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

实验6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
实验6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

实验6 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离散信号频谱,了解其频谱特点;

2. 验证抽样定理并恢复原信号。(对比三个不同频率的抽样信号,在不同脉冲宽度条件下,通过不同截止频率的滤波器后,恢复原信号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说明

1. 离散信号不仅可从离散信号源获得,而且也可从连续信号抽样获得。抽样信号 Fs (t )=F (t )·S (t ) 其中F (t )为连续信号(例如三角波),S (t )是周期为Ts 的矩形窄脉冲。Ts 又称抽样间隔,Fs=1Ts

称抽样频

率,Fs (t )为抽样信号波形。F (t )、S (t )、Fs (t )波形如图6-1。

将连续信号用周期性矩形脉冲抽样而得到抽样信号,可通过抽样器来实现,实验原理电路如图6-2所示。

()∑∞

--?=m s s m m Sa

Ts

A j )(22

s F ωωπδτ

ωτ

ω ----(1)

它包含了原信号频谱以及重复周期为fs (f s =π

ω2s 、幅度按S

T A τSa (2

τωs m )规律变化的原信号频谱,即抽样信号的

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性延拓。因此,抽样信号占有的频带比原信号频带宽得多。

以三角波被矩形脉冲抽样为例。三角波的频谱

t

-4T S -T S 0T S 4T S

8T S 12T S t

t

2

/1τ1

τ2

/31τ2

/1τ1τ2

/31τ2

/1τ-(a)

(b)

(c)

图6-1 连续信号抽样过程

F (j ω)=∑∞

-∞

=-K k k sa E )2()2

(

1

πωδππ

2.连续周期信号经周期矩形脉冲抽样后,抽样信号的频谱

Fs (j ω)= 式中

取三角波的有效带宽为31ω18f f s =作图,其抽样信号频谱如图6-3所示。

如果离散信号是由周期连续信号抽样而得,则其频谱的测量与周期连续信号方法相同,但应注意频谱的周期性延拓。

3. 抽样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出原信号,其条件是fs ≥2B f ,其中fs 为抽样频率,B f 为原信号占有频带宽度。由于抽样信号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性延拓,因此,只要通过一截止频率为fc (fm ≤fc ≤fs-fm ,fm 是原信号频谱中的最高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就能恢复出原信号。

)()2

(212s m k s m k k Sa m Sa TS EA ωωωδπτωτπ--??∑∞-∞

=-∞=1

11112ττπω==f 或(a) 三角波频谱

f

1

1

11

f

Fs(f)

fs 2fs

(b) 抽样信号频谙

f

图6-3 抽样信号频谱图

如果fs <2B f ,则抽样信号的频谱将出现混迭,此时将无法通过低通滤波器获得原信号。

在实际信号中,仅含有有限频率成分的信号是极少的,

图6-4 实际低通滤波器在截止频率附近频率特性曲线

大多数信号的频率成分是无限的,并且实际低通滤波器在截止频率附近频率特性曲线不够陡峭(如图6-4所示),若使fs=2Bf ,fc=fm=Bf ,恢复出的信号难免有失真。为了减小失真,应将抽样频率fs 取高(fs >2Bf ),低通滤波器满足fm <fc <fs-fm 。

为了防止原信号的频带过宽而造成抽样后频谱混迭,实验中常采用前置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如图6-5所示。若实验中选用原信号频带较窄,则不必设置前置低通滤波器。

本实验采用有源低通滤波器,如图6-6所示。若给定截止频率fc ,并取Q=12 (为避免幅频特性出现峰值),

R1=R2=R ,则:

C1=R

f Q

c π (6-1) C2=

QR

f 41c π (6-2)

三、实验内容

(一). 观察抽样信号波形。

图6-5 信号抽样流程图

1

J701:“三角”、 K701:“函数”、S702:按下输出频率为1KHz ;

P702--P601:输入抽样原始信号三角波;

P701--P602:输入抽样脉冲信号方波 W701:输出信号幅度为1V 、SW704:地址开关改变抽样频率

2、用示波器观察TP603(Fs (t ))的波形。

地址开关不同组合,输出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抽样冲,

如表6-1所示:

表6-1 抽样脉冲选择

(二)、验证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

(1)信号恢复实验方案方框图如图6-7所示。

(2)信号发生器输出f=1KHz,A=1V有效值的三角波接于P601

示波器CH1接于TP603观察抽样信号Fs(t)

