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受损能恢复吗

心肌受损能恢复吗
心肌受损能恢复吗

心肌受损能恢复吗

心肌受损是一种心脏类疾病,患者常有气短、面色苍白、胸闷、易疲乏等症状。心脏受损可以通过治疗或者其他理疗方法进行修复。具体的治疗方法有:一般疗法、抗感染治疗、保心肌治疗自己随访观察等,不同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心肌受损的治疗方法。

★一、心肌损伤症状

主要表现为长叹气、气短、面色略显苍白;部分年长儿可诉心前区不适、胸闷、活动后疲乏;或无症状。

★二、心肌损伤体征

没有明显阳性体征,心脏查体多无明显异常,心界正常,心音有力,部分可有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早搏。

★三、心肌损伤鉴别诊断

应除外感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

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

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室速)、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四、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有症状者可适当吸氧;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反复的感染;尽量减少活动,学龄儿童免除体育活动,避免婴幼儿剧烈哭闹;

2、抗感染治疗

对于有感染存在的患儿,要积极对症抗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治疗。

3、保心肌治疗

提供心肌能量,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疗程通常3-6个月。

4、随访观察

治疗6个月后,患儿仍存在心电图改变不恢复、心肌酶持续升高等情况(去除感染等诱因),需酌情完善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螺旋CT、心脏核磁等检查,重新评估患儿病情、明确心肌疾病及有否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调整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6-05-06T10:58:30.6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应素君 [导读] 分析比较两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应素君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 【摘要】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作为观察对象,对4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理状况;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属于临床慢性特发性心肌病之一,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群体,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腔扩大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或疾病带来的痛苦,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例如恐惧、害怕、担心等[2]。为保证治疗效果,我院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现综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作为观察对象,对4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女分别为17、6例,最小患者的年龄为22岁,最大患者的年龄为71岁,23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3.51±1.48)岁;心功能分级:3例患者Ⅱ级,6例患者Ⅲ级,14例患者Ⅳ级。 实验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女分别为15、8例,最小患者的年龄为23岁,最大患者的年龄为72岁,23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3.45±1.36)岁;心功能分级:4例患者Ⅱ级,7例患者Ⅲ级,12例患者Ⅳ级。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比例、年龄、心功能分级等)进行对比,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心理分析及方法 由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费用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大部分患者均会存在抑郁、焦虑、烦躁、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存在自杀的想法。因此,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对照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一般护理,主要是指对患者实施病房环境护理等;实验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分值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焦虑及抑郁评分的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结果使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比较的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研究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以患者为中心,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4]。 2.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及鼓励,多抽出时间陪伴患者,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病情恢复。 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结合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营养的食物,忌饮浓茶、咖啡,戒烟酒[5]。 参考文献: [1]吴洪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009-4010. [2]陈雪梅,袁雯雯.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580-1582. [3]白瑞娟,秦延平,杨萌等.5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7):121. [4]招丽冰.48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1):92-93. [5]陈雪琴.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68-669.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我国1995年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参考标准: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低。由于起病隐匿,早期可表现为心室增大,可能有心律失常,静态时射血分数正常,运动后射血分数降低;然后逐渐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1)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 . 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27mm / m2,心脏可呈球型。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检测示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 (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 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遗传性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等才可诊断特发 性扩张型心肌病。 有条件者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如抗心肌线粒体ADP / ATP载体抗体、抗 肌球蛋白抗体、抗B 1,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作为本病的辅助诊断。临床上难与冠心病鉴别者需作冠状动脉造影。 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检查对本病诊断无特异性,但有助于与特异性心肌病和急性心肌 炎的鉴别诊断。用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或原位杂交,有助予感染 性病因的诊断;或进行特异性细胞异常的基因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1.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显。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 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 5.若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检查患者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如抗心肌线粒体ADP/ATP 载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B1—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明显增高更支持诊 断。 6 ?注意扩张型心肌病与风心病、心包积液、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性心肌病鉴别。 扩心的口诀: 大二小 三薄 四弱 全心扩大,以左心更为明显,左室流出到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回声正常,运动呈 普遍一致性减弱,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小,呈钻石样,呈大心腔小开口。 补充一下: 一大:心腔明显扩大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及50%。我国南市199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60岁以下人口中的年发病率为1.3/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因此,加强对DGM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加深对DGM在基础与临床上进展的认识,对提高DGM诊治水平很有裨益。本文拟结合国外有关文献并就我国近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有关DGM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DG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以是特发性、家族或遗传性、病毒感染和(或)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但已确认一些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肠道病毒感染、免疫机制以及遗传因素等。目前认为,在DCM的众多病因和发病机制中,除主要与免疫介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家族 遗传因素有关外,以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化与导致和诱发本病关系最为密切,认为病毒持续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持续损害及其诱发的免疫介导的心肌组织损伤可能是重要致病原因和机制。最近,我们在DCM患者的心肌中也检测到有多病毒感染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以及有肠道病毒蛋白VPI的存在。 传统上认为特发性DCM多为散发流行,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有群聚现象,通过家系调查及超声心动图对DCM患者亲属筛查证实,约25%~30%的DCM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后者可表现为不同基因多种突变产生的遗传异质性、遗传方式多样性以及临床表现型的多样性。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15个家系84例发病,家族中最大累及5代成员,并表现为多样遗传方式,说明DCM的存在有显著的遗传学基础。 二、诊断研究 迄今,WHO/ISFC工作组先后于1980年、1995年2次对心肌病进行定义和分类。我国也分别于1987年、1999年举行的全国心肌炎心肌病研讨会上对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过计论和较大修订,并最终采纳1996年WHO/ISFC工作组报告。本文所关注的DCM 系指特发性(原发性)扩张心肌病,不含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在内。由此认为,对于DCM的诊断,我国在采纳WHO/ISFC报告的基础上于1995年重新修订的DCM诊断标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其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的猝死等并发症;(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显著,左室舒张期末内径≥2.7cm/m,心脏可呈球型;(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如克山病),方可做出本病的诊断。一般认为,DCM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尤其DCM早期临床表现隐匿或不典型,以致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根据临床表现如心力衰竭的症状的体征,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扩大的心室收活动普遍减弱,伴或不伴心电图异常,并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而做出的。 超声心动图(UCG)对DCM具有形态学诊断和血流动力评判意义,其在DCM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不难排除心包疾病、瓣膜病、先心病和肺心病等。DCM在UCG 可见心脏扩大尤其以左心室、左心房扩大最为常见,并伴心室收缩功能普遍受抑(减弱),

