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绩效

(一)内涵

1、具有一定能力和素质的员工围绕其任职的职位,为完成和卓越完成所承担的职责总目标,所表现出的不同阶段的有效成果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有效行为。

2、指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二)性质:1、多因性2、多维性3、动态性

(三)影响因素:1、技能2、激励3、环境4、机会

二、绩效管理

(一)内涵

1、管理者与员工在职责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并在实践中创造机会,促进员工取得有效成果的过程。

2、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

(二)绩效管理的作用

1、引导性作用

指的是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并且在绩效管理实施之前较长时间确定下来。

2、回馈性作用

指的是要把绩效管理的结果具体地回馈给员工本人,使其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坚持下去,哪些方面应加以改善,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3、激励性作用

指的是评价给员工带来的心理激励,这种激励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有意识引导员工行为的作用。

(三)各层次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1、高层管理人员:

(1)氛围制造者(2)资源支持者(3)政策设计(4)制度推动者

2、各部门管理人员

(1)宣传员(2)基础信息提供商(3)评价者(4)被评价者

3、人力资源部门

(1)绩效管理体系的组织制定者(2)绩效管理制度实施的组织者

(3)绩效管理制度的咨询者(4)绩效管理体系的培训与宣传者

三、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

(一)三个目的:1、战略目的2、管理目的3、开发目的

(二)四个构件:1、绩效计划2、绩效监控3、绩效评价4、绩效反馈

(三)五个决策

1、评价什么

2、评价主体

3、评价方法

4、评价周期

5、评价结果的运用

(四)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

1、战略一致性绩效管理系统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程度。

2、明确性绩效管理系统在多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一种明确的指导。

3、可接受性

(1)程序公平(2)人际公平(3)结果公平

4、信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重测信度(2)评价者信度

5、效度:一个测量能测出要测的事物的程度(所测与要测的相关程度)

(1)有缺失(2)被污染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一、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MBO)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管理实践》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1、内涵

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2、特点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

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3、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1)目标的设置

①高层管理者预定目标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③确立下级的目标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3)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价,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

4、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1)优点

①对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②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③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④促进了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

(2)缺点

①目标难以制定②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③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④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二、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1、内涵

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得到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2、类型:(1)内部标杆(2)竞争标杆(3)行业标杆(4)最优标杆

3、流程

4、优势

(1)建立以绩效改善为关注点的绩效评价标准

(2)激发个人、团体和整个组织的潜能,提高企业绩效

(3)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完善

三、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

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

1、主要内容

(1)客户角度:客户如何看待我们?

(2)内部业务角度:我们必须怎么做?

(3)创新与学习角度:我们是否能够不断创新并创造价值?

(4)财务角度:如何满足股东的要求?第二节绩效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2、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

财务角度主要考核提供给股东的最终价值,即对销售收入的增长、降低成本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的衡量。如: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周转率、坏帐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固定资产利用率等。(2)客户指标

客户角度是指以客户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对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形成清晰的认识。

如:客户满意度、产品退货率、顾客回头率、新顾客比率、及时交货率等。

(3)内部运营指标

内部运营角度关注能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的关键流程或对客户满意度有最大影响的业务程序。

如:合格品率、产品可靠性、研发投入回报率、生产线成本、订货交货时间等。

(4)学习与成长指标

学习与成长是另外三个指标取得出色成果的基础,即对人力系统和组织程序的衡量。

如:员工培训参加率、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动率、员工生产率、员工获提升比率等。

3、运用BSC的前提

(1)战略目标能层层分解,并能够与部门、个人目标达成一致;

(2)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驱动关系;

(3)员工能胜任各自工作;(4)配套制度是健全的。

四、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

1、内涵

是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指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1)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

(2)体现的是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

(3)反映的是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

(4)是用于评价和管理员工绩效的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标准体系。

2、确定方法

(1)标杆基准法

将自身的关键绩效行为与基准行为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标准及绩效改进最优策略的程序和方法。

(2)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法

分析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领域(key result areas,KPA),再把关键成功领域层层分解为关键绩效要素(key performance factors,KPF),最后提炼出关键绩效指标。

