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是由原大石畔煤矿和郭家湾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2007年,依据陕政函[2007]167号文件,原大石畔煤矿和郭家湾煤矿及周边16.0781km2范围整合为陕西万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规模0.45Mt/a,该项目已经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进行环评,榆林市环境保护局以榆政环发[2011]179号文予以批复。随后依据陕政函[2010]214号文件,万民煤矿再次整合,井田范围扩大至24.0056km2, 设计生产规模0.6Mt/a,并重新登记为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

整合后的宏欣煤矿矿井位于横山县城东南直距约17km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管辖,地理位置见附图1。宏欣煤矿整合区井田东为榆横矿区(南区)边界,北、西、南分别为H20、Z10、Z11、H22整合区。

1.资源整合前矿井概况

⑴基本情况

整合前原大石畔煤矿、郭家湾煤矿矿井概况见表1。

⑵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资源整合前矿井已停产关闭,设备部分拆除,原有矿井存在主要环保问题见表2。

表2 原有矿井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以及评价提出的对策措施

⑶原有工程三废排放量

整合前原有矿井三废排放统计结果见表3。

2.资源整合项目概况

⑴项目概况

整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60Mt/a,服务年限27.2a。采用主斜井、副平硐和回风立井三个井筒开拓全井田,开采3号煤层,一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1024m。共划分为两个盘区,一盘区位于井田北部,二盘区位于井田南部。一盘区为首采盘区。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整合矿井利用原有大石畔工业场地作为副井场地,将原大石畔煤矿的主平硐改造为整合矿井副平硐;在小石畔沟新建主工业场地,新凿一条主斜井;小石畔工业场地东1.5km新建风井场地,新凿一条回风立井。

地面生产系统由原煤仓、筛分装车仓与带式输送机栈桥等组成。

原煤筛分分成O~30mm、30~80mm和+80mm三级。并对+80mm块煤进行人工选矸。筛选后的产品煤分别由配仓刮板输送机输送到各煤仓堆放,然后经仓底汽车装车闸门装车外运。选矸全部由汽车运至开圆制砖厂综合利用。

整合后,矿井总占地面积14.42hm2,其中利用原有工业场地3.33hm2,新增占地11.09hm2,占地类型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和旱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整合项目投资27589.0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762.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9%。建设工期32个月。生产期年工作日330天,劳动定员457人。

整合项目组成及其与原有工程依托关系详见表4。

⑵资源整合项目三废排放清单

本资源整合项目的三废排放清单见表5。

表5 资源整合矿井三废排放量表

⑶资源整合前、后三废排放对比见表6。

表6 资源整合前后煤矿主要污染物排放表

生活用水以及灌溉用水,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场地、道路洒水和锅炉脱硫除

尘用水,未利用部分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整合后煤矿扩大规模,

排放量减用热量增加较多,锅炉房容量增大,但采取脱硫除尘措施后,锅炉的SO

2

小,烟尘、NOx排放量略有增加;整合后筛分机安装除尘器,原煤及产品煤采用仓储,道路硬化、洒水,煤(粉)尘排放量大幅减少。整合后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总的来说,项目做到了增产减污。

3.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矿井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沉陷和地下水影响,污染影响因素主要为井下排水、煤矸石、锅炉烟气、扬尘、煤尘、噪声、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4.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区域为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区,井田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北部边界外1000m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山法云寺。炸药库、风井工业场地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住户;进场道路与新建两工业场地之间联络公路两侧100m范围内无居民。按环境要素、工业场地及井田等划分,确定本整合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7、表8和附图2。

表7 环境保护目标表一

表8 环境保护目标表二

二、环境质量现状、主要影响及减缓措施

1.生态环境

⑴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区地处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与干草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土壤肥力差、植被状况较差,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为30~45%,生态环境脆弱。

⑵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井田面积24.0056km2,工业场地等新增永久占地11.09hm2,其中10.09hm2为天然草地,0.3hm2为灌木林地,0.7hm2为旱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便道,占地面积0.48hm2,占地类型为天然草地。

建设期项目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主要为天然草地和工矿用地,其中使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比例分别减少0.28%、0.02%和0.01%,工矿用地比例增加0.31%。占地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影响较小。

建设期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施工产生的弃渣,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为3963t。

评价要求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注意保护地表土壤,在工业场地、炸药库修建截排水沟、挡土墙,并采取植物措施,加强工业场地及道路两侧绿化。

⑶生产期生态环境影响及综合整治

①生态影响

根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井田煤层开采后地表沉陷最大下沉值为1156mm,最大倾斜值为27.78mm/m,最大水平变形值为12.67mm/m,最大曲率变形值为1.33×10-3/m。井田地表移动变形面积约13.1km2。

井田开采范围内16个村庄,开采设计对村庄留设80~85m保护煤柱,有效减缓了3号煤层开采对开采范围内村庄的影响。

地面沉陷对井田内草地、耕地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土地整治后对评价区农业生产环境影响不大。

