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序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一国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 忆及我们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达鲁萨兰国斯里巴加湾东盟-中国领导人会上关于经济合作框架和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定,自由贸易区将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以下简称“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并对早期收获做出规定,其涉及的产品及服务清单将通过相互磋商决定; 期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以构筑双方在21世纪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期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壁垒,加深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联系;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容量;以及增强各缔约方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确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各缔约方之间创造一种伙伴关系,并为东亚加强合作和维护经济稳定提供一个重要机制; 认识到工商部门在加强各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以及进一步推动和便利它们之间的合作并使它们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的必要性; 认识到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对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为东盟新成员国更多地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并扩大它们出口增长的需要,这要着重通过加强其国内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WTO)和其他多边、区域及双边协议与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承诺; 认识到区域贸易安排在加快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课题要点

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 东盟是在中国的南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组织。我们这次课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我们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二个内容我们要东盟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第三个内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一、东盟概况 (一)东盟的成立 我们先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一小点,东盟全称叫“东南亚国家联盟”,它是1967年的8月7号到8号,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的副总理在曼谷发表了一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我们看一下东盟的地理方位示意图。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之前,1961年的7月31号,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国家曾经组建过一个组织叫“东南亚联盟”,这个联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完全意义上不同的两个组织,东南亚联盟是一个反共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来对付各自境内的共产党势力。 1963年因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该组织陷于停顿。东盟成立之前,最初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想法是要恢复这个组织,然后再接纳印度尼西亚加入,他们的提议是得到了泰国的支持,但是印度尼西亚没有接受邀请,而是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 印尼不同意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因为东南亚联盟是一个以反共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印尼在苏加诺执政时期,共产党曾经是主要的执政党,所以印尼当时没有参加这个组织,而且对这个组织进行过批判。1963年10月,印尼陆军发动政变,强迫苏加诺总统解散国会,苏哈托趁乱夺取了最高权力,并且从1967年3月正式出任总统。苏哈托在印尼实行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直至1998年下台,苏哈托认为加入一个自己曾经批判过的组织是有损于自己的面子。 印尼不同意参加这个组织的第二个原因是要维护印尼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印尼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创始国,所以它就觉得作为一个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加入这么一个组织跟自己的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也是不符合的。 第三个原因,印尼军方的影响。苏哈托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所以他对军方的意见是比较重视,军方曾经给他建议要成立一个由印尼主导的这样一个地区组织,五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是通过了印尼的一个起草方案,也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曼谷宣言》。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关键词: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The Research on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BSTRACT China and most of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each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two sides gai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acit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intra-industry.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ak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KEYWORDS:Trade complementaritie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Trade complementary index

促使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

促使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第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需要 自从1986年老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8年外资法颁布实施以后,老挝的对外经济关系大大拓展。老挝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气象。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团结,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领导充满信心。“ 1996年3 月,老挝人民党“六大”制定了老挝2000 年发展纲要和2020年远景规划。2000年国家发展的总路线是: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发扬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全面改革,应用和推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外国的联系和合作,为东南亚和世界和平、友谊、合作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入东盟以及参与一系列合作计划如“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有助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入东盟不仅将使老挝的对外经济环境得到改善,还有助于提高老挝在中南半岛乃至世界上的地位。通过加入东盟使世界更加认识和了解老挝。加入东盟是老挝又一次将“大门”打开,这一举措必将有利于老挝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化的进步。另外,加入东盟是为了和其他东盟成员国一道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地区。12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来看”,老挝加入东盟是正确的选择,老挝政府及高层决策者认识到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开展。 第二、拓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改革开放前老挝很少和外界交流,尤其是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形成的诸多原因,对西方持有“戒备心理”。只有和苏联、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才有密切的交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老挝领导人频繁出访。在对日关系方面,1952年12月,老挝与日本建交。1995年5月,老挝总理坎代?西潘敦访日。自1991年以来,日本一直是老挝最大的援助国。1月12一13日,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访问老挝,日本政府向老挝提供了4?03亿日元的无偿援助。3月12 —19日,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通邢?塔马冯访日,考察人事管理经验。6月6—13日,老挝总理西沙瓦?乔本潘对日本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参加了小渊首相的葬礼,并访问了东京、熊本和福冈等地。在对美关系方面,1950 年,老美建交。1975年后两国保持着代办级外交关系。1991年11月,两国关系就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东盟、阿盟、非盟等成员国名单

