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

寒潮
寒潮

寒潮

一、课程标准要求解读

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

a)什么是寒潮?它是怎么样发生?

b)寒潮能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

措施预防寒潮?

从寒潮降温标准上记忆寒潮的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从时间和空间上理解寒潮发生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也应辩证地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举一反三,使学生学会搜集台风、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寒潮的概念,讨论寒潮的标准,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成因、危害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以及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态度;通过对寒潮的“功”与“过”的交流,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树立学生对待自然灾害发生的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减灾防灾措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

在二战期间,希特勒曾狂妄的宣称要在十天内攻下莫斯科,然后对苏联发起了总攻,苏联节节败退,当德军的铁蹄已经逼近了莫斯科近郊,原以为胜利在望,可谁知一觉醒来,气温骤降至零下20—30℃,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冻结的汽油让汽车、坦克和飞机动弹不得,而苏军适应本地气候且穿戴上了保暖棉衣、皮靴护耳冬帽,枪上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剂。最终打破了希特勒战而不败的神话。有人说希特勒是败给了苏联的冬天,根据你的生活经历等有关知识,当时苏联是什么天气呢?

学生回答:寒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寒潮

2.学习新课

1)概念:

一般地:寒潮的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天气

气象局: 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班为三天内)在10℃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降至4℃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提问]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

[教师归纳] 一是发布寒潮警报应该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

二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强冷空气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列如;气温没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各地的标准不一致,也不应该一样。

[过渡] 各地寒潮标准不一致,寒潮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寒潮发生的原因。

2)寒潮发生的原因

[过渡]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00页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侵入我国的寒潮源地有哪几个?对哪些地区影响较大?

[教师归纳] (展示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1,并分析说明)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个源地:

1.东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部的北冰洋。

2.中路寒潮: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

3.西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

源自1、2的寒潮较多,源自3的很少。

从我国的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

[过渡]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8页“寒潮天气及灾害”的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寒潮从何处进入我国新疆?

2.寒潮天气有哪些现象?

3.归纳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

[教师归纳] (展示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2,并分析说明)

1.从材料和图示看,寒潮源于西西伯利亚,途经准格尔盆地的西部

山地缺口侵入北疆,然后向南疆地区蔓延。

2.寒潮天气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冰雹等天气。

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

[过渡]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对农业、交通、通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主要有哪些危害呢?如何来防御寒潮呢?接下来我们往下学习。

2)寒潮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寒潮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线电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2.寒潮灾害的特征

a.影响范围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我国十几个省(区)。b.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如1998年3月18-22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少见的春季强寒潮,农作物普遍遭受冻害,同时出现冰雹、大风、降雪或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C.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分组讨论]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寒潮的危害相当大。我们本地区也常受寒潮的影响,同学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请个小组讨论:列举农村地区预防寒潮对农作物影响的措施。

[教师归纳]农村地区在寒潮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3 寒潮的预防

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阅读]

寒潮的危害很大,影响范围广,所以,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之深以至掩盖了它给人们的益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01页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

功: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证

“天然杀虫剂”

风力发电

对此,你对看待事物的启示?

[教师归纳]一分为二,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课后作业] 以你熟悉的自然灾害为例或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

四.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进步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培养了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辩证的评价地理事物。

四、五、六、

低温寒潮天气应急预案

低温寒潮天气应急预案 引导语:如何制定低温寒潮天气应急预案?下面是为大家精心的低温寒潮天气应急预案,欢迎阅读! 为积极应对此次寒潮,我市有关部门已启动应急措施。 农业部门:做好农作物及畜禽防冻工作 xx月20日,市农业局发出紧急通知,制定出台农作物及畜禽抗寒防冻技术措施,帮助指导农户尽力减轻灾害损失。 我市农业部门已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对柑橘、油茶等林木采取覆盖、包扎、熏烟等措施防冻,对低洼地段园林进行清沟排水;做好大棚的加固、加膜、加温工作,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对油菜、露地蔬菜、茶叶等实施撒盖防冻和清沟排水,有条件的可撒施钾肥、草木灰或谷壳,提高农作物抗冻性。养殖区备好物资饲料,做好防寒保暖和疫病防控;对简易畜禽栏舍进行维修加固、检查用电线路,特别是要做好生产母畜及产仔猪舍保暖防寒工作;雨雪期间要适当提高畜禽日粮中的能量饲料比例;注意栏舍通风换气,及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加强疫病防控,做好消毒灭源;水产区加强水温监测,要加高水位,及时破除结冰,防止水中缺氧而导致鱼类死亡。 此外,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已部署好抗灾救灾服务工作,以便一旦出现灾情及时向重灾区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督促落实防御措施,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 市服务业发展办:力保市场供应充足

