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灵感_写作技巧

关于写作的灵感_写作技巧
关于写作的灵感_写作技巧

关于写作的灵感_写作技巧

关于写作的灵感

余光中:灵感的开关藏在哪?

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必有此种苦闷时刻:灵感枯竭。古往今来,论思路、拔灵感的教诣不在少数,但往往体系太大,道法太玄,只顾言之有物,不暇言之动听。

近日,自称“浙大女婿”的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夫人“回家探亲”。余先生此番来杭,老友作媒,艺术为桥,受邀出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履新第一堂课,他与1000多位浙大学子谈起了“灵感!”

那么,灵感的开关究竟藏在哪?且听余光中娓娓道来。

法车一位作家曾说:所谓艺术就是使造化加速,神灵放慢。他的意思就是艺术或者艺术家介于刘灵与凡人之间,因为,神灵的动作太快,我们看不清楚,所以用艺术来表现;我们的造化,我们的大自然,太慢了,所以要用艺术来把它更快地表现给我们看。

李贺有一这么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这个造化就是自然,笔主是指艺术。当造化不够完美的时候,要用笔来补。笔不一定指文学,也可以指画家的笔,作曲家的笔。

英国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艺术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艺术。比如,我们说一个女子弱不禁风,像林黛玉,这不是曹雪芹教我们如何看人生吗?我们说风景美得像莫奈的画,这岂不是莫奈把他的眼睛借给我们看风景?所以,不是艺术在模仿自然,而是自然在模仿艺术。艺术,可以教我们如何看待人生。

用灵感填补经验的空白

写实主义在文学和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但文学跟艺术的创造也不完全要寄托在写实上。因为我们有很多题材,不是自己可以去凭经验得来的。比如说张爱玲写到男性,她不可能先变成男人。要靠观察、想象、合理的推论,所以在文艺的创作上,有很大的空间是让我们用间接的经验去取得美感来创造。

我觉得艺术创作,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知识。你一定要懂得很多的东西。你写东西所要牵涉到的知识,应该尽量地把握。第二,你要去体验生活,要有经验。但仅仅有知识和经验还不行,这就需要活泼的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广泛的同情,设身处地把自己看作一条虫、一棵树、一个异性、一个老年人,等等。

当然,我说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想象也要有积累,要言之有物。我心中有一种感情、一种感想要说出来,但闷在心里说不出来,此时我并没有把它忘记了,而是把它摆在潜意识里面去酝酿去了,直到有一天,我们豁然想通了。所谓想通了,不是一首诗自动出现在你面前,不是一幅画整个自动画好了,而是你想到了第一句是什么。这一句出来了以后,后面一

句跟一句,就像一个线头找到了,一抽,一抽,整个线团都抽出来了。我写诗,往往是想到这个题目很好,或者是想到其中有一句很好,我就有了“把手”,可以把它延伸,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所谓想象力,就是要你把木头穿一个洞,当到了一定的时间,一定能豁然贯通过去。你说那是灵感,其实是你后天培养的结果。你不断思考,或者无意之间,在潜意识里面在进行,结果有一天豁然贯通,天启下凡,那你就写出来了。所以这个想象力是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没有知识,完全抛掉经验,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没有成果的,一定要朝着某一个方向好好地去想。

以登山为例,你去登泰山、登杭州附近的山,你可以先问问这个山的地理如何,生态如何,山上有什么民间故事,这些虽不见得有用。但都要知道。你可以选择对你有用的知识和对你有用的经验,用想象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作品。有想象,有文采,才能完成一篇登山的游记。

比喻通常需要一点想象力。你说燕子飞得好快,简直像老鹰一样,这个不算。比喻往往以不类为类,本来搭不上关系的,通过你的想象力,一搭就上。林语堂曾经说过,演讲像女人的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演讲跟裙子有什么关系?林语堂想到以短为胜,就这么灵机一通,天南地北,不伦不类的东西就可以如此恰当地摆在一起。