东盟: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南盟: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富汗 阿盟:22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非盟:54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Algeria 利比亚国Libya 苏丹共和国Sudan 突尼斯共和国Tunisia 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贝宁共和国Benin 布基纳法索Burkina 乍得共和国Chad 科特迪瓦共和国Cote d'Ivoire (Ivory Coast) 冈比亚共和国The Gambia 加纳共和国Ghana 几内亚共和国Guinea 利比里亚共和国Liberia 马里共和国Mali 尼日尔共和国Niger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Mauritania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Nigeria 塞内加尔共和国Senegal 塞拉利昂共和国Sierra Leone 多哥共和国Togo 佛得角共和国Cape Verde 喀麦隆共和国Cameroon 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Equatorial Guinea 加蓬共和国Gabon 刚果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Congo 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Sao Tome & Principe 安哥拉共和国Angola 博茨瓦纳共和国Botswana 科摩罗联盟The Comoros 莱索托王国Lesotho

东盟十国概述

一、东盟十国概述 东盟十国即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东盟十国的排序 通常在华举办的我与东盟国家的外事活动时,建议将中国放在开头或结尾,然后东盟10国按国家英文首字母排序排列,如下: 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1文莱 Brunei 2柬埔寨 Cambodia 3印尼 Indonesia 4老挝 Laos 5马来西亚 Malaysia 6缅甸 Myanmar 7菲律宾 Philippines 8新加坡 Singapore 9泰国 Thailand 10越南 Vietnam 东盟十国的全称及英文名 文莱达鲁萨兰国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柬埔寨王国 The Kingdom of Cambodia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Indonesia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Laos 马来西亚 Malaysia 缅甸联邦 Myanmar 菲律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hilippines 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泰王国 Thailand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文莱 【国名】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黄、白、黑、红四色组成。黄色的旗地上横斜着黑、白宽条,中央绘有红色的国徽。 【国徽】 呈红色。一弯新月环抱着一根棕榈树干,其上为展开的双翼,双翼之上为一顶华盖和一面旗帜,这象征文莱信奉伊斯兰教苏丹至高无上。在新月中央用马来文写着“永远在真主指导下,万事如意。”中心图案两侧有两只手臂,表示人民向真主祈求,人民对苏丹和政府的拥护。国徽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和平之城——文莱”。 【面积】 5765平方公里。 【人口】 38.3万(2006年)。其中马来人占66.71%,华人占11.2%,其他种族占22.09%。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汇总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线索:东盟介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前景展望)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由来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5国外交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布《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正式成立。成员国外长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正式例会和特别会议各一次。常设委员会为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执行外交部长会议的决议。 东盟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制及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促进区域合作与稳定;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促进互利合作;扩大成员国间的贸易;研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等。 二、发展历程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惠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立日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宗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成员】10个(截至2000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主要负责人】首脑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主席国外长并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工作。第32与33届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分别为越南外长阮怡年(Nguyen Di Nien)和文莱外长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Mohamed Bolkiah) 。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从1998年1月起,秘书长为鲁道夫·塞贝里诺(Rodolfo Severino,原菲律宾副外长)。 【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网址:http://www.aseansec,org/。 【出版物】《东盟常务委员会年度报告》,《东盟通讯》(ASEAN Newsletter)双月刊,均为英文。设有东盟网页,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91403314.html,/。 【组织机构】(1)首脑会议: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7次首脑会议,4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RETREA T)。(3)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国驻该国大使(或高级专员)任当然委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执行外长会议的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4)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在区域经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 (参考中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政府,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提及一国时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 忆及2002年11 月4日在柬埔寨金边由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 进一步忆及《框架协议》第五条及第八条,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促进投资,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竞争的投资体制,各缔约方同意尽快谈判并达成投资协议,以逐步实现投资体制自由化,加强投资领域的合作,促进投资便利化和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并为投资提供保护; 注意到《框架协议》所认识到的缔约方之间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速度,和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的必要性; 重申各缔约方按既定的时间表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承诺,并允许各缔约方在处理《框架协议》所包含的各自敏感领域中具有灵活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实现双赢的结果;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它多边、区域及双边协定和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定义 一、就本协议而言: (一)“AEM”是指东盟经济部长会议; (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协议相关条款及任何修正案中指定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任何货币; (三)“GATS”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附件1B《服务贸易总协定》; (四)“投资”是指一方投资者根据另一缔约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①在后者境内投入的各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1. 动产、不动产及抵押、留置、质押等其他财产权利; 2. 股份、股票、法人债券及此类法人财产的利息; 3. 知识产权,包括关于版权、专利权和实用模型、工业设计、商标和服务商标、地理标识、集成电路设计、商名、贸易秘密、工艺流程、专有技术及商誉等权利; 4. 法律或依合同授予的商业特许经营权②,包括自然资源的勘探、培育、开采或开发的特许权;和 5. 金钱请求权或任何具有财务价值行为的给付请求权。就本目中的投资定义而言,投资收益应被认作投资,投入或再投入资产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不影响其作为投资的性质;(五)“一缔约方的投资者”是指正在③或已在其它缔约方境内进行投资的一缔约方自然人或一缔约方法人; (六)“一缔约方的法人”是指根据一缔约方适用法律适当组建或组织的任何法人实体,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无论属私营还是政府所有,并在该缔约方境内具有实质经营,包括任何公司、信托、合伙企业、合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或协会; (七)“措施”是指一缔约方所采取的,影响投资者和/或投资的,任何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规则、程序、行政决定或行政行为,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立日期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宗旨和目标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成员 10个(截至2009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 (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总部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历史 1961年7月31日,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泰国和菲律宾在曼谷成立“东南亚

