实施(执行)、检查、处理(行动)。 4.生产过程中的“三不伤害”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5.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三为体制”就是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 以车间主任为首. 6. 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向上退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 7.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 8. 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核心:第一,追求零库存。第二,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 对市场的变化。 9. 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 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精益生产主要研究时间和效率,注重提升系统的稳定性,50多年来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已证实。 二.选择题(2*10) 1.5S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B ) 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清扫 2.我们宏星公司的5S应如何做?( A ) A. 5S是日常工作一部分,靠大家持之以恒做下去 B.做四个月就可以了

精品文档 C. 第一次有计划地大家做,以后靠干部做 D. 车间做就行了 3. 下面与制造产品质量无关的一类人员是( C )。 A.产品设计人员 B.产品制造人员 C.产品检验人员 D.设备保证人员 4. 公司什么地方需要整理整顿?( C ) A. 工作现场 B. 办公室 C. 全公司的每个地方 D. 仓库 5. 看板的三大作用不包括( C ) A. 传递生产信息 B. 保证生产现场的标准操作 C. 识别浪费 6. 不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具体手法的是( C ) A. 生产同步化 B. 生产均衡化 C. 生产人性化 D. 生产柔性化 7. 精益生产线布置时对设备的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D ) A. 小型化的设备 B. 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C. 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 D. 设备要落脚生根 8. 精益生产的经营思想是( D ) A. 成本中心型 B. 售价中心型 C. 服务中心型 D. 利润中心型 9. 控制生产速度的指标是( B ) A. 设备 B. 生产节拍 C. 库存 D. 材料 10. 以下不是精益生产主要特征的是( B )。 A. 拉动式生产 B. 推动式生产 C. 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 D. 实现准时化生产 三、、判断题(2*10) 1.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确定。(√) 2.精益生产之品质目标是不产生不良品。(√) 3.控制生产速度的指标是生产节拍。(√) 4.只有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才是浪费。(×) 5.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是6S管理。(√) 6.节拍时间即周期时间。(×) 7.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推动式控制系统(×) 8.标准化作业主要包括标准节拍、标准顺序和标准手持。(√) 9.精益生产的品质管理强调事前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精益生产管理中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精益生产管理中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个Know-how,一项规范,一个做法等当被证明是高效可行的有代表意义的以后,就被当做规范遵守下来,这就是标准。然后培训和等待后来者达到这个标准。当多数人达到这个标准后,再打破标准,进行创新或者改善,当达到一个稳定的更高水平后,再将最新的状态规范下来。这样标准不断提升,改善不断进行,企业体质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这里的核心就是标准化作业。 Cell、一个流、平准化等,都是一步步层递式实现的,在实现过程中要不断建 立“止档”,这就是建立标准,再打破标准。标准的推动在标准化活动中体现出来。而标准化程度是企业制造系统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以制造业为主。在制造业里,标准化的内容应该包括技术层次的设备、模具、材料、环境、技术参数的标准化。应该包括基础执行层面的5S推动、人员培训、标准化动作、物流规范、模具保养规范等人、机、物料、工艺文件、环境维持、测量系统等方面的标准化,应该包括管制执行层面的计划控制、制造流程、品质管控、产品开发过程的标准化,也应该包括组织系统方面的组织切分、在各制造模块中的部门职责、KPI管理、绩效评定等方面的标准化。 在标准化作业状态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公开的、互通的、执行面可替换的、稳定的。在这里,当一个产品停产一年后再回复生产时,不必再等人、机、料、技术参数、文件、环境等重新调试很长时间才可以正常,而是马上就可以正常运转。管理标准化是制造系统体质优良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精益生产中标准化也是一种类似的广泛性的标准化。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你会看到同样的流程,同样的人力配置,同样零部件在统一规划的平台上生产。这种高度重复性,保证了最佳的经验可以传承下去,可以使生产达到同样的高效率,企业的体质是一个对内外市场快速响应的优秀体质。这也是精益企业多年来稳定迅速健康成长的秘诀之一。

