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分析解析

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分析解析
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分析解析

. . .. . .

电工学&电工学及电气设备实验指导书

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的基本要求

电工学基础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容及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线路,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验。现按实验过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预习,如熟悉组件的编号,使用及其规定值等),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抄表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作好了实验前的准备,方可开始作实验。

认真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培养同学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二、实验的进行

1、建立小组,合理分工

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2~3人组成,实验进行中的接线、调节负载、保持电压或电流、记录数据等工作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记录数据准确可靠。

2、选择组件和仪表

实验前先熟悉该次实验所用的组件,选择仪表量程,然后依次排列组件和仪表便于测取数据。

3、按图接线

根据实验线路图及所选组件、仪表、按图接线,线路力求简单明了,按接线原则是先接串联主回路,再接并联支路。为查找线路方便,每路可用相同颜色的导线或插头。

4、接通电源,观察仪表

接线完毕,首先自我检查,然后请指导教师查验无误后,方可通电。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熟悉仪表刻度,并记下倍率,然后开始实验,观察所有仪表是否正常(如指针正、反向是否超满量程等)。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排除故障;如果一切正常,即可正式开始实验。

5、测取数据

预习时对电工实验的基本试验方法及所测数据的大小作到心中有数。正式实验时,根据实验步骤逐次测取数据。

6、认真负责,实验有始有终

实验完毕,须将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按程序规操作,以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清楚、图表整洁、结论明确。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容:

1) 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实验日期。 2) 列出实验中所用组件的名称及编号等。 3) 数据的整理和计算

4) 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说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是否符合,可对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最后写出结论。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5) 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2. 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3. 掌握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说明

1、日光灯各元件的联接及其工作过程

日光灯结构如图1-1所示,K 闭合时,日光灯管不导电,全部电压加在启辉器两触片之间,使启辉器中氖气击穿,产生气体放电,此放电产生的一定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与固定片接通,于是有电流通过日光灯管的灯丝和镇流器。短时间后双金属片冷却收缩与固定片断开,电路中的

图1-1 日光灯电路

三、实验设备

表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交流电压表

1

U

I Z=|Z|

四、实验线路与实验容

实验接线如图所示。测量交流参数及提高功率因数

按表1-2并联电容C,令U=220V不变,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2 中。

表1-2 测试结果

实验接线图

五、注意事项

1、测电压、电流时,一定要注意表的档位选择,测量类型、量程都要对应。

2、功率表电流线圈的电流、电压线圈的电压都不可超过所选的额定值。

3、自耦调压器输入输出端不可接反。

4、各支路电流要接入电流插座。

5、注意安全,线路接好后,须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再接通电源。

六、报告要求

1、若直接测量镇流器功率,功率表应如何接线,作图说明。

2、说明功率因数提高的原因和意义。

3、收获体会及其他。

实验二 三相负载星形连接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的方法。

2. 学习和验证三相负载对称与不对称电路中,相电压﹐线电压之间的关系。 3.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时,如图2—1所示。

A

O C

B

O

A

C

B

图2—1

当三相负载对称或不对称的星形连接有中线时,线电压与相电压均对称,且

相线U U 3=。而且线U 超前与

U ?30。

当三相负载不对称又无

中线连接时,此时将出现三相电压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

导致三相不能正常工作,为此必须有中线连接,才能保证三相负载正常工作。

从上述理论中,考虑到三相负载对称与不对称连接又无中线时某相电压升高,影响负载的使用时间,同时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故将三相电压降低到220V的相电压作实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

1、三相负载箱一个

2、电流T15-MA一只

3、万用表500型一只

4、连接导线若干

四、实验容及步骤:

