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药学论文: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药学论文: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

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

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 【摘要】目的从学科特点探究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的定义及其关系,并探讨临床中药学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并对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前景作展望。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临床中药学相关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查阅临床中药学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由此得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之间的概念差异及关系等。结果从学科特点来说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在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临床中药学具有许多中药特点,且临床中药学在未来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结论从学科特点来分析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其在概念上存在不同,但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临床中药学所具有的特点在中药临床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学科特点;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药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医疗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中药学重要性被人们重新审视,其在中药临床药学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的为人们所发现,中药学用于临床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医疗领域对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力度也不断的再加大,尤其是从学科特点来分析讨论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的相关内容,临床中

药学在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本文将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临床中药学相关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查阅相关临床中药学文献资料的方式从学科特点方面对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的关系及概念上的不听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前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临床中药学相关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文献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临床中药学及重要临床药学的相关学科内容、概念、关系、特点及未来发展前景等。 1.2治疗方法 通过采取查阅医院临床中药学相关文献资料信息的方法,从学科特点方面对临床中药学的相关内容及信息进行分析及归纳总结,得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在定义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异同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探讨临床中药学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临床中药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等[2]。 2.结果 通过查阅本院在临床中药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信息,并从学科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得出临床中药学

中药学就业前景分析

中药学就业前景分析 中药学是我国国粹,许多有识之士还是报考了中药学硕士,中医药都是一体的行医者皆通晓药理、药性和制法,如华砣制“麻沸散”,精研药物者多为名医,如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中药学知识亦为师徒相授,至民国初期仍如此。 由于中药及其制剂在使用方面的局限性,欧美各国普遍不接受中药,在中医教育水平较高的美国、德国、法国也只开设了针灸专业和中医专业。比较易于接受中药的主要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日本,因而中药专业教育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最典型的当属日本。日本尤其推崇“汉方医学”,将中医古方视为经典。在研究中药药理和相互配位以及用法等方面费了大量精力,成绩斐然,研究就需要大量专门人才,因此在日本各大医科院校所开设的汉方医学专业中,几乎都设立了有关中药药理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化学等方面的课程。在韩国中药专业的教育,并将教育方向与科研、临床挂钩,在临床复方研究上成果卓越。 由于中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热销,做为中药市场份额的主要占有者韩国,将会进一步扩大中药专业教育的规模,以图在药材加工、药物制造等方面有所突破;而东南亚国家因为久服中药治病,中药专业教育亦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达,崇尚自然疗法,对中医中药的兴趣愈加浓厚,在欧洲、法国和德国已宣布进口中药材为主,法国还自己种植中药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欧洲亦会出现中药专业设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理论将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更加被熟悉和接受,中医药在我国管理局和卫生部中医司已明确提出“中医走向世界”的口号,而中药产品作为我国在医药出口的主力军,亦肩负着夺回被日韩侵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的重任。 综合以上国内国际形势,中药专业人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供不应求,据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从九四年至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且随着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各中医药院校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有意将本科教育改为本硕连续。学制五至六年。 所以前景还是不错的,但是专业硕士的社会认可度还不是很高,跟学术型硕士比起来竞争力还是差一点。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临床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A.沉香 B.木香 C.干姜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 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 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 E.祛痰止咳 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 E.白附子 13.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 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中药饮片行业的前景及销售通路

中药饮片行业的前景分析 行业前景 长期以来, 中药饮片行业一直处于不被看好的低迷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药饮片存在价值低、利润薄、体积大、服用不方便、市场混乱等因素,饮片产业成了整个中药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低下、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也不规,因此,制约了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着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和如何有效应对“洋中药”冲击的问题。中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产业,而中药饮片是中药特有的用药形式,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理论和操作方法。目前在全球围,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正受到广泛重视和青睐,世界上约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药,年贸易额达150亿美元以上,而中药饮片是推动中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心,中药饮片的市场份额更是不可忽视。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产业化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设立了一批产业化示工程建设项目,对中药现代化、全面提升中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积极推动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国家对中药行业的发展颁布了多种特殊政策和措施,特别是重点鼓励饮片工业的建设,同时也制定了中药饮片企业的准入政策及市场操作的规管理制度,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推出和培育一批具有中国专利的名优品牌中药饮片,搭建起了一个巨大而坚实的平台。 2009年5月7日,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