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生态综合整治目标为:使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8%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2%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0.7,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4%。土地复垦率100%,林地林草覆盖率≥60%,草地林草覆盖率≥40%。

主要生态保护恢复措施有: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生态影响采取不同的复垦与生态综合整治方案。对于沉陷区内的天然草地、灌木林地,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或简单机械填堵裂缝、适当补植植被等措施恢复植被;对于沉陷区内旱地通过采取人工和简单机械填堵裂缝、整平沉陷台阶、适宜地段修建梯田、生物化学方法培肥土壤等措施可以基本恢复原土地利用功能。

生态补偿机制:该项目土地复垦总费用2950万元,土地复垦资金由陕西宏欣煤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议按照“吨矿提取”的方式筹备足够的土地复垦费用,保证土地复垦的顺利实施。

2.地下水环境

⑴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各地下水监测点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砷含量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氟化物在不同监测点变化较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说明赋存于不同地段的地下水受其所赋存地质环境的影响,水质变化较大。地下水中各监测因子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受其赋存地质环境的影响,而非污染所致。

⑵地下水环境影响

本井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Ⅱ类Ⅰ型,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煤矿内含水层有4组,其中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与上部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水力联系紧密,基岩承压水与上部潜水含水层水力联系不甚紧密。

煤层开采后,除井田中部及东南部外,开采区域上部基岩含水层结构基本上全部被导水裂隙带贯通,使基岩承压水与上部各潜水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密切,因此开采煤层以上的地下水都将随着煤炭开采的进展逐步泄漏于井下,成为矿井涌水。造成开采工作面上覆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周围地下水位下降,水位下降的范围为从井田开采边界向外102~531m。

井田内村庄居民饮用水源多取自基岩顶部风化裂隙潜水(含黄土层底部潜水)。

一盘区开采可能使小石畔、连石畔、瓷窑砭、张沟村、张田地等5个村庄水井疏干,使大石畔村庄水井水位下降。

二盘区开采可能使张新窑、朱阳洼、九沟子、圪针湾、姚雨地等5个村庄水井疏干,杨种疙瘩、吴新窑、屈弘道等三个村庄水井水位下降。当开采进行到南部边

界时,还有可能使墩尚村、侯大焉两个村庄水井水位阶段性下降,但这两个村庄位于H22整合区内,主要受H22整合区煤炭开采的影响。

⑶地下水的保护措施

①保证井田内居民饮水安全

建设单位已经制定供水预案,拟利用煤矿自备水源,再在井田周边不受开采影响地段,距受影响村庄较近处新凿水源井,以管线送水、高位水池储水的方式给受影响村庄供水。

评价要求在整合矿井投产前,首先给位于一盘区的小石畔、连石畔、瓷窑砭、张沟村、张田地等5个村庄实施集中供水措施,保证居民饮水。对全井田村庄水井根据开采计划适时开展动态监测。生产过程中,根据开采计划及水井动态监测结果进一步细化、优化供水方案,并对可能受影响村庄提前落实供水措施,保证村庄居民供水安全。对于位于H22整合区的墩尚、侯大焉两个村庄也积极关注,当村庄用水受到影响时,与H22整合区业主积极配合,解决居民用水问题。

②加强矿井排水的资源化利用。

③对工业场地内运煤、运矸场地实施硬化措施,水处理站污水池采取防渗措施,避免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3.地表水环境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对黑木头川布设2个监测断面(主工业场地上游200m,副工业场地下游1000m),监测结果除氟化物含量略有超标外,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氟化物超标原因与当地氟化物本底值较高有关。

⑵建设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建设期生产、生活污废水应按不同施工点分别设置沉淀池收集处理,作地面工业场地、道路洒水等回用,需外排部分其水质必须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采取措施后,少量外排废水对黑木头川河水环境影响小。

⑶生产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本项目地面生产、生活污水产生量:采暖季137.9m3/d、非采暖季122.1 m3/d,设计分别在主、副工业场地各建设一套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在采暖季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用水,余量达标排放,排放量14070m3/a;非

采暖季全部用于绿化、场地、道路洒水和锅炉除尘器用水,不外排。

矿井水产生量1386m3/d,经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消毒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于井下消防生产用水及场地下游农田灌溉,部分再深度处理回用于厂区生产生活用水和场地周围受影响村庄供水,余量达标外排。

采取上述措施后,煤矿污废水综合回用率91.9%,少量污废水达标外排,对黑木头川河水环境影响小。

4.环境空气

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区内各监测点SO

2、NO

2

小时平均浓度及SO

2

、NO

2

、TSP日均浓度均无超标现

象,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⑵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及治理措施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面和施工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场地平整形成的裸露地表、地基开挖、回填以及散装物料堆放等扬尘;推土机、挖掘机及交通工具释放的尾气。

在采取强化施工全过程环境管理,施工场地、施工道路采取临时硬化措施、适时清扫和洒水抑尘,对运输物料车辆要加盖蓬布、限速、限载;及时清理弃土、弃渣,严禁粉状建筑物料露天堆放等防治措施后,可以减轻本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建设期临时锅炉应在项目建成投产前拆除。