实验板布置图如图所示。将实验台供电箱的三相电源A、B、C、O对应接到负载箱上。再接成星形连接,即X、Y、Z、O连接。

1、上供电箱上三相开关,用电流

表插头及电压表进行下列情况的测量。

并将数据记入表。

2、负载对称有中线,将三相负载

箱上的开关全部打到接通位置。

3、负载对称无中线,即断开中线。

4、负载不对称有中线,将A相的

KAI开关断开。

5、负载不对称无中线。

上述数据作完,请老师检查数据后,方

可整理好实验台。

数电实验报告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功能测试方法。 2.熟悉组合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a) TDS-4数电实验箱、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b) 参考元件:74LS86、74LS00。 三、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1.预习要求: 1)所用中规模集成组件的功能、外部引线排列及使用方法。 2) 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3) 中规模集成组件一般分析及设计方法. 4)用multisim软件对实验进行仿真并分析实验是否成功。 2.思考题 在进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什么是最佳设计方案 四、实验原理 1.本实验所用到的集成电路的引脚功能图见附录 2.用集成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设计要求,定义输入逻辑变量和输出逻辑变量,然后列出真值表; 2)利用卡络图或公式法得出最简逻辑表达式,并根据设计要求所指定的门电路或选定的门电路,将最简逻辑表达式变换为与所指定门电路相应的形式; 3)画出逻辑图; 4)用逻辑门或组件构成实际电路,最后测试验证其逻辑功能。 五、实验内容 1.用四2输入异或门(74LS86)和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设计一个一位全加器。 1)列出真值表,如下表2-1。其中A i、B i、C i分别为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低位向本位的进位;S i、C i+1分别为本位和、本位向高位的进位。 A i B i C i S i C i+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0 1 1 1 00 1 1 1 1 1 1 2)由表2-1全加器真值表写出函数表达式。

实验2、功率因数的提高(含数据)

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功率表法测量电感阻抗参数的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3. 熟悉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压变压器的主要技术特征,并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电感阻抗参数的测量,按图5-1接线。 分别测量40W 白炽灯(R),电感线圈(L) 的等效参数。 2. 电感阻抗两端并联电容,接线如图5-2。逐渐加大电容量每改变一次容值,都要测量端电压U (调节自藕变压器使其保持90V 固定值),测量总电流I ,电感阻抗电流IRL ,电容电流IC 以及总功率P 之值,记录于表5-2。 图5-2 表5-2 电感阻抗L 两端并联电容C 测得数据 Z

表5-3 电感阻抗L与两个灯泡R串联后两端并联电容C测得数据 三.注意事项 1. 本实验直接用市电220V交流电源供电,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不可用手直接触摸通电线路的裸露部分,以免触电,进实验室应穿绝缘鞋。 2. 自耦调压器在接通电源前,应将其手柄置在零位上,调节时,使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升高。每次改接实验线路及实验完毕,都必须先将其旋柄慢慢调回零位,再断电源。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安全操作规程。 四.实验设备 (1)功率表1只 (2)数字万用表1台 (3)电量仪1台 (4)白炽灯1只40W /220V (5)电感线圈1只 (6)电容器5只0.5μF ,1μF ,2μF,4μF ,8μF /500V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完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2. 以电容C的值为自变量,绘制cosφ曲线。此处cosφ是指负载端的功率因数,包括电容器。 3. 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 常用仪器使用(一) 成绩及评语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 院系: 座号: 专业: 课号: 姓名: 学号: ============================================================================================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万用表、直流稳定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万用表 1台 直流稳定电源 1台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三.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关于万用表、直流稳定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相关内容。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2.认真学习万用表、直流稳定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相关课件(360云盘下载)。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3.利用网络查找并学习GDM-8245台式数字万用表、SS2323直流稳定电源、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使用说明。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4.掌握峰峰值、有效值的定义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这三种波形峰峰值和有效值的转化关系。 是否已完成:是【 】 否【 】 5.请回答以前几个预习问题: (1)测量直流电压时,台式万用表应选择哪个档位? (2)要测量导线通断应该使用台式万用表哪个档位? (3) SS2323直流稳定电源输出控制开关叫什么名字?如果忘记打开会出现什么问题? (4)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A路有哪几种输出波形? (5)请写出用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三角波的设置步骤。 (6)请写出峰峰值、有效值的定义。

