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论证报告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2月

目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

(一)实训基地的现有基础条件 (2)

(二)办学方向 (2)

(三)学校基本概况 (5)

(四)专业基本情况 (6)

(五)教学改革情况 (7)

(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11)

(七)改革管理水平 (12)

(八)政府支持情况 (14)

(九)资源共享与示范作用 (15)

三、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5)

四、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20)

数控技术专业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报告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机械加工设备进一步数字化,社会对数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此类人才已被国家列为紧缺型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与数控相关的专业,有些已经建成了数控实训基地,有些正在筹建之中。搭建起一个好的平台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开放型、生产型的数控实训基地。只有建好、管好和用好数控实训基地,它才能够在服务教学、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做好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调研工作

1、调研内容

调研数控专业在生产企业及职业院校中所开设专业中的地位,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哪些专业有辐射和提升作用。调研本地区机械生产企业产品营销情况,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数控实训基地能否为它提供一定的服务,数控设备能否在对外零件加工和社会培训中发挥作用。调研分析学校可用于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状况,数控技术教育的师资(包括社会可聘请到的师资)情况等,并对数控实训基地的投资风险做出预测。

2、调研人员

课题负责人刘靖岩及课题组成员李成森、马素玲、魏杰、高原、实训中心主任迟旭。

3、调研时间

2008年1~2月。

4、调研对象及方法

我们对省内外企业和市内职业院校及人才交流机构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电

5、调研结论

(1)社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械所代替,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数控机床的制造与应用在装备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设备的拥有量及使用水平已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老工业基地改造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指导下,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实施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全省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新思路。力争“把辽宁建成全国的以汽车、重大成套设备、船舶、飞机、机床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以石油、石化、钢铁、

新型材料为主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贸易业、轻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走人才强省之路。辽宁省目前拥有各类人才313.5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5.95万人,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不仅在总量上严重不足,而且急需建设“两大基地”和发展“三大产业”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此,《2004—2010年辽宁省人才队伍规划》提出要建立50个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到2010年培养25万名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使辽宁省的技工中的初、中、高比例由现在的4:5:1调整为3:5:2,高技能人数增加1倍,达到80万人以上的目标,同时要对30万名下岗职工提供相关培训。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要迅速培养出大量的数控技术人才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院校的数控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完成快速、大量的数控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需具备有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培养出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着很强的实践水平的数控人才,以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高、中等职业院校实训条件较差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际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较差,规模较小,与实际工作环境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各级职业学校对数控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实训场所和专业教师,为此,建立辐射范围广、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组成职业教育集团,能够迅速改变这种现状,改变数控人才大量短缺的现状。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院实训基地的现有基础条件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信息类公立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7万册;具有2个省级标准化学生食堂、3万平方米标准化大学生公寓、1万平方米综合实训楼和千兆校园网;在校生4322人。我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是国家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辽宁省重点建设数控技术、软件公共实训基地。2004年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又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二)办学方向

(1)服务对象

1)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五年制)和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2006年招生310人,2007年招生227人。

2)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机械加工及数控加工方面的培训,做好转岗再就业的培训工作。

2003年帮助辽阳市劳动局完成38名下岗人员培训;2004年帮助辽阳市劳动局完成42名下岗人员培训;累计培训80人。

3)为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计算机技能的职业培训。

4)为企业在职职工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岗位培训。

2004年6月为辽宁辽无一电子有限公司20名员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数控加工培训工作;2004年6月为辽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10名工人进行了3天的机械维修培训;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20名员工进行了15天的AutoCAD技术培训;帮助辽化培训中心30名学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utoCAD 技术培训。

(2)人才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械所代替,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数控机床的制造与应用在装备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设备的拥有量及使用水平已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60万多,“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控人才短缺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决定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力争实现五年培养30万以上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目标,以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我院被确定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院校。

在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指导下,我省已明确提出要建设

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强省的发展目标。由此,我省对数控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省的数控人才,尤其是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维修人员大量缺乏,《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2003~2007)》中明确提出:3~5年内培养装备制造业高级技术人才4万名,培养中级技术人才5万名;同时要对30万名下岗职工提供相关培训。

辽阳地区有机械加工企业100多家,多数企业面临加工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其中,有以辽宁辽无一电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军工企业、以辽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以辽宁忠旺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辽阳三星模具厂为代表的合资企业、以辽化英华机械公司为代表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购入先进数控设备,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数控人才。

(3)就业导向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重要工作。如何帮助学生较好地定位职业,本实训基地为此对就业工作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1)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大实验、实训的力度,从第一学期即开始进行科学、合理、严格的实践技能训练,理论实践课时比达到期1:1.2。

2)认真做好毕业前下厂实习工作,学院以集体输送的方式将学生输送到各实习企业,并认真开展实习巡视工作。通过下厂实习,使学生的实践技能飞速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3)正确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采用了由课堂内集中授课与课堂外分散个别指导相结合、模拟应聘、模拟草签各种就业协议、合同等方法,并举办了就业专题讲座与报告。就业指导课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讲授求职择业技巧等,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就业观念清晰。