精益生产名词解释

精益生产名词解释 一、何为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除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质量,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精益生产管理就是控制浪费、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二、什么叫八大浪费 八大浪费是定义工厂在JIT生产方式中的,其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 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所讲的工厂的浪费归纳为八大种,分别是:不良、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简称为八大浪费。 三、何为6S 6S 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将人员、机器、材料、操作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个项目,因均以“S”开头,简称6S。 四、价值流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物料、信息流、时间流等,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包括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材料到达企业,企业对其进行加工后转变为成品再交付客户的全过程,企业内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的信息流也是价值流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价值流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如供应链成员间的沟通,物料的运输,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以及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等。 五、团队和团队建设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建设是指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负责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团队建设是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管理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能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优秀团队的要素是同一目标、互信互助、团结一致,形成不可战胜的合力。 六、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Kaizen)方法最初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增加改善。是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的,Kaizen意味着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环节的连续不断的改进:从最高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工人。“持续改善”的策略是日本管理部门中最重要的理念,是日本人竞争成功的关键。 所谓持续改善,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通过全员参与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确保现场管理水平逐步上升,促进企业式的持续进步稳健发展。 七、TQM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是用户对一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足程度的质量要求。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生命。质量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影响质量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组织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方案

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1.精益生产作为当今最为先进的制造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改善实施必须始终围绕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核心即消除浪费来开展各项工作,时时以精益生产思想作为工作指导的有力武器。 2.任何一项管理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适用每一个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理论进行改善时,必须时刻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进行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一不至于在改善中生搬硬套,走错方向。例如由于手机行业存在市场机会成本,战略要求不能完全做到“零库存”管理。 3一个拥有卓越企业文化和管理的企业,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淀才能实现。 丰田公司自成立初期就开始不断探讨生产模式,历经四十年时间才一逐步形成了初步成型的丰田方式。时至今日,丰田方式仍在不断改善进步中。因此,没有那个企业的实现是一瞰而就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卓越企业管理需要系统性的全面进行改善,但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分步骤分门别类的逐步改善进而达成阶段目标并最终实现总目标。 4.改善不能脱离现场。所有数据必须现场测量,所有问题必须现场观察,充分与一线员工交流并亲身实践才能得出结论。脱离现场,脱离实际,脱离基层员工,任何改善都只是纸上谈兵。 5.改善成果必须实现标准化,没有标准化的改善不是完美的改善。 6.精益生产的改善需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善才能处处开花。 7.改善是一个持续创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改善,不断进步,这是丰田方式的精髓。只有深深理解这一精髓,并将其作