(7) 有效值为2V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其峰峰值分别为多少? 四.实验原理 根据课件及教师授课按以下要求写出各仪器操作方法: 1.请写出GDM-8245台式数字万用表常用档位作用,红黑表笔插法等简单使用方法。 2.请写出 SS2323直流稳定电源各按键、旋钮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画出40v,±12v电压连接方法。 3. 请写出TFG6020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常用按键功能及简单使用方法。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一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静态测试方法。 3、 加深FPGA 设计的过程,并比较原理图输入和文本输入的优劣。 4、 理解“毛刺”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其影响。 5、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的硬件要求: 1、 EDA/SOPC 实验箱。 2、 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 数字逻辑电路可分为两类: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中不包含记忆单元(触发器、锁存器等),主要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电路在任何时刻的输出只和当前时刻的输入有关,而与以前的输入无关。时序电路则是指包含了记忆单元的逻辑电路,其输出不仅跟当前电路的输入有关,还和输入信号作用前电路的状态有关。 通常组合逻辑电路可以用图1.1所示结构来描述。其中,X0、X1、…、Xn 为输入信号, L0、L1、…、Lm 为输出信号。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函数关系可用式1.1表示: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任务是根据给定的逻辑功能,求出可实现该逻辑功能的最合理组 合电路。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概念应该分两个层次:(1)设计的电路在功能上是完整的,能够满足所有设计要求;(2)考虑到成本和设计复杂度,设计的电路应该是最简单的,设计最优化是设计人员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 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时,首先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抽象,列出真值表,建立起逻辑模型;然后利用代数法或卡诺图法简化逻辑函数,找到最简或最合理的函数表达式;根据简化的逻辑函数画出逻辑图,并验证电路的功能完整性。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如被选门电路的驱动能力、扇出系数是否足够,信号传递延时是否合乎要求等。组合电路的基本设计步骤可用图1.2来表示。 3、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①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具有立即性,即输入发生变化时,输出立即变化。(实际电路中 图 1.1 组合逻辑电路框图 L0=F0(X0,X1,···Xn) · · · Lm=F0(X0,X1,···Xn) (1.1) 图 1.2 组合电路设计步骤示意图图

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华电版)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2.11.12

1.感性负载及功率因数 一般在电力系统中,总希望负载能够尽可能运行在较高的功率因数下。实际中,往往通过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的方法来适当提高功率因数。本实验呢以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组成的日光灯电路作为负载,由于镇流器是一带铁心的绕组,因此整个电路时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一般在0.5一下。 2.日光灯工作原理 日光灯的镇流器在启动时产生高电压以电离灯管气体使日光灯导通,而在正常工作时又能限制灯管的电流。启辉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其部有两个电极,两电极间并联一个小容量电容器。启动过程中较低的电压加在启辉器两端,产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因放电而受热伸直,与固定片接触,之后停止放电,双金属片冷却复位,两电极分离。 日光灯电路开关接通或升高电压时,电压加在镇流器、灯丝电阻和启辉器上,灯管两端的电压不足以使其产生弧光放电。启辉器两电极间产生辉光放电,随后动片受热变形与固定片接触,辉光放电停止,动片冷却收缩复位,断开所接电路。由于此时回路突然断开,镇流器上产生较高的自感电压,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管产生弧光放电、激发荧光粉辐射出可见光。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低于启辉器的动作电压,启辉器不再动作。实际上,日光灯电路时电阻与电感的串联电路。 3.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如下图: (a)电路原理图(b)相量图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提高 (1) 选定接线图并依其接线,将相电压调到220V ,日光灯正常工作后开始实验测量。 (2) 电容器为零的情况下,测量I 、P 、 、I HW 、I C 。 (3) 投入并联电容,找到电流I 最小值且功率因数最高的一点,此时即为近似的谐振点, 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取几个小于谐振电容的不同C 值,测量对应数据,其中应有将功率因数提高到 0.8~0.85之间的一组。 (5) 取几个大于谐振电容的不同C 值,测量对应数据。 2. 接线图 改善功率因数实验接线图如下: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日光灯回路一定要接镇流器,否则极易烧坏日光灯; 2、 发现接线错误,必须先将电压调到零,断开电源、改线后再送电 3、 当电容值较大时,电容支路电流较大,应适当调节电流表的量程。 4、 接线完毕,老师检查后,再通电做实验,签字完毕后再拆线; 5、 相电压220V ,注意安全。 W V C 相线(用黄/绿/红) N(零线 用蓝或黑) 0—220V I L I c I I U **(I 灯) 镇流器 日 光灯 启辉器 调压器