4)多次开展校内就业洽谈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型人才召聘会。

5)学院就业部门认真做好就业市场的调查工作,对用人企业上门走访,了解企业的用人规格。

6)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包括沈阳第一机床厂、大连銮艺模塑有限公司、辽宁辽无一电子有限公司、辽阳三星模具厂、辽阳英华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40多家企业的人才就业基地。

7)树立全员就业的思想,建立就业机构。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形成就业指导网络,建立了班级就业信息员,并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起教职工的积极性,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使实训基地用人单位信息库有广泛的来源保证,有畅通的发布渠道。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依据辽教发[2004]36号文件要求,在学院成立之初,就立足走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1)采用“3+2”对接模式

根据《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我们与数家中等职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即“3+2”对接模式,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后2年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在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方式。

为此,我们与省内外十多家学校鉴定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如本溪电子工业学校、盖州职教中心、辽阳市一职专、建平职教中心、鞍山职业中专、辽阳庆阳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等。面向西部地区以及与农村学校联合,如朝阳市财经学校、辽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鞍山农业经济中等专业学校、灯塔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等。除此之外,还与外省的学校联合,如与通辽财政学校联合办学。这样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专业特色突出的办学特点。2004年招生240人,2005年春季招生184人。

2)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

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本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联系,进行多方探讨,积极争取联合办学。先后与辽阳钢管厂、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銮艺精密模塑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加腾机械配件厂、大连群安精密模具厂、沈阳三环机械厂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三)学校基本情况

学院是2002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是我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信息类公立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为220000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为84439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10288平方米,学院在校生4322人,图书馆藏书27万册,有2个省级标准化学生食堂,共计4200平方米,学院拥有3万平方米标准化大学生公寓。校舍面积为84439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场所10288平方米,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3500多平方米。

学院设有装备制造系、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设有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电算化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等22个专业。学院现有在校生有4322人,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等与数控技术相关专业在生数达到793人。

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辽宁省重点建设数控技术、软件公共实训基地,是辽宁省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院校。

(四)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设置情况

我院开设数控专业已有较长时间,从1993年开设数控课程,从1997年开始设置数控技术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4年制中等职业教育;2001年开始招收高中起点学生,进行3年制数控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起开始招收初中起点学生,进行5年制数控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2004年开始进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对高中和中职起点学生进行2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同时,我院的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机械自动化专业开设于2004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专业开设于2002年,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于1997年,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于2003年。目前,主干专业连续招生,数控专业现在校生人数为678人,2006年、2007年两年数控专业累计毕业生为612

人。

2.学历教育学生数及年培训人次

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并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累计培训人次569人,2007年达到752人次,累计1321人次。

3.师资结构与水平

通过近二年的努力,我院已初步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引进了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做兼职教师,加强了在职的教师到高校进修或到生产一线进行工程实践进修的培养。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4人,占40%;毕业及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教师有8人,占22.9%;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20人,占57.1%;兼职教师5人,占14.3%;实训指导教师2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24人,占96%。

(五)教学改革情况

1.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开设8年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在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深入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确定了学生的各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及培养途径。同时,非常注重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教学计划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审议后才能实施,专家的意见20%以上的得到采纳。

在理论教学上,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实行了三个不间断:外语、计算机教学不间断;专业技术课不间断;素质教育三年不间断。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数控人才的能力结构分为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维修三大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进行整合;职业技术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立足于成熟的技术和规范,讲授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如:将电工基础、模拟

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整合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将公差、机械零件、液压传动、金属材料课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课;将刀具、机床、工艺、夹具课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将数控机床与数控工艺设计课整合为数控工艺与设备课;将机床电气控制与数控原理课整合为数控机床控制原理课。

注重先进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使用,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授课效果和提高授课效率。大力推行电子课件、专用软件的使用,建设100台计算机规模的专用计算机房和2个投影教室。采用课件、软件、声像教材进行授课的课程门数占总课程门数的58%。注重先进制造技术的跟踪、学习与传授,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应用技术同步发展并具备一定的超前性,使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在实践教学上,大力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具有40多台套先进数控设备及100台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管理严密、具有企业氛围的数控实训中心、CAD/CAM实训室和数控模拟仿真实训室、数控综合实训室,完成数控技术方面理论实验、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加工、故障诊断和机床维护维修实训,通过校内实训,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原理及使用、维护数控设备的能力,并完成先进制造技术的实训,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超前性。

建设多个关系稳定、设备先进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的大量操作训练,达到机床操作熟练化培训目的。通过实际生产,训练学生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类工艺问题、编程技巧、操作技巧,达到毕业时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改革过去实践依附于理论,为理论服务的传统模式,强调实践环节与理论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安排实践环节。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使每一教学模块对应1~2个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国内教育实际情况,借鉴CBE/DACUM模式,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增强了数控技术实践操作综合训练,如: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技能培训项目,使实践与理论教学比达到1.2:1。

在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安排上,注重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渐进式的结合方式,有条件的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实验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