3、鱼刺图、平衡计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

鱼刺图:日本石川馨

针对关键战略目标寻找关键成功要素,进而确定公司级KPI。

鱼刺图中的鱼头表示为“战略目标重点”,大鱼刺表示为“主关键成功因素”,小鱼刺表示为“次关键成功因素”,次关键成功因素是对主关键成功因素的进一步分解。

关键成功因素(KSF)是对企业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是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是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的依据,并由关键绩效指标具体化、定量化,从而使之可以衡量。

第二章绩效计划

第一节绩效计划概述

一、何为绩效计划

(一)概念

绩效计划是在组织战略部署和团队目标确认的基础上,评价者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在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评价标准和工作环境进行沟通,进而形成绩效契约的过程。

1、绩效计划: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

绩效计划的内容:

(1)员工在本周期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什么?(2)目标是什么?应达到何种结果?如何实现目标?(3)结果如何衡量?评判标准是什么?(4)各项工作目标的权重如何?

(5)员工有哪些权利?决策权限如何?

(6)如何对工作进展进行沟通?(7)员工是否有必要接受培训?

2、绩效计划:管理者与员工双向沟通的过程

沟通的内容:

(1)管理者对员工:

①组织整体的目标是什么?部门目标是什么?②对员工的期望是什么?

③对员工的工作制定什么样的标准?④完成工作的期限应如何确定?

(2)员工对管理者:

①个人对工作目标和如何完成目标的认识

②个人对工作的疑惑和不理解之处

③个人对工作的计划和打算

④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

3、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参与和承诺

个人坚持或改变某种态度的可能性取决于两种因素:

(1)形成态度时的卷入程度(2)是否为此做出正式承诺

4、绩效计划的基础:组织战略目标分解与工作分析

二、绩效计划的制定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收集信息:(1)组织信息(2)团队信息(3)个人信息

2、选择沟通方式

(二)沟通阶段

1、沟通环境

2、沟通原则

3、沟通过程:(1)回顾相关信息(2)确定关键绩效指标(3)讨论主管人员提供的帮助(三)审定和确认阶段

1、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组织目标紧密相连,且员工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2、员工的工作职责能反映本周期内的主要工作内容

3、管理者与员工对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权限达成了共识

4、管理者与员工清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且明确管理者应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5、形成了管理者与员工达成共识的协议

三、绩效计划制定的原则

1、战略一致原则

2、突出重点原则

3、全员参与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客观公正原则

6、综合平衡原则

7、职位特色原则

8、价值驱动原则

四、员工绩效计划的制定流程

1、职位工作职责界定

职位工作职责界定,主要是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对目标职位的关键业务内容及应实现的主要工作成果,用简炼而准确的语言进行书面描述。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公司高层管理者来完成的。

2、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及业务计划、职位工作职责的描述,为被评价者制定可衡量的、能够量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

由各级经理根据直接下级的关键职责,结合部门(本人)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被评价者沟通确定被评价者的关键绩效指标。

3、工作目标设定

公司内部不同职位的工作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非所有职位都是可以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同样,经理需要与被评价者沟通,结合公司发展战略、业务发展计划,针对被评价者的职位描述和工作性质,把一些具有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的关键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评价,作为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和完善。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不能和关键绩效指标内容重复,且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相对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其客观性更强,对绩效的衡量也更精确,可以用关键绩效指标衡量的工作领域应首先考虑使用关键绩效指标,在无法科学量化的领域,再引入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

只选择对公司价值有贡献的关键工作领域,而非所有工作内容。

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个。

不同工作目标应针对不同工作方面,不应重复;而每个工作目标,应只针对单一的工作方面。

4、权重分配

权重是绩效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每个被评价者职位性质、工作特点及对经营业务的控制和影响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每类及每项指标、工作目标设定整体及其中各项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以达到评价的科学合理。

(1)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完成效果之间的权重分配

(2)关键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3)工作目标权重的确定

5、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的指标值

绩效计划中的指标值是用来衡量评价者工作是否达到公司期望的参照标准,是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公平客观性的关键环节。

针对绩效计划中评价的每一项内容而设立,包括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指标、挑战目标,以及工作目标完成效果的衡量标准。