数电实验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加深理解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 2. 熟悉74LS00、74LS11、74LS55等基本门电路的功能及其引脚。 3. 掌握组合集成电路元件的功能检查方法。 4.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方法及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 熟悉全加器和奇偶位判断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根据给定的功能要求,列出真值表; 2. 求各个输出逻辑函数的最简“与-或”表达式; 3. 将逻辑函数形式变换为设计所要求选用逻辑门的形式; 4. 根据所要求的逻辑门,画出逻辑电路图。 实验内容: 1. 测试与非门74LS00和与或非门74LS55的逻辑功能。 2. 用与非门74LS00和与或非门74LS55设计一个全加器电路,并进行功能测试。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 日期: 装 订 线

3. 用与非门74LS00和与或非门74LS55设计四位数奇偶位判断电路,并进行功能测试。 三. 主要仪器设备 与非门74LS00,与或非门74LS55,导线,开关,电源、实验箱 四.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1、一位全加器 全加器实现一位二进制数的加法,他由被加数、加数和来自相邻低位的进数相加,输出有全加和与向高位的进位。输入:被加数Ai,加数Bi,低位进位Ci-1输出:和Si,进位Ci 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 姓名:学号: 列真值表如下:画出卡诺图: 根据卡诺图得出全加器的逻辑函数:S= A⊕B⊕C; C= AB+(A⊕B)C 为使得能在现有元件(两个74LS00 与非门[共8片]、三个74LS55 与或非门)的基础上实现该逻辑函数。所以令S i-1=!(AB+!A!B),Si=!(SC+!S!C), Ci=!(!A!B+!C i-1S i-1)。 仿真电路图如下(经验证,电路功能与真值表相同):

实验3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 交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交流数字仪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自耦调压器; 2、学习用交流数字仪表测量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3、学会用交流数字仪表测定交流电路参数的方法; 4、加深对阻抗、阻抗角及相位差等概念的理解。 5、研究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1、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 正弦交流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 ,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 和它所消耗的功率P ,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所求的各值,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是用来测量50Hz 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电阻元件的电阻:I U R R =或2I P R = 电感元件的感抗I U X L L = ,电感f X L π2L = 电容元件的容抗I U X C C = ,电容C 21 fX C π= 串联电路复阻抗的模I U Z = ,阻抗角 R X arctg =? 其中:等效电阻 2 I P R = ,等效电抗2 2 R Z X -= 在R 、L 、C 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电源电压应等于各元件电压的相量和,而不能用它们的有效值直接相加。 电路功率用功率表测量,功率表(又称为瓦特表)是一种电动式仪表,其中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具有两个电流线圈,可串联或并联,以便得到两个电流量程),而电压线圈与电源并联,电流线圈和电压线 圈的同名端(标有*号端)必须连在一起,如图3-1 方法与电动式功率表相同,电压、电流量程分别选500V 和3A 。 2、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研究 供电系统由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通过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负载通常有电阻负载,如白炽灯、电阻加热器等,也有电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线圈等,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负载会同时存在。由于电感性负载有较大的感抗,因而功率因数较低。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pdf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院系部机电工程系 指导老师姓名张裴裴 2015 — 2016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常识。 2.熟悉实验室供电情况和实验电源、实验设备情况。 3.学习电阻、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数字万用表、交直流毫安表的使用方法。 4.学习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掌握分压、分流关系。 二、实验仪器 1.电工实验台一套 2.数字万用表一块 3.直流稳压源一台 4.直流电压表一只 5.直流电流表一只 6.电路原理箱(或其它实验设备) 7.电阻若干只 8.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 1、认识和熟悉电路实验台设备及本次实验的相关设备 ①电路原理箱及其上面的实验电路版块; ②数字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③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2.电阻的测量 (1)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万用表的红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VΩ”插孔中,黑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COM”插孔中。选择实验原理箱上的电阻或实验室其它电阻作为待测电阻,欧姆档的量程应根据待测电阻的数值合理