⑶生产期环境空气影响及治理措施

①项目方案在小石畔主井工业场地锅炉房设置2台SZL2-1.0-AII型蒸汽锅炉用于采暖,大石畔副井工业场地锅炉房设置2台SZL4.2-1.0/115/70-AII型热水锅炉用于冬季采暖及生活用水,每台锅炉各配置一台SLDJ-6型高效水浴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93~96%,脱硫效率为30~60%。主井场地锅炉烟气通过35m高烟囱排放,副井场地锅炉烟气通过40m高烟囱排放。由于该矿井原煤含硫量较高,按照设计的脱硫效率,SO

2

不能达标排放,评价要求项目主副井工业场地锅炉应装备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90%的脱硫除尘器,采用旋风除尘+双碱法脱硫工艺。

②地面原煤及产品煤、手选矸石均采用仓储,原煤输送胶带设密闭廊道,两转载点间设FM下饲式袋式除尘器,产品仓顶圆振筛上设防爆型气箱式脉冲袋式除

尘器除尘,除尘器净化效率达到98%。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有组织污染源对周围造成的地面浓度净增值均小于标准的10%,其中影响范围最大的锅炉房污染源最大预测浓度分别出现在主副井工业场地锅炉烟囱周围315m和449m处,因此本项目锅炉烟气等影响范围有限,对工业场地附近村庄及五龙山法云寺环境空气影响不大;采取原煤密闭输送,振动筛、转载点除尘、煤炭仓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煤尘排放,对外环境影响小。

5.噪声

⑴声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工业场地及周边农村居民点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工业场地东侧的韭殿公路的交通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要求。总的来说,评价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均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⑵建设期噪声控制措施及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设期的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电锯等施工机械和设备以及运输材料的车辆,若不采取措施,则小石畔村声环境昼间可达标,夜间有超标现象。评价要求禁止高噪声设备夜间运行,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内高噪声源位置,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等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小石畔村声环境达标。

⑶生产期噪声控制措施及环境影响

生产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主井工业场地的驱动机房、筛分车间、锅炉房和副井工业场地坑木加工房、机修车间、空压机房和通风机房等。在采取消声、降噪、隔声、绿化等综合噪声治理措施后,主、副井工业场地厂界噪声昼间均可达标,夜间主井工业场地驱动机房、锅炉房和筛分车间附近厂界有超标现象,副井工业场地坑木加工房、锅炉房附近厂界有超标现象,但场地附近居民点环境噪声昼夜间均可达标。因此,项目工业场地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扰民现象。

6.固体废物

煤矿建设期的掘进矸石,全部用于填垫工业场地、道路,场地剥离表土用于场地、道路两侧绿化覆土,场地平整做到挖填平衡,无弃方。

生产期产生的手选矸石用于制砖原料综合利用,且项目设计主井场地矸石仓容量640t,可满足手选矸石17天以上储存量,以保证手选矸石利用不畅时不外排。

生产期产生的掘进矸石用于填沟造地综合利用,在矿井具备回填条件时,尽量回填井下不出井,减少因地面填沟造地利用方式引起的次生占地、生态等影响。

锅炉灰渣及除尘脱硫渣全部制砖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站产生的煤泥外售;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集中收集后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合理处置,对外环境影响小。

三、清洁生产

项目采用符合本区煤炭资源赋存特征的生产工艺,实现集中生产,井下锚喷支护、原煤胶带输送,并对矿井水和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与整合前相比,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生产效果。项目综合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内基本水平。评价建议进一步优化设计,并在生产中不断提高工艺和管理水平,使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

、NOx、COD、按照总量控制要求,核定本项目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SO

2

氨氮分别为19.71t/a、15t/a、1.2t/a、0.17t/a。榆林市环保局对原万民煤矿资源

、COD总量为20.2t/a和0.82t/a,根据陕环函整合项目环评批复已经确认项目SO

2

[2012]935号文,建设单位已经通过陕西省环保厅排污权储备管理中心交易获得本次整合新增NOx、COD、氨氮指标。

五、公众参与

原万民煤矿环评公众参与调查与本次环评补充调查结果,分别有89%和92%的公众支持项目建设,无人反对。

六、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⑴项目建设与相关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的资源整合项目之一,整合后的宏欣煤矿提高了矿井机械化程度和资源回收率,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符合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符

合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5年展望编制提纲等相关规划要求。

宏欣煤矿原煤硫份含量2.42%,煤矿已经与榆林市神源焦煤运销有限公司洗煤厂签订洗煤协议,将本矿所产原煤全部送到该洗煤厂洗选。宏欣煤矿原煤送洗后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

⑵选址可行性

①本次整合利用原大石畔煤矿工业场地经改造作为整合矿井副井工业场地,在其南侧1 km处黑木头川河东侧小石畔选择一新场地作为主井工业场地,井田中部新选场址作为风井场地,选址基本可行。

