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1234565555

系(部):经济贸易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入学时间:2010 年09 月导师姓名:郑** 职称/学位:boshisheng 导师所在单位: **学院

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摘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印政治外交关系的逐步调整,中印两国领导人以及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中印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两国经济贸易显示了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作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两国的贸易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规模相比,还远远不够。

目前双方贸易进展平稳,本文就中印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与探索,总结归纳出中印两国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办法,用以更好的改善与促进两国的经济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印经贸关系的全面提升。本文即针对中印贸易结构对此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中印贸易合作;贸易结构;现状;问题;对策

Analysis of China-India Trade Structure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een nineties, gradually adjust the Indian political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two peoples friendly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the

China-Indian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shows very strong complementary sex, China surpassed the United States, India has become the first big trade partner, Indi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of China in South Asia. But as the world's two most populous countries, as the two largest Asian countries,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th countries, compared with the economic scale, is still far from enough.

Two sides trade smooth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summarizes the existing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rade issues,and seek solutions, to improve and promote bilateral economic exchanges,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China-Ind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a-India Trade structure.

Keywords: China-Indian trade cooperation; trade struc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目录

前言 (1)

一、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1)

(一)国内研究现状 (1)

(二)国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的意义 (1)

二、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2)

(一)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2)

(二)技术贸易结构分析 (3)

(三)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4)

三、中印贸易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 (7)

(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7)

(二)印度贸易壁垒 (7)

(三)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类似问题 (8)

(四)中印双方政治互信度有待提高 (8)

(五)释放货物贸易同质性竞争市场力量和挖掘服务贸易差异性市场互补潜力问题.8四、进一步促进中印经贸合作发展对策分析 (9)

(一)中国完善出口商品结构 (9)

(二)中国应对印度贸易壁垒 (9)

(三)增强中印贸易互补度,削弱竞争度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来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中印两国领导人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中印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只有对中印经贸合作发展进程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印两国的合作与发展。

一、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今天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印度作为大国,作为中国的领国,作为南亚唯一大国自然成为中国学者关切的对象。国内对印度的研究,首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其他好友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等。这些研究机构和一批有能力的学者对中印关系的付出,取得了很大成就。

其中,李盾教授的《中印贸易摩擦》(2006),极其详尽的表述中印贸易摩擦现状,摩擦产生的原因,如何避免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他认为中印两国贸易的相似度导致两国贸易摩擦。倪香琴在《进一步促进中印贸易关系发展的对策分析》(2007)分析了中印两国贸易特点及问题,探讨了现阶段中印经贸的发展前景以及促进中印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她认为中印两国在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竞争,竞争不可避免。

国内学术界对中印经贸关系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也有一定不足。首先研究的成果有一点片面,而且研究力度不够。当然,这种现象会随着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得到改善。

(二)国外研究现状

相对中国对印度的研究,印度更加重视对中国的研究,包括两国贸易关系。

印度著名的经济学家Mohammed Saqid在其著作《WTO框架下:中国和印度》(2003)说中印两国在贸易上虽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是双方的经济互补性也很强。

印度前著名经济学家,印度商务部长JAIRAM RAMESH写了《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一书,提出中印大同的思想,在中国也很轰动。很大印度知名人物都认为,中国和印度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样严重。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产品进入印度的数量与贸易金额显著增加,特别是入世后,中国对印度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大,动力和强度都有增大的趋势。同时印度也加强了其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努力并且取得一定效果。

(三)研究的意义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有着极为相似的国情,比如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少。两国也有相似的发展任务与成为大国的愿望。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都需要长期和平稳的国际环境和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以及安定的国

内环境。中印两国的关系不断充实和深化,既是双方的共同需要,又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两国人民的期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获得了较快并且持续的发展,再加上一些制度的创新,推动了印度的各项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拉动了印度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并确立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模式,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的高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始终保持在7%-14%之间。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跨入21世纪后,中印两国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印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水平与两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双方巨大的市场极不相称。印度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以铁矿砂等为主打的资源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出口以机电,家电,通讯,电等轻工业产品为主。目前中印贸易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对外贸易额8.55%,而在中国则不足1.5%。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贸易本身的原因,即源于中印两国基本国情,两国的发展目标,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都较相似,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趋于一致等造成的两国在部分产业状况的相似,使两国处于竞争状态,而在互补的产业部门贸没有很好的发挥好双方的又是互补。本人在一些问题上借鉴前人并在此基础上作较为详尽的论述,为改善和发展中印两国关系,扩大双边贸易,增进中印两国友谊,提供一些有益见解。

二、中印贸易结构分析

(一)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表1:商品的分类

要想分析商品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前提是选择一个合理的商品分类方法。本文遵循Lall(2000)的分类标准,同时结合生产方式和研发投入的密集度两个方面,将239种产品按

照技术构成分成五类:初级产品(PP),资源性产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MT),高技术产品(HT);然后再将四类制成品分成了九类,具体分类如下表1:该分类方法的优势在于,反映了产品的技术结构的区别,有利于更深入的揭示产品之间的比较优势和技术变化,从而从产品的角度真实的反应两国贸易结构的变化。

