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课件分解

燃烧学课件分解
燃烧学课件分解

1燃烧化学基础燃烧本质和条件

燃烧本质

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2 燃烧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1.1.

2.1 燃烧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

3、点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但是即使具备了三要素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也不一定发生。要发生燃烧还必须满足其它条件,如可燃物和助燃物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等。燃烧能发生时,三要素可表示为封闭的三角形,通常称为着火三角形,如图1-1(a )所示。

经典的着火三角形一般足以说明燃烧得以发生和持续进行的原理。但是,根据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很多燃烧的发生都有持续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因此,着火三角形应扩大到包括一个说明游离基参加燃烧反应的附加维,从而形成一个着火四面体,如图1-1(b )所示。

掌握发生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基本原理。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提出以下防火方法: 1、控制可燃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工厂易产生可燃气体的地方,可采取通风;在森林中采用防火隔离林等。

2、隔绝空气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过程,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要充入惰性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储存某些物质等。

3、消除点火源

在易产生可燃性气体场所,应采用防爆电器;同时禁止一切火种等。

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提出以下灭火方法:

1、隔离法

将尚未燃烧的可燃物移走,使其与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分开;断绝可燃物来源等,燃烧区得不到足够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2、窒息法

用不燃或难燃物捂住燃烧物质表面;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灌注着火的容器;密闭起火的建筑物的空洞等,使燃烧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

用水等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当其低于可燃物的燃点时,燃烧就会停止。

着火四面体为另一种灭火方法——抑制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根据燃烧的条件,防火和灭火最根本的原理是防止燃烧条件的形成和破坏已形成的燃烧条件。

燃烧空气量的计算

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近21%(%重量)的氧气,一般可燃物在其中遇点火源就能燃烧。空气量或者氧气量不足时,可燃物就不能燃烧或者正在进行的燃烧将会逐渐熄灭。空气需要量作为燃烧反应的基本参数,表示一定量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或者体积。其计算是在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下进行的。

1.2.1理论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的空气量,通常也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此时,燃料中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完全反应,得到完全氧化的产物。

1.2.1.1 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的理论空气需要量

一般情况下,对于固体和液体可燃物,习惯上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其组成,其成分为:

+W

+

+

+

A

S

C(1-1)

H

O

N

+

%

%

100

%

+

%

%=

%

%

%

式中,C、H、O、N、S、A和W分别表示可燃物中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的质量百分数,其中,C、H和S是可燃成分;N、A和W是不可燃成分;O是助燃成分。

计算理论空气量,应该首先计算燃料中可燃元素(碳、氢、硫等)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因此,要依据这些元素完全燃烧的计量方程式,例如完全燃烧的总体方程如下:

O H O H 222

1

41=+ (1-2)

假定计算中涉及的气体是理想气体,即1000 mol 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 m 3,则所需氧气的体积为

2,0104.22)32

32412(2-??-++=O

S H C V O (m 3) (1-3)

因此,每1kg 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的体积为

21

.02,0,0O air V V =

(m 3) (1-4)

例1-1:求5kg 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 -43%,H -7%,O -41%,N -2%,W -6%,A -1%。

解:依据上述有关公式,燃烧1kg 此木材所需理论氧气体积为 91.0104.22)32

41

471243(

2=??-+=-(m 3) 因此,燃烧5kg 此木材所需理论空气体积为 521

.02,0,0?=

O air V V =

521

.091

.0?=(m 3) 1.2.1.2 气体可燃物的理论空气量

对于气体可燃物,习惯上用体积百分数表示其组成,其成分为

%100%%%%%%%%222222=+++++++∑O H N O CO S H H C H CO m n (1-5)

式中CO 、H 2、C n H m 、H 2S 、CO 2、O 2、N 2、H 2O 分别表示气态可燃物中各相应成分的体积

百分数。C n H m 表示碳氢化合物的通式,它可能是CH 4、C 2H 2等可燃气体。

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从以上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出:完全燃烧1mol 的CO 需要1/2mol 的O 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燃烧1m 3CO 需要1/2m 3O 2。同理,完全燃烧1m 3H 2、H 2S 、C n H m 分别需要1/2m 3、3/2m 3、(n+m/4)m 3的O 2,因此,每1m 3可燃物完全燃烧时需要的氧气体积为

2222,010)4(2321212-???

?

???-++++=∑O H C m n S H H CO V m n O (m 3) (1-6)

每1m 3可燃物完全燃烧的理论空气体积需要量为

2222,0,010)4(23212176.421.02

-???

?

???-++++?==

∑O H C m n S H H CO V V m n O air (m 3) 例1-2:求1m 3焦炉煤气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已知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 -%,H 2-57%,CH 4-%,C 2H 4-%,CO 2-%,N 2-%,H 2O -3%。

解:由碳氢化合物通式得

因此,完全燃烧1m 3这种煤气所需理论空气体积为

1.2.2 实际空气量和过量空气系数

在实际燃烧过程中,供应的空气量往往不等于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需要量或者实际空气量。实际空气量L 与理论空气量L 0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通常用α表示:

L L

=

α (1-7) 因此,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的关系为:

air air V V ,0,?=αα (1-8)

α值一般在1~2之间,各态物质完全燃烧时的α经验值为:气态可燃物α=~;液态可燃物α=~;固态可燃物α=~。常见可燃物燃烧所需空气量见下表1-1。

表 1-1 常见可燃物燃烧所需空气量 物质名称

空气需要量

物质名称

空气需要量

m 3/m 3

kg/m 3 m 3/kg kg/kg 乙炔 氢

丙酮 苯

一氧化碳 甲烷 丙烷 丁烷 水煤气 焦炉气 乙烯 丙稀 丁烯 硫化氢

甲苯 石油 汽油 煤油 木材 干泥煤 硫 磷 钾 萘

当α=1时,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从理论上讲,此时燃料中的可燃物质可以全部氧化,燃料与氧化剂的配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当量关系。此时的燃料与空气量之比称为化学当量比。

当α<1时,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少于理论空气量。这种燃烧过程不可能是完全的,燃烧产物中尚剩余可燃物质,而氧气却消耗完毕,这样势必造成燃料浪费。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点火时,为使点燃成功,往往多供应燃料,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α<1的情况。

当α>1时,表示实际供应的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在实际的燃烧装置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均采用这种供气方式,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燃料,也具有其它的有益作用。

综上,过量空气系数α是表明在由液体或者气体燃料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混合气中,燃料和空气比的参数,其数值对于燃烧过程有着很大影响,α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燃烧的进行。

燃料空气比与过量空气系数

在实际燃烧过程中,表示燃料与空气在可燃混合气中组成比例的参数,除了α外,还有燃料空气比f 和过量燃料系数β。

1.2.3.1 燃料空气比f

燃料空气比是在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燃料量与空气量之比,即:

a

f G G f

(1-9)

它表明每千克空气中实际含有的燃料千克数。这一参数常用于由液体燃料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习惯称为“油气比”。根据燃料空气比的定义,可得到它与过量空气系数α的的关系为

1

1L L G G f a

f α=

=

=

(1-10) 对于一定燃料来说,L 0是确定的值,因而f 和α成反比。当α=1时,油气比f =1/L 0。对于一般烃类液体燃料,如汽油、柴油、重油和煤油等的理论空气量L 0约在13-14kg 。 所以,当α=1时其相应的油气比

