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同步地图创建与定位综述

移动机器人同步地图创建与定位综述
移动机器人同步地图创建与定位综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83期 215

移动机器人同步地图创建与定位综述

赵汗青 王 鹏 王江峰 刘红彬 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

摘要:移动机器人同步地图创建与定位(SLAM )是指搭载特定传感器的机器人,在没有环境信息和自己位置的情况下,在移动过程中建立环境的模型,同时估计自己的运动。对SLAM 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单目视觉SLAM ,最后总结分析了SLAM 研究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SLAM ;单目视觉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6)83-0215-03

引言

最近十年,智能机器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力发

展。用于实际场景,如室内的移动机器人[1]

、空中的无人机[2]、水下环境[3]、地下环境[4]

等等,均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机器人的协同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是指搭载传感器的机器人,在移动时对环境建立描述模型,同时估计自己的运动。SLAM 同时包含定位与建图两个问题,被认为是实现机器人自主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机器人的位置和地图两者是耦合度高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获取,这样一种相辅相生、不断迭代的过程,曾有人

形象地比喻为“鸡和蛋”的问题[5]

1 实现SLAM 的理论与技术

经过近30年的研究,SLAM 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实现的框架。机器人根据携带的内部传感器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预估计,然后通过观测已经创建好的地图特征点逐步来更新自己的位置和地图特征点信息,最后通过传感器观测提取环境特征点,创建并更新环境地图。SLAM 框图如图1,

图1 SLAM 基本实现的框架

1.1 传感器

随着传感器形式和安装方式的不同,SLAM 难度会有较大的差异,其原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1.1.1 测距传感器

在传统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中,测距传感器多选用激光雷达或超声波传感器,其优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地图创建准确;但缺点是系统复杂,成本高,不利于小型化。

1.1.2 视觉传感器

用于SLAM 研究的视觉传感器有很多种,包括:单目视觉[6]、双目立体视觉[7]、多目立体视觉以及全景视觉[8]

等,此

外视觉传感器与激光[9]

、超声等传感器组合使用也受到重视。

1.2 特征点提取与匹配

提取用于匹配特征点,在提取特征的同时即保留下对特

征的描述。其方法主要有:SIFT [10],SURF [11],HARRIS [12],FAST [13]

BRIEF [14],ORB [15]

这些方法在提取特征时建立了对特征描述矢量,通过计算两个特征矢量间的距离来进行匹配。并且,也都考虑到了特征的旋转、比例和亮度变化等因素,对于噪声也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常用于大视角和大比例变化的影像特征匹配。

1.3 数据关联

数据关联是SLAM 问题的重点之一。它要求在机器人更新地图之前,将当前传感器所获得的新观测值与已知的地图进行匹配,确定每个观测值是已知的某个特征,还是新的特征值,或是噪声。数据关联错误有三种,一种是把已知特征与另外一个已知特征发生关联,另一种是把已知特征当作未知特征,还有就是把未知特征当成已知特征。单个的数据关联错误都有可能导致SLAM 状态估计的不一致,甚至导致算法的错误。

通常,SLAM 数据关联包括三个方面:①门限过滤:门限过滤用于观测量值,滤除不符合要求的观测量值,如虚假观测等;②数据关联度量:对经过门限过滤并且己落入门限内的观测值,度量出各观测值与地图中己经存在的特征的接近程度;③数据关联准则:按照数据关联准则,把与己经存在的特征预测位置最接近的观测量赋予相对应的特征使二者关联匹配。

SLAM 中常用的数据关联算法有:最近邻数据关联、概率数据关联、联合概率数据关联、联合相容性检验算法、联合相容性分歧定界算法、多假设数据关联和惰性数据关联。但是无论哪一种算法,都必须注意降低关联误差和计算复杂度。

1.4 回环检测

回环检测是指机器人识别曾经到达场景的能力。如果检测成功,可以显著地减小累积误差。基于EKF 的SLAM 非常依赖正确的数据关联,这可视为一种针对路标的闭环检测。而对于姿态图,由闭环检测带来的额外的约束,也可以使优化算法得到一致性更强的结果。

回环检测的难点在于,错误的检测结果会使地图变得很糟糕。这些错误分为两类:1)假阳性:指事实上不同的场景被当成了同一个;2)假阴性:指事实上同一个场景被当成了两个。感知偏差会严重地影响地图的结果,通常是希望避免的。一个好的回环检测算法应该能检测出尽量多的真实回环。研究者常常用准确率-召回率曲线来评价一个检测算法的好坏。

1.5 地图构建

机器人利用对环境的感知信息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自动地创建一个地图。创建地图的目的是用于坐标系下的位姿

估计。典型的地图表示方法有度量地图[16]

,度量地图强调精确地表示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相比于度量地图的精确性,

拓扑地图[17]

将地图表达为一个图(Graph ):G = {V ;E},所以更强调地图元素的独立性,以及元素之间的连通关系。语

义地图[18]

的研究者希望给地图上的元素添加标签信息,从而

机电机械

216 2016年83期

使得地图的含义更加丰富,使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更加自然。由于上述地图表达方式各有优劣,因而有研究者认为应该构建带有层次模型的地图既混合地图,混合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处理地图。其核心思想是,在小范围内,用度量地图表达局部结构;大范围内,又用拓扑地图表达各个小地图之间的连通关系。

2 单目视觉SLAM

单目视觉SLAM 是仅使用一个摄像头作为传感器完成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操作,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实现,可以用于室内,室外等优点。因此,基于单目视觉SLAM 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在许多领域中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单目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法确切地得到深度。首先,由于绝对深度未知,单目SLAM 没法得到机器人运动轨迹以及地图的真实大小。单目SLAM 只能估计一个相对深度,在相似变换空间中求解,而非传统的欧氏空间。所以,为了估计这个相对深度,单目SLAM 要靠运动中的三角测量,反向深度法等方法,来求解图像间的运动。它的轨迹和地图,只有在相机运动之后才能收敛,并且由于几何上的原因,这运动不能是纯粹的旋转,这些原因造成了单目SLAM 在应用方面的一些困难。

