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浅谈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浅谈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浅谈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7-10-30T08:56:37.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梁宇明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原则、智能建筑的防雷技术,以及浅谈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528000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原则、智能建筑的防雷技术,以及浅谈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技术;注意事项

在科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建筑物内的互联网技术等需求也日益增长。由于传统布线限制了应用系统的变化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充和升级,而综合布线的技术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布线系统的缺陷。在我国,每年雷击建筑物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防雷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原则

智能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结晶,也是解决人类生活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需求的结果。可以说,智能建筑是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优化集成。在这方面,作为智能建筑“神经系统”的综合布线系统表现得尤为明显。所谓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利用优质的材料制造,借助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实现智能建筑内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的互联互通,发挥建筑物的智能作用。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技术上应坚持几个基本原则:(1)成熟实用原则。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一定是成熟的、稳定的、实用的;(2)开放性与兼容性原则。在技术运用上,采用的系统和设备是标准化的、具有开放性、可扩性和兼容性,能为以后的技术发展或设备兼容预留技术空间;(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智能建筑应使之具有内外信息畅通的基本通信条件,满足现代信息化的办公功能及对办公环境舒适性的需求,采用的系统必须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二、智能建筑的防雷技术

按照现代防雷观点,防雷系统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网等组成,主要避免建筑物遭受直击雷和侧击雷的雷击,从而保护了建筑物本身、设备和人。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接地网:具有接地功能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泥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并连成网络。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指为了控制削减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的侵入,采取屏蔽、接地、等电位,及安装分流限压装置等的技术措施,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免遭雷电感应的伤害。

三、防雷技术在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屏蔽安装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屏蔽的作用是防止雷电感应对电子设备和干扰,根据不同的对象,屏蔽分有房屋屏蔽、管线屏蔽和设备屏蔽三种。屏蔽的效果与材料的导磁率有关,与材料的厚度尺寸有关;与网孔的大小尺寸有关。网孔越少,材料越厚,材料的导磁率越好则屏蔽的效果越好。因此,在房屋屏蔽上最好采用无间隙屏蔽,这时屏蔽效果最好。如果达不到全屏蔽的,则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网孔越密越好。第二种管线的屏蔽,整段管线应金属连接良好,不应有空隙产生漏磁现象。对于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户线上的绝缘铁脚亦应接地。绝缘子铁脚接地的意义在于以其冲击闪络放电电压,可对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泄放保护作用。另外,头尾两端都应良好接地,如果距离太长,中间也要接地一次。对于需要随设备移动的线缆,可采用单芯铜线(有无绝缘均可)在被保护线缆上全程密绕,密绕后铜线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再用软铜线跨接,跨接线及设备金属外壳接地。摄像头到云台之间引线、太阳能辐射仪引线、雷达伺服系统引线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对引线进行防护,既起到了屏蔽作用,又不影响设备移动。设备的屏蔽应将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一点的接地方式接地,如果体积过大,应有两点接地。接地的线径应大于6平方毫米为宜。

(二)接地安装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1)施工中应注意PE线与N线严格区别,不能混接。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及责任心不强,将PE线与N线混接,PE线流过工作电流,当负荷较大或接地电阻较大时,PE线中产生的压降也较大,整个建筑物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会同样带上危险电压,造成事故。特别在用户装修时,由于无完整施工图纸、导线的施工混乱,经常发生PE线与N线混接的情况。

(2)应做好PE干线的等电位联结。建筑物每层强电竖井内预埋接地钢板与竖井内的PE干线相连,同时与柱内或剪力墙内作为引下线的两根主筋做电气连通,作为PE干线的等电位连接。

(3)当采用Ⅰ类灯具或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

(4)要重视各专业系统在接地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和施工工序的交接手续。现代智能建筑结构复杂、专业齐全,包括电气、综合布线、电梯、消防报警等系统,这些系统的接地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这些系统分包给不同的专业队伍,造成各专业在接地系统施工中脱节和遗漏,给工程安全留下遗患。并且应加强接地电阻的测试记录以及接地系统的验收工作,确保全面和可靠地接地。