示波器CH2接于TP604观察恢复的信号波形

(3)拨动开关K601拨到“2K”位置,选择截止频率fc2=2KHz的滤波器

拨动开关K601拨到“4K”位置,选择截止频率fc2=4KHz的滤波器

此时在TP604可观察恢复的信号波形。

(4)拨动开关K601拨到“空”位置,未接滤波器。同学们可按照图4-8,在基本运算单元搭试截止频率fc1=2K的低通滤波器,抽样输出波形P603送入Ui端,恢复波形在Uo端测量,图中电阻可用电位器代替,进行调节。

(5)设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有效带宽为3KHz,Fs(t) 信号分别通过截止频率为fc1和fc2低通滤波器,观察其原信号的恢复情况,并完成下列观察任务。

图6-7 信号恢复实验方框图

图6-8 截止频率为2K的低通滤波器原理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数据,正确填写表格,总结离散信号频谱的特点;

2. 整理在不同抽样频率(三种频率)情况下,F(t)与F′(t)波形,比较后得出结论;

3. 比较F(t)分别为正弦波和三角形,其Fs(t)的频谱特点;

4. 通过本实验你有何体会。

五、实验设备及条件

1. 双踪示波器、信号系统实验、频率计各1台

2、输入信号(TP702):1KHZ 1V 三角波

3、输入抽样信号(P701):3KHZ(1/2、1/

4、1/8)

6KHZ(1/2、1/4、1/8) 、12KHZ(1/2、1/4、1/8)

4、滤波器的截止频率:2KHZ和4KHZ

六、实测要求波形

1、观察抽样信号波形(三个频率、三种占空比的抽样信号波形、滤波器二个截止频率)

上图TP603( Fs(t))波形:(抽样为:3K、截止为:2K、脉宽:1/2)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上图Fs(t)波形:(抽样为:3K、截止为:4K、脉宽:1/4)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上图Fs(t)波形:(抽样为:6 K、截止为:2 K、脉宽:1/4)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上图Fs(t)波形:(抽样为:12 K、截止为:2 K、脉宽:1/2)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上图Fs(t)波形:(抽样为:12 K、截止为:4 K、脉宽:1/4)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上图Fs(t)波形:(抽样为:12 K、截止为:4 K、脉宽:1/2)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上图Fs(t)波形:(抽样为:12 K、截止为:4 K、脉宽:1/8) 下图F'(t)波形(滤波器输出)

结论:从以上测量图形可以看出:

1、抽样频率在:3KHZ 6KHZ 时,脉冲宽度不论为多

少,通过滤波器截止频率为2KHZ、4KHZ时,均恢

复不出原三角波形。

2、抽样频率为12 K、滤波器截止频率为2 K的、脉宽任意时,

也恢复不出原三角波形。

3、当抽样频率为12 K,滤波器截止为频率为24K、脉宽任意时,

均能够恢出原三角波形。

4、输入信号为1KHZ的三角波,被3KHZ以上的信号抽

样都可以产生出较为理想的取样信号。

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试卷(有详细答案)

《 信号与系统 》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系统的激励是)t (e ,响应为)t (r ,若满足dt ) t (de )t (r =,则该系统为 线性、时不变、因果。(是否线性、时不变、因果?) 2. 求积分dt )t ()t (212-+?∞ ∞-δ的值为 5 。 3. 当信号是脉冲信号f(t)时,其 低频分量 主要影响脉冲的顶部,其 高频分量 主要影响脉冲的跳变沿。 4. 若信号f(t)的最高频率是2kHz ,则t)f(2的乃奎斯特抽样频率为 8kHz 。 5. 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不产生失真,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要求系统幅频特性为 一常 数相频特性为_一过原点的直线(群时延)。 6. 系统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和系统的 截止频率 成反比。 7. 若信号的3s F(s)= (s+4)(s+2),求该信号的=)j (F ωj 3(j +4)(j +2) ω ωω。 8. 为使LTI 连续系统是稳定的,其系统函数)s (H 的极点必须在 S 平面的 左半平面 。 9. 已知信号的频谱函数是))00(()j (F ωωδωωδω--+=,则其时间信号f(t)为 01 sin()t j ωπ 。 10. 若信号f(t)的2 11 )s (s )s (F +-=,则其初始值=+)(f 0 1 。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里打“√”,错误请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单位冲激函数总是满足)()(t t -=δδ ( √ ) 2.满足绝对可积条件∞>时,()120()*()222t t t f t f t e d e ττ---==-? 当1t >时,1 ()120 ()*()22(1)t t f t f t e d e e ττ---==-? 解法二: 122(1)22L[()*()]2(2)(2) 2222()22s s s e e f t f t s s s s s s e s s s s ----==- +++=---++ 112()*()2()2()2(1)2(1)t t f t f t u t e u t u t e u t --=---+- 2.已知) 2)(1(10)(--=z z z z X ,2>z ,求)(n x 。(5分) 解: ()101010 (1)(2)21X z z z z z z z ==-----,收敛域为2>z 由1010()21 z z X z z z =- --,可以得到()10(21)()n x n u n =- 3.若连续信号)t (f 的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抽样脉冲为冲激抽样)nT t ()t (n s T ∑∞ -∞ =-=δδ。 (1)求抽样脉冲的频谱;(3分)