2.1 单目视觉SLAM 方法分类

根据算法是否采用概率框架,单目视觉的SLAM 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滤波器和优化。

2.1.1 滤波器方法

滤波器是经典的SLAM 思路,因为SLAM 最早的提出者R.Smith 等人就把SLAM 建构成了一个EKF (扩展卡尔曼滤波)问题。他们按照EKF 的形式,把SLAM 写成了一个运动方程和观测方式,以最小化这两个方程中的噪声项为目的,使用典型的滤波器思路来解决SLAM 问题。

当一帧到达时,能(通过码盘IMU )测出该帧与上一帧的相对运动,作为运动方程,但是存在噪声。同时,通过传感器对路标的观测,测出机器人与路标间的位姿关系,作为观测方程,同样也带有噪声。通过这两者信息,可以预测出机器人在当前时刻的位置。同样,根据以往记录的路标点,又能计算出一个卡尔曼增益,以补偿噪声的影响。于是,对当前帧和路标的估计,这个预测与更新的不断迭代的过程。

现在研究较多的是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方法[19]

和粒

子滤波的方法[20]以及将两者结合的所谓FASTSLAM 法[21]

等。

2.1.2 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和滤波器方法有根本上的不同。它并不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而是考虑过去所有帧相对路标与位移的测量。近年来视觉SLAM 主流,使用BA (光束化平差或捆集优化)

来优化整个轨迹与地图[22]

。由于优化问题经常以图的形式提出,所以研究者亦称之为姿态图方法。研究比较了基于姿态图与滤波器方法的优劣,认为在相等计算量的情况下,基于图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基于图优化的SLAM 方法[23]也逐渐被引入到单目视觉SLAM 中。

3 结论

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SLAM 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依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①SLAM 主要难点在于精确的地图创建会依赖于对机器人位置的精确估计,然而这个估计又会依赖传感器对外界的感知。所以定位与构建地图是相互紧密关联,容易受到彼此噪声的影响。

②机器人包含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有助于减少识别误差,提高特征检测的鲁棒性。环境的动态性也是影响地图创建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SLAM 系统仍要求静态环境。例如EKF 模型直接估计路标的位置,其前提是路标位置不变。Pose Graph 的假设亦是如此。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物体的摆放都会有变化,即使是光照也会在不同场景下有所不同。所以,静态SLAM 的应用还十分有限。

③高效地图表示方案。高质量的地图模型要求能紧凑、准确的反映环境信息、与机器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度量地图、拓扑地图、语义地图和混合地图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需要有高质量的地图表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Leonard J J ,Durrant-Whyte F.Simultaneous map building and localization for an autonomous mobile robot[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Osaka ,Japan :1991:1442-1447.

[2]DOUTERLOIGN K ,GAUTAMA S ,PHILIPS W ,et al.On the accuracy of 3D landscapes from UAV image data[C]//IGARSS.2010.

[3]S.Williams ,G.Dissanayake ,H.F.Durrant-Whyte. Towards terrain-aided navigation for underwater robotics[J].Advanced Robotics ,2001,15(5):533-549. [4]S.Thrun.A system for volumetric robotic mapping of abandoned mine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Taipei ,Taiwan ,2003:4270-4275. [5]DURRANT WHYTE H ,BAILEY T.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part i[J].IEEE Robotics&Automation Magazine ,2006,13(2):99-110.

[6]顾照鹏,董秋雷.基于部分惯性传感器信息的单目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2,24(2):155-160.

[7]徐安莹,李伟,王慕.基于双目视觉的相对定位定向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0,18(8):137-139.

[8]许俊勇,王景川,陈卫东.基于全景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J].机器人,2008,30(4):289-297. [9]庄严,王伟,王珂,等.移动机器基于激光测距和单目视觉的室内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J].自动化学报,2005,31(6):925-933.

[10]LOWE D G.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60(2):91-110.

[11]BAY H ,TUYTELAARS T ,VAN GOOL L.SURF :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M]//LEONARDIS A ,BISCHOFH ,PINZ A ,et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938178.html,puter Vision-ECCV 2006.Berlin :Springer ,2006:404-417.

[12]HARRIS C ,STEPHENS M.A combined corner and edge.detector[C]//Proceedings of the 4th Alvey Vision Conference.1988(15):147-151. [13]ROSTEN E ,DRUMMOND T.Machine learning for highspeed corner detection[M]//LEONARDIS A ,BISCHOF H ,PINZ A ,et https://www.360docs.net/doc/788938178.html,puter Vision-ECCV 2006.Berlin :Springer ,2006:430-443.

[14]CALONDER M ,LEPETIT V ,OZUYSAL M ,et al.BRIEF :Comp-uting a local binary descriptor very fast[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2,34(7):1281-1298.

[15]RUBLEE E ,RABAUD V ,KONOLIGE K ,et al.ORB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SIFT or SURF[C]//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Barcelona :IEEE ,2011:2564-2571.

[16]Strasdat H ,Montiel J M ,Davison A J.Visual slam :Why filter?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2012,30(2):65-77.