我写过一首诗,叫《山中传奇》,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时写的。我的宿舍阳台朝着西边,有一座山,阳台下面能看到很多松树。太阳落下去,落到溪边,就落到了松树的背后。

“落日说黑蟠蟠的松树林背后/那一截断霞是他的签名/从艳红到炫紫/有效期间是黄昏。”

当然,落日不会讲话,我就派它讲:你们看这晚霞多么美,那是我签的名。要看晚霞之美得趁早,因为我的签名有效期间是黄昏,到了晚上就作废了。把人间事跟大自然结合起来,这样就成为一个诗章。

美感经验可以互通转化

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大家都知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人就跟他抬杠,为什么你苏东坡说是“鸭先知“,为什么不是“鹅先知”呢?你对鹅有偏见吗?

其实苏东坡讲得很清楚,这是他的间接经验,不是直接经验。因为这个诗是根据惠崇的画来写的。所以,艺术经验可以互通。画家感受到的美,可以移到诗人的纸上;作家书中所写的人情世故,可以移到导演的镜头前。舞蹈、雕塑、绘画、音乐甚至建筑、文学、戏剧,都可以互通。

假如一个作家可以做到这样互通,他的灵感来源就会增加很多。我曾经为一些艺术品写过诗。

梵高有一幅很有名的画叫《向日葵》。梵高为什么画向日葵?因为向日葵是黄红黄红的,梵高的头发也是黄红相间的,跟向日葵的颜色差不多。梵高一开始的画风色调比较暗,后来他一路改变,一路往南方走,去寻找更多的光,更丰富的色彩。这不就像一朵向日葵吗?因此,我写下这首《梵高的向日葵》:

“金发橘面/仰向七月硫黄的天空/菊花族的家谱里/唯你/酷似你阳刚的父亲/大气炎炎下有谁竟敢/正面逼视赤露的太阳?/那赫赫的光彩令人盲目/从一团大火球轰顶射来/愈转愈快……”

这其中我用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中国的传说“夸父追日”,另外一个是西洋典故,讲一对父子被国王困在岛上,他们做了两副翅膀,用蜡黏在肩膀上,飞出岛去。可是,儿子伊卡洛斯(Icarus)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看到太阳这么明亮,心花怒放,一路往太阳直飞过去,蜡化了,他就一头栽落在了海里。我在诗中把这几个意象和想象结合在一起。

再来说说雕塑。秦俑大家都看过,或者是图片,或者是真物。秦始皇带六千兵马随他走入历史,本来是一去不回头的。可是2000年后这些兵马俑重见天日,来到了美术馆、博物馆,获得新生。我讲的是一种感慨,一种怀古,而且包含一种诠释。于是便有了这首比较复杂的长诗《秦俑》:“铠甲未解,双手犹紧紧地握住/我看不见的弓箭或长矛/如果钲鼓突然间敲起/你会立刻转身吗/立刻/向两千年前的沙场奔去……如果你突然开口,浓厚的秦腔/又兼古调/谁能够听得清楚?/隔了悠悠这时光的河岸/不知有汉/更无论后来……”

读读我的诗,再回头看看那幅画,那件雕塑,从中可以体悟出我所谓的美感经验的互通、转化。有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别人的艺术作品,启发你怎样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那样的情感。

如何写人

山东韩涛

【美文展示台】

节选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少年闰土》

节选2: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

们便熟识了。

--鲁迅《少年闰土》

节选3: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鲁迅《少年闰土》

【给你支支招】

以上的三个片段节选自鲁迅的《少年闰土》,课文中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叙述了闰土给我讲捕鸟、看瓜刺猹的事,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将身边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写人的作文。

那么写人要注意什么呢?

