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感染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人体疾病,患有粪肠球菌尿路感染会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同时还会容易导致人体盆腔内感染等,而治疗粪肠球菌的尿路感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先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注射抗炎类药物,或者是服用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

★病因

肠球菌属中对人类致病者主要为粪肠球菌,少数为屎肠球菌、坚忍肠球菌等。肠球菌属为人类肠道正常菌群,在外界环境中亦存在。该类菌可致院内,也可致院外感染,广谱抗菌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等的应用,留置导尿,血液及腹膜透析等均为导致肠球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尿路感染粪肠球菌所致感染中最为常见,院内尿路感染

多发生于留置导尿管或其他器械应用的患者,多表现为下、上尿路感染,少数为前列腺炎和肾周脓肿,在院外单纯性尿路感染中肠球菌所致者相对少见。

2、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尿路、腹腔、盆腔感染、烧伤后伤口感染等均可成为败血症的入侵病灶,肠球菌约可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5%~15%,主要为粪肠球菌,少数为屎肠球菌、鸟肠球菌(E.avium)、坚忍肠球菌等。

3、腹腔、盆腔感染较大肠杆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引起者为少见,常系与上述细菌的混合感染。

4、其他少见情况下肠球菌可致伤口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极少致呼吸道感染。由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有少数病例报道。

★治疗

肠球菌感染的抗菌治疗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或抗菌药耐药,仅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呈中度敏感,哌拉西林等亦可对其具中等抗菌活性,因此可选用上述药物,严重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时需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有良好杀菌作用,因此根据病情,也可选用青霉素类与万古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类的剂量宜大。心内膜炎等的疗程宜长,以避免复发。

粪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的病症病患,可以先进行试敏,要是没有过敏现象的话可以注射头孢类的药物效果较好,可以静脉注射七天为一个疗程,建议七天以后,化验一下尿蛋白。

尿路感染的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以后,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大便以后尽量,要用温水清洗一下肛门,防止引起尿路感染,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随身携带湿巾,方便及时的清理。

患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时一定要加强日常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加重病情,要多吃一些温和、补身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青菜水果。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一、概念: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 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本病为细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肾脏病变,致病菌以大肠杆 菌多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等 偶有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 本病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2%,其中主要是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0在学龄期儿童中,女性发病率为1%,而男性发病率为0·03% 三、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毒 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2)血行感染途径较少: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 (3)淋巴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十分罕见。 四、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膀胱炎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在泌尿道 1)排尿时有烧灼感、疼痛、尿频、尿急和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感 2)血尿:尤其是排尿终末段 3)其他症状:尿液混浊、全是不适、寒颤、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腰痛(2)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症状:多起病急,常伴有寒颤、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或腹泻。 2)肾脏和尿路的局部表现:常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 3)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3)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盏、肾盏组织。平常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 (4)无症状细菌尿: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 五、主要的护理问题 1、排尿异常与膀胱壁出现炎症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受到刺激而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有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本章主要叙述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后者主要指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感。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2)血行感染: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 (3)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但罕见。 2.机体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①排尿的冲刷作用;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⑤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⑥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任何妨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等均可导致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肾组织结构快速破坏,因此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 (2)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输尿管