14

~131

=

f 。

1.2.3.2 过量燃料系数β

此定义指实际燃料供给量与理论燃料供给量之比。而理论燃料量指为使1kg 空气能够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最大燃料量,它是理论空气量的倒数,即:

01

L L f =

(1-11)

可以看出,实际空气量的倒数1/aL 0就是实际燃料量,即燃烧消耗1kg 空气时实际供给的燃料量。因此,过量燃料系数β为

ααβ1L 11

0==理论燃料量实际燃料量L = (1-12)

显然,过量燃料系数β与过量空气系数α互成倒数。某些燃气热力性质数据是以过量燃料系数β作变量列出的。

燃烧产物量的计算

由于燃烧而生成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它是燃烧反应的新生成物质,其危害作用很大,比如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以及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它包括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不光是气体,还包括气体所携带的灰粒和未燃尽的固体颗粒(当使用固体燃料时),但后两者在烟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很小,因而在通常的工程燃烧计算中忽略不计,仅仅在用灰分含量很高的燃料并计算烟气热焓时才予以考虑。因此,所说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指燃料燃烧生成的气相产物——烟气,它的成分主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燃烧条件。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在空气充足时,燃烧产物主要

是完全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量很少;如果空气不足或者温度较低,不完全燃烧产物量相对增多。

可以看出,燃烧产物的组成和生成量不仅与燃烧的完全程度有关,而且与过量空气系数α有关。下面分别就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完全燃烧时烟气量的计算

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烟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可由反应方程式并根据燃料的元素组成或者成分组成求得。计算中涉及的产物主要有CO 2、H 2O 、SO 2和N 2,烟气生成量也是按单位量燃料来计算的。若燃烧完全,由上式物质组成的烟气体积为:

O H O N SO CO yq V V V V V V 22222++++=(m 3) (1-13)

当α=1时,烟气中不再有O 2存在,这种烟气量称为理论烟气量,用V 0,yq 表示,因此

O H N SO CO yq V V V V V 2222,0,0,0+++=(m 3) (1-14)

式中,2,0N V 和O H V 2,0分别表示供应理论空气量(干空气)时,在完全燃烧后所得烟气中的理论氮气和理论水蒸气体积。

1.3.1.1 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燃烧烟气量的计算

1、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体积计算

已知可燃物的成分为%100%%%%%%%=++++++W A S N O H C ,按照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碳燃烧时的数量关系为

由上式可知,1kg 碳完全燃烧时能生成11/3kg 的CO 2,表示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 所以1kg 可燃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的体积为

100124.222,0C

V CO ?

=

(m 3) 同理,1kg 可燃物完全燃烧时生成SO 2的体积为

100

324.222,0S

V SO ?

=

(m 3) 2、理论氮气的体积

理论氮气包括燃料含有的氮组分所生成的氮气和由助燃空气所代入的氮气两部分,即

air N V N

V ,0,079.0100

284.222+?=

(m 3) 式中的是氮气在干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3、理论水蒸气的体积

(1)燃料中的氢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水蒸气:100

24.22H

?

(2)燃料中含有的水分汽化后所产生的水蒸气:100

1814.22W

?

? 将上面两部分相加得,烟气中的理论水蒸气量为

=

O H V 2,0+?10024.22H 100

1814.22M

?

?(m 3) 至此,得到理论烟气量为:

=yq V ,0+2,0CO V +2,0SO V 2,0N V +V 0,H2O

一般情况下,燃料燃烧后所生成的烟气包括水蒸气,这种烟气称为“湿烟气”。把水分扣除后的烟气称为“干烟气”。于是理论烟气体积yq V ,0又可写成:

当α>1时,燃烧过程中实际供应的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此时燃料的燃烧是完全的。所产生的烟气量除了理论烟气量之外,还要增加一部分过量的空气量以及随过量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量,即:

air yq yq V V V ,0,0)1(-+=α (1-15)

同样,在实际烟气中也可以把水蒸气体积忽略,所得到的烟气量称为实际干烟气量,即:

2222O N SO CO gq V V V V V +++= (1-16)

式中,2N V 是烟气中的实际氮气体积,等于

2O V 是烟气中的自由氧的体积,等于

于是,当α>1时,实际干烟气量为:

()air N SO CO gq V V V V V ,01222-+++=α (1-17)

或者

())/(,130,0kg m air V V V gy gy -+=α (1-18)

这就是说实际干烟气量等于理论干烟气量与多余空气量之和。

1.3.1.2 气体燃料燃烧烟气量的计算

已知可燃物的成分为式

(1-19)

根据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每m 3可燃物燃烧生成的CO 2、SO 2、H 2O 和N 2的体积分别为:

()22,0102-?++=∑m n CO H nC CO CO V (m 3)

22,0102-?=S H V so (m 3/m 3)

2222,01022-???

?

??+++=∑m n O H H C m S H O H H V (m 3)

air N V N V ,022,079.0102+?=-(m 3/m 3)

因此,燃烧产物的总体积为

yq V ,0=2,0CO V ++2,0so V +O H V 2,02,0N V

当α>1时,则与固体和液体燃料的计算一样,除了理论空气量之外,还要加上过量空气量及由这部分空气带入的水蒸气量,其计算公式同上。

另外,气体燃料燃烧后的理论干烟气量和实际干烟气量的计算方法也与固体和液体燃料相同,计算公式同上。

不完全燃烧时烟气量的计算

当空气供应量不能满足燃料中可燃物质完全消耗的需要时,必有一部分可燃物质要转移到燃烧产物中去。实际上,当α≥1时,也会出现由于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好等因素造成的不完全燃烧状态。因此,发生不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仍然会有可燃物和一些氧气。

不完全燃烧烟气中的可燃物质主要有CO 、H 2和CH 4,每摩尔这几种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通过以上反应式可以看出,在α≥1时,不完全燃烧烟气量比完全燃烧烟气量的体积增

)5.05.0(2H CO yq B

yq V V V V ++= (1-20)

式中,B

yq V 表示不完全燃烧烟气量,yq V 表示完全燃烧烟气量。

因此,在有过量空气存在的情况下,若发生不完全燃烧,烟气的体积将比完全燃烧情况下大,不完全燃烧程度越严重,烟气体积增加就越大。

在α<1时,不完全燃烧主要有两种情形:

(1)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且O 2全部消耗掉,烟气中含有CO 、H 2和CH 4等成分。由以上反应方程式可知,每1 m 3此燃料烟气生成量体积减少

-=yq B

yq V V ()4

2

52.988.188.1CH H CO V V V ++ (1-22)

因此,当α<1且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的情况下,烟气生成量有所减少,不完全燃烧程度越严重,烟气量减少越厉害。

(2)氧气供应不足,且存在由于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好而造成的不完全燃烧,即烟气中还存在自由氧。设这部分氧气的体积为2O V ,折合空气量为2276.421

.0O O V V =。当自由氧不为

零时,生成的烟气量为

-=yq B

yq V V [()

4252.988.188.1CH H CO V V V ++-276.4O V ] (1-24)

因此,实际烟气生成量变化要看()