选取。将数据记录在表1,把测量所得数值与电阻的标称值进行对照比较,得出误差结论。 图1-1 将图1-1所示连成电路,并将图中各点间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在表2中,注意带上单位。 开启实训台电源总开关,开启直流电源单元开关,调节电压旋钮,对取得的直流电源进行测量,测量后将数据填入表1-2中。 (1)按实验线路图1-2连接电路(图中A 、B 两点处表示电流表接入点)。 2 S 2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晓旭 2011117147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含门电路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掌握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数字电路实验箱一个 双踪示波器一部 稳压电源一部 数字多用表一个 74LS20 二4 输入与非门一片 74LS00 四2 输入与非门一片 74LS10 三3 输入与非门一片 三 .实验任务 1对74LS00,74LS20逻辑门进行功能测试。静态测试列出真值表,动态测试画出波形图,并说明测试的门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2分析测试1.7中各个电路逻辑功能并根据测试结果写出它们的逻辑表达式。 3设计控制楼梯电灯的开关控制器。设楼上,楼下各装一个开关,要求两个开关均可以控制楼梯电灯。 4某公司设计一个优先级区分器。该公司收到有A,B,C,三类,A,类的优先级最高,B 类次之,C类最低。到达时,其对应的指示灯亮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当不同类的同时到达时,对优先级最高的先做处理,其对应的指示灯亮,优先级低的暂不理会。按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步骤设计电路完成此功能,输入输出高低电平代表到

实验一: (1)74LS00的静态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器材:直流电压源,电阻,发光二极管,74LS00,与非门,开关,三极管 实验目的:静态逻辑功能测试用来检查门电路的真值表,确认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正确与否 实验过程:将74LS00中的一个与非门的输入端A,B分别作为输入逻辑变量,加高低电平,观测输出电平是否符合真值表描述功能。 电路如图1: 图1 真值表1.1: 实验问题:与非门的引脚要连接正确,注意接地线及直流电源 实验结果:由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可判断出74LS00 实现二输入与非门的功能 (2)71LS00的动态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器材:函数发生器,示波器,74LS00,与非门,开关,直流电压源 实验目的:测试74LS00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实验容:动态测试适合用于数字系统中逻辑功能的检查,测试时,电路输入串行数字

实验八-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八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特点,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回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 Σ?=0和ΣU =0 图8-1所示的RC 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 的激励下,电阻上的端电压U 与电路中的电流I 同相位,当R 的阻值改变时,R U 和C U 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相位差总是保持90°,R U 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电压U 、C U 与R U 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即U =R U +C U 相位角φ=acr tg (Uc / U R ) 改变电阻R 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故RC 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的作用。 2.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 c os φ=P / S 其中φ为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交流电路的负载多为感性(如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与外界交换能量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功率因数比较低(cos φ<0.5)。从供电方面来看,在同一电压下输送给负载一定的有功功率时,所需电流就较大;若将功率因数提高 (如cos φ=1 ),所需电流就可小些。这样即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又可减少线路的能量损失。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关系到电源设备及输电线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C,如图8-2所示。并联电容C以后,对于原电路所加的电压和负载参数均未改变,但由于C I 的出现,电路的总电流I 减小了,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减小,即功率因数cos φ得到提高。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电路模型: 3、常用的理想元件: 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与解答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实验 组合逻辑电路 物机学院-11应用物理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与非门组成的简单电路,并测试其逻辑功能。 2.掌握用基本逻辑门设计组合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字电路按逻辑功能和电路结构的不同特点,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组合逻辑电路是根据给定的逻辑问题,设计出能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电路,要求是使用的芯片最少,连线最少。一般设计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的个数,列出逻辑真值表。 2.根据真值表,一般采用卡诺图进行化简,得出逻辑表达式。 3.如果已对器件类型有所规定或限制,则应将函数表达式变换成与器件类型相适应 的形式。 4.根据化简或变换后的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 5.根据逻辑电路图,查找所用集成器件的管脚图,将管脚号标在电路图上,再接线 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实验箱一台,集成芯片74LS00一块、74LS20三块,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用非与门实现异或门的逻辑功能 (1) 用集成电路74LS00和74LS20(74LS20管脚见图1所示),按图2连接电路(自己设计接线脚标),A、B接输入逻辑,F接输出逻辑显示,检查无误,然后开启电源。 图1 74LS20集成电路管脚图 (2) 按表1的要求进行测量,将输出端F的逻辑状态填入表内.