开设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创新思维。

主干课程均开设课程设计或大作业,并强调企业参与,改革过去纯理论性题目,注重方案论证、思路设计、制作调试、设计说明书编辑的全过程,将先进技术、工艺渗透在课程设计中。结合专业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实践技能测试标准,加强实践考核,防止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贯穿始终。

2004年,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教材建设

在教材使用上,注重优先选用高职高专教材,特别是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近期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率为95%,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率为90%,且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近两年自编教材有8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弥补了二年制高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教材的不足。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教师们编写了如下教材:

1)自编教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与电控》、《数控机床操作指导》、《数控工艺员辅导》、《数控原理实训》、《机械制造基础》、《CAXA》等8本教材

2)出版教材有: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AutoCAD2004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AXA》等。

3)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与各出版社建立了教材书架,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情况先到书架上选取教材,由系里统一审查,然后报由教务处负责统一采购,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实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

3.教学制度改革

为加强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了相应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考务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材建设管理等六大类34个管理制度。如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新专业设置与申报的有关规定、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制订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教学例会制度、教研室工作条例、教学事故、教学失误认定及处理办法、学生学籍管理、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的规定等。这些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规范化、

可操作化,而且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处排课系统保证了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同时,实时的教学质量监控与每学期两次的教学评价活动,也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大力进行教学制度的改革,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实施学分制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手段先进。

从2003年起,数控技术专业开始在二年制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修完数控专业的必修课之后,在选修课中设立了“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发展方向,由学生自愿选择。通过发展方向的分流,使学生更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专业细化性学习,从而在应用技术方向有所专长。

数控技术专业在2005年春季招生后,针对春招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了两个弹性学习班,为弹性学习班学生制定了专门的授课时间,弹性班学员可以通过插班听课或专门听课的方式,在保证总学时的情况下,更加灵活地分配时间,从而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完成,保证了数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制度完备,根据目前的教学形势,除认真执行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外,还根据专业具体情况,针对教师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实训教师考核制度》等,针对学生制定了《分层次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成绩排序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4.职业资格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我们的毕业生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我院设有劳动社会保障部授权的数控工艺员(CETTIC)资格培训和鉴定站及美国Autodesk公司授权的AutoCAD等级资格培训和鉴定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95%以上的学生获得了以上两项证书。

这些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方便学生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员进行职业资格的鉴定,同时使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为学院的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经过培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为提高就业率打下了基础

5.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至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1)与乌克兰冶金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并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为毕业生专升本提供服务。在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教材和课件引进、教师培训、互派学生等方面开展合作,采用“3+2”、“3+1”、“3+1+1”等方式合作培养本科生及硕士生,2004年6月24日~26日,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主管外事工作副院长沙多哈回访我院,沙多哈院长与装备制造系和工商管理系的学生进行座谈,并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为学生作了合作办学说明,扩大了合作项目在学生中的影响。目前已有十多名学生进入此项目,采用我院与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并同时进行出国前的俄语强化阶段。

2)院党委书记黄何同志随教育部出访团赴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德莱德市的TAFE学院进行为期22天的学习考察,深入考查了高职教育的现状,对我院的高职教育改革,特别是软件专业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意见。

3)院长阎卫东同志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为团长、厅里相关处室领导以及辽宁省几所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为成员的辽宁教育考察团,远赴加拿大就中加职业教育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中,高度重视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成立了由我院及与我院有着全面产学合作协议的辽宁辽无一电子有限公司、辽阳英华公司、辽阳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输油管理局辽阳钢管厂等企业的专家和各级组织组成的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把握专业教学发展方向,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及各项教学方案。建立了《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并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等问题,较好地指导了专业教学工作。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2002年以来,我校已先后与大连銮艺模塑有限公司、大连加腾机械厂、大连日进模具厂,大连井上模具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三环减速器厂、辽阳英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辽无一电子有限公司、辽阳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辽阳钢管厂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21份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18个校外实训基地。

2.开展“订单”培养

同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2003年始,分别与大连銮艺精密模塑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加腾机械配件厂、大连群安精密模具厂、沈阳三环机械厂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2004届和2005届部分“订单”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近期与大连大森数控有限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的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洽谈之中。

3.学院为企业服务

职业教育要发展,核心和焦点是职业教育如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问题,结合的好坏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我院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企业除了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模式、教学计划等内容,并提供企业良好的生产设施,为学校学生的实践、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我们基地也要为企业做好服务,曾先后多次到各企业单位为其提供服务。比如为铁十九工程局、辽宁辽无一电子有限公司等进行职工数控编程技术、AutoCAD培训;为辽阳福泰传动机械制造厂等进行小批量零件加工;为辽阳白塔模具厂等进行模具设计及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等;与辽阳森美特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晶体管筛选器,并承担机械部分的设计与制造;为辽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研制2台多功能绿化剪枝机;我系的刘靖岩、魏杰老师受聘于大连群安模具厂、大连銮艺精密模塑有限公司,为企业进行模具设计和零件的数控编程等等。

这些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效率,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七)学校改革管理模式