4252.988.188.1CH H CO V V V ++与276.4O V 之差。若

为正值,则yq V >B yq V ,否则yq V

yq V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剩余氧气量很少,因此,不完

全燃烧时的烟气量有所减少。

燃烧热的计算

热容

热容是指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如果该物质的量为单位摩尔,则此时的热容称为摩尔热容,简称热容,单位为J·K -1·mol -1。如果该物质的量为1克,则此时的热容称为比热,单位为J·K -1·g -1。

1.4.1.1 恒压热容、恒容热容

由于热是途径变量,与途径有关,同量的物质在恒压过程和恒容过程中升高一度温度所需要的热量是不相同的,因此,恒压热容和恒容热容是不同的。这里仅仅重点介绍恒压热容。

1、恒压热容

在恒压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恒压热容,用C p 表示。 假定n mol 物质在恒压下由T 1绝对温度升高到T 2绝对温度所需要的热量为Q p ,则

dT C n Q T T p p ?=2

1

(1-25)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是不同的。因此,热容是温度的函数,具体函数形式如下:

式中,a 、b 、c 、c′都是由实验测定的特性常数。其中,用的最为普遍的形式是最后一个,下表1-2给出了a 、b 和c′的值。

表 1-2 某些气体的恒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2'T c bT a Q p ++=

2、恒容热容

在恒容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恒容热容,用C v 表示。 在恒压条件下,物质升温时,体积要膨胀,结果使物质对环境做功,内能也相应的多增加一些。因此,一定量的物质在同样温度下,升高一度温度时,恒压过程比恒容过程需要多吸收热量,即C p 大于C v 。

对理想气体:C p -C v =R ;对固体和液体,因为升温时体积膨胀不大,所以C p =C v 。气体的恒压热容与恒容热容之比称为热容比,用K 表示,即K C C v

p =,

不同物质的热容比K 值是不同,空气的热容比为。

1.4.1.2 平均热容

1、平均恒压热容

12压平均热容,用-

p C 表示。各种气体的平均恒压热容见下表1-3,单位kJ·Nm -3·K -1,Nm 3表示标准m 3。

表 1-3 各种气体的平均恒压热容(温度由273K -TK 之间值)

温度 T (K )

273 373 473 573 673 773 873 973 1173 1273 1373 1473 1573 1673 1073 1773 1873 2073 2173 2273

用热容与温度间的具体函数关系计算恒压热Q p 虽然比较精确,但是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实际计算中常采用平均恒压热容。其与平均热容的关系为

因此

()

12T T C n Q p p -=-

(1-26)

2、恒容平均热容

12容平均热容,用-

v C 表示,单位为kJ·kmol -1·℃。下表1-4为某些气体从0℃上升到t ℃时平均热容的计算式。

表 1-4 某些气体从0℃上升到t ℃时平均热容的计算式 气体名称 C v (kJ/kmol. ℃)

单原子气体 双原子气体 CO 2、SO 2 H 2O 、H 2S 四原子气体 五原子气体

+ + + + +

燃烧热

1.4.

2.1 燃烧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在反应前后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系统内能量分配的变化,后者表现反应后生成物所含能量总和与反应物所含能量总和间的差异。此能量差值以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或者从环境吸收,这就是反应热。它与反应时的条件有关,在定温定压过程中,反应热等于系统焓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某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在和指定温度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 某物质的恒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生成热,用0

,m f H ?表示。

燃烧反应是可燃物和助燃物作用生成稳定产物的一种化学反应,此反应的反应热称为燃烧热。最常见的助燃物是氧气,在和指定温度下,1mol 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的恒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用0

,m c H ?表示,表1-5、1-6给出了某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热和标准燃烧热。

表 1-5 物质的标准生成热(、25℃)

名称

分子式 状态 生成热(kJ/mol )

名称

分子式

状态 生成热(kJ/mol )

一氧化碳CO 气丙烷C3H8气

二氧化碳CO2气正丁烷C4H10气甲烷CH4气异丁烷C4H10气

乙炔C2H2气正戊烷C5H12气

乙烯C2H4气正己烷C6H12气

苯C6H6气正庚烷C7H16气

苯C6H6液丙烯C3H6气

辛烷C8H18气甲醛CH2O 气

正辛烷C8H8液乙醛C2H4O 气

正辛烷C8H8气甲醇CH3OH 液

氧化钙CaO 晶体乙醇C2H6O 液

碳酸钙CaCO3晶体甲酸CH2O2液氧O2气0 乙酸C2H4O2液

氮N2气0 乙烷C2H6气

碳(石墨) C 晶体0 水H2O 液

碳(钻石) C 晶体水H2O 气

表1-6 某些燃料的燃烧热(、25℃,产物N2、H2O(l)和CO2)

名称分子式状态

燃烧热

(kJ/mol)名称分子式状态

燃烧热

(kJ/mol)

碳(石墨) C 固苯C6H6液氢H2气环庚烷C7H14液一氧化碳CO 气环戊烷C5H10液甲烷CH4气乙酸C2H4O2液乙烷C2H6气苯酸C7H6O2固丙烷C3H8气乙基醋酸盐C4H8O2液丁烷C4H10液萘C10H8固戊烷C5H12液蔗糖C12H22O11固庚烷C7H16液茨酮C10H16O 固辛烷C8H18液甲苯C7H8液

十二烷 C 12H 26 液 一甲苯 C 8H 9 液 十六烷 C 16H 34 固 氨基甲酸乙酯 C 5H 7NO 2 固 乙烯 C 2H 4 气 苯乙酸 C 8H 8 液 乙醇

C 2H 5OH

甲醇

CH 3OH

燃烧热的计算

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保持恒压或恒容,且系统没有做任何非体积功时,化学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的开始和最终状态,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的这一规律称作盖斯定律,它是热化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定律。根据盖斯定律,任一反应的恒压反应热等于产物生成热之和减去反应生成热之和,即

()

()

反应物

产物

∑∑B?-

?=

?=i

m f i

i

m f i

p H

H

V H Q ..0

..0

V (1-27)

据上式可求物质的标准燃烧热,该式中V i 是I 组分在反应式中的系数。 例1-3 求乙醇在25℃下的标准燃烧热。 解:乙醇燃烧反应式为 查上表得()

mol H g CO f /kJ 51.3932.298.0

-=?

利用上式得

=()()[]()[]

8.136607.277183.285351.3932-=+-?--?+-?(KJ/mol ) 根据标准燃烧热的定义,乙醇的标准燃烧热即为mol 。 气态混合物的燃烧热,可用下式粗略计算,即

0,,0,i m c i m c H V H ??=?∑ (1-28)

式中,V i 是混合物中I 组分的体积百分比;0

,,i m c H ?是I 组分的燃烧热。

例 1-4:求焦炉煤气的标准燃烧热。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 -%,H 2-57%,CH 4-%,C 2H 4-%,CO 2-%,N 2-%,H 2O -3%。

解:查上表1-6得该煤气中各可燃组分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

mol kJ H g CO c /0.2830)(,298,=?,mol kJ H g H c /83.2850)(,298,2=?, mol kJ H g CH c /31.8900)(,298,4=?,mol kJ H H C c /0.14110,298,42=?

由上式得该种煤气的标准燃烧热为

037.00.1411225.031.89057.083.285068.00.2830298,?+?+?+?=?c H

=(KJ/mol )

1.4.