(1)目标指标

目标指标是指正好完成公司对该职位某项工作的期望时,职位应达到的绩效指标完成标准。

通常反映在正常市场环境中、正常经营管理水平下部门或单位应达到的绩效表现。

确定目标指标时首先可参考过去相类似指标在相同市场环境下完成的平均水平,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予以调整;其次可参照一些行业指标、技术指标、监管指标、国际指标,从而确定合理的水平;第三应参考为上级职位相关指标所设定的目标值,保证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目标值的分解;最后应结合本公司战略的侧重点,服务于本公司关键经营目标的实现。

(2)挑战指标

挑战指标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在该项指标完成效果上的最高期望值。

设定挑战目标时,要在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工作绩效是否很容易在基本目标上下有较大波动,对波动性较强的指标,应设定较高的挑战性目标;反之亦然。

6、指标检验

要从横、纵向检查设计是否维持了统一的标准。

横向:检查相同单位、职务的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设定的选择和权重分配等标准是否统一;

纵向:根据公司战略及业务计划、职位描述,检查各上级的评价指标是否在下属中得到了合理的承担或进一步分解,能否保证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实现。

7、制定能力发展计划

经理和员工应该就员工如何达到绩效目标进行讨论,确定员工应该着重发展的能力领域,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并根据具体的目标设定相应的发展行动方案。

五、绩效计划的主体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

(1)宣传组织战略和企业文化,组建绩效管理班子

(2)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系列员工的绩效评价内容

(3)做好以管理者为主的绩效计划培训,解决绩效计划中的问题

2、直接上级

(1)宣传组织战略和分解组织目标

(2)分解部门或团队任务,引导并推动员工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设定可行的评价标准

(3)与下属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绩效计划

3、员工

(1)了解组织战略目标,并考虑如何去实现

(2)结合组织、部门或团队目标和个人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绩效目标

(3)拟定个人绩效计划,提出疑问,探讨措施

一、何为绩效目标

(一)内涵

绩效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由绩效内容和绩效标准组成。

1、绩效内容绩效内容界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即员工在绩效期内应当做的事情,包括绩效项目和绩效指标。

(1)绩效项目:绩效的维度

即从哪些方面来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

(2)绩效指标:绩效项目的具体内容

即对绩效项目的分解和细化

2、绩效标准指与其相对应的每项目标任务应达到的绩效要求。

(二)作用

1、为回顾和讨论绩效结果提供相互理解的、相互接受的基础。

2、减少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结果的误解。

3、明确每个雇员在完成对工作单位和组织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时的角色。

4、提供明确的绩效目标,帮助雇员对进展进行自我监控。

二、绩效目标的类型

1、财务目标非财务目标

2、绝对目标相对目标

3、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三、绩效目标的来源

1、公司的战略目标或部门目标

2、岗位职责

3、工作改善和解决工作问题的要求

4、内外部客户的要求

四、绩效目标的制定原则

1、具体的(Specific)

2、可衡量的(Measurable)

3、可达到的(Attainable)

4、与公司和部门目标高度相关的(Relevant)

5、以时间为基础的(Time-based)

五、绩效目标的衡量标准

1、衡量标准的类型

(1)结果型(2)行为导向型

2、绩效目标的衡量标准

(1)基本标准(2)卓越标准

第三章绩效沟通

第一节概述

一、绩效沟通的内涵

绩效沟通,是指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讨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潜在障碍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帮助员工等信息的过程。

第一节概述

二、绩效沟通的必要性

1、通过沟通,才能设定共同认可的绩效目标;

2、通过沟通,才能在履行目标职责的过程中不断勘误、提高效率;

3、通过沟通,才能使绩效评价思想深入人心,评价结果令人信服。

三、绩效沟通在组织中的作用

1、组织层面

①搜集和传递信息;②改变或塑造态度;③建立和改善关系。

2、管理者层面

①帮助下属提升能力;

②助于评价者全面了解被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资源;

③使评价者能够掌握评价的依据,助于管理者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工作绩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3、员工层面