意见》, 主要容包括10个方面。这一纲领性文件又一次明确了中医药是我国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领域, 并且强调了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明确了中药同西药具有同样的地位。《若干意见》的出台, 表明了提升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 现代中药是发展方向, 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将有利于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和整合。随着医保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和卫生部出台的“药食同源”药品,对中药饮片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利好。 在中药饮片企业实行GMP认证和实行中药饮片批准文号制, 成为国家从管理标准和质量标准上规中药饮片行业的重要举措, 全面进行中药饮片炮制和加工工艺方面的技术创新, 使中药饮片加工尽快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对推动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药饮片行业不远的将来和未来明天美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对中药饮片产业的重视,中药饮片在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85%到100%),更将消费下沉至社区和农村;如今国家把国民健康的重点放在病前的控制而非病后的治疗,中药“治未病”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看重也将带动中药饮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行业发展分析 由于中药饮片长期以来在市场销售方面遗留的负面影响,给今后的市场规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短时间将会很难得到真正实质上的改善,因此,也就需要中药饮片企业要冷静和平和地面对目前还较混乱的现状,了解和分析原有市场操作中所存在的不足, 充分的寻求今后新一轮饮片市场中将会出现的市场商机, 制定出可持续运作的市场营销操作方案, 做好中药饮片行业的整体调整和市场运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一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医院中药房条件较差,力量薄弱,困难较多,加之部分医院领导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够重视,使中药临床药学未得到很好地开展和应有的发展。为此,笔者就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思考作如下探讨,以引起同道重视。 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1.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病人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以病人为对象,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病人的状况,指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中药临床药学与临床中药学 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二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二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

临床合理用药。但从狭义上讲,二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 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根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学科。中药临 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总之,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虽各有侧重,但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我们赞成提中药临床药学,因其更侧重于合理用药,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的核心内容。 2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 临床中药师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包括药效和不良反应监测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监测;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的研究;临床试验及药物评价等。这些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3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中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医药学称为分析时代的科学,21世纪将是系统科学时代,亦即中医时代,并将引起整个科学界面貌的改观。未来的中药学也将是中药系统工程学,对药材的栽培(养殖)-采收-加工炮制-制剂-成分-药理-疗效实行最佳线形控制和网络控制。 1 中药研究的思想史概述 为了说明未来中药学的发展道路,首先有必要回顾既往在研究思想上的历程。从“医药俱度论”和“废医存药论”得到证明。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完全迷信合成药物的作用,连植物药都否定了,何况中药。试图脱离中医来研究中药的疗效和有效物质,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现代医学的辉煌成就是在不断发现和纠正自身体系的谬误中取得的。就在盲目否定中医药的年代,西医“自身中毒论”和“病灶感染论”等理论上的错误造成滥施手术,危害甚广。这提示我们,分子药物不论是合成药还是天然产物所潜在的局限性。中药研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扩展自己的学术发展途径。 2 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等基本理论外,还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反畏、配伍禁忌以及采制加工经验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现在已进行了文献方面的初步整理。 2.2研究思路多样化在药材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从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研究入手,解决中药资源短缺问题;以传统用药经验和药性归类方面研究,产生20世纪新中药材;从保证中药质量出发,研究地道、加工、贮存、制剂的系统质量控制;从中医治则和临床经验入手,对攻下药物和活血化淤等药物的共性研究。 2.3中药疗效评价客观化这种趋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并采用现代科学指标总结中药疗效的方法;二是复方研究成果逐年增多,统计和疗效分析规范化。 2.4中药生产工业化饮片和成药生产的企业化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洗药机、切药机、碾压机、粉碎机、包装机等日益推广,并开始和计算机结合,由电脑自动控制。另一方面,中药材收购、生产、销售实行“三证”以后,管理和流通方面一体化加强,对保证和提高中药质量有利。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1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2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 4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6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 7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 12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 ------------------------------- 12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 13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 13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 15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 16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7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 18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 18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 19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 20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21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视。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 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

建设的重视。 据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的中药材扶持资金规模再次增加1000万元,扶持规模达到亿元。这对众多的建有中药材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中药材GAP如“源之水本之末”,是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为GMP的实施提供了提供质量稳定的地道原料,保证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控,指标成分有清晰的表达,为GMP的过程提供准确的成分和含量指标,也进一步保障了GSP 的实施。基于此,预计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热潮。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材GAP基地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药学论文: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