应对此次强寒天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打响了一场保市场供应的攻坚战。 该办成立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紧急会议,调度中心城区赣西批发市场蔬菜、水果库存情况;要求各县(市、区)商务(内贸)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市场应急保供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天气、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加强对重要商品、重要市场的监测工作,安排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 另外,各地商务(内贸)主管部门已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加强农贸市场、仓库等设施的现场安全管理及现场巡视,做好顶棚等设备的防护与加固工作。同时,加强与商务部应急商品数据库样本企业和省级生活必需品重点联系骨干企业的沟通联系,重点保障粮、油、肉、禽、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并加强防寒物资的储备与管理,应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灾情。 供水公司:全员在岗保正常供水 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可能会导致地表立管、水箱及水表等结冰、破裂。为此,市供水公司安排全员在岗,全力以赴做好低温防冻保供水工作。 该公司以微信、电话和上门服务的方式,向用户告知水表、水管防冻知识;成立了6支应急抢修小分队,分片分区配备抢修人员24小时值班。同时,该公司做好了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在接到报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对2011.11.27~12.2阜阳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阜阳地区多年雨雪相态转换的个例,探讨了降水相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这次强寒潮是在高空倒Ω形势下,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当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侵。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地面气温在2℃以下、1000hPa温度在l℃以下、925hPa 温度在-2℃以下、850hPa温度在-4℃以下,是判断降雪出现依据。 关键词:寒潮;大气环流;降水相态 Abstrac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and T639 data,2011.11.27~12.2 Fuyang on a weather process of cold wave in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influence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Fuyang area for many year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the change of phase state and reason. Key words: col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recipitation phase 引言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等。寒潮是影响阜阳地区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工农业、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弄清寒潮天气成因和形成机制的特征,做好天气预报服务,降低寒潮天气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秋冬或冬春转换季节,当寒潮爆发时,往往降温幅度较大,降水的性质也不容易判断,雨雪转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这类天气出现相对较少,降水相态的预报也成为预报的难点。下面将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分析2011年11月27日~12月2日影响安徽的寒潮天气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以及降水多相态成因,同时结合阜阳市近7年内的15次雨雪转换天气过程,给出了阜阳地区雨雪转换的天气学指标。 1天气实况及天气情况分析 2011年11月27到12月2号,一次寒潮袭击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给安徽省带来了降水(雨夹雪)、降温和大风天气。27日~30日,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给阜阳市带来了一次降雨、降雪过程,30日阜阳出现了雨夹雪天气,此次过程

高中地理寒潮问题分析

高中地理寒潮问题分析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过程及天气系统如下所示: ①形成过程 ②天气系统:快行冷锋 思考: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 解析:寒潮发生时,能否降下雨雪,关键要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天气;若暖气团非常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会产生大风、冻害,甚至沙尘天气。 二、寒潮的多发季节 1.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2.寒潮在我国形成的主要原因 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转换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3.寒潮在我国空间分布特征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三、寒潮的利弊和防治措施 1.利弊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中国天气复习题

《中国天气》复习 第一章 西风带大型扰动 1、何谓西风指数? 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 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 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 和 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 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 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 g≠C ,称为频散波,如重力波、惯性重力波、长波。 能量频散:范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风速。这种波动最大 ???-V ?v β-???-V ?v β-22 22 )2()2(4πβππβL u L L u C -=+-=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及其影响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

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冷空气寒潮成因 冷空气成因: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 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

