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1、文学的创作过程: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2、(艺术积累阶段)艺术发现的涵义:就是对创作材料之新意蕴、新形势的体验和挖掘

3、(艺术积累阶段)创作动机

(1)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2)动态轨迹:内在需要鼓动——作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点——与外部刺激相迎合——形成极强的行动力量——支配整个创作过程。

(3)分类:远景动机(如某些浪漫型作品对情感、理想之讴歌)、近景动机(如现实主义作品)、主导动机(《辞宴书》贾平凹)、非主导动机(体现为作品的次要主题)、高尚动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卑下动机(木子美,性爱为主题的网络写手)、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参杂个人情绪发

泄)。

4、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1)回忆与沉思

(2)想象和联想

(3)直觉与灵感

(4)理智与情感

(5)意识与无意识

5、想象的概念:即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谓的“神思”,它是指人在头脑中对人原有的记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构建新的审美形象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

6、想象的两种基本类型:在造性想象(复原)+创造性想象(变异)

7、文学或审美中想象的基本特征

(1)自由性(超时空性)

(2)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个性)

(3)形象性

(4)情感性

(5) 非逻辑性

8、科学想象与审美想象的区别

1、实用性(功能性、目的性)——非实用性(非功能性、非目的性)

2、不许虚构——可以虚构

3、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

9、联想:

概念: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想象的基础。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种类型: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其他的)关系联想

10、直觉的概念:

感知之余的直接觉悟,即主体不经明显的理性思维过程,而仅靠感知来直接获得情感愉悦,把握对象的意蕴内涵。它是感觉的特殊形式。

11、直觉的特点:

(1)从思维发生时间来看具有直接性和即时性。

(2)从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看具有形象性。

(3)从思维的准确度看具有待证性和模糊性。(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从思维的方式来说具有非理性和感悟性。(非理性:省略或压缩思维过程;感悟性:由形象直观而觉悟)

12、灵感的概念:

创作中思维突然活跃、思路豁然开朗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13、灵感的基本特点:

(1)、偶发性。《文赋》:“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短暂性。东坡:“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3)、一次性。

14、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1)、直觉要解决的问题是突然来到主体面前的对象,而灵感要解决的问题是主体长期悬而未决的。

(2)、直觉的产生无需偶然诱因,而只需主体的知识与经验积累、灵感除了要有知识准备之外,还特别需要偶然诱因的激发。

(3)、直觉是对面前的对象的直观;灵感则也许是没有具体对象的。

(4)、直觉的结果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而灵感一般是积极的思维,错觉不叫灵感。

15、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1)、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理智则是约束、规范、升华因素(例析《红楼梦》之“共读西厢”——唱腔、吐词与人物身份,如黛玉的“呸”,低而婉转,既富美感,又符合女孩子身份);

(2)、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负作用;

(3)、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能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

(4)、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被作家当下心理状态所决定。

16、意识与无意识

①在文学活动中,意识起主导作用,无意识起辅助作用。

②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

一方面,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

另一方面,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来指引。

17、艺术传达的概念:作家将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想法,转换为语言、文字符号,并固定在纸张或其他媒质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话语系统。

18:文学的物化:文字化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常见问题:

第一,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普希金:“达吉雅娜跟我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她竟然嫁了人!我简直怎么也没想到。”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列夫·托尔斯泰:“他们(指人物)作那些理想生活中应该作的,和

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

第二,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最初意图在于攻击别林斯基等人,但后来俄国旧贵族是可恨的,该赞美的最后变成了魔鬼式人物。

19、什么叫“ 文学体裁” ?你是怎样理解欧洲的“ 三分法” 和中国现代的

“ 四分法”的?