①获得关于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②及时调整目标;③获得资源和帮助。

四、绩效沟通的环节

1、绩效目标制定的沟通

2、实施绩效评价前的沟通

3、评价过程的沟通

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沟通

5、员工绩效改进沟通

五、绩效沟通的内容

1、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优良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他人对工作的看法和意见

4、协助下属制定改进工作的计划

5、下一阶段工作目标、计划的制订和确认

六、有效绩效沟通的条件

1、沟通的前提:关注员工利益

2、沟通目的:反馈、激励、辅导

3、沟通的内容要全面

4、明确沟通的程序

七、绩效沟通应注意的原则

1、真诚

2、及时

3、具体

4、定期性

5、建设性

第二节绩效沟通技巧

一、绩效沟通的方式

1、正式沟通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沟通。

(1)定期的书面报告(2)一对一正式面谈(3)定期的会议沟通

2、非正式沟通

未经计划的沟通。非正式的会议、闲聊、走动式交谈、吃饭时进行的交谈等。

3、电子沟通

优点:

①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费用

②即时沟通,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③使员工可以跨越层级工作,实现沟通无障碍。

弊端:无法提供非语言的信息,也无法传递清晰的情感

二、建设性沟通

1、含义

建设性沟通,是一种建立在不损害、甚至改善和巩固人际关系的前提形式下进行的,具有解决特定问题作用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沟通。

2、原则

(1)完全性原则

沟通中是否提供了全部的必要信息;是否根据听者的反馈回答了全部问题;是否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提供了必要的额外信息

2、对称性原则

(1)信息来源对于沟通双方来说是准确和可靠的

(2)沟通者应采用双方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媒介手段和语言表达方式

3、建设性沟通中的合理定位原则

(1)对事不对人的定位原则(2)责任导向的定位原则(3)事实导向的定位原则

4、建设性沟通中的积极倾听技巧

(1)解释(2)向对方表达认同(3)简要概括对方表达的内容

(4)综合对方表达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5)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大胆的设想

三、绩效沟通的关键点

1、事先应计划好要沟通的内容

2、把握不同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

(1)计划阶段:工作目标和标准

(2)监控阶段:

①汇报进展、求助;②纠正偏差

(3)评价和反馈阶段:

①合理评价员工绩效;②确定改进重点

(4)改进阶段:

①跟踪了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②提供支持

3、创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

(1)确定合适的时间(2)选择理想的场所

4、磨砺沟通技术

(1)倾听技术

A.呈现恰当而肯定的面部表情

B.避免出现隐含消极情绪的动作

C.呈现出自然开放的姿态

D.不要随意打断下属

(2)绩效反馈技术

A.多问少讲

B.反馈应具体

C.对事不对人

D.应侧重思想、经验的分享

E.把握良机,适时反馈

F.反馈内容与书面评价保持一致

第三节绩效反馈面谈

一、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

管理者就上一个绩效管理周期中员工的表现和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进行正式面谈的过程。

1、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达成共识

2、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本阶段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促进员工改善绩效

3、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4、修订或协商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

二、绩效反馈面谈的SMART原则

三、面谈准备

1、管理者

(1)选择合适的时间(2)选择合适的地点和环境(3)设计面谈的过程(4)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2、员工

(1)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2)草拟个人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和下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计划等文件

(3)安排好充足的时间

四、反馈面谈技巧

1、时间、场所的选择

2、认真倾听员工解释

3、多提开放性问题

4、善于给员工下台阶

5、以积极的方式结束面谈

五、有效绩效反馈面谈的特征

1、具体的而非原则性的

2、注重员工的行为表现

3、替被评价者考虑与设想

4、强调被评价者可以努力改善的事情

5、尽量寻求共识而非强制性地采取行动

6、讨论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

摩托罗拉的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传递着考核信息、明确绩效的成功与不足、探究绩效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这些都是摩托罗拉重视的问题。在摩托罗拉,绩效沟通被明确地界定为两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其一,对绩效执行者产生切实有效的影响;其二,绩效沟通应当改善绩效管理者的管理职能。