1992年我国对印度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PP)和其他资源性产品(RB2),这两类产品分别占据我国对印度出口的约40%和29. 15%;而我国从印度进口产品的分布更加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其他资源性产品(RB2),它占据了我国从印度进口的65. 15%;而到2006年,我国对印度的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占据较低份额的电子电力产品(HT1)、工程机械产品(MT3)和中技术加工产品(MT2)等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占比具有明显上升,分别达到27. 18%、16. 16%和12. 24%,而原来具有绝对优势的初级产品(PP)和其他资源性产品(RB2)占比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34. 19%和17.15%;反观印度对我国的出口仍然集中在其他资源性产品(RB2),占到印度对我国总出口的65%。这些表明我国对印度出口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而印度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类别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然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

(二)技术贸易结构分析

1、什么是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这两方面成。简言之,国际技术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以纯技术的使用权为主要交易标的物的商业行为。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各种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提供T程设计,工厂的设备安装、操作和使用;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机器、设备和原料的交易的等。总之,技术贸易即包括技术知识的买卖、也包括与技术转让密切相关的机器设备等货物的买卖。现代意义的技术贸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中印两国在技术贸易结构方面有着相似的问题。

(1)急功近利的引进行为

第一:“重硬件,轻软件”。集中表现在技术引进时主要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以软件技术和其他方式为辅。从总体来说,以设备为主合同金额所占比重高达80%,而以技术为主合同金额仅占20%。这样,引进仅仅是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的重复。往往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引进的新技术就会变成旧技术,引进的新设备又变成旧设备,于是不得不重新引进,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第二:“重引资,轻技术”。主要是利益与“绩”驱动的结果。为了追求本地区的政绩而不惜一切代价,盲目引资。甚至有些地区只重视引进的数量而不重视引进的质量,导致盲目引进甚至重复引进。

(2)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

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致使近些年高新技术类无形资产流失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许多人对国际技术贸易的非凡性、复杂性和程序知之甚少,以至于在技术贸易中束手无策,屡屡吃亏。此外,在签订技术贸易合同时,只重视有关技术价格确定、技术资料交付、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考核与验收、技术服务与咨询、保密责任等所谓“软条款”的内容,极大地损害了我方的利益。

首先,科研与生产相脱节

中印两国在技术引进中只重视对技术、设备等的引进,而忽视了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所引进技术的改进、研发与创新。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尚有4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开发活动。而且,大多数企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合理,导致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相脱节,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其次,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层次较低,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

虽然近几年来中印两国的高新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高新技术的贸易额逐步增大.但这些技术还远跟不上国际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世界高精尖技术相比,中印两国所谓高新技术科技含量并不高,技术贸易的层次相对较低。

3、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高度比较

一种产品的技术高度,不仅仅取决于本身的技术含量,而且决定于该产品技术含量相对于同时存在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含量。经计算,总体上,我国与印度的出口贸易结构的技术高度指数与世界和各经济体的技术高度走势是趋于一致的,而且从技术高度的变化来看,印度的技术结构高度变化是最快的,以年均2.5%的速度提高,其次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高度年均变化为2.3%。我国与印度的技术结构在样本期间内改善速度迅速。就我国而言,技术结构在1997年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之后就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在2002年,达到与欧盟,发达国家的技术高度水平,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近几年来加大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分不开的。而从印度来看,印度的技术高度一直低于世界和其他各经济体,但是印度的出口结构高度相对于其本身而言,2003年比1992年的技术结构高度已经超过8个百分点,其自身的技术结构改善程度也是相当大的。

(三)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20 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心开始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务贸易发展概况

运输、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是印度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2006-2010年间,这4大部门出口变化幅度较大。运输和旅游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且旅游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与之相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继续保持传统优势,比重略为上升,一直处于

第一大出口部门的位置。随着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其他商务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印度

第二大出口部门。其他部门所占比重都较小,其中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专有

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比重均有下降,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

服务有所上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中,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一直是最主要的

三个出口部门,2007 年旅游业占据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之后逐渐下降,但仍旧

是中国第一大出口部门,运输和其他商务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

从出口结构来看,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中主要的三个部门,

1997至2006年,三个部门的出口额一直都占我国服务出口的90% 左右,2006年三部门的贸易额占我国服务总出口的91. 23%;而印度这三部门的比重从1997年开始一直在降低,

最后保持在50% 左右,2006年为52. 8%,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了将近1/ 2,2006年,该

比重为38. 7%,这主要缘于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见表2)。

由以上分析可知,印度的服务业出口结构已经基本上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其服务印度的贸易结构优于我国;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依旧以劳动、资源密集型为主,过分依赖

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2、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 TC)从服务贸易整体和分行业来分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

力。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又称贸易专业化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

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TC= ( X- M) / ( X+ M)

X 为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M 为商品或服务的进口额。根据TC 指数定义的计算结果见表3。

从服务贸易总体来看(如表3),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波动不大,1997- 1999年处于恶化

的阶段,入世以后TC指数不断回升,2007年与1997年相比较,TC指数上升62%,但是

依然处于比较劣势;印度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处于改善阶段,2007 年TC指数达到0. 277,