(三)等电位安装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1)在电源进线处应设总等电位端子,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与总等电位箱的联结采用~4034镀锌扁钢暗埋敷设。对于智能和大型建筑,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数量多且离配电装置较远,全部采用镀锌扁钢联结的话有一定的施工难度,而且加大工程的成本投入。由于智能建筑基础接地设计一般都要求基础梁主筋焊接成闭合环形通路,完全可以替代镀锌扁钢进行联结,可在金属管道进出建筑物的就近位置从基础接地装置预埋引出线及等电位端子与金属管道联结,这样既可达到等电位效果,又省工省料,节约工程成本。

(2)对于计算机房、电脑控制的电梯装置等,可在机房内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板,通过引下线与基础接地及本装置配电箱的PE线相连,使各种接地有同一基础点,避免干扰信号引入,并就近与钢筋网相连,同时消除雷击和雷击电流的危险。

(3)智能建筑屋面设备布置较多,如景观泛光灯、冷却塔、正压风机、航空障碍灯等,这些设备从配电箱引出的线路所穿钢管的一端与配电箱外壳相连,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应就近与屋顶避雷带(网)、引下线相连以防止雷电波侵入。钢管采用丝扣

防雷应急预案

防雷应急预案 一、总则 1.1引言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销售公司永坪销售处下设杨山成品油中转站和液化气供应站两个库站,主要担负着成品油存储、铁路装车业务、液化气内供业务,主要经营的产品有:90#高清洁汽油,0#、+5#、-5#、-10#轻柴油,液化气,1#、2#渣油等。这些产品在存储、销售时都存在雷电火灾爆炸危险源。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各油气存储罐都属于重大危险源,并且是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其气体(蒸气)可能与遇到雷电着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为加强和规范我处防雷安全管理,预防雷电和减少雷电危害,确保我处生产、物资、设施和人身安全,结合我处工作实际,制定本《防雷应急预案》 1.2指导思想 以讲安全、保稳定、促发展为指导,从“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来做好防雷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把雷电事故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实现救灾减灾的目的,从维护广大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雷安全应急体系。 1.3目的

制定防雷应急预案,是为了在我处发生雷击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使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迅速展开,达到迅速控制雷击引起的火灾,抢救受害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1.4基本原则 防雷应急救援以单位自救、社会支援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2.1防雷抢险组织机构 2.1.1总指挥:张茂才;副总指挥:薛鹏 2.1.2永坪销售处机关抢险队 队长:薛鹏;副队长:董少廷 队员:处机关全体人员 疏散指挥:白世红、刘永成 2.1.3杨山成品油中转站抢险队 队长:李绍东 副队长:李新民、陈建国、刘毅林、樊建军 队员:杨山成品油中转站全体职工 疏散指挥:白红林、张海侠、王军 2.1.4液化气供应站抢险队 队长:高思平 副队长;刘永林 队员:液化气供应站全体职工 疏散指挥:李永坪、黄成伟

xx最新防雷安全教育常识

xx最新防雷安全教育常识 1、雷雨来临时,尽量在室内躲避,关闭门窗;要把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的电源关闭,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暖气片等金属管道及门窗等易被雷击的地方。 2、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的人。 3、汽车内也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很少会伤人。 4、不要在雷雨中放风筝,那样很可能会遭到雷击。 6、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 7、不要在水边停留,更不要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8、雷雨天气里,不要在路上飞快地奔跑。 9、避开一切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潮湿的动物和植物等,也不要穿湿衣服。用塑料布顶在头上避雨时,应该避免兜水。 10、不要在巨石下、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电流从这些地方通过时会产生电弧,把人击伤。如果山洞很深,可以尽量躲在里面。 11、不要躲在旷野中孤立的小屋里。 12、离开高地,不要在孤立的大树下、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 13、如果处在野外无处躲避,雷电交加时要立即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俯下,尽量缩小身体体积和接地面积。手中如果