1.写人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2.写人离不开叙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精心选择能表现人物品质、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例或典型细节来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3.要恰当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个性。外貌描写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来写。语言描写要符合身份,动作描写要抓住细节。具体、生动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一起来模仿】

我的妹妹夏天爽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二年级颜培硕

夏天爽是我二姨的独生女儿,今年快五岁了。

爽爽长得很招人爱。稀稀拉拉几绺黄发,梳成小辫儿,活像两根炮竹捻儿。深深的眼窝,长长的睫毛,一对很神气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时眯成了缝儿,发脾气时瞪得像圆球。

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就逗她:“‘夏天爽’,你为什么不叫夏天热啊?”她一听,就扬起那胖乎乎的小手,撅着嘴,瞪着眼,装出厉害的样子,对我说:“我打你!”大家看着她那怒气冲冲的滑稽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调皮的弟弟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二年级王启鹏

弟弟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蛋,浓浓的的眉毛下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你要是问一个问题,他那黑葡萄似的眼珠便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在他那高高的鼻梁下边,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巴。平时总是笑嘻嘻的,要是生起气来,嘴巴就会翘得老高老高,这时大家就打趣他:“你的嘴巴可以挂上两只油瓶了!”

弟弟特别好动,每次趁奶奶在厨房做晚饭,他脚尖踮着地,蹑手蹑脚地溜出屋。一出家门,他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跑着,唱着,他一会儿拿一根小木棍指挥蚂蚁“列队出操”,一会儿爬到工地的钢筋架上“探险”……

邻家小妹贝贝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二年级张佳宁

邻居家有个小妹叫贝贝,她留着齐耳的娃娃头,一身花裤褂可漂亮啦!说起话来,两个眼珠一闪一闪的,宛如一对明亮的珍珠在闪耀。你要问她:“在幼儿园里生活得快活吗?”她便拖起长长的童音:“快--活,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朗诵诗歌……”

她讲起故事来,嘿,真诱人哪!什么《井底小青蛙》呀,什么《小蜜蜂和大黑熊》呀……真是有声有色。她时而眨眨那睫毛长长的大眼睛,时而做出天真烂漫的动作,只要你听见她讲故事,你就舍不得离开……

我的表弟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二年级张子涵

我的表弟明明,今年五岁,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机灵、淘气,胖乎乎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一个小平头,那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似的。那张说话漏风的小嘴,总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候让人无法回答。高兴的时侯,他总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这时他的嘴角边就会出现两个小酒窝。要是哭起来,那可真够戗(qi€鄋g)!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比眼泪出现的时侯多。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作指导与作文导写佳作示例写作指导:写人物动态好写人作文要刻画细节怎样给文章拟标题

陈恩浩

精彩的店招牌能揭示产品的特征。在上海外滩,有一家餐馆名叫“麦子大王”,一看这名儿我们就知道这是一家面食特色店。直截了当、别开生面的店名往往让人过目不忘。上海浦东有个“由由大厦”,是富裕起来的农民建造的,“由”是“田”的出头字,寓意为:种田人出头了!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写文章时,能不能也像精明的商家那样,给文章挂上一个别开生面的招牌——标题呢?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画龙点睛”,体现出主题的神韵和风采。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对这样的标题,即使文章的内容很生动,读者恐怕也会“望题生厌”,要是改成《你猜猜他是谁》就更有吸引力了。再如《记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若改为《妈妈笑了》《电视机前的风波》……这样也许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何给文章拟个好标题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文章的主题着手

文章要告诉人们一件什么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总有一个主题思想,我们可以从这个主题思想着手,提炼出醒目的标题。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标题就十分鲜明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从事件的特点着手

有的文章紧紧围绕一件事来写,事件的自身特点十分清楚,我们就可从其自身特点来拟题。有个小朋友在习作中写“我”在放学路上看到蛇吃青蛙,先是吓得扭头便走,后来听到青蛙的惨叫声,牵动了他的心,他找来一根棍子打死了毒蛇,救了青蛙。小作者拟了《蛇口救蛙》这个标题,清晰、明了地将事情的本身勾勒了出来。

三.从亲身感受中拟题

好的标题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呐喊。如《老师,原谅我吧>《还我双休日》……这些标题来自作者内心的呼唤,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扣人心弦。

