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基础填空清单(含答案)专题二

高中生物选修1基础填空清单(含答案)专题二
高中生物选修1基础填空清单(含答案)专题二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清单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主要分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

(主要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鉴别)。只有培养基表面可以形成“菌落”。菌落的概念是,不同菌落的不同,因此,菌落是的重要依据。(2)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可将培养基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3)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包括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和的需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的特殊营养物质是。牛肉膏能为微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是

,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

是。

2、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灭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①消毒指使用方法杀死(全部/部分)微生物。消毒方法常用、、、。对于牛奶的消毒,应使用法,该方法的优点是

;对于接种室或工作台,可以用消毒,在此之前,可适量喷洒来加强消毒效果。

②灭菌指使用因素杀死(全部/部分)微生物,包括和。灭菌方法

有、、。

(3)常用器具的灭菌消毒方法:

|

①接种环、接种针和其他金属用具使用灭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可使用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③培养基使用法,所用器械是。

④杀死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使用消毒法。

3.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

(2)思考讨论:

①“溶化”步骤中,加热熔化琼脂时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目的是什么

答:。

②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

答:。

③拓展: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平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为什么

答:。

4、纯化大肠杆菌(纯化的目的:获得单菌落)

(1)能获得单菌落的接种方法是。(2)“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操作和板操作两步。(3)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共性:

。(4)平板划线操作灼烧的目的:

①首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

②第二次及以后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③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④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原因是:

(5)平板划线法获得的菌落分布,(能/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分布,(能/不能)计数。

5、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存:将菌种接种到上,待后放在℃冰箱中保藏。这种保存方法的缺点

是。该方法用于

的菌种的保存。

(2)长期保存:可采用法,在℃冷冻箱中保存。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菌种的分离

1、寻找目的菌株

~

①方法: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目的菌株对的要求,到去寻找。

②实例:若要寻找“尿素分解菌”,应在的土壤中去寻找;若要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在的环境中去寻找;若要寻找“石油分解菌”,应在的环境中去寻找。

2、筛选出“尿素分解菌”

①选择性培养基:是指培养基。

②筛选“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的特点是。

二、细菌的计数

(一)统计菌落的数目(间接计数法)

1、方法:。

2、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1

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有多少活菌。(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3、【问题探讨】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有2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2种统计结果: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并且取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①甲同学操作(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②乙同学的结果(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③正确做法是: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减小实验误差并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相当,结果差距太大,意味着,需要。

4、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 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V代表

,M代表。

【例题】(14全国卷节选)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种稀释液,培养后在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个。

5、方法评价: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这是因为:

(二)统计细菌的数目(直接计数法)

1、方法:。

2、计数工具:。

3、计算公式: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 大方格总菌数÷大方格总体积×稀释倍数

4、方法评价:显微镜计数法统计的细菌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这是因为:

三、设置对照

1、设置对照的目的:主要是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对照设置方法:

①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对照设置方法:将接种后的培养基与1个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对照组的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②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的对照设置方法:将同一土壤样品分别接种在

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上,然后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二者的菌落数目。

四、实验流程

|

1、土壤取样→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2、样品的稀释→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之间、

↓计数的平板

3、接种→采用法接种

↓①细菌:℃培养天;

4、培养→②放线菌:℃培养天;

↓③霉菌:℃培养天;

5、观察→根据菌落特征区分微生物,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

6、】

7、统计→每隔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的记录作为结果,

↓这样可以防止而导致。

7、计算→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

五、菌种鉴定

1、尿素分解菌的鉴定:

为鉴定分离的细菌是否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若该细菌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则将导致培养基PH值,菌落周围出现,这是因为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成,使培养液性增强;菌落周围的环带越大,说明。

2、大肠杆菌的鉴定:

鉴定大肠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如果培养基上菌落呈现

色,则说明该菌落为大肠杆菌的菌落。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

1、纤维素: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

①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②作用:“C1酶和C X酶”能将分解成,“葡萄糖苷酶”将分解成。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能够通过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筛选原理:染料可以与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形成,但该染料并不和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的现象。