[17]Liu M ,Siegwart R.Topological mapping and scene

(下转第 218 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83期 217

常压热水锅炉供暖系统的定压方式探讨

程春娟

西安华能电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伴随着集中供暖的日益普及,城市供暖系统中换热机组用量越来越大,机组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供暖的质量,需要优先确保供热管网的水压适当,也就是应该合理控制供热管网的压力控制点。尤其是当供热系统的循环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随着循环泵转速的变化,循环泵入口压力发生变化,其特点是:循环泵旋转快,入口压力降低;循环泵旋转慢,入口压力升高。当循环泵以恒定转速运行时,这种方法尚可,但当循环泵调速运行时,会出现系统缺水或补水压过高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以及常压热水锅炉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压力控制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常压热水锅炉;供暖系统;定压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T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6)83-0217-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采用常压热水锅炉(燃煤)的供暖系统相对较多,特别是伴随着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以燃油以及燃气为主要热源的常压热水锅炉的供暖系统日益增多。然而由于系统定压方式的选取不当以及定压点位置设置的不恶化时,使得在这些供暖系统中,当循环水泵启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锅炉的溢流管泄水现象。一旦循环水泵停运的时候,由于系统的温度下降,水容积减少,导致膨胀水箱的水位也随之降低,系统的最高点则出现倒空现象。当循环水泵再次启动之前,需要向高位水箱补水。这直接给供暖系统的运行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文章提出了供暖系统的两种定压方式。

1 常压热水锅炉的概念及其工艺流程特点

常压热水锅炉即锅炉本体顶部表压为零的锅炉。常压热水锅炉的额定功率 不应小于0.05MW ,且不应大于2.8MW ,供应不大于95℃的热水,燃料常为油或天然气,其与承压热水锅炉相比,具有安全可靠和造价低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布置灵活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型供暖系统中。

常压热水锅炉主要由燃烧炉、补水箱、换热器及软水箱等设备组成。常压热水锅炉房的设备和管道的连接方式与承压热水锅炉房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显著的区别是:常压热水锅炉其本体或锅炉顶部设有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管,只要锅炉与补水箱相连通即可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表压为零;此外承压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的循环泵一般设置在锅炉的回水侧,而常压热水锅炉出水管与循环泵入口连接。热水由循环泵从锅炉中抽出加压后,经换热器换热后再经管网送往热用户处。锅炉出水经换热器后再供给用户的方式能有效地避免供暖系统倒空、积气等现象的发生,且采暖回水经过换热器后温度升高返回至锅炉能有效降低锅炉能耗,此外还能更好的满足热用户对采暖温度的要求。

2 压力控制点的确定及控制原理

为保证供暖质量,应确保供暖系统管网内充满水,不进入空气,同时管网水压适当,从而保证热水管道和暖气片不渗漏,避免供暖设施和管路的损坏,延长供暖设施的使用寿命,故需要确定合适的压力控制点。合理的压力控制点应该保证在循环泵转速发生变化时供热管网内不进汽,始终充满水,这就要求所选定的压力控制点的压力不随循环泵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变化很小。一般来说,热源管网把热蒸汽或热水送至换热器的一次侧,把换热器加热,换热器二次侧的回水被加热后送至用户管网,实现热量的交换。循环泵通过输送热水而完成热量的输送,当采用变频器驱动时,随着气温的变化,循环泵转速随之而变,其入口和出口压也发生变化。为此,在循环泵的入口与出口之间通过一根细管联通,该管路水压的变化与用户管网水压的变化相同,因此在该管路上一定可以找到一点,随着循环泵转速的变化,该点压力不发生变化,这一点就是压力控制点。

3 两种新的定压方式及系统压力分析

3.1 变频补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

目前广泛应用的补水泵控制方法为采用电阻远传压力

表作为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反馈闭环控制。为提高运行可靠性,便于现场维护,本文介绍采样电接点压力表进行测量和控制的补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方法。电接点压力表既可进行测量,又可通过上下限指针完成控制。变频器则采用内部输入端和加速、减速功能进行频率控制。电接点压力表上下限指针的间隔不应太大,在无二次加压的情况下,压力下限指针所指压力应比最高建筑物高度略高。通过设置变频器相关参数,应能完成如下功能:当压力表指针为下限指针位置或低于下限指针位置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上升,补水泵加速运行,增大补水量,当压力表指针为上限指针位置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下降,补水泵减速运行,减少补水量,当压力表指针介于上下限指针之间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保持不变,水泵按照之前的速度恒速运行,从而确保供热管网压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2 供水管高位膨胀水箱定压方式

与通常将膨胀水箱的膨胀管接到锅炉房附近的供暖系统总回水管道上不同,现将高位膨胀水箱膨胀管接在循环水泵出口供水干管的末端,在高位水箱膨胀管上接一个旋启式止回阀,并在水箱的补水管上安装浮球阀,这样,当循环水泵启动时,由止回阀和浮球阀控制,不会出现水箱跑水;同时只要手动调节阀开度调整得合适,就不会出现锅炉溢水。如果在运行中出现高位水箱水位降低,可以通过进水浮球阀利用循环水泵的出口压力向水箱补水。锅炉水位降低时,可以利用锅炉水面的浮球阀控制,由锅炉房内软化水箱向锅炉补水。当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间较长,由于温度降低,系统水容积减小时,膨胀水箱下部膨胀管上的止回阀开启,膨胀水箱的水靠重力自然进入系统,保证系统最高点不会出现倒空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膨胀水箱容积时要充分考虑水的热胀冷缩量。在这种定压方式下,循环水泵的扬程为膨胀水箱水位线与锅炉水位线之间的高度差、循环水泵至膨胀水箱与系统连接点之间的管路阻力水头损失及水箱浮球阀的流出阻力水头损失之和。

4 变频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供热面积不断扩大、供热需求不断提升,区域范围内供热系统负荷呈现持续增加态势,无疑对当前供热系统定压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变频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践为工业系统补水定压方式变革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变频调速补水泵定压系统主要是由补水泵、控制柜(变频器、调节器、控制器)、安全阀、电磁阀、平衡阀、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工作原理:压力传感器测量待调压力,与设定压力相比较,按设计要求,变频器改变补水泵电机的输入电流的频率,从而调节水泵转速,改变水泵流量,使待调压力符合设定压力,保证供热系统压力恒定。

变频补水的特点:热水供热系统补水泵定压方式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可有效降低成本、节约电能、提升效率。根据相关实验研究,这种补水定压系统运行时,在系统流量降至额定流量的50%时,变频方式下节能高达50%,