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

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10T12:07:19.8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苏琬琦 [导读] 所谓临床中药学,就是以临床重要使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型科学。 航天中心医院 10014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医疗产业规模还是医疗技术,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给予患者更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要求。临床中药学是在中药基本理论和中医药理论基础上,保障临床重要使用安全、有效,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进行中药加工及调配的应用性科学。中药分析则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分析中药各组分内容的操作方法。加强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对于推动中药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即从临床中药学入手,就中药分析的实际应用,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药分析;临床中药学;应用 所谓临床中药学,就是以临床重要使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型科学,其核心是对中药治疗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科学控制,对于减少中药治疗不良反应、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临床中药学就是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学的中医药理论,探讨中医药安全使用原则、评价重要多成分作用、以及中药疗效追踪的科学。就临床中药学而言,加强中药分析的引入和应用,可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中药内的各类组分,进而促进临床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加有效、合理的应用。本文即围绕临床重要学,就中药分析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一、临床中药学概述 (一)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必要性分析 发展临床中药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中医药理论的科学运用,促使中药使用与临床治疗相互融合,确保中药在病患体内可以发挥最优化的疾病防治作用,并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技术,针对中药治疗相关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从而不断实现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的目的。具体来说,发展临床中药学可进一步降低不同中药间的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避免药品资源的不合理浪费,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还能避免发生药源性疾病问题,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临床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目前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范围包含中药成分分析、中药疗效分析、中药治疗机制分析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广泛性、复杂性特征。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药理学、药物分析、流行病学、生物学、毒理学、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临床中药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临床中药学发展必须从中药药效、中药毒副作用以及中药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入手研究,相应提高了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实际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才能确保临床中药学研究目标的科学实现。 二、中药分析及相关技术概述 中药分析是发展现代化中药研究的核心技术,尤其近几年我国中药行业及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带动了中药分析领域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中药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中药色谱分析方法概述 目前,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检测的分析方法,主要由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几类,根据检测器差异又可分为紫外、氮化学发光、电雾式、以及荧光等几类。以上检测方法在中药分析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凭借其分离分析技术优势,超越其他检测方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领域,得到了更加普遍的应用,并逐渐成为中药分析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另外,近几年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分析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二)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概述 所谓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在DNA指纹图谱概念基础上发展得到的一种新型概念,借助这一概念可针对药材种属进行鉴定,是中药信息表达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在植物分类及品质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中药普遍具有成分复杂、多变的特点,对于中药来说,任何单一的活性成分,都不能完全地反映出中药治疗的整体疗效,而指纹图谱的提出可有效解决这一复杂性问题。(三)基因芯片技术概述 关于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可以通过组分分析技术完成,具体包括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等。其中,基因芯片是目前最常见的主流组学分析技术,借助该技术可以有效发现中药中新的有效成分。三、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随着中药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临床中药学研究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近几年的临床中药学发展来看,HPCE法的应用相对较多,我国学者许平波使用该方法,对川芎注射液中川芎嗪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居玲玲等则使用固相萃取HPLC法对六味地黄方中莫罗苷与马钱素的血药浓度及配伍变化进行了研究。 总的来说,目前中药分析相关的技术、方法,在临床中药学质量控制、中药物质基础、中药药效研究、以及药物作者用机制等研究方面,已经有了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并在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相关人员必须全面提高对中药分析技术的重视和应用,从既有的几类中药分析技术入手,结合临床中药学实际需求,加强中药分析技术在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基础组分等领域的研究应用,从而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桓娜,于俊生,刘玉萍.乌药的中药学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09). [2]黎薇.中药临床应用现状下如何开展临床中药学[J].现代养生B,2015,(11).

中药发展的前景展望

中药发展的前景展望 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灿烂的文化背景,经过历代医学家的补充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长期以来,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认识她、走进她、并逐渐接受她。她的现代化发展也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中药学既迎来了她的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各项问题也相继出现。为了保证中药的长盛不衰,维护其千百年来打下的半壁江山,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去了解她,尤其作为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外,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思。 从老师的讲课中我们了解到,我校的中药学是一门主要跨越农学和中药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在各中药管理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生产经营企业,从事技术推广、科学研究、中药经营管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栽培育种及资源调查和持续开发利用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药用植物生产理论,掌握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开发、研究、教学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与其他学校的中药专业相比,我校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农学和药学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对中药的研究是从最基层做起的,这就保证了对整个中药生产线的监控,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全程把关。对照现代中药的发展要求,这更容易达到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标准。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就业时占有一定的优势,就业率达到了95﹪。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确保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才能强化我们的专业优势,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中药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中药产业增长态势平稳。据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统计,2002~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含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逐年递增之势,发展态势平稳。另外,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首先表现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随着GMP、GSP、GAP、GLP等规范分别在医药工业、商业、中药材种植、医药科研等领域的推广实施,医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秩序明显好转,药品质量也明显提高。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中药行业GMP认证,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这一举错淘汰了相当一部分劣势企业,使中药行业的整体环境得到明显的优化。其次,大型企业已显雏形。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发展,中药行业已慢慢开始形成新的格局,明显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增高的