有金属物品,比如金属杆的雨伞、铁器皿、铁锹等,要迅速放到较远的地方。 1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在爬的感觉,头发竖起来,说明要发生雷击了,应该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雷击的危险,并去掉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15、在户外看见闪电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听见雷声,说明离发生雷电的地方很近,这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别人拉在一起。 16、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在断了的高压线附近跨步很可能被电击到,这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该双脚并拢,跳到安全地带。

防雷知识系列四

防雷知识系列四-外部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成。缺一不可。下面分别对以上三个主要因素的相关技术及安装进行描述。 主要讲本部分的内容是对建筑物外部空气如何截雷,把雷电流向大地中泄放的问题。 本部分的内容提要是: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2)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3)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以及用作接闪的器具、金属构件和金属屋面等,称之为接闪器。功能是把接引来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因如大地中泄放,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害。 从公元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以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唯一的形式,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以后,逐渐有出现了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其分类如下: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下面逐一介绍。 避雷针 尖端放电 由物理学可知,通常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是相等的,所以从整体来看不显示带电现象。当某一物体所具有的正、负电荷不相等时,这个物体就显示带电的特性。当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物体带正电,反之带负电。由于电荷都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所以带电物体中的同性电荷总是受到相互排斥电场力的作用。以图中带尖锋的金属球为例,假如金属球上带负电(同样也可以理解带上正电),由于电荷同性相斥的作用,电子总是分布到金属球的最外层表面,并且容易逃离金属球。球的尖锋部分,电子受到同性电荷往外排斥力最强,最容易被排斥离开金属球,这就是通常说的“尖端放电”。 公元1749年4月29日,富兰克林在给约翰·米西尔(John Mitchel)的信中提出了,云层由于不断受到蒸汽摩擦而带电的看法,他认为"当带电的云块飘过田野、掠过高山、巨树、耸立的高塔、尖屋顶、船舶桅杆、烟筒等物的时候,拖曳出电火,正如许多尖导体和突出物产生的现象一样,整个云层就

防雷安全小知识

防雷安全知识 一、当遇近雷暴时,您正处在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内,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宜在建筑物上面活动。 (2)不宜使用淋浴器。 (3)紧闭四周门窗。 二、当遇近雷暴时,您正处在户外或旷野,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宜停留在山顶、山脊、游泳池、湖泊、海滨。 (2)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构)筑物、车库、车棚。 (3)不宜停留在铁栅栏前边、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下面以及铁路轨道。 (4)宜迅速寻找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停留;若迫不得已需躲在树下,需保持与树干和枝叶5米的距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宜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防雷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1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1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1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1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1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

防雷接地测试原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防雷接地 测试原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编制人:项继鹏 沈阳西雅帝环境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 (一)正确选择接地电阻测量方式及测量原理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两线法、三线法、四线法、单钳法和双钳法。各有各的特点,实际测量时,尽量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使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1.两线法 条件:必须有已知接地良好的地,如PEN等,所测量的结果是被测地和已知地的电阻和。如果已知地远小于被测地的电阻,测量结果可以作为被测地的结果。 适用于:楼群稠密或水泥地等密封无法打地桩的地区。 接线:E+ES接到被测地,H+S接到已知地。 2.三线法 条件:必须有两个接地棒:一个辅助地和一个探测电极。各个接地电极间的距离不小于20米。 原理是在辅助地和被测地之间加上电流,测量被测地和探测电极间的电压降,测量结果包括测量电缆本身的电阻。

适用于:地基接地,建筑工地接地和防雷接地。 接线:S接探测电极,H接辅助地,E和ES连接后接被测地。 3.四线法 基本上同三线法,在低接地电阻测量和消除测量电缆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时替代三线法,测量时E和ES必须单独直接连接到被测地。该方法是所有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中准确度最高的。 4.单钳测量 测量多点接地中的每个接地点的接地电阻,而且不能断开接地连接防止发生危险。 适用于:多点接地,不能断开连接,测量每个接地点的电阻。 接线:用电流钳监测被测接地点上的电流。 5.双钳法 条件:多点接地,不打辅助地桩,测量单个接地。 接线:使用厂商指定的电流钳接到相应的插口上,将两钳卡在接地导体上,两钳间的距离要大于0.25米。 (二)接地电阻值的正确测量 接地是电器安全技术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接地装置的合适与否,接地电阻值是否合乎标准要求,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还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应当正确选择接地方法及测量接地电阻。笔者现依据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及结合实际测试,提出下述测量接地电阻的几点经验。 一、测量前的分析