②掘进矸石填沟造地场地选址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Ⅰ类处置场和《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中“对于填沟造地,实施复垦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场所”的选址要求,在采取安全、环保、水保措施的前提下选址基本可行。

⑶环境可行性

本项目属于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符合陕西省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基本水平。在严格“三同时”制度,采取设计和本次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保证受影响村庄居民供水安全,矸石全部综合利用的前提下,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可降低到当地环境可接受的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五、主要要求

⑴落实供水预案,加强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保证矿井水及废污水的综合利用,设计阶段落实矿井水深度处理工艺;加强井田内村庄水井水位动态长期观测工作,保证本矿及周围受影响村庄供水安全。

⑵整合矿井生产原煤必须送选煤厂洗选,禁止直接外售。

⑶矿井生产期手选矸石制砖综合利用,当井下具备回填条件时掘进矸石回填井下,不能回填的掘进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

⑷严格按照设计和环评提出的要求留设保护煤柱,减少地表沉陷对环境的影响。开采影响沉陷区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吨矿提取”方法落实治理费用,保

证沉陷区治理与井田生态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⑸工业场地两个锅炉房烟囱高度应满足标准要求,进一步优化脱硫除尘工艺设计,加强脱硫除尘器的运行管理,保证其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90%。对运煤道路进行硬化,严格运煤车辆管理,加盖蓬布,防止煤尘撒落对环境造成污染。

⑹实施建设期环境监理。

2008090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7894346.html,/N16/N1116/N1458/N1518/N34105/6955367.HTML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8]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及《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8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及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坚持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优先兼并重组相邻煤矿企业和资源;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整合重组,全省保持产能基本平衡。 (三)思路目标。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

内蒙古煤炭市场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市场分析 一: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疆域辽阔,土地富饶,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至2010年,内蒙古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到732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五个,主要有东胜煤田(探明储量927.7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伊敏煤田(探明储量126亿吨)、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131亿吨)、胜利煤田(探明储量158亿吨);储量大于50亿吨的煤田有白彦花、乌尼特、白音乌拉、扎赉诺尔、大雁、平庄、乌海、石拐、陈巴尔虎和呼和诺尔煤田。 二、内蒙古煤矿分布及归属 1、分布: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其中,分布在四个盟市的六大煤田,即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华煤田、胜利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旗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就达1800

亿吨,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 主要盟市矿产资源分布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准格尔、东胜两大煤田的资源储量突破1000亿吨,约占全区煤炭资源总量的53%,且煤质优良,可作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乌海-阿拉善东部焦煤是本地区的重要优势矿产,其中乌海、阿拉善盟焦煤的资源储量约占全区的60%以上。锡林郭勒煤炭也是区内重要优势资源,探明储量1000多亿吨,已发现资源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煤田5处,即胜利、白音华、五间房、巴棋北和巴彦呼硕。赤峰-通辽地区煤炭资源具一定优势,煤炭约占全区6%,现有赤峰元宝山煤田、通辽霍林河煤田。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约占全区14%,现有伊敏煤田、扎赉诺尔煤田、大雁煤田、宝日希勒煤田。巴彦淖尔、包头地区也有一些煤炭资源。 内蒙古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 2、归属:现有煤矿501家。煤矿平均单产由原来的14万吨提高到了目前的100万吨以上,要求产能在30万吨以下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 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C.E是矢量,与F的方向一致 D.公式E=对任何电场都适用 2. 关于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B.沿着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低必定相等 C.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D.沿着电场线方向,单位距离上降落的电势越大,则场强越大 3.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近A、B下面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内部的场强比B内部的场强大 B.A、B内部的场强均为零 C.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低 D.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高

4. MN是一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电荷一定位于ab虚线的右侧 B.带电粒子在a点加速度大于b点加速度 C.带电粒子在a点电势能大于b点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 5. 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位于x轴上,坐标如图所示,C、D位于y轴上.C、D两点各固定一等量正点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置于O点时,B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若将该负点电荷移到A点,则B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静电力常量为k) A.,沿x轴正方向 B.,沿x轴负方向 C.,沿x轴负方向 D.,沿x轴正方向 6.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恒定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一小段距离,则( ) A.油滴将竖直向上运动 B.P点电势降低

