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概述和单元课时

《倍的认识》概述和单元课时
《倍的认识》概述和单元课时

五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教学要求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2.依据儿童心理学有关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理论,直观演示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心理结构与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加深其印象,验证操作结果,也便于比较。

3.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法方面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比较中建构知识。

课时安排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课时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苏教三上数学《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联系“倍”的认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借助直观、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倍的概念活动中,感受概念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联系已有认识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并与原有的知识具有联系;感受数学内容的特点,体会不同事物之间可以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对数学方法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倍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拍手游戏 一、情感驱动,激趣引新 1.谈话引入。 2.出示2朵黄花,再依次出现1朵、2朵红花。 问:黄花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3.揭示课题。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一样多,我们还可以这样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 (板书: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黄花的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领,让学生明白两种数量相比,除了原来学过的多与少的相差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从差比到倍比, 2 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 二、探析数理,自主建构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黄花2朵不变,红花增加4朵,问: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2朵黄花圏起来,表示1份。 (3)说明:把2朵黄花看成1份,红花有3个2朵,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就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4)3倍什么意思?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 2.形成概念。 (1)提问:红花再增加2朵,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2)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交流: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 (4)小结:有几个黄花的朵数那么多,就是黄花的几倍? 3.认识算法。 (1)引导:用每2朵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看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如果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结合刚才图上的分法想一想要用哪种算法,拿出练习纸,列式计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材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还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2.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难点: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第二段是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 和形状。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摆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也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3.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观察物体(二) 1课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萝卜的信息? 2、学生汇报: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白萝卜10根 3、这些萝卜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发现? 谁来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红萝卜图片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 4、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可以圈出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 那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呢?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 5、谁能根据自己的圈法将黑板上的白萝卜图片也摆一摆? 6、出示例2 出示课本例2情景图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个信息可以解决这样问题。 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呢? 那么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7、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 三、练习巩固

三年级数学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的情境,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辨一辨、做游戏等活动,能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准确说出“几份”就是“几倍”,能正确描述具体情境中倍的含义。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发现图中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感知倍的含义,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以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评价目标1)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 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 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2个3下。 游戏三:教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 游戏要求: (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 (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伴随着大家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看一看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 单元内容概述 内容简介: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亲情和高尚的品德”,包括四篇精读课文《炊烟》《赏花》《新年礼物》《古井》和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父爱,信任、给予、感恩……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人间的真爱。本组共有五篇课文: 1.炊烟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赏花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3、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文的内容很具震撼力。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的传奇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在写法上,课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坚强而有责任感的父亲形象。 4、新年礼物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迈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乃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5.古井 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乡亲们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 二、设计理念: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本单元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课文之间联系更紧密。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积累语言: 1.认识本组的24个生字,会写56个生字。 2.读写“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盲人、步履蹒跚、岔口、心旷神怡颤抖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积攒特殊牲口棚蹲下套上楼梯马桶脱掉几秒呜咽搂住彼此阁楼挪动”等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 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 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 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 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 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 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 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 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 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 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 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 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 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 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 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 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中心任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中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 比较、 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建构“倍”的概念,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蓝色黄色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提出中心任务 谈话: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大队部的翁老师正在统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大家能帮她一起完成吗?(出示一年级海贝贝冲浪情况) 1.看一看,你从这张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他们三个班蓝贝贝的数量都是黄贝贝的 2 倍?猜一猜,他们的蓝贝贝各有几只? 二、 在有效探究中认识“ 倍” 的含义 刚才大家都做了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你最想了解什么知识?(倍)那我们先来认识倍,(板书:倍的认识) 1.自主阅读,建构倍的模型 名 次 蓝贝贝 4 2 3 黄贝贝 一(6) 一(5) 一(4) 一(3) 一(2) 一(1)