雨天防雷常识

雨天防雷常识 在雷雨中,大家往往是想到避雨,而忘了防雷。被雨淋有可能是发热感冒,如若遭到雷击轻则晕倒受伤,重者当场死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我国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人,其中死亡3000多人。 雨天防雷 目前正值雷雨天气的高发季节,大家别忘了防雷,并且要科学防雷:

1、遇到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的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3、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房子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

雨天防雷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家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小学生防雷知识

小学生防雷知识 夏季时节是雷电的多发季节,对于各行业,特别是学校单位,人口密集,要特别注意防雷。 户外避雷: 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中的人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例外,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滋润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佳离大树5米以外。 3.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涸的住房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里避雨。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雷雨天气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6.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佳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7.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佳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 室内避雷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科学稳当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在天线、馈线上安装天线、馈线避雷器并做好接地。保持屋内的干涸,房子漏雨时,应该及时修理好。 4.进户电源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 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6.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要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佳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避雷小常识

避雷小常识 夏季,是一个雷电多发的季节。因此要提高防雷意识,懂得防雷和避雷的常识,从而在雷雨季节里能够从容应地应对雷电和实施自救和互救。 一、当遇近雷暴时,您正处在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内,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宜在建筑物上面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 (2) 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3)紧闭四周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二、当遇近雷暴时,您正处在户外或旷野,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宜停留在山顶、山脊、游泳池、湖泊、海滨。 (2)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构)筑物、车库、车棚。 (3)不宜停留在铁栅栏前边、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下面以及铁路轨道。 (4)宜迅速寻找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停留;若迫不得已需躲在树下,需保持与树干和枝叶5米的距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宜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三、如果雷电发生时,人在户外, (1)要尽快躲到有遮蔽的安全地方,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所属物体及电力设施; (2)如果衣服被淋湿,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金属支杆,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屋子; (3)不要站在大树、高塔、广告牌下躲雨,尽量避免在空旷地带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可采取下蹲并双腿靠拢;不要在河边停留。 (4)尽量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拖拉机,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要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如果雷电发生时,人在屋内,要注意关好门窗,拔掉电器设备的电源、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等,不要使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四、雷击前的征兆 当你站在一个空矿的地方,如果感觉到身上的毛发突然站起来,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甚或听到轻微的爆裂声,发出“叽叽”声响,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 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马上蹲下来,身体倾向前,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个球状,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闪电击中,如何急救? 被闪电击中后,强大的电压使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因此死因是心脏停止跳动,而不是被烧伤。所以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可能还来得救活,让心脏恢复跳动。 不过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被闪电击中的人体内还有电,而不敢去触摸他,往往导致抢救时间被拖延。 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不要紧,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防雷防静电知识点汇总

一、相关定义 1.雷电定义: 雷电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态的、大电流、高电压、高功率、长距离的放电现象

2.防雷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部防雷装置组成。

z 3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4.部防雷装置: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5静电: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 6工业静电:是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质、装置、人体、器材和构筑物上产生和积累起来的静电。 7依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规定,我公司生产厂房(易燃易爆)、仓库(易燃易爆)、配电等防雷建筑物为二类防雷建筑物! 二、我公司防雷防静电设施维护要求——摘自《防雷防静电设施管理规定》 1.使用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台账,需注明设备名称、接地材料规格、接地编号、测量阻值等。 2 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接地装置,特别是接地体(线)焊接和接地体引出线部分处进行除锈、防腐处理(镀锌、喷漆、刷沥青)。