表1 输出真值表 图 2-电路接线图 (3) 由逻辑真值表,写出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F= B A B A ?+? 2. 用与非门组成“三路表决器” (1) 用74LS00和74LS20组成三路表决器,按图3连接电路(自己设计接线脚标),A ,B ,C 接输入逻辑,F 接输出逻辑显示,检查无误,然后开启电源。 (2) 按表2的要求进行测量,将输出端F 的逻辑状态填入表内。 A 表 2输出真值表 & B F C 图 3 电路接线图 3. 设计一个“四路表决器”逻辑电路并测试 设计一个四变量的多路表决器。当输入变量A 、B 、C 、D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为1时,输出F 为1;否则输出F 为0。 (1)根据设计要求列出表3四人表决器真值表。 (2)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写出逻辑 表达,F= D C B D C A D B A C B A ??+??+??+??. (3)用74LS20与非门实现“四人表决器”,画出实验电路,标出接线脚并测试,验证所列真值表。 输 入 输 出 A B F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输 入 输 出 A b CF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 & & & && & & & A B F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 篇一: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 功率因数提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荧光灯管A,镇流器L,启动器s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电断开,这是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端使荧光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同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的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和开端电路。 伏在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损耗。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伏在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三、实验内容 1、按图二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开启电源。 2、用交流电压表测总电压u,镇流电路两端电压ul及灯管两端电压uA,用交流电流表测总电流I,灯光支路电流Ia及电容支路电流Ic,用功率表测其功率p。 四、实验结论 随着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载电流明显降低。 五、实验心得 1注意电容值,以免接入大电容时,电流过大。2不能带电操作。 篇二:实验十.功率因数因数的提高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篇三: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网络分析实验指导老师:姚缨缨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功率测量和功率因数提高实验类型:研究探索型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保持日光灯两端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测定电流I、功率p与电容c的关系; 2、通过实验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3、作出I2、p、cosφ和电容c的关系曲线; 4、用p-c曲线求单位电容的等效电导g; 5、求I^2-c曲线的有理经验公式 6、由测量数据计算灯管以及镇流器的等效参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 三、主要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电工综合实验台 3.Dg10互感线圈实验组件 4.Dg11单向变压器实验组件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实验一 1、实验目得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得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与两个节点,测量节点得电流代数与与回路电压代数与,验证基尔霍夫电流与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与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得电阻,有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得电压与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与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与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瞧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与为两者得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瞧了指导书与同学们得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得一些操作上得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得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得独立源(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与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得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得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工作资料 2008-11-23 16:25 阅读35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特点,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回路中各元件两端 的电压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 ΣI=0和ΣU=0 图12-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的激励下,电阻上的端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同相位,当R的阻值改变时,和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相位差总是保持90°,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电压、与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即=+ 相位角φ=acr tg (Uc / UR) 改变电阻R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故RC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的作用。 2.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 cosφ=P / S 其中φ为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交流电路的负载多为感性(如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与外界交换能量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功率因数比较低(cosφ<0.5)。从供电方面来看,在同一电压下输送给负载一定的有功功率时,所需电流就较大;若将功率因数提高 (如cosφ=1 ),所需电流就可小些。这样即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又可减少线路的能量损失。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关系到电源设备及输电线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C,如图12-2所示。并联电容C 以后,对于原电路所加的电压和负载参数均未改变,但由于的出现,电路的总电流减小了,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减小,即功率因数cosφ得到提高。 3.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日光灯电路由灯管R、镇流器L和启辉器S组成,C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如 图12-3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电源电压通过镇流器施加于启辉器两电极上,使极间气体导电,可动电极(双金属片)与固定电极接触。由于两电极接触不再产生热量,双金属片冷却复原使电路突然断开,此时镇流器产生一较高的自感电势经回路施加于灯管两端,而使灯管迅速起燃,电流经镇流器、灯管而流通。灯管起燃后,两端压降较低,起辉器不再动作,日光灯正常工作。 三、实验设备 序 号 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 自耦调压 器 0~220V 1 控制屏 2 交流电流 表 0~5A 1 RTT03- 1 3 交流电压 表 0~300V 1 RTT03- 1 4 单相瓦特 表 D34-W或其它 1 RTT04 5 白炽灯泡10W/220V 3 RTDG0 7 6 镇流器与30W灯管配用 1 RTDG0 8 7 启辉器 1 RTDG0 8 8 电容器1μF,2.2μF 4.7μF/400V RTDG0 8 9 日光灯灯30W 1 控制屏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试验讲课讲稿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2. 了解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从而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3. 学习用实验方法求取线圈的参数。 4. 学习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源设备的容量是视在功率S =UI ,而其输出的有功功率P 为UIcos ?,为了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就要求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另外,当负载的有功功率P 和电压U 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输出电线路中的电流? Ucos P = I 就越小,在输电线路电阻上消耗的 功率也就越小,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十分重要,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用电设备中,多数是电感性负载,例如工业中广泛应用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照明用的日光灯等。本实验用变阻器R 与带铁心线圈(r 、L )相串联,模拟电感性负载,如图3.1(开关S 未合上)所示。 i C i C I & & 图3.1 电阻及电感串联电路 图3.2电感性负载并C 后各电流的相量图 一般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通常用并联适当的补偿电容器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并联电容后,虽然电感性负载支路的电流不变,但这个感性电流与电容支路的容性电流相补偿,使电路总电流可以减小,功率因数可以提高。图4.3.2是由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图3.1中开关S 己合上),各电流的相量图(以U &为参考相量)。 如果感性负载电路的功因率数从?cos 提高到?'cos 则所需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可按 下式计算:(F) )tan -(tan ωU P C 2 ??'= 式中50Hz)( π 2ω==f f ,U —电源电压(V ) ,P —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W )。 本实验中电容器采用电容箱,其示意图3.3。为使用方便每个电容连接一个开关,几个电容并联后,其总电容为各电容值之和。