实验六频率混叠与采样定理

实验六频率混叠与采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熟悉信号采样过程,并通过本实验观察欠采样时信号频谱的混迭现象,了解采样前后信号频谱的变化,加深对采样定理的理解,掌握采样频率的确定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模拟信号经过(A/D) 变换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之为采样,信号采样后其频谱产生了周期延拓,每隔一个采样频率fs,重复出现一次。为保证采样后信号的频谱形状不失真,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成份的两倍,这称之为采样定理。 a) 正常采样b) 欠采样 x(t)=3sin(2π·f·t) 采样频率=5120Hz,取信号频率f=150Hz(正常采样)和f=3000Hz(欠采样)两种情况进行采样分析。 三.实验仿真 1.Matlab源代码: x=-10:0.1:10; m=0:0.05:10; y1=sin(2*pi*x); y2=sin(4*pi*x); y3=sin(6*pi*x); y4=sin(8*pi*x); y5=sin(9*pi*x); y6=sin(12*pi*x); transf1=abs(fft(y1))/100; transf2=abs(fft(y2))/100; transf3=abs(fft(y3))/100; transf4=abs(fft(y4))/100; transf5=abs(fft(y5))/100; transf6=abs(fft(y6))/100; subplot(6,2,1); plot(x,y1); subplot(6,2,2); plot(m(1:100),transf1(1:100)); subplot(6,2,3); plot(x,y2);

信号采样与及恢复过程中的混叠及其滤波

信号采样与及恢复过程中的混叠及其滤波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恢复过程; (2)掌握采样序列的频域分析和滤波,信号的恢复,掌握Shannon 采样定理; (3)学会利用MATLAB 软件分析信号采样、滤波与恢复的过程。 (4)学会FIR 滤波器的简单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给定原始信号如下式所示: 12()10.5sin 20.2sin 2f t f t f t ππ=++, 其中,12,f f 是信号原始频率(本实验中为自选常数,1f 为低频,2f 为高频)。确定一个采样频率s f 对()f t 进行采样,再将采样得到的序列 进行DFT ,画出过程中各信号的图形。进行频域高、低频滤波,再反变换得出处理后恢复出来的信号。将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图形与理论图形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点并加以解释。 三、实验过程: 先选定f1=50hz 、270f Hz =,则原始信号表示为: ()10.5sin(250)0.2sin(270)f t t t ππ=+?+? 1、 原信号时域截取: 因为在计算机中只能计算离散的点列,若要用MATLAB 处理图形,只能先对信号进行截取和采样。本实验选定矩形截取窗口的宽

度为原信号周期的m 倍,m 为正整数。所以画出截取后的信号图像为 图1截断后的信号图像 原信号中低频为50Hz ,高频为70Hz ,取采样频率s f 为3倍的2f ,即370210fs Hz Hz =?=。50和70的最大公约数为10,所以原信号的最小正周期为1/10s ,这里取m 为3(即取窗口函数的宽度为3/10s ),相应的采样点数=1400.342Nc ?=,所以窗口函数为 ()100.30t s t ---≤

电路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

电路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的验证 所属栏目: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示例发布时间:2010-3-11 实验三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信号与系统 抽样定理实验

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六抽样定理 实验六抽样定理 一、实验内容:(60分) 1、阅读并输入实验原理中介绍的例题程序,观察输出的数据和图形,结合基本原理理解每一条语句的含义。 2、已知一个连续时间信号f(t)=sinc(t),取最高有限带宽频率f m=1Hz。 (1)分别显示原连续信号波形和F s=f m、F s=2f m、F s=3f m三种情况下抽样信号的波形;