一、绩效沟通文化

1、员工不是怕改变,而是怕被改变

2、员工有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

3、自我觉悟能够产生有利的作用

4、以身作则能最大化地去除沟通障碍

5、给予员工适度同情与信任

6、给予员工反馈可以强化绩效意识

7、沟通不是就问题讨论问题,它包含鼓励和表扬

二、绩效沟通6原则

1、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的工作职责

2、员工的工作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

3、以明确的条款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

4、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5、明确工作绩效如何衡量

6、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排除之

三、绩效沟通6条评价标准

1、使你不必介入到所有正在进行的各种事务中(过细管理)

2、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你的时间

3、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

4、减少出现当你需要信息时没有信息的局面

5、通过帮助员工找到错误和低效率原因的手段来减少错误和差错

6、通过分析,杜绝各种问题重复出现

绩效沟通工作绝不仅仅是“如何影响绩效执行者”的问题,它同时也应当影响管理者,促使管理者以绩效沟通改善管理职能,充分提高绩效管理的成果。

第四章绩效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一、绩效评价的系统要素

1、评价目的

2、评价对象

3、评价主体

4、评价指标

5、评价标准

6、评价方法

二、绩效评价的过程模型

三、组织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

1、设计要求

(1)战略一致性(2)反映组织的特征(3)客观性(4)准确性

(5)可接受性(6)可控性(7)及时性(8)应变性

2、处理好以下关系

(1)可控与不可控(2)量化与非量化(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四、员工个人绩效评价

弗利波:对员工在现任职务中的表现情况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并且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朗斯纳:为了明确员工的能力、工作状况和工作适应性,以及其对组织的相对价值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包括评价的程序、规范和方法。

松田宪二:由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在事实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评价,以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

评价性评价:评价者首先对被评价者一段时间的绩效表现进行历史性的回顾与分析,然后通过将之与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或标准相比较做出最后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系统分析评价对象的发展需要之后,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对评价对象将来的绩效表现做出预测。

绩效评价:评定和估价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过程和方法。

(一)绩效评价的行为导向作用

1、评价主体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2、评价周期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3、评价标准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4、评价指标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二)评价内容

1、业绩:员工职务行为的直接结果

2、能力

(1)常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2)技能、技术或技巧(3)工作经验(4)体力

3、潜力:员工具有但没有在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能力

4、态度

(三)绩效评价与其他HRM活动的关系

1、绩效评价与工作分析

2、绩效评价与招聘录用

3、绩效评价与培训开发

4、绩效评价与职位变动和解雇退休

5、绩效评价与薪酬福利

第二节评价主体的选择与培训

一、绩效评价主体选择的一般原则

1、评价主体必须对评价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2、评价主体对所评价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3、有助于实现一定的管理目的

二、不同评价主体的对比

1、上级评价

2、同级评价

3、本人评价

4、下级评价

5、外部客户和供应商评价

三、评价者培训的目的

1、使评价者认识到绩效评价及个人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2、统一评价者对于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理解;

3、提高评价者的评价技巧;

4、学习如何进行绩效反馈和绩效指导。

四、评价者误区的类型

1、晕轮误差指评价者以被评价者的某一种特征形成对他的一个总体印象。

2、逻辑误差指的是评价者在对某些有逻辑关系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时,使用简单的推理而造成的误差。

3、宽大化倾向

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所作的评价高于其实际成绩。

(1)管理者为了保护下属;(2)管理者希望本部门员工的绩效高于其他部门;

(3)避免评价引起争议;(4)评价标准不明确;(5)为了鼓励工作表现有所提高的员工。

4、严格化倾向

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所作的评价低于其实际成绩。

(1)评价者对评价指标缺乏了解;(2)为了惩罚员工;(3)促使有问题的员工主动辞职;(4)为有计划的裁员提供证据;(5)配合组织的减薪需求。

5、中心化倾向

指评价者对一组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多,或者都集中在评价尺度的中心附近。

(1)评价者不愿做出极端评价;(2)评价者对评价工作缺乏信心;

(3)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缺乏了解,难以做出准确评价;(4)评价指标的说明不准确。

