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热轧板带表面质量缺陷图谱

攀钢热轧板带表面质量缺陷图谱
攀钢热轧板带表面质量缺陷图谱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及成因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及成因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及成因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有麻点缺陷、冷硬板中部穿裂、冷硬板边裂、带状翘皮、不连续点线状缺陷、黑(灰)线(带)缺陷等. 麻点缺陷.单个麻点呈不规则分布,整体呈现带状分布.麻点在微观上由许多微小地凹坑组成,凹坑内部看到很多细小地颗粒.凹坑部分杂质元素与结晶器保护渣成分基本一致,说明这些夹杂主要来自结晶器保护渣. 冷硬板中部穿裂.中部穿裂部位悬挂着许多鳞状碎片,大块地鳞状碎片边沿包含许多细小地小颗粒,断口为脆性形貌.细小颗粒与结晶器保护渣成分相似,确定这些夹杂主要来自结晶器保护渣. 冷硬板边裂.边裂处呈锯齿状,裂口部位包含大量大小不一地颗粒,颗粒与基体之间无明显间隙,部分颗粒沿平行于裂口方向呈线状分布,同样这些颗粒来自结晶器保护渣. 带状翘皮.带状翘皮在板材近表层有一明显薄层与基体发生分离或半分离状态,翘皮部位皮下含有大量粉状物质,能谱分析,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变性后地结晶器保护渣. 不连续点线状缺陷.板材厚度薄于,该缺陷易发生.线状缺陷多成簇出现,缺陷底部残留了硅酸盐复合夹杂物.主要是铸坯中坯壳及皮下、中心部位富集地夹杂物,在热轧过程中,随着厚度变薄,逐渐呈现. 黑(灰)线(带)缺陷.酸洗后地宏观形貌有条状、长条状、块状或多点状,轮廓特别分明.由于 )轧辊质量不佳,主要是氧化膜剥落、老化粗糙、剥落、异物粘附等. )除鳞不干净,主要由于喷嘴堵塞、喷嘴压力低等因素. )工艺因素,机架间冷却水控制不规范等.)连铸至前输送辊道划伤,主要由于炉辊结瘤、

异物粘结、死辊等. 以上因素导致氧化铁皮压入,从而在冷硬板上形成黑(灰)线(带)缺陷. 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及改正措施 一、冷轧与镀锌产品外在质量 冷轧薄板之所以说是精品,一个主要地原因就是冷轧薄板对表面质量地严格要求.可以说,在整个冶金行业中,冷轧薄板对表面质量是要求最高最严地,尤其是宽而薄地冷轧钢带产品和对冲压成型性能有严格要求地产品.这也是下游工序如涂漆、涂镀、冲压成型地要求,如宝钢经多轮攻关并成功开发板、板,就是为了向汽车制造厂家供应高级表面质量要求地冷轧产品.一般而言,冷轧产品地表面质量按表面缺陷情况分为普通表面质量、较高级表面质量和高级表面质量三个级别,具体地定义在相关地标准中有规定.下表列出冷轧产品可能出现地表面缺陷地种类及可能产生地工序及原因,当然,所列缺陷不一定完全,产生原因及工序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有待于在今后地实际生产中逐渐补充完善. 冷轧以及热镀锌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表 序号缺陷名称产生缺陷地可能工序可能地产生原因 冷轧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 一、表面缺陷 (一)、钢板与钢带不允许存在地缺陷 气泡炼钢炼钢时产生气泡,在热轧时又未焊合,酸洗冷轧后暴露在外 裂纹炼钢、热轧与冷轧及各加工工序由于炼钢热应力、轧制形变或加工致应力集中造成结疤或结瘤酸洗与冷轧酸洗未洗尽氧化皮,轧制时镶嵌于表面形成结疤 拉裂冷轧、镀锌与平整张力过大、张力波动过大以及张力不稳定等原因造成夹杂炼钢炼钢原因

热轧带钢缺陷图谱

热轧带钢外观缺陷 Visual Defects in Hot Rolled Strip 不规则表面夹杂(夹层)(Irregular Shell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的薄层折叠,缺陷常呈灰白色,其大小、形状不一,不规则分布于板带钢表面。【产生原因】 板坯表面或皮下有非金属夹杂,这些夹杂在轧制过程中被破碎或暴露而形成夹层状折叠。 【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精炼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带状表面夹杂(夹层)(Seam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的夹杂呈线状或带状不规则地沿轧向分布,有时以点状或舌状逐渐消失。 【产生原因】 板坯皮下的夹杂在轧制出现剧烈延伸、破裂而造成。 【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精炼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气泡(Blister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凸起内有气体,分布无规律,有闭口气泡和开口气泡之分。 【产生原因】 板坯由于大量气体在凝固过程中不能逸出,被封闭在内部而形成气体夹杂。在热轧时,空洞与孔穴被拉长,并随着轧材厚度减薄,被带至产品的表面或边部。最终,高的气体压力使产品表面或边部出现圆顶状的凸起物或挤出物。 【预防与纠正】 优化精炼工艺,保证吹氩时间,使钢水搅拌均匀,避免气体残留;保证中间包烘烤时间;保护