《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发改能源〔2006〕10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工业办)、煤炭局(行业办)、国土资源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设厅(建委、建管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促进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但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地方制定不切合实际的煤炭发展规划及生产建设指标,越权核准煤矿建设项目,部分企业违反项目核准和建设程序、擅自开工建设,导致煤矿建设规模过大,勘查、设计、施工质量下降,安全事故和隐患增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保障煤矿建设和生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地质勘查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提高勘查地质报告质量。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要坚持煤炭、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储量认定的原则,加快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承担。勘查单位要严格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交的井田勘查地质报告应达到规范要求。评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对煤炭储量、构造、瓦斯、水文等开采条件等是否满足煤矿设计需要提出明确的评审意见,并对评审结论负责。 对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建设单位不得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初步设计,设计单位也不得接受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 二、严格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核准 各产煤省(区、市)和中央管理企业要依据煤炭勘查程度和建设条件,适时组织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经批准的总体规划,是矿区内各煤炭单项工程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各产煤省(区、市)和中央管理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9号)的有关规定,规范煤炭项目前期工作及核准程序;在国家规划矿区内开展煤炭项目前期工作时,可就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煤炭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问题,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咨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依据有关规定出具咨询复函。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开发项目申请报告,由项目所在地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含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经贸委、经委与发展改革委联合)或项目所属中央管理企业初审后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报请国务院核准(简称“国家核准”)。国家规划矿区以外的煤炭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或省级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省级发展改革委核准。国家核准煤炭规划矿区主要包括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2009-6-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 内政发[2009]5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煤炭资源是我区的战略性优势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科学配臵管理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煤炭资源管理的政策要求,结合近年来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现就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煤炭资源配臵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有序配臵管理煤炭资源的原则。煤炭资源配臵必须符合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臵方案。 (二)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有偿使用的原则。煤炭资源和矿权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全区范围内统一管理设臵。 (三)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配臵管理煤炭资源。 (四)坚持以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重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

转化项目配臵煤炭资源的原则。严格控制向产能过剩的行业配臵煤炭资源。 (五)坚持整体布局、整装开发、集约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的原则。 (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严格遵循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二、煤炭资源配臵的条件、标准与要求 (一)煤炭资源配臵的条件 1 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煤炭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 2 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 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 和高新技术项目。个别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的项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可适当降低有关条件。 3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矿权。 4 自治区内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不足10年、职工安臵困难大、无接续资源的资源枯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重点煤炭企业。 5 资源整合中需要扩大周边不宜单独设臵采矿权区域的项目。 6 现已配臵的煤炭资源量超过项目实际需求的企业,新上 项目可先利用已配臵的煤炭资源。如果新上项目后续资源不足,可按有关规定另行配臵接续资源。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7]7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以下简称《通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1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发后,各地按照要求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对12个省(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中发现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展缓慢,个别地方未编制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部分地方对已批复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尚未组织实施;二是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不符合规定,把已公告关闭的矿井以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增能改造或矿井置换等名义予以恢复,使其合法化以煤矿企业资产整合代替煤炭资源整合,有的整合后的矿井规模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对已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列入整合的矿井,没有及时暂扣其采矿许可证、吊(注)销其它相关证照有的仍在非法组织生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个采矿许可证,多套生产系统”的现象;四是部分地区对拟整合的矿井没有正确执行“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对实施整合的矿井未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这些做法背离了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不符合《通知》和《若干意见》的规定,影响和阻碍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全面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各地要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要作为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第二阶段工作的重点任务,统一部署,规范运作,积极推进。 (一)编制方案 尚未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地区,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制订本行政区域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经市(地)人民政府初审,报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批准。已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但不符合《若干意见》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应包括行政区域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技术条件、资源整合的目标、整合后关闭和保留矿井名单、数量及基本情况(资源储量、井田面积、矿井规模等内容)。 (二)审查批复 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市(地)人民政府上报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审查、批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调整、完善后再行批复。各地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最迟应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审查批复。 (三)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组织实施,由市(地)人民政府按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和矿井关闭标准负责组织关闭验收,省级人民政府于2007年底前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二、严格把握煤炭资源整合的矿井范围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一)可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矿井的资源 1.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合法生产矿井的资源。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3.1太原地区煤炭资源赋存与利用现状 3.1太原市煤炭资源赋存与开发现状 1.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太原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山煤田中、北部,汾河西侧太原市辖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及古交市;北缘娄烦县跨入宁武煤田南端,与吕梁市岚县毗邻;东侧阳曲县、市辖杏花岭区跨沁水煤田北西缘,与晋中市榆次区相邻。含煤面积合计2597.83km2。占全市面积的37%。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合山西组,地层总厚150m。含煤11~13层,含煤系数8.67%~10.75%。山西组2/3号煤层和太原组8、9号煤层(西山)及15号煤层(东山)为主要可采煤层。 含煤区主要位于吕梁复背斜东侧,汾河断陷盆地与沁水盆地北翼西侧。走向北西,褶曲平缓,主要褶曲有石千峰向斜雨庙前前山向斜等;东部以轴向北北东、向南西倾伏的东山背斜为主体。区内次一级构造一断裂为主,断层走向多为北东与北东东。陷落柱较发育。 西北部娄烦含煤区位于宁武煤田南端,主要为一走向北东的向斜构造,两翼倾角较缓。区内发育有走向北东的断层,东南边缘为下静游逆断层,走向北东,落差150m。 主要可采煤层以贫煤、瘦煤煤类为主,肥煤、焦煤、无烟煤次之。在娄烦北部、古交市镇城底镇与马兰镇之间分布有气煤。 截至2007年底,太原市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722409.9万t,其中基础储量1055425.0万t(含储量629177.9万t),资源量666984.9万t。 2.太原市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太原市境内煤炭采矿登记的煤矿214处,设计规模合计6224万t/a,占用面积903.43km。其中≥120万t/a的大型煤矿10处,矿井规模合计2850万t/a,占用面积566.68km2;45~120万t/a的中型矿井13处,矿井规模合计771万t/a,占用面积99.43km2;<45万t/a的小型矿井191处,矿井规模合计2603万t/a,占用面积237.32km2,其中30万t/a的矿井22处,矿井规模合计660万t/a,占用面积76.16km2。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关于批准发布《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的通知 建标〔1996 〕630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 ( 1987 )国土〔建〕字第1 料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的安排,由煤炭工业部负责编制的《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1997 年2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煤炭工业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编制说明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