3 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全线排查,看有无断裂处,确保导电性能良好。 4 紧固接地极、接地极母线、接地极支线连接处的螺栓,确保接地装置接触良好 5 紧固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的静电接地线和跨接线,确保其进出装置处、分支处、弯管、阀门法兰处的接地良好。 6 罐、容器(直径大于或等于2.5米,容积大于或等于50立方米)接地部分不得少于2 处,接地点应对称布置,接地线的位置应远离物料的进出口处。 7 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间应导电良好。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大于0.03Ω时,应设导线跨接,一般螺栓五孔以下的都要跨接。 8 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值超过100Ω时,应采取措施或设两处接地引线,接地引线宜采用焊接形式。 9 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电阻的测量, 10 明装接地装置需横平竖直,无明显凹凸处。

小学生防雷电常识

小学生防雷电常识 夏季是雷电天气多发季节,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让全体同学充分认识雷电的危害,并学会预防雷电袭击的知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雷击事件的发生。现给大家介绍一些防雷电小常识。 一、室内防雷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因为雷电一旦击中电视的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生安全。 2.尽可能的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在电灯下站立。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手机,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危险。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6.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二、室外防雷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

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物体,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扛举长形物体;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5.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6.不宜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各种防雷工程注意事项

各种防雷工程注意事项 防雷工程不是单一的,每种系统做防雷工程的时候都应该安实际情况来做,本文主要介绍了供电系统、接地系统、监控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的防雷工程注意事项和布线要求, 监控防雷注意事项 a)室外信号设备尽量不要安装避雷针,以避免引雷。 b)室外信号设备尽量不要安装在室外避雷针及避雷塔上,以防直击雷泄放时在信号线及设备内部电路上产生强烈的感应雷。 c)当信号设备必须安装在最高建筑物顶时,必须采用独立的防直击雷措施,但直击雷地线必须与防感应雷的信号防雷器的地分开,绝对不能直接将信号防雷器的地线与避雷带连接。 5)为保证防雷效果,应对电源线路、电话线路等实芯线路加装相应的防雷器,并按照标准做好等电位连接、布线、接地等工作。 接地系统注意事项 1)防雷接地必须小于4欧姆,当采取共用接地时应小于1Ω。 2)两个独立地之间距离必须大于20米,否则在两

地之间加装等地位均衡器。 3)信号防雷器地尽量与直击雷地分开,目的是防止直击雷从地线反击信号设备。 4)室外接地装置方式: A镀锌扁铁埋地水平组成地网,埋地不小于1米。 B人工接地模块埋地,埋地不小于0.5米。 C2.5米镀锌钢钎垂直打入地下,多根时,相互间距必须大于5米。 D2.5米镀锌钢钎加镀锌扁铁网。 E以上方式基础上再加降阻剂或换土。 5)室外接地引线必须与埋地接地装置采用焊接,并作防腐处理(刷沥青等) 6)室内接地、等电位必须采用焊接或机械式连接,连接前必须将连接处的油漆或氧化层去除。 7)接地引线线径:机房到室外接地装置引线(圆钢直径要大于10mm,扁钢截面大于80mm2)。 8)铜线与扁铁必须采用焊接或机械式连接,并作防腐处理。 网络系统防雷注意事项 1)所有防雷器均须保证接地良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网络线、RJ45接头应采用正规产品,线序正确、

雨天防雷常识

雨天防雷常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雨天防雷常识在雷雨中,大家往往是想到避雨,而忘了防雷。被雨淋有可能是发热感冒,如若遭到雷击轻则晕倒受伤,重者当场死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我国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人,其中死亡3000多人。 雨天防雷 目前正值雷雨天气的高发季节,大家别忘了防雷,并且要科学防雷: 1、遇到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的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3、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房子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

雨天防雷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家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7、不要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如有汽车最好坐车内,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电功能。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车外。 8、雷雨发生时,处于室内的人应尽量少用手机;紧闭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雷侵入;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因为巨大的雷电流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家用电器在雷雨天最好不要使用,要及时拔掉电源线、电视天线插头,计算机还要拔掉电话线(或网络线)。 总之,遇到雷雨天气,千万不要只顾避雨,不注意防雷,只要按照以上避雷要求科学防雷,就可大大减少雷击。