渣要符合工艺要求,避免受潮。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气泡。 结疤(重皮)(Scabs) 【定义与特征】 以不规则的舌状、鱼鳞状、条状或M状的金属薄片分布于带钢表面。一种与带钢基体相连;另一种与带钢基体不相连,但粘合到表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产生原因】 由于板坯表面有结疤、毛刺,轧后残留在带钢表面。或板坯经火焰清理后留有残渣,在轧制中压入表面。 【预防与纠正】 加强板坯切口熔渣的清理,合理调整中间坯的切头、切尾量,避免毛刺残留。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结疤。 分层(Split layer) 【定义与特征】 带钢断面上呈现未焊合的缝隙,有时在离层的缝隙中有肉眼可见的夹杂物,严重的分层使钢板局部劈裂,分层产生的部位无规律。 【产生原因】 板坯内局部聚集过多气体或非金属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不能焊合;化学成分偏析严重,也能形成分层。 【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保证吹氩时间,钢水搅拌均匀,避免气体残留;。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分层。 翘皮(Spills) 【定义与特征】 翘皮常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折叠(不连续,薄材常出现翘起),常出现在带钢上表面边部。【产生原因】 铸坯内部近上表面的针孔、气泡、夹杂,在轧制过程中易在带钢上表面边部(薄弱处)暴露,在往返轧制过程中或卷取过程中部分表皮分层剥离翘起造成翘皮缺陷。 【预防与纠正】

冷轧板常见缺陷

质量教育材料之一冷轧卷常见缺陷 缺 陷 名 称 缺陷特征产生原因表 面夹杂钢板(带)表面呈现点状,块状或线条状的非金 属夹杂物,沿轧制方向间断或连续分布,其颜 色为红棕色、深灰色或白色。严重时,钢板出 现孔洞、破裂、断带。 (1)炼钢时造渣不良,钢水粘度大,流动性差,渣 子不能上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多。 (2)铸温低,沸腾不良,夹杂物未上浮。 3)连铸时,保护渣带^钢中。 (4)钢水罐、钢锭模或注管内的非金属材料未清扫 干净。 结疤钢带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舌状”、鱼磷状”或条状 翘起的金属起层,有的与钢板本体相连结,有 的与钢板本体不相连,前面叫开口结疤,后者 叫闭口结疤,闭口结疤在轧制时易脱落,使板 面成为凹坑。 (1)炼钢方面锭模内壁清理不净,模壁掉肉.上注 时,钢腐飞溅,粘于模壁,发生氧化,铸温低, 有时中断注流,继续注钢时,形成翻皮下注锭, 保护渣加入不当时造成钢液飞溅。 (2)轧钢方面板坯表面残余结疤未清除干净,经轧 制后留在钢板上。 压 入氧化铁皮缺陷呈点状、条状或鱼鳞状的黑色斑点,分布 面积大小不等,压人的深浅不一。这类铁皮在 酸洗工序难以洗尽,当铁皮脱落时形成凹坑。 (1)板坯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炉内呈强氧化气 氛,炉生氧化铁皮轧制时压入。 (2)高压水压力不足,连轧前氧化铁皮未清除干 净。 (3)高压水喷咀堵塞,局部氧化铁皮未清除。 (4)集鳞管道打开组数不足,除鳞不干净。 欠酸洗带钢上下表面严重时整个板面呈现条片状、黑 灰色条斑,无光泽。 (1)热轧带钢各部分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即沿带 钢长度方向的头、中、尾以及沿宽度方面的边部 和中部的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使同带钢各部分 的铁皮结构和厚度不同,一般说,热轧带钢的头、 中部比尾部温度高30-50℃,因此,头部铁皮较 厚,尾部铁皮较薄,因而,在酸洗速度相同的情 况下,易产生局部未洗净。 (2)酸洗工艺不适当,如酸洗的浓度、温度偏低, 酸洗速度太快,酸洗时间不足,或亚铁浓度高未 及时补充酸液等。 (3)拉伸除鳞机拉伸系数不够,使铁皮未经充分破 碎、剥离、影响酸洗效果。 (4)带钢外形差,如镰月弯、浪形等,使机械除鳞 效果差,易造成局部欠酸洗。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 为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识别冷轧产品的表面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规范冷轧产品的质量缺陷定义,收集和整理了本缺陷图谱手册,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第二部分: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 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1.凸棱: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 2.夹杂: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状缺 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3.氧化铁皮: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散型 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4.翘皮: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现翘 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5.欠酸洗: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色条 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

板表面上。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 6.过酸洗: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色, 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 7.停车斑: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面形 成大片斑迹。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8.震纹: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上, 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9.乳化液斑: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钢带 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10.黑带: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条状 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11.轧油斑: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经退 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12.孔洞: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一般位 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13.清洗黑印: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残留 的黑色痕迹。 14.清洗液残留:经过清洗机组后,钢带表面残留的清洗液,呈片 状,退火前不明显,退火后呈现白色斑迹。 15.氧化:冷轧钢带退火后在钢带表面呈现的黄色或蓝色痕迹,罩 式炉退火后在钢带边部呈S形,在连续退火情况下,变色痕迹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钢带表面。

热轧带钢缺陷图谱

热轧带钢缺陷图谱

————————————————————————————————作者: ————————————————————————————————日期: ?