程序如下: dt=0.1; f0=0.2; T0=1/f0; fm=5*f0; Tm=1/fm; t=-10:dt:10; f=sinc(t); subplot(4,1,1); plot(t,f); axis([min(t),max(t),1.1*min(f),1.1*max(f)]); title('?-á?D?D?o?oí3é?ùD?o?'); for i=1:3; fs=i*fm;Ts=1/fs; n=-10:Ts:10; f=sinc(n); subplot(4,1,i+1);stem(n,f,'filled'); axis([min(n),max(n),1.1*min(f),1.1*max(f)]); end 运行结果如下:

(2)求解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幅度谱; 程序: dt=0.1;fm=1; t=-8:dt:8;N=length(t); f=sinc(t); wm=2*pi*fm;k=0:N-1;w1=k*wm/N; F1=f*exp(-j*t'*w1)*dt;subplot(4,1,1);plot(w1/(2*pi),abs(F1)); axis([0,max(4*fm),1.1*min(abs(F1)),1.1*max(abs(F1))]); for i=1:3; if i<=2 c=0;else c=1;end fs=(i+c)*fm;Ts=1/fs; n=-6:Ts:6; N=length(n); f=sinc(n); wm=2*pi*fs; k=0:N-1;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分析与处理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以及信号恢复的方法。 2. 验证采样定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信号的自然采样 采样信号为周期Ts ,宽度τ的矩形脉冲信号S(t)。 s(t)的傅里叶变换为: 2(t)Sa( )()2 s s s n S n T ωτ πτ δωω+∞ -∞ = -∑ 采样的过程可以视为两个信号相乘:()()()s f t f t s t = 在频域中,1 ()()()2Sa()()2 s s s s F F S n F n T ωωωπ ωττωω+∞ -∞= *=-∑ 可以看到自然采样后的频谱除了左右平移采样信号的角频率ωs 外,还按取样函数Sa(x)的 规律衰减。 时域采样定理:如果采样信号的频率为fs ,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f m ,为了采样后信号的频谱不混叠,需要有fs ≥2f m 。

2.2信号的恢复 在不发生频谱混叠的时候,将信号通过的低通滤波器,理论上可以完全恢复原信号。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略大于fm,即“频谱加窗”的方法。 如果发生了频谱混叠,则原信号的频谱不能完全被恢复,通过低通滤波器后输出的信号将产生失真。 本实验分别用500Hz三角波和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占空比50%和10%的0.4kHz、1kHz、2kHz、5kHz、10kHz的矩形脉冲作为采样信号,使用截止频率1kHz以及2kHz的低通滤波器,观察输出波形,验证采样定理。 实验中,受自然采样、实验滤波器效果的限制,恢复后的波形难免都会有失真。三、主要仪器设备 PC一台、myDAQ设备一套、面包板一块、导线、电容、电阻若干。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编辑波形文件:正弦波峰峰值4V、频率500Hz,与10kHz、幅值1V、占空比50%的方 波相乘,保存波形文件。改变方波频率为5kHz、2kHz、1kHz、400Hz,重复以上过程。 改方波占空比为10%,重复以上过程。改正弦波为峰峰值1V、频率500Hz三角波,重复以上过程。共获得5*2*2=20个波形文件。 2.连接线路: 3.加载步骤1中生成的波形,打开slope,观察并保存两个通道的波形。 4.改变参数,变为截止频率2kHz的滤波器,重复步骤1-3。共获得40个波形图。 5.参数: 1kHz滤波器:R1=R2=5.1kΩ,C1=C2=10nF (103) 仿真结果:截止频率约1.1kHz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