条件治病菌之粪肠球菌研究报告观察

仅限学习使用个人资料整理 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对于肠球摘要:肠球菌不像大多数的乳酸菌一样,它不被认为是“安全可靠”%胆汁盐。肠球菌种适宜在%氯化钠,年月号已被提议列入肠球菌属4010><2005266.5℃至的环境下生存分钟。大多数品种也可以在值在,并可以在°且109.6CpH6030。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都是人类消化℃之间生长。Flahautet al.,1996>45(Moellering,1992在每克消化系道微生物自然存在的菌种,在胃肠道中因为个体差异其含量差异变化很大<82)。肠球菌通常从食品、植物、水和土壤中分离,可能由于它统内容物中含有和1010。在牛奶和奶酪制品中的来源是粪便使得他们的天性在恶劣环境中比较耐受(Giraffa,2002>通常会找到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少量的坚忍肠球菌,偶然也会发现小肠肠球菌和铅黄肠),并且它在水球菌。不同于其他乳酸菌,肠球菌不能被认为是“一般认为安全”程序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状况。一方面,肠球菌在作为奶酪技术中作为发酵培养物被认为是;另一方面,它们被认为是新兴的人类病原体由积极作用的(Giraffa,2003>。这篇综述主要是根据现有知识总结了肠球菌的积极和消极的性状,来(Moellering,1992>强调这种菌属的争议性。食品安全准则着重强调了对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的因素,这样使我们建议在发酵食品中使用肠球菌前应对这几项进行研究。 .分类和鉴定2由于肠球菌的表型多样性,这使得肠球菌种的生理测试鉴定一直存在问题(Devriese et 。此外,物种鉴定的常规实验往往需要很长的培养时间。Park et al.,1999>al.,1993基因的基因型鉴定方法更加的准确,虽然和。使用23S rDNA(Facklam et al.,2002>16S的例如鹑鸡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有它们还不能区分所有肠球菌的物种16S rDNA99.8%<扩增技术基因间隔区的特异的同源性)。这种方法已经成功的在应用:)PCR1rRNA基因。基因,,和ace Kariyamaet al.,2000>(Naimiet al.,1997>vanddl(Satake et al.,1997的扩增,)转录调控基因,基因(Liu 2(Duh et al.,2001>(Jacksonet al.,2004>sodA Ef0027基基因和)基因,,atpA ddl cpn60 3(Ozawa et al.,2000>(Goh et al.,2000>et al.,2005>‘技)利用)的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端引物的测序,和因5PCR。术(Svec et al.,2005>有许多人试图区分从人分离的菌株和从食物分离的菌株,大部分主要关注的DNA指纹图谱。这些研究使用了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如扩增rDNA 限制性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Vancanneytet al.,2002>。Willems et al.,2000。(Antonishyn et al.,2000)技术

预防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的护理

预防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的护理 目的:为了降低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抽样100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每组50例,其中1组釆用开放式留置导尿,另外1组釆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导尿加密闭式膀胱冲洗法。结果:比较两组发生尿路感染率,结果选用开放式留置导尿发生尿路感染率为100%。釆用密闭式膀胱冲洗发生尿路感染率仅为6.45%,感染率降低了94%。结论:釆和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导尿加密闭式膀胱冲洗可以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 标签:膀胱;冲洗;感染 传统釆用的开放式留置导尿,操作虽简单,但易滑脱,感染机会大,为了避免以上缺点。本院对50例患者釆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按一次性引流袋加膀胱冲洗,尿路感染率仅为6.45%[1],大大降低了感染率,由此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患者均是本院住院须留置导尿患者,共100例,按简单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釆用开放式留置导尿,其中下肢瘫痪人数20例,脑溢血患者20例,前列腺摘除术5例,高位截瘫人数5例,男25例,女25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1岁。留置导尿时间最短为10 d,最长为45 d,平均为15 d。观察组釆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加密闭式膀胱冲洗法,其中下肢瘫痪人数20例,脑溢血患者20例,前列腺摘除5例,高位截瘫患者5例,男25例,女25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1岁,留置导尿时间最短10 d,最长45 d,平均15 d。 1.2方法 1.2.1开放式留置导尿一般釆用橡胶导管导尿,接常规进行导尿,膀胱冲洗釆用注射器,故需反复打开接头。 1.2.2 密闭式留置导尿釆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接一次性引流袋加常规第二天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在传统的基础上改用一次性输液管进行膀胱冲洗。具体操作如下:先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准备好液体,插好输液管,端至患者床旁,作好解释工作,排空膀胱后用螺旋夹夹紧引流袋上端,用0.5%碘伏消毒导尿管下端外面,排好输液管内的空气,按静脉穿刺法插入至导尿管内,开放输液管螺旋夹,见液体通畅后用胶布固定,冲洗后拔去针头,保留10~30 min后放尿. 1.2.3为了比较两组冲洗后的效果,笔者都采用0.02%呋喃西林溶液2 500 ml