热轧带钢外观缺陷 Visual Defects inHot Rolled Strip 2.1 不规则表面夹杂(夹层)(IrregularShell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的薄层折叠,缺陷常呈灰白色,其大小、形状不一,不规则分布于板带钢表面。【产生原因】 板坯表面或皮下有非金属夹杂,这些夹杂在轧制过程中被破碎或暴露而形成夹层状折叠。【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精炼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2.2 带状表面夹杂(夹层)(Seam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的夹杂呈线状或带状不规则地沿轧向分布,有时以点状或舌状逐渐消失。【产生原因】 板坯皮下的夹杂在轧制出现剧烈延伸、破裂而造成。 【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精炼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2.3 气泡(Blister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凸起内有气体,分布无规律,有闭口气泡和开口气泡之分。 【产生原因】 板坯由于大量气体在凝固过程中不能逸出,被封闭在内部而形成气体夹杂。在热轧时,空洞与孔穴被拉长,并随着轧材厚度减薄,被带至产品的表面或边部。最终,高的气体压力使产品表面或边部出现圆顶状的凸起物或挤出物。 【预防与纠正】 优化精炼工艺,保证吹氩时间,使钢水搅拌均匀,避免气体残留;保证中间包烘烤时间;保护渣要符合工艺要求,避免受潮。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气泡。 2.4 结疤(重皮)(Scabs)

钢卷缺陷判定图谱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前言 涟钢冷轧自2005年9月投产以来,产品质量在稳步上升,随着产品批量的扩大和品种开发的增多,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冷轧产品深加工的特殊性,冷轧产品的表面和外观质量对产品的使用和加工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表面质量和外观原因引起的质量降等和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引发的质量异议也时有发生。 为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和现场质量检验,品质部组织相关人员收集部分冷轧产品常见缺陷图谱和资料,经整理、分析,编制成《涟钢冷轧产品常见缺陷图谱与判断》,对冷轧生产中的缺陷处理和质量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资料由于编制时间仓促,有一部分典型的缺陷图没有收集到,而且由于镀锌线停产,重卷、纵切线没有上来,因此没有收集到其相关的图谱和资料,这些有待下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也加上编者水平有限,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和认识不足之处,欢迎各专业技术人员批评指正。 本图谱在编制过程中,得到品质部物理室夏新民、冷轧厂贾友生、技术中心彭伟、余小青、章晓辉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2006年7月16

日 编制单位:涟钢品质部 编制人:曾亮军、陈宏文、王文中 审核: 目录 结疤(4) 表面夹杂(5) 分层(6) 氧化铁皮压入(7) 辊印(8) 压痕(压印、压坑)(9)扁卷(10) 瓢曲(11) 镰刀弯(12) 折迭(13)

边裂(14) 气泡(15) 折皱(16) 刮伤 (17) 擦伤(划伤、划痕)(18)撞伤(19) 切斜(20) 欠酸洗(21) 过酸洗(22) 停车斑(23) 浪形(24) 氧化色(25) 振动纹(26) 平整斑(27) 粘结(28) 塔形

冷轧常见缺陷

冷轧缺陷 冷轧常见缺陷 冷轧带钢的质量指标中,带钢的尺寸偏差、板形以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是很主要的项目,消除产品在这些方面的缺陷是冷轧生产中质量提高的关键之一。 一、表面缺陷 大多是由于热轧带钢坯质量不高,酸洗不良或冷轧轧辊表面有缺陷,冷轧时的工作环境不佳以及操作上的不注意等原因造成的。鉴于表面缺陷所导致的废品比重很大,特别是要求高的产品,表面缺陷必需严加控制。常见的表面缺陷有: (1) 结疤带钢表面呈“舌状”或“鳞状”的金属薄片,外形近似一个闭合的曲线。结疤一般有两种,一是嵌在表面上不易脱落,另一是粘合到表面上易脱落。 产生原因是:由于轧制过程中带钢内部靠近表面层分布的细气泡及夹杂层在轧制中破裂变成结疤,钢锭由于浇注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结疤;重皮也是轧制带钢表面产生结疤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剧烈磨损了的轧辊或有缺陷(如砂眼)的轧辊上热轧,均能使带钢出现结疤;如果所轧带钢的表面上形成局部凸点等,则在轧制时由于受辗压而产生结疤状的细小凸瘤。 (2) 气泡带钢表面上分布有无规则且大小不同的圆形凸包。沿凸包切断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成分层状露出。 产生原因:钢锭凝固时气体析出形成气泡,或酸洗时带钢内部孔隙进入氢原子形成气泡。 (3) 分层带钢截面上有局部的,明显的金属结构分离层。 产生原因:钢质不良,带钢中存在非金属夹杂,主要是三氧化二铅和二氧化矽,另外,坯料有缩孔残余或严重的疏松等也能形成分层,从而使酸洗的带钢在

有分层的地方形成突起和气泡出露。 (4)裂纹带钢表面完整性比较严重的破裂,它是以纵向、横向或一定角度的形式出现的裂缝。 产生原因:轧制前带钢不均匀加热或过热,轧制时带钢不均匀延伸,或带钢表面有缺陷清除不彻底,以及带钢上有非金属夹杂及皮下气泡,另外,冷轧时不正确地调整轧辊和不正确的设计辊型,同样会产生裂纹,再有,用落槽的轧辊轧制带钢,张力太大,化学成分不合适等也可能会出现裂纹。 (4) 表面夹杂带钢表面上具有轧制方向上伸长的红棕色,淡黄色,灰白色的点状,条状和块状的非金属夹杂物。 产生原因:热轧时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炉渣或耐火材料碎块粒附在坯料上,以及冶炼时造渣不好或盛钢桶不净所致。 (1) 麻点带钢表面缺陷中较常见的一种缺陷,其表面存在细小凹坑群和局部的粗糙面。一般其形状不规则,面积也小,但数量多。 产生原因:热轧时压入了氧化铁皮,酸洗未净,又经冷轧造成,或冷轧时粘在轧辊上的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轧辊磨损严重同样可造成带钢的麻面。冷轧时,带钢表面不干净及粘有杂质或杂质压入带钢表面后脱落,也会造成带钢的麻点。除此以外,带钢的严重锈蚀及酸洗过度都可成形麻点。 (2) 凹坑带钢表面存在的凹面,一般数量少,面积大。 产生原因;轧制时辊面上缺陷或异物(硬杂质)与氧化铁皮被轧入带钢表面脱落后成凹坑。凹坑一般只有在带钢一面,另一面则显凸起。 (3) 金属碎末轧入带钢表面粘附着金属碎末,无规则,有大有小,有块状、也有条状,压入深度亦有深浅之别。