与1997年相比较,TC 指数上升了2. 8倍。中印两国相比较而言,1999年印度国际竞争

力开始超过中国,且发展速度很快。中国和印度分行业TC指数见表4:

根据表4 从分行业服务贸易状况来看,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为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且都为较低的国际竞争力。印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为旅游、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政府服务,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TC 指数基本保持稳定,且明显高于中国;通信服务处于中等水平;印度和中国在旅游行业的竞争力相当,均为较低的竞争力。在运输服务上,中国的TC 指数处于上升趋势,而印度的TC 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在建筑、保险、金融及专有使用费和特许费这4个行业中,尤其是在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中,中国和印度都不具有竞争力。

3、结论

从服务贸易整体来看,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高于中国,且发展速度比较快;

从分行业服务贸易来看,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明显少于印度。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旅游业,其次是其他商业服务。旅游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对服务贸易贡献最大的行业,2007年出口额占我国服务贸易总出口的32%;运输作为我国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2007年出口额占我国服务贸易总出口的2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的运输业中本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由于近年来国际运输业在逐渐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故本文的结论却相反。印度的比较优势部门主要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和其他商业服务,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已成为印度最重要的服务业。目前印度软件出口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已经向印度开展了软件外包业务,其出口占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从主要优势行业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而印度在一些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三、中印贸易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上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但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从中印进出口结构可以看出,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却主要是机械设备,占中国对印度出口总额而48.9%,其次为化学制品14.7%、金属制品10.6%、纤维及纺织品4.6%。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小。由于这样长期的贸易不均衡,在2006年,中国对印度首次出现贸易顺差,由2005年的8亿美元逆差变为2006年的41.2亿美元顺差,并且顺差额还在逐年攀升。这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二)印度贸易壁垒

1、印度对华反倾销

中印同为发展中两个大国,更因为边界问题发生过争端,印度一直把中国放在竞争对手的位置。又因为中印两个大国的发展起点差不多,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经济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渐渐与印度拉开了差距,于是印度就开始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印度来说是个威胁。此外,印度一直认为我国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符,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真实成本。我国以正常价格出口商品时,印度采用替代国政策,即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以我国企业实际生产成本和我国出口商品算正常价格,而是采用所谓“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的价格作为衡量我国商品是否构成倾销的依据。同时印度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超过我国的第三国如韩国、法国甚至美国这些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的国家,来确定正常价格,导致正常价格一直处于过高状态,无端扩大了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据世贸组织统计,从1994年印度对我国发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印度对我国反倾销调查一共108起,比对美国,日

本,欧盟发起的反倾销多出20起。从2001年以来,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位居其国内第一,平均每年约9起左右,占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数的近18%,占印度对外发起案件总数的20%以上。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对中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障碍。

2、印度贸易壁垒较高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但目前,印度的贸易壁垒仍然在南亚地区居首位。印度有许多普通的商品被列入禁止或限制进口商品清单之中。禁止进口商品中包括小鸡、蛋、石膏、石油气体、丝织品、府绸、斜纹布、灯心绒、渔网及棉织品。限制进口的商品还包括食盐及化肥等,同时,印度总体关税水平还很高。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采取一些措施,逐步降低总体关税税率。但除关税外,印度进口商一般还须交纳附加税、增值税、预期收入税、调节税及基础设施建设费、进口许可费等各种进口费用。比如,对我国有很强出口优势的空调、冰箱分别加征42.5 %、30 %的附加税。由上述可以看出,印度目前的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阻碍了我国商品对印度的进一步出口。

(三)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类似问题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水平差不多,而且人多地广,这使得中印两国都存在着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因此,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各自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又因为两国的发展起点比较低,所以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把目光锁定在那些发达国家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从而忽视了彼此之问的合作与交流。这些年来,中印两国在农业原材料、食品、制成品、燃料、矿物等商品上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构成相似。2008年,中印两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货物分别为61.6%、52.1%,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9.5%、50.3%;从发达国家进口分别为40.8%、36.2%,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分别为55.9%、61.7%。中印两国进出口结构及发展水平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是两国的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的又一大障碍。

(四)中印双方政治互信度有待提高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政治关系直接影响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和印度在边界问题、西藏等问题上存在的摩擦导致两国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从总体上看,双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除近年来少数互访过的官员、商人、学者之外,两国广大民众对对方的国情和政策缺乏基本的了解。一些印度人担心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合作会影响印度的安全;在中国公众中,也有人怀疑美印的接近是否是为了遏制中国;印度的核导弹发展计划是否有针对中国之意。中印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边界问题就是两国最大的分歧,使得两国在很多问题上的立场。

(五)释放货物贸易同质性竞争市场力量和挖掘服务贸易差异性市场互补潜力问题总体上来讲,中印需尽力释放货物贸易同质性市场力量的竞争性以及挖掘服务贸易差异性市场互补性潜力。首先,从货物贸易来看,中印两国均具有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结构雷同等原因,中印两国都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拥有如纺织、钢铁和化工业