四、从求异思维中拟题

标题从文章来,标题新颖,贵在求异。先看看这一篇文章可拟哪些标题,然后选取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标题。如有篇文章写当税务员的儿子向做生意的父亲收税的事,小作者开始拟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税务员>《铁面无私的税务员》等标题,都显得一般,经过反复比较、思考,小作者最终想出了《硬小子收税》这个新颖的标题。弥足珍贵的“微光”

作者/毛荣富

名师名片

毛荣富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教三十余年,发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元明散曲》《作文散步》《漫步教

坛》等专著多部。

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微光即灵感、直觉之类,心灵的智慧之光也,稍纵即逝。对于写作来说,尤显得弥足珍贵。

一、心灵的微光可能是直觉的光临

直觉乃突如其来的一种判断、预想、推测。

多年前,有位同学在报上看到拍摄电影《鲁迅》的消息,当他读到那些多少有点浮华不实的宣传文字时,一个直觉倏然来到心头:此片的拍摄未必能获成功,最大的可能是拍成一部应景的商业片而已。他又经深入思考,找到如下理由:1.此片不可以添油加醋地胡编乱造,稍有曲解、夸张的痕迹,就会受到鲁迅自己文字的质疑和观众的不满;2.演员做到形似并不难,但做到神似却极为不易,扮演鲁迅的演员虽有俊朗的面孔,但对鲁迅这座“文化昆仑”和他的时代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很难在短时间内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3.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表现伟大的“民族魂”,恰恰与急功近利的商业运作格格不入,影片尚未公映就已大肆炒作,此乃不良之兆也。

“微光”是此文的源头。时间已经过去多年,这部电影早已拍成并上映,一时的喧闹很快就归于沉寂。这位学生的作文的观点很具预见性。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往往能导致创造性思维,它能够直接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但在注重逻辑思维的应试教育中,直觉几不被提起。此文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倏然而至的直觉、预感、推测对于写出具有创意的文章是何等重要。它们在瞬间带给我们的往往是非定势的结论。

二、心灵的微光可能是新想法初显时的一缕曙光

心灵的微光往往伴随着内心的意外和惊喜而来。古人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心灵微光就是产生思想硕果的最初征兆。

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位同学对文中捕蛇者“弛然而卧”“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其余,则熙熙而乐”等语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着读着,心头似乎有星火的微弱闪光,——这些捕蛇者的生活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苦不堪言,也有其安逸松弛、自得其乐的一面嘛。而今人虽不用冒险捕蛇,但也伴有种种风险,而捕蛇者们以蛇完税之后,还能放松地睡觉、香甜地吃饭,快快乐乐地活着,其生活的幸福指数未必就不如今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发酵,他终于在一次作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人们心理上感受的苦乐、悲喜也许并无多大差别,它们大致上应该是等量的、均衡的。在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也大抵如此,各有其优势与短板。所以,精神领域也存在着某种“生态平衡”。我们无需羡慕或鄙薄某个时代、某个年龄段的人。一个人要想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的体验和调控。——这样的见地无疑很有深度和概括力,而其源头可以追

溯到阅读《捕蛇者说》时心头闪过的微光。

三、心灵的微光,也可能是心底微澜的波光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会激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如若留意,把瞬间定格,就可能捕捉到生活激流中的活鱼。某市的中考作文题为“微笑”。有名考生就捕捉到了如下一条“活鱼”。

——“一日,考试失利,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见到一卖花女孩不停地吆喝着,将手捧的鲜花热情地递到一个个行人面前,可是几乎未见有人掏钱买花,有人甚至还显出讨厌鄙夷的神色,但她脸上的笑容却不曾消失,而且,她的笑容并非那种职业的机械表情,而是内心自然的真诚流露。我的内心似有一束微光照人。说不清什么理由,我马上走向她,掏钱买下了一束花。也许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是这个卖花的女孩用微笑使我懂得了要用灿烂的微笑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挫折,面对人生。”

卖花女孩的微笑最多就像蜻蜓点水,给内心以轻微的触动,但这位同学捕捉到了心底微澜的波光,并有了一种感悟。生活中并不是没有让我们感动的事,而是我们心灵缺少对微澜波光的敏锐感觉和及时捕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