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王炜瀚《国际商务》考研复习笔记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王炜瀚《国际商务》考研复习笔记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王炜瀚《国际商务》考研复习笔记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王炜瀚《国际商务》考研复习笔记

国际商务导论

全球化与国际商务

1.1 复习笔记

考点一:认识全球化

1国际商务视角的全球化

(1)历史上的两次全球化。

①第一次全球化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顶峰”或“黄金年代”。

②现阶段全球化是在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长期间歇后的“第二幕”全球化。

(2)全球化的推动力——国际交易技术障碍和政策障碍的急剧减少。

(3)全球化的乐观与悲观观点

①乐观观点:全球化为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常态,它只是被一系列罕见的全球性事件中断,如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冷战。

②悲观观点:全球化是一种历史特例,它只发生在国际经济被单一霸权(先是英国,再是美国)所主宰的时期。

(4)两次全球化中贸易的比较——第一次大潮中贸易的重要性体现在货物交换,而第二次则是体现在观念的交换。

2当代全球化的未来(见表1-1)

表1-1 当代全球化的未来

考点二:个体企业层次的国际商务活动

1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活动

(1)第二次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层次从市场全球化阶段进入生产全球化。(2)价值链的国际化与全球价值链的组织

①企业进行国际扩张的基本动机:

a.寻求自然资源;

b.寻求市场;

c.寻求效率;

d.寻求战略性资产。

②价值链的国际化:将传统的以市场为导向或寻求资源的投资转变为寻求效率的对外直接投资,这实现了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拆分资产,并且将生产的价值链国际化,以整合自身和东道国的资源。

2国际商务活动的范围与特点(见表1-2)

表1-2 国际商务活动的范围与特点

3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类型与业务主体(见表1-3)

表1-3 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类型与业务主体

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主体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如制造商、贸易商、服务商、承包商;规模和国际化程度也可以是多样的对应关系,规模上可以是大、中、小型的企业,国际化程度上可以是跨国公司、天生全球企业、本土企业。因此,从事国际商务的主体未必都是国际企业。

考点三:世界经济层次的国际商务活动

1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

(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数量,大致划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要素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悖

论;新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

①重商主义(见表1-4)

表1-4 重商主义

②绝对优势理论(见表1-5)

表1-5 绝对优势理论

③比较优势理论(见表1-6)

表1-6 比较优势理论

④要素禀赋理论(见表1-7)

表1-7 要素禀赋理论

⑤新贸易理论(见表1-8)

表1-8 新贸易理论

⑥新新贸易理论(见表1-9)

表1-9 新新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的现实(见表1-10)

表1-10 国际贸易的现实

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现实

(1)多国企业理论(见表1-11)

表1-11 多国企业理论

(2)多国企业理论的小结

①资源观的多国企业理论强调了资源对于市场竞争与企业扩张的重要意义。基于利用现有资源的角度,明确回答了企业在国内专业化、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偏好;从获取重要资源的角度,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即围绕“为何要”。

②垄断优势论本质上也是从资源角度提出,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足以抵消外商劣势的成本。垄断优势理论从能力角度说明了为何有能力克服外商劣势,强调“为何能”。

③内部化/交易成本理论关注“模式如何”。

(3)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见表1-12)

表1-12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