扩张型心肌病诊疗常规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主要累及心肌。确定诊断需要有左室扩张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并能排除先心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或心包疾病等。部分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能与一些临床因素相关,如酗酒、妊娠或心肌病家族史。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到十。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如心悸、气急、浮肿、晕厥等及其演变,已作过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的结果,已用治疗及其经过。 (2)心功能不全进展情况:有无活动后气短、夜间平卧及憋醒情况、端坐呼吸,活动或劳动耐力情况,进而评价心功能分级。 (3)注意询问有无脑、肾、心、肺等处的栓塞症状,有无心律失常、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类型、相关治疗情况。 (4)既往治疗的医嘱遵从情况。 2、既往史:有无急性和慢性心肌炎病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3、个人史:叙述曾否在克山病流行区居住及其时间。 4、家族史:叙述在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发病情况。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心脏体征: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有无震颤,心界大小,心脏杂音的部位、时相、性质、强度、传导、随体位等变化。 2、心功能不全体征:颈静脉充盈度、肝脾大小、下肢及腰骶部浮肿情况、肺部湿啰音,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或奔马律。 3、典型体征:心脏明显扩大者于心尖区或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可减轻。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者,血压可降低,脉压小。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诊断要点 (1)疑诊: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常伴心律失常,可有栓塞和猝死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常低于50%以下。 (2)排诊: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心肌病及遗传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等才可诊断原发性心肌病。 2、常见的鉴别诊断 (1)缺血性心肌病:有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既往史,心电图有无心肌梗死表现,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为室壁运动节段性异常还是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必要时需行活动平板试验甚至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鉴别。 (2)酒精性心肌病:多发生于有10年以上的严重嗜酒者,每日酒精入量超过总热卡的30%(约相当于125毫升乙醇),病程常隐匿而缓慢,由于心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临床难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但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在各阶段戒酒均可使病情得以逆转直至痊愈。嗜酒史及治疗效果有助于鉴别。 (3)围产期心肌病: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末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常见于多产妇女,未发现其他原因的心扩大、心功能不全、可有附壁血栓。预后取决于经首次心功能不全治疗后扩大的心脏能否恢复正常。不宜再次妊娠,因常导致更严重心功能不全甚或死亡。此有别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试题,带答案