【CN109828569A】一种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8267.3 (22)申请日 2019.02.14 (71)申请人 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1241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 工业区 (72)发明人 项卫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苏友娟 (51)Int.Cl. G05D 1/02(2006.01) B66F 9/06(2006.01) B66F 9/07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2D -SLAM导航的智能 AGV叉车,属于AGV领域,包括车体和货叉,车体上 安装有方向陀螺仪和里程计;车体顶部安装有定 位导航装置,定位导航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 上的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架以及转动连 接在支架上的俯仰转轴,俯仰转轴上安装有单线 激光雷达;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底座转动的 旋转驱动装置,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俯仰转轴 转动的俯仰驱动装置;定位导航装置还包括用于 检测底座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 测俯仰转轴转动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装置、用于 存储单线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的存储器和用于对 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本发明设计合理, 结构巧妙,具有保证AGV叉车在陌生环境下自行 工作的功能。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828569 A 2019.05.31 C N 109828569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28569 A 1.一种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方向陀螺仪和里程计;所述车体顶部安装有定位导航装置,所述定位导航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俯仰转轴,所述俯仰转轴垂直于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所述俯仰转轴上安装有单线激光雷达;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俯仰转轴转动的俯仰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导航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底座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俯仰转轴转动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装置、用于存储单线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的存储器和用于对所述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方向陀螺仪、所述里程计、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所述俯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角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角度检测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齿轮或者同步带与所述俯仰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齿轮或者同步带与所述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激光雷达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单线激光雷达沿垂直于所述俯仰转轴的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单线激光雷达呈一列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角度检测装置均为角度传感器。 2

扫地机器人原理及实现

扫地机器人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清扫机器人是当今服务机器人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从理论和技术上讲,自动清扫机器人比较具体地体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多项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市场前景角度讲,自动清扫机器人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适用于宾馆、酒店、图书馆、办公场所和大众家庭。因此开发自动清扫机器人既具有科研上的挑战性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家用智能清扫机,包括计算机、传感器、电机与动力传动机构、电源、吸尘器、电源开关、操作电位计等,在清扫机的顶部共设有三个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清扫机底部前方边沿安装有5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一起,构成清扫机测距系统;清扫机装有两台直流电机;在清扫机的底部安装有吸尘器机构。自动清扫机器人的功能是自动完成房间空旷地面尤其是家居空旷地面的清扫除尘任务,打扫前,要把房间里的物体紧靠四周墙壁,腾出空旷地面。清扫机完成的主要功能:能自动走遍所以可进入的房间,可以自动清扫吸尘,可在遥控和手控状态下清扫吸尘。 本文所介绍的自动清扫机器人的总体布局方案如图1所示,前后两轮为万向轮,左右两轮为驱动轮。驱动轮设计采用两轮独立且各由两台步进电动机驱动的转向方式,通过控制左右两轮的速度差来实现转向。考虑到机器人实际应用的实用性,本驱动系统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可方便替换的模块,当机器人驱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只需简单步骤就可以对驱动部分进行替换。同时为了机器人能够灵活的运动,从动轮选用万向轮。 下图为自动清扫机的三维立体图:

自动清扫机器人车箱体采用框架式结构。从下至上分隔成三个空间:第一层装配各运动部件的驱动电机、传动机构;第二层为垃圾存储空间;第三层装配机器人控制系统、接线板、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

收稿日期:2010-01-17;修回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何俊学(1972-),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junxue.he@163.com );李战明(1962-),男,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 何俊学,李战明 (兰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兰州730050) 摘 要:基于视觉的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对基于视觉的计算机导航与同时定位 及地图构建(SLAM )方法近三十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将视觉导航分为室内导航和室外导航,并详细阐述了每一种子类型的特点和方法。对于室内视觉导航,列举了经典导航模型和技术方法,探讨了解决SLAM 问题的最新进展:HTM-SLAM 算法和基于特征的算法;对室外视觉导航,阐述了国际国内目前的研究动态。关键词: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导航;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综述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95(2010)08-2839-06 doi :10.3969/j.issn.1001- 3695.2010.08.007Survey of vision-based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HE Jun-xue ,LI Zhan-mi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China ) Abstract :Vision-based 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 path planning is a key technology for mobile robot research.This paper surveye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decades in the area of vision-based navigation and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for mobile robot.Expatiated the feature and approach to per environment category.For indoor navigation ,made a enumeration consist of several approach and typical model of environment.Probed into the lastest works on SLAM :HTM-SLAM and feature-based algorithm.For the outdoor visual navigation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btained by many coun-tries and institutes. Key words :computer vision ;image process ;navigation ;SLAM ;survey 0引言 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其中视觉导航方式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这是其他传感器导航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成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2002年,DeSouza 等人 [1] 对过去二十年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发展作了 总结和展望, 他们认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人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面向任务和特定环境的移动机器人,应能看到配备视觉的机器人,用于为病人提供服务、建筑安全、危险现场检查等。移动机器人由于具有发达的视觉系统,从而能够在导航、与人的交互、与环境的交互方面更加智能化。 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需要完成避障、导航、定位、路径规划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传统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通常需要为机器人配备各种距离传感器,常见的配置有激光雷达,如SICK LMS200、声纳等。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利用立体视觉获得周围环境的深度距离信息,并完成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这种基于视觉的导航方式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这是其他传感器导航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成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 利用立体视觉产生距离信息,具有其他测距法无法比拟的一个优点,即可以在不同的高度检测障碍物,激光测距仪返回的距离信息位于一个固定高度的2D 平面上,利用立体视觉,机器人可以忽略高度信息识别最近的障碍物。例如,使用激光测距仪的机器人在一个平面上发现了桌子的四条腿,它仅在地图上标记桌腿的占据位置, 这可能导致机器人试图从桌子下面穿过,而这本应该是回避的。立体视觉方法可以检测整张桌子,避免碰撞。 以立体视觉为基础的视觉导航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种道路场景进行快速识别和理解,从而确定移动机器人的可行驶道路区域,而视觉导航技术的关键是障碍物的快速检测与识别。路径规划则根据视觉处理获得的信息,在可行区域内规划出机器人一条安全、高效的路径。陆地自主车的行驶过程即立体视觉获取前方的路面环境信息,然后通过智能控制技术使移动机器人沿规划的路径行走。地面环境基本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类,这两类环境非常不同,室内环境相对狭窄,光照、景物等外部环境相对恒定;室外环境一般比较开阔,光照、景物等外部环境随时间、天气、季节、地理位置等变化比较大。 1室内导航 室内导航是移动机器人在类似室内环境中的导航,位移较 短、 光线亮度低,环境物体多为刚体。许多早期的移动机器人第27卷第8期2010年8月计算机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Vol.27No.8Aug.2010