三、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1、步骤:土壤取样→选择培养→→将样品涂布到

的培养基上→挑选的菌落。

~

2、土壤取样:选择的环境采取土样。

3、选择培养的目的

是,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来确定。

4、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方法一:先,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缺点是操作,加入刚果红溶液会;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的作用。NaCl溶液的作用:培养基不含CR,用NaCl 溶液可以,这样就会留下大大小小的透明圈。

●方法二:在。优点是操作,不存在

现象。缺点:①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酶的微生物出现反应;

②有些微生物具有能力,长时间培养会而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容易区分。

四、课题延伸

为确定初步筛选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纤维素酶发酵的方法有发酵和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进行定量测定。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1)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形状、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

菌种鉴定(2)选择鉴别(3)水、无机盐、碳源、氮源PH 特殊营养物质O2 维生素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碳源、氮源、维生素

2、(1)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消毒灭菌酒精灯火沿附近相接触

(2)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部分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紫外线消毒巴氏消毒法既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紫外线石碳酸或煤酚皂溶液强烈的物理因素全部芽孢孢子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3)灼烧干热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

3、(1)计算、称量、溶化、调PH、分装、灭菌、倒平板(2)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防止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也可避免培养基中水分过快挥发防止水分过快挥发、防止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影响微生物生长而难以形成单菌落、防止杂菌污染

4、(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2)系列稀释涂布平板(3)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分布成单个

细胞,以便于纯化菌种(4)杀死菌种环上可能存在的杂菌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存在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数目逐渐减少,以便获得单个细胞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④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末端开始划线,能逐步稀释细菌,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单菌落

(5)不均匀不能均匀能

5、(1)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形成 4 保存时间不长,菌种容易污染或产生变异频繁使用(2)甘油管藏-20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一、菌种的分离

1、生存环境相对应环境中富含尿素富含纤维素被石油污染

2、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二、细菌的计数

(一)统计菌落的数目(间接计数法法)

1、稀释涂布平板法

2、足够高菌落数30-300

3、不合理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

不合理一个计数结果与另外两个相差较大

至少3 操作有误重新实验

[

4、平均菌落数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稀释倍数×107

5、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二)统计细菌的数目(直接计数法)

1、显微镜计数法

2、血细胞计数板

3、多显微镜下无法区分细菌的死活。

三、设置对照

1、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

2、未接种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

四、试验流程

1、表层

2、30-300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30-37 1-2 25-28 5-7 25-28 3-4

5、性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

6、24 菌落数目稳定时因培养时间不足遗漏菌落数目

7、C/V×M

$

五、菌种鉴定

1、酚红指示剂升高红色环带脲酶氨碱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越强

2、伊红美蓝黑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葡萄糖

2、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纤维素纤维二糖纤维二糖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刚果红染色法颜色

2、刚果红(CR)红色复合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三、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1、梯度稀释鉴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透明圈

2、纤维素丰富

3、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样品中所需微生物的数量多少

4、培养微生物繁琐是菌落之间发生混杂纤维素分解菌将结合不牢固的CR洗去

倒平板简便菌落混杂淀粉假阳性降解色素降解刚果红

四、发酵产纤维素酶液体固体葡萄糖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高二生物选修一专题一二测试卷(含答案)26454