2015 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 5 分,共16*5=80 分) 1. 心肌病的分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心肌病)(未分化的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 2. 扩张型心肌病(DCM ):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 征。 3. 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缺血性 心肌病)(瓣膜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等。 4. 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10-15%),死亡率高,10 年生存率(10-30% )。出现 心衰症状后, 5 年生存率(40%) 5. 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室性心律失常)(猝死)。 二、问答题(共10*2=20 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强心、利尿、ACEI 等药物治疗外,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 B 受体拮抗剂如卡维地洛能降低DCM 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存活率。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病毒持续性感染 (2)自身免疫导致心肌进行性损害

)。 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 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 )等。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每题 5 分,共 16*5=80 分) 2015 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 试题 1.心肌病的分类:( )( 2.扩张型心肌病( DCM ):是以( )或( )(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 ),死亡率高, 10 年生存率(10-30%)。出现心衰症状后, 5 年生存率 (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问答题(共 10*2=20 ( 分) )(

扩张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变化

扩张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 后的变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伴有高血压与不伴高血压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我院1989年至2006年155例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的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扩张性心肌病伴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后血压高于140/90 mm Hg者占30%。(2)伴高血压的扩张性心肌病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等各指标高于无高血压组。(3)治疗后伴有高血压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1)利用血压水平作为排除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损害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2)少部分伴高血压的扩张性心肌病可能由于高血压病史不详而属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的范畴。 【关键词】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心功能 多年以来,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的诊断因其原因未明,只能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受到其他疾病以及诊断水

平的明显制约。由于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部分因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在影像学以及临床上很难和DCM区别开来,很可能有一部分高血压导致的心脏扩大混合在DCM的诊断之中。因此,我们对我院诊断为DCM的住院病历进行分析,以观察DCM伴与不伴高血压者在血压水平、心功能和近期预后等方面是否有差异。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1989~2006年对我院出院诊断为DCM的所有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均符合WHO/ISFC有关DCM的诊断标准。共入选病例155例,男104例,女51例,年龄14~86岁,平均(53±10.5)岁。根据病史中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DBP≥90 mm 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DCM伴高血压和不伴高血压2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统计学处理采用计算机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伴高血压组88例,不伴高血压组66例(不伴高血压组)。两组患者以下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心肌病家族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入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血糖、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电解质、X线胸片、心电图QRS时限、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右心室舒张末内径、瓣膜返流程度、室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我国1995年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参考标准: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低。由于起病隐匿,早期可表现为心室增大,可能有心律失常,静态时射血分数正常,运动后射血分数降低;然后逐渐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1)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27mm/m2,心脏可呈球型。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检测示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 (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 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遗传性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等才可诊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有条件者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如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作为本病的辅助诊断。临床上难与冠心病鉴别者需作冠状动脉造影。 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检查对本病诊断无特异性,但有助于与特异性心肌病和急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用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或原位杂交,有助予感染性病因的诊断;或进行特异性细胞异常的基因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1.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显。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 5.若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检查患者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如抗心肌线粒体ADP/A TP 载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β1一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明显增高更支持诊断。 6.注意扩张型心肌病与风心病、心包积液、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性心肌病鉴别。 扩心的口诀: 一大 二小 三薄 四弱 全心扩大,以左心更为明显,左室流出到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回声正常,运动呈普遍一致性减弱,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小,呈钻石样,呈大心腔小开口。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常规1

【定义】 扩张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本型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家族史、以往病史、生活方式;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2.专科情况 (1)有无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有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心、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心绞痛、眩晕、晕厥等。 (2)有无心率突然减慢、血压偏低、频发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等一系列可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的情况。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 (1)胸部X线检查:心影明显增大,肺常瘀血。 (2)心电图: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张,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收 缩力下降。,