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过程中的轨迹规划研究_张恒

文章编号:1002-0446(2006)03-0285-06 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过程中的轨迹规划研究* 张恒,樊晓平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研究了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过程中的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它同时考虑机器人运动对地图覆盖面积、地图不确定性、定位不确定性、导航代价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步最优和多步最优轨迹规划的概念,并分别设计了两种最优标准下的规划算法和近似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SLAM;轨迹规划;导航;定位;地图构建 中图分类号:TP24文献标识码:B M obile R obot T rajectory P l anning i n Si m 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 appi ng Probl e m Z HANG H eng,FAN X iao-pi n g (School of Infor m a ti on Sc i ence and E ng ineeri ng,C e n tral S ou t h Universit y,Chang sha410075,Ch i na) Abstract:The trajectory p l ann i ng i n the Si m ultaneous L ocalizati on A nd M appi ng(SLAM)proble m i s i nvesti gated.A no-ve l ob jecti ve f unc ti on is proposed,wh i ch si m u ltaneously cons i de rs the effect o f the robot mo ti on on the cove rage area o f the m ap,uncerta i nty of the m ap,uncerta i n t y o f the robo t l ocation,and the cost of nav i g ati on.The concepts of sing le step opt-i m a l tra j ecto ry planni ng and mu lt-i step opti m al tra jectory planning are put for w ard,the planni ng a l gor it hm s under t he t wo op-ti m al cr iterions and the approx i m a ted co m putation me t hods for these algorith m s a re des i gned.F i nall y,contrasti ve si m ulati on experi m ents va li date the feasi b ility of the m ethods,and the f u t ure research t op i cs are prov i ded. K eyword s:SLAM;tra jectory p l ann i ng;nav igati on;localizati on;m ap bu il d i ng 1引言(Introduction)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 m ultaneous l o calization and m app i n g,SLAM)问题可以描述为: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运动时,逐步构建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同时运用此地图对机器人位置和姿态进行估计.SLAM 问题是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近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文[1]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了很好的综述.SLAM问题本身只考虑了机器人如何利用它所获得的信息构建环境的地图,并在该地图中对机器人进行定位,没有考虑机器人如何有效地探测未知环境的问题,或者说如何控制机器人运动,以达到更好地和更快地构建地图的目的.解决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SLAM算法与某种环境探测方法相结合,但已有的环境探测策略基本上都是最大限度地、尽快地引导机器人向未探测区域运动,它们关注的是尽快减少未探测的区域,而尽量避免在已探测区域内运动.这类探测策略显然不能直接用于SLAM中,因为机器人需要重复探测已探测过的环境来对自身进行再定位来提高定位的精度,从而提高地图的精度[2]. 对该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关文献报道[3~10],但所提出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所规划的机器人运动轨迹是在完全局部优化的条件下获得的;(2)只针对降低地图和定位的不确定性来做出规划,没有考虑机器人环境探测速度和代价;(3)传统的对信息增益的测量不能得出最精确的地图.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局限性,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在目 第28卷第3期2006年5月机器人ROBOT V o.l28,N o.3 M ay,2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9975003). 收稿日期:2005-08-22

《机器人技术》课程报告5000字——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综述(室内)

XXXX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2019-2020学年《机器人技术》课程报告 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综述(室内) 指导教师:XXX 学生姓名:XXX 班级: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目录 0引言 (2) 1 定位技术 (3) 1.1航迹推算定位 (3) 1.2地图匹配定位 (4) 1.3基于信标的定位 (5) 1.4基于概率方法的定位技术 (5) 2结论以及展望 (7) 3参考文献 (8)

0引言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碰到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我(机器人)现在何处? (2)我要往何处走? (3)我如何到达该处?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其导航系统总的定位及其跟踪问题,第二、三个是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问题。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的任务就是解决上面的第一个问题。 定位问题是移动机器人领域内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最开始只是基于记录机器人运动的内部传感器进行航位推算,后来利用各种外部传感器,通过对环境特征的观测计算机器人相对于整个环境的位置和方向。直到今天,形成了融合内、外部传感器的机器人定位方法。 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传感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种:基于机器人内部所用的传感器,如里程计、陀螺、罗盘、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和基于机器人外部所用的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而大多数的移动机器人安装了不只一种用于定位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组合,采用不同的定位手段,都可以被移动机器人用来定位。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作为机器人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已被广泛研究。GPS以其卓越的性能已经成为移动机器人室外定位导航普遍采用的定位系统,但当移动机器人被放置在室内环境时,GPS是不合适的。一方面,室内定位一般要求更高的定位精度(cm级);另一方面,GPS定位系统对室内的覆盖效果并不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通用的室内定位系统,因此,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室内定位方法。本文将简单介绍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方法,主要包括航迹推算定位、地图匹配定位、基于信标的定位和概率估算定位。 图0.1 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移动机器人定位--传感器和技术 摘要 确切的了解车辆的位置是移动机器人应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不同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传感器以及技术。本文综述了移动机器人定位相关技术,总结了七种定位系统:1.里程法;2.惯性导航;3.磁罗盘;4.主动引导; 5.全球定位系统; 6.地标式导航和 7.模型匹配。讨论了各自的特点,并给出了现有技术的例子。 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正在开发更多的系统和概念。因为这个原因,本文给出的各种例子只代表各自的种类,不表示作者的倾向。在文献上可以发现许多巧妙的方法,只是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引用。 1。介绍 摘要概述了该技术在传感器、系统、方法和技术的目标,就是在一个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中被找到。在测量文献中讨论这个问题,很明显,不同方法的基准比较是困难的,因为缺乏公认的测试标准和规的比较。使用的研究平台大不相同,用于不同的方法的关键假设也大不相同。再进一步,困难源自事实上不同的系统是处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一个系统已经可以商业化;而另一个系统,也许有更好的性能,却只能实验室条件下作有限的测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一般避免比较甚至判断不同系统或技术的表现。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也不考虑自动引导车(AGV)。AGV使用磁带、地下的引导线、或地面上的彩色条纹在作引导。这些小车不能自由设计路径,不能改变自己的道路,那样它们无法响应外部传感器输入(如避障)。然而,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在[Everett, 1995]找到AGV引导技术调查。 也许最重要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文献的阅读结果,正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许多局部的解决办法大致分为两组:绝对的和相对的位置测量。因为缺乏一种完善的方法,开发移动机器人通常结合两种方法,从每个小组选一个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七类: I:相对位置的测量(也称为Dead-reckoning) 1。里程法 2。惯性导航 II:绝对位置测量(基于参考的系统) 3。磁罗盘 4。主动发射引导 5。全球定位系统 6。地标式导航 7。模型匹配