意见)的通知)(〔1987 〕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附件十六之二)的安排,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会同煤炭工业部沈阳、南京、武汉、选煤、重庆、西安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对煤炭工业矿井、选煤厂和筛选厂建设用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论证了大量资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多次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由我部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共分五章:总则、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矿井建设用地指标,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 号,邮政编码:100011 )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1 号,邮政编码:1000081 )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八日 第一章总则 第1 . 0 . 1 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适应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缩本)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1、现有工程概况 ⑴工程基本情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 原中寨山煤矿和东胜煤矿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建成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0.03Mt/a和0.06Mt/a。开拓方式均为斜井-单水平-房柱式开采,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垮落式采煤,人工装载,防爆三轮车自卸运输,露天堆放和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的开采方法。原有两个矿井于2008年停产关闭。2008年至今,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进行矿井0.6Mt/a整合项目的准备工作。原有矿井概况见表1。 表1 资源整合前原有矿井概况

⑵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措施 经现场实际调查,整合前,原有矿井未履行环保手续,生产生活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基本上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大;调查发现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以及评价提出的对策措施见表2。 2、资源整合项目概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众源煤矿整合区位于横山县城东南直距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和韩岔乡管辖,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9.2221km2,生产能力0.60Mt/a,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28.45Mt,设计可采储量15.99Mt,服务年限19.03a。整合矿井在井田中部园台村东北部的贾家庙沟平台地

内蒙古煤炭市场研究分析

内蒙古煤炭市场分析

————————————————————————————————作者:————————————————————————————————日期: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市场分析 一: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疆域辽阔,土地富饶,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至2010年,内蒙古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到732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五个,主要有东胜煤田(探明储量927.7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伊敏煤田(探明储量126亿吨)、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131亿吨)、胜利煤田(探明储量158亿吨);储量大于50亿吨的煤田有白彦花、乌尼特、白音乌拉、扎赉诺尔、大雁、平庄、乌海、石拐、陈巴尔虎和呼和诺尔煤田。 二、内蒙古煤矿分布及归属 1、分布: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其中,分布在四个盟市的六大煤田,即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华煤田、胜利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旗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就达1800

亿吨,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 主要盟市矿产资源分布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准格尔、东胜两大煤田的资源储量突破1000亿吨,约占全区煤炭资源总量的53%,且煤质优良,可作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乌海-阿拉善东部焦煤是本地区的重要优势矿产,其中乌海、阿拉善盟焦煤的资源储量约占全区的60%以上。锡林郭勒煤炭也是区内重要优势资源,探明储量1000多亿吨,已发现资源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煤田5处,即胜利、白音华、五间房、巴棋北和巴彦呼硕。赤峰-通辽地区煤炭资源具一定优势,煤炭约占全区6%,现有赤峰元宝山煤田、通辽霍林河煤田。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约占全区14%,现有伊敏煤田、扎赉诺尔煤田、大雁煤田、宝日希勒煤田。巴彦淖尔、包头地区也有一些煤炭资源。 内蒙古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 2、归属:现有煤矿501家。煤矿平均单产由原来的14万吨提高到了目前的100万吨以上,要求产能在30万吨以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政发[2006]39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6.07.31 【实施日期】2006.07.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 (鄂政发[2006]3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等文件精神以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就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步骤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

政手段,一手抓煤矿整顿关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一手抓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控制煤矿数量。以全省现有696处煤矿为基数,原则上按照压减35%的比例进行控制,到2008年6月底,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482处以下,其中黄石市47处以下、襄樊市25处以下、荆州市10处以下、宜昌市181处以下、十堰市20处以下、荆门市54处以下、咸宁市25处以下、恩施州120处以下。各地在实际工作中要力争多关闭。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巷道式采煤等非正规采煤方法,淘汰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的矿井,煤炭资源整合后形成的矿井生产能力不低于6万吨/年。边角地带或边远山区,按程序报批后,合理确定井型。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截至2011年)。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13个煤组。煤田长45公里,宽15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中国最高。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已查明和预测含煤盆地180余个,面积约1118万平方千米。其中75173%的资源储量集中分布于鄂尔多斯市的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煤田和白音华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巴虎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截至2008年底,全区煤炭上表矿区500余处,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31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3200多亿吨,另有预测资源量近4000亿吨,煤炭资源总量可达7200多亿吨。作为全区优势矿种,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煤炭资源的矿业产值逐年递增,已连续几年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成为自治区的主要支柱性矿产。其中原煤产量快速攀升,已由2000年的年产原煤7274万吨增长至2008年的4172亿吨,增长近550%,2008年全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的产值达到724187亿元,约占当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911%,而且以煤为主的发电量也由“十一五”初期不足5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08年度的2114亿千瓦·时。2009年,全区原煤产量上升至6亿吨,电力装机6100万千瓦·时,外送电量960亿千瓦·时,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煤电产业已经成为自治区主要支柱产业。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图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 区划分情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