等相对比较优势。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中有相当部分也是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如矿产品、塑料产品、钢铁产品、服装和鞋类等。其次,从中印两国各自的主要外经贸市场结构来看,中印两国都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经贸合作伙伴,这主要是由于中印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性质所决定的,短期内则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本质上来讲,中印在货物贸易领域的竞争定会大于合作。因而,如何释放中印货物贸易竞争性市场力量问题也是摆在中印经贸合作发展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中印产业内合作空间,加强中印在第三国或区域外(如非洲)的经贸合作,以释放中印货物贸易竞争性市场力量。

四、进一步促进中印经贸合作发展对策分析

(一)中国完善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中印贸易顺差也应引起中方的重视。中国对印度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占了中对印出口商品的一半左右,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却很小。正因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不高,中国可以先缩减对印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适当增加优势产品的出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印顺差快速增长的问题,使印度恢复对中国的信任,另一方面,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同时,中印贸易顺差,也充分说明了印度需要扩大对中国出口产品。印度需要加大力度发展民族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与中国齐头并进。

(二)中国应对印度贸易壁垒

由于印度对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中国低价产品,所以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中国的企业还应该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减少印度反倾销的诱因,防止印度抓到中国的把柄。而抑制低价出口的措施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摒弃以廉取胜的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另外,还应注重开拓国际新市场,加快实施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力求分散市场,改变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和降低由此所带来的风险,采取开拓、巩固和扩大外销基地和市场的出口战略,尽可能降低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印度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

(三)增强中印贸易互补度,削弱竞争度

中印两国国情、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产业和贸易结构都相似,以及中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禀赋又雷同,因而中印贸易合作的竞争性会大于其互补性。从中印两国贸易的商品种类上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等领域,从双边经济结构、商品的构成等因素分析,中印两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小。但两国拥有的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中印在双边经贸交往中更应强调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例如,在信息产业的软硬件合作方面,印度虽然在软件行业发展迅速,其软件技术举世公认,而且出口优势很强,但在计算机硬件等领域发展较慢,建设不足,主要零部件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硬

件生产已经转向了高附加值的生产领域,并且迅速成为全球信息硬件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产值仅次于美国,而目前计算机还刚开始进入印度家庭,所以我国电脑硬件对印度出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市场对软件需求量大,而软件业的规模及水平均落后于印度。这使得中印两国的在计算机硬、软件上可以实现贸易互补。

在互信问题上,两国应加强政治上的交流,增强两国政府及企业间的互信。以政治友好促进贸易合作。同时,中印两国应促进双方政府官员的互访、商人之间的交易,以及学士之间的探讨,并且扩大中印广大群众对两国政治经济的了解。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互信,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达到共识,中印贸易发展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结束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印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随着两国在贸易壁垒、贸易平衡、产业互补合作、政治经济互信等方面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中印两国的经济关系一定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2007,(7):137-151

[2]樊纲,关志雄,姚枝仲等.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8): 70-80

[3]史珏,殷国伟.试论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及其未来走向[D].当代经济2007,(11)

[4]闫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D].世界经济\2003,(1):57-60

[5]李天华.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发展分析[D]. 国际贸易问题2004,(1):49-54

[6]朱前.中国与印度工业制品比较优势以及贸易互补性分析[J] . 国际商务研究2005,(3):30-34

[7]李忠斌.商品贸易结构分析视角下的中印贸易[J].商场现代化2007年28期

[8]谭晶荣.中印两国商品贸易比较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2004,(03),54

致谢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郑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Analysi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13203233 吴丹丹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对外贸易结构是衡量已过进出口贸易状况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对一国的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的国民经济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进行转变,对外贸易额也在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国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的同时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变化趋势,出口地区结构变化;与此同时,也对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应对策略

Abstract Foreign trade by regions and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untries’ research, which is important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Since 1978, Chinese reform has been opening expanding, Chinese domestic economy gradually be converted to open from closed,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is also rising. The early 1990s, China put forward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at that tim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ispers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isks and avoid the dependence from a few countrie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by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market, market diversification has made new progress. With China joined in WTO,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rapidly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growing rapidly.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which are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world. China became the major processing base places in the world, while the share of services is also rising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otal exports, export growth trend, exports classified trends, the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export since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he reasons for recent changes in export are analyzed on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 facing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of export Solution strategy

中国留学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二、中国留学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我国留学服务贸易出口时以跨境消费方式实现的,若对中国留学服务贸易近年的输出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特点:首先,近年来华留学生以自费生为主,留学期限以长期留学生为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国留学教育主要是以公派进修和访问学者居多,占到当时出国留学人数的 80%,而研究生教育不足10%;到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出国留学政策的放宽,出国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留学生逐渐增加。目前,留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随着自费留学的升温,我国自费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2012 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 14.4 万人,其中,国家公派 8853 人,单位公派 6957 人,自费留学 12.9万人。同时,我国出国留学生所学专业基本涵盖了国外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其次,中国留学服务贸易输出内容较单一,我国除汉语言学科外,在国际留学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例如,2011年来华留学生94962人,其中学科选择汉语类占69.72%。;2012年来华留学生102991人,其中选择汉语类占比71.03%。第三,中国留学服务贸易总体呈现逆差。例如,但就正规留学生而言,中国目前输出的留学生约占全球总数的20%,在主要留学生接受国中几乎都名列第一。2011年和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是339700人和399600人,但接纳留学生人数分别是9.5万和14万。而与世界6个主要留学生接受国相比,我国留学收费是最低的,低收费加上人数差异说明的确存在服物贸易逆差。第四,我国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涉及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少数教育发达的西方