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

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汽车电子是现代汽车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助推器,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的新引擎。具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市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已经跻身全国第二方阵,城市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但汽车电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链尚不完善、创新和投入不足、配套能力还较弱等问题。根据《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型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顺应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的演进趋势,以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为主线,着力提升关键环节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构筑完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推动未来汽车业务模式演进,着力打造专业园区开展应用示范,引领构建汽车电子特色生态,把汽车电子产业打造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1

按照起步培育阶段统筹布局、产业强基,提升发展阶段创新突破、规模聚集的实施策略,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电子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 起步培育(2020-2022年):统筹布局、产业强基。全面布局建设汽车电子核心产业园及拓展配套区,打造全国未来汽车业务创新先行区。一是加快经开区、东部新区智能网联示范产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依托高新区、天府新区打造车载软件创新产业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依托东部新区、天府新区打造未来汽车电子创新产业园,提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二是打造高新区和崇州市汽车电子元器件、双流区车载通信及信息安全、邛崃市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拓展区,提升本地配套保障支撑能力。三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引进汽车电子零部件系统总成、车载芯片、车载传感、车载通信以及软件算法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支持建设产融协同创新中心,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加快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企业培育。引进全球汽车电子百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15家以上;培育100亿元级企业1家以上,10亿元级企业达到10家,亿元级企业达到100家,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三大核心产业园企业数量超过60家,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全市汽车电子产业2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实现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 的实现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机械电子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班级:研1501 学号: 姓名:鹿昆磊 指导教师:李启光 日期: 2016年5月13日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设计

摘要:轮式机器人作为移动机器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由于其承载能力强、定位精度高、能源利用率高、控制简单等优点,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移动机器人的研宄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进行研宄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四轮独立驱动和转向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以及控制程序设计进行了分析研宄。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四轮独立驱动和转向;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mobile robotics, wheel mobile robot has long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search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high load ability, positioning accuracy, high efficiency, simple control, etc. Mobile robot has close relation to many technologies such as control theory, computer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etc.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mobile robo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Mobile Robot; Four Wheel Drive and Steering; 0 前言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渊的影响。首先,机器人被使用在那控需要重复劳动的场合,它不仅能够很好的胜任人类的工作,还可以更有效、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在一些危险、有毒等场合,机器人也被用来代替人类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最后,机器人被运用在那些人类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例如深海、空间狭窄等地方。 陆地移动机器人大致分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腿式移动机器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跳跃式移动机器人等几种。其中轮式移动机器人以其承载能力强、驱动和控制简单、移动方便、定位精准、能源利用率高、现有研宄成果较多等良好的表现更受科研人员热捧,许多科研人员纷纷加入其中作进一步研究、探索。 本文使用45度麦克纳姆轮,四轮独立驱动形式工作,在平面内可以实现3自由度运动,它非常适合工作在空间狭窄、有限、对机器人的机动性要求高的场合中[1]。 1 工作原理 单独的麦克纳姆轮无法实现全方位移动,需要多个( 至少4个) 才能组成全方位移动平台。因此,有必要对全方位移动平进行运动学分析,以便为全方位移动平台控制算法提供理论依据。 图1是一种麦克纳姆轮,典型的采用4个麦克纳姆轮的全方位移动平台如图2所示,图中车轮斜线表示轮缘与地面接触辊子的偏置角度,滚子可以实现2自由度的运动,一个是绕车轴旋转的运动和一个绕滚子轴向的旋转运动。 以移动平台中心O点为原点建立 全局坐标系, 相对地面静止; 是车轮 i中心。在平面上,全方位移动平台具有 3 个自由度,其中心点O 速度车轮绕轮轴转动的角速度是,车轮中心的速度是,辊子速度是。 图1 麦克纳姆轮