4.其他心导管检查和心导管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核素显影等。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休息与活动:心肌病病人限制体力活动甚为重要,可使心率减慢,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有心衰症状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注意照顾其饮食起居。当心力衰竭控制后仍应限制活动量,促使扩大的心脏得到恢复。 (2)饮食: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刺激性食物。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心衰时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人。对心功能不全者应予低盐饮食,每日摄盐量2~3g。对不易接受者可选用无盐酱油及食盐代用品,同时耐心向病人解释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力衰竭或引起心脏骤停及脑血管意外等。 (4)吸氧:给予氧气吸人,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乏力、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及时发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概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 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及病理】 病因尚不清楚。除特发性、家族遗传性外,近年来认为持续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损伤、自身免疫包括细胞、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等介导的心肌损伤可导致或诱发扩张型心肌病。本病的病理改变以心腔扩张为主,肉眼可见心室扩张,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且常伴有附壁血栓。瓣膜、冠状动脉多无改变。组织学为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特别是程度不同的纤维化等病变混合存在。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逐渐出现活动后气急、心悸、胸闷、乏力甚至端坐呼吸、浮肿和肝肿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心房颤动、传导阻滞,晚期病人常发生室速甚至室颤,可导致猝死。部分病人可发生脑、心、肾等脏器的栓塞现象。主要体征为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及左、右心力衰竭的体征。75%的病人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家族史、以往病史、生活方式;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2.专科情况 (1)有无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有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心、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心绞痛、眩晕、晕厥等。 (2)有无心率突然减慢、血压偏低、频发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等一系列可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的情况。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 (1)胸部X线检查:心影明显增大,肺常瘀血。 (2)心电图: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张,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收 缩力下降。, 4.其他心导管检查和心导管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核素显影等。 【处理要点】 本病主要是对症治疗,目前治疗原则是针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一般是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等减轻心脏负荷药物,但本病较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故洋地黄应慎用。必须及时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晚期条件允许可行心脏移植术。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心力衰竭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有关。 3.体液过多:与心力衰竭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概述 【诊断与分型】 1995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组织专题研讨会,提出本病的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 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显,左室舒张期末内径≥2.7cm/m2,心脏可呈球型。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 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遗传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等才可诊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5.有条件者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如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作为本病的辅助诊断。临床上难与冠心病鉴别者需作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原则】 2、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3、有栓塞史者作抗凝治疗; 5、严重患者可考虑人工心脏手术或心脏移植,可以行CRT治疗; 6、对症、支持治疗。 由于病因未明,预防较困难。在病毒感染时注意心脏变化并及早治疗,有实际意义。【治疗主要针对临床表现】 1.休息及避免劳累必须十分强调,如有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者更应注意,宜长期休息,

2.有心力衰竭者治疗原则与一般心力衰竭相同,采用强心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由于心肌损坏较广泛,洋地黄类、利尿药有益,在低肾小球滤过时,氢氯噻嗪可能失效,此时, 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用β受体阻滞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的有害作用被去除,心肌内β受体密度上调,已知有β1好,起始用极小剂,然后缓慢加大剂量,此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 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有猝死危险者治疗应积极。 作为辅助治疗。 6.对长期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作心脏移植,术后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免疫抑制,纠正排斥,1年后生存率可达85%以上。 【用药原则】 1、心肌病变时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应用剂量宜较小,并注意毒性反应,或使用非强心甙正性肌力药物; 2、应用利尿剂期间必须注意电解质平衡; 3、有使用抑制心率的药物或电转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应警惕同时存在病窦综合征的可能; 5、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 【特色治疗】 1.从“毒”论治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世界性疑难病症,因病因未明尚无特效疗法。虽然目前西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药物的局限性及其副作用,以及扩张型心肌病本身的复杂性,本病在症状出现后5年的存活率仅为40%,10年的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充分肯定西医治疗该病有效作用的同时,重新审视和研究了该病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心气虚、邪毒侵犯心肌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据此他们创造性的提出了“正气免疫学说”,一改以往单纯用西药和单纯用中药补气、活血、利水的治疗方案,独创了“益气调免,解毒宁心”,“从毒论治”的治疗法则,并精选相关中药组方,浓煎成系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 *导读: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的心肌疾病。该病特征是左心室或右心室或左右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不少扩张性心肌炎患者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扩张型心肌病患病部位是心脏,并且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致人死亡。如果治疗不得当或护理不慎容易导致死亡。因此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的心肌疾病。该病特征是左心室或右心室或左右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不少扩张性心肌炎患者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扩张型心肌病患病部位是心脏,并且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致人死亡。如果治疗不得当或护理不慎容易导致死亡。因此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 1、如果病人左心衰竭呼吸困难,护理人员或家属需要协助病人半坐卧位,此动作可以减轻肺部的淤血,缓解呼吸困难的情况;如果病人是右心衰竭组织水肿,就要避免下肢长期下垂,或长期固定某种姿势的坐或卧,以免加重水肿的情况。 2、如果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明显,并经常伴有头昏甚至昏厥,就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情绪激动、用餐过饱、用力排便等都有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患者卧床休息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床上进食和排便,排便过