1.圈一圈:把黄贝贝圈起来, 看作一份。把蓝贝贝也像这样圈一圈,有( )份。 2.说一说:黄贝贝有 3 只, 蓝贝贝有这样的( ) 个 3 只 ,蓝贝贝的数量是黄贝贝的( )倍。 反馈 板书: 黄贝贝有3只, 蓝贝贝有2个3只,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现在谁能说说,蓝贝贝数量是黄贝贝的2倍什么意思? 2.圈圈说说,形成倍的初步认识。 那刚才大家对一(2)一(3)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在头脑中圈一圈,圈好后自己轻轻说一说。 3.观察比较,掌握倍的本质内涵 。 我们看这三个班的海贝贝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4.辨析纠错,充实对倍的认识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三级上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有2根,有6根,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 师:图中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边说边圈一圈) 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 师:你能说出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 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片吗(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 第一行:○○○ 第二行: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3页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1例2及第53页练习2、3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人卡片等 学具准备:圆形卡片、小人卡片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中心任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中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 比较、 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建构“倍”的概念,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蓝色黄色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提出中心任务 谈话: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大队部的翁老师正在统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大家能帮她一起完成吗?(出示一年级海贝贝冲浪情况) 1.看一看,你从这张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他们三个班蓝贝贝的数量都是黄贝贝的 2 倍?猜一猜,他们的蓝贝贝各有几只? 二、 在有效探究中认识“ 倍” 的含义 刚才大家都做了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你最想了解什么知识?(倍)那我们先来认识倍,(板书:倍的认识) 1.自主阅读,建构倍的模型 名 次 蓝贝贝 4 2 3 黄贝贝 一(6) 一(5) 一(4) 一(3) 一(2) 一(1)

1.圈一圈:把黄贝贝圈起来,看作一份。把蓝贝贝也像这样圈一圈,有()份。 2.说一说:黄贝贝有3 只,蓝贝贝有这样的()个3 只,蓝贝贝的数量是黄贝贝的()倍。 反馈 板书:黄贝贝有3只, 蓝贝贝有2个3只,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现在谁能说说,蓝贝贝数量是黄贝贝的2倍什么意思? 2.圈圈说说,形成倍的初步认识。 那刚才大家对一(2)一(3)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在头脑中圈一圈,圈好后自己轻轻说一说。 3.观察比较,掌握倍的本质内涵。 我们看这三个班的海贝贝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4.辨析纠错,充实对倍的认识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

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 1、列式计算。 2、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个3) ⑵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⑶要求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概述第二单元 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 运动的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 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动能、势能)、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生命质能。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1.固体、液体、气体等一切物体都可具有动能。 2.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形变所积蓄的能,叫势能。 4.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运动: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发生变化。 相对静止: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不变。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速度=路程/时间 S=Vt t=V/S (4)单位:m/s km/h 1m/s=3.6km/h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一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

较慢。 ⑵比较同一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所 用时间短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较 慢。 平均速度: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来说,V=S/t表示一段时间或者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总是要选 择一个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当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将是不同的。这就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与所需的时间t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 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即v=s/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 ?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路程段或时间段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同 的,这一比值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物体在这一路程段或时间段的运动快慢,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该路程段中或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即V=s/t。 力的存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 改变无力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制 ..的。 弹力:物体形变时反抗形变的力。在一定围,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22页)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的,是在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提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的视野,从中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3篇文章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节选的片段的编排方式。《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主要记叙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拇指般大小后,遭到了院子里昔日被他欺负的禽畜们的嘲笑和起哄等情节,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以强欺弱的道理。《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写了汤姆·索亚和贝琪从山洞中脱险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3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引人关注。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习作”部分要求学生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其中“交流平台”讨论的是在阅读名著时怎样评价人物;“词句段运用”则列举文中一些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列举了不同译者对同一句子的不同翻译,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部分则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关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快乐读书吧”一方面意在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引导我们阅读更多的名著。 1.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国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片段欣赏)、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课时 《骑鹅旅行记(节选)》1课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5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尽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用较统统的语言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能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理 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对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理解。 2、理解并会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绿彩带、红彩带)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 师:用比可以描述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数量之间还可以用倍来描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倍。(出示:倍) 3、师:你听说过倍吗?在哪里听说的?你认为倍是什么意思?想了解倍的哪些知识?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是需要第一个了解?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倍(课件出示)