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方法

自主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方法1.引言: 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和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地图创建是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对于已知环境中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已知机器人位置的地图创建已经有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然而在很多环境中机器人不能利用全局定位系统进行定位,而且事先获取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地图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时机器人需要在自身位置不确定的条件下,在完全未知环境中创建地图,同时利用地图进行自主定位和导航。这就是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 问题,最先是由SmithSelf 和Cheeseman在1988年提出来的,被认为是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SLAM问题可以描述为: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从一个未知位置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传感器数据进行自身定位,同时建造增量式地图。在SLAM中,机器人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识别未知环境中的特征标志,然后根据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里程计的读数估计机器人和特征标志的全 局坐标。这种在线的定位与地图创建需要保持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的详细信息。近几年来,SLAM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已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如:室内环境、水下、室外环境。 2.SLAM的关键性问题 2.1地图的表示方式 目前各国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表示法,大致可分为三类:栅格表示、几何信息表示和拓扑图表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栅格地图表示法即将整个环境分为若干相同大小的栅格,对于每个栅格各指出其中是否存在障碍物。这种方法最早由Elfes和Moravec提出,而后Elfes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它的优点在于创建和维护容易,尽量的保留了整个环境的各种信息,同时借助于该地图,可以方便地进行自定位和路径规划。缺点在于:当栅格数量增大时(在大规模环境或对环境划分比较详细时),对地图的维护行为将变得困难,同时定位过程中搜索空间很大,如果没有较好的简化算法,实现实时应用比较困难。 几何信息地图表示法是指机器人收集对环境的感知信息,从中提取更为抽象的几何特征,例如线段或曲线,使用这些几何信息描述环境。该方法更为紧凑,且便于位置估计和目标识别。几何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在局部区域内可获得较高精度,且计算量小,但在广域环境中却难以维持精确的坐标信息。但几何信息的提取需要对感知信息作额外处理,且需要一定数量的感知数据才能得到结果。 拓扑地图抽象度高,特别在环境大而简单时。这种方法将环境表示为一张拓扑意义中的图(graph),图中的节点对应于环境中的一个特征状态、地点。如果节点间存在直接连接的路径则相当于图中连接节点的弧。其优点是: (1)有利于进一步的路径和任务规划, (2)存储和搜索空间都比较小,计算效率高, (3)可以使用很多现有成熟、高效的搜索和推理算法。 缺点在于对拓扑图的使用是建立在对拓扑节点的识别匹配基础上的,如当环境中存在两个很相似的地方时,拓扑图方法将很难确定这是否为同一点。 2.2不确定信息的描述

房地一体化测绘技术方案(SLAM技术应用)

房地一体化测绘技术方案(SLAM技术应用) 一、SLAM简介 1.1. SLAM原理 SLAM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缩写,意为“同步定位与建图”。S LAM问题可以描述为: 扫描仪在未知环境中从一个未知位置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地图进行自身定位,同时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造增量式地图,实现扫描仪的自主定位和导航。 SLAM技术原理1 SLAM技术原理2 1.2. 3D SLAM 3D SLAM技术是激光扫描仪的运动轨迹是一条与工作人员行走的步态有关的非线性和高动态的曲线。按照一般的理解,激光扫描仪如果安装在移动测量系统中,一定要有一个高精度的定位系统(POS系统)与之匹配,这样,激光扫描仪得到的激光点才能得到对应的位置和姿态数据,进而合成三维的激光点云。为了能解算出激光点云数据的高动态非线性位姿,通过研究激光点云的处理算法,可从这些杂乱无章的点云中找到线索,求取其中隐含的更稳

定的高阶特征点和特征向量,并连续跟踪这些特征点和特征向量,进而高精度地动态反向解算扫描仪的位置和姿态。这种高精度的动态反向解算位置和姿态的方法颠覆的传统的测绘方法,为测绘技术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二、SLAM技术特点 目前,现有的地面移动测量系统通常是基于车载的移动测量系统的,但目前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均需要依赖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只能用于室外环境。然而,由于室内和地下空间等环境中没有GNSS信号,因此,传统的移动测量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固定式激光扫描可以用于室内室外的环境,但是复杂场景需要大量换站,然后进行点云拼接,数据获取的效率十分低下。然而,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在移动测绘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不依托GNSS信号,能够对室内和室外的地面水平环境进行地图构建和环境建模。因此,SLAM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降低了测量复杂性,不需要大量标记地物点,不需要G PS信号,适用于在室内室外场景,对于解决传统测绘中的定位及场景重建问题具有广阔的前景。 由于SLAM技术无需GNSS信号,对工作环境又有极强的适应性,基于SLAM技术的移动测量系统在多个测绘领域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 (1) 外业数据采集速度极快,可快速获得所需点云数据,数据精度高。 (2) 内业点云预处理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短时间便能获得配准好的点云数据。 (3) 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换站,连续采集,具有连贯性,可实现室内外一体化扫描作业。 (4) SLAM技术的测绘移动测量扫描仪在任意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故障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重点区域,可与固定测站式三维激光系统配合使用,既能保证精度,又能保证效率。 三、Geoslam HORIZON 特性 GeoSLAM Horizon 手持式移动三维激光扫描仪是由澳大利亚国家科学研究机构CSRO和英国三维激光雷达采矿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3D lasermapping公司以合资企业的形式成立,并联合研发出的目前最轻便的SLAM扫描系统。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或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概念:希望机器人从未知环境的未知地点出发,在运动过程中通过重复观测到的地图特征(比如,墙角,柱子等)定位自身位置和姿态,再根据自身位置增量式的构建地图,从而达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目的。 目录 1 操作性定义 2 技术上的问题 2.1 地图构建 2.2 传感 2.3 定位 2.4 建模 3 相关文献 4 参见 5 参考资料 6 外部链接 1 操作性定义 这里说的地图,是用来在环境中定位,以及描述当前环境以便于规划航线的一个概念;它通过记录以某种形式的感知获取的信息,用以和当前的感知结果相比较,以支撑对现实定位的评估。在定位评估方面,地图提供的帮助程度,与感知的精度和质量成反相关。地图通常反映了它被描绘出来的时刻的环境状态,所以它并不一定反映它被使用的时刻的环境状态。 在误差和噪音条件下,定位和地图构建技术上的复杂度不支持两者同时获得连续的解。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这样一个概念:把两方面的进程都捆绑在一个循环之中,以此支持双方在各自进程中都求得连续解;不同进程中相互迭代的反馈对双方的连续解有改进作用。 地图构建,是研究如何把从一系列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集成到一个一致性的模型上的问题。它可以被描述为第一核心问题: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地图构建的核心部分是环境的表达方式以及传感器数据的解释。 与之相比,定位,是在地图上估测机器人的坐标和姿势形态的问题;换而言之,机器人需要回答这里的第二核心问题,我在哪?典型的解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追踪——通常机器人的初始位置已知;全局定位——通常只给出很少,甚至不给