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是出国留学的主要地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向这七个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占到所有海外留学生人数的 96%以上。其中,美国是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自 1989年起曾连续五年位居在美外国留学生人数榜首,1995年到1998年被日本超过,1999年到2001年又再次名列第一,2012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大陆学生为9.79万人。来华留学的地区结构按照洲际统计,五大洲都有在华留学生,但亚洲占了绝大部分,稳居第一。以2011 年为例,来华留学生共计 195503 人,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共计 141689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按照国别统计,近十年来,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一直排在前几位。 2012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其中,在华韩国留学生最多,共计64481 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 1/3。 由于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服务业追求规模效益意义较小,并要求服务提供者应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和专业素质优势,例如,2013年世界留学生总量超过450万,其中约有70%的外国留学生集中在7个发达国家,市场分布极不均衡。 但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看,据IMF统计,2009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6597.6亿美元,到2011年出口额扩大到7203.7亿美元,是1990年的1.42倍,而2009年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2062亿美元,到2010年增加到3944亿美元,是2009年的1.91倍,高于发达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综合案例分析(11外贸班)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案例分析 1.我国内A.S.进出口公司与国外某客商达成一笔交易。在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中,有关装运条款的规定为:“Shipment from Chinese port to Doha by steamer not over l5 years Of age,not later than 31st May,1994。”(由不超过15年船龄的轮船从中国港口装运至多哈,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5月31日前。) A.S.进出口公司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要求于5月15日装运完毕。5月16日即备齐所要求的各种单据向议付行交单。议付行审单后提出:信用证规定由不超过15年船龄的轮船装载,必须落实本条款,应找轮船公司出具证明。A.S.进出口公司即与外轮代理公司联系要求出具船龄证明,但外轮代理公司不同意出具,理由是A.S.进出口公司在托运单(Shipping order)上并未要求如此条款,而且该轮系第一程船,在香港转运,实际第二程船能配载什么样的船,多少船龄的船,目前无法了解。A.S.进出口公司将上述情况与议付行研究,议付行人员认为信用证要求必须由不超过15年船龄的船装运,明显与证不符。最后由A.S.进出口公司出具补偿保证书,由议付行于5月17日向开证行寄单,在面函上提出其不符点内容及“凭担保议付”的字样。单据寄到开证行,开证行于5月23日即提出:“第X x x x号信用证项下第x X x x号单据已收到。议付行面函所提出的不符点不能接受,单据暂代保管,请告单据如何处理。” A.S.进出口公司邀请有关专家对本案情加以分析,经研究认为:在议付当时出具不符点的补偿保证书,“凭担保议付”的作法是错误的,信用证虽然规定由不超过15年船龄的船装运,但未规定有关落实该条款的单据。对这样非单据化的条款,受益人可以不予理睬,所以说原单据仍然是单证相符。受益人与议付行不但没有依据UCP600的相关条款据理力争,反而自己主动制造单证不符的说法,向开证行“表提”寄单,请求开证行通融接受,做法是错误的。 A.S.进出口公司正准备根据上述分析向开证行申述单证相符的意见时,5月25日又接到开证行来电称:“5月22日我行接到第x x x x号信用证项下的你方单据,根据议付行面函提出单据的不符点情况,我行即与申请人商洽,结果申请人无法接受单据,故我行于5月23日即电告你方不能接受单据,并且我行在随后审核单据时发现,在你方提交的单据中,商业发票中的商品名称与信用证中的商品名称不符。信用证规定:‘Canned Bamboo Shoots’,而你发票为‘Canned Bamboo Shoots Shredded。’请速告对单据处理意见,现暂代保管单据。” A.S.进出口公司即查核原单据留底,发现发票的品名确实比信用证多了“Shredded',,信用证规定的品名为“竹笋罐头”,实际货物的品名为“竹笋丝罐头”。A.S.进出口公司有关人员当时认为信用证品名属于统称,发票和其它单据如按实际货名名称出具并未超出信用证规定范围。如果按信用证规定品名出具单据,而商检局出具的品质检验证书又只能按实货名称,不会同意按信用证规定的名称出证,又会造成单与单之间的不一致。所以当时决定按实货名称制单。 A.S.进出口公司最后经研究决定,于5月26日立即通过议付行向开证行补寄正确的发票,同时向开证行申述关于“由不超过15年船龄船只装载“的所谓不符点的异议。 6月2日开证行又来电提出:“你方5月26日补寄来第x x x x号信用证项下之更正发票,虽然已收到,但你方于本信用证规定的5月25日前交单的有效期之后寄单,该证已过期失效,我行无法处理信用证超过有效期后寄来的单据,单据仍在我行暂时代为保管,速告如何处理。” A.S.进出口公司再三研究也毫无结果,因为信用证已过期失效,补寄去发票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只好同进口商商洽,以降价10%而结案。 请回答: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前言: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摩擦。它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摩擦得到解决或弱化;而另外一些摩擦,比如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农产品贸易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则仍然严重存在。尤其近年来,中国刚刚初尝WTO“自由贸易”果实,就饱受欧美“特保”、“反倾销”等一系列举措,有些摩擦甚至逐步升级。 1.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

