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O

H

CO

CO

O

C

H

2

2

4

2

2

+

+

?

?→

?

?

浓硫酸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先加热________(填A或D)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先熄灭________(填A或D)处的酒精灯。

(2)第二组同学说:用该装置可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其中B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组同学说:用该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取氧化铁样品10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g。则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4)第四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一种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即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

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

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5.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D装置总质量E、F装置总质量

反应前156.6g 356.8g

反应后158.4g 359.0g

则该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6.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试回答:

(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

(2)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的作用是;

(4)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

A

NaOH 溶液

试样溶碱石灰 (固体NaOH 和CaO )

稀硫酸

浓硫酸

B

数)。

7.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 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 的质量为A 克;③准确称得B 克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 中;④连接装置;⑤打开分液漏斗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⑥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 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 的总质量为C 克。试回答:

(1) 若⑤⑥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2) 步骤⑥的目的是 ,装置A 中试剂可选用 ; (3) 若没有C 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4) E 装置的作用是 ;

(5)

某同学认为此实验还缺少一个步骤,会影响实验结果。你认为缺少的步骤是。 增加这步骤的目的是 。

8.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

①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__________________;② 将10 g 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 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 形管的质量为300 g ;④ 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____________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从导管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 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 形管的质量;⑦ 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 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303.3 g 。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中的稀H 2SO 4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9.小明暑假里去北京旅游,发现他所住宾馆的电热水壶里有很多水垢。水壶的水烧开后,水面还漂着一层白色的东西。他设法取了一些水垢,准备回校后与同学小军一起做进一步的探究。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并通过实验测定某主要成分的含量。

【查阅资料】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 2+、Mg 2+、HCO

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

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混合物)。同时,他还查阅到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提出猜想】 (1)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

Mg

(OH )2

和 ,可能含有Ca (OH )2和 。

【设计方案】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取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水垢中无Ca (OH )2。

(3)小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水垢中碳酸盐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甲组装仪器,将50克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某酸溶液。

该实验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应在加入样品 (选填“前”或“后”)进行。小军所加的酸是 。

②测量5分钟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看出,第3.5分钟~第5分钟,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都是16.5g ,这说明 。假设该水垢只含一种碳酸盐,则该水垢中含该种碳酸盐的质量分数为 。

(4)小明觉得小军测得的该水垢中含该种碳酸盐的质量分数与实际的含量相比会偏低,为减小实验误差,你采取的措施是 。

10.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 2+、Mg 2+、HCO 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部分钙、镁化合物的溶解性表(20℃)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含有Ca (OH )2和

物质 Ca (HCO 3)

2 Mg (HCO 3)

2

Ca (OH )2 Mg (OH )

2 CaCO

3 MgCO 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20 15 10 5 0

增加的质量/g

1 2 3 4 5 时间/min 16.5g

图甲 图乙

MgCO 3。

【设计方案】实验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 (OH )2和CaCO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中加入32CO Na 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 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称量D 、E 装置的总质量为600.00g ,按上图组装后,将2.50g 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 ,从导管a 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 、E 的总质量为601.25g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 和NaOH ,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1)加入样品前还应________,装置B 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 ,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A 的作用是__________,A 、B 装置之间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干燥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

(2)装置B 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种),装置D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 中生成CO 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通过计算说明水垢中__________(填序号)含MgCO 3。 A .一定 B .一定不 C .可能 D .无法确定 计算过程:(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aCO 3—100 MgCO 3—84)

实验3: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Mg (OH )2。

另取质量为2.50g 的水垢,加入3.65%的稀盐酸与之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wg 。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判断w 的值满足__________条件时,水垢中一定含有Mg (OH )2。(请通过计算说明)

11.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CaCO 3外,还有少量的硫化物。某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

下探究:

查阅资料一:已知碳酸钙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四种溶液的pH 大小情况:

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①五氧化二磷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 (填字母)

A.HCl+ NaHCO3 === NaCl + H2O + CO2↑

B.2HCl + CaS === CaCl2 + H2S↑

C.H2S + CuSO4 === H2SO4+ CuS↓

(2)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图装置,请你分析:

a.制备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 ___;

b.上述装置中,A是CuSO4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 ___;

c.上述装置中,B物质的名称不可能是_ _;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 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12.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CaCO3外,还有少量的硫化物。小茜和小明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资料一:已知复分解反应CaCO3 +2HCI = CO2↑+ H2O + CaCl2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