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

一次寒潮的分析

寒潮天气过程小节 冷空气堆积的过程(9日—11日): 从9日的500hpa高空图上可以看到,欧亚大陆的环流形势基本上是移动性的两槽一脊性,两槽分别位于欧洲上空和东亚沿岸附近,脊位于西西伯利亚附近。位于欧洲上空的低槽附近有一温度低于—40度的冷中心,且高度槽与温度槽近乎重合,这样的配置使该低槽在短期内不会发展。而欧亚大陆的环流形势基本以纬向环流为主,经向环流很弱。所以,槽脊系统在这样的环流形势和温压场配置下向东移动,暂时不发展。对应的地面图上,里海附近有一中心气压高于1025hpa的冷高压,且逐渐东移,冷高压外沿有一接近南北走向的冷锋,该冷锋强度较弱。从图上观察可以得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受冷高压的控制。 10日500hpa图原欧洲上空的低槽也移至乌拉尔山南部,与—40度的冷中心配合,该冷低压南部的冷平流对地面天气系统产生影响:对应该时次的地面图上地面低压中出现了副冷锋(新鲜冷空气的强度)。槽后有弱脊伴随移出。注意,从新地岛—喀拉海的冷低压中摆出一个小槽,在槽线附近等高线疏散,并有已一—40度冷中心配合,中股冷空气沿系欧脊前西北气流快速向东南向移动,追赶自欧洲东移过来的前部冷空气。对应地面图上,原来位于里海附近的冷高压在大的环流背景下东移,冷高压外围的冷锋由于副冷锋的出现—新鲜冷空气的汇入而增强,并且从原来的南北走向逐渐偏向东北-西南方向。 11日500hpa的高空图上,东亚沿岸低压中心和冷中心重合,系统减弱东移,这样有利于东部系统(低槽)的东移发展。位于低槽后的高压脊的后方有非常明显的暖平流输送,高压脊有发展的趋势,经向环流增强。9日位于欧洲上空的低槽现在已移动到巴尔喀什湖附近,槽后有明显的冷平流,且槽前等高线呈疏散状,低槽加深发展。对应的700hpa和850hpa图上,贝加尔湖至我国新疆北部有很强的冷平流,且等温线密集,说明锋区很强。10日从喀拉海上空的冷低压中摆下的小槽,伴随着冷中心东移到鄂毕河口,中心温度已经下降到—44度,它追赶着自欧洲东移的冷空气,500hPa图上,一44℃与其东南部—40℃的冷中心在东西方向只有5个经距的距离。地面图上,9日位于里海附近的冷高压,现在已东移至咸海东侧,强度增强,中心气压高于1039hpa。冷高压外围冷锋与副冷锋之间的距离已缩短,冷锋已进入蒙古和我国新疆北部地区。这两股冷空气如果能够合并加强,那么这次冷空气的东移将造成寒潮天气。 过程初期,欧洲以来的冷高压强度从1025hpa增强到1039hpa;从喀拉海冷低压中摆出的小槽同时带出一股新鲜冷空气沿高空脊前的西北气流东南下,反映到地面图上,有一条副冷锋新生,并东南移动追赶欧洲来的冷锋。由以上两点——地面冷高压的强度和高空冷中心的强度都有增强的趋势,可判断9日—11日有冷空气的堆积。 寒潮的爆发过程: 12日高空图上由于长波调整,原来的东部大槽和高压脊已减弱东移了。欧洲脊附近明显的暖平流使得脊有强烈的发展,并且已经移动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脊前的西北气流加强,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使来自新地岛的新鲜冷空气汇入,从低压槽的可以看出两股冷空气已合并。大范围的南北方向低压槽的叠加和加深导致了冷空气的南下,只有纬向环流是不能导致冷空气向南爆发的。在贝加尔湖低槽的东南方有一个高原槽东移到华东一带,使得贝加尔湖低槽的南部等高线具有疏散结构,有利于低槽向南加深引导冷空气深入南

