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预算法发展简析

美国联邦预算法发展简析
美国联邦预算法发展简析

美国联邦预算法发展简析

James L.Chan

内容摘要:美国联邦预算法本质上是由一族法律组成的。从美国建国到现在,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美国联邦预算法不断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个完整而有效的体系。本文界定了美国联邦预算法的范围,回顾了美国联邦预算法发展的历史经历,并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征。希望能对中国的预算法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联邦预算法界定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预算法”这个术语应理解为是用来指导政府预算编制、批准和执行的“预算程序法”或者“预算体系法”。以区别于那些包含预算(授权和拨款)的法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宪法是最重要的预算法案。它规定了相对于各个州政府而言联邦政府的权限,并建立和确定了联邦政府中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权力。但是美国宪法中关于预算过程的规定并不详细1。因此美国颁布了很多个别的法案(大多在20世纪里颁布)来填补宪法中关于国会和总统在政府预算过程中角色规定的空白。从美国建国到现在,这些预算法案已经发展成为一族法案,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法律体系。表1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

表1预算法案和规则的层次

1其只规定:“除了依照法律的规定拨款之外,不得自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

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中关于预算编制,递交和执行的第A-11号通知如上所述,美国宪法建立了制定、执行和解释预算法案的基本政府构造和制度(国会、行政和法院三权分立),为很多后来颁布的预算法案提供了基础。宪法以下是国会和总统颁布的制定法,包括编制,递交,批准和执行的预算制度,程序和决策规则。最近的(2005版)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第A-11号通知就是一个包括预算编制,递交和执行的全面文件。

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周期可以分成相继而关联的三个阶段:预算编制,预算审批和预算执行。不同的预算阶段涉及到不同的预算法案。表2给出了预算法案的功能结构。

表2按功能分的预算法体系

职能适用的预算法律

总概1787年《美国宪法》

编制和递交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

1993年《政府业绩和结果法案》

1990年《联邦信贷改革法案》商议和批准1974年《国会预算法案》

1985和1987年《平衡预算和紧急赤字控制法案》

(失效)

1990年《预算实施法案》(失效)

1995年《择项否决法案》(失效)执行1870年《反超支法案》

1974年《扣押控制法案》在预算编制阶段,联邦政府部门机构编好预算申请,交付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审评和最后总统的批准,这一阶段以总统的预算提议递交到国会为结束。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1993年《政府业绩和结果法案》和1990年《联邦信贷改革法案》直接影响到预算过程中的这个阶段。1921年的《预算和会计法案》可能是宪法层次以下美国最重要的预算法案。它结束了联邦政府行政部门中没有每年集中预算制度的现象,要求总统协调和批准所有联邦部门的预算申请,然后给国会递交一份总的预算申请,并建立了预算局(即现在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以协助总统完成这样的工作2。1993年《政府业绩和结果法案》现在仍然有效,它也是联邦政府试图以各种方法改善预算程序合理性的表现之一,在这之前很多总统都提出了类似的计划,如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总统的计划-规划-预算制度,70年代卡特总统时的零基预算,90年代克林顿总统的国家绩效评估。这个法案

2这个法案同时要求总统在预算中包括一定的信息。这些要求经过国会多次完善后,编在《美国法典》的第31篇第11章中。

继承了预算改革的精神,要求联邦机构准备战略计划,年度执行计划和年度执行报告,其中的一些材料被用来证明政府机构的预算申请。《联邦信贷改革法案》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专门论述联邦政府提供直接贷款和贷款担保的预算处理的部分。简单地说,其要求国会在年度拨款中提供与预算授权对等的信用项目补助金成本,并详细说明了补助金成本是如何计算的。

规范预算审批的基本法案是1974年《国会预算法案》。在1921年法案要求总统递交一个关于整个行政部门的全面预算50年后,国会仍然保留着分开审议总统的预算申请的传统。1974年《国会预算法案》要求在进一步行动前确定收入和支出的总量,并要求国会修改税法和其他能增加收入的法案或对联邦机构和项目拨款时这个总数仍然公开。其也在参议院和众议院中各设预算委员会和国会预算办公室来贯彻这些要求。尽管其在随后二十年内被一系列用来创造规则和程序以限制收支立法的法律修改过,1974年《国会预算法案》的很多初始规定仍然有效。而1985和1987年《平衡预算和紧急赤字控制法案》和1990年《预算实施法案》都过期失效了。总统的否决权可能被视为立法过程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1995年的《择项否决法案》是违反宪法的。

预算执行阶段开始于总统签署拨款法案或其他支出措施,或者国会已经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法典》的第31篇中的第13,15,33章涉及预算执行过程。管理预算执行环节最主要的法律是1870年颁布并在以后数次修改的《反超支法案》和作为1974年法律一部分的《扣押控制法案》。《反超支法案》要求管理与预算办公室按照时间阶段或者其他依据给机构分派拨款。法案禁止机构支出超过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分派给他们的拨款份额。其进一步要求机构控制他们的支出并处罚超支和滥用公共资金。《扣押控制法案》的通过是为了阻止行政部门阻挠国会支出要求。法案要求总统在行政部门延迟或废除国会批准的支出时必须通知国会。

二、美国预算法发展历史回顾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就存在着殖民政府和代表谁有权征税和控制支出的论战,受到欧洲启蒙运动政治哲学的影响,北美洲的十三个英国殖民地在18世纪中期以“没有代表就不能征税”的要求独立于英国。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所有的殖民地成为独立的政府并将组成一个联邦。

由于各个殖民地拥有各自的主权,作为中央政府的大陆议会没有征税的权力。为了防止联盟的继续瓦解,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一个大会来修改《邦联条款》,但代表们撰写了一个全新的文件:《美国宪法》。在经历了激烈的斗争之后,宪法被9个州(必要数目)批准,并于1789年生效。