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①浓硫酸②元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⑤五氧化二磷

【实验探究】

小茜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

(1)制备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装置中,A是_________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___________;

(3)上述装置中,B物质的名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5)小明同学为了计算这种大理石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

小明同学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大理石样品纯度为83.3%。请你评价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O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O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O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现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实验二:取少量固体样品,

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 的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7.8g 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 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

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

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浓硫酸等。

(3)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 中加入样品粉末W g ,D 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 1 g ,连接好仪器。

打开A 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① ② 对C 进行加热。当C 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 的活塞,停止加热。

③ 2Cu+O 2 △

2CuO

C+O 2 △

CO 2

冷却后,称量D 的质量为m 2 g 。

(4)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 (用含W、m 1、m 2的代数式表示) (5)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 中反应完全,D 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 与C 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在B 与C 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 ,其中盛放的药品是 。

15.2011年2月13日多家电视台纷纷播放了一段“鞭炮扔进排污管,窨井盖被炸飞”的视频,这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里究竟有哪些气体?

【查阅资料】:Ⅰ:排污管排放的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可能会产生CO、CO2、H2S、CH4等气体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作出猜想】:已知排污管里气体至少含有上述气体中的三种成分,他们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有CO、CO2、H2S;猜想二:有CO、CO2、CH4;猜想三:有CO、H2S、CH4;

猜想四:有CO、CO2、H2S、CH4;猜想五……

【实验验证】: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如下的实验探究排污管里气体的成分。

(1)①你作出的猜想五是;②你认为简单而可行的收集排污道中气体的方法是_。

(2)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

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①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如果装置A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不成立;如果装置B有明显变化,则猜想不成立。

②如果猜想一是正确的,则装置A中的现象

是,装置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还要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其操作方法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加入(填物质名称)后振荡。

③如果要验证排污管中的气体是否有CH4,如图所示的装置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加一个干燥装置,该装置应放置在两装置之间(用字母表示)。

16.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Cl、Cl2、O2、H2。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1)甲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2)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3)丙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是。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①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②丁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若没有听到,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丁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起作用。

(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某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③只有O2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__________,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炭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m c:m O2]甲和[m c:m O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m c:m O2]甲[m c:m O2]乙(填“>”“<”或“=”)

18.某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兆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1)将待测气体

通过上述装置时,

他观察到如下现

象:装置A中澄清

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据此,兆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2)为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上述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最合适

...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 。

19.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2)写出C中硬质玻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称m克不出纯氧化铁试样放入C中硬质玻管内,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1克,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经过充分反应后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2克,则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有不完善之处,你的建议是。

20.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

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量 (填“<”、“>”、“=”)铜丝b的质量。请通过分析和计算,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分别回收铜丝,所得到铜丝的质量理论上最多相差多少克?(提示:假设该实验中所取空气中氧气的密度为1.30 g/L。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

21.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

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

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

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 __;⑤再次称量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

能原因_______。

【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

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

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 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22.I.实验室制备氨气,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1)请写出①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 ,

(2)试分析可以用②制备氨气的原因▲ 。

II.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

(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工业制备氨气的原理:N2+3H2铁触媒

2NH3)

[实验操作]

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

...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

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

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选择在.F.出口

..处.进行,是为了▲ 。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锌粒与酸脱离,此时C瓶内的气压▲ (填“大于”、“小于”、“等于”)大气压。C瓶内气体的主要成份是▲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

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二、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例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综合应用题》 1、(2019郑州二模)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 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2019平顶山二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7(填“>”、“<”或“=”)。(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中含有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中仍含有氢氧化钠。 (5)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9安阳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O 2。 ①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CO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若用B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可用测a点溶液的酸碱度。 ②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15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可以得到10.2 g 固体物质。请