实验六 信号与系统实验 1.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 1.1实验目的 (1)熟悉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过程 (2)学习和掌握采样定理 (3)了解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的影响 1.2实验原理及内容 (1)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论述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连续时间信号完全可以用该信号等时间间隔上瞬时值表示,这些值包含该信号全部信息,利用这些值可以恢复原信号。采样定理是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桥梁。 采样定理: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且最高频率为max w 的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s w >=2max w 时,采样函数能够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2)采样信号的频谱 连续周期信号经过周期矩形脉冲抽样后,抽样信号的频谱为 )]([)2 ( )(s n s s nw w j F nw Sa T A jw F -= ∑ +∞ -∞ =τ τ 它包含了原信号频谱以及重复周期为s w 的原信号频谱的搬移,且幅度按 )2 (ττ s nw Sa T A 规律变化。所以抽样信号的频谱便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性拓延。 (3)采样信号的恢复 将采样信号恢复成原信号,可以是用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c f 应当满足 max max f f f f x c -≤≤。实验中采用的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固定为 Hz RC f 8021≈=π (4)单元构成 本实验电路由脉冲采样电路和滤波器两部分构成,滤波器部分不再赘述,其中采样保持部分电路由一片CD4052完成。此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其中IN1端输入被采样信号,Pu 端输入采样脉冲。 1.3实验步骤 本实验在脉冲与恢复单元完成。 (1)信号的采样 1)使波形发生器第一路输出幅值3V 、频率10Hz 的三角波信号;第二路输出幅值5V 、频率100Hz 、占空比50%的脉冲信号,将第一路信号接入IN1端;作为输入信号,第二路信号接入Pu 端,作为采样脉冲。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IN1端和OUT1端,观察采样前后波形的差异。 3)增加采样脉冲的频率为200、500、800等值。观察OUT1端波形的变化。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叠加原理 实验报告范文(含数据处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 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实验六抽样定理的MATLAB仿真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姓名贺鹤学号2 专业通信工程班级2013级1班 实验课程名称抽样定理的MATLAB仿真 指导教师及职称李玲香讲师 开课学期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上课时间2015年6 月17、27日 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编印

(2) 编程步骤(仿真实验) ①确定f(t)的最高频率fm。对于无限带宽信号,确定最高频率fm的方法:设其频谱的模降到10-5左右时的频率为fm。 ②确定Nyquist抽样间隔T N。选定两个抽样时间:T ST N。 ③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确定:ωm <ωC <ωS -ωm 。 ④采样信号f(nTs )根据MATLAB计算表达式的向量表示。 ⑤重建信号f(t) 的MATLAB中的计算机公式向量表示。 根据原理和公式,MATLAB计算为: ft=fs*Ts*wc/pi*sinc((wc/pi)*(ones(length(nTs),1)*t-nTs'*ones(1,length(t)))); (3)电路连接原理(硬件实验) 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①自定义输入信号:f1=cos(2*pi*80*t)+2*sin(2*pi*30*t)+cos(2*pi*40*t-pi/3) ②改变抽样频率,实现欠抽样、临界抽样和过抽样,调试结果分析: (1)频率sf

叠加定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叠加定理与置换定理 二、实验原理 1、根据叠加定理,实验数据应满足当电路中只有U s1单独作用时流过一条支路的电流值加上电路只有Us2单独作用时流过该支路的电流值等于电路中Us1与Us2共同作用时流过该支路的电流值。 2、置换定理:若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和I,用Us=U的电压源或Is=I的电流源来置换该支路,如置换后电路有唯一解,则置换前后电路中全部支路电压与支路电流保持不变。 三、实验内容 1、测量并记录电阻的实际值(数据见实验数据表1) 2、根据下面电路图,在实验板上连接此电路实物图。将一万用表串联接入R3的那条支路中,并将万用表打在电流档上;将另一万用表并联在R33两端并打在电压档上。 3、选择一支路,记录两个电源同时作用时的两万用表的读数;单个电源作用,分别短路另一个电源(不是不接电源也不是将电源的值降为0,而是直接短路),记录两万用表的读数。(数据见实验数据表2) 四、实验数据 表1 器件R1 R2 R3 R11 R22 R33

阻值(Ω) 1.799k 219.5 267.8 2.173k 267.5 327.6 表2 电源电压/V 支路电压/V 支路电流/mA Multisim 实验板Multisim 实验板 Us1=10 Us2=15 8.250 8.35 31.0 31.70 Us1=10 Us2=0 0.632 0.636 2.337 2.35 Us1=0 Us2=15 7.728 7.72 29.0 29.33 两电源共同作用时仿真图: Us1单独作用时的仿真图: Us2单独作用时的仿真图:

将直流电源换成交流电源时的分别三张波形图: U1=10 U2=15交流波形图 U1=10 U2=0 交流波形图

抽样定理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理解平顶抽样产生孔径失真的原理 8、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验证低通采样定理原理 2、验证低通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3、验证低通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4、验证带通抽样定理原理 5、验证孔径失真的原理