防风、防雷小知识(精简)

防风、防雷小知识 一、恶劣天气的安全教育 天气干燥,刮风天气较多,空气中扬尘也较多,为了您的安全,尽可能地躲避尘沙侵袭,温馨提示: 1、注意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风力在狭长通道内会加大,从而会对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 2、注意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期逗留。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一些老树已经枯死,根基不牢。在大风天里,广告牌、老树非常有可能断裂,对行人造成危险。 3、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当侧风向骑行时,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 4、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防止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5、多饮水:尘沙干燥天气易出现唇裂、咽喉干痒、鼻子冒烟等情况,也就是上火。可多饮粥类、汤类、饮料、果汁,增加肌体水分含量。 6、常清洁:风沙天气里,有条件的应该洗个澡,彻底清除尘沙,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 二、防意外伤害: 1、不要到不明水域、池塘边玩耍。 2、不要离危险建筑物过近,不要离大坑、井太近。 三、防雷安全知识 1、室内防雷 不能停留在楼(屋)顶上。大多数雷击建筑事件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尤其是在农村更是这样。 要注意关闭门窗。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器设备。美国一份统计资料反映,曾有4人在打电话时被雷击毙。 2、室外防雷 不宜进入棚屋等低矮建(构)筑物。它们都是旷野中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在郊外地区,最好躲入一栋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 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不宜在旷野打雨伞或扛锄头等物体。 不宜在野外或农田作业。 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特别是高尔夫球 3、雷电击伤的急救措施 雷击对人体可造成巨大的伤害,强大的雷电流使人或动物的心脏、大脑麻痹而死亡,甚至能把身体烧焦。此外,雷电流还能将局部皮肤组织烧坏,出现有灰白色的肿块和线条,称为“电的烙印”。强大的雷声还可致耳膜受伤。但是,不论何时何地发生雷电事故,只要按科学的方法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都能尽量减少死亡。 急救的第一步:脱离险境。迅速将病人转移到能避开雷电的安全地方。 急救的第二步:对症治疗。根据击伤程度迅速作对症救治,同时向急救中心或医院等有关部门呼救。 对症救治时:如果患者未失去知觉,神志清醒,曾一度昏迷,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应该就地休息1—2小时,并作严密观察;如果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和心跳正常,应抬至空气清新的地方,解开衣服,用毛巾蘸冷水摩擦全身,使之发热,并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如果患者无知觉,抽筋,呼吸困难,逐渐衰弱,但心脏还跳动,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已无知觉,抽筋,心脏停止跳动,仅有呼吸,可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如果患者呼吸、脉搏、心跳都停止,应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防雷检测的基本程序与注意事项

防雷检测的基本程序与注意事项 万佳防雷-小黄 引言 气象部门开展防雷检测工作已经经历了10多个春秋,该项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前景下,获得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普遍认可。义乌市气象局一直以来都有把防雷安全工作当作气象部门的一项基本业务来抓,10多年来的防雷检测工作也已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本文对防雷检测工作中的检测前期准备、检测的实施、出具检测报告等3个基本程序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1检测前期准备工作程序 前期准备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然而这一步骤却往往最易忽视或易被疏漏。 首先要了解被检单位的基本情况。这是制定检测方案、签订协议、检测实施等后续程序的铺垫。对被检单位的了解不一定要非常详细,但至少应了解其基本情况,如该单位具体地址、防雷工作联系人、单位规模、性质、类型等。 其次要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并配备相应人员和设备。要简单了解和掌握与被检单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查看相关书籍资料,或请教防雷工程师、通过互联网搜索等办法,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行业特点,策划配备相应的具有专业特长的检测人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再是思想准备要充分。要充分考虑到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或解决方法。如在土质不良的环境下测量接地电阻、检测场所可能出现危险、检测仪器出现故障等等。 最后是签订检测协议。检测协议的内容要检测方、被检方双方商定,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检测的实施工作程序 实施法律检测工作,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在检测工作中: (1)要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有关证件和文件。如果不主动出示证件,有些被检单位也会要求查看的,这是被检单位的权利。而到一些重要场所检测如市委市府大楼、110中心、金融机构机房等地还会要求出具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因此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证件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是防雷检测规范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步,文件一般包括检测协议和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但如果在工作中把这些文件都带齐全则显得累赘,可以根据被检单位的需要而有选择地提供。 (2)要查看有关图纸、询问有关情况。法律装置有些是隐蔽工程,在检测中是不可能检测到的,如地网的做法、屏蔽的网格尺寸、墙内或地下接地体及其材料规格等。这就需要通过查看图纸、询问等方式来获得有关情况。 (3)对使用仪器设备要进行检查。检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应换用备用仪器或终止检测,检测后发现仪器设备故障的,应对所检测的记录进行分析