6、首因误差指员工在绩效评价初期的绩效表现对评价者评价其以后的绩效产生延续性影响。

7、近期行为误差指评价者只凭员工的近期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8、评价者个人偏见指评价者可能在员工的个人特征方面存在偏见,或者偏爱与自己的行为或人格相近的人。

9、溢出误差指评价者因被评价者在评价之前的绩效失误而降低其评价等级。

五、评价者培训的内容

1、评价者误区培训

2、关于收集绩效信息方法的培训

3、绩效评价指标的培训

4、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

5、评价方法培训

6、绩效反馈培训

六、评价者培训的实施

1、培训时间

(1)管理者刚到任时(2)绩效评价前(3)绩效评价方法修改后(4)日常管理技能培训的同时

2、评价者培训的具体形式(1)课堂讲授(2)绩效评价实战培训

第三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及构成

评价指标: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的概念。

1、指标名称:对评价内容做出的总体概括。

2、指标定义:指标内容的操作性定义,用于揭示评价指标的关键可变特征。

3、标志:用于区分各个级别的特征规定。

4、标度:揭示各级别之间差异的规定。

(1)量词式的评价尺度:采用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词组表示不同的等级水平;

(2)等级式的评价尺度:采用体现等级顺序的字词、字母或数字表示不同的等级;

(3)定义式的评价尺度:用清晰的语言进行了准确的界定;

(4)数量式的评价尺度:使用具有量的意义的数字表示不同的等级水平。

①离散型的评价尺度②连续型的评价尺度

协作性:在与同事共同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

理解力:是否能充分理解上级指示,干脆利落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而不需要反复指示和指导。

判断力:是否能充分理解上级指示,正确把握现状,随机应变,恰当处理。

交涉力:在与对手交涉时,是否具有使对方诚服、接受、同意或达成协议的能力。

责任感:尽职尽责、勇担重任、关心集体

主动性: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只要对工作有利,分内分外的事情都能主动关心并积极去做。

纪律性: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规定,有无早退、缺勤等,对待上级、同级和外部人士是否有礼貌,是否按时提交工作报告。

对指标的几点说明:

(1)当指标能够统一评价者的认识时,可以只有指标名称和评价尺度,而没有指标定义;

(2)指标定义可以是完整的语句,也可以是简短的词组(形容词或副词);

(3)指标定义可以是肯定式的语句,也可以是疑问式的语句。

二、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

1、内涵明确清晰

2、具有独立性

3、具有针对性

三、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

1、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

(1)工作业绩评价指标(2)工作能力评价指标(3)工作态度评价指标

2、根据绩效评价的方式

(1)硬指标

可以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价结果,并以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

优点:

①客观性和可靠性②可行性和时效性

缺点:

①评价死板②灵活性差

(2)软指标主要通过人的主观评价方能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

优点:

①不受统计数据限制②适用范围广

缺点:

①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②缺乏稳定性

3、按照评价结果的表现方式

(1)量化指标(2)非量化指标

4、按照评价指标的侧重点

(1)特质类指标(2)行为类指标(3)结果类指标

四、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1、目标一致性原则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保持一致。

2、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独立性:指标间的界限应清楚明了,不会发生含义上的重复。

差异性:指标内容具有可比性,指标内涵上有明显的差异。

3、可测性原则(1)评价指标本身的特征(2)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

五、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1、绩效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

2、评价对象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

3、取得评价所需信息的便利程度

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1、工作分析法

分析从事某一职位工作的员工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条件,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应以什么指标来评价,指出这些能力和条件于评价指标中哪些更为重要,并对不同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义。

2、个案研究法

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典型个案中推导出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1)典型人物(事件)研究(2)资料研究

3、问卷调查法

设计者根据需要,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在一张调查表上,写好填表说明和要求,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收集和征求不同人员意见的一种方法。

(1)开放式问卷(2)封闭式问卷

4、专题访谈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用口头沟通的途径直接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

5、经验总结法众多专家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出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1)个人总结法(2)集体总结法

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够较完整地表达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系统运行目标的评价指标。

(一)基础理论的运用

1、系统评价理论将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均按系统最优的方式运行。(1)指标库是一个系统(2)每一个岗位是一个小的子系统(3)每一个岗位的评价指标构成一个系统