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2.反倾销问题 2.1 倾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为开拓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出口企业往往以低于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向国外进行销售产品,被称为倾销。 界定是否倾销相当困难:寻找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来估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产品的成本是公司的机密 2.2 迄今为止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一百多项的反倾销调查,也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华的反倾销不仅次数最多,而且金额也较大。据统计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特点非常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中国是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比位居第2的日本多70%以上。 (2)以反倾销案件中唯一被调查国家这一指标看,无论以案件总数还是所占比例衡量,中国均为首位。 (3)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最高的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127%。这些特点着实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 2.3 具体案例: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 时间:2009年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虽然两国贸易进展平稳,贸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印经济贸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国印度两国国内,以及中印之间三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印贸易合作的进程。 一、中印贸易现状 (一)中印双边贸易现状 中国和印度两国领土相接,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和最大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中印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2007 年11 月底,中印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印度2007—2008 年第一季度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而目前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额虽然逐年都有较大的增长,并且在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一直在增加,但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中所占比重不高,同两国的人口、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相比较而言,中印贸易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两国应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中印贸易互补度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两国有着一定的差距。从国内经济总产值、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指标看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处于劣势。中印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互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己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而总体上看来,印度依然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中国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印度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两国产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互相补充彼此的不足之处。 二、目前中印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吴蔚 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是最重要的资源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高科 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不仅推动了时代的变革而且前瞻性地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国经济在取得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旧产业的逐步衰亡和新兴产业的产生产业 结构演变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1 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使经济得以实现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根据著名的配第 克拉克定理随着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进一步指出随着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不断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份额将不断增加根据这一定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取得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否顺 利地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是决定一国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重要的 2 技术进步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源配置和使 用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效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转移向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而实现的经济总生产率的提高包含了结构转变的成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变化提高了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二是技术进步导致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出现差异促使资源从其他部门不断流入该部门从而推动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各国经济中更多的有形 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在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无形投资越来越重要作为与劳动资本并列的一个生产要素知识对生产率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出现使技术进步对世界变化越来越被人们感受到新增长理论认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 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服务业特别是其中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知识型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技术对产业结构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创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二是由于改良技术的使用导致现有产业改造更新和发展这两者的合力不仅会成为导致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宏观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对于 90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就可以把握美国经济增长的走势 二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1 1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从技术范畴考察高技术是高层次的核心的前缘的先进的尖端的技术 回顾科技发展史一般认为高技术领域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中叶高技术不等于高技术产

中国与印度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中印对外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最近几年随着中印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各种经济利害关系也不断突出,印度频频对涉华商品设置贸易障碍,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小组对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从双方历史原因以及各自的政治、经济、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贸易摩擦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相应的建议。 一、中印贸易摩擦及其现状: 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甚至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的一个奇迹,其GDP增长率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左右。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逆差11.4亿美元发展为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5933.2亿美元、顺差320.9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总额由1985年的55.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8.2%,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而亚洲的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印度跟中国一样GDP保持在8%以上.它也拥有着庞大的人口.也拥有着从那个相似的历史.从殖民地到被帝国主义统治到经济困难年代,到经济初步发展,到政府开始改革经济.制定经济改革计划.但是各自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印度在美国的支持下承接着美国的软件等第三产业的转移.过去30年中国抢先占领制造业的时候,印度也类似的占领了服务业.在中国强大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同样聪明的国家以对手的角色与我们竞争,合作. 随着中国与印度在经济上的崛起,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同时,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2000年不到20亿美元,2009年上升到433.8亿美元,年均增长33%,经济上的亲密度与日俱增。两国经济贸易显示了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在对中印贸易规模、商品贸易结构、贸易摩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分析影响中印贸易有关的因素,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边界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两国的交通状况会得到改善,以及两国都有加强经济往来的愿望都会使得中印贸易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然而服务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迥然不同。虽然印度的服务贸易在绝对数量上还比不上中国,但其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不可小视。但另一方面,两国贸易的发展之中还有一股阻碍的力量,印度的大国意识、竞争意识、两国国内的一些问题等因素妨碍了两国经贸的快速的发展

贸易风险及规避及防范

贸易风险规避及防范 培训讲义

贸易风险规避及防范
1)提货风险 2)收汇风险 3)转港和退运风险 4)客户自身风险 5)国家风险 6)其他风险 7)贸易方式及提单风险 8)代理风险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培训

贸易风险规避及防范
1.提货风险: 英美法系下的国家,认为提单不是物权凭证,可不凭正本提单或者在记名提单下仅仅证明 其身份就可以提取货物。
风险类型 区域
美国 英国 韩国 香港 巴西、埃 及 无单放货(记 名提单) 印度 俄罗斯 摩洛哥 菲律宾 土耳其 多米尼加 英美法系 国家 记名提单下,凭复印件或只需证明身 份就可提货 1.尽可能出具 不记名提单 2.先出具不记 名提单,收款 后修改为记名 提单 3.船公司主 单,尽量不要 分单 4.给客户复印 件时抹去提单 号和箱号、铅 封号
风险分析
防范要求 收汇类型 提单 货代
1.信誉良好的可接受不可撤 销L/C或20-30%预付 2.对非洲及中南美国家不接 受L/C尽可能100%预收 3.巴西100%预收
1.自己的货代 订舱 2.指定货代时 必须是大公 司,并出具主 单保函 3.信誉好的客 户可出具不的 放货的分单保 函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培训