防雷安全小知识

防雷小常识 一、当遇近雷暴时,您正处在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内,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宜在建筑物上面活动。 (2)不宜使用淋浴器。 (3)紧闭四周门窗。 二、当遇近雷暴时,您正处在户外或旷野,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宜停留在山顶、山脊、游泳池、湖泊、海滨。 (2)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构)筑物、车库、车棚。 (3)不宜停留在铁栅栏前边、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下面以及铁路轨道。 (4)宜迅速寻找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停留;若迫不得已需躲在树下,需保持与树干和枝叶5米的距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宜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防雷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1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1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1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1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1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

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

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相关防范措施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水田劳动或者在河里游泳,应立即离开水中,以防雷电通过水的传导而遭雷击。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防雷小知识

防雷小知识 雷电肆虐时,第一选择是留在屋内,关好门窗。尽量避免触摸金属管道,不使用淋浴设备。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方,切忌倚靠柱子、墙壁和门窗。 在雷雨中行走时,要穿雨衣或撑木柄、竹柄雨伞,不要撑金属柄伞。注意避免靠近建筑物外墙和电气设备,不要进入临时性棚屋、岗亭等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不在树下避雨。不得已需在树下停留时,须与树身、树枝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同时尽可能地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 不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避免进行与水有关的活动,如钓鱼、划船、游泳等。另外,切忌在旷野高举雨伞、铁锹、钓竿、球竿等物体。 当站在一个距雷电较近的地方,感觉到毛发竖立,皮肤有轻微的刺痛,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的征兆。此时,应立即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并下蹲,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团,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当雷电要发生时,如果大家在室外,就应该迅速躲进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如果在山里可以躲到山洞里;如果在汽车里面就不要出来,汽车里也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点。雷雨天不要在棚屋、岗亭停留,要远离高压线、输电线。同时,如果没有躲避的地方就要找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在空旷的场地,不要打雨伞,不要把金属工具扛在肩上,在游泳或者从事水上作业的时候,要尽快离开水面。专家还提醒市民,雷电天气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特别是打雷的时候不要打手机。当发现乌云密布,即刻要打雷下雨时,就要及时开始进行防雷防雨准备。打雷时不要站在大树下,远离铁塔、高压电等设备,卸除身上金属制品,在外尽量不要用手机,尽可能躲到室内。在室内的市民也要注意及时拔除电器插头,以防财产受损。 室内同样也要防雷击。要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墙壁,而且不要靠近水管,也不要触摸金属管线;在房间里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也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消防部门提醒,使用燃气时要保持室内通风,每次使用后,除关闭灶具自身开关外,还必须关闭管路上的灶前阀门;使用中要注意检查连接软管的状况,严防出现挤压、烫坏、裂纹等问题,连接灶具的软管长度不要超过2米;装修时,严禁包裹燃气管道、燃气表、热水器,以免漏气时不易发现和修理;如闻到燃气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用小毛刷蘸肥皂水涂抹燃气管道接口,若有气泡产生,即证明漏气。发现漏气后应关闭所有阀门,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杜绝明火,