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电工学&电工学及电气设备 实验指导书山东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的基本要求 电工学基础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线路,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验。现按实验过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预习,如熟悉组件的编号,使用及其规定值等),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抄表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作好了实验前的准备,方可开始作实验。 认真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培养同学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二、实验的进行 1、建立小组,合理分工 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2~3人组成,实验进行中的接线、调节负载、保持电压或电流、记录数据等工作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记录数据准确可靠。 2、选择组件和仪表 实验前先熟悉该次实验所用的组件,选择仪表量程,然后依次排列组件和仪表便于测取数据。 3、按图接线 根据实验线路图及所选组件、仪表、按图接线,线路力求简单明了,按接线原则是先接串联主回路,再接并联支路。为查找线路方便,每路可用相同颜色的导线或插头。 4、接通电源,观察仪表 接线完毕,首先自我检查,然后请指导教师查验无误后,方可通电。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熟悉仪表刻度,并记下倍率,然后开始实验,观察所有仪表是否正常(如指针正、反向是否超满量程等)。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排除故障;如果一切正常,即可正式开始实验。 5、测取数据 预习时对电工实验的基本试验方法及所测数据的大小作到心中有数。正式实验时,根据实验步骤逐次测取数据。 6、认真负责,实验有始有终 实验完毕,须将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按程序规范操作,以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心得体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实验 第一次实验 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9 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①认识数字集成电路,能识别各种类型的数字器件和封装 ②掌握小规模组合逻辑和逻辑函数的工程设计方法 ③掌握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④学习查找器件资料,通过器件手册了解器件 ⑤了解面包板的基本结构、掌握面包板连接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⑥了解实验箱的基本结构,掌握实验箱电源、逻辑开关和LED点平指示的 用法 ⑦学习基本的数字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 ⑧学Mulitisim逻辑化简操作和使用方法 ⑨学习ISE软件操作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又称为门网络,它由若干门电路级联(无反馈)而成,其特点是(忽略门电路的延时):电路某一时刻的输出仅由当时的输入变量取值的组合决定,而与过去的输入取值无关。 其一般手工设计的过程为: ①分析其逻辑功能 ②列出真值表 ③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 ④画出电路的逻辑图 2.使用的器件: 1)74HC00(四2输入与非门):芯片内部有四个二输入一输出的与非门。 2)74HC20(双4输入与非门):芯片内部有两个四输入一输出的与非门。注意,四输入不能有输入端悬空。 3)74HC04(六反相器):芯片内部有六个非门,可以将输入信号反相。当然,也可以通过2输入与非门来实现,方法是将其一个输入端信号加高电平。 4)74HC151(数据选择器):其功能犹如一个受编码控制的单刀多掷开关,可用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选择所需的信号。它有8个与门,各受信号A2、A1、A0的一组组合控制,再将这8个与门的输出端经一个或门输出,是一个与—或电路。 5)74HC138(3线-8线译码器):其有三个使能端E1、E2、E3,可将地址段(A0、A1、A2)的二进制编码在Y0至Y7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三、实验内容 必做实验: ①数值判别电路 a)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它接收一位8421BCD码B3B2B1B0,仅当2 < B3B2B1B0 < 7时 输出Y才为1(第6周实验课内指导教师验收)