三、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原理:一个频带限制在(0,H f)内的时间连续信号() m t,如 果以T≤H f21 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 m 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 全确定。(具体可参考《信号与系统》) 我们这样开展抽样定理实验:信号源产生的被抽样信号和抽样脉冲经抽样/保持电路输出抽样信号,抽样信号经过滤波器之后恢复出被抽样信号。抽样定理实验的原理框图如下: 被抽样信号 抽样脉冲 抽样恢复信号 图1抽样定理实验原理框图 被抽样信号抽样恢复信号 图2实际抽样系统 为了让学生能全面观察并理解抽样定理的实质,我们应该对被抽样信号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考虑。在传统的抽样定理的实验中,我们用正弦波来作为被抽样信号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的实验现象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因此,这种方案放弃了。 另一种方案是采用较复杂的信号,但这种信号不便于观察,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被抽样信号抽样恢复后的信号 图3复杂信号抽样恢复前后对比 你能分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抽样恢复后信号的失真吗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不是很复杂,但又包含多种频谱分量的信号:“3KHz正弦波”+“1KHz正弦波”,波形及频谱如所示: 图1被抽样信号波形及频谱示意图 对抽样脉冲信号的考虑 大家都知道,理想的抽样脉冲是一个无线窄的冲激信号,这样的信号在现实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实际的抽样脉冲信号总是有一定宽度的,很显

通信原理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模拟信号抽样的实验,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 2.通过PAM 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特点; 3.学习PAM 调制硬件实现电路,掌握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AM 脉冲调幅模块,位号:H (实物图片如下)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实物图片见第3页) 3.20M 双踪示波器1台 4.频率计1台 5.小平口螺丝刀1只 6.信号连接线3根 三、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 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原信号。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PAM 实验原理: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实现脉冲幅度调制。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 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 无信号输出 图1-2 PAM 信道仿真电路示意图 32W01 C1 C2 32P03 R2 32TP0

四、可调元件及测量点的作用 32P01:模拟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32P02:抽样脉冲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32TP01:输出的抽样后信号测试点。 32P03:经仿真信道传输后信号的输出连接铆孔。 32W01:仿真信道的特性调节电位器。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PAM脉冲幅度调制模块”,插到底板“G、H”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信号线连接: 用专用铆孔导线将P03、32P01;P09、32P02;32P03、P14连接(注意连接铆孔的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2:连续信号的采样和恢复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实验室名称:信号与系统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连续信号的采样和恢复三、实验原理: 实际采样和恢复系统如图3.4-1所示。可以证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仍然成立。 xpT(t) ) 图3.4-1实际采样和恢复系统 采样脉冲:p(t)??F ?pT(j?)?T 2?T ?? ?

k???(: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报告) 2?ak?(??k?s) 其中,?s? ,ak? ?sin(k?s?/2)T k?s?/2 F ,???T。 采样后的信号:xs(t)???xs(j?)? 1T ? ?x(j(? k??? ?k?s) 当采样频率大于信号最高频率两倍,可以用低通滤波器hr(j?)由采样后的信号xs(t)恢复原始信号x(t)。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目的:1、使学生通过采样保持电路理解采样原理。 2、使学生理解采样信号的恢复。 任务:记录观察到的波形与频谱;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信号的采样保持与恢 复的波形与频谱,并与观察结果比较。

五、实验内容: 1、采样定理验证 2、采样产生频谱交迭的验证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箱、信号与系统实验板的低通滤波器模块u11和u22、采样保持器模块u43、pc机端信号与系统实验软件、+5V电源,连接线、计算机串口连接线等。 七、实验步骤: 打开pc机端软件ssp.exe,在下拉菜单“实验选择”中选择“实验六”;使用串口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和实验箱串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1.采样定理验证】 1、连接接口区的“输入信号1”和“输出信号”,如图1所示。 图1观察原始信号的连线示意图 2、信号选择:按“3”选择“正弦波”,再按“+”或“-”设置正弦波频率为“2.6khz”。按“F4”键把采样脉冲设为10khz。 3、点击ssp软件界面上的 按钮,观察原始正弦波。 4、按图2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图2观察采样波形的模块连线示意图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来验证线性电路中的叠加原理以及其适用范围。 2、学习直流仪器仪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稳压、稳流源1DG04 2直流电路实验1DG05 3 1D31-2 直流电压、电流表 三、实验原理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线路如图3-4-1所示。 图3-4—1 1、按图3-4-1,取U1=+12V,U2调至+6V。 2、U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拨至U1侧,开关S2拨至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3、U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拨至短路侧,开关S2拨至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令U1和U2共同作用时(将开关S1和S2分别拨至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线性叠加定理数据记录表 实验内容I?I?I?Uab Ucd Uad Ude Ufa U?单独作用8.360 -2.274 6.313 2.378 0.845 3.26 4.351 4.379