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方剂中药处方

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方剂中药处方(一) 【辨证】下焦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鱼败银海汤。 【组成】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学良方。 附:其她急性尿路感染偏方 急性尿路感染与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腰痛,或发热恶寒,偶见血尿为特征,因而多属中医淋证中的热淋与血淋范畴,其辨证论治如下: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与剂局方》)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扁蓄10g,滑石3g,山栀10g,大黄6g(后下),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 方义及加减:方中木通、车前草、瞿麦、蓄皆寒凉之品,均可清利湿热,利水通淋。滑石甘淡利窍,增加利湿作用。山栀清泻三焦湿热,大黄通腑泻热,灯心草导热下行。蒲公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通淋,《本草备要》谓:“蒲公英亦为通淋妙品,试之甚验。”石韦甘苦微寒,上能清肺,下能通利膀胱,有利水通淋之功,李杲《东垣试效方·小便淋闭论》认为“以清肺之气,泄其火,资水之上源也”。甘草清热解毒,调与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湿通淋之功。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用枳实,以通腑泄热;腰痛甚者,加木瓜、杜仲;伴口舌生疮者合导赤散;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以与解少阳;有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旱莲草;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尿路感染的2/3,多见于疾病的初期,病邪在腑,尚未及脏,治疗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因苦寒药败胃,渗湿药伤阴,故症状缓解后要及时调整方剂,特别就是八正散中的木通,大量应用,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2)肝胆郁热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尿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布包),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 ,黄芩10g,甘草6g。

肠球菌属(新)

第三节肠球菌属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栖居人、动物得肠道与女性生殖道,就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得重要病原菌。 一、分类: 链球菌科,具有D群链球菌得D抗原,过去就是属于链球菌属得D 群,但种系分类法用DNA杂交研究发现,证实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不同于链球菌属细菌,与链球菌同源程度低,所以现将其从链球菌属中划分出来,命名为肠球菌属。由16SrRNA序列分析与核酸杂交等,证实有19种肠球菌,分成5群,临床标本分离得多属于群2。 二、临床意义: 最多见于尿路感染,多与尿路器械操作、留置导尿、尿路结构异常有关,就是重要得医院感染病原菌。腹腔与盆腔创伤时肠球菌也就是常见细菌。肠球菌引起得菌血症常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得老年人、长期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得免疫功能低下得患者。近年来不断上升得肠球菌感染率与广泛使用抗生素出现得耐药性有关。 三、微生物特性: G+球菌,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琼脂平板上生长得细菌呈球杆状,液体培养基中呈卵圆形、链状排列。无芽胞与荚膜,个别菌种有稀疏鞭毛。 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35℃,大多数菌株在10℃与45℃均能生长。所有菌株在含6、5%NaCl肉汤中能生长,在40%胆汁培养基中能分解七叶苷。

多数菌种具有吡咯烷酮芳基酰胺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PYR),氧化酶(-),触酶(-)但某些菌株触酶可出现弱(+)。当粪肠球菌培养于含血得培养基中,可合成细胞色素氧化酶或触酶或两者皆有。 含D群链球菌D抗原。 与链球菌得显著区别: 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高胆汁(40%)培养基、10℃与45℃均能生长、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天然耐药 四、微生物检查: (一)检验程序:图6-3 (二)标本采集: 血、尿、创伤标本等,标本1h内接种完毕。 (三)标本直接检查: G染色镜检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BAP 若标本中含G-杆菌,可用选择鉴别培养基: ①叠氮胆汁七叶苷琼脂——可抑制G-菌生长,肠球菌分解七叶苷为黑色菌落; ②哥伦比亚多黏菌素-萘啶酸琼脂(CAN)与苯乙基乙醇琼脂(PEA)。35℃、24h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0、5~1mm大小得圆形菌落,羊血平板上为α溶血或不溶血,粪肠球菌得某些菌株在马