实验十.功率因数因数的提高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功率因数提高 学院:信息工程专业: 报告人:李城权学号:2015130156 班级:04 同组人:虞礼慧 指导教师:李晓滨 实验时间:2016.6.15.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6.20.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提高功率因数意义的认识。 2.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简述: 一般的用电设备多属干性负载,且功率因数cosφ较,如异步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等。由公式P=UI cosφ可知,当负载功率和电压一定时,其功率因数越低,则要求供电电流越大。这将导致电源的利用率不高及增加输电线路上的损耗。为提高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的两端并联电容C,如图1所示。其原理可用相量图(图2)说明。 在并入电容C之前,总电流I = I1,U与I的相位差φ由感性负载的阻抗角决定。并入电容C之后,由于U保持不变,故I1不变,但I=I1+I C,由图2(a)可见,总电流I 以及U与I的相位差φ'均变小了,即提高了功率因数cosφ'。 若加大电容值,且选择恰当,则可使U与I相同,如图2(b)所示,这时φ'=0,cosφ'=1,总电流降至最小值。若继续加大电容值,I C将会更大,如图2(c)所示,这时电流I超前于电压U,电路变为容性,cosφ'反而降低,总电流I变大。

图3 最后顺便指出,由于在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端电压不变,而感性负载支路的阻抗值亦不变,因此其吸收的功率P不改变,也就是说,功率表的读数始终不会改变。不过,实验中所并联的电容C并非理想元件,它多少有点能量损耗,但因其损耗值甚微,故一般忽略不计。 三、实验设备: 1.自耦式交流调压器 2.交流电流表 3.交流电压表 4.功率表 5.元件箱(一)EEL—51、元件箱(二)EEL—52、电感线圈。 四、任务与步骤 任务研究图1中不同的电容值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步1-1. 按图1接线,图中感性负载为图3(a)所示。其中R元件箱(一)EEL-51,取值200Ω;电感线圈用互感线圈经顺接串联(线圈的2、3端短接)得到,其参数大约为r=40Ω、L=04H;C为元件箱(二)EEL-52的电容箱,先取C=0;调节调压器使电压表读数为30V,且始终保持此电压值不变。将电容值在0~10μF之间改变,按表格中的电容值取各个点,记录I、P、cosφ于表1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