《美国宪法》建立了美国政治总的组织框架: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两院制等等,不但影响了公共预算,而且从本质上影响了美国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中规定联邦政府有权支出,征税,借债和印刷钞票。正如斯度登斯基和考斯(1963,P43-44)论述的那样:“宪法赋予了联邦政府几乎无限的财政权力。从最开始,联邦政府就被赋予比州政府更多的财政优势,任何一种税收,不论其是否被用于各个州,联邦政府都可以利用,而关税则为联邦政府专有。对公共土地的唯一和无限支配权是联邦政府的另一项重要的财政优势。联邦支出局限于国会对“社会总利益”的定义,但联邦政府的借债权力却是无限的。”

宪法中的拨款条款给予了国会控制或限制联邦政府支出的机制。规定“除了依照法律的规定拨款之外,不得自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但允许参议院来修改或同时发起拨款法案。这也是美国预算体系最重要的特征:财权赋予最能代表人民的政府部门,在联邦政府中即美国国会。在《联邦党人文集》的第58卷中,詹姆斯·麦迪逊描写了“钱袋的权力”在典型政府发展中的集中趋势和在宪法政府结构中的特殊重要性:“这种掌握国库的权力可以被认为是最完善和有效的武器,任何宪法利用这种武器,就能把人民的直接代表武装起来,纠正一切偏差,实行一切正当有益的措施。”

拨款条款的第二部分“账目和报告”规定“公共支出的数目应该每年公布。”(乔治·梅森)以使“人民知道钱是如何支出,通过什么授权和为了什么目的”(斯托里),使国会成为公共财产“完全而且完美的”保护者,保证公共资金被经常、准时和忠实的支付。今天,立法决定仍然拥有对报告和会计的无限要求权力,只要在他们看来对于公共利益是合适的。

上述的这些规定都体现了政府如何运行的政治哲学和理念:人民选举的代表来决定他们的税收应该如何支出,政府应该告诉人民怎么运用了他们的钱。简单地说,宪法的制定者表达了我们现在表达为责任和透明度的问题。

作为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充分的发挥了他的行政领导能力。他起草了创建财政部的法案,他把财政部部长视为财政计划的思考者和执行者。他把财政部长的职责描述为:“了解和报告收入管理改进计划和公共信誉支持计划,准备和报告公共收支估计,主管税收的征收,决定债务规模和偿还……按照法律拨款要求,批准资金从财政部拨出,按照法律要求执行与美国土地出售相关的服务,以面谈或书面(按照他被要求的)的形式给立法机构的两个部门报告和提供信息,执行与财政相关的服务。”

汉密尔顿对财政事务的控制与国会产生了分歧,他在拨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短时间的。当他解去财政部长之职以后,行政主导的时代就过去了,从1789年到1921年的整个时期,联邦预算都是立法主导的,预算被视为一种立法行为,参议院和众议院产生法案,然后协调成单个法案递交到总统那里以得到签署或否决。

在美国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有自己起草和通过法案的规则。起初,国会的每一个议院都作为一个总的委员会来处理资金问题。然而,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使创建专门处理财政问题的委员会成为必然。开始时,每个议院成立一个这样的委员会,1802年众议院建立了作为固定委员会的筹款委员会,1816年参议院成立了作为固定委员会的财政委员会。后来,支出功能的权限被划到另一个委员会,在1865年,众议院成立了拨款委员会,不久1867年参议院也成立拨款委员会。当时的委员会只留下收入职能。

但是在国会主导的近150年的时间内并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超支的问题,其实只要国会赋予行政机关的拨款在目的,数额和资金来源上进行了限制,冲突就几乎不可避免了。这样的冲突几乎开始于宪法被批准的时期,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杰佛逊总统在任期间发现很有必要购买军事物资以应对1807年同英国的战争。因此在1809年法案中,国会允许拨款间的转移。但是这个法案被滥用了,1870年国会通过总立法来禁止超支。这个规定在1905年3月3号在总超支拨款法案的第四部分中得到了扩展以应对强制性超支,又在1906年2月法案的紧急超支法案中得到了修改。这个修改的部分被称为反超支法案。

在20世纪初,财政危机和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国会不得不和总统分享它的预算职责。应国会的请求,塔夫托总统热衷于赞同总统为政府准备的“国家预算”的概念。预算执行的实际操作在总统和国会的权力斗争中推迟了十年。1921年通过的《预算和会计法案》开创了联邦预算的现代时期。其要求总统为整个政府递交一份预算。并增加一个预算局来以帮助总统编制预算,同时成立审计署来监督行政部门。

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通过后的10年里,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推行积极经济政策以刺激经济,伴随着其他措施的是,一个社会保险计划被创造出来为老年人提供公共养老金。由1939年布朗伦委员会报告提议,罗斯福总统将预算局由财政部移到总统行政办公室。十年后,一个由前任总统胡佛领导的委员会建议把联邦政府的部门分项预算改为更好鉴别目标和行为的绩效预算系统,1967年预算概念总统委员会报告处理了两个问题:预算覆盖的范围和如何测度财政赤字(或盈余),这些报告个别的或者是整体理念上重大地影响了预算或者已经成为联邦预算法律或实践的一部分。

60年代末期尼克松总统为了支持他的国内外的政策决策,对预算授权的要求达到了顶点。当他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转向大规模的扣押国会已拨资金。

作为对尼克松总统挑战的回应,在进行了大量的争论和商议之后,在1974年,国会通过了《国会预算法案》和《扣押控制法案》。法案制度化了应对总统的拖延和废除的措施。更普遍性的,法案还要求国会采用预算决议来为关键的预