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煤炭建设工程 费用定额及煤炭建设其她费用规定(修订)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2011。1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文件 中煤建协字[2011]72号 关于发布《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建设 其她费用规定》(修订)得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煤炭建设工程造价(定额)管理工作,满足与适应国家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得新规定、新标准、新规范等政策性变化得需要,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对2007年版《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工程建设其她费用规定》进行了局部修订、现将修订后得《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建设其她费用规定》予以发布,自20

11年1月1日起施行,发文之日起已办理完结算得不再调整。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煤协字[2007]90号文中发布得《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工程建设其她费用规定》同时停止使用、 本次发布得定额、规定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归口管理,各煤炭工业工程造价管理站负责解释。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目录 第一部分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 第一章总说明…………………………………………………………………………………1 第二章费用项目组成及内容 (4) 第三章费用标准及有关规定 (18) 第四章费用标准得使用范围…………………………………………………………………27 第五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算程序…………………………………………………………32 第二部分煤炭建设其她费用规定 (39) 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第一部分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第一章总说明 一、为规范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统一煤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内容与取费标准及计价办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新规定,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解决《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7)与现行政策不相适应与施行中难以操作得有关具体问题,重新修订《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1)(以下简称本定额) 二、本定额就是煤炭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得计价依据。适用于煤炭建设矿山工程、地面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编制概算、预算、结算与招标工程编制招标控制价(标底),也可作为投标报价得依据。与煤炭建设各类工程概算定额(指标)、消耗量定额或综合定额2007基价配套使用。 三、本定额制定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两种计价取费程序、无论工程量清单计价还就是定额计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标底)时,均应按照煤炭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2007基价)与本定额规定得取费标准、计算程序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计算,投标报价可参照本定额得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企业实际情况自主确定,费用组成要完整,费用计取要合理。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货运铁路运输简介 一、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总体情况 1、 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现探明煤炭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1位,远景预测煤炭储量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2位。 2、 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主的低变质烟煤区域;二是蒙东地区的褐煤区域。 3、 煤种以动力煤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而炼焦煤仅占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 4、 全国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统计表: 全国(亿吨) 内蒙古(亿吨) 内蒙古占比总量 455211225026.91%褐煤 1903175392.12%低变质烟煤24215900437.18%气煤 9392107911.49%焦煤 1957 364 18.60% 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 二、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分布及简介 1、 主要煤田的分布图

2、主要煤田简介 煤田探明储量(亿 吨) 主要煤种分布地区 大雁煤田36褐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西南 呼山煤田23褐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伊敏煤田48褐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 扎赉诺尔煤田83褐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 白音华煤田140褐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胜利煤田214褐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霍林河煤田131褐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元宝山煤田16褐煤赤峰市 桌子山煤田29肥煤和焦煤为主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交界处 准格尔煤田253长焰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神府东胜煤田2236不粘煤为主,低硫低灰,发 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 陕北的神木,府谷,榆林,横山,靖边一带向 北延伸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 三、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简介 1、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第一大产煤地区,面积86752平方公里,市域 面积70%含煤,现已查明并在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煤炭探明储量4300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1、操作当事人 A、整合资质公司:经省政府批准,林东集团是具备整合煤炭资源资质 的公司。该类公司设定了19家,其中大型国有企业4家,林东集团是其 中之一。; B、整合操作出资人:提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的人。下称 CostResource,简称CR; C、整合操作公司:整合操作操作出资人与整合资质公司合资的公司, 与整合资质公司签署有必要的协议,以整合资质公司的名义进行整合工 作,也是整合后资源的拥有者。整合资质公司拥有较少的该公司股份,整合出资人拥有较多股份。整合操作公司是整个方案的核心。拟由拟设立的“瑞诚资源”(下称UnitResource,简称UR,应为纯粹的壳公司)与林 东集团合作,成立一家资源整合操作专业公司(下称LinDongResource,简称LR),取得由林东集团所拥有的整合资质。该公司的资金分为三个 来源:第一轮注册资本较小,以人民币1000万元为妥,其中,林东集团 占35%(由UR垫资),UR占65%;随着工作的开展,取得整合资格、拟就 商业计划并组织良好团队之后,拟引入CR,作为LR的幕后第三股东向U R出资3亿元,持有UR75%股份(此时,UR原股东的股份价值为1亿元),并通过UR向LR出资2.9亿元,使UR持有LR80%股份(LR中实际权益的 比例为:林东集团20%,UR原股东20%,CR60%);第三部分资金见MR中的陈述; D、整合资金贷款人:将较大额的资金借予LR,作为整合资源所使用 的收购资金,用于收购小煤窑等被整合煤炭公司。其收购所获得的资产分成两个部分:资源资产及生产设备设施资产。下称MoneyResource,简称MR。此间,MR很可能就是CR; E、被整合资产鉴定及评估人:受LR的委托,对被整合的小煤窑所拥 有的资产进行鉴定和评估的操作者,该公司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分别进行相关的工作。简称咨询公司; F、第一矿主公司:LR将整合得来的资源中最好的一部分(可能是总 量的30%)经评估后作为出资,授予第一矿主公司,由该公司投资建设(部分建设资金采用借款方式取得),并提供运营所需流动资金。第一矿主公