高二生物选修一专题一二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5x2=70) 1.关于果酒的制作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去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B.发酵的温度维持在18~25 ℃最好 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止发酵瓶破裂 D.需要不断地充入氧气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一直保持厌氧环境 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C.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 D.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3.对制葡萄酒和葡萄醋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的空间 B.用清水冲洗葡萄除去污物,应反复多次冲洗 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d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 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B.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 6.与醋酸发酵有关的微生物是 A.一种细菌和另一种细菌 B.丝状真菌和细菌 C.酵母和细菌 D.酵母和丝状真菌 7.下列对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盐量不变 C.卤汤中的酒量应控制在12%左右 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8.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 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 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 9.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抄记背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基础知识 1.1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1.2 在果汁加工中,果胶的存在易导致果汁出汁率低,果汁浑浊。 1.3 果胶酶分解果胶的作用是:①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②把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因此可以解决果 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1.4 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果胶酶的作用是与纤维素酶一起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 1.5 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6 酶的活性高低可用一定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内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1.7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1.8 食品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果胶酶是通过霉菌发酵产生。 1.9 根据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确定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获得果胶酶的最高活性。 2.实验设计 2.1 实验目的:定量测定温度或pH 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该实验与必修I 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有何不同? 前者属于是定量分析实验,后者属于定性分析实验。 2.2 实验原理:果胶酶瓦解细胞壁和胞间层增大果汁产量;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增大果 汁澄清度。 2.3 变量设计与控制: ①你确定的温度梯度(或pH 梯度)为10℃或 5℃(或 0.5、 1.0)。 ②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pH),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利用恒温水浴锅(或滴加 酸碱等)。 ③实验的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检测因变量的方法是测定果汁的产出量或澄清度。果汁与果胶酶在混合之前,分装在不同试管中用同一恒温处理的目的是保证果汁与果 胶酶混合前后的温度相同,避免因混合导致温度变化而影响果胶酶活性。 该实验中不同的温度设置之间相互对照。控制PH 和其他因素相同,保证只有温度一个 变量对果胶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3.操作提示

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高三复习)

高三生物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培养基和____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以及____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____、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_____条件。 2. 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如下: ①对实验操作的_____、操作者的____和___进行__________。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___、______和______等器具进行____。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①消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不耐高温的液体用______;人们也常使用(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煤酚皂溶液等)消毒、____消毒。 ②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避免___________。 ⑤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____,温度为_____,并维持_____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___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①基本操作步骤:___→____→____→调pH→____→_______。 ②相关问题:a.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c.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

人教生物选修一专题2 课题1

专题二课题1 一、选择题 1.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B) A.细菌的大小、形状和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 [解析]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所以,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单个的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故细菌的个体特征不能作菌种鉴定的依据。 2.下列生物与灭菌无关的是(C) A.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解析]接种用具、器皿、空气中都充满了微生物,都有污染的可能,必须严格地消毒灭菌。A、B、D都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与灭菌无关。 3.下列关于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D)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汽灭菌,培养 B.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 C.配制棉子壳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汽灭菌,培养 D.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 [解析]平菇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需要提供现成的有机物才能成长。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B选项是实验中培养细菌等的方法,D选项则是人们常用的培养平菇的方法,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应在接种前先进行灭菌处理。 4.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D)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必须在火焰上进行

C.最可能得到所需菌落的区域是1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解析]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划线操作必须在火焰旁进行,而不是火焰上;最可能得到所需菌落的区域是5。 5.制备各种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关于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C)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完全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①③④⑤B.④⑤⑥ C.③⑤D.①②④⑥ [解析]琼脂是一种多糖,在98℃以上可溶解于水,在45℃以下凝固,倒平板时高于50℃则会烫手,低于50℃时若不能及时操作,琼脂会凝固。无菌操作应贯穿于操作的全过程,皿盖全打开则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进入培养基。 6.(2017·西宁四中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解析]菌落是指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中通常只有一种细菌,A错误;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培养基抑制细菌生长而促进真菌生长,B错误;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向其培养基中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C错误;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D正确。 7.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D) 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B.防止杂菌污染 C.利于培养基的冷却D.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解析]平板倒置可避免凝集在皿盖上的水流入培养基。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经典练习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经典练习 1、(2014新课标2,39,15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 是 。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

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溶解氧营养物质 2、(2014理综,10,11分)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⑴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___________保存备用。 ⑶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一专题二练习教材