算总数(如收入,预算授权,费用和债务)设置目标。这些预算总数被视为将来行为的限制。拨款委员会做进一步的分配,立法委员会修改税法和规定福利受益的法律以确保与常被误称为国会预算的预算决议一致。为了执行这些附加的权力集中和并行功能,1974年法案还为国会每个议院增加了一个预算委员会,并建立了国会预算办公室。

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和1974年《国会预算法案》规范了联邦预算的编制和批准,这两条法案让总统和国会尽其能力平衡预算,然而,在70年代后期国会预算程序制度化以后,国会在80年代初在预算上又受到了挑战。总统和国会不能解决从1969年开始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增快的长期性赤字。作为一自律的措施,国会放弃了自己的年审授权而转求于预算规则的方法。其在1985年通过的《平衡预算和紧急赤字控制法案》,树立了特定的赤字降低目标。此外,法案要求年度赤字超过最大值时预算资源被取消。这个基本的方法在1987年被重申,但1987年法案撤消了审计署在测量赤字中的角色。

1985和1987年法案都没有达到通过全面减少来降低赤字的起始目的。在1990年国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即《预算实施法案》要求一种叫“随走随付”的程序并强加必须每年拨款审批的项目的上限,从而使新的计划不会增加赤字。这种方法结合缓慢赤字的预算提议和有利的经济环境,最终使联邦政府在1998年平衡了年度预算。同时,《预算实施法案》两次被延长,第二次一直有效至2002年。

但预算盈余的时代是短暂的。在2000年总统选举后,小布什政府在国会中占据多数的共和党的配合下,在他的两个任期内成功的发起了三轮减税政策3。而作为对2001年9月11日对恐怖袭击的回应,其发动了一场全球性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入侵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与延长的战争和他声称的反恐努力长期性不一致的是,小布什选择了运用紧急追加拨款来为持续到现在的伊拉克行动融资。减税和战争成本一起把预算赤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预算程序改革建议,赤字减少却很少受到其关注。同时,《预算实施法案》在2002年到期了,至今没有得到更新。国会预算程序回到了利用命令来执行国会预算决议中所选择的水平的时代。参议院2005年采用了自己版本的年审上限和随走随付,但是这没有按照《预算实施法案》的法令执行措施那样产生相同的效果。

2006年中期选举民主党的胜利当终止小布什总统在预算事务上的支配并减少他掌握的广泛行政权。看来至少到2008年总统选举,民主党对议会的控制将保障过去四十年里一直是联邦预算的特点的预算冲突已经抬头了。表三给出了美国联邦预算法案年代表。

32001年通过《经济增长和税收减少协调法案》,2003年通过《工作和税收减少协调法案》,2005年通过《防止税收增加协调法案》,所有的到期日都设置在2010年。(国会预算办公室,2006年8月)

表3美国联邦预算法律年代表

三、美国预算法发展的基本特征

从美国预算法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于公共预算而言,预算法是必要但非充分的。预算法是必要的,因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最起码是减少了)预算过程中各特定参与者冲突的法律框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各预算法案本身就是政治过程(具体而言是预算过程)中政治和管辖范围冲突的解决结果。存在着这么复杂和多变的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法案的原因是在谁控制公帑的问题上存在着众多的严重冲突。预算法在防止政治斗争失控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职能。

不过,预算法本身不足以使公共预算的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只有政治人物对权力(决定政府收支)的追求才能为预算过程提供活力。在一个民主国家,选民之所以投票给某位政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可能的政府利益分享。因此,政治家们有动力争取一切机会利用现有法律或制定新的法律。因此,预算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调节局部利益从而使国家利益得到保障。

包括美国在内,每个国家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不同。前两部分所论述的美国预算法体系和其历史沿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在美国预算法的历史沿革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特征。

(一)美国预算法反映了“三权鼎立,相互制衡”的宪法原则和对预算平衡的追求。

美国的宪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法案的最终源泉文件。首先,在没有其他预算法案的时候,其包含了对联邦预算的规定,提供了制定公共政策(包括预算决定)的制度框架。“除了依照法律的规定拨款之外,不得自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的规定成为所有后来的更详细的预算法案的基础。在1870年《反超支法案》出

台之前,这一句规定发挥着在19世纪的将近100年内联邦政府的唯一预算法的作用。其次,著名的宪法原则“三权鼎立,相互制衡”贯穿于整个美国预算法制系统。从真正意义上说,所有程序型预算法案本质上都是这条宪法的运用。这些法案指定联邦预算过程中的参与者和他们的角色,并使他们在寻求最大好处的过程中达成妥协。

联邦预算经常失去平衡使得一些政治人物和学者不时地呼吁在美国宪法中增加修改条款来要求预算平衡。由于很多复杂的政治因素,所有这些想把预算平衡提升至宪法要求的尝试都失败了。作者认为美国宪法中已经包含了预算平衡的观念。宪法要求“一切公款收支的报告和账目,应经常公布。”(第一条第九款)“收支”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不是偶然的,而是表现收入和支出务必同时考虑。无论预算平衡是否是美国开国元老的原意,美国政治人物,不管是否真正付诸行动,至少在口头上,也总是把平衡视为政府预算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当一部新的预算法案遭到符合宪法性的质疑时,宪法就被推到预算和法律争论的前台。这样的事情在美国经常出现。1920年,威尔逊总统以总统不能在罢免审计长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理由否决了1921年的《预算和会计法案》的早期版本。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1985年,当时国会指派审计长去审评和决定实际赤字是否超过了格-鲁-胡赤字减少法案允许的最大赤字目标。至今,《择项否决法案》仍然是国会和总统的必争之地。

无论宪法是在前台还是后台,其原则已被视为美国联邦预算法案的指示灯,同时,联邦法院有权审理和决定预算法案是否违宪。

(二)从历史上看,政治权力在国会主导和总统主导之间摇摆,权力斗争如同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的角力赛。