(推荐)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一、致病菌 1.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埃希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2. 急性和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由埃希大肠杆菌引起。 3. 尿路梗阻、畸形、神经性膀胱、糖尿病或行器械操作后引起的感染以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居多。 4. 15岁以下男性,变形杆菌感染较常见;55岁以上男性或全身情况较差者,葡萄球菌感染增多;16-35岁女性,葡萄球菌感染仅次于埃希大肠杆菌,约占10%-15%。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首先收集尿液做尿沉渣涂片、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根据其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 如为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合成药物。 3. 抗生素的使用,持续到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2周。 三、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参考上述急性第1点。 2. 抗生素的应用至少2-3周,需要继续长期应用小剂量口服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有时维持几个月以上。 3. 治疗期间,反复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培养。 四、急性膀胱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单纯性膀胱炎的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国外提倡单次剂量或3日疗程,目前采用最多的是3日短程疗法。

2. 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耐药或有感染诱因,要及时更换合适的抗生素、延长应用时间。 五、急性尿道炎 1. 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 2. 采用氟哌酸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2014版)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一、不同感染类型的致病菌特点 1. 单纯性尿路感染:(1)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2)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的常见病原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 2. 复杂性尿路感染:(1)具有更广的菌谱,而且细菌更可能耐药(特别是与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者诱发尿路感染的潜在疾病;(2)尿培养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 二、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 可采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短程疗法分为单剂疗法(single-dose therapy)和3日疗法(3-day therapy)两种方式。 2. 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3. 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并可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是什么? 粪肠球菌感染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人体疾病,患有粪肠球菌尿路感染会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同时还会容易导致人体盆腔内感染等,而治疗粪肠球菌的尿路感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先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注射抗炎类药物,或者是服用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 ★病因 肠球菌属中对人类致病者主要为粪肠球菌,少数为屎肠球菌、坚忍肠球菌等。肠球菌属为人类肠道正常菌群,在外界环境中亦存在。该类菌可致院内,也可致院外感染,广谱抗菌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等的应用,留置导尿,血液及腹膜透析等均为导致肠球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尿路感染粪肠球菌所致感染中最为常见,院内尿路感染 多发生于留置导尿管或其他器械应用的患者,多表现为下、上尿路感染,少数为前列腺炎和肾周脓肿,在院外单纯性尿路感染中肠球菌所致者相对少见。

2、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尿路、腹腔、盆腔感染、烧伤后伤口感染等均可成为败血症的入侵病灶,肠球菌约可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5%~15%,主要为粪肠球菌,少数为屎肠球菌、鸟肠球菌(E.avium)、坚忍肠球菌等。 3、腹腔、盆腔感染较大肠杆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引起者为少见,常系与上述细菌的混合感染。 4、其他少见情况下肠球菌可致伤口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极少致呼吸道感染。由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有少数病例报道。 ★治疗 肠球菌感染的抗菌治疗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或抗菌药耐药,仅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呈中度敏感,哌拉西林等亦可对其具中等抗菌活性,因此可选用上述药物,严重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时需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有良好杀菌作用,因此根据病情,也可选用青霉素类与万古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类的剂量宜大。心内膜炎等的疗程宜长,以避免复发。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7-07-27T16:11:19.1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唐燕萍 [导读] 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125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十分显著的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预防;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住院治疗的之间较长,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没有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或者被限制行动,都需要使用留置导尿管,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尿路感染[1]。尿路感染可以分为上路感染——肾盂肾炎,下路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是多发区域,仅次于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而医院发生尿路感染的80%以上的患者都是与导尿有关。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一旦患有尿路感染,会严重影响治愈时间,增加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且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所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都超过72小时。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150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5±2.1)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时间有10-46天,平均治疗时间(28±2.0)天[2]。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考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尿路感染预防和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有效的预防了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从卫生清洁入手,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及时更换使用了的床单被套,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被感染的概率[4]。重症监护病房内,必须要定期完成消毒,对于室内使用的治疗仪器设备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耐药性的检查,从而选择更好更有效果的抗生素;避免多种抗生素的共同使用,以免造成多种耐药性和免疫力下降。当出现耐药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耐药菌株感染,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交叉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措施:鉴于导尿管是一种外侵型的操作,因此在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时,护理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其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避免重复性的操作,在放置导尿管时,应该动作轻柔、慢慢放置,避免粗暴的动作导致患者尿道的伤害,使得感染的几率增加。在进行操作时,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的入侵。保持导尿管畅通,引流袋的位置需要放置了患者的耻骨联合位置以下,防止尿液的回流受到阻塞,引发逆行感染[5]。对于恢复良好、适合拔掉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拔除,避免长期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降低尿液浓度,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对外阴和尿道进行清洁与消毒,降低感染概率。护理人员按时检查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并作出记录,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综上所述,针对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_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 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 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专业技术资料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 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 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 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 (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 ) 尿标本收集排尿标本:

产气荚膜梭菌和粪肠球菌致下肢伤口感染 1

此,这些因素可能是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 肠球菌属有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耐药性,屎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根据本组耐药性的调查,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6.7%和22.2%,对环丙沙星等多种药物耐药。屎肠球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其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二者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与文献报道一致4,5。本组资料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鉴于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和耐药率增加,今后应加强对肠球菌感染的监测,重视病原学诊断,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参考文献: 1 汪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2(2):1152119. 2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编委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2肺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编委会,1999.3722 374. 3 郭玉芬,甄景慧,张美和,等.北京儿童医院血培养检出菌17年的变迁及耐药性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2): 7502754. 4 瞿介明,龚炜,周春妹,等.肠球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72329. 5 宣天芝,陶风容,李金萍,等.肠球菌耐药现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3082309. 产气荚膜梭菌和粪肠球菌致下肢伤口感染1例 安瑞芳,吐洪那义,古力娜,沙拉马义 (伊犁州新华医院,新疆伊犁州835000)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粪肠球菌;伤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8.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529(2004)0520587201 1 病 例 患者,女,4岁。主诉车板砸伤左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月余,于2003年3月4日入院。自诉1月前不慎被车箱板砸伤左下肢,急到当地诊所清创包扎,用夹板固定制动,经换药发现夹板处皮肤坏死,急诊来我院治疗。检查:左下肢疼痛,表面可见3处3c m×5c m大小创面,表面有黑痂,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有异味,周围有坏死组织,无出血,并见胫骨外露,左下肢后侧有大片创面均发黑无渗出,下肢活动受限,搬动时疼痛加剧,经治疗效果欠佳,于4月1日取脓液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和粪肠球菌。4月10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5月12日脓液培养长出产气荚膜梭菌和金黄气葡萄球菌。 2 细菌学鉴定 2.1 培养特性 取脓性渗出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检出G+杆菌和G+球菌。 2.2 生化反应特性 G+杆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等均呈阴性,3d后再次涂片染色镜检,菌体呈现典型的梭状形态,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生化特性。G+球菌触酶(-)、七叶苷、胆汁七叶苷、6.5%N aC l、精氨 收稿日期:2003209208酸、山梨醇、甘露醇均阴性,棉子糖(-)。120Λg 片庆大霉素耐药,符合粪肠球菌生化特性。 2.3 药敏实验 产气荚膜梭菌对多西环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特别敏感。哌拉西林、阿奇霉素中度敏感。氨曲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耐药。粪肠球菌除对多西环素敏感外,以上其他抗生素均呈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多西环素敏感,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红霉素耐药。 3 讨 论 产气荚膜梭菌在有少量氧的环境中仍可生长迅速。因此创面伤口脓液培养长出G+有芽胞杆菌时,应注意与枯草杆菌加以区别,防止当污染菌废弃。该菌动力阴性,平皿放置3 d后再涂片染色菌体呈现非常典型的梭状形态。而枯草芽胞杆菌则无此种情况,同时枯草芽胞杆菌动力阳性。该患者前后3次培养长出产气荚膜梭菌、2次粪肠球菌、2次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108d,经用头孢唑林、头孢哌酮、青霉素、头孢曲松伤口有些好转,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笔者认为该患者未及时采样培养以确定感染菌和敏感抗生素,以及培养出复数菌混合感染时,仍未能合理使用抗生素使伤口愈合缓慢、反复脓液培养阳性的根本原因。 ? 7 8 5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第14卷第5期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