(1)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是由构建文学作品内容的方式、手段、语言和结构等因素有机综合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外显形式,是由一定作品群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所构成的一种形式规范。又叫做“文体”或“文类”。

(2)“三分法”:

欧洲通行的“ 三分法” 是将文学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种。

——抒情类作品侧重自我思想感情的表现。

——叙事类作品侧重通过交代事件、刻画人物来再现社会生活。

——戏剧类作品则在舞台时空中主要通过人物台词和动作来反映生活。(3)“四分法”:

现代中国通行的四分法是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20、文学体裁的特征有哪些?文学体裁稳固性、相对性的表现各自有哪些方面?(1)特征:稳固性、变异性、相对性

(2)稳固性:规范性、适应性、继承性

(3)相对性:

第一,从体裁的自身存在来说,它是相对稳固的、变异的历史性存在。

第二,体裁的划分,都只是针对已有文学来进行的,而无法涵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样式。

第三,体裁对既有文学的总体归纳和概括,也只能是大体的,相对的。

第四,体裁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第五,体裁与作品之间的归属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

21、为什么说文学体裁是社会大环境和文学小环境双重影响的产物?

(1)、体裁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客观要求和限制,不但不同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受召唤作家用不同的体裁去描写之和阐释之,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异的知识背景和经济水平也影响体裁的发展状况。

(2)、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也体现了作家精神上的主动探索和构建,体裁既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规约,又能在作家尊重它的内部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得以改建、重建和创建。

22、文学体裁对于创作和欣赏有何意义?

第一 , 体裁对于创作具有限定和制约功能。

第二 , 体裁对于创作具有指导和示范功能。

第三,体裁对于欣赏具有预期和引导功能。

23、诗歌的涵义是什么?诗歌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涵义:指的就是一种高度集中地表现生活(客观的和主观的),饱含情感,富有想象,语言精练,具有鲜明节奏感的音乐美和分行排列的建筑美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

①诗句的分行排列。

②强烈的抒情性。

③形象创造的特殊性。

④语言的音乐美。

⑤独特的语言结构。

24、情感对诗歌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

25、散文的涵义是什么?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涵义:散文的涵义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散文即散体文章,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文章,包括应用文和学术性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散体文学,指不分行排列,不重押韵和骈偶,取材广泛,语言灵活的文学样式,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排除了纯实用性、议论性、学术性的文章,专指那些带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基本特征:

第一,感受真挚、新颖。

第二,选材广泛、多样。

第三,结构、写法灵活、自由。

第四,语言优美、自然。

26、报告文学的特点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新闻性或及时性;2)真实性或纪实性;3)文学性。

27、小说的涵义是什么?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涵义:小说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生活场面,以构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利用背景交代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虚构性叙事文体。主要阶段:远古神话—魏晋的志怪、志人—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近现代小说

28、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环境描写对小说有哪几个方面的功能?

基本特点:

①具有一定长度的虚构叙事。

②人物成为描写的中心。

③连贯完整的情节系列。

④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功能:

第一,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环境描写有时也能成为情节推进的触媒和契机。如黛玉从扬州来到贾府,一石激起千重浪,关于黛玉的种种悲剧性情节由此展开。

第三,环境描写是小说广泛反映社会的窗口,也为小说能够广泛反映社会提供了机会。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石库门、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伏盖公寓、“芙蓉镇”、“龙门客栈”等等,都是集中鸟瞰世事民情的窗户。

第四,环境描写也可以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调,具有象征等功能。沈从文对纯朴洁净的湘西世界的描绘,为他的大量小说奠定了一种诗意的梦幻的调子。契诃夫《草原》(1888)中所描写的草原,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象征。在西方现代派的笔下,

环境也是象征的力量,如卡夫卡的“地洞”、“城堡”。

29、什么叫戏剧?中西方戏剧发展的简要历史和主要成就各是什么?