为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心中,才能够在精益生产的实践应用中取得长久发展。 二、实施方案指导框架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借鉴国内外的精益生产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研究,研究将精益生产的各钟软硬件技术进行分类,提出了新的改善模型,作为公司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指导框架。改善模型称为新“TPS”模型,T代表技术(Technology ),P代表人员(Person ),S代表系统(System,如图4-1所示。改善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技术改善、系统支持以及人才培养,如图4-2所示。制造技术的改善代表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而支持系统则是从流程设计上来进行优化,而人才培养正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人的能力、意愿和文化进行培养熏陶,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精益生产管理模型 以新“TPS”管理模型作为公司精益生产应用推广的指导框架,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造技术、支持系统以及人才培养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 精益生产管理模型构造 三、制造技术改善 (一)生产模式优化 从当前的生产模式来看,产品从原材料入库到产品最终出货,中间需要五处等待,半成品需要入暂存仓两次,等待时间占整个生产周期的96.5%,浪费巨大。 依照精益生产单件流和连续流的指导思想,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优化。当然,生产模式的优化需要逐步推进,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以下四步走的改善建议。 第一步,通过改善,将整机组装测试段与包装段连在一起,实现整机组装的连续流;第二步,通过改善,将主板加工测试段与整机组装测试包装段连在一起,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 篇一: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国内制造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高增长, 低通胀” vn 黄金时代的结束,高通胀改变了产业层面的成本和价格,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第三次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内企业明显 感受到各类成本讯速上升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的 同时,企业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品需求越来越多样性、产品 交货期越来越短、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不过产品的价格方面却 没有明显提升。而且国内的人工成本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使得企业 的生存越来越难。在这种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头像了管 理层次和车间现场管理方面。总的来说,当前国内的制造业急需实施 精益生产方式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自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打造出丰田汽车生产系统后,历经几十年 持续不断的尝试与努力,从消除企业内部一切浪费MUDA、不合理MURI、不均衡MURA 开始,积极实行改善改进活动,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丰田汽车生产系统使丰田汽车公司在世界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 以丰田汽车生产系统广受世界各界的重视。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 据其在“国机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总结 成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系统方法。精益生产主要用来改善企业体制, 提升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本篇毕业设计是针对浙江泰德光学有限公 司金属部半成品车间实行精益生产方式的研究。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了解到泰德光学目前的主要问题 有如下几个:1、车间加工成产效率较低,2、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流 水线作业系统3、搬运浪费、动作浪费、库存浪费等随处可见4、工 人不能自觉的努力工作。针对此企业的这些问题,我认为现在急需对 泰德光学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提升泰德光

精益生产试题库

精益生产知识试题库 一、填空题 1.1960年开始,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业通过实施JIT生产模式,以低成本、高质量的突出优势迅速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引发了美日之间长达十年的汽车贸易战。 2. 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故又被称为准时制生产、适时生产方式、看板生产方式。 3.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消除一切浪费。 4.精益生产方式的产品特点:多样化,系列化;要求操作技能高;库存水平低;产品质量高;属于买方市场。 5.精益生产追求的7个零的目标:零切换、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呆滞、零事故。 6.精益生产的实现必须满足2个条件:零故障、零不良。 7.生产资源管理的4M1I:Man、Material、Machine、Method、Information。 8.获得利润的两大手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9.工厂中的七大浪费:制造过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加工过剩的浪费、生产不良的浪费。 10.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自动化、准时化。 11.准时化生产的定义:在必要的时间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 12.库存的危害:增加利息负担、占用场地厂房、管理人员增加、出入库的搬运增多、防护工作的浪费、长时间失效的浪费、最大的问题在于掩盖了工厂里的问题。 13. IE面向微观管理,注重三化工业简化、专业化、标准化,是IE重要原则。 14. 改善四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5. 作业流程四种工序分别是作业、移动、检查、等待。 16. PDCA循环中PDCA分别表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17. 标准时间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工作要求的作业时间。 18. 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19. JIT物料运动的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按正确的路线,把正确的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 20. 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式控制系统。 21. 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是5S管理。 22. 连续流生产的核心是一个流。 23. 5S管理中的三定原则是定容、定量、定点。

精益生产JIT实施的基本条件(原创)