如果把美国的开国元老比做政府时钟结构的设计者,他们制造了一个在国会权力最大和总统权力最大之间摆动的政治权力的钟摆装置。回顾美国历史时,就可以看清这个摆动的模式。19世纪的很长时期,国会主导着联邦预算。1921年法案开创了行政主导预算的五十年。1974年《国会预算法案》和《扣押控制法案》,国会再次收回了一些财政权力。而为了应对2001年恐怖袭击带来的紧急情况,通过与共和党主导的国会进行合作,布什总统在过去五年内力争特大预算权。从历史上看,预算权力的钟摆不断的摇摆,永不停息。因为国会和总统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甚至在同一个政党控制了国会和白宫时也如此。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能像一个钟表那样有预测性、稳定性和有节奏的工作。国会和总统之间的权力斗争也许更像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之间的角力赛。在国会和总统之间的角斗很少有完全的胜者,因为宪法赋予他们相当的权力。因此美国政府预算过程充满了吵闹,长期来看大家都时输时赢。

美国宪法“三权鼎立,相互制衡”的原则需要另一层解释,权力的分离涉及

到预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分工:行政部门编制预算;国会修改和决定预算;若总统行使否决权,国会还能推翻总统的否决;行政部门然后执行预算。无论如何,预算权力被分享了,大的部分权力还是由国会保留。

(三)当预算法的两个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争权比财政平衡更占上风。

美国预算法使政治家们能获得及平衡政治权力,并用此权力来平衡预算。经验显示,当两个目标发生冲突,政治目的将优先于财政目标。有三个例子能支持这种看法。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格-鲁-胡法案提出了明确的减少财政赤字数目的方案,在规定时间内逐步减少使年度赤字降到零。然而,这些法律遭遇的是违反,而不是被遵照执行。其次,在此期间也有人建议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来要求平衡联邦预算,宪法修正案首先要赢得国会的批准才能在各州通过。但这种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总是有很多的国会议员不希望有这样的硬性约束来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再次,美国总统一再辩称自己需要择项否决权来削减浪费的开支和平衡联邦预算,除了一段短的时间外,国会一再驳回总统的择项否决的要求。一些国会议员担心,总统会用择项否决这样尖锐的工具来惩罚政敌,砍掉政敌选区的联邦预算项目。总之,尽管有平衡预算的政治承诺,事实上,美国政治人物一直不愿意为预算平衡付出政治代价。

(四)预算法提供了制度和程序,但是政治竞争给预算过程带来活力。

学者和政治家都公认预算过程的政治性。预算法是影响而不是确定资源分配的结果。预算法规定了谁能参加预算游戏,他们各自的角色和必须遵循的规则。权力是政治的货币,就像金钱是市场的货币一样。实际上,预算法案给为获得联邦政府惠及和避免成本的游戏者分配不同数量的货币――权力。

竞争是关键,因为这是美国政治和政府的本质。在预算过程中的两大类竞争是:机制竞争和政党间竞争。美国宪法刻意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个相互制衡的分支的竞争。当一个分支受到其他分支挑战的时候,受到挑战的分支的成员就会联合起来捍卫他们的组织权益,这种权益涉及到每个政府组成组织的权利和特殊优惠。因此一个国会议员会联合其他的国会议员来反对可能威胁到国会权威的总统择项否决权。这位议员,如果他成为总统,就会赞同把择项否决权作为提高总统的职权效力。这体现了那句成语说:“在其位谋其政”。除了宪法中可预期的各组织的竞争外,还存在着政党间竞争。由于议院中的委员会和全体委员会议做出的大多数决策都是根据多数表决的,多数党相对于少数党而言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简单地说,政治在美国就像一项运动,预算政治也是如此。预算法案提供规则,而对立的机构,政党之间的竞争在达成共识的规则下决定博弈的结果。由于预算博弈的结果对于他们影响很大,美国人民直接,更多的时候间接地通过利益集团和游说者来影响他们民意代表的决策,社会和经济利益的竞争因此转化成政治人物为其支持者争取利益、避免成本的竞争。

(五)财政规则性预算法案是短命的,制度建设性质的预算法案才能长久有效。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几乎颁布了一打预算法案。至今为止,尽管联邦预算赤字还没有消失,但建立赤字减少目标和机制的预算法案已经全都失效了。只有设立或增添预算机构和程序的预算法仍然发挥着作用。

1921和1974年法案的制度建设明细条文是建立在宪法基本框架内。权力平衡于是得以保持,而制度稳定也得以维持。这些增设的机构和程序使总统和国会将预算做得更好,而不企图去规定任何具体的结果,如赤字应该降低到什么程度。这样做不太会威胁到总统和国会预算决策的自主权,所以更容易保留下来。而财政目标更容易受到经济情况的影响,规定的法案也就更加短命。

(六)治理能力,取决于预算能力。

在格-鲁-胡法案未能控制财政赤字后,希克教授于1990年宣称:“毫不夸张地说,治理国家的能力,取决于解决预算问题的制度实力。”按照他的说法,预算问题的根源是政府服务的资源需求超过政府的税收。除非政府能拿到足够的收入,或在竞争性需求之间合理的分配有限资源,否则便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作者倾向于赞同希克教授的观点,但认为在治理(执政)与预算之间存在着一种“鸡和蛋”的循环关系。预算的能力取决于治理能力。片面地讲,治理能力是指政府是提高税收还是抵制服务需求的能力和意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补充的角色:做那些市场经济不能做或做不好的,有利于全社会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人民大多期望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质量和数量是无限制的。此外,美国民众通过政治程序,要求政府支付准公共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和私人福祉(如退休养老金和给农民的价格补贴)。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奉行高经济成本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美国决策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是选择可行和可持续的财政政策的能力。