1.人事制度改革

为了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深化我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人才资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我院今后建设、发展奠定基础,我院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了院机构设置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院从2003年开始逐步实施全院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经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实行岗位工资制,并建立了良性的激励机制。并出台了相关制度如:

(1)学院内部机构设置及定编定岗方案

(2)教师聘任试行方案

(3)学院实验、实训人员聘用工作实施方案

(4)学院教职工继续教育规定

(5)津贴试行方案等

2.实验、实习管理水平

(1)我院是由两所有着50多年办学经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成,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建院以来,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学院成立了各级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我院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

实训相关规章制度:

?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

?实验教学管理条例

?实验教学规范

?实验指导人员规范

?学生实验守则

?学生上机制度

?学生实习守则

?学生实验规范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实验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机房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与实验器材损坏、丢失与赔偿处理办法

?实验(训)室档案管理制度

?校内实习、实训管理暂行条例

?校外实习管理暂行条例

?实验项目规范化管理

?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验(训)室卫生制度

?关于毕业实践工作的几点规定

?关于加强生产实习工作管理的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暂行规定

3.实训基地管理

(1)学院成立了职业技能训练中心,除保证完成学院正常的实践教学,还专门负责学院的两个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

(2)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

(3)实训基地实行半独立核算,账目清楚,对内全额保证校内正常的实践教学;对外进行社会培训及下岗再就业培训等项目实施独立成本核算。

相关规章制度有: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工作规程;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主任、副主任岗位职责等。

(八)政府重视和投入情况

1.政策支持

(1)《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从2004年起,启动“辽宁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2)全省2005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为重点,为振兴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鼓励职业院校尽快按要求建立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纳入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范围,开展以本校为主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将我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双证制"工作全面开展。

(3)《辽宁省2004—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立省级人才开发专项资

金,由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时吸纳社会各界投入,主要用于全省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资助、奖励和辽西北地区人才开发等工作重点建设100个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关的专业,打造30个名牌专业,到2010年培养25万名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4)《辽阳市职业教育振兴计划(2003—2007)》和《辽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请确认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批复》中也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保障。

2.经费支持

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主要的体现在加大经费投入上。2004年学院自筹115万元,用于数控实训基地建设。2005年,学院继续投入资金100万元,同时国家投入260万元,辽宁省投入配套款240万元,其中140.5万用于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

以上专项经费均已到位,设备正在使用中。

(九)资源共享与示范作用

1.资源共享

我院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一期规划建成后,由于场地规划得当、师资培养有力,从而迅速形成了培训能力,除对本院数控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外,积极开展对其它高、中职院校的培训。如现已为鞍山一职专开展了数控编程加工培训,培训学生82人;为建平职教中心校普通机加实训及数控实训,培训学生65人;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数控编程加工培训,培训学生82人;为辽阳一职专开展了普通机加实训及数控实训,培训学生50人;为盖洲职教中心开展了数控编程加工培训,培训学生64人。以上合计为其它中职学校共343人进行了数控技术培训,已形成了区域性辐射作用。

在对外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从收费方法、培训合同、规章制度、安全培训规则、实训成绩评定等各个面都建立了完备的制度。

我院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本院及其它院校的数控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培养出的数控专业毕业生分布辽宁省各市、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区。

2.示范作用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初步建成后,共接待了30多所院校师生参观,并进行了交流。我院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想,建设方式,场地设计,场内布局及运行模式等,都为其它院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我院还承担了省级科研十五规划科研课题“高职院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是该科研课题中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三、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途径,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围绕“服务”这一核心,建立“两个机制”,抓好“四项建设”,做好“四大服务”。

1.“两个机制”是指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务实的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2.“四项建设”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

3.“四大服务”是在做好基地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做好校内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为学生尽快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主动开展为周边学校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主动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和新技术推广服务,主动为社会待岗人员、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优质、优惠的技能培训服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1)为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

2)为周边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

3)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和新技术推广服务;

4)为社会待岗人员、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服务;

5)为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服务;

6)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2、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1)实训基地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就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至少要保证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训时间。而且在实训过程中要体现仿真性、现场性,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上述工作没有实训基地是无法实现的。

2)实训基地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基地

高职实训基地是验证基础理论、巩固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基地。通过整合全球先进的教育资源,可使学生接受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教育。

3)实训基地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起点高,装备先进,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有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基地。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设置培训项目,并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培训模块,建立试题库,供培训与考核选择。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职工素质是知识经济及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也是促进企业与生产发展的动力及基础。为了开展职工素质工程教育,实训基地可以根据职工文化教育终身化、技能培训市场化、岗位培训企业化、再就业培训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对员工的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更新,以及生产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4)实训基地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在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孵化的过程中,高职实训基地可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高职师资素质和学生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职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多专业的各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要创造条件,鼓励高职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活动方案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篇一: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基本概况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于 9月由原嵊州市成人中专、嵊州市工艺美校、嵊州市上东中学合并而成,现坐落市区城西,是嵊州市政府投资1个多亿建成的公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147.6亩,总建筑面积60327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教职工155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教师占95%,中高级教师占65%,双师型教师占98%,高技能教师95%。 学校立足嵊州支柱产业和文化产业开设专业,当前形成了高职大专班、高级工班、初中级技工班多种办学层次和服装领带针织、电子电工、机械模具、汽车维修、工艺美术、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群的办学格局,为当地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熟练技工和高技能人才。学校注重专业的开发与改造,现拥有两个省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与木雕;一个省级实训基地:服装实训基地;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三年来,共投入近800万元新建服装电车室、电脑横机室、汽修实训室、机械模具钳工室、全自动电脑控制木