专题二练习 一、选择题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 D.培养基的不同 2.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 3.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4.细菌培养基通常在121℃压力锅中灭菌。如果只有在100℃的温度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以下哪一种生物仍会存活() A.大肠杆菌B.一种青霉菌 C.枯草芽孢杆菌D.鼠伤寒沙门氏菌 5.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 6.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7.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8.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 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S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 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幵,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 端。 2. “分子缝合针” 一一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 ? 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 ? 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 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 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是连接两个 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 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 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C 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C,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C,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 的合成。 (5)特点:指数(2 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 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 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 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2重点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挑选葡萄冲洗 果酒果醋 (二)、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1、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3、发酵瓶为什么要留有1/3的空间? 4、装置的使用: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关闭口,在进行果醋发酵时,充气口应连续充气,输入 专题一课题 2 腐乳的制作 (一)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 (二)毛霉的生长: 1.腐乳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自然条件下毛霉的菌种来自 中的。

一、腐乳的制作过程 1、前期发酵——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1)前期发酵的作用是什么? (2)前期发酵的温度为什么为15~18 ℃? 2、后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专题一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发生反应后,与结 合形成 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 酸盐的含量2.测定方法:比色法3.测定步骤配制溶液→ →制备样品处理液→ 3、制备样品处理液 称取泡菜榨汁 →加入蒸馏水、提取液、氢氧化钠过滤→加入氢氧化铝乳液 问题2:提取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 5、测定结果: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发酵时间 亚硝酸盐含量 10d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消毒:是指使用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不包括和)常用的方法有:、、 灭菌:是指使用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的方法有、、, 此外,实验室里还用或进行消毒。 三、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 →→→→倒平板 四、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和。 五、菌种的保存 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对菌种进行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法。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尿素只有被分解成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体内能合成。 2.设置对照: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如:空白对照组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杂菌污染。设置完全培养基,用来观察选择 培养基是否具有作用。 1.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成,使培养基的增强,PH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培养细菌后,若PH升高,指示剂将,这样就可以初步鉴定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和答案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默写 1、细胞工程是在或的操作 2、细胞工程按操作对象分为和 3、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和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5、理论上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因为 6、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8、植物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内在 原理是: 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经过形成 经由过程形成,最后移栽发育成。 10、是指已分化细胞经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变为未分化 细胞的过程。 11、是指由外植体长出来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 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优势):。 13、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1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等;化学 法:

1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1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和。 1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和 18、人工种子的特点是: 19、作物脱毒(1)材料: (2)脱毒苗: 20、单倍体育种:(1)方法: (2)优点: ; 2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基础)、、 、 22、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 23、用处理,一段时间后获 得单个细胞。 24、细胞贴壁: 25、细胞的接触抑制: 26、原代培养:,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 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用处理后配制成,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 27、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 28、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案

选修一:专题二: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案 【课程目标】: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和,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 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思考1〗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补充1】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二、无菌技术: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一)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具体操作如下: 1.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和进行。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和等器具进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二)消毒和灭菌 1.消毒是指。常用的方法有、、消毒法。 2.灭菌是指。常用的方法有:、、灭菌。分别适用于那些用具? 〖思考2〗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3〗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思考4〗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温度为,并维持 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 实验操作----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本实验可分成和两个阶段进行。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思考5〗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什么? 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6〗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什么等营养物质? 2.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 ①在火焰旁右手拿,左手; ②使锥形瓶的瓶口; ③左手将培养皿,右手,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 〖思考7〗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8〗倒平板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9〗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 〖思考10〗配制斜面培养基作用是什么?,试管为什么要加塞棉塞? 二、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是法和法。另外还有穿刺接种和斜面接种等。 1.平板划线法是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其操作步骤是:①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 的目的。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相连。