(七)预算结果由政治,政策和过程决定。

在预算法的研究领域,人们很容易夸大预算法律的重要性,认为他们会影响(即使不能确定)预算结果,如赤字和债务水平。然而,正如希克教授在《联邦预算》一书中指出的那样:预算结果是由政治、政策和程序决定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包括指定程序的预算法案,是不重要的。

预算法推进了预算程序的次序性和可预见性。但是,预算法并不能防止混乱或担保结果。毕竟,预算法不能自行执行或自行实施。它需要政府机制忠实地贯彻落实。由于立法监督的交易成本很高,预算体系和政府的顺利运转大体取决于遵守法律的习惯了。有时,总统或行政部门认为他们有充分理由可以不遵守预算法案或拨款法案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国会希望行政部门进行通报,如行政部门不遵守就会面临制裁。

(八)因其在财政事务中首当其冲,国会对美国长期的财政不平衡要承担比较大的职责。

就预算问题,宪法赋予国会的特大权力迫使其承担一个相应的指导联邦政府财政政策方向的职责。显然,不管是程序性的预算法案还是财政规则都不能阻止政治人物按照有利于他们当选的可能做出选择。而为了赢得选举,政治人物要迎合大众的想法,利用预算规则给予的机会最大化委托人的利益,和最小化他们的成本。这就造成了更多的政府开支和更少的政府收入。如果负责任的预算是量入为出的话,这一点恐怕与民主的理念有些背道而驰。在共享责任的预算制度内,政要们将分担长期赤字的指责。因为国会在联邦预算的最后决定上拥有更大的权力,因此指责他们应对于当前糟糕的联邦财政形势应承担更多是公平的。(九)政治意向,而不是预算法案,才能够减少赤字。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程序性法案,如1921和1974年法案,还是结果性法案,如20世纪80年代的格-鲁-胡赤字减少法案,都没有成功地减少赤字。美国预算法本身并不具备平衡联邦政府预算的能力。只有政治意愿和有利的经济条件结合才能带来更多的收入,才能减少社会支出,以平衡联邦政府预算,就像1998年出现的那样。

(十)预算可以平衡,但要牺牲后代的利益。

在作者看来,在民主国家要平衡政府预算有着天然的困难,仅仅通过预算法案是不够的。强大的潜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迫使政府用多种合法手段征税、支出和贷款。即使如此,政府也有合法手段减少本期的赤字。由于联邦预算赤字是以现金制计算的,即一个时期的赤字是期间现金收入减去现金支出。联邦政府例行公事的向雇员和部分人民承诺将来给他们付现金。因为现在这些保证和承诺不需要支付现金,目前不反映在当期的赤字计算中,从而不引人注意并减少了争论。必须认识到这种策略并不降低一段时间服务的总成本,而只是把一个时期的费用转移到下一个时期。当前服务的成本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成为纳税人的负担。在一个民主国家,定期选举造成职位的频繁更替,政治家的眼光多是短视的,他们几乎无法抗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来粉饰政绩的诱惑,尽管这并不违法,但可能会产生不良的经济和财政结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美国预算法的历史发展过程看成一个依预算法治国的过程,这也是美国依法治国的一个方面。依预算法治国首先意味着政府不能在法律手段之外增加收入或支出公共资金。即政府的行政部门有对政府财政的物质保管权,但立法机关控制财政部门使用财政资源的权力。预算是一个在财政上控制政府的具体而鲜明的例子,预算程序是为了控制政府一系列目标而进行的政党和制度斗争的方法。只有行政部门充分尊重法治,自愿按照立法机构的规定,能抵御任意使用所掌握资源的诱惑。依预算法治国还意味着在政府的决策中免除个人

的喜好或偏见,从而保证法律执行的正义和公平。当然,归根究底,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支出和债务水平根本上是由美国社会中大的政治力量决定的,其次才是预算程序法所影响的。

(陈立齐,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

预算法练习题

《预算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预算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国家预算制度是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作斗争的结果。下列哪个国家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A. 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美国的一个城市在1908年推出了历史上第一份现代预算,这个城市是下面哪一个? A.华盛顿 B.芝加哥 C.纽约 D.亚特兰大 3.颁布《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从此确立了国家预算制度的是哪个国家?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国家预算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果以国家编制形式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项目预算和非项目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5.按照国家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哪些种类? 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6.以预算的级次为标准,可以把预算分为哪些种类? 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7.下列哪一部法规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预算法规? A.《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B.《预算法》 C.《预算规则》 D.《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8.以下哪一部法律是德国制定的预算法? A.《联邦预算法典》 B.《国会预算法案》 C.《预算决算草案条例》 D.《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

9.我国是哪一年开始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的? A.1993年 B.1990年 C.1994年 D.1992年 10.我国第一部《预算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11.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预算年度,即在一定的时间界度内,全面反映该年度的财政收支活动。但是各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日期并不一样。我国预算年度起止期限是从何时到何时? 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 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 C.每年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 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 12.美国的预算年度起止期限是从何时到何时? 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 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 C.每年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 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 13.预算编制要求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关于这一原则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预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是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C.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可列赤字 D.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14.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一定比例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根据我国相关的预算法律规定,这个比例是多少? A.1%至2% B.1%至3% C.2%至4% D.3%至5% 15.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多长时间之前,将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新预算法心得体会

新预算法心得体会之新预算法的七大亮点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历经四次审议,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新预算法比较好地总结了2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比较好地回应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要求及社会各界的关切,并与此前中央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衔接,确保新预算法的顺利贯彻执行。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在立法宗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 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极大提高新预算法的地位和作用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 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新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