带钢轧制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带钢轧制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结疤(M01) 图7-1-1 图7-1-2 1.缺陷特征 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 危害: 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不允许存在结疤缺陷,对局部结疤缺陷,允许修磨或切除带有结疤部分带钢的方法消除,如结疤已脱落,则比照压痕缺陷处理。 7.2气泡(M02)

图7-2-1闭合气泡 图7-2-2开口气泡 图7-2-3开口气泡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因脱氧不良、吹氩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 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 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4.检查判断 用肉眼检查; 不允许存在气泡缺陷。 7.3表面夹杂(M03) 图7-3-1

带钢缺陷分析

带钢缺陷分析 一、压痕 特征:带钢表面呈周期性凹状印痕 原因:1、在轧机空转时预压力过小,造成工作辊与中间辊点接触而使中间辊周长方向磨损,受损中间辊反过来造成新更换工作辊表面压印而造成带钢表面压痕 2、中间辊掉肉造成工作辊表面压印,即在带钢表面产生压痕 措施:1、轻微小面积压痕可对工作辊进行修磨(用砂石),严重压痕应更换工作辊 2、轧机空转时给一定轧制压力或采用弯辊,以避免局部损伤轧辊,发现中间辊、支撑辊局部损伤,减轻轧辊表面压痕深度,勤换工作辊,必要时及时更换中间辊或支撑辊 二、压印 特征:带钢表面呈周期性凸状印痕 原因:工作辊表面产生裂纹或掉皮 措施:1、更换新工作辊之前,严格检查轧辊表面质量,防止未磨净裂纹辊投入使用,(轧辊间应确保应有磨削量,特别是粘钢辊,以完全消除裂纹层) 2、确保各机架工艺润滑良好,轧制液温度、浓度、压力在正常范围,防止喷嘴堵塞,避免轧辊局部温度过高 3、发现压印及时更换轧辊,更换新辊后,要进行一定预热,同时,开轧头几卷钢要严格控制升速制度

三、划伤 特征:带钢沿轧制方向的直线凹状缺陷 原因:1、各种导辊与带钢速度不一样 2、带钢与辅助设备异常接触 3、生产线设备有异物 措施:1、定期检查辅助传动辊是否转动灵活及表面状况 2、固定辅助设备与带钢应保持一定间隔 3、及时检查、清除生产线设备中的异物 4、发现带钢表面有划伤,应从后向前逐个检查,查出事故原因后,根据情况采取办法给予处理 四、裂边 特征:带钢边部局部开裂或呈锯齿形裂口 原因:1、酸洗剪切边部状况不好,造成轧后带钢裂边 2、热轧板本身边部裂口或龟裂 3、吊运中夹钳碰撞,使带钢边部碰损 措施:1、酸洗切边剪刃间隙,应按剪切的不同厚度规格精确调节 2、热轧原板边部缺陷应在酸洗工序尽量切除(呈月牙形)

带钢常见缺陷及其图谱

结疤(重皮) 图1 图2 1.缺陷特征 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

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 危害: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气泡 图1 开口气泡 图2 开口气泡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因脱氧不良、吹氮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 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压入氧化铁皮 图1 一次(炉生)氧化铁皮(压入) 图2 二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产生)

图3 二次氧化铁皮(轧辊氧化膜脱落) 1.缺陷特征 热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钢带表面形成的一种表面缺陷称压入氧化铁皮。按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炉生(一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铁皮或轧辊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形成的(二次)氧化铁皮。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钢坯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 ②钢坯加热工艺或加热操作不当,导致炉生铁皮难以除尽; ③高压除鳞水压力低、喷嘴堵塞等导致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 ④轧制节奏过快、轧辊冷却不良等导致轧辊表面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 危害:影响钢带表面质量和涂装效果。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钢坯质量验收,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的板坯应清理合格后使用; ②合理制订钢坯加热工艺,按规程要求加热板坯; ③定期检查高压除鳞水系统设备,保证除鳞水压力,避免喷嘴堵塞;

《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图谱及解析》

《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图谱及解析》从实用角度出发,对冷轧产品的各种质量缺陷从定义与特征、图谱、原因分析、危害、鉴别方法及解决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可使读者全面认识冷轧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产品质量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图谱及解析》可供从事冷轧生产的技术人员和冷轧车间的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冶金、材料等相关专业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1 酸洗 缺陷1 气泡 缺陷2 过酸洗 缺陷3 欠酸洗 缺陷4 锈蚀 缺陷5 刮边 缺陷6 夹杂 缺陷7 重皮 缺陷8 氧化铁皮压人 缺陷9 划伤 缺陷10 停车斑 缺陷11 麻坑 缺陷12 折叠 2 冷轧 缺陷1 辊印 缺陷2 划伤 缺陷3 异物压人 缺陷4 振纹 缺陷5 油斑 缺陷6 擦伤 缺陷7 孑1洞 缺陷8 热划伤 缺陷9 厚度不合 缺陷10 浪形 缺陷11 镰刀弯 缺陷12 环形隆起 缺陷13 瓢曲 缺陷14 边裂 缺陷15 极限压下纹 缺陷16 楔形 缺陷17 锯齿边 缺陷18 麻坑(麻点) 缺陷19 边部损伤 3 退火 缺陷1 粘结 缺陷2 氧化色 缺陷3 性能不合