程中应该在外守候,以免发生意外。 3、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晚期,患者会出现全心衰竭,此时要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形成栓塞。如果出现明显的水肿,患者的皮肤会变得很脆弱,此时应该穿着棉质柔软的衣服,保持床单的干燥和平整,以防割伤皮肤造成皮肤破损感染细菌。 4、在饮食方面,由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会因为心力衰竭导致胃肠道有淤血积聚,所以消化功能会比较差,常常食欲不振,因此应该是用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切忌生冷、干硬、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扩张型心肌病健康宣教

扩张型心肌病健康宣教 概念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 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心律失常,男多于 女(2.5:1),我国发病率13/10万--84/10万不 等。占心血管病的0.6%--4.3%。 病因 1、病毒感染(重要原因); 2、遗传因素; 3、特发性。 饮食 心功能不全病人应低盐饮食,每日摄盐2~3g,增加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摄入,总热量控制在6.3×106J左右,以降低新陈代谢,减轻心脏负担。心律失常病人应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富于营养的饮食。应避免饱餐及吸烟,不要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对服用利尿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含钾盐丰富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避免出现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因心功能

不全病人胃肠道瘀血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适当使用无盐酱油、食盐代用品、醋、胡椒、葱、姜、咖喱等调味品以改善食欲,同时耐心向病人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活动 限制活动:根据病人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制定活动标准心功能Ⅲ级者,应限制活动,多半时间卧床休息,使用坐式便器,防止便秘,不能工作,可选择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严格限制时间。心功能Ⅳ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缓解症状,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心功能不全病人常出现水 肿,加之病人限制活动或不能 活动,末梢循环差,应注意预防 静脉血栓、肺栓塞、褥疮、便 秘等。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按摩 下肢数次,帮助病人在床上做 伸屈肢体的活动。 预防 预防诱因:教会病人预防办法,心力衰竭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忌暴饮暴食。注意预防大便干燥,以免用力大便诱发心衰。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保证病人睡眠充足,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防止病人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发热、疼痛、寒冷、饮食不当、睡眠不足及应用某些药物(抗

扩张型心肌病试题,带答案

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16*5=80分) 1.心肌病的分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心肌病)(未分化的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 2.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 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缺血性 心肌病)(瓣膜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等。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10-15%),死亡率高,10年生存率(10-30%)。出现 心衰症状后,5年生存率(40%)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室性心律失常)(猝死)。 二、问答题(共10*2=20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ACEI等药物治疗外,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B受体拮抗剂如卡维地洛能降低DCM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存活率。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病毒持续性感染 (2)自身免疫导致心肌进行性损害

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16*5=80分) 1.心肌病的分类:()()() ()()()。 2.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或()扩 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 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等。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死亡率高,10 年生存率(10-30%)。出现心衰症状后,5年生存率()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 二、问答题(共10*2=20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路径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ICD-10: I42.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感乏力。 2.超声心动图特点: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张,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搏动幅度减弱。 3.心电图特点: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广泛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左房肥大,由于心肌纤维化可出现病理性Q波,各导联低电压。 4.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影,主要表现有心腔扩大,尤其两侧心室扩大,心肌显影呈称漫性稀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基础药物治疗; 2.治疗心力衰竭; 3.预防栓塞; 4.改善心肌代谢。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4 2.000扩张型心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 (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核磁共振; (4)冠脉+左心室造影,注意左心室测压。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脑钠肽、心脏负荷试验。 (七)选择用药。 1.治疗心力衰竭: 2.预防栓塞: 3.改善心肌代谢: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改善。 2.穿刺部位愈合良好。 3.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路径表单