雕室、液晶计算机房(360台电脑)、电子电工实验室、形体房、制药化工室等一流标准实验实训工场60多个。 学校坚持“厚德尚能”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和谐谋发展,积极争创促提升”为工作主线,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先进集体、绍兴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自考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平安校园、嵊州市先进集体、嵊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家长满意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创强争优先进集体。 二、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安排 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位于学校操场南边,占地47.6亩,建筑面积为24211㎡,其中1号楼为服装、领带、针织服装实训楼(附图说明),2号楼为机电、汽修、模具实训楼(附图说明),3号楼一楼为嵊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 1 局劳动力市场大厅;二楼为社会培训、技能鉴定部;三楼为计算机及网络实训室、社会培训室;四、五楼为领带服装生产线,形成生产、培训、鉴定、推荐就业一条龙。专业设备在现有860万元基础上,计划三年内再增实训设备1200万元,今年已争取了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服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争取企业赞助300万元,分三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2017年9月

为深入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2〕45号)精神,大力推进我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对接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重点对接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发展需求,以职业院校主体或特色专业为依托,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规模”,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根据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全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校企共建。探索实施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全程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3、协同推进。以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不断更新为重点,校企协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

平和运行效益。 4、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 三、建设目标 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共立项建设60个左右“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建设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与规模以上企业(指工科类)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一个主体、特色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必须签署协议,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并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参与合作的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三年内企业对基地建设资金或设施设备的投入应占到基地设备设施总投入的60%以上,且企业规划对基地的总投入文科类基地不低于100万元,工科类基地不低于200万元,中职学校可适当降低;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或拥有自办产业或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所有制产权明晰、以学校为主体,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564021.html,
薛叙明 教授/高级工程师 全国高职高专精细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主任 2011年7月31日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1 2 3 4 5 6
研究背景 内容成果 解决问题 创新之处 推广应用 社会关注
2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564021.html,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1 政府重视
– 国发[2002]16号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 – 国发[2005]35号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苏发[2005]15号文《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 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 苏发[2006]26号文《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苏教高 [2006] 10 号文《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指南》
3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564021.html,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 现实状况
? 国内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理论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
4
体系。 ?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装置还不能较好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 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不能做到无缝对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564021.html,

职校与产业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参考范本)0820

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公共实训基地 建设合作协议 甲方: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安顺市西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共同协商,就联合举办实训基地相关事项达成协议如下: 一、基地建设背景 产业园区是改革开放的主阵地,是推动工业提速转型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同步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撑。自全省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成长速度加快、基础条件改善、集聚效应增强、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贵州省提出教育“9+3”计划,全省致力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力打造产业园区发展平台。但是,随着产业园区深化发展,我省现有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产业

发展的需要,加快培养行业初、中、高端各类人才已经迫在眉睫,值此契机,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推出“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基地建设宗旨 按照“依托园区、校企建管、财政奖补、互惠互利、全面开放”的原则。采用“共建共享、培教结合”方式,校企双方共建共管,丰富校企合作形式,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先进技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推动我省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三、基地建设方式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实训基地为入园企业需求的技术工人进行短期岗前培训,根据需求和教学条件择时举办,适当减免培训费用。 2.通过实训基地对园区内现有企业员工进行在岗培训,提高技能和工作水平,适当减免培训费用。 四、培训对象 1.面向中高职在校学生。 2.园区企业在职、在岗员工;已聘但还未上岗员工。 五、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适应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研究范围 (2) 1.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4) 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 1.5研究结论 (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9) 2.1项目建设背景 (9)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第三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16) 3.1建设地址 (16) 3.2建设条件 (16) 3.3交通条件 (19) 3.4社会条件 (19) 3.5经济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23) 4.1建设依据和原则 (23) 4.2建设规模 (24) 4.3总图布局 (25) 4.4建筑设计 (26) 4.5结构设计 (32) 第五章公用工程 (35) 5.1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35) 5.2暖通设计 (41) 5.3供电通信设计 (44) 第六章环境保护 (50)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50) 6.2环境影响分析 (50) 6.3环境保护措施 (52) 6.4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七章安全卫生 (55) 7.1设计依据 (55) 7.2防范措施 (55) 第八章节能方案分析 (57) 8.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57) 8.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58) 8.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9)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 (63) 9.1项目组织管理 (63) 9.2项目实施进度 (64)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6) 10.1投资估算 (66) 10.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7) 第十一章工程招标 (70) 11.1概述 (70) 11.2招标组织形式 (70) 11.3招标方式 (70) 11.4本项目采取招标方式 (71) 11.5招投标程序 (71)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 (74)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76) 13.1结论 (76) 13.2建议 (76)