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原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的“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 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以前仅仅是管理监督的主体,而现在同时也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 2、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新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财政的“二不”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预算为我国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法定预算改革的目标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同时,新预算法第2条增加“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极大地拓展了预算法的调整范围。 (二)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1、确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新预算法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13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 得支出。 2、明确全口径预算的范围,新预算法第5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 预算。同时,对以上四大预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规范。一般公共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单位或股室: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预算年度自公历 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 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 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 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的机制。 5.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 6. 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7.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 作关于总预算草案和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8.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 9. 各级国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 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 预算支出的拨付。 10.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1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 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 执行情况。 1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 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1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 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 预算。 14.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 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15.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 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 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 预见的开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的《预算法》通过于( B )。 A、198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8年 2.我国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是( A )。 A、税收收入 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C、专项收入 D、其他收入 3.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 B )各部门批复 预算。 A.上级 B.本级 C.下级 D.国务院 4.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 B )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 定外,不列赤字。A.统筹兼顾、收支平衡 B.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C.统筹兼顾、量入为出 D.优先安排、重点支出 5.下列不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管理职权的是( C )。 A.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C.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D.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6.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施审计监督的部门是( C )。 A.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B.各级政府 C.各级政府审计部门 D.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 7..新预算法自( C )起施行 A.2014年9月18日 B.2014年8月31日 C.2015年 1月1日 D.2015年2月1日 8.预算是由()组成。 A收入和支出 B 收入和消费 C审查和监督 D 计划和决定 9.财政转移支付包括( A ),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A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B 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C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 D.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 A )和其他支出。 A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 B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C.商品和服务支出 D 资本性支出 11.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 B )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A地方融资债券 B地方政府债券 C 举借国外债务 D 银行借贷 12.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 ) A 审查和预算 B 审查和批准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学习心得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本人切实的感觉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激上级安排的此次学习活动,感激授课教师精彩的授课。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我的预算方面理论基础,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潜力和信心。参加本期培训本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修订的主要原则,一是体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成果,将预算法实施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有关规定法治化;二是细化明确预算法有关规定,对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三是满足预算管理实际需要,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对预算收支范围、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等事项作出相应规定。 《条例》把预算法的理念和制度细化、实化,使之更有可操作性,并在法律授权空间内作出一系列规定,有利于更好贯彻落实预算法,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条例》为进一步落实预算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实际操作的‘路线图’。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管理、预算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等有了更加细致的

操作指南,从而促进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完善。 信息公开力度加大 此次修订《条例》,在进一步明确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和编制内容、规范部门预算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对预算法有关规定进行了细化,作出重要规定。 《条例》对预算编制作了细化规定。比如,明确财政部于每年6月15日前部署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于每年6月30日前部署本行政区域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司法部、财政部负责人表示,这些规定有利于更好地规范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条例》统一了部门预算管理口径,按照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规定各部门预算应当反映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给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所有预算资金。同时,明确部门预算收支范围、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方式。 《条例》从多个方面细化了预算法关于预算公开的内容。比如,细化转移支付公开内容,规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和项目;明确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财政专户资金等需要按规定向社会公开,细化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决算公开内容。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要详细晒出‘账本’,接受全社会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大预算信息公

《预算法》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职权的是()。 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C、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D、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职权。选项C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之一。 2、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不属于依照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的是()。 A、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收益 B、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 C、专项收入 D、国有资产的权益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预算收入的范围。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的依照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包括依法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出让的收益等。 3、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体现的是()的要求。 A、参与管理 B、廉洁自律 C、提高技能 D、强化服务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4、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A、《会计法》 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C、《注册会计师法》 D、《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注册会计师法》规定,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5、在我国,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并对相关工作依法行政的机构是()。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财政部门 C、会计行业组织 D、其他机构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6、单位日常活动中的结算可分为现金支付和()两大类。 A、支票支付 B、信用卡支付 C、非现金支付 D、汇兑支付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单位日常活动中的结算可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 7、在票据当事人中,被记名受让票据或接受票据转让的人称为()。 A、被背书人 B、背书人 C、保证人 D、承兑人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票据的当事人。被背书人是指被记名受让票据或接受票据转让的人。 8、经查实,A公司为进行经营行为而伪造相关证明文件欺骗银行,开立银行基本存款账户,对A公司的行为除给予警告外,并处以()。 A、1000元的罚款 B、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C、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D、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存款人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罚则。根据规定,存款人伪造、变造证明文件欺骗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对于经营性的存款人,给予警告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9、下列票据中,不属于《票据法》调整范围的是()。 A、汇票 B、本票 C、支票 D、发票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票据的种类。在我国,《票据法》上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10、根据消费税的规定,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内申报纳税。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消费税的纳税期限。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1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个人所得中,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中奖所得 B、退休工资 C、保险赔偿 D、国债利息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个人所得税的税目范围。中奖所得属于偶然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2、某小型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12月取得销售收入8.24万元(含增值税);购进原材料一批,支付货款2.06万元(含增值税)。已知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万元。 A、0.24 B、0.36 C、0.48 D、0.18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应纳增值税税额=8.24÷(1+3%)×3%=0.24(万元)。 13、适用于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是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纳税人的税款征收方式是()。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查定征收的适用范围。 14、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 A、17% B、13% C、3% D、0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的税率。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体系建立和全程实战 2011年01月08-09日上海 2011年01月08-09日深圳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培训对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负责预算编制、控制的相关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企业财务人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 【证书颁发】颁发《“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控制”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授课方式】内容讲述、案例分析、游戏互动、讨论点评、情景演练 【收费标准】2800元/人(含中餐,指定培训教材, 税费,专家演讲费,证书费、上下午茶点等) 【咨询报名】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您是否正为以下事情烦恼: 1、如何在事前和事中及时掌控下属部门和下属子公司的各项信息,而不仅仅是事后分析控制? 2、如何测算和确定公司未来一年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各部门直至各岗位? 3、各部门如何围绕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各项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 4、在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安排和平衡各项日常经营管理与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控制企业风险? 5、如何监控公司层面和各部门层面年度目标的实现并进行分析预警,而不是仅仅为了年终奖惩? 6、如何设定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并进行有效控制? 7、如何建立多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并进行监控? 8、如何以预算为基础实施有效的授权,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课程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步骤、项目范围、参与角色 预算具体编制如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等编制,预算的执行及差异分析 学会战略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中如何避免常见陷阱,如何作好解决方案 学习大型国际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经验