个人防雷注意事项

个人防雷注意事项 1、关心你所处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物、个人的活动范围空间以及个人经常使用和接触的设备,等等,有无受雷击或侵入感应雷电波的可能和危险,如果有,则要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以保安全。 2、不能在屋顶上乱拉各类电线和架设各种天线,屋顶上的各种设备的金属构件都应可靠地联接到接地网。 3、雷暴时留在室内比处于室外安全;留在有防雷设施的室内比无防雷设施的室内安全;站立于屋顶最不安全。 4、雷暴时应停止室外的各项体育运动。 5、雷暴来临时当你处于空旷的田野或开阔地带时,应尽快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当一时找不到躲避的地方时,切记:处于低矮地方比处于突出的高地更安全,不能在山顶、山脊、田埂、土堆上行走或跑动,不能手持或肩扛长形工具和物件,不能靠近孤立的高大树木和烟囱类建筑物,更不能躲进位于地形高处的简易农舍。 6、在野外,雷暴时不要接触和接近各种电线类金属,不要使用各类电器或仪器仪表,而应立即将所有电器和仪器仪表自各类电线上断开。 夏季防雷 1.电闪雷鸣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同时要关好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形雷侵入。 2.不宜使用电器和通讯设备,最好断开电源和天线插头。 3.不宜使用沐浴冲凉和触摸金属管道。 4.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电气设备和触金属管道。不宜进入临时性的棚屋、岗亭、神庙等无防雷设施的建(构)筑物内。 5.不要躲在树底下避雨。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的顶部。6.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如钓鱼、划船、游泳等。 7.不要在旷野高举雨伞、铁锹、钓竿、球竿等细长突出人体的物体。 户外遭遇雷雨怎么办? 1.雷雨天气外出时,最好不骑自行车,在雷雨中行走,要穿雨衣或打木柄、竹柄雨伞,不要撑铁柄伞。 2.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不宜躲在大树底下避雨。若不得已需要在大树下停留,必须与树身和树枝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应尽可能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若能披上雨衣效果更佳,千万不可躺在地上。避免多人挤在一起。

春季防雷小常识(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春季防雷小常识(通用版)

春季防雷小常识(通用版) 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室内防雷注意事项: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来临前,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引发火灾事故。 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电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室外防雷常识

夏季防雷常识 在雷电发生时,我们应尽量不要到室外活动,大多数雷击死亡的事故都发生在户外。所以在遇到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即将来临时,大家要尽快躲到室内。如果躲避不及,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时,汇骐防雷提醒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措施。 1.由于云与大地之间发生的雷电,是有选择性的。一般情况下,高大的物体以及物体的尖端是容易被雷击的。所以在室外请不要靠近铁塔、烟囱、电线杆等高大物体,更不要躲在大树下或者到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这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受到接触电压和旁侧闪击以及跨步电压的伤害。 2.有些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了防止直击雷的袭击,都安装了避雷针或避雷带等接闪器。当雷电发生时,往往这些防雷装置起到的是引雷的效果,雷电电流由接闪器通过引下线导入地下,它可以保护周围不遭直击雷的袭击。所以如果在室外万一无处躲藏,你可以躲在与避雷装置顶成45°夹角的圆锥范围内,这是一个避雷针安全保护的区域,但不要靠近这些建筑物或构筑物。 3.在郊外旷野里,与周围比较,你可能是最高点,也就是你将处于尖端的位置,所以你不要站在高处,也不要在开阔地带骑车和骑马奔跑,更不要撑着雨伞,拿着铁锹和锄头,或任何金属杆等物,因为这样可能会遭到直接雷击的袭击。要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站在干燥的,最好是有绝缘功能的物体上,蹲下且两脚并拢,使两腿之间不会产生电位差。 4.为了防止接触电压的影响,在室外你千万不要接触任何金属的东西,像电线、钢管、铁轨等导电的物体。身上最好也不要带金属物件,因为这也会感应到雷电,灼伤人的皮肤。另外,在雷雨中也不要几个人挨在一起或牵着手跑,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