涵义:戏剧是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现场表演故事、反映生活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广义戏剧指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等。

简要历史和主要成就:

西方:1、西方文明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戏剧时代是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戏剧时代,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和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2、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是莎士比亚。

3、17 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有伟大的悲剧家高乃依和拉辛,和被称为

“笑的哲学家”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熙德》是高乃依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拉辛的代表作是《安德罗玛克》和《菲德拉》。莫里哀的最高成就是

《伪君子》和《吝啬鬼》(又译为《悭吝人》。

4、19 世纪以来,不仅有易卜生等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家,而且出现了马克

斯·莱因哈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一大批戏剧导演和戏剧理论家;在世界戏剧领域产生了布莱希特体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这两个相对立的表演理论体系。

中国:

1、中国成熟的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三个阶段,而比较

成熟的戏剧文学(剧本)到宋代才有。

2、中国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所记载的先秦一个姓孟的优人(优孟)

扮演楚国已故宰相孙叔敖的故事。南北朝时期的参军戏有了戏曲较为清晰的雏形,据传始自对赵参军周延的讽刺。后有北齐的踏摇娘,是控诉家庭暴力的。

3、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元代杂剧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这时出现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以及其他杰出的杂剧作家如王实甫等人。

4、明清传奇剧的繁荣则是戏曲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5、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剧在唱腔和剧本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元杂剧通常是四折

一楔子,唱词一韵到底;明清传奇剧则结构自由,篇幅较长,一般有二三十出甚至五六十出,并且不限韵。

30、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就是对人与社会、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精神之间的矛盾的艺术化表现,是生活冲突和性格冲突在戏剧中的集中表演。

第二,以对话为主、富于动作性的戏剧语言。

第三,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

31、戏剧台词创作应该达到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台词应该口语化和个性化。

②台词不宜冗长,应该精炼、晓畅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台词应该具有动作性。

32、诗歌的语言结构特点:

独特的语言结构:结构的跳跃性,不合句法规范。

1)词序倒置。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又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2)成分残缺。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33、自然主义:

34、闻一多新月诗派“三美”主张: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35、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36、自然主义:(法国自然主义的特点)或(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

第一,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而现实主义受当时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思想影响更大。

第二,自然主义用生物学、病理学的观点看待人,把人当作生理学、病理学研究的对象。而现实主义把人看作社会的人,从社会大背景来分析人。

第三,自然主义作家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强调冷静客观甚至琐碎的写实,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进行主观道德评价。

第四,自然主义强调和夸大细节描写的作用,以琐碎的细节描绘代替典型的刻画。即只有细节的真实,而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达到了本质的真实。

37、文学风格的构成因素:

之一:情思

之二:识度(有无识见、思想之深邃)

之三:格调(志趣、境界等显示出来的品位趋向)

之四:趣味(理趣、事趣等)

之五:气势(如阴柔还是阳刚等)

之六:韵致(主要指语言韵味:幽默、朴实、华美、简约等。)

38、文学流派的形成因素:

1、社会政治的产物,如建安文学和文学研究会

2、与哲学文化思潮相伴随,如意识流和存在主义小说

3、读者审美需求的催生,如30年代上海滩的鸳鸯蝴蝶小说

39、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40、现实主义基本特征:

1、创作态度(动机):现实立场(为现实画像的现实性)

2、创作手法:写实(细节的科学)

3、创作效果:逼真

4、创作理想:构造典型

(现实主义写实手法,集合莫泊桑的《羊脂球》谈)

42、浪漫主义的特征:

1、创作态度(动机):主观抒情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比:客观现实性)

2、创作手法:想象和虚构(对比:写实。一者是虚构》写实,一者是写实》虚构)

3、创作效果:虚幻性(对比:逼真性)

4、创作目标:抒发理想(对比:构造典型)

(浪漫主义手法,结合《悲惨世界》来谈)