寒潮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寒潮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7年10月28日大同地区爆发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贝湖以西的高压脊不断加强东移,引导高纬度冷空气南下,推动横槽向东移动加强,高纬地区冷涡与中低纬地区冷中心相配合,形成深厚的冷涡系统是此次寒潮暴发的主要原因;高空风力较大,存在风速切变,高低空有下沉气流,有利于冷空气向地面输送。 关键词寒潮;冷锋;涡度 1 天气概况 2017年10月28-29日,我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28日我市出现了4~5级、短时6~7级西北风,气温持续下降,过程降温幅度8~10℃,部分地区达12℃以上,29日最低气温将降至-9℃左右,气温创下半年以来新低[1]。 2 环流背景及地面形势 图1是28日至29日500hpa的高空环流图,可以看出此次寒潮过程是500hpa 低槽东移过程中,冷空气迅速南下引起的。500hpa主要由纬向气流控制,乌拉尔山东部的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冷涡中心位于蒙古东部地区,在冷涡后部有一条冷槽,在横槽东移过程中,贝湖以西的暖脊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使冷涡加深,强度不断加强,最大强度达到-52℃,并在冷涡底后部形成强锋区。同时,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在冷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有利于冷高压的发展加强。 图2(a)是28日08时850hpa的环流形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中低纬度都有冷低压,同高纬度的冷高压系统相配合。从温压场可以看到,在我市中低纬度地区等高线和等压线交角较大,趋于直角;说明在中低纬度地区也有较强的冷平流。同时805hpa的冷中心强度也-14℃,冷空气势力较强,冷涡系统较为深厚;同时风力加大,气温开始下降。图2(b)和(c)是10月28日08时-29日08时的海平面气压场,从地面图上可以看到,在蒙古的西北部地区,有一个深厚的冷高压,其中心强度达1057.9hpa;在冷高压前部地区有冷锋存在,冷锋后气压梯度较大,等压线较为密集;随着冷锋东移,冷空气沿冷高压前部扩散南下,造成此次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2]。 3 成因分析 3.1 动量下传 大同站在此次寒潮过程中,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在此过程中,高空500hpa 的风速均在20m/s以上,在28日20时风速达到最大,为38m/s;在700hpa上风速均在4m/s以上,在28日08时达到最大,最大值为18m/s;850hpa风速较弱,

最新整理寒潮的危害

寒潮的危害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寒潮造成的大面积降雪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寒潮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解答。 寒潮大风的危害 寒潮大风是由寒潮天气引起的大风天气。寒潮大风涉及面较广,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河南北部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均是寒潮大风频发的地区,淮河以南到中国南海中部海域也可以出现寒潮大风。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 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中国寒潮大风地理分布广泛,可遍及全国,年大风频次(日数)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多数地区大风年平均日数在20**大风日数达75~100天及以上,是中国范围最大的大风天气高发区,经常引起雪域高原出现大风灾害,影响牧业生产。第二个是内蒙古北部和新疆西北部,该地区是寒潮入侵的必经之路,尤其内蒙古北部地势平

坦,寒潮大风畅行无阻,大风日数多达50~80天,导 致该地区风沙及风蚀沙化非常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第三个大风高频区是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大风日数在25~50天左右,该地区是东北气旋发展加强的 区域,并且其西部有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大地形的狭管效应增强了风力。该地区春季寒潮大风频繁,常造成春旱,影响春播生产。中国寒潮大风的季节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大多数地区春季大风日数多于冬季和秋季,夏季大风日数最少。 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取决于风力和大风持续的时间。就全国来看,瞬时出现的最大风速,除了高山和有力的地形外,只有内蒙古北部出现过40m/s以上的寒潮大风。据多年大风过程统计,中国沿海较内陆大风时间长,北方较南方大风时间长,偏北大风比偏南大风持续时间长。寒潮大风对农业生产、渔业生产、航运和军事活动等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可酿成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寒潮冻害的危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