中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学的发展现状 【摘要】中药学的形成时间在我国已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自从上古时代,就已经有了“神农尝百草”,发现某些“草”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新发现,大面积普及应用并没有得到推广,原因有三:1.那时的人还并不完全开化,对中药还处于一种恐慌状态;2.信息传播速度慢,一些有用草药得不到迅速推广;3.由于某一些草药具有剧毒,有一些人勿食而死。所以有了神农尝白草的典故,他这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激励着勤劳的华夏子女。在其后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无数的优秀中药师,凭着他们对中药的热爱,抱着一颗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投入研究之中,并起得可惜的成绩,如南北朝时的贾思勰,明朝时代的李时珍,他编撰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中药史上的瑰宝!在以后的历史中,我们的先辈从未放弃对中药的研究,并获得可人的成果!特别是解放后,更起得飞速的发展。源于国家对名族产业的支持,到了21世纪的现在,更形成一条产业链,进入世界市场,为世界所接纳!但是作为我们的名族特色,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药改何去何从,被西医同化?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思考!!!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有很大的潜在国际市场,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

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中药学的发展方向 有的中医都要温习、钻研、挖掘中医的经典和文化精髓,更有中药博大精深,待研究价值不可估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仪器的发明及投入其中的应用,研究根本是立足于中药,这才是正确的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千万别搞错了,误以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就以为是中医的现代化。我们不能忘根,她是我们祖先打下的基础,我们不能抛弃,不能被同化,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也不要以为把中药打入国际市场就是现代化、国际化,错了,我们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让西方接受。这不仅涉及民族的自尊,应该搞清楚现代化不是目的,服务人群才是目的。首先应该为13亿人口着想,保护好中国人的健康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立足于根本才是我们最大的根本!我们始终我们要记住这一点,中药发源于中国,当然也是以国民的利益为先!!!据我了解,目前国外医学界一般认为医学分主流医学和替补医学两种。在中国,西医目前已经取得了主流医学的地位。不可否认,西药疗效快,减轻病人痛楚来得快,且易于吸收,但是西药大都指标不治本;中药大多是口服,草药嘛!当然不是那么好滋味,多为苦涩,难咽!这可能是中药难于被人们所接受的基本原因吧!但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而且中药治本!这就是最好的疗效!但还是在中国,中药只能作“配角”,这是我们的遗憾!但我相信随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练友明07临床中药学(1)班学号:0706509129 【摘要】香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黄帝神农氏时代,早有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再到现在国内外香料香精的发展迅速和以后的发展趋势。而香精的用途非常广泛,而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烟酒制品、医药制品、化妆品、清洗用品等各种行业中,香精都有广泛的应用,香水的生产更是直接依赖于香精香料;此外,在塑料、橡胶、皮革、纸张、油墨以及饲料的生产中,都要使用香精。 【关键词】香料香精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应用 1.香料香精的发展简史 食用香料是一类能使嗅觉器官感受到气味的物质,由于有些物质具有刺激味觉器官的能力,故常将凡能刺激味觉或嗅觉器官的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也有一些称为香料的前驱物质,在食品烹调或加工过程中因受热等原因而产生香味,就食品添加剂而言,食用香料是指能赋予食品香气为主的物质,个别食用香料兼有赋予食品特殊滋味的能力。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有时加有一定量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调配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香型、可直接用于产品加香的混合物。 香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黄帝神农氏时代,早有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当时人类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已经非常重视,又加以自然界花卉的芳香,对它产生了美感。因此在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拜福,清净身心之用,同时也用于祭祀和丧葬方面。后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我国在夏、商、周三代前就开始了对香料的使用。在1897年,开掘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时,发现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该物品现可在美国和开罗博物馆内看到。当时的僧侣可能是采集、制造和使用香料、香油或香膏者。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也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1] 公元前1729年就有香料贸易,公元前370年希腊著作中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至14世纪,阿拉伯人经营香料业,开始采用蒸馏法从花中提油,提取玫瑰油和玫瑰水。中世纪后,亚欧有贸易往来,香料是药品之一,我国香料随丝绸之路远销西方。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