机器人定位技术详解

机器人定位技术介绍 前言 随着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的不断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一定 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人的角色。那么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主要涉及到 哪些呢?经总结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有这5大定位技术。 移动机器人超声波导航定位技术 超声波导航定位的工作原理也与激光和红外类似,通常是由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探头发射出超声波,超声波在介质中遇到障碍物而返回到接收装置。 通过接收自身发射的超声波反射信号,根据超声波发出及回波接收时间差及传播速度,计算出传播距离S,就能得到障碍物到机器人的距离,即有公式:S=Tv/2式中,T—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v—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波速。 当然,也有不少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中用到的是分开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在环境地图中布置多个接收装置,而在移动机器人上安装发射探头。 在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定位中,因为超声波传感器自身的缺陷,如:镜面反射、有限的波束角等,给充分获得周边环境信息造成了困难,因此,通常采用多传感器组成的超声波传感系统,建立相应的环境模型,通过串行通信把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根据采集的信号和建立的数学模型采取一定的算法进行对应数据处理便可以得到机器人的位置环境信息。 由于超声波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廉、采集信息速率快、距离分辨率高等优点,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定位中。而且它采集环境信息时不需要复杂的图像配备技术,因此测距速度快、实时性好。 同时,超声波传感器也不易受到如天气条件、环境光照及障碍物阴影、表面

粗糙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超声波进行导航定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移动机器人的感知系统中。 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技术 在视觉导航定位系统中,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基于局部视觉的在机器人中安装车载摄像机的导航方式。在这种导航方式中,控制设备和传感装置装载在机器人车体上,图像识别、路径规划等高层决策都由车载控制计算机完成。 视觉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或CCD图像传感器)、视频信号数字化设备、基于DSP的快速信号处理器、计算机及其外设等。现在有很多机器人系统采用CCD图像传感器,其基本元件是一行硅成像元素,在一个衬底上配置光敏元件和电荷转移器件,通过电荷的依次转移,将多个像素的视频信号分时、顺序地取出来,如面阵CCD传感器采集的图像的分辨率可以从 32×32到1024×1024像素等。 视觉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说来就是对机器人周边的环境进行光学处理,先用摄像头进行图像信息采集,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压缩,然后将它反馈到一个由神经网络和统计学方法构成的学习子系统,再由学习子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和机器人的实际位置联系起来,完成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定位功能。 GPS全球定位系统 如今,在智能机器人的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中,一般采用伪距差分动态定位法,用基准接收机和动态接收机共同观测4颗GPS卫星,按照一定的算法即可求出某时某刻机器人的三维位置坐标。差分动态定位消除了星钟误差,对于在距离基准站1000km的用户,可以消除星钟误差和对流层引起的误差,因而可以显着提高动态定位精度。 但是因为在移动导航中,移动GPS接收机定位精度受到卫星信号状况和道路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时钟误差、传播误差、接收机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单纯利用GPS导航存在定位精度比较低、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所以在机器人的导航应用中通常还辅以磁罗盘、光码盘和GPS的数据进行导

智能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研究

智能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研究 【摘要】以移动机器人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的原理,并对现有SLAM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对现有的SLAM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平方根UKF的SLAM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达到提高SLAM算法的稳定性,减少算法运算复杂度并得到较高的估计精度的目的。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 机器人(Robot)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工作的一种自动化装置。既可以接受人类的命令,还能够根据预先储存在中央处理器里的程序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主移动机器人还是研究其他领域必不可少的平台和工具。同时随着对自主机器人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工程技术和控制论难题出现在研究者面前。这些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近年来和移动机器人相关的一些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加促进了对移动机器人相关方面的研究。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是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它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的核心,在整个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中是一项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技术。 1.SLAM算法中常用的地图构建方法 1.1 栅格地图 在地图创建和定位中广泛应用的栅格地图最早由Moravec和Elfes提出。栅格地图是把环境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个方格给予一个大于0小于1的数字来表示该区域被占有的概率,其中0表示没有被占有,1表示完全被占有。栅格地图的优点是地图创建简单且便于维护,地图的数据结构简单,有矩阵表示即可。栅格地图在小规模环境下是一种比较好的定位方法,但在大规模环境下栅格尺寸的选取是一个难题。如果环境较为复杂栅格尺寸过大将导致地图精度不高,栅格尺寸较小地图的精度会提高,但是地图的大小也会急剧上升,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和处理时间,很难满足机器人的实时性。 1.2 特征地图 特征地图是用于一些几何特征(如点、线、面)来表示环境的一种地图构建方法。这些几何特征是机器人从感知环境得到的数据中抽象的来的。特征地图可以用一个几何来表示:A={fi|i=1,…,n},其中,fi是地图的一个特征(点、线、面等),n是整个地图的特征总数。特征地图一般应用在特征性比较强的环境中,

机器人定位技术

机器人定位技术 摘要:定位是确定机器人在其工作环境中所处位置的过程。本文根据定位方式和传感器的不同,把定位技术分为四大类,即航迹推算、信号灯定位、基于地图的定位、基于视觉的定位,并给出了各类定位技术的主体思想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并详细分析了了基于视觉的定位和航迹推演的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参高价值。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传感器;定位技术;视觉; Abstract: positioning is to identify the robot in the process of the location in the work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the sensor, the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namely dead reckoning, the orientation of light, based on the map, based on visual positioning, and provides all kinds of the main idea of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nd the key technology.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positioning method based on visual orientation and track is deduced.With higher and higher value. Key words: mobile robot,The sensor,location technology,Visual 引言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碰到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1)我(机器人)现在何处?(2)我要往何处走?(3)我如何到达该处?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其导航系统总的定位及其跟踪问题,第二、三个是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问题。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的任务就是解决上面的第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