U?单独作用-1.06 3.586 2.422 -3.46 -1.24 1.245 -0.59 -0.537 U?,U?共同作 7.423 1.231 8.761 -1.248 -0.411 4.413 3.797 3.783 用 非线性叠加定理数据记录表 实验内容I?I?I?Uab Ucd Uad Ude Ufa U?单独作用8.556 -2.23 6.296 0.38 0.663 3.161 4.395 4.397 U?单独作用0.041 0.041 0.045 -0.002 5.872 0 0 0 U?,U?共同作 7.82 0 7.836 -0.002 -2.089 3.957 3.974 3.953 用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六、实验总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实验六maab采样定理的建模和验证

实验六 题目:采样定理的建模和验证 实验目的:通过建模与仿真验证采样定理,理解采样定理的物理实质实验要求:学习和回顾采样定理内容,对采样定理作建模和仿真实验内容: 1、采样定理原理的回顾 Fh 卷 乘 Ts fs= 1/Ts fs=1/Ts

2、建模参数要求: 设计模型,验证采样定理. 设基带波形频谱在 0Hz~200Hz 内. Fh=200Hz(信号最高频率),采样率就应该大于 400Hz 。用窄脉冲采样,要求窄脉冲宽度是采样周期的 1/10。从而得到系统仿真步长: 小于等于 1/4000,仿真系统的仿真步长取 1/4000。 采样器用乘法器实现. 而恢复时用低通滤波器实现. 低通滤波器的带宽等于信号最高频率 Fh,即等于 200Hz. 3、仿真模型和结果 信号最高频率为100Hz,采样率为 400 次/秒情况下的波形结果:采样之前,采样后以及恢复的波形(scope 中)

4、修改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如最高频率为200Hz、250Hz 等等,观察采样前后 以及恢复的波形和频谱。请用实验方法得到频谱混叠后的频谱图和相应的波形。 5. 将被采样信号修改为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观察采样前后和恢复非波形和频谱。 实验报告内容和要求:(!!注意每部分得分情况!!) 1.建立采样和恢复模型,说明关键模块的参数设置(30 分) 仿真模型建立: 参数设置: 信源与滤波器参数:

2.修改采样率,如采样率为 150Hz,200Hz、300Hz 等等,观察采样前后以及恢复的波形和频谱。请用实验方法得到频谱混叠后的频谱图和相应的波形。(40 分) 150Hz: 200Hz: 300Hz: 3.将被采样信号修改为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观察采样前后和恢复非波形和频谱。(30分) 三角波: 方波: 正弦波:

采样与恢复

实验项目六:连续信号的采样和恢复 一、实验项目名称:连续信号的采样和恢复 二、实验目的与任务 目的:1、使学生通过采样保持电路理解采样原理。 2、使学生理解采样信号的恢复。 任务:记录观察到的波形与频谱;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信号的采样保持与恢 复的波形与频谱,并与观察结果比较。 三、实验原理: 实际采样和恢复系统如图3.6-1所示。可以证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仍然成立。 x ) (t P T ) 图3.6-1 实际采样和恢复系统 采样脉冲: 其中,T s π ω2= ,2 /)2/sin(τωτωτs s k k k T a =,T <<τ。 采样后的信号: ∑∞ -∞ =-=?→←k s S F S k j X T j X t x )((1)()(ωωω 当采样频率大于信号最高频率两倍,可以用低通滤波器)(ωj H r 由采样后的 ()()2() F T T k s k p t P j a k ωπδωω+∞ =-∞ ←?→= -∑