缺陷4 脱碳 缺陷5 压边 缺陷6 碳化边 缺陷7 黑带 缺陷8 表面炭黑 缺陷9 对流盘印 缺陷10 退火氧化铁皮 4 平整 缺陷1 辊印 缺陷2 卷轴印 缺陷3 非平整边 缺陷4 平整花 缺陷5 擦伤 缺陷6 橘皮 缺陷7 褶皱 缺陷8 色差 缺陷9 斑迹 缺陷10 横纹 5 精整 缺陷1 宽度不合 缺陷2 毛刺 缺陷3 边丝 缺陷4 翻边 缺陷5 刀印 缺陷6 长度不合 缺陷7 切斜 缺陷8 拉矫纹 缺陷9 清洗液残留 缺陷10 清洗黑印 缺陷11 边部剪切不净缺陷12 拉矫横纹 6 热镀锌 缺陷1 漏镀 缺陷2 锌层脱落 缺陷3 锌粒 缺陷4 锌花不良 缺陷5 灰色锌层 缺陷6 气刀条痕 缺陷7 厚边 缺陷8 锌流纹 缺陷9 锌凸起

热轧卷缺陷图谱

热轧板卷缺陷图谱 缺陷名称辊印 1.缺陷特征: 是一组具有周期性(其周期长度即为产生辊印的辊子的周长及其后再加工的延伸量,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凸凹缺陷,并且外观形状不规则。 2.产生原因:一方面由于辊子疲劳或硬度不够,使辊面掉肉呈凹形,另一方面由于辊子表面粘有异物,经轧制或精整加工的钢材表面形成凸凹缺陷。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正确选择轧辊材质及其热处理工艺,调整轧辊冷却水,使辊身冷却均匀,预防轧辊掉肉; (2)定期检查轧辊表面质量,禁止违章轧钢或异物进入轧辊,预防伤害轧辊表面; (3)定期更换疲劳的轧辊、夹送辊、助卷辊等; (4)如轧钢发现异常如冷卷、卡钢、甩尾等情况时,应及时检查轧辊表面是否损伤; (5)定期检查精整加工线平整辊、矫直辊等表面质量。

缺陷名称氧化铁皮 缺陷图片 1.缺陷特征: 氧化铁皮一般粘附在钢板表面上,分布于板面局部或全部,铁皮有的疏松易脱落;有的压入板面不易脱落。根据其外观形态不同可分为:红铁皮、线条状铁皮、木纹状铁皮、流线状铁皮、纺锤状铁皮、拖曳状铁皮或散沙状铁皮等。 2.产生原因: (1)板坯加热制度不合理或加热操作不当生成较厚且较致密的铁皮,除鳞时难以除尽,轧制时被压入钢板表面上; (2)由于高压除鳞水压力低、水咀堵塞、水咀角度安装不合理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钢坯上的铁皮未除尽,轧制时被压入到钢板表面上。 (3)氧化铁皮在沸腾钢中发生较多,含硅较高的钢中易产生红铁皮。 (4)轧辊表面粗糙也是产生氧化铁皮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陷名称波浪 缺陷图片 1.缺陷特征: 沿钢板的轧制方向呈现高低起伏的波浪形的弯曲。根据分布的部位不同,分为中间浪、单边浪和双边浪。 2.产生原因: (1)辊形曲线不合理,轧辊磨损不均匀; (2)压下量分配不合理; (3)轧辊辊缝调整不良或轧件跑偏; (4)轧辊冷却不均; (5)轧件温度不均; (6)卷取机前的侧导板开口度过小等。

不锈钢人必备:不锈钢冷轧板十二种常见缺陷汇总

不锈钢人必备:不锈钢冷轧板十二种常见缺陷汇总 表面夹杂 缺陷特征: 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呈现点状、块状或线条状的非金属夹杂物,沿轧制方向间断或连续分布,其颜色为红棕色、深灰色或白色。严重时不锈钢冷轧板会出现孔洞、破裂、断带。 产生原因: 1)炼钢时造渣不良,钢水粘度大,流动性差,渣子不能上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多。 2)铸温低,沸腾不良,夹杂物未上浮。 3)连铸时,保护渣带混入钢中。4)钢水罐、钢锭模或注管内的非金属材料未清扫干净。 结疤 缺陷特征: 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舌状、鱼鳞状的黑色斑点,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压入的深浅不均。这类铁皮在酸洗工序难以洗尽,当铁皮脱落时形成口坑。 产生原因: 1)炼钢方面锭模内壁清理不净,模壁掉肉.上注时,钢腐飞溅,粘于模壁,发生氧化,铸温低,有时中断注流,继续注钢时,形成翻皮下注锭,保护渣加八不当一造成钢液飞溅。2)轧钢方面板坯表面残余结疤未清除干净,经轧制后留在不锈钢冷轧板上。 压入氧化铁皮 缺陷特征: 缺陷呈点状、条状或鱼鳞状的黑色斑点,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压人的深浅不均。这类铁皮在酸洗工序难以洗尽,当铁皮脱落时形成口坑。 产生原因: 1)板坯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炉内呈强氧化气氛,炉生氧化铁皮轧制时压入。 2)高压水压力不足,连轧前氧化铁皮未清除干净。 3)高压水喷咀堵塞,局部氧化铁皮未清除。 4)集鳞管道打开组数不足,除鳞不干净。