新预算法试题(答案)

《预算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预算法自(C)起施行 A.2014年9月18日 B.2014年8月31日 } C.2015年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2.预算是由(A)组成。 A.收入和支出 B.收入和消费 C.审查和监督 D.计划和决定 3.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D)、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A.艰苦朴素 B.量入为出 C.提高效率 D. 勤俭节约 4.按规定,经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决算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B)内由省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 A.一个月 B. 二十日 C.十五日 D.三个月 5.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A),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 A.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B. 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C.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 D. 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6.下列表述违反《预算法》规定的是(B)。 A.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B.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四级 C.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作为一级预算 : D.设区的市(自治州)作为一级预算 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A)和其他支出。 A.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 B.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C. 商品和服务支出 D. 资本性支出 8.(A)有权根据预算法制定其实施条例。 A.国务院 B.财政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 按规定,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D)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 A. 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三 B. 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 C. 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 D. 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10. 黑龙江省预算由省人民代表大会(B)。 A.审查和备案 B. 审查和批准 C.审核和计划 D.备案和批准

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2014年第23期 新修改的预算法比较好地总结了20 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此前中央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衔接,比较好地回应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要求社会各界的关切,在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预决算原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十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 在预算法修改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管理法”与“控权法”两种思路的交锋。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对预算法根本价值、法律定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 最初两稿,无论一审稿还是二审稿,立法宗旨都保留原法规定不变,继续强调预算法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多条文修改主要也是对政府预算管理细节进行调整。在修改后期,主张预算法要规范和控制政府权力的意见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三审稿、四审稿增加许多有关控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预算管理、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内容。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修改的预算法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 明确预算法的本质。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分配好监督职能”修改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从管理监督的主体,同时也转变为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2. 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在财政功能上明确预算法的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3. 法定预算改革目标。新修改的预算法增加“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规定,增强预算完整性、透明度。 4. 拓展预算法调整范围。新修改的预算法第2 条增加规定,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新修改的预算法对立法宗旨进行了几乎全新的修改,增加了调整范围的规定,成为修改预算法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新法的定位和作用。 (二)厘清预决算原则 原法第3 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新修改的预算法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职能定位表述的是()。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B.财政是理财安邦的重要工具 C.财政是财政部门收支管理的工具 D.财政是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 A B C D 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2.国债余额管理的主体是()。 A.国家财政部 B.全国人大 C.审计署 D.中纪委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法》第34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3.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比例设置预备费。 A.2%-4% B.1%-3% C. 4% D. 5%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40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4.下列选项中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的机关是()。 A.各级人大 B.各级政府 C.各级审计部门 D.各级党委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8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有关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5.2014年《预算法》共()条。 A.76 B.106 C.101 D.90

预算法习题[有答案解析]

预算法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以预算的级次为标准,可以把预算分为哪些种类?(B) 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D.经济预算和绩效预算 2.下列哪一部法规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预算法规?(B) A.《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B.《预算法》 C.《预算规则》 D.《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3.我国是哪一年开始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的?(C) A.1993年 B.1990年 C.1994年 D.1992年 4.我国《预算法》是哪一年颁布的?(D)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5.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预算年度,即在一定的时间界度内,全面反映该年度的财政收支活动。但是各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日期并不一样。我国预算年度起止期限是从何时到何时?(A) A.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 B.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 C.每年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 D.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 6.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一定比例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根据我国相关的预算法律规定,这个比例是多少?(B) A.1%至2% B.1%至3% C.2%至4% D.3%至5% 7.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多长时间之前,将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A)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8.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如果确实需要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由下列哪个部门批准?(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9.预算草案需要经过特定的机构批准生效,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并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哪个机构负责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10.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下列哪个机关审查和批准?(D) A.上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1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预算法》有关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决议的,应当提请哪个机关审议决定?(D)

2014年新预算法修改的亮点及意义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 新预算法旨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 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 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 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 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 亮点六:“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

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 意义:修订预算法意在——使政府由管理主体变为管理对象,用法律约束行政权力,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最新国库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国库知识竞赛题库2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中心设立在中国人民银行。 2.国库经收处拒收纳税人缴纳的现金税款或纳税人存款账户余额充足而拒绝划转税款的,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4.根据POS机布设机构的不同,分为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布设POS机实现刷卡缴税两种模式。 5.储蓄国债承销机构营业网点一经发现可疑国债凭证,应立即向当地人民银行、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报告并留下凭证影像证据,切实做好国债反假防伪工作。 6.经收预算收入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信用社均为国库经收处。 7.国库经收处收纳的预算收入,应在收纳当日办理报解入库手续,不得延解、占压和挪用;如当日确实不能报解的,必须在次日报解。 8.国库经收处占压、挪用所收纳税款的,经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核实后,按《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予以处罚。 9.代理支库的国库主任由代理行行长兼任,副主任由分管国库工作的副行长兼任。 10.代理支库办理预算资金拨付,应于接到拨付指令当日及时办理,不得延误、积压;如当日确实不能办理的,最迟在下一个工作日办理。