信号)(t x S 恢复原始信号)(t x 。 四、实验内容 打开PC 机端软件SSP.EXE ,在下拉菜单“实验选择”中选择“实验六”;使用串口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和实验箱串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一)、采样定理验证 实验步骤: 1、连接接口区的“输入信号1”和“输出信号”,如图3.6-2所示。 图3.6-2 观察原始信号的连线示意图 2、信号选择:按“3”选择“正弦波”,再按“+”或“-”设置正弦波频率为“2.6kHz ”。按“F4”键把采样脉冲设为10kHz 。 图3.6-3 2.6kHz 正弦波(原始波形) 3、点击SSP 软件界面上的按钮,观察原始正弦波,如图3.6-3 所示。 4、按图3.6-4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叠加原理 实验报告范文(含数据处理)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2021年信号与系统 抽样定理实验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信号与系统 欧阳光明(2021.03.07) 实验报告 实验六抽样定理 实验六抽样定理 一、实验内容:(60分) 1、阅读并输入实验原理中介绍的例题程序,观察输出的数据和图形,结合基本原理理解每一条语句的含义。 2、已知一个连续时间信号f(t)=sinc(t),取最高有限带宽频率f m=1Hz。 (1)分别显示原连续信号波形和F s=f m、F s=2f m、F s=3f m三种情况下抽样信号的波形; 程序如下: dt=0.1; f0=0.2; T0=1/f0;

fm=5*f0; Tm=1/fm; t=-10:dt:10; f=sinc(t); subplot(4,1,1); plot(t,f); axis([min(t),max(t),1.1*min(f),1.1*max(f)]); title('?-á?D?D?o?oí3é?ùD?o?'); for i=1:3; fs=i*fm;Ts=1/fs; n=-10:Ts:10; f=sinc(n); subplot(4,1,i+1);stem(n,f,'filled'); axis([min(n),max(n),1.1*min(f),1.1*max(f)]); end 运行结果如下: (2)求解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幅度谱; 程序: dt=0.1;fm=1; t=-8:dt:8;N=length(t);

f=sinc(t); wm=2*pi*fm;k=0:N-1;w1=k*wm/N; F1=f*exp(- j*t'*w1)*dt;subplot(4,1,1);plot(w1/(2*pi),abs(F1)); axis([0,max(4*fm),1.1*min(abs(F1)),1.1*max(abs(F1))]); for i=1:3; if i<=2 c=0;else c=1;end fs=(i+c)*fm;Ts=1/fs; n=-6:Ts:6; N=length(n); f=sinc(n); wm=2*pi*fs; k=0:N-1; w=k*wm/N; F=f*exp(-1i*n'*w)*Ts; subplot(4,1,i+1);plot(w/(2*pi),abs(F)); axis([0,max(4*fm),0.5*min(abs(F)),1.1*max(abs(F))]); end 波形如下: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 一、任务与目的 1. 熟悉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过程。 2. 学习和掌握采样定理。 3. 了解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的影响。 二、原理(条件) PC机一台,TD-SAS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1. 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论述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连续时间信号完全可以用该信号在等时间间隔上的瞬时值表示。这些值包含了该连续信号全部信息,利用这些值可以恢复原信号。采样定理是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之间的桥梁。 采样定理: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且最高频率为ωmax的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ωs满足ωs>=ωmax时,采样信号能够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三角波信号的采样如图4-1-1所示。 图4-1-1信号的采样 2. 采样信号的频谱 连续周期信号经过周期矩形脉冲抽样后,抽样信号的频谱为

它包含了原信号频谱以及重复周期为的原信号频谱的搬移,且幅度按规律变化。所以抽样信号的频谱便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性拓延。某频带有限信号被采样前后频谱如图4-1-2。 图4-1-2 限带信号采样前后频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ωs ≥2Bf 时拓延的频谱不会与原信号的频谱发生重叠。这样只需要利用截止频率适当的滤波器便可以恢复出原信号。 3. 采样信号的恢复 将采样信号恢复成原信号,可以用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 c 应当满足f max ≤f c ≤f x -f max 。实验中采用的低通滤波器原理图如图4-1-3所示,其截止频率固定为 1802f Hz RC π=≈ 图4-1-3 滤波器电路 4. 单元构成 本实验电路由脉冲采样电路和滤波器两个部分构成,滤波器部分不再赘述。其中的采样保持部分电路由一片CD4052完成。此电路由两个输入端,其中IN1端输入被采样信号,Pu 端输入采样脉冲,经过采样后的信号如图4-1-1所示。 三、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在脉冲采样与恢复单元完成。 1. 信号的采样

2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答案含数据处理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3.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U=0。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直流稳压电源 1 台 2.直流数字电压表 1 块 3.直流数字毫安表1块 4.万用表 1 块 5.实验电路板 1 块 四、实验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按图2-1接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