山西煤炭整合五大主体背包袱

山西煤炭整合五大主体背包袱 青海省木里煤田矿区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之路也是山西省五年前走过的。然而,当初煤炭市场高点之上的整合,却在收场时遭遇“寒流”,又两年时间过去了,作为整合主体的山西省国有五大煤企也在努力寻找各自的出路。 随着山西省政府相继发布2008年2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和2009年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及煤炭资源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加速启动。 主要整合方式为,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均要经共同确认的有资质单位对资源和所有矿井资产进行评估,双方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企业性质均为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的股份最高49%,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主体则主要包括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同时允许山

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 整合目标是到2010年底,山西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不过,直到2012年3月,山西才宣布煤炭资源整合结束。通过三年时间,山西全省矿井个数由 2598 处减少到 1053 处,办矿主体由2200 多个减少到 130 多个;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资源回收率也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 然而,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山西省的整合主体即遭遇煤炭市场的急转直下。煤炭价格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2012年5月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炭市场萧条的形势延续至今。作为整合主体之一的阳煤集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866.66亿元,而净亏损却达到5.33亿元;山西焦煤集团2014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569.18亿元,但净利润却为-6612.49万元。 今年1~3月,潞安集团煤炭产量累计1906万吨,同比减少176万吨;煤炭销量累计完成1565.8万吨,同比减少9.18万吨;商品煤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货运铁路运输简介 一、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总体情况 1、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现探明煤炭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1位,远景预测煤炭储量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2位。 2、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主的低变质烟煤区域;二是蒙东地区的褐煤区域。 3、煤种以动力煤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而炼焦煤仅占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 4、全国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统计表: 二、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分布及简介 1、主要煤田的分布图

2、主要煤田简介 三、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简介 1、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第一大产煤地区,面积86752平方公里,市域面积70%含煤,现已查明并在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煤炭探明储量4300

亿吨,约占全国的13%、内蒙古自治区的58%。 2、截止2012年底,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矿井306座,核定生产能力48161万吨/年,在建30座,设计能力10990万吨/年。 3、“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从2005年的1.5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5.97亿吨,年均增长约7300万吨,全市煤炭平均外调率约为88%。 4、 2012年,据统计全市共销售煤炭5.9亿吨,煤炭工业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态势。 四、内蒙古西部(蒙西)铁路运输大通道 1、通过京包铁路向西发运至东北以及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 蒙西地区与京包线连接的铁路线路主要有:包神铁路(向北)、包西铁路(向北)、包兰铁路以及呼准铁路。货物通过以上铁路线路集中至京包线,至集宁站通过集通线发至东北,在大同站通过大秦线发至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还有部分通过京包铁路发送至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地区。 2、通过大准线向西发运至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 大准线西部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站,与准东铁路(东胜-准格尔旗)连接,东部在大同东站接入大秦线,成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的主要通道之一。主要运送准东铁路及薛家湾地区煤炭2010年大准线运量为7129万吨。 3、通过神朔铁路向西发运至黄骅港港 神朔铁路由神华集团投资建设,主要针对其公司的黄骅港发运煤

陕煤集团简介 文档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集团公司于2004年2月21日创立,是省委、省政府为落实西部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行业整体优势,调整煤炭经济结构,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而成立的直属国有大型独资企业。集团公司组建初期由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黄陵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公司、陕北矿业局、陕西彬长矿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组成。运营后,省煤炭局将陕西省煤炭物资供应公司划归集团公司管理。随着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又增加了控股和参股公司:陕西神木红柳林矿业公司、陕西府谷冯家塔矿业公司、陕煤集团澄城有限公司、陕煤集团黄陵煤炭公司、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公司、陕西府谷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2005年底有19个企业,其中全资、控股或相对控股企业15个,参股企业4个。 陕煤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4.88亿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煤炭开采、销售、加工和综合利用,电力生产供应、煤炭化工和建材,煤炭科研设计、煤田地质勘探、煤矿建设、煤矿设备制造与安装以及煤炭运输、高科技产业等。集团公司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公司所属企业分布于陕西省西安、渭南、铜川、咸阳、延安、榆林6个地市。 2006年6月1日,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陕国资改革发[2006]144号)精神,将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合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6年6月30日举行了成立暨揭牌仪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