欠酸洗 缺陷特征: 不锈钢冷轧板上下表面严重时整个板面呈现条片状、黑灰色条斑,无光泽。 产生原因: 1)不锈钢冷轧板各部分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即沿不锈钢冷轧板长度方向的头、中、尾以及沿宽度方面的边部和中部的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使同不锈钢冷轧板各部份的铁皮结构和厚度不同,一般说,不锈钢冷轧板的头、中部比尾部温度高30-50℃,因此,头部铁皮较厚,尾部铁皮较薄,因而,在酸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易产生局部未洗净。 2)酸洗工艺不适当,如酸洗的浓度、温度偏低,酸洗速度太快,酸洗时间不足,或亚铁浓度高未及时补充酸液等。 3)拉伸除鳞机拉伸系数不够,使铁皮未经充分破碎、剥离、影响酸洗效果。 4)不锈钢冷轧板外形差,如镰月弯、浪形等,使机械除鳞效果差,易造成局部欠酸洗。 粘结痕 缺陷特征: 退火钢卷层间相互粘合在一起称为粘结,平整后产生点状圆弧折痕是点粘沿轧制方向呈现成排弧状折痕的是条状粘结严重的面粘结,平整开卷被撕裂或出现孔洞成为废卷。

带钢产生的缺陷

带钢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 带钢缺陷常见的几种: 1、结疤 特征:钢带表面呈“蛇状”或“鳞状”的金属薄片,外形近似一个闭和的曲线。一种是嵌在表面上不易脱落;一种是粘和到表面上易脱落。 产生原因: (1)钢锭由于浇注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结疤、重皮,是轧制钢带表面产生结疤的主要原因。 (2)钢带内部靠近表面层的气泡及夹杂层在轧制中破裂变成结疤。 (3)轧辊表面不好,有缺陷或有砂眼,使钢带表面粗糙。 2、裂纹 特征:钢带表面完整性比较严重的破裂,它是以纵向、横向或一定角度的形式出现的尖底裂缝。 产生原因: (1)钢质不良,带坯上有非金属夹杂及皮下气泡。 (2)带坯表面缺陷清楚不彻底。 (3)热轧钢带加热制度不当,轧制时金属延伸不均。 3、分层(又称起层) 特征:钢带截面上有局部的、明显的金属结构分离层。 产生原因: (1)钢质不良,带坯有皮下气泡和非金属夹杂物。 (2)坯料有缩孔残余或严重的疏松。 4、气泡: 特征:钢带表面上有分布无规律的且大小不同的圆形凸包,沿凸包切断后称层状。

产生原因: (1)由于钢锭凝固时气体析出形成气泡。 (2)酸洗时,金属内部孔隙中进入氢原子形成气泡 (3)冶炼过程中,浇铸过程中脱气不良造成的。 5、表面夹杂: 特征:钢带表面上的非金属夹杂物,颜色为红棕色、淡黄色、灰白色、形状为点状、块状或长条状。 产生原因: (1)炼钢时造渣不好或盛钢桶不净。 (2)热轧时,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炉渣或耐火材料碎块粘附到坯料上。6、麻点: 特征:钢带表面存在细小凹坑群和局部的粗糙面,麻点的数量多,面积小,形状不规则;凹坑的数量少,面积大。 产生原因: (1)热轧时压入了氧化铁皮,酸洗未净,又经过冷轧造成。 (2)冷轧时,粘在轧辊或平整机组工作辊上的氧化铁皮压入钢带表面上。(3)轧辊磨损严重造成钢带的麻面。 (4)冷轧钢带时表面不净,粘有污泥尘土,或异物压入钢带表面后脱落。(5)钢带严重的锈蚀。 (6)过酸洗造成钢带的麻眼。 7、划痕: 特征:钢带表面呈直而细得沟痕,一般是沿轧制方向,连续或断续的分布于带钢的全长或局部。 产生原因: (1)卫板粗糙不平,或粘上了金属微粒,当轧件通过时产生的划痕。(2)轧机附件的尖角及突出部分摩擦钢板。 (3)冷加工、热处理等过程中,钢带或异物摩擦。