贸易风险规避及防范
2.收汇风险 正在经受经济制裁、货币贬值而造成的美元支付困难。或约束支付限额等造成的收 汇风险
风险类型 区域 伊朗 越南 阿根廷 委内瑞拉 收汇高风 险 坦桑尼亚 埃塞俄比 亚 非洲 中南美
中东地区
风险分析 经济制裁 经常外汇不足 货币贬值,美元申请困 难。 不能预付 最多支付PI的20% 每次汇款不得超过5000 美元
防范要求 收汇类型 提单 货代
1.100%预收再发货 2.预收+L/C或其他方 式
1.船公司主单 2.不得到付
1.我公司货代订舱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培训

中印经贸关系

中文期刊: 1.中印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经济师》2007年第7期 2.中印经贸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科技信息》2006年第10X期 3.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印经贸关系《时代经贸:下旬》2007年第09Z期 4.新时期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战略思考《当代亚太》2006年第8期 5.对于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理性认识《南亚研究》2006年第1期 6.浅谈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1期 7.中印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构想《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3期 8.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9.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的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4期 10.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可行之处与可鉴之处《国际经济合作》 11. 中印自由贸易区制度安排探析 12.对中印经贸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13.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7期 14.论中印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南亚研究季刊》2008年第1期 15.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对APEC的影响《亚太经济》2008年第5期 16.贸易一体化条件下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亚太经济》2008年第4期 17.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探析《世界经济》2006年5月 18.无形的壁垒:印度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对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 2004年第1期 19.新区域主义与中印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河北学刊》2010年第6期 20.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的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基于实证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2009年第4期 21.以前瞻的眼光推动中印经贸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10期 22.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加强中印经贸合作《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1期

3、中美贸易结构分析

图表分析: 对美国出口总额高,增长快。对美国进口总额低,增长慢。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对美出口中,农产品比重和矿物产品比重较小,主要为工业制成品,而且比例结构较为稳定。

对美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器和交通设备等比重稳步上升,其他消费品比重显著下降,其余类型比重基本不变。 进口结构来说农产品进口有所上升,矿物类略有上升,工业制成品比重略有下降。 在对美进口工业制成品种,机械和交通工具类明显下降,化学类制成品略有上升。

结论: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制品为主。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而工业制品的比重持续上升。这说明,在外贸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结构发生不断的变化。同时初级产品出口的内部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形成了以食品及活动物为主、以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辅的良性出口结构。另一方面,我国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也得到优化,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形成了以机械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并重的出口结构。我国的出口制成品正朝着以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高级制成品为主的方向发展。工业制成品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而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也在逐步提升。 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因此,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中出口结构以轻纺制品为主,重化工业制品比重较低,机电产品出口比较低,进口结构则以重化工业制品尤其是机电设备为主,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很小。这样的贸易结构使我国在两国的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低层次。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及防范

国际贸易中风险及防范 国际贸易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的不一致,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称为国际贸易的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可分为国家事故、市场事故及欺诈事故三种。相应地,国际贸易风险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国家性风险 市场性风险 欺诈性风险。 (一)国际贸易国家性风险 国际贸易国家性风险是指因国家事故所造成的国际贸易风险。 (1)政治因素,如本国或外国发生政府更迭,政局动荡不安、爆发战争等。 (2)社会因素,如发生种族冲突及宗教冲突等。 (3)贸易制度因素,如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国际贸易政策的差异、不同的法律、不同的习惯、歧视性的贸易政策等。 (4)国际性危机因素,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 (5)反倾销政策。 (二)国际贸易市场性风险 国际贸易市场性风险是指由市场事故引起的国际贸易风险。 市场事故可分为以下三方面,(1)汇率风险;(2)利率风险;(3)价格风险。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进口商或出口商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以外币计价的,但外汇汇率又处于变动之中,为此买卖的一方就一定要承担汇率跌落的风险。还有,自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以后,货物的价格或原材料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买卖的一方就必须承担因价格升降而引起的风险。 (三)国际贸易欺诈性风险 国际贸易欺诈风险是指由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国际贸易风险。欺诈通常指由于国际贸易主体的欺诈行为而导致始料未及的风险。 欺诈性风险分为:(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欺诈。(2)国际货物运输(一般指海洋运输)欺诈。(3)国际贸易结算欺诈. 欺诈行为主体可能是参与贸易的单方、多方或双方,或由贸易商与船东共谋,或船东自谋等.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贷款、贷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一、完善合同条款规避出口风险 合同对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费用和风险等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具有法律效应。 制定一份完善的合同,起码应做到:对合同每一个条款理解准确、深刻,交易磋商时细心、全面,缮制合同时严密、完整,履约时一丝不苟、及时沟通。这需要业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进出口相关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语水平过硬,并且熟悉有关法律知识和国际贸易惯例。