主堡塑星丛壁苤查!!!i生!旦箜堑鲞笙兰塑垦!也』望塑!:垒P至!!!!i!!!!:!!!盟!:! ·专家共识-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伴有复杂因素的患者,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1],而近年国内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也使得尿路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发生改变,并诱导耐药性的产生。本共识制定的目的是对“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未尽事宜的补充和细化。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对尿路感染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共识的内容也将进行相应的更新。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同时伴有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合并疾病[2],如泌尿生殖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 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有2条标准,尿培养阳性以及包括以下至少1条合并因素[2。]: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残余尿>100ml;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和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尿流改道;化疗或放疗损伤尿路上皮;围手术期和术后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等。 临床上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之前经常采用经验性治疗或不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导致耐药的出现。国内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谱的特点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降低,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株比例升高,另一个特点是肠球菌感染比例升高[4]。 二、临床评估 下尿路感染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等,上尿路感染则以肾区疼痛、发热较为多见。泌尿生殖道结构、功能异常或者其他存在易发感染的原发病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O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5.04.001 通信作者:陈山,Email:shanchentr001@163.com;郑军华,Emailzhengjh0471@sina.com 尿培养: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女性>105cfu/ml、男性>104cfu/ml,或所有患者导尿留取的尿标本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l具有诊断价值[2J。 其他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和泌尿系CT主要目的是寻找泌尿生殖道结构、功能异常或者其他存在易发感染的疾病。 三、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 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于有症状复杂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需要了解可能的病原菌谱和当地的耐药情况,还要对基础泌尿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对肾功能的评估)。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需根据临床反应和尿培养结果及时进行修正。 1.轻中度患者或初始经验治疗 (1)氟喹诺酮类:近期未用过氟喹诺酮类可选择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或口服,每日1次)。该药具有高尿液浓度的特点,抗菌谱可以广泛覆盖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同时对于部分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也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也可使用环丙沙星(200mg静滴,每日2次),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2)头孢菌素(2代或3a代):相比1代头孢菌素而言,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对革兰阴性菌的杀菌活性显著增加,同时保持了对葡萄球菌属较高的杀菌活性。而3a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很高的杀菌活性,对葡萄球菌杀菌活性较弱,药代动力学特征与二代头孢菌素相比区别不大。 (3)磷霉素氨丁三醇:(3g,口服隔日1次)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非发热性尿路 万方数据

尿路感染的食疗 保护尿道就喝这些汤

尿路感染的食疗保护尿道就喝这些汤 尿路感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而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饮食疗法就是其中之一,而饮食疗法不但有治疗的功效,预防也是很有效的,而治疗及预防尿道感染的饮食有粥、汤等等,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尿路感染的早期症状及食疗。 ★尿路感染的食疗 众所周知,食疗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同的食疗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可以治疗尿路感染的汤。

★冬瓜绿豆汤 [原料]新鲜冬瓜500 g,绿豆50 g,白糖适量。 [制法]将冬瓜连皮切成小块,把绿豆洗干净,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煎熬成汤,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利尿,防暑降温。是防止尿道感染的最好饮料。 [服法]代茶喝,频频饮之。 ★蚬肉海棠汤 [原料]蚬肉20 g,秋海棠30 g,冰糖适量。

[制法]将蚬肉洗干净,焯水后,加入秋海棠,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熬成汤液,放入冰糖,搅匀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尿路感染,尿频、尿痛、尿血患者。 [服法]吃蚬肉喝汤,1次/d。 ★墨鱼桃仁汤 [原料]墨鱼50 g,桃仁15 g,姜、葱、精盐各适量。 [制法]先将墨鱼洗干净,去皮、骨,切成丝。与桃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入清水,用武火煎熬,然后用文火,将墨鱼煮烂熟,加入姜、葱、精盐即可。 [功效]清热活血,通络。适用于尿道感染较重者。

[服法]1剂/d,连服数日。 ★白术猪肚汤 [原料]白术、槟榔各10 g,粳米100 g,生姜适量。 [制法]先把猪肚洗干净,焯水后,切成丝或片,与其他药物一起煮成汤液,然后去药渣,留猪肚和汤液与粳米一同放入沙锅中再煮成粥。 [功效]清热养血。适用于湿热较重的尿道感染者。 [服法]1次/d,佐餐服食。