钢板常见缺陷图谱及检验处理方法20090331-1

钢板常见缺陷图谱及检验处理方法 一、结疤 1、缺陷特征: 钢板表面呈舌状、块状的金属片,有的与钢板本体相连,有的粘附在钢板表面与本体没有连结,后者在轧制过程中容易脱落,在板面上形成凹坑。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钢板表面不允许存在结疤,一经发现必须清除。当缺陷深度在标准范围内允许修磨,否则切除或判为废品。 二、表面夹杂 1、缺陷特征: 在钢板表面呈现的明显点状、块状和带状的非金属夹杂物称夹杂,常呈现红棕色、淡黄色或灰白色。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夹杂缺陷不允许存在,其清理深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否则切除。 三、分层 1、缺陷特征: 钢板断面上呈现的明显金属分离现象称分层,缺陷处可见未焊合的缝隙,有时缝隙内还有肉眼可见的夹杂物。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分层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钢板分层部分必须切除。 四、爪裂 1、缺陷特征: 钢板表面呈现的深浅不等,类似于鸡爪形状的裂纹称为爪裂。 2、 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五、纵裂 1、缺陷特征: 钢板表面沿轧制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的裂纹称为纵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六、横向边裂 1、缺陷特征: 钢板边部呈现的形状不同,深浅不等,方向任意的裂纹称为横向边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七、纵向边裂 1、缺陷特征: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钢板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材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锅炉、容器、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管线及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厚钢板的品种繁多,使用温度区域较广(-200℃~600℃),使用环境复杂,(耐候性、耐蚀性),使用要求高(强韧性、焊接性)。 目前,我国中厚板生产厚度为4~250mm, 宽度可达4000mm, 最长可达27m。在品种方面, 已能生产难度比较大的装甲、船身、不锈、高压锅炉容器、桥梁等专用中厚板。但是, 高档次板仍然比较少,专用板只占20%多一点, 大多数厂以生产大路货普碳板为主, 产量占70%~80%。 由于大部分企业炼钢缺少炉外精炼手段, 钢质纯净度差, 钢板夹杂、分层现象有时较为突出, 在轧制生产中, 钢板表面铁皮多, 麻点面积大且深, 修磨量大, 严重影响了钢板品种与质量的发展。另外国产中厚板尺寸偏差、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是大多数厂生产以普碳钢为主,钢板质量问题还未完全暴露出来。(中厚板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中厚板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内外部质量及性能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所以中厚钢板不仅要有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求有优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目前,国内中厚板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要求产品表面无缺陷

且无修磨痕迹, 厚度公差带较国内标准减少50%, 不平度长度测量单位增加一倍, 产品全部双定尺交货。 国内中厚板双定尺率只有65%左右。 (2) 产品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有订单不能接受。 大部分企业只生产普碳和低合金钢中的A、B级钢,C、D级不能保证性能。 (3) 钢板外观质量差,如断面有兰边, 锯齿、撕裂、错牙等缺陷,表面有划伤、铁皮、油污、麻点等缺陷,厚度偏差大、宽度大小头差大、对角线差值大等非矩形缺陷。 国内外中厚板外观质量对照表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2007年4月1日

为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识别冷轧产品的表面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规范冷轧产品的质量缺陷定义,收集和整理了本缺陷图谱手册,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第二部分: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 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1.凸棱: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 有凸起的感觉。 2.夹杂: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 状缺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3.氧化铁皮: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 散型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4.翘皮: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 现翘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5.欠酸洗: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 色条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板表面上。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 6.过酸洗: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 色,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 7.停车斑: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 面形成大片斑迹。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8.震纹: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 上,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9.乳化液斑: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 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10.黑带: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 条状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11.轧油斑: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 经退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12.孔洞: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一 般位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13.清洗黑印: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 残留的黑色痕迹。 14.清洗液残留:经过清洗机组后,钢带表面残留的清洗液, 呈片状,退火前不明显,退火后呈现白色斑迹。 15.氧化:冷轧钢带退火后在钢带表面呈现的黄色或蓝色痕迹, 罩式炉退火后在钢带边部呈S形,在连续退火情况下,变色痕迹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钢带表面。 16.粘结:是有曲线形状的应变条纹,可分布在钢带边部、中 部、二肋任何部位。 17.表面碳黑:冷轧钢带经罩式炉退火后,钢带外圈或端面有 黑色粉状物,有时可擦掉。 18.对流板印:冷轧钢带经罩式炉退火后,在钢卷端部出现的 碳黑或焦油残留。 19.碳化边:颜色呈黑灰色,用手擦不掉,碳与基板发生化学 反应,不溶于酸,又称蛇形迹。一般分布在钢卷(退过火)的两边,连续或间断分布。

钢板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

钢板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 一、热轧钢板 1辊印:是一组具有周期性、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凹凸缺陷,并且外观形状不规则。原因:1)一方面由于辊子疲劳或硬度不够使辊面一部分掉肉边凹;另一方面可能是辊子表面粘有异物,使表面部分呈凸出状;2)轧钢或精整加工时,压入钢板表面形成凹凸缺陷。 2表面夹杂:在钢板表面有不规则的点状块状或车条状的非金属夹杂物,其颜色一般呈红棕色、黄褐色、灰白色或灰黑色。原因:1)板坯皮下夹杂轧后暴露,或板坯原有的表面夹杂轧后残留在钢板表面上;2)加热炉耐火材料及泥沙等非金属物落在板坯表面上,轧制时压入板面。 3氧化铁皮:氧化铁皮一般粘附在钢板表面,分布于板面的局部或全部,呈黑色或红棕色;铁皮有的疏松脱落,有的压入板面不易脱落;根据外观形状不同有:红铁皮、块状铁皮、条状铁皮、线状铁皮、木纹状铁皮、流星状铁皮、纺锤状铁皮、拖曳状铁皮和散状铁皮等,其压入深度有深有浅。原因:1)压入氧化铁皮的生成取决于板坯加热条件,加热时间逾长,加热温度愈高,氧化气氛愈强,生成氧化铁皮就愈多,而且不容易脱落,产生一次铁皮难于除尽,轧制时被压入钢板表面上;2)大立辊设定不合理,铁皮未挤松,难于除掉;3)由于高压除鳞水管的水压低,水咀堵塞,水咀角度不对及使用不当等原因,使钢板表面的铁皮没有除尽,轧制后被压入到钢板表面;4)氧化铁皮在沸腾钢中发生较多,在含硅