2.3 热值的计算

热值是燃烧热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实际中常用。所谓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者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通常用Q 表示。对于液体和固体可燃物,表示为质量热值Q m (kJ/kg );对气态可燃物,表示为体积热值Q v (kJ/m 3)。

某些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可用燃烧热表示,也可用热值表示,两者中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对液体和固体可燃物是

M

H Q c

m ??=

1000 (kJ/kg ) (1-29)

式中,M 为液体或者固体可燃物的摩尔质量。 对气态可燃物为

4

.221000c

v H Q ??=

(kJ/m 3) (1-30)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可燃物中含有水分和氢元素,热值有高低之分。高热值Q H 就是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以液态存在时的热值;而低热值Q L 就是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以气态存在时的热值。在研究火灾的燃烧中,常用低热值。

表 1-7 某些气体的热值 气体名称

热值(kJ/m 3)

气体名称

热值(kJ/m 3)

高 低

氢 乙炔 甲烷 乙烯 乙烷 丙稀

12700 57873 39861 62354 65605 87030 10756

55856 35823 58321

58160 81170

丙烷 丁烯 丁烷 戊烯 一氧化碳 硫化氢

93720

115050

121340

149790

12694

25522

83470

107530

108370

133890

24016

目前,对分子结构很复杂,摩尔质量很难确定的可燃物,如石油、煤炭、木材等,它们燃烧放出的热量一般只用热值表示,且通常用经验公式计算。最常用的有门捷列夫公式:

)/)]((2630081[18.4kg kJ S O H C Q H --+?= (1-31)

)/(18.4)9(6kg kJ W H Q Q H L ?+?-= (1-32)

式中,C 、H 、S 和W 分别为可燃物中碳、氢、硫和水的质量百分含量;O 是可燃物中氧和氮的总质量百分含量。

表 1-8 某些燃料的燃烧热值

燃料名称 热值(kJ/kg) 燃料名称 热值(kJ/kg) 燃料名称 热值(kJ/kg ) 木 材 天然纤维 石蜡 淀粉 苯 甲苯 航空燃料

16740 17360 46610 17490 40260 40570 43300

煤油 烷烃浓缩物 环烷烃-烷烃浓缩物

无烟煤 褐煤 焦炭 炼焦煤气

42890 43350 43100 31380 18830 31380 32640

照明用煤气

酒精 芳香烃浓缩物

汽油 柴油 重油 原油

20920 29290 41250 43510 52050 41590 43890

燃烧温度的计算

燃烧温度的分类

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所达到的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燃烧温度。在实际建筑火灾中,着火房间内高温气体可达数百度,在地下建筑物中,温度高达1000℃以上。因此,研究火灾中烟气温度有重要实际意义。

燃烧温度根据不同条件下进行分类,可分为理论燃烧温度、实际燃烧温度。

如果燃烧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 ,并且不考虑系统与外界的功交换,则这时得出的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理论燃烧温度。在理论燃烧温度基础上如果不考虑燃烧产物的高温离解,则此时得出的温度称为量热计燃烧温度。如果燃烧是在α=1的完全燃烧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可燃物和空气的初始温度均为0℃,则此时得到的温度称为理论发热温度。而在实际火灾中测定的温度称为实际燃烧温度。

从理论上说,在α=1且完全燃烧情况下,燃烧温度最高;当α<1时,由于燃料过剩,导致燃烧不完全,使燃料的化学能不能充分放出,从而使燃烧温度降低;当α>1时,供给的空气量过多,而燃料释放的热量却基本上为确定值,因而燃烧温度也要降低。

燃烧温度的计算

根据热平衡理论,结合公式dT C n Q T T p p

?=2

1

,可得到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 pi i l dT C n Q 298

(1-33)

式中,Q l 是可燃物质的低热值;n i 是第i 种产物的千摩尔数;C pi 是第i 种产物的恒压热容。

上述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精确,但是上式积分的结果为三次方程,因此,要想得到具体的解比较麻烦。为此,采用平均恒压热容pi C ,得出求解燃烧温度的公式为:

()∑-??=298T C V Q pi i l (1-34)

或者

()∑-??=25t C V Q pi i l (1-35)

式中,V i 为第i 种产物的体积。

因为产物的恒压平均热容pi C 取决于温度,而理论燃烧温度t 是未知数,所以pi C 也是未确定量。在具体计算时,通常先假定一个理论燃烧温度t 1,从“平均恒压热容”表中查出相应的pi C ,代入上述公式,求出相应的Q l 1;然后再假定第二个理论燃烧温度t 2,求出相应的pi C 和Q l 2;最后用插值法求出理论燃烧温度t ,即

()11

21

21l l l l Q Q Q Q t t t t -?--+

= (1-36)

通常为了计算方便,假定燃烧前可燃物和空气的初始温度为0℃,则上式变为

∑??=t C V Q pi i l (1-37)

下表1-9给出了某些物质的燃烧温度。

表 1-9 某些物质的燃烧温度

物质名称 燃烧温度(℃) 物质名称 燃烧温度(℃) 物质名称 燃烧温度(℃) 甲烷

1800

丙酮

1000

木材

1000-1177

乙烷 1895 乙醚 2861 石蜡 1427 丙烷 1977 原油 1100 一氧化碳 1680 丁烷 1982 汽油 1200 硫 1820 戊烷 1977 煤油 700-1030 二硫化碳 2195 己烷 1965 重油 1000 乙炔 2127 苯 2032 烟煤 1647 甲醇 1100 甲苯

2071

氢气

2130

乙醇

1180

例1-5: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 -43%,H -7%,O -41%,N -2%,W -6%,A -1%(质量组成数),试求其理论燃烧温度。

解:1kg 木材的燃烧产物中各种组分的生成量分别为

803.010043

124.222,0=?=CO V (m 3) 856.0100

6184.22100724.222,0=?+?=O

H V (m 3)

对N 2的生成量,由例题1-2可知,1kg 木材完全燃烧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为

312.45

56

.21,0==

air V (m 3) 所以,433.3312.410079

1004.222822,0=?+?=N V (m 3)

1kg 木材燃烧放出的低热值由公式(1-31)、(1-32)可得,Q L =16993(kJ ) 设t 1=1900℃,从表1-4中查得CO 2、H 2O 和N 2的平均恒压热容分别为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1-37)得

16458)4758.1433.39423.1856.04074.2803.0(19001=?+?+??=l Q (KJ )

因为Q l >Q l 1,所以t>t 1,再设t 2=2000℃,从表1-4中查得相应的平均恒压热容分别为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1-37)中得

17429)4825.1433.39628.1856.04221.2803.0(20002=?+?+??=l Q (KJ )