精益生产JIT实施的基本条件(原创) (一)均衡化生产 均衡化生产的含义是单位时问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保持恒定。 丰田公司的生产系统是典型的牵引式系统(Pulling System),即用后道工序“拉”前道工序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用前道工序“推”后道工序的方法。传统的生产系统是推动式(Pushing System)系统。推动式生产系统的缺点是:生产出零件推向下一道工序,部件组装推到总装。如果每道工序都顺利,全部零部件都能顺利完成,总装就可按期完成,但是只要一道工序出现延误,就会使总装延误。因此需要留有缓冲时问和缓冲存货,很难实现在制品的零库存。 而牵引式生产系统正好相反。根据总装的需要从前道工序取所需数量的部件,部件装配向前道工序取适当数量的零件,一步步“拉”到原材料供应。如果是外购零部件,就“拉”到供应商。工序间是“供-求”关系,前道-供,后道-求。后道不取,前道不供。从销售到总装,反推到进料、供应商。如果后道工序取料的时问、数量、品种经常无规律地变动,就会使前道工序无所适从,这时就不得不准备充足的存货以应付变动。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变动,就必须使最后一道工序的变动最小才能实现准时化。然而最后一道工序是销售,也就是说,必须使销售量的变动最小,或者说企业可以控制市场。如果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太大,均衡化生产很难保证。一般企业做不到这一点,既要生产均衡化,又要零库存,只有一种情况才能够实现,即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卖不出去。 (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实施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第二个基本条件。生产系统中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产品的制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次品、废品、残品,同样需要留有缓冲时间和缓冲存货,既不能实现零库存,又不能实现准时化。凶此,要保证准时化生产的实现,就必须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之中保证质量,要求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产成·锚的全部过程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向下道工序输送百分之百合格的零部件制品。在零部件在制品“零库存”的生产系统中,只有确保每一个制品的质量合格,才能实现准时化生产[21。 (三)看板管理原则 JIT生产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技术综合体,看板管理则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重要工具。JIT 以看板管理为手段,制止过量生产,减少在制品,从而使生产次品的原因和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及不合理成分充分暴露出来,然后通过一系列改善活动,彻底消除引起成本增加的种种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看板数的确定和分配是生产系统的最优设计问题。在满足需求速率的情况下,控制生产系统中的在制品存货水平,或者在相同的存货水平下使生产系统的输出率最大是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最关心的。影响系统中在制品水平的主要囚素是缓冲区的容量和看板数量以及看板在不同生产单元中的分配。 1.看板数的确定 准时生产的目标之一是减少在制品,从而减少存货投资,并且由于存货的减少容易发现生产过程中隐藏的问题。理性的拉动式系统是每个生产阶段的在制品只有一个。但由于现实生产中存在各种不可避免的变动因素,在不能消除或者完全准确、及时地预知这些变动因素的情况下,需要保持

精益生产项目规划书

精益生产改善
(规划书)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内容提要:
1、项目定义与目标 2、精益价值流(VSM)改善 3、现场效率改善 4、初步推行计划
2
1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第一篇:项目定义与目标
3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项目定义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VSM改善,缩短交期,降低库存 建立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持续改善体系
4
2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项目目标
起点 ?
目标 2天
制造周期
注:基于工厂客观统计数据而制定
5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项目目标
起点 12次
目标 24次
库存周转率
注:基于工厂客观统计数据而制定
6
3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项目目标
起点 ?
目标 提升 20%
生产效率
注:基于工厂客观统计数据而制定
7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第二篇:精益价值流(VSM)改善
8
4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实施策略
、 目 视 化 改 善
现 场 效 率 改 善
Value Stream Mapping(价值流)
Pull System 拉动生产 Kanban 物料看板 Cell Production, MCT 改善
成 本 、 缩 短 交 期
减 少 在 制 品 降 低
益 企 业 文 化 建 立
系 统
、 精
全 面 精 益 拉 动 生 产
5S
JIT
第一阶段项目
持续项目
9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
需求拉动生产
注塑 车间
组装 车间
优点
? 制造同步化 ? 流动生产(Flow) ? 标准化作业 ? 控制WIP ? 均衡生产力
Designed Kanban Size
I
喷油 车间
I
丝印 车间
I
10
5