天气学原理(第6章)-寒潮天气过程

第六章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 1.在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中,95%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称为寒潮关键区。它的经纬度范围是()。 A75°~90°E、45°~65°N;B70°~90°E、43°~65°N; C70°~90°E、42°~65°N;D75°~90°E、44°~65°N 2.对于南北向的锋面,当高空槽加深时,锋面的移动速度通常将();对东西向的锋面,开始时高空槽往往是横槽,当槽加深,并转南北向时,锋面的移动速度将()。 A.加快;加快; B.加快;减慢; C.减慢;减慢; D.减慢;加快 3.寒潮冷锋的移动方向与()有密切关系。 A.寒潮高压的路径; B.锋前的气压系统和地形; C.引导冷空气南下寒潮冷锋后的垂直于锋的高空气流分量; D.冷锋后高压的强度 4.寒潮大风预报应从以下哪几方面入手?() A.气压场; B.下垫面的摩擦作用; C.温度层结; D.变压场; E.热力环流; F.地形,包括狭管作用和翻山下坡。 5.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不同点为()。 A.冷空气源地不同; B.路径不同; C.冷高压南下形式不同; D.促使寒潮爆发的流场不同 6.寒潮天气系统主要有()。 A极涡;B极地高压;C寒潮地面高压;D寒潮冷锋 7.地面气压场对锋面移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冷锋前气压场变化不大,锋后冷高压越强,移动越快 B.冷锋前为均压带或低压带,移动较快;冷锋移近强暖高,暖高无减弱,则锋面移速减慢或准静止 C.锋面气旋中心风速越大,近中心锋段移动越快 D.地面椭圆形高压长轴伸展方向上的那段冷锋段移动快 8.在北半球若低槽向东北传播,地球涡度平流使低槽() A、加深; B、减弱; C、西移; D、东移; E、强度变化不确定; F、移动不确定 二、简答 1.简要说明寒潮天气特点,寒潮中期过程类型和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6分) 2.概括说明寒潮爆发时的两种不同环流系统。?(4分) 3.什么是极地高压?(4分)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题:《寒潮》(含答案)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 ——《寒潮》 一、单项选择题: 1、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2、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气象灾害,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 3、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C.寒潮造成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 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 4、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冷锋天气 B.全年皆可出现 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 5、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 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 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 6、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潮是一种无法准确预报的气象灾害 B.只要有冷空气影响,就会爆发寒期 C.我国夏半年最易发生寒潮天气 D.在地面制造烟雾,可减轻寒潮产生的冻害 7、有关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寒潮来源于西伯利亚B.寒潮对西藏、云贵地区影响也很大 C.寒潮只发生在我国冬季 D.寒潮只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 8、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下图回答问题: (1)读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时天气变化情况: (2)下列选项中,与寒潮过境有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激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作物生长 D.羽绒服装热销 答案: 1、A 2、D 3、B 4、A 5、A 6、D 7、A 8、(1)寒潮属于冷锋天气过程,寒潮过境时气温剧烈下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风、冻害、雨雪等恶劣天气。(2)ABCD

寒潮定义及形成原因

寒潮定义及形成原因 什么是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造成寒潮的主要原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形成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我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 -70℃。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

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论文题目: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摘要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 寒潮是我国重要的灾害性夭气之一,它关系到季节推迟或提前,甚至是反常气候的重要标志。寒潮带来的强降温,大风雪、冻雨等天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收成、交通运输、电信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寒潮就好象一把无形的刀,但却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寒潮来袭,我们不应该窝在被窝里"冻"起来,应该出去"动"起来!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剧烈降温并且伴有偏北大风和气压猛升。 由此可见,分析研究我国的寒潮气候情况,认识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预报,采取正确的对策,尽量减轻寒潮天气造成的灾害,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寒潮定义寒潮影响寒潮预防

Abstract The main causes of natural disasters are natural causes,human act ivities play an induced natural disasters,exacerbated by the role. Cold is one of the major air disaster tender,it is related to del ayed or early season,even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bnormal climate.Col d brings strong cooling,blizzards,freezing rain and other weather dir ectly affect China's agricultural harvest, transportation,telecommuni cations, and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ves.Cold a s if an invisible knife,but with a lot of destruction. Cold wave struck,we should not nest in bed"frozen" it should go o ut and"move"! Cold winter half of the impact of major weather disasters,the mo 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is severe and accompanied by northerly win ds and cool air pressure soaring. Thus, the analysis of the cold climatic conditions,understanding its objective law of development,make the right prediction,take the r ight measures to minimize hazards caused by cold weather,is a very me aningful work. Keyword:Cold definitions,Cold impact,Cold prevention