因为Q l 1

1949)1645816933(16458

174291900

20001900=-?--+

=t (℃)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 1、什么是燃烧燃烧涉及哪些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涉及物理过程:质量传递、气流运动、组分扩散、能量传递、相变、压力变化等 涉及化学过程:反应机理、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控制等2、燃烧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1)动力工程 (2)材料生产、工业供热 (3)家庭供热 (4)安全与火灾 (5)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烟尘等 前三者是有利的,后两者是不利的 3、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4、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5、烟煤可以分为哪些小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 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10的前提下 以反映粘结性的几个指标(粘结指数. ,胶质层最大厚度Y和奥—阿膨胀度b)对烟煤进行细分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来分类。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Y或用Vdaf和b值来分类。 如按b值和Y值划分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类别为准 6、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和转换关系 应用基(也称收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ar Car%+Har%+Oar%+Nar%+Sar%+Aar%+War%=100% 干燥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 Cd%+Hd%+Od%+Nd%+Sd%+Ad% =100% 可燃基(也称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af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7、煤中的水分有哪些工业分析中的水分包括哪些 外部水分:不被燃料吸收而是机械地附在燃料表面上的水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二)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二) 1. 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以有四种不同的情况: (1)空气消耗系数α=1,完全燃烧;(2)α>1,完全燃烧; (3)α>1,不完全燃烧;(4)α<1,不完全燃烧。 假设燃料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产物的热分解反应忽略不计,试列出四种情况下燃烧产物中可能包含的成分。假设燃烧产物是CO2,SO2,H2O,N2,O2,CO,CH4,H2中的几种气体。 或者: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情况下的燃烧产物有何区别? 答:(1)α=1,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包括CO2,SO2,H2O,N2。 (2)α>1,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包括CO2,SO2,H2O,N2,O2。 (3)α>1,不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包括不可燃气体CO2,SO2,H2O, N2,O2和可燃气体中CO,CH4,H2的一种或多种。 (4)α<1,不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包括不可燃气体CO2,SO2,H2O,N2和可燃气体中CO,CH4,H2的一种或多种。 2. 影响燃烧室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理论燃烧 温度? 答: (1)燃料性质 单位体积燃烧产物的热含量越高,其理论燃烧温度也较高。 (2)空气消耗系数 空气消耗系数影响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和成分,从而影响理论燃烧温度。在α≥时,α值越大,理论燃烧温度越低。 1 (3)燃料与空气的预热温度 空气或燃料的预热温度越高,理论燃烧温度越高。 (4)空气中的氧含量 当氧含量小于40%-50%时,燃烧产物生成量随氧含量增加而减少,此时理论燃烧温度提高明显。当氧含量再升高时,理论燃烧温度提高趋势减缓甚至降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富氧空气来提高燃烧温度时,氧气的含量控制在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一)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一) 1. 什么是燃料的高、低位发热量?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热力计算中要用燃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答:煤的高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中的水蒸汽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冷却到20℃时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汽潜热的燃料发热量; 烟气中的水蒸气尚未冷凝而直接排出,使燃料燃烧后烟气中的水蒸汽潜热无法回收利用 2. 什么是标准煤?有何实际意义? 答:人为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29300kJ/kg(即气体燃料29300 kJ/m3)的燃料(P25)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29300kJ/kg(即7000kcal/kg)的燃料为标准煤,也称煤当量。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的规定。有何实际意义: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不同的煤具有不同的发热量,有时差别很大。因此,在相同容量、相同参数的锅炉,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不能仅仅依据消耗燃料量的多少,来衡量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如果把不同的燃煤都折算为统一的标准煤,那就容易判断:哪一台

炉的标准煤耗量低,哪一台锅炉的运行经济性就好。 3. 煤中硫分有几种存在形式?简要说明他们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答:3种,有机硫、黄铁矿硫(前两者可燃,称为可燃硫或挥发硫)、硫酸盐硫。 4. 煤的化学成分有几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成分分析基?试推导各种基之间的换算系数。 答:工业分析(工分):灰分、水分、挥发份、固定碳、低位发热量、焦渣特性; 5. 何谓煤的元素分析法?煤的可燃元素有哪些? 答:元素分析:测定燃料中的碳、氢、氧、氮、硫及水分 灰分的含量。可燃元素:C、H、S 6. 什么是燃油的闪点、燃点、着火点?了解它们有何实际意义?答:

工程燃烧学常考计算题

工程燃烧学常考计算题 1. 已知某烟煤的应用成分为: 成分 C H O N S A W % 76.32 4.08 3.64 1.61 3.80 7.55 3.00 计算: (1)理论空气需要量; (2)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 (3)烟气成分。 (计算时忽略空气中的水分,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该烟煤燃烧的理论空气需要量为 03181V 81.4290.213100181 76.328 4.08 3.80 3.641.4290.213100 Nm kg y y y y C H S O ??=++-? ????????+?+-? ?????=7.88 = 空气/燃料 各燃烧产物生成量: 2 322.4 1210076.3222.4121001.425m kg y CO C V =?=?= N / 2 322.4321003.8022.4 32100 0.027m kg y SO S V =?=? = N / 2322.42181004.08 3.0022.4 2181000.495m kg y y H O H W V ??=+? ?????=+? ???= N /

02 322.479281001001.6122.4797.88281001006.238m kg y N N V V =?+=?+?= N / 则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为: 2222 31.4250.0270.495 6.2388.19m kg y CO SO H O N V V V V V =+++=+++= N / 燃烧产物成分为 []22100 CO y V CO V = ? []22100 H O y V H O V = ? []22100N y V N V = ? []22100SO y V SO V = ? 代入数据得: []217.41CO =、[]2 6.05H O =、[]276.21N =、[]20.33SO = 2.某加热炉用天然气作燃料,其干成分为: 成分 CO 2 C 2H 4 O 2 H 2 CH 4 CO N 2 % 1.1 4.4 0.2 0.5 91.8 0.2 1.8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水分为21克, 该加热炉天然气消耗量为1200立方米/小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1。求: (1)天然气的湿成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该加热炉风机每小时的供风量(不计空气中的水分,结果保留整数) (3)燃烧产物生成量。(结果保留整数) (4)燃烧产物的成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解:把干成分换算成湿成分 20.0012421 10.0012421 s H O ?= ?100=2.54 +? 22 2 100100 2.54 1.1 1.07100100 s s g H O CO CO --=?=?=

1燃烧学课件

1燃烧化学基础 1.1燃烧本质和条件 1.1.1燃烧本质 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 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 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2燃烧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1.121燃烧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

第一章 1、什么是燃烧燃烧涉及哪些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涉及物理过程:质量传递、气流运动、组分扩散、能量传递、相变、压力变化等 涉及化学过程:反应机理、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控制等2、燃烧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1)动力工程 (2)材料生产、工业供热 (3)家庭供热 (4)安全与火灾 (5)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烟尘等 前三者是有利的,后两者是不利的 3、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4、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5、烟煤可以分为哪些小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10的前提下 以反映粘结性的几个指标(粘结指数. ,胶质层最大厚度Y和奥—阿膨胀度b)对烟煤进行细分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来分类。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Y或用Vdaf和b值来分类。 如按b值和Y值划分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类别为准 6、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和转换关系 应用基(也称收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ar Car%+Har%+Oar%+Nar%+Sar%+Aar%+War%=100% 干燥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 Cd%+Hd%+Od%+Nd%+Sd%+Ad% =100% 可燃基(也称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af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7、煤中的水分有哪些工业分析中的水分包括哪些 外部水分:不被燃料吸收而是机械地附在燃料表面上的水

燃烧学课件分解

1燃烧化学基础燃烧本质和条件 燃烧本质 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2 燃烧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1.1. 2.1 燃烧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