家具企业的精益生产 (四)通过拉动生产来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同步化

家具企业的精益生产(四)通过拉动生产来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同步化 精益管理顾问 宋文强 (原创) 要想实现精益生产,就要实现家具生产过程的连续流动。由于家具生产过程中的有机械加工、喷漆涂漆、组装等环节,差异性较大,很难完全连续流动,就要将整个生产流程分割成相对小的容易管理的连续流动生产单元:机械加工、雕刻、喷漆、组装包装等。单元内各工序距离较近,实现连续流动,按节拍同步生产,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那么,单元之间距离较远,如何保证同步生产和库存较低? 那就要采用拉动生产方式。拉动生产是指下游生产单元(比如:喷漆单元)向上游生产单元(机加工单元)提出需求,上游工序按需求生产。 企业的拉动生产系统主要有物料超市、看板(Kanban)、搬运工具和配送员工组成 一、物料超市 下游工序提出需求,上游工序马上生产,能来得及吗?来不及,需要缓冲,通过物料超市进行缓冲。物料超市就是半成品库存存放区或存放架,下游工序从物料超市取物料,上游工序看到物料超市里缺料了,马上生产补上。 通过半成品物料库存进行缓冲容易理解,那为什么叫超市?因为当初日本丰田的大野耐一发明拉动生产方式时,参考的就是超市的运营模式。我们顾客(下游工序)去超市购物,从货架上取货;店员发现超市货架有空缺之后,就向供应商(上游工序)发出补货请求;第二天凌晨,货车到店,货架补满。这就叫后补充式拉动生产。 家具企业在两个单元之间进行拉动生产也采取类似方式。 家具企业的物料形状、大小差别很大,所以物料超市的形式要因地制宜。可以有这样几种:一种就是立体料架形式,用于放置五金件或小的木材、部件;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指一块区域,在这片区域里放置较大的半成品家具。 那么如何对物料超市进行管理?要制定库存数量的上限和再订货点(生产触发点)。 当物料超市中某一类木料(或部件)数量超过上限后,就不再生产。再继续生产的话,就会形成库存积压。所以,库存上限有利于控制库存总量。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 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高标准化作业,那标准化作业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都了解吗?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标准化吧。 (一)什么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是为了更有效地生产,把物料、设备、人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一种集约化作业方式。 在标准化作业条件下,现场浪费少,机、物料技术条件有机结合,同时现场自主化管理,组长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条件和表单并培训员工执行,执行中不断改善,所以标准化作业条件也在不断优化。 现在较为流行的丰田的标准化作业内容由三要素及四种重要的表单组成。 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完全不同。所谓的作业标准是为了进行标准化作业而规定的各种技术标准,例如,加工时的温度、时间、压力等,比如刀具的类型、形状、材料、尺寸、切割条件、切削液等,这是技术标准。为了制作出规定的品质,把作业上的经济性条件作为标准。 标准化作业与表准化作业也完全不同。标准化作业的目的是生产工序的合理、有序、可控、有效,是将浪费降低至最小,当然其中会产生许多表单,也会有许多目视化管理方式的应用,但是表单.和

目视化管理方.式只是手段。但是所谓表准化是指一些推动Lean不很彻底的企业或部门,在推动中只应用了标准化作业的表单格式,而没有按真正的标准化作业去做,比如测量时间不准确、工序没有Cell 化、浪费没有解决、改善推动慢、表单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都是标准化作业不能有效指导生产的现象,这里仅仅关注表单,我们叫它表准化。 (二)标准化作业作用及责任人 (1)标准化是改善的基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改善。在精益生产中,工作就是追求持续不断地改善,而没有标准化,生产就不稳定,今天和昨天的效率、品质、疲劳情况就不同,改善的基础根本找不到,改善就无从谈起,所以标准化是改善的基础。所以丰田人才说,“改善的第一步在标准化,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 (2)标准化作业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比如一个现场如果作业没有标准化,那么作业有闲余的人或者处于无聊或者担心被主管发现后调离这个宝贵的空闲岗位,可能会放慢作业速度,可能会主动去做一些分外的事情,如搬运、清理等,这将会极大地掩盖真实的现场问题,扰乱技术/管理人员对现场的情况了解,从而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这时,他正确的做法是:原封不动地执行标准作业,作业完了,就原地等待或主动报告主管,以使间题得以尽快暴露和解决。 (3)标准化作业可以让作业稳定,减少制程变异,减少工伤,特别在新员工培训方面效果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在欧美风格的企业中,标准作业是由作为第三者的技术员采用IE手法进行作业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