扩张型心肌病试题带答案

扩张型心肌病试题带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16*5=80分) 1.心肌病的分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 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心肌病)(未分化的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 2.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 为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缺血 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等。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 10-15%),死亡率高,10年生存率(10-30%)。出 现心衰症状后,5年生存率(40%)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 二、问答题(共10*2=20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ACEI等药物治疗外,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B受体拮抗剂如卡维地洛能降低DCM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存活率。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病毒持续性感染 (2)自身免疫导致心肌进行性损害 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16*5=80分) 1.心肌病的分类:()()()() ()()。 2.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或()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 ()()()等。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死亡率高,10年生存率(10-30%)。出 现心衰症状后,5年生存率()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 二、问答题(共10*2=20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扩张型心肌病

感染或非感染性心肌炎、酒精中毒、代谢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有关。短暂的原发性心肌损伤(如接触毒性物质)对某些心肌细胞来说可能是致死性的,但残存的心肌细胞会因此而增加负荷,发生代偿性肥厚。这种代偿性变化在早期尚能维持心脏的整体功能,但最终将表现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肌炎既有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死亡,又有由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可逆性心肌抑制。某些因素(如酒精)虽然不直接损害心肌细胞,但如长期作用仍可造成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此外,许多损伤还会累及心脏的纤维支架系统,影响心肌的顺应性,从而参与心室扩大的发生与发展。 病毒持续感染:病毒感染后体内持续存在的病毒RNA 是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反应:目前推测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是DCM 发病的重要机制 遗传 综述 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遗传性DCM发病更早。DCM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无症状期

体检可以正常,X线检查心脏轻度扩大,心电图非特异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6.5cm,射血分数40%~50%之间。 有症状期 主要表现为极度疲劳、乏力、气促、心悸等症状,舒张早期奔马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5~7.5cm,射血分数20%~40%之间。 病情晚期 肝肿大,水肿,腹水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可相对稳定,反复心衰数年至十余年,也可进行性加重,短期内死亡。 多数患者合并有各种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或猝死。 主要体征是心脏扩大、奔马律、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征充血性心力衰竭 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心室收缩力下降、顺应性降低和体液潴留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或)心室充盈压过度增高所致。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常见的为进行性乏力或进行性劳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病变晚期可同时出现右心衰的症状:如肝脏大、上腹部不适以及周围性水肿。

最新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

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一、疾病简介 本型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王云飞 二、病因学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已发现本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因感染动物实验中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不仅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且可以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临床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长期随访中发现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机会显著大于一般人群,本病患者心肌活体标本病毒检查有炎性表现,不少本病患者血中柯萨奇病毒B中和抗体滴定度比正常人高;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本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肠道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的RNA,以上均说明本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密切,本病有可能是感染的持续存在。 2.基因及自身免疫研究发现本病与组织相容抗原有关,与非本病患者相比,本病中HLAB27、HLAA2、HLADR4、HLADQ4各

位点增加,而HLADRw6位点则减少,HLA的变化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可以解释部分本病患者的家族性倾向。另一方面,可以有免疫反应的改变,增高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导致心心肌自身免疫损伤。 3.细胞免疫本病患者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减弱机体的防御能力,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减低,由此发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血管和心肌损伤。 综上所见,目前认为本病的可能发病机制可能是先有柯萨奇病毒侵蚀心肌,在心肌内增殖并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第二阶段在心肌内不能找到病毒,但有淋巴细胞增多,此种细胞对心肌细胞致敏,引起免疫反应并致心肌细胞坏死,后期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成为纤维化,与肥大或减少的心肌细胞相互交织,构成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学说虽是目前主要发病说,但还有许多问题未弄清,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病理改变 心脏重量增加,约为正常的一倍。各心腔扩大,心肌灰白而松弛。心室壁心肌虽肥大,但因室腔扩大而室壁厚度仍近乎正常。心内膜也可增厚。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不少见。心肌纤维化常见,呈灶性分布于室壁的内缘,也可心壁成片受损,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均可受侵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