初三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 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 2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易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 实验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软塑料瓶(2个)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气球(2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提问】怎样检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回答】通入CO2气体,倒入Na2CO3溶液。 【实验】演示通入CO2气体。 【质疑】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 【猜想】1、发生了反应。2、没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瓶吞鹌鹑蛋。 【质疑】这个实验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 【实验】向两个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 【分析与结论】根据塑料变瘪的程度不同可判定NaOH和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投影】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探究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完整版)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练习卷.doc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科学探究题练习卷 1.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 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以上( 从 A--E 中选择 ) 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 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应采取的措施是;若使用 C 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4) 将 CO2和 CO 的混合气体通过 F 装置 ( 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 a,广口 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此时从导管 c 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 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溢出的气体主 要是.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 验满的方法是. 2.结合图 1 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图中标有宇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填代号 ) ,可用 ________ 法收集氧气。 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 2 所示的实验,发现H 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 G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 ,若用装置 E 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① ”或“ ② “ ) 端进入。 (4) 实验室常用装置 C 代替装置 B 制取气体,装置 C 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九年级化学《 科学探究》 专题复习及答案

专题科学探究 【重点知识】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典型例题】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 2(OH) 2 CO 3 (俗称铜绿);苹果“生 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分析】 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知道锈蚀的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素材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00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00

A 聚乙烯塑料碎片 1.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 、H 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 只有CO 2 B. 只有CO C. 既有CO 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 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 化钯黄色试纸,门立即变蓝;而CO 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 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 、装置C 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 观察装置B 、装置C 中的现象 装置B 中的现象是: 装置C 中的现象是: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 2,也有CO 。 装置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 (1) 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 (2)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 2、CO 外,还应有的物质是 。 2、(08年揭阳市)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 2O 2 生成O 2 类有关 【 度的H 2O 2 溶液中,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 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 体积)O 2 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5%H 2O 2 5%H 2 O 2 催化剂1g水泥块1gMnO 2 时间165秒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 2O 2 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 2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初中化学中考科学探究真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中考科学探究真题及答案解析 选择题 2.(2017浙江省嘉兴市,题号2,分值3)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如何检测水蒸气的存在:无水氯化亚钴(蓝色) + 水→含水的 氯化亚钴(粉红色),故选A答案 【知识点】如何检验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 2.(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2题,2分)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 D.归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科学方法包括猜想、实验、推理和归纳 A会不会是大理石,属于猜想。 B将其放入食醋中,动手操作,属于实验。 C依据实验现象退出可能是碳酸盐,属于推理。 D没有归纳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填空题 16.(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6题,5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Ⅱ._______ Ⅲ.全部是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___。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乙同学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答案】 【猜想与假设】Ⅱ.氧化钙和碳酸钙; (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出现白色不溶物。 (2)不成立;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也会先消耗氢氧化钙,不会出现气泡。 (3)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硝酸),有气泡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只有三种情况:一是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二是碳酸钙没有分解,三是碳酸钙部分分解后的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时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过剩的氢氧化钙也是不溶物,故甲同学的理由不充分; (2)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热而碳酸钙固体不溶于水,故剩余固体加水后放热,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存在氧化钙,同时也说明猜想Ⅲ不成立;试管中的物质有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所以滴加几滴稀盐酸时,稀盐酸会优先与氢氧化钙反应而无气泡放出;只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才能确定猜想Ⅰ成立; (3)为验证剩余固体为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可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先加水若发热说明固体中存在氧化钙;继续滴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硝酸),如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固体中存在未完全分解的碳酸钙。 【知识点】专题三、科学探究题 15.(2017安徽省,15题,8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练习卷

.. . .. . .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科学探究题练习卷 1.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以上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 正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将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 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溢出的气体主要是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 2.结合图1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图中标有宇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代号,可用________法收集氧气。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或““端进入。 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

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 (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 归纳演绎 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等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在课题1中,学生对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的认识尚不清晰。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该课题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规范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对实验感兴趣有重要作用。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本课题通过设计两个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对我们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探究。 通过教材提供的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步骤,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脑分析的力。 ★教学策略分析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表述,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自然、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但化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感受与体验。因此,教学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上。 1、蜡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因此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教学前,可建议学生预习,并在家中先做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实物投影化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例1】(2016年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 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专题-科学探究题(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题 1.(20XX 年三明市)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 、H 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 . 只有CO 2 B . 只有CO C . 既有CO 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 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门立即变蓝;而CO 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 、装置C 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讨论】 (1) 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 (2)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 2、CO 外,还应有的物质是 。 4.(200 8年河北省)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18 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 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 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5.(200 8年河北省)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 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 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19所示。 为了验证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作出猜想】他的猜想是 。 【设计实验】实验一: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将 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拓展探究】(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 (2) 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 6.(20XX 年宜昌市)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 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 、 B 、 C 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 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 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 实验与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 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B .水电解实验 C .检验甲烷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