(整理)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过关检测

精品文档 专题二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总50分) 1.关于微生物的营养,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2.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 A.含碳有机物B.蛋白胨C.含碳无机物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 4.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5.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中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6.某混合样品微生物R含量极少,要得到大量的R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 A.天然培养基B.稀释涂布平板法 C.利用适合R生长但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 D.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寻找,再培养 7.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①菌落的大小②菌落的形状③菌落的隆起程度④菌落的颜色⑤菌落的透明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8.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生存环境的是() A.土壤深层B.人或动物体内寄生C.真空D.池塘淤泥 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比实际值高B.比实际值低C.和实际值一致D.比实际值可能高也可能低10.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含量比真菌高D.随机的,没有原因 11.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营养物质 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1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的,这些物质是() 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 13.蓝藻常利用的碳源、氮源依次为() A.二氧化碳、氨基酸B.氨基酸、葡萄糖 C.二氧化碳、硝酸盐D.葡萄糖、蛋白胨 14.在温度条件适宜的热带雨林,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落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关于微生物的代谢速 度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快得多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B.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迅速 C.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D.微生物内酶的种类比其他生物多 15.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16.高温灭菌的的原理是()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17.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在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 成水平状态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 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灼烧管口一周 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 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⑥在火焰旁边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 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灼烧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⑤③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⑦⑥ 18.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述实验结束后的 做法错误的是() 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B.带菌培养基须经高压蒸气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C.带菌培养基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D.接种后双手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试19.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多越好B.尿素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少越好 C.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尿素为无机氮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 20.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某稀释浓度下某同学做了若干个平板并统计每 个平板的菌落数,最接近样品中菌体数真实值的是() A.菌落数最多的平板B.菌落数量最少的平板 C.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D.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 21.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多种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其中有真菌和细菌,试分 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 A.硝化细菌B.蓝藻C.蚯蚓D.兔子 22.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 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人教版重点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归纳》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3O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

2019年-9 月

精心整理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无菌技术除 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 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2019 年-9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过关检测(有答案)

专题二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总50分) 1.关于微生物的营养,说法正确的是(D)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2.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C)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C) A.含碳有机物B.蛋白胨C.含碳无机物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 4.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A)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5.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C)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中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6.某混合样品微生物R含量极少,要得到大量的R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C) A.天然培养基B.稀释涂布平板法 C.利用适合R生长但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 D.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寻找,再培养 7.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D ) ①菌落的大小②菌落的形状③菌落的隆起程度④菌落的颜色⑤菌落的透明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8.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生存环境的是(C ) A.土壤深层B.人或动物体内寄生C.真空D.池塘淤泥 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结果与实际值相比(B ) A.比实际值高B.比实际值低C.和实际值一致D.比实际值可能高也可能低10.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C )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含量比真菌高D.随机的,没有原因 11.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 )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营养物质 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1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的,这些物质是6()(A)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13.蓝藻常利用的碳源、氮源依次为( C ) A.二氧化碳、氨基酸B.氨基酸、葡萄糖 C.二氧化碳、硝酸盐D.葡萄糖、蛋白胨 14.在温度条件适宜的热带雨林,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落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关于微生物的代谢速 度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快得多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B.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迅速 C.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D.微生物内酶的种类比其他生物多 15.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16.高温灭菌的的原理是(C )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17.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在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 成水平状态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 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灼烧管口一周 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 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⑥在火焰旁边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 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灼烧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⑤③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⑦⑥ 18.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述实验结束后的 做法错误的是(C ) 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B.带菌培养基须经高压蒸气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C.带菌培养基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D.接种后双手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试19.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D )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多越好B.尿素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少越好 C.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尿素为无机氮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 20.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某稀释浓度下某同学做了若干个平板并统计每 个平板的菌落数,最接近样品中菌体数真实值的是(D ) A.菌落数最多的平板B.菌落数量最少的平板 C.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D.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 21.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多种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其中有真菌和细菌,试分 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 C ) A.硝化细菌B.蓝藻C.蚯蚓D.兔子 22.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 是( D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