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方案

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培训基地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落实《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规划》(2013 —2015)的相关内容, 针对其中的培训基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培训基地建设思路 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是构建培训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培训规模、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按照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的总体原则,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国或周边省区,承担相应数量和规模的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任务,提高艺术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做法及原则 (一)基本做法 根据各地艺术院校分布情况和区域布局,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训基地,建立1个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示范性强的国家级艺术职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在东北、西北、 西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建立6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

与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区域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带动 区域培训工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每个分基地下,设若干个实践基地和远程培训工作站,形成1+6的格局。 (二)遴选原则 1、分基地以工作基础较好、培训积极性较高,能够合理辐射周边省区的艺术职业院校作为基本标准;优先选择现有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同时倾向选择在艺术职业教育行业具备一定实力和影响,又具备较好的软硬件设施的院校。 2、实践基地不作数量限制,主要考虑行业特点,根据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分门别类选取各专业艺术院团、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企业等,力求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应的培训实践对口场所,形成覆盖全面、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3、远程培训工作站原则上每省建立一个,由各省文化主管部门选择合适的单位或部门承担本省远程培训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三)运行规则 1、各基地及分站间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实现师资、教材、培训资源等的互通与共享。 2、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根据艺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及各基地和分站的地域性和专业特长,各分基地及分站必须努力做到在培训的形式、内容、方式、类型、管理制度等方面既标 准统一又独具特色,不断创新出个性化的、完全 不同的培训及培训实践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374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1.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教[2002]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有较强实际动

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1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规模、技术与专业相适应的原则选择生产实习基地,首先应考虑与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否适应,对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生产实习基地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技术,并在硬件设施、技术人员、日常生活等方面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要满足生产实习的需要,一方面需要一定数量的生产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生产实习基地的质量档次、管理模式,推动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使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了解本领域实际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等,真正能学到实际本领。 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内生产实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基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校外实习基地能让学生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思想,感受现代化工生产的氛围,开阔眼界。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校企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坚持校企双方共建、共享、互惠、共益。学生在实习期间,利用了的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给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如原材料的消耗、食宿及意外事故的风险等。高校可利用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为提供技术、人才和信息,也可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给员工提供技术培训等。 2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使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实现规范化发展,首先领导要重视。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生产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为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规划、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其次是经费要有保障,对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进行切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再次是服务要到位,要妥善协调好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解决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同时对各个实习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资格认定、挂牌登记、监督管理。校企双方签定生产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就实习经费、实习内容、安全保障等进行约定。 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制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明确生产实习的基本要求;编写生产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的目的、内容、进度、地点、纪律、作业、技术要

学校种植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申请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种植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申 请报告

编号:FS-DY-64068 学校种植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申请报告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省教育厅有关指示,安达市老虎岗一中组织有关人员针对学校的办学能力、教学水平,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评估,通过对照检查和评估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符合《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中有关条件要求,决定申请计算机及种植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一、基本情况 老虎岗镇综合中学位于安达市区东45公里处。建校于1968年8月,由老虎岗农业中学改办而成的普通农村中学,位于老虎岗镇政府东100米处。现在是农村典型初中和农村综合中学。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40平方米。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418人,有教职工49人,专任教

师38人,其中女教师18人。 学校现有微机设备台套,录摄像设备台,播放设备套。 我校加强了学农基地建设,现有校田地350余亩,校办农场曾被评为省、地级甲级校办农场,不仅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场所,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职普结合,是我校办学的主要特色。XX年11月开始,我校走与社会联合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与天和微机英语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联合办学,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微机培训,同时培训了社会上大批待业青年,并安置合格人才就业,解决了当地青年就业难的问题。 针对我校实际,我校还利用当地资源开设了美发专业、养殖业、电焊等专业。XX年9月,职高分校的挂牌标志着我校的职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当年招生27 人,就业去向为大庆、哈尔滨等地。当年为大连船舶技术学校输送5名学员,为大连房地产学校输送2名影视动漫学员。我校加强了学农基地建设,现有校田地350余亩,校办农场曾被评为省、地级甲级校办农场,不仅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场所,也为教育教

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关于举办2009年“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通知 各位校长、培训负责同志: 为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根据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决定2009年继续面向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理论”、“数控机械加工技术”、“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先进电子科技与通信技术”、“动漫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七个专业双师型教师专项培训,请有关学校和单位抓紧报名,并将报名表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信件方式邮寄至我院。