43、分析题《呼啸山庄》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 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 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 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 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3、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4、思考对文学艺术双重性质的理解: 如何说明艺术中“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十章 基本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 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 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 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接受学则突破传统的文艺批评模式,将视角探入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1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2)以马恩创立的,列毛和一些学者丰富发 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为指导。 二:中国特色。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为土壤去移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现实经验,充分借鉴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敢于面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事实,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采用一些新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就一定能健康建立并发展起来。 2.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1、四要素构成: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列举几种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包括巫术发生说(P37)、宗教发生说(P38)、模仿说(P39补充)、游戏发生说(P39)以及 劳动说。 2、劳动说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 件。这是因为人通过劳动既锻炼了大脑,又在劳动中解放了前肢,同时在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协调行动,产生了最初的文学。如鲁迅把这样的产生过程称为 “杭育杭育派”。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如远古诗歌《弹歌》就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生动地描写 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是诗、乐和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它和劳动过程直接相 关。狩猎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劳动动作的声音和节奏,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因此,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巫术说”、“宗教说”还是“游戏说”,本质上都是原始人的劳动,都可以归结到“劳动说”上。 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是文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关念等是影响因素。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出,动物与人创造能力的差别在于动物只能依据生物本能来创造,而人的创造则 是依靠自己的头脑思考。更具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 感关系: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感觉事物的角度是多样的。如《诗经》中的《硕鼠》表达了人对老鼠的厌恶,比以此引申为恶人。而秦观词:“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中的老鼠,又作为艺术作品中的可爱小生灵了。人的感觉不当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和道德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只有人才

文学理论课后资料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事物,决定了其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也使得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等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做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3艺术生产论: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具有多重含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比较,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是指艺术生产是实际的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的生产是资本的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这种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经常提到的。 我们应该从第一种和第三种意义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因为这种理论强调了文学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归根到底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真正理解和最终解释,这样就给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寻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4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它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中国的文学艺术学者也在20世纪80年代的初、中期,从反思“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口号的失误寻求从审美的视角来探讨文学的性质,同样也得出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式”或“审美反应”的结论,在这方面,蒋孔阳、李泽厚、钱中文、王元骧、王向峰、胡经之等学者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补充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形式的思想,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文学理论资料之五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含混(ambiguity) 又译“晦涩”、“歧义”、“复义”。与“明晰”相反,通常指作品中的一种弊病,“也就是,当需要精确、明白无误的意思时,却用了含糊的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然而,自威廉.燕卜荪发表了《含混七型》以来,这一术语在文学批评中广泛地用于表示一种诗歌技巧:使用一个单词或表现方法,表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意思、两种或更多大不相同的态度或者感情”。(.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燕卜荪自己在该书中下的定义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致,只要它使用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就同含混有关;“基本的情况是:一个词或一个语法结构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他按照“逻辑和语法混乱的程度”罗列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使含混程度一层层提高”。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一诗句:“荒废的唱诗坛不再有百鸟歌唱。”鸟歌唱的树林被比作教堂中的唱诗坛是因为有诸多相似的性质,“由于不知道究竟应该突出哪一种因素,因此就有一种含混之感”。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如艾略特的诗句:“魏伯特老是想着死,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带着无唇的笑,仰身向后。”第二句使用的分号作用不明,若相当于句号,第三句中的“生物”就是主语;若相当于逗号,“生物”就与前一句中的“骷髅”并列为宾语。“这微小的怀疑使这首诗的主旨——超越知觉的知觉——变得更加怪异。”第三型:“两个意思,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双关是最明显的例子。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互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关于含混的诸多类型,罗吉.福勒把它们扼要地概括为:同音异义、一词多义、纯粹由于句法上的原因引起的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6、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 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 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1)、“诗言志”说(选择,填空题)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3、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

文学理论整理

学习资料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文学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对文学性质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当中。 定义: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它通过创造艺术形 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定义: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 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定义: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认识性 倾向性 实践性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定义: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 在文学中具有主导性质,因此,情感性是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是个人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进行社会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定义: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文学形象主要是作家的艺术心灵创 造的产物,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的结晶。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 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定义: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文学可以通过想象等文学手段,使人在审美的瞬间超 越自然的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第一、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 身感受。第二、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第三、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的超越。文学审美使人在想象中摆脱现实社会关系的束缚, 实现一定程度的精神超越。人们总是在文学中寻找理想,追求理想。 对人自我的超越。文学审美是心灵的自由活动。美的文学可以陶冶性灵,启发幽思, 拓展心胸,塑造人性,完善人性。 情感性 形象性 超越性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文学的间接性(非直观性)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 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 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和声韵美的特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