联盟”。1963年,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领土问题断交。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联盟由此陷于瘫痪。1967年8月6日,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协成立。1976年,在峇里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亚细安协调一致宣言》,也就是《峇里第一协约》,确定了亚细安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亚细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84年1月8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协,至此,亚细安有6个成员国。由于后来其他东南亚4个国家加入东盟,这6个成员称为原东协成员,或东协老成员。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1997年7月23日,老挝加入。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2006年7月,东帝汶提出申请加入东协。另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东协观察员。2007年8月8日,为庆祝东协成立40周年,特定当天为东盟日。11月20日,东协十国元首在新加坡签署《东盟宪章》。 首脑会 首脑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主席国外长并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工作。第32与33届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分别为越南外长阮怡年(NguyenDiNien)和文莱外长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Mohamed Bolkiah)。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东盟现任秘书长是来自泰国的素林(Surin Pitsuwan)。 出版物 《东盟常务委员会年度报告》,《东盟通讯》(ASEAN Newsletter)双月刊,均为英文。 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最新资料,Word 版,可自由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序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一国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 忆及我们 2001年 11月 6 日在文莱达鲁萨兰国斯里巴加湾东盟-中国领导人会上关于经济合作框架和在 10 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定,自由贸易区将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以下简称“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并对早期收获做出规定,其涉及的产品及服务清单将通过相互磋商决定; 期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以构筑双方在 21 世纪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期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壁垒,加深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联系;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容量;以及增强各缔约方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确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各缔约方之间创造一种伙伴关系,并为东亚加强合作和维护经济稳定提供一个重要机制; 认识到工商部门在加强各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以及进一步推动和便利它们之间的合作并使它们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的必要性; 认识到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对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为东盟新成员国更多地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并扩大它们出口增长的需要,这要着重通过加强其国内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 WTO)和其他多边、区域及双边协议与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承诺; 认识到区域贸易安排在加快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 现达成如下协议: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一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英文缩写ASEAN )是集合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于1967年8月成立。东盟现有的成员国包括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十国;候选成员国为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观察员国。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该组织主要目标包括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为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分歧提供平台;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东盟覆盖的面积为448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人口6.01亿,占世界人口的8.8%。2010年其区域内GDP为1.8万亿美元。若将其作为单一国家统计,名义GDP排名世界第9,亚洲第3. (二)发展历程 1.诞生 东盟的前身是由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三国于1961年成立的东南亚联盟,但1963年,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领土问题断交;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联盟由此陷于瘫痪。因此在1967年8月6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盟成立初期,成员多数是独裁专制国家,主要任务之一是防止区域内共产势力扩张,合作侧重在军事安全与政治中立,冷战结束后各国政经情势趋稳,开始转向加强区域内经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并积极与区域外国家或组织展开对话与合作。1976年,在巴厘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协调一致宣言》,也就是《巴厘第一协约》,确定了东盟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东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扩张 1984年1月8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盟,至此,东盟有6个成员国。由于90年代其他4个东南亚国家加入东盟,这6个成员称为原东盟成员,或东盟老成员。 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 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 1997年7月23日,老挝加入。 