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结业证书、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结业证书、全国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或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签发的“全国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报名报到要求 (一)报名方式:请拟参加培训的学员填写报名表,于开班前4周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信件方式寄至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职高专教师还须填写高职高专骨干教师推荐表(可登录从师资培训栏下载)。(二)报到时间:培训班开班前一天报到 (三)学员报到须知:需交培训费(900元/周)、学员食宿费自理。 同时需交三张彩照2寸彩色照片,带必备的工作服。 (四) 报到地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五)乘车路线:天津站:乘808路公交车 天津西站:乘地铁到柳林站即可(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后)。 联系人:徐惠郭长清李新发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柳林东 邮编:300222 电子邮件 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2009年5月10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重点专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及重点专业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教职成[2013]21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3.12.16 【实施日期】2013.1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重点专业名单的通知 (鄂教职成〔2013〕21号) 有关高等职业院校: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办函[2013]2号)要求,我厅组织专家,对2009、2010年两年立项建设的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及以往申请延期验收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我厅审核,决定同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31所院校的“进出口贸易实训基地”等64个实训基地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授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36所院校的“酒店管理”等72个专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

附件)。 希望通过验收的实训基地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认真总结建设工作经验,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重点,在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条件优化、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服务区域、服务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益。 附件:1.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名单 2.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名单 湖北省教育厅 2013年12月16日 附件1: 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名单

《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公共实训中心(基地) 建设的指导意见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现就大力推进各市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提高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学生和企业职工技能为目标,整合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建设技能实训中心(基地),为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技能实训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加快推进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技能人才培养相配套、满足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实训需求、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力争到2016年每个设区市重点建设1—2个市级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打造一批县域公共实训中心和专门化、开放性、有特色的专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

二、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布局和功能定位 (一)整体布局 每个设区市按照“1(2)+N”模式规划本地区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1(2)”是指重点建设1—2个市级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N”是指在所辖县(市、区)依托既有实训资源建设一批县域公共实训中心,在行业、龙头企业、院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一批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的专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 (二)功能定位 市级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以促进本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为宗旨,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与当地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院校紧密结合,与企业深度融合,发挥其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服务对象应包括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培训机构;功能定位上应兼顾实习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技能大赛、技术检测、职业技能开发、实训项目研发、工程训练、实训标准制订等方面;实训项目设计上应按照工作情景的要求,坚持仿真性、先进性、适用性、开放性、职业性和产学研结合性原则。力争将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成为本地区综合、开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 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目标 1.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 2.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着实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5.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6.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经济增值,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二、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社会责任、功能定位互不相同。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虽然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直接利用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例如利用院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与企业联合做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2.专业对口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时,除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外,重点识别企业是否能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应设备、实习环境以及相应的专业实习内容。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生在企业充当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 3.互补共享性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4.动态发展性原则

合肥市职教城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规划

合肥市职教城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规划 一、功能定位 面向主导产业及企业、面向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平台,满足全市及周边地区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需要;成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培训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推广和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成为产学结合、技术研发、职业素质训练和创业教育的服务平台。公共实训基地将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分期实施”的原则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要求进行建设和运作,立足合肥,服务全省,建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 我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多,在校生规模大,要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发挥集群优势,做到集约发展,走中高职衔接、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之路,使职业教育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在公共实训基地内采取筑巢引凤方式,利用设备设施优势和优惠条件吸引科研院所的优秀研究团队落户,利用教科研和设备设施优势吸引行业、企业加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合肥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针

对开发出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教育科研团队开发出培训包(培训标准和培训方法等)培训师资,并向职教城内乃至全省的院校发布培训包。院校按照培训包培养的学生由技能鉴定中心鉴定,鉴定合格的学生由技能人才交流与就业指导中心推荐在相关行业、企业就业。 公共实训基地采取轮训制,全市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公共实训基地内培训、考证。培训费用主要有政府承担。培训的学生只在我市就业。 二、基地构成 合肥市公共实训基地位于合肥市磨店职教城,占地6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亿元,由实训项目区、实训工厂区和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域组成。实训项目区按照“高、新、长、前”的原则建立国内一流的现代制造业、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现代汽车技术、现代服务业、创业就业教育等八大实训中心,共计50个实训鉴定室;实训工厂区将引入3-4个企业,并依托其设备投入和技术力量建立3-4个实训工厂;配套服务区将建有成果展示厅、学术交流厅、名师工作室、仓库等设施。 三、项目内容 (一)实训项目区 1. 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我校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以“生产任务驱动,企业情景教学”的模式展开。从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2. 校内外建设现状 2.1 校内建设现状 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现有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相关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主要有:计算机机房、化学基础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仪器分析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等。 表2-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建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几年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现状,计划新增辅助设备主要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表2-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建实验实训室拟新增设备一览表(2015年) 2.2 校外建设现状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实现“三结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场所。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校外基地建设。我校与榆林市麻黄梁及锦界工业园区的陕煤北元化工集团、神木泰安精细化工、陕西神木鑫义能源化工、陕西神木瑞诚玻璃有限公司、神木电石集团和榆林市洪盛能源化工有限公司6家化工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应用化工技术