11.预算收入的收纳可分为就地缴库、集中缴库和税务机关、海关自收汇缴。 12.根据《关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退库、电子更正、电子免抵调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TIPS系统与商业银行资金对账分为 日间对账和日切对账。 13.凡要求代理支库的商业银行,应向上一级人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 14.代理行应当在下一年度1月5日(遇节假日顺延)之前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初审行报告上年度的代理情况,同时填报“年度代理支库业务年审登记表”。 二、单选题 1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A.发展改革委计划 B.经济贸易部门列入计划 C.审计部门审计 D.税务部门审核 正确答案:C 16.根据《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工作规程》,依法撤销、注销代理行代理支库业务资格的,由()在其办公场所或以其他适当方式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阅。 A、初审行 B、审批行 C、申请行 D、初审行和审批行 正确答案、A 17.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和( ),法律术语称为课税主体。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任何税种都有纳税人。 A、单位 B、团体 C、自然人 D、私人 正确答案:C 18.当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B、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预算单位账户等最终收款账

第四章预算法律制度测试题

第四章预算法律制度 测试题 姓 名: 一、单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 20 分,每小题 1.0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第 1 题、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人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 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 由( ) 确定。 A 、上级人大 B 、上级人大常委会 C 、上级政府 D 、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 第 2 题、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至少( )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的执行 情况。 A 、 1 次 B 、 2 次 C 、 3 次 D 、 4 次 第 3 题、国家预算收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 、税收收入 B 、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第 4 题、 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 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体现了国家预算的( )。 A 、公开性 B 、可靠性 C 、完整性 D 、统一性 第 5 题、我国预算法规定,我国的国家预算共分为( )。 A 、三级 B 、两级 C 、五级 D 、七级 第 6 题、下列不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的是( )。 A 、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B 、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C 、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D 、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第 7 题、下列关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和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 B 、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不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 C 、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不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D 、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不包括直属单位的预算 第 8 题、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 、 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C 、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D 、 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第 9 题、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各部门的预 算职权不包括( )。 A 、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B 、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C 、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D 、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 10 题、在财政法的体系中,处于核心法、骨干法地位的法是( )。 A 、预算法 B 、政府采购法 C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 、税法 第 11 题、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 A 、货币发行 B 、举借公债 C 、税收 D 、专卖收入 第 12 题、中央预算由( )负责审查和批准。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财政部 第 13 题、我国各级预算都要实行( )的原则。 A 、收支平衡 B 、收支差异 C 、收支逆差 D 、收支顺差 第 14 题、下列有关各部门预算管理职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B 、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C 、不定期向上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D 、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 15 题、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的是( )。 A 、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B 、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C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D 、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第 16 题、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的部分是( )。 A 、税收收入 B 、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C 、专项收入 D 、其他收入 第 17 题、下列有关各单位预算管理职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B 、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 C 、专项收入 D 、其他收入 因此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 每个

2016年预算编制工作特点和预算报告亮点

2016年预算编制工作特点和预算报告亮点 按照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关要求,2016年预算编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预算草案体系更全、内容更细、信息更明、逻辑更清、改革力度更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五个首次”,打造公开透明预算账本 2016年预算草案进一步在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透明度方面下功夫,实现“五个首次”;预算草案共有8份材料,装订为11本,厚达2200多页,让代表“大账看得明、细账看得清”。 (一)首次编制《预算报告资金安排附表》,使主报告更加精简易读、条理清晰。主报告以文本形式,概述财政改革和预算收支主要安排,将原来列举的项目安排情况调整到附表反映,相应新增4张项目表格,并增列明细使用计划、省直主管部门、补助政策标准的索引。

(二)首次分地区编制《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预算表》,直观反映转移支付资金流向哪里。除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资金和预留据实结算的体制补助等特殊项目外,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细列至每一个地级以上市和省直管县,项目资金达197页、细化到14000多项,清晰反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财力性补助等各类资金在各市县间的分布情况,让公众了解转移支付的钱究竟分到了哪里。 (三)首次公开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将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重点反映政府债务限额、新增政府债券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债券资金使用情况等,按属性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四)首次建立网上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预算编制、财政改革等新闻动态和协助代表审查预算的服务信息。同时,提前一周左右将预算报告电子版发给人大代表,便于代表提前查阅。

无锡市度会计继续教育考试(预算法)试题及答案doc资料

无锡市2015年度继续教育考试(模拟考试) 总成绩:54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4分,10小题,共40分) 1.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举借债务应当控制适当的规模,保持合理的结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A 解析 2.按《预算法》规定,我国政府收入科目分为类、款、项。()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XX:A 3.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 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A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中央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 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中央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中央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A 5.新预算法从2015年4月1日施行。()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XX:A 6.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A 解析 7.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也应当设立国库。()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B 8.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必须及时增加预算支出的,应当先动支预备费。()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B 9.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XX:A 10.各级预算周转金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管理,可以挪作他用。()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XX:B 解析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预算法》规定: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 A .类 B .款 C .项 D .目 正确答案:C XX:C 解析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职能定位表述的是()。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B.财政是理财安邦的重要工具 C.财政是财政部门收支管理的工具 D.财政是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 A B C D 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2.国债余额管理的主体是()。 A.国家财政部 B.全国人大 C.审计署 D.中纪委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法》第34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3.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比例设置预备费。 A.2%-4% B.1%-3% C.4% D.5%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40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4.下列选项中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的机关是()。 A.各级人大 B.各级政府 C.各级审计部门 D.各级党委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8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有关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年《预算法》共()条。 A.76 B.106 C.101 D.90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共计11章,101条。 6.在法律体系中,预算法素有()之称。 A.宪法 B.政治宪法 C.经济宪法 D.财政基本法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号称经济领域内的根本大法。 7.报送各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预算草案应当细化。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至()级科目。A.类 B.款 C.项 D.目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