肠球菌感染及其药敏分析

破裂使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栓形成。 近来研究认为,血小板胞浆内α2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均为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成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5],CD62p是目前最具有特征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CD63被认为是一种较CD62p 更为敏感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6]。全血流式细胞术是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中非常准确的方法,检测表达有活化分子标志物的血小板数量能直接、敏感、特异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7],对探讨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疾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采样标本立即染色,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减少体外人为的血小板激活和血小板亚群的丢失,检测活化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膜糖蛋白水平,了解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天后受试组疗效与对照组相差不大,10天后受试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小板活化度(CD63、CD62p的指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国外多数报道一致。国产替罗非班作为我国新一代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但限于本研究的样本数量有限,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观察证实。 参考文献: [1] 沈杰,沈卫峰.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33(3):1562159. [2] 洪云飞,李易,李建美,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 流现象28例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6,21(21):155821559. [3] Atwater BD,Roe M T,Mahaffey KW,et al.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 s in non2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review and guide to patient selection[J]. Drugs,2005,65(3):3132324. [4] K im J H,Jeong M H,Rhew J Y,et al.Long2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 in hibitor combined wit 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patient s wit 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irc J,2005,69(2):1592164. [5] 朱礼炜,李晓强,贾伟,等.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血小板膜糖蛋 白CD62p、CD63的表达变化[J].解剖与临床,2005,10(4):2752 277. [6] Chen Y,Davis2G orman G,Wat son RR,et al.Platelet CD62p expression and microparticle in murin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et hanol consumption[J].Alcohol, 2003,38(1):25230. [7] 李雄,叶汉兰,方晓江,等.冠心病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的改变及 阿司匹林抵抗的处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3(6):15. 收稿日期:2008203225 修回日期:2008204228 编辑:李玉丁 肠球菌感染及其药敏分析 王旭明,赖燕燕 (海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海口570102) 关键词:肠球菌;感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R378.1;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583X(2008)1220895202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入性治疗的增加,使原来认为致病力较弱的肠球菌,在临床感染中逐渐多起来,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应重视由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我们总结本院肠球菌在临床感染中分布及药敏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4~2005年间我院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4328株细菌,检测结果全部内存vitek2 32CC4电脑中,其中肠球菌296株,66株为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住院患者230株,主要来源的标本有尿液107株,外科切口分泌物51株,胸腔、腹腔引流液30株,痰21株,血液8株,脓液6株。 1.2 菌株鉴定 所有实验菌株均采用vitek2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 1.3 药敏检测 采用vitek GPS2101或GPS2107卡(生物梅里埃公司的产品),主要检测的药敏有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500、链霉素2000、呋喃妥因、四环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等8种临床常用于治疗肠球菌的抗生素,庆大霉素高耐株为庆大霉素500耐药,链霉素高耐株为链霉素2000耐药。实验操做按说明书进行。 1.4 药敏质控菌株 粪肠球菌A TCC33186(对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敏感)和粪肠球菌A TCC51299(对氨基糖甙类和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所有药敏质控结果均符合NCCL S最新颁布的药敏质控范围。 1.5 数据处理 生物梅里埃vitek2CC4电脑软件统计。 2 结 果 2.1 分离细菌结果 2年共检出临床各种细菌4328株,从多到少排在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816株(18.9%),大肠埃希菌521株(12.0%),金黄色葡萄球菌364株(8.4%),肠球菌296株(6.9%),因此肠球菌在临床感染中占第4位,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2.2 肠球菌的构成比 共检出296株肠球菌,其中主要有粪肠球菌196株(66.2%),屎肠球菌59株(19.9%),见表1。 表1 296株肠球菌的分布 菌种名称菌株数构成比(%) 粪肠球菌 19666.2 屎肠球菌 5919.9 鹑鸡肠球菌19 6.4 铅黄肠球菌10 3.4 鸟肠球菌 7 2.4 海氏肠球菌 3 1.0 耐久肠球菌 2 0.7 合计296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