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

绪论、第一章 1、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P5) ①研究如何提高燃烧效率,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节约能源,并充分利用新能源; ②如何防止抑制火灾及矿井瓦斯或具有粉尘工厂存在的爆炸危险性,减少有用燃烧过程中的工业污染问题。 2、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什么侧重点?(P5) 实验研究:对于生产中提出的燃烧技术问题主要还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并发展出诊断燃烧学。 理论分析:主要为各种燃烧过程的基本现象建立和提供一般性的物理概念,从物理本质上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定性分析,从而对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指出合理、正确的方向。 3、从化学观点看,燃烧反应具有的特征是什么?(物质能量总体是下降的)(P6) 氧化剂和燃料的分子间进行着激烈的快速化学反应,原来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外层电子重新组合,经过一系列中间产物的变化,最后生成最终燃烧产物。这一过程,物质总的热量是降低的,降低的能量大都以热和光的形式释放而形成火焰。 4、燃烧过程的外部特征是什么? 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放出大量的热③发光 5、化学爆炸与火灾的关系?(PPT) 1)紧密联系,相伴发生 2)某些物质的火灾和爆炸具有相同的本质,都是可燃物与氧化剂的化学反应。 3)主要区别:燃烧是稳定的和连续进行的,能量的释放比较缓慢,而爆炸是瞬时完成的,可在瞬间突然释放大量能量。4)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煤块燃烧与煤粉爆炸) 5)在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的场合和某些生产过程中,可发生火灾爆炸的连锁反应,先爆炸后燃烧、先燃烧后爆炸。 6、按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燃烧包括哪三种类型?(P5) 1)动力燃烧(动力火焰):主要受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因素所控制,如着火、爆炸; 2)扩散燃烧(扩散火焰):主要受流动、扩散和物理混合等因素控制,如液体燃料滴、碳粒、蜡烛; 3)预混燃烧(预混火焰):此时化学动力因素和物理混合因素差不多起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汽油发动机、家用煤气炉。 7、何谓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P19) 链锁反应是化学动力学中的一类特殊的反应,这类反应只要用某种方式使该反应引发,则他便能相继发生一系列连续反应,使反应自动发展下去。 分类:分支链反应和不分支链反应 阶段:1)链的引发:由反应物分子生成自由基反应; 2)链的传递:自由基与分子相互作用的交替过程; 3)链的终止:自由基被消除,包括自由基与自由基的碰撞,自由基与反应器壁的碰撞。 8、何谓分支链反应,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P21) 1)反应物在一定温度传热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 2)支链反应于单一的反应有所不同,在支链反应中每个自由基原子参加反应可产生两个自由基原子,这些自由基原子有参加直链或支链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原子,迅速加快反应速度,最快可达到爆炸程度。 9、一般反应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是什么?(P21) 1)由于反应的放热,而热又得不到及时的散发,造成了热的积累,使得反应进一步加快,如此循环,最后直至爆炸。2)由于存在有支链反应造成了爆炸。 10、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PPT) 1)只是描述了过程的始末,没有涉及其所经历的过程。 2)热爆炸理论对于许多反应、燃烧现象无法解释,有其局限性。如燃烧半岛、倒S图。 1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某反应从500K到510K化学反应速度增长了一倍,试求其活化能为多少? 阿伦尼乌斯定律:k=k o e-Ea/RT 反应速度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反应活化能的大小、反应温度的高低以及频率因子的大小。反应速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12、温度、压力对燃烧平衡反应的影响?(P27) 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范特霍夫(Van’t Hoff)方程:

燃烧学 课件

燃烧学读书报告 动机学院06级研2班 2 张灯 一、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份在空间激烈地发生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叫做燃烧。它常常伴随着发热、发光过程,即所谓“火”的现象。 这个化学反应在许多场合下是氧化反应,被氧化剂所氧化(发光、发热)的物质称为燃料。把含有活泼氧原子(或类似于氧原子)的组份称为氧化剂。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另外,把能够进行燃烧的燃料和氧化剂的气态混合物称为可燃混合物或可燃混合气。 火焰是在气相状态下发生的燃烧的外部表现。火焰除了具有发热、发光的特征外,还具有电离、自行传播等特征。 由于发光、发热,从而使火焰具有热和辐射的现象。火焰的辐射一部分来源于热辐脉另一部分来源于化学发光辐队再一部分来自炽热固态烟粒和碳粒的辐射。热辐射来自火焰中一些化学性能稳定的燃烧产物的光谱带,如H2O、CO2以及各种碳氢化合物等。这类辐射的波长处于0.75微米~0.1mm之间。最强的光谱带是红外区,它由燃烧的主要产物CO2和H2O形成。化学发光辐射是一种由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光辐射,这种发光是由于不连续辐射光谱带发射的结果,它来自电子激发态的各种组分,例如CH、OH、CC等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存在于火焰区中,它是在化学反应瞬时产生的。普遍认为,火焰中存在有固态烟粒和碳粒发射出的连续光谱,它将使火焰辐射增强。 必须强调,在燃烧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的炉膛中,火焰和完全燃烧产物的辐射主要来自CO2、H2O、烟粒和飞灰颗粒。 火焰具有电离特性。一般在碳氢化合物燃料和空气的燃烧火焰中,特别在层流火焰中的气体具有较高的电离度。某些试验发现,在电场的作用下,火焰会发生弯曲、变长或变短,着火、熄火条件会发生变化。 火焰具有自转播的特征。火焰一旦产久,就不断地向周围传播直到整个反应系统反应终止。按火焰自行传播这个特点来看有两类火:一类是缓燃火焰(或称正常火焰),其火焰按稳定的、缓慢的速度传播(大约0.2—1m/s),另—类是爆震火焰,其传播速度极快,达超音速(大约几千m/s)。正常火焰是通过导热使未燃混合气温度升高(或由于扩散作用将自由原子、自由基传递到未燃混合气中产生链式反应),而引起的反应加速,从而使火焰前沿不断向未燃混合气体中推进。爆展火焰是一种微波,是依靠激波的压缩作用使未燃混合气温度升高,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火焰前沿不断推向未燃混合气。 燃烧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的综合过程,它包括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扩散过程,预热、着火过程以及燃烧、燃烬过程。 按燃料与氧化剂在进入反应区以前有无接触划分,火焰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种反应物的分子在着火前已经接触,其火焰称为预混火焰;另一类是两种反应物在着火前末接触,火焰决定于混合、扩散因素,称为扩散火焰。例如气体燃料和氧化剂分别送入燃烧室时的燃烧。 按火焰状态可分为移动火馅和驻定火焰。移动火焰即火焰位置在空间是移动的。驻定

工程燃烧学计算题集锦知识讲解

工程燃烧学计算题集 锦

工程燃烧学计算题集锦 一、计算 1. 已知某烟煤的应用成分为: 成分 C H O N S A W % 76.32 4.08 3.64 1.61 3.80 7.55 3.00 计算: (1)理论空气需要量; (2)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 (3)烟气成分。 (计算时忽略空气中的水分,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该烟煤燃烧的理论空气需要量为 03181V 81.4290.213100181 76.328 4.08 3.80 3.641.4290.213100 Nm kg y y y y C H S O ??=++-? ????????+?+-? ?????=7.88 = 空气/燃料 各燃烧产物生成量: 2 322.4 1210076.3222.4121001.425m kg y CO C V =?=?= N / 2 322.4321003.8022.4 32100 0.027m kg y SO S V =?=? = N /