最新浅析中美贸易摩擦1论文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1)论文 论文摘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如何看待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已成为影响未来几年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外交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论文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不平衡;双边贸易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在某种程度上,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指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中,中方存在贸易顺差,美方存在贸易逆差。 根据中方统计,在1984 1992年的九年里,中方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自1993年始转为对美顺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根据美方统计,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逆差,2000年升至838亿美元,美国对华逆差在该年首次超过日本,并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幅上涨。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 11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 381.3亿美元,据此估算,2007年全年顺差将突破2 500亿美元,冲高至2 600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从近年来这

一问题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其色彩的政治浓度要远远大于经济,从而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仍将在纺织品进口设限、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经济等问题上。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摩擦,这些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形成强烈反差。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首季,美国经济仅增长1.3%,增速低于分析人士原来预计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 2.5%,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小增幅,而住房投资下降仍是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强弱与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经济衰退或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并且会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手段,中美贸易发生摩擦不可避免。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会随着美国大选而呈周期性。 3.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正

美国贸易地理分析

一、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另外还有夏威夷群岛和阿拉斯加州。本土大致是西经68°到西经124°,北纬33°到北纬48°。 1.气候 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是小麦分布区。亚热带气候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2 土壤美国有广阔的黑土,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对农业很有利。 3 地形 中央大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是种植发展的有力因素。 西部高山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4 河流 以密西西比河为主,不仅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密西西比河形成的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湖泊 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水源,交通等等~~ 二、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特征 1、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时期、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二战以后到60年代末:稳定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滞涨、20世纪80年代:复苏、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新一轮的复苏与繁荣、21世纪以后:发展逐渐衰退 2、经济特征 (1)经济持续增长、(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3、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a/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b/先进的科学技术c/雄厚的资本实力d/广阔的国际市场e/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经济增长f/先进的民主政体是政治保障g/人口数量适中,资源丰富,土地幅员辽阔,环境优越h/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海外投资的增加i/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j/全球范围内广泛吸引人才 三、美国的产业及分布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他的工业最初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大西洋沿岸,因为美国最初建国时的13个州都位于那里,当地开发最早,人口最多。后来美国使用战争的手段从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在新的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的矿产,于是美国出现了西进运动,人口和工业想西部扩张,出现五大湖工业区,直到现在一直是美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地铁矿和煤矿非常丰富,所以他的钢铁和汽车工业最发达,著名的有底特律和芝家哥。2战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IT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硅谷新的工业区它们位于美国

FOB与CIF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教学文案

F O B与C I F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 施

FOB与CIF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赵昱 来源:《商情》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在我国对外达成的出口合同中,FOB贸易术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排在各贸易术语的首位,采用FOB贸易术语时出口商履行合同的义务较简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进口业务中,我国进口商为了减少贸易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CIF贸易术语。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FOB贸易术语在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及CIF贸易术语在进口业务中的风险。必须针对风险采取各种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上当受骗。 FOB与CIF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以及国际航运条件和技术的改善,在我国对外达成的出口合同中,FOB贸易术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排在各贸易术语的首位。以FOB术语成交的业务占80%以上,而且有逐步增长的趋势。由于当今国际贸易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进口商在贸易术语的选择中更趋向选择风险小、责任少的术语,进而大大发展了CIF术语在国际贸易进口业务中的使用比例。目前在进口业务中,我国进口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CIF贸易术语进行国际业务往来,导致CIF贸易术语在我国进口业务中的使用频率逐年提高,上升为我国对外进口合同中使用最频繁的贸易术语。 一、FOB与CIF贸易术语在进出口业务中的优越性 1、FOB贸易术语在出口业务中的优越性 就出口业务而言,企业采用FOB贸易术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出口商履行合同的义务较简单,出口商只要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并在买方指定的装运港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装运船舶上,就算卖方完成了交货义务,货物能否如期到达和安全到达目的港与卖方无关。从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开始,之后的风险和费用均由买方承担和负责。 其次,采用FOB条款,出口商可以避免运费、保险费的波动,从而减少贸易风险,保证成本核算的稳定性。目前,我国的许多出口企业都习惯于采用FOB术语出口,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运价上涨,很多出口企业为了规避运价上涨的风险,往往乐于报FOB价。 2、CIF贸易术语在进口业务中的优越性 企业在进口合同中选择采用CIF贸易术语进行交易,要求出口商办理租船订舱、保险等义务,为进口企业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竞争激烈的对外贸易中赢得了宝贵时间。首先,进口商可以不必为租船订舱与船公司或者货运代理订立合同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 其次,在出口商订立的保险合同中,进口商可以在货物越过船舷后发生事故时享受到由出口商办理的保险业务产生的效益。最主要的一点是,进口商可以省去一大笔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能够让进口商的资金得到最大利用。在当今国际贸易日益讲究效率的现状下,可以省下足够的时间,安排履行其他的贸易合同。

2018-2019-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word格式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不再被过多地关注,但是另一些问题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论文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对策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1X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1X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1X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1X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1X年更达2626.8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1X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1X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 多倍,201X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3.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201X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