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 2006年7月,东帝汶提出申请加入东盟。另巴布亚新几内亚于1976年成为东盟观察员。(三)组织机构 东盟的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常务委员会主要讨论东盟外交政策,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秘书处:东盟的行政总部,并负责协调各成员国国家秘书处,向部长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负责。现任东盟秘书长素林,任期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止。 (1)首脑会议: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7次首脑会议,4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RETREAT)。 (3)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国驻该国大使(或高级专员)任当然委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执行外长会议的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序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一国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 忆及我们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达鲁萨兰国斯里巴加湾东盟-中国领导人会上关于经济合作框架和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定,自由贸易区将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以下简称“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并对早期收获做出规定,其涉及的产品及服务清单将通过相互磋商决定; 期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以构筑双方在21世纪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期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壁垒,加深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联系;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容量;以及增强各缔约方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确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各缔约方之间创造一种伙伴关系,并为东亚加强合作和维护经济稳定提供一个重要机制; 认识到工商部门在加强各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以及进一步推动和便利它们之间的合作并使它们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的必要性; 认识到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对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为东盟新成员国更多地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并扩大它们出口增长的需要,这要着重通过加强其国内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WTO)和其他多边、区域及双边协议与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承诺; 认识到区域贸易安排在加快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各成员国政府(以上简称“双方”或“一方”),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二000年十一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关于加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的倡议; 强调本备忘录下的合作领域应是对其他中国—东盟机制下所开展的活动的补充; 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联盟成员国于二00二年十一月四日在柬埔寨金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加强并提升经贸投资合作,推进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化; 还忆及二00一年十一月在文莱达鲁萨兰召开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建立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机制,旨在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双方在交通领域的合作; 注意到二00二年九月十九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第一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双方达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交通领域合作的共识; 认识到全面推进中国—东盟各国交通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本着为交通领域构筑持久的合作关系而奠定牢固基础的精神; 达成如下谅解: 第一条目标 双方应在平等、互利和互惠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国内法律和法规以及适用的双方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公约,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交通领域的合作。 第二条合作领域 双方应促进以下领域的中长期合作: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愿望,双方将积极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 (1)公路、桥梁及隧道或地下通道改善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 (2)沿海和内河港口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3)航道的规划、维护、以及河流整治; (4)铁路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与养护; (5)民用机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以及建设的投资融资; (6)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组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论坛会和贸易展览会(包括有关公路、桥梁、隧道项目以及地铁项目、智能运输系统和其他项目)以便利双方相互参与中国与东盟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二、交通运输便利化。双方应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合作,发展公路、水路、铁路及民航服务网络,促进交通运输便利化,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发展的需要。合作范围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为便利中国—东盟贸易,并充分考虑到中国与东盟有关成员国缔结的现行的海运协定,积极努力以缔结区域性海运合作框架文件; 2、通过沿岸各国的协商,发展澜沧江—湄公河以及其他国际河流的航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