2322.42 181004.08 3.0022.4 2181000.495m kg y y H O H W V ??=+? ?????=+? ???= N / 0 2 322.479281001001.6122.4797.88281001006.238m kg y N N V V =?+=?+?= N / 则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为: 2222 31.4250.0270.495 6.2388.19m kg y CO SO H O N V V V V V =+++=+++= N / 燃烧产物成分为 []22100 CO y V CO V = ? []22100 H O y V H O V = ? []22100N y V N V = ? []22100SO y V SO V = ? 代入数据得: []217.41CO =、[]2 6.05H O =、[]276.21N =、[]20.33SO = 2.某加热炉用天然气作燃料,其干成分为: 成分 CO 2 C 2H 4 O 2 H 2 CH 4 CO N 2 % 1.1 4.4 0.2 0.5 91.8 0.2 1.8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水分为21克, 该加热炉天然气消耗量为1200立方米/小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1。求: (1)天然气的湿成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该加热炉风机每小时的供风量(不计空气中的水分,结果保留整数) (3)燃烧产物生成量。(结果保留整数) (4)燃烧产物的成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工程燃烧学理论与技术专题案例工程燃烧学理论与技术案例1

《工程燃烧学》理论与技术专题案例蜡烛的燃烧原理与技术《工程燃烧学》理论与技术案例 1、蜡烛的燃烧原理与技术 资料编辑:韩奎华 2013年10月30日

1蜡烛燃烧原理与技术 由蜡烛想到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烛光里的妈妈、浪漫的烛光晚餐、粉彩多姿的生日蜡烛……从古至今,蜡烛给予我们人类光明、温暖和浪漫,蜡烛燃烧蕴含的燃烧理论与技术您知道多少呢? 1.1蜡烛的燃烧理论 蜡烛组分:石蜡C22H46/C28H58、硬脂酸C17H35COOH;常温固态,150℃以上液化和气化形成蒸气,分解、燃烧生成物为CO2和H2O 热传递:光和热辐射 燃烧中伴有的物理化学现象:蜡的液化、蒸发相变现象;蜡烛芯中发生的导热、毛细抽吸作用 蜡烛火焰组成:CH原子团形成蓝色火焰、炽热的烟炱颗粒燃烧形成黄色火焰;由内至外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焰心(淡蓝色,温度最低,也最暗),未燃烧的蜡蒸气及其产物碳氢自由基。第二层内焰(金黄色,最亮)在焰心的外围,焰心的蜡蒸气及碳氢自由基扩散到内焰,在这里开始燃烧。第三层外焰(暗红色),受外界空气影响较大,而且和外界空气的能量交换剧烈,火焰的温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易形成烟炱。 思考问题: 在地球上燃烧的蜡烛,火焰细长明亮。在国际空间站上点燃的蜡烛会是什么样子呢? 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状态? 蜡烛火焰温度是怎样的? 火焰颜色与温度有关系吗? 制造工艺相同的两支蜡烛在地球上和空间站上的燃烧时间相同吗?(假设燃烧气氛相同)空间站蜡烛燃烧形成圆球形的蓝色火苗,虽然漂亮,但照明效果不甚理想。重力越小燃烧越不剧烈,在国际空间站这种环境下,空气在所有方向密度是相同的,因此可燃气体向四周均匀地扩散并且燃烧,所以产生的火焰是圆球形。 蜡烛燃烧火焰属于扩散火焰:通过扩散的燃料和氧化剂在反应区中相遇后燃烧所形成的火焰。化学反应区将包含氧化性气体的气态介质与包含还原性气体混合物分割开来,形成扩散火焰。

工程燃烧学计算题集锦

工程燃烧学计算题集锦 一、计算 1. 已知某烟煤的应用成分为: 成分 C H O N S A W % 76.32 4.08 3.64 1.61 3.80 7.55 3.00 计算: (1)理论空气需要量; (2)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 (3)烟气成分。 (计算时忽略空气中的水分,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该烟煤燃烧的理论空气需要量为 03181V 81.4290.213100181 76.328 4.08 3.80 3.641.4290.213100 Nm kg y y y y C H S O ??=++-? ????????+?+-? ?????=7.88 = 空气/燃料 各燃烧产物生成量: 2 322.4 1210076.3222.4121001.425m kg y CO C V =?=?= N / 2 322.4321003.8022.4 32100 0.027m kg y SO S V =?=? = N / 2322.42181004.08 3.0022.4 2181000.495m kg y y H O H W V ??=+? ?????=+? ???= N /

02 322.479281001001.6122.4797.88281001006.238m kg y N N V V =?+=?+?= N / 则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为: 2222 31.4250.0270.495 6.2388.19m kg y CO SO H O N V V V V V =+++=+++= N / 燃烧产物成分为 []22100 CO y V CO V = ? []22100 H O y V H O V = ? []22100N y V N V = ? []22100SO y V SO V = ? 代入数据得: []217.41CO =、[]2 6.05H O =、[]276.21N =、[]20.33SO = 2.某加热炉用天然气作燃料,其干成分为: 成分 CO 2 C 2H 4 O 2 H 2 CH 4 CO N 2 % 1.1 4.4 0.2 0.5 91.8 0.2 1.8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水分为21克, 该加热炉天然气消耗量为1200立方米/小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1。求: (1)天然气的湿成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该加热炉风机每小时的供风量(不计空气中的水分,结果保留整数) (3)燃烧产物生成量。(结果保留整数) (4)燃烧产物的成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解:把干成分换算成湿成分 20.0012421 10.0012421 s H O ?= ?100=2.54 +? 22 2 100100 2.54 1.1 1.07100100 s s g H O CO CO --=?=?=

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2)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 (3)烟: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得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的颗粒,这时即形成“烟”。 (4)热容: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 (5)生成热:化学反应中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某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6)标准燃烧热:在0.1013MPa和指定温度下,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的恒压反应热。 (7)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8)低热值: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以气态存在时的热值。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 3. 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以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方法: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灭火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 4. 抑制法 8.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括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除了CO2和H2O外,烟气中的其他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或腐蚀性。其危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毒害性;2)减光性3)爆炸性

9.试求出在p =1atm 、T=273K 下,1公斤苯(C6H6)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3 22 ,0,030.10104.2248129276.4104.22)32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10.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46%、H-6.0%、O-37.0%、N-2.0%、W-9.0%,问在p =1atm 、T=273K 下木材完全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 3 22 ,0,045.4104.22323746124676.4104.22)32 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kg m H W V N S C V V V V V air O H N SO CO yq /18.5100624.221009184.2245.479.01002284.2210046124.2210024.22100184.2279.0100284.22100324.22100124.223,0,0,0,02222=?+?+?+?+?=?+?++?+?+?= +++= 11.木材的组成为C-48%、H-5%、O-40%、N-2%、W-5%.试求在1.5atm 、30℃的条件下燃烧5kg 这 种木材的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空气消耗系数数取1.5) 3 22 ,0,026.4104.22324045124876.4104.22)32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kg m H W V N S C V V V V V air O H N SO CO yq /90.4100524.221005184.2226.479.01002284.2210048124.2210024.22100184.2279.0100284.22100324.22100124.223,0,0,0,02222=?+?+?+?+?=?+?++?+?+?= +++= 标准状况下3 ,0,003.726.4)15.1(90.4)1(m V V V air yq yq =?-+=-+=α 所以300'20.503.7' 5.11 273303''m V P P T T V yq yq =??=?= 燃烧5kg 这种木材产生的烟气体积为5×5.20=26m 3 3,000,0'15.326.4' 5.11273303''m V P P T T V air air =??=?=