实训基地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2017年实训基地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一、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更新完善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等专业实训设施。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 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专业示范学校,是山西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核心成员单位。学校占地111.81亩,开设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园林技术等10个专业。实训基地是学校教学的保障和支撑,学校拥有3000平米综合实训车间,设备总值1437.72万元。学校在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求,先后建设有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安装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有工程造价、园林技术、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工程测量4个省级实训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3个山西省省级实训基地,实训实习工位数有2860个,建设完善了35个“教、学、做、评”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本保证了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实训教学项目。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四、实训基地建设预期效益 适度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个数与面积,满足学生学习实习需求,以“共建双赢”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我校的人才、文化、信息、设备等资源优势,建立适合我校专业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我校学生深入社会、顶岗实习等需求。基地建成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第一、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第二、提升学校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应用能力。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 学校将调配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并在学校领导组统一协调下,全力配合实施小组工作。 2.制度保证 建设项目确定以后,按照《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严格遵照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其指导下,按项目建设的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认真实施,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3. 资金监管 按照《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资金的使用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根据项目内容、进度、计划、开支额度以及使用范围等,由使用者提出申请,逐级审批,经项目办公室同意后方可使用,尤其在资金开支额度和用途方面严格按照项目办公室的规定执行,并接受学校有关部门项目办公室的监察审计。

浅谈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与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564021.html, 浅谈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与思路 作者:邹敏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11期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质量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此,文章在阐述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意义;思路 职业院校的发展一方面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个人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够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 一、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能够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职业院校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探索产学研一体的职业院校办学发展模式。职业院校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加强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在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下,职业院校发展需要走出原有的封闭教育环境,积极融入到社会市场中,协助政府部门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和基本技能培养的环境,为学生就业提供重要支持。 (三)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 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模拟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将在职业院校中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社会实际,并加强对社会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并通过在企业的实训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精细化工实验室建设计划

精细化工实验室建设计划 一、实验教学理念及教学定位 实验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细化学品实验是在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基础上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学工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开设的实验,选择了一些精细化学品的实验,其中包括合成实验和配方实验,使学生在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中学到的一些精细化学品在实验中能制备和应用,充分体现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基础实验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手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细化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教学的地位更加突出,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了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过渡,我们在探索转变学生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下教学理念:在重视科学理论的前提下,更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发能力。 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精细化工实验室坚持化工教育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

德,将教学定位为:开放式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平台。所谓开放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实验室的门打开,将实验时间延长,而是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科学研究所能提供的必要条件向学生有目的的开放,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题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过程。指导教师只负责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及引导,实验完成以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 1、根据学生培养方案要求,重新审定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教学内容,改变实验课程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的传统,形成实验内容科学合理、相对独立、系统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2、调整实验室的设置,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开放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专业实验内容,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及教师科研课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及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建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专业实验—开放实验”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4、实验装置的技术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是学生在实验、科研及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路线。

石嘴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石嘴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及负债情况汇报 一、工程概况 石嘴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我市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面积87.4万平方米,约1300亩,建筑总面积22.03万平方米,投资总概算5.7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心教学区(中心行政教学办公楼、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宿舍楼)、公共实训基地、后勤附属区域以及运动场所。项目“一次性规划设计,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自2008年8月起陆续开工,建筑面积约9.44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1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栋图书馆教学办公综合楼、4栋公共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动力中心等,;二期工程自2009年9月底陆续开工,建筑面积约3.2万平米,概算投资1.8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共实训基地3栋实训厂房、2栋学生公寓、礼堂兼体育馆、动力中心、浴池、运动场、室外管网、道路、桥涵、水域驳岸、绿化景观等各项配套工程。一、二期工程竣工后可确保西北机械技师学院和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整体迁入。三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7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部分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厂房、4栋公共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等建筑。项目完成后,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可整体迁入。建成后的石嘴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兼有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社会培训等多项功能,在校生近期规模可达到8000人,可同时供2000个学生实训、300个社会人员培训实习;远期将达到在校生12000人的规模。 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一期工程自2008年8月陆续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建设进展基本顺利,

开工建设的4栋教学楼(北1、北2、南1、南2)、2栋宿舍楼(3号、4号)、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学办公综合楼目前已全部完成主体施工,进入装修工程后期阶段,部分主体开始办理交工手续。二期工程的2栋宿舍楼(2号、5号)、学生浴室、锅炉房及3栋实训车间中两栋宿舍楼和学生浴室均已完成工程量的70%,车间、锅炉房已完成工程量的50%。运动场、校区道路、大门围墙、1-4号桥梁工程、采暖管网、给排水管网、校园绿化以及综合布线、天然气工程等各项配套工程也在紧张施工当中。 截止到2010年12月底,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5亿元(土建完成投资1.77亿元,前期相关费用2821.75万元);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332万元(土建及配套工程完成投资6807万元,前期相关费用525万元)。2010年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 三、建设资金到位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项目到位资金累计为:23941.4万元,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15000万元、专项资金12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6671.4万元(包括3000万元地方债资金)、实训设备购置专项资金1020万元。具体资金情况如下: 1、贷款资金到位情况: 1)、2009年4月,市政府以石嘴山市三中为平台,由星瀚产业集团公司担保,向中国建设银行石嘴山支行借款3000万元,期限为三年(石人常发【2009】7号、石财函发【2009】19号)。截至2010年12月,此笔资金已全部用于项目建设。 2)、2009年3月,依据【市人民政府关于隆湖职业教育中心及公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