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三节 寒潮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专用)

第三节寒潮 课程标准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知道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列举寒潮的危害,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4.掌握防御寒潮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阅读教材P90~P9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填写下列知识。 1.寒潮的含义 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的标准 类型标准 中国气象局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C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3天内降温)在10°C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C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C 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寒潮。 【思考感悟】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提示寒潮即强冷空气过境,常形成冷锋。寒潮源地为高压(反气旋)控制。 教材梳理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阅读教材P91~P9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填写下列知识。 1.危害 (1)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危害越冬作物。 2.多发季节

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图表解读】读材料图4-3-4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据图分析: (1)侵入我国的寒潮有几条路径?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为什么? 提示(1)侵入我国的寒潮绝大多数源自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其路径主要有北(东路)、西北(中路)、西(西路)三条。 (2)青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不易侵入。另外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途中有高原、山地阻挡,寒冷气流势力减弱。 [预习效果自测] 中新网乌鲁木齐2016年4月16日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3日以来新疆南北部各地自西向东先后出现降水(雪)、大风及明显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2016年春最强冷空气侵袭。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请问以上降温、大风、暴雪主要是由哪一种气象灾害引起的( ) A.台风 B.干旱 C.龙卷风 D.寒潮 2.以上揭示的气象灾害的产生主要是( ) A.强冷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 B.强冷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 C.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 D.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 解析第1题,由寒潮定义可知,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现象是由寒潮引起的。第2题,寒潮的产生与强冷空气的集聚与快速移动有关。 答案 1.D 2.A 3.寒潮若在春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导致的。 答案 A

中国天气复习题解读

《中国天气》复习 第一章西风带大型扰动 1、何谓西风指数? 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 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的作用: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和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 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 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g ≠C ,称为频散波,如重力波、惯性重力波、长波。 能量频散:范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风速。这种波动最大 V v V v 2222)2()2(4L u L L u C

《寒潮》教案(2)(1)

寒潮 课标要求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 1、什么是寒潮?它是怎样发生? 2、寒潮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防御措施? 从寒潮的降温标准上记忆理解寒潮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以辩证观点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会搜集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接处相关内容,我们本地也有寒潮发生,学生对寒潮已有一定了解,只是学生试图能力较差,又结合相关图片材料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案例分析法启发讨论探究

《寒潮》教案(3)(1)

寒潮 [教学理念] 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 —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与过程] 首先,据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不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有必要先了解“自然灾害及其种类”。为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及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先给出六幅图片,让学生得出它们反映的共同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然后介绍其种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 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并从概念中的“入侵”入手,链接到以我国侵入的寒潮路径为例,追溯其形成的原因。其中的几条路径均以动态箭头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旁边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习惯。然后链接到以图示法分析高纬地区为何能成为寒潮形成的源地,最后又链接返回到主页,以文字框的形式依次叙述寒潮的成因。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寒潮天气的成因并复习以前的知识,特补充了“快行冷锋”,并链接 flash动画增强直观性,引导同学们分析快行冷锋的天气。大风、降温是主要表现,雨季、冰冻(链接的几幅图片也是增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由剧烈降温产生的。 为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带来的危害,先链接一段寒潮的影视材料(但并未播出产生的后果),留下一个悬念让同学们去探究,并结合课文前面的“探索”(有关1999年新疆寒潮)讨论寒潮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帮助归纳总结,并以图片形式展示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人们自然会想到发布的标准是什么?所以,我 1

寒潮灾害及防御

寒潮灾害及防御 一、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二、时空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三、危害:短时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四、我国寒潮灾害 (1)标准: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为寒潮。 (2)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 (3)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4)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 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入。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①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阻挡寒 潮南下,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③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6)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7)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8)带来的后果 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降温——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9)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寒潮消息或警报,使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 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 例题:(2011年山东文综)右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 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 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 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1)题:通过图示寒潮总次数等值线的数值分布 判读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图示“山西 高原”、“太行山脉”等文字信息和区域位置信息综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