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燃烧的定义(氧化学说):燃烧一般是指某些物质在较高的温度下与氧气化合而发生激 烈的氧化反应并释放大量热量的现象。 2、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污染排放物?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其次还有CO,CO2等其他 污染物。 3、燃素学说;燃素学说认为火是火是由无数细小且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 微粒即可愿意与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可以以游离的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的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变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便是燃素。 第二章燃料 1.什么叫燃料?它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热量,该热量 又能经济、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物质。物质作为燃料的条件:(1)能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热量;(2)能方便且很好的燃烧;(3)自然界蕴藏量丰富,易于开采且价格低廉;(4)燃烧产物对人类、自然界、环境危害小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那些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3.燃料分类方法?燃料按物态分类及其典型代表燃料(1 固体燃料(煤炭)2 液体燃料(石 油、酒精)2气体燃料(天然气、氢气) 4.燃料的组成,固液体燃料的元素组成都有那些?固体燃料是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 物。混合物的元素组成为:C、H、O、N、S、A、M 液体燃料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其元素组成亦为:C、H、O、N、S、A、M 5.气体燃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气体燃料是由若干单一可燃与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 合物:CO、H2、CH4、CnHm、CO2、N2、H2O、 O2等。 6.燃料分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1)工业分析组成(测定燃料中水分(M)、挥发分(V) 灰分(A)和固定碳(FC)等4种组分的含量)。;(2)元素分析组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燃料中主要化学元素组分碳(C)、氢(H)、氮(N)、硫(S)和氧(O)以及灰分(A)和水分(M)的含量);(3)成分分析组成(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气体燃料各组分的体积或质量百分比) 7.燃料的可燃与不可燃部分各包含哪些主要成分?可燃成分:(碳(最主要的可燃元素, 氢(发热值最高的可燃元素)硫(有机硫、黄铁矿硫:可燃烧释放出热量,合称为可燃

(完整版)工程燃烧学卷子.doc

第一章 1、什么是燃烧?燃烧涉及哪些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涉及物理过程:质量传递、气流运动、组分扩散、能量传递、相变、压力变化等 涉及化学过程:反应机理、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控制等2、燃烧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1)动力工程 (2)材料生产、工业供热 (3)家庭供热 (4)安全与火灾 (5)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烟尘等 前三者是有利的,后两者是不利的 3、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4、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5、烟煤可以分为哪些小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10的前提下 以反映粘结性的几个指标(粘结指数GR.I. ,胶质层最大厚度Y和奥—阿膨胀度b)对烟煤进行细分 当粘结指数GR.I. <=85时,用Vdaf和GR.I.来分类。 当粘结指数GR.I. >85时,用Vdaf和Y或用Vdaf和b值来分类。 如按b值和Y值划分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类别为准 6、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和转换关系 应用基(也称收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ar Car%+Har%+Oar%+Nar%+Sar%+Aar%+War%=100% 干燥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 Cd%+Hd%+Od%+Nd%+Sd%+Ad% =100% 可燃基(也称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af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7、煤中的水分有哪些?工业分析中的水分包括哪些? 外部水分:不被燃料吸收而是机械地附在燃料表面上的水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 (一) 1. 什么是燃料的高、低位发热量?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热力计算中要用燃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答:煤的高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中的水蒸汽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冷却到20℃时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汽潜热的燃料发热量; 烟气中的水蒸气尚未冷凝而直接排出,使燃料燃烧后烟气中的水蒸汽潜热无法回收利用 2. 什么是标准煤?有何实际意义? 答:人为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29300kJ/kg(即气体燃料29300 kJ/m3)的燃料(P25)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29300kJ/kg(即7000kcal/kg)的燃料为标准煤,也称煤当量。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的规定。有何实际意义: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不同的煤具有不同的发热量,有时差别很大。因此,在相同容量、相同参数的锅炉,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不能仅仅依据消耗燃料量的多少,来衡量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如

果把不同的燃煤都折算为统一的标准煤,那就容易判断:哪一台炉的标准煤耗量低,哪一台锅炉的运行经济性就好。 3. 煤中硫分有几种存在形式?简要说明他们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答:3种,有机硫、黄铁矿硫(前两者可燃,称为可燃硫或挥发硫)、硫酸盐硫。 4. 煤的化学成分有几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成分分析 基?试推导各种基之间的换算系数。 答:工业分析(工分):灰分、水分、挥发份、固定碳、低位发热量、焦渣特性; 5. 何谓煤的元素分析法?煤的可燃元素有哪些? 答:元素分析:测定燃料中的碳、氢、氧、氮、硫及水分 灰分的含量。可燃元素:C、H、S 6. 什么是燃油的闪点、燃点、着火点?了解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答: (二) 1. 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以有四种不同的情况: (1)空气消耗系数α=1,完全燃烧;(2)α>1,完全燃烧; (3)α>1,不完全燃烧;(4)α<1,不完全燃烧。 假设燃料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产物的热分解反应忽略不计,试列出四种情况下燃烧产物中可能包含的成分。假设燃烧产物是CO2,SO2,H2O,N2,O2,CO,CH4,H2中的几种气体。 或者: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情况下的燃烧产物有何区别? 答:(1)α=1,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包括CO2,SO2,H2O,N2。

(完整)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

(完整)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的全部内容。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燃烧的定义(氧化学说):燃烧一般是指某些物质在较高的温度下与氧气化合而发生激烈的 氧化反应并释放大量热量的现象。 2、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污染排放物?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其次还有CO,CO2等其他污染 物。 3、燃素学说;燃素学说认为火是火是由无数细小且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微粒 即可愿意与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可以以游离的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的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变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便是燃素. 第二章燃料 1.什么叫燃料?它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热量,该热量又 能经济、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物质。物质作为燃料的条件:(1)能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热量;(2)能方便且很好的燃烧;(3)自然界蕴藏量丰富,易于开采且价格低廉;(4)燃烧产物对人类、自然界、环境危害小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那些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3.燃料分类方法?燃料按物态分类及其典型代表燃料(1 固体燃料(煤炭)2 液体燃料(石油、 酒精)2气体燃料(天然气、氢气) 4.燃料的组成,固液体燃料的元素组成都有那些?固体燃料是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元素组成为:C、H、O、N、S、A、M 液体燃料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的。 其元素组成亦为:C、H、O、N、S、A、M 5.气体燃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气体燃料是由若干单一可燃与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 物:CO、H2、CH4、CnHm、CO2、N2、H2O、 O2等. 6.燃料分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1)工业分析组成(测定燃料中水分(M)、挥发分(V)灰 分(A)和固定碳(FC)等4种组分的含量)。;(2)元素分析组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燃料中主要化学元素组分碳(C)、氢(H)、氮(N)、硫(S)和氧(O)以及灰分(A)和水分(M)的含量);(3)成分分析组成(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气体燃料各组分的体积或质量百分比) 7.燃料的可燃与不可燃部分各包含哪些主要成分?可燃成分:(碳(最主要的可燃元素,氢 (发热值最高的可燃元素)硫(有机硫、黄铁矿硫:可燃烧释放出热量,合称为可燃硫或挥发硫。硫燃烧生成产物为SO2和SO3,其中SO2占95%以上。)不可燃成分:(氧(氧是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