较高的钢中容易产生红铁皮。 4厚薄不均:钢板各部分厚度不一致称厚薄不均,凡厚度不均匀的钢板,一般为偏差过大,局部钢板厚度超过规定的允许偏差。原因:1)辊缝的调整和辊型的配置不当;2)轧辊和轧辊两侧的轴瓦磨损不一样;3)板坯加热温度不均。 5麻点:钢板表面呈现有局部或连续的凹坑叫麻点,其大小不同,深度不等。原因是加热过程中,板坯氧化严重,轧制时铁皮压入表面,脱落后形成细小的凹坑。 6气泡:钢板表面上有无规律分布的圆形凸包,有时呈蚯蚓式的直线状,其外缘比较光滑,内有气体;当气泡轧破后,呈现不规则的细裂纹;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原因:1)因板坯上存在较多达到气泡气囊类缺陷,经多道轧制没有愈合,残留在钢板上;2)板坯在炉时间长,气泡暴露。 7折迭(折印、折皱、折边、折角):钢板表面有局部互相折合的双层金属称折迭,其外形与裂纹形似,深浅不一,在横截面上一般呈现锐角。沿轧制方向的直线状折迭称为顺折;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折迭称为横折;边部折迭的称为折边;折迭与折印、折皱的区别主要在于缺陷的形状,程度不同而异,折边、折角程度根据角度大小不同相区别。横向折迭多发生在薄规格的带钢中。含碳量小于0.08%的软钢中,因开平机没有安装张力辊易产生折皱。原因:1)轧件刮伤,轧制时产生折迭,多出现在钢板的下表面;2)立辊挤压过大,辊环啃伤轧件下表面;3)板

热轧产品缺陷图谱

目录 5.热轧板卷缺陷(M) (2) (M01) 结疤 (3) (M02) 气泡 (5) (M03) 表面夹杂 (7) (M04) 分层 (9) (M05) 中心线缺陷 (10) (M06) 压入氧化铁皮 (11) (M07) 辊印 (14) (M08) 轧烂 (16) (M09) 压痕(压印、压坑) (18) (M10) 塔形 (20) (M11) 松卷 (22) (M12) 扁卷 (23) (M13) 瓢曲 (24) (M14) 波浪(中浪、双边、单边浪) (26) (M15) 镰刀弯 (28) (M16) 横折 (29) (M17) 折迭 (30) (M18) 折边 (32) (M19) 边裂 (33) (M20) 划伤 (35) (M21) 刮伤 (36) (M22) 剪切断面不良 (38) (M23) 纵切交叉卷 (39) (M24) 油污 (41) (M25) 撞伤 (42) (M26) 厚度不合 (44) (M27) 宽度不合 (46) (M28) 长度不合 (47) (M29) 凸度不合 (48) (M30) 楔形 (50) (M31) 切斜 (51) (M32) 冲裂 (52)

5.热轧板卷缺陷(M) 本章节收录了大量的热轧板卷的缺陷照片,并对每种缺陷的特征、产生原因与危害、预防消除方法、检查方法、判定等作了简要描述。为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常见产品质量缺陷的判定、成因分析以及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M01) 结疤 图5-1-1 图5-1-2 a)缺陷特征 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

新钢1580mm热轧卷板质量缺陷判定标准及图谱(PDF62页)

新钢1580mm生产线热轧卷板质量缺陷判定标准及图谱 本标准主要根据表面检测仪上的带钢上下表面缺陷等级和近来热卷质量异议情况来确立判定依据的,并对热卷的质量异议图片、表面检测仪上的图片和现场钢卷图片缺陷组成缺陷图谱,对缺陷的特征、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检查判定进行了归纳。本标准主要分以下三大部分。 一、表面检测仪缺陷等级划分; 二、钢卷缺陷判定标准; 三、热轧卷缺陷图谱。 本标准起草人:唐小勇、朱永宽。 一、表面检测仪缺陷等级划分 上下表面仪上表面缺陷等级分为5级: 轻微为1,2级——显示为鲜绿色。 一般缺陷为3级——显示为黄色 严重缺陷为4级——显示为淡红色 极严重缺陷为5级——显示为红色 1级的缺陷面积<2mm*2mm 2级的缺陷面积在(2mm*2mm——5mm*5mm)之间 3级的缺陷面积在(5mm*5mm——10mm*10mm)之间

4级的缺陷面积在(10mm*10mm——15mm*15mm)之间 5级的缺陷面积>15mm*15mm 二、钢卷缺陷判定标准(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特殊要求进行;否则,按以下标准判定。)表1 缺陷类型钢种国内或出口判定标准补充规定 结疤或重皮(见缺陷图谱1)冷轧基料和管 线钢 国内 只允许边部10mm以 内存在,否则判订单 外。对于只是在带 钢头尾存在重 皮或结疤,要 对其进行切除 处理。 出口 热轧商品卷 国内 只允许边部15mm以 内存在,否则判订单 外。 出口 只允许边部10mm以 内存在,否则判订单 外。 气泡(见缺陷图谱2)冷轧基料和管 线钢 国内 只允许边部15mm以 内存在气泡,且在带 钢边部的长度方向每 米不多于1个,缺陷 宽度<6mm、长度< 20mm,可放行。 对不符合判定 标准的钢卷判 订单外,临时 封锁,上平整 线做第二次判 定。 出口 只允许边部10mm以 内存在气泡,且在带 钢边部的长度方向每 米不多于1个,缺陷 宽度<6mm、长度< 20mm,可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