1、师:把绿彩带看作一份,那么红彩带就有这样的几份?那么我们就 可以说“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谁能重复?(找两个学生说,同桌 相互说,全班齐说)如果红带子有6份呢,可以怎么说?7份呢?9份呢? 2、现在能说说什么是倍吗? 小结:把较小的数看作一份,较大的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过渡: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倍来描述。2、认识倍 (1)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2)师:把蓝花看作一份,怎样表示这1份?(师圈蓝花)黄花有这 样的几份?谁能来分一分?(学生上台圈一圈)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 有这样的几份?(指名多人说)黄花有这样的3份,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 花的3倍。(指名说,同桌互说) 追问: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吗?(指名说,同桌互说) (3)师:如果蓝花是3朵,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学 生上台圈一圈)可以怎样说?(指名说,同桌互说)为什么? (4)为什么同样是6朵黄花,刚才是3倍,现在是2倍?你发现了什 么?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圈一圈) 3、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摆小棒游戏吧! (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 的几倍?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是几倍?(学生独立摆,指名上黑板演示)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单位:陶乐二小 姓名:程琪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P50 例题1,练习十一1、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含义; 2、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萝卜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子最爱吃什么吗?看!这么多萝卜,可是小兔子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吧!(出示教材50页情境图) 师: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胡萝卜2根,水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请你比较胡萝卜和水萝卜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1:胡萝卜比水萝卜少4根。生2:胡萝卜比水萝卜少4根。。。 师:怎么摆就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水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呢? (学生到黑板上摆,老师提示:一一对应) 师:我们除了用多和少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外,你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表示呢?(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倍)

(二)自主探究 师:胡萝卜和水萝卜相比,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几个2根呢?谁上来给大家圈一圈,让同学们看的更清楚。 生:一个2根,两个2根,依次圈下去。 师:我们以数量少的胡萝卜为标准,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水萝卜有3个2根(手点着数),也就是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水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 倍。(板书:水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 倍)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来说,同桌互说)师:刚才咱们知道了水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请你在课本 上圈一圈,找到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生:胡萝卜有2根,看做一份,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课件出示: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 师:刚才咱们找到了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 如果白萝卜现在有6个2 根,那么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几倍? 课件出示思考题,如果白萝卜有20个2 根呢? 小结: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那么倍数也就不同了。 (三)巩固运用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0页,在书上先圈一圈,再填写。 (学生自主练习做一做第一题,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讲解) 25? 第一行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静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入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霹整数倍莎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出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髓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跨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抒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歸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r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篥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 把握理解髓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

倍的认识教案(完整版)

《倍的认识》说课稿 中宁一小杨艳芳 一、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建立倍的概念。这节课只有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才能为后面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根据教材安排,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含义。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师的教法: (1)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让学生分清三种萝卜及数量后,通过组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当学生在理解倍的含义有困难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学习活动。 (3)拓展教材资源,丰富比较活动。

在讲完例题后,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比的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比的标准是谁,谁和谁比。 另外在巩固练习时,把课本做一做的圆片题进行了创新,把有序的三种颜色的圆片打乱散摆,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倍的概念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推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学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情境图,对三种萝卜进行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倍数的含义时,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动手操作、比一比、圈一圈等方法体会倍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出示教材P50主题图)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练一练等活动,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增减胡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量的重要性。〗(三)巩固练习 1.第一行:12个红苹果,第二行:4个黄苹果。先圈一圈,再填数。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练习第一题将标准量画在下面,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一定要明确明确谁和谁比,谁是标准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第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