2、目标一致性理论

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目标、绩效评价的目的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者之间的目标一致性

(1)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对象系统运行目标的一致性

①评价指标与系统运行目标内容的一致性②评价指标的内容完整地反映评价对象系统运行的目标(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目的的一致性(3)绩效评价目的与评价对象系统运行目标的一致性(二)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

(2)指标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有针对性。

2、系统优化原则

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评价,指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级指标之间尽可能界限分明。

(1)用较少的指标较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2)指标体系要兼顾各方面的关系;

(3)设计指标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

3、通用可比原则

4、实用性原则

(1)指标要简化,在保证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小的指标;(2)指标的数据易于获取。

5、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原则

(三)设计步骤

1、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库

2、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选择绩效评价指标

3、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1)评价的目的(2)评价对象的特征(3)组织文化

第四节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一、绩效评价方法的分类

1、根据评价的价值取向

(1)历史取向的评价方法比较法、量表法、描述法

(2)未来取向的评价方法目标管理法

2、根据评价主体单向评价法、多向评价法

3、根据评价的标准

相对评价?a?a比较法(人与人比较)

绝对评价?a?a目标管理法(人与目标比较)、量表法(人与客观标准比较)

二、比较法

比较法,对评价对象进行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工作绩效的相对水平。

1、优点:(1)简单易行;(2)适用范围广

2、缺点:

(1)评价结果的横向可比性较差;(2)评价结果的可接受性较差;

(3)无法与组织战略目标紧密联系;(4)容易对员工造成心理压力;(5)不便于提供反馈和指导。

3、种类

(1)排序法:将员工按工作绩效从好到坏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①直接排序法:评价者依据对评价对象工作绩效的整体印象,将需评价的所有员工按照工作绩效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②交替排序法:评价者依据对评价对象工作绩效的整体印象,从员工挑选出最优者和最差者,再从剩下的员工中挑出最优者和最差者,依此,直到将全部人员的顺序排定。

(2)配对比较法将所有评价对象按照所有的评价要素与其他评价对象一一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排出名次。

(3)人物比较法

评价者将所有的评价对象与某一个特定的人即所谓的?°标准人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的结果。

弊端:(1)标准人物的挑选较为困难;(2)易产生晕轮误差。

(4)强制分配法

将评价对象分成几类,每一类强制规定一个百分比,按员工的绩效情况将他(她)归入某一类中。

强制分配比例时应综合考虑员工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对组织整体绩效的贡献程度。

三、量表法

根据各种客观标准确定不同形式的评价尺度进行评价的方法。

具体做法:将一定的分数或比重分配到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上,然后由评价者根据评价对象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打分,最后汇总计算出总分,作为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结果。

优点:(1)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便于横向比较;(2)评价结果能直接运用于各类人力资源决策。缺点:设计专业性强,成本高。

1、图示量表法在示意图上的基础上使用非定义式的评价尺度的一种量表法。

2、等级择一法原理同图示量表法,只是在规定评价尺度时采用的是一些有等级含义的短语。

优点:(1)适用范围广;(2)便于员工进行横向比较。

缺点:(1)无法直接引导员工的行为;(2)无法为具体的绩效反馈提供足够的信息。

3、行为锚定量表法(BARS)美:帕特里夏·凯恩·史密斯洛恩·肯德尔

一种利用特定行为锚定量表上不同的点的评价方法;每一水平的绩效均用某一标准行为来加以界定。(1)步骤

①寻找关键事件;②初步定义绩效评价指标;③重新分配关键事件,确定绩效评价指标;

④确定各关键事件的评价等级;⑤建立最终的行为锚定评价表。

(2)优点:

①评价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较高;②评价尺度更加精确;

③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④适合用来为奖金的分配提供依据。

(3)缺点:

①费时;②适用范围窄;③难以选择代表性的行为;④行为的预测度较低。

4、混合标准量表法

布兰兹1965

确定评价指标之后,分别对每一个维度内代表好、中、差绩效的评价尺度用行为和结果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加以阐明,最后将所有指标的三个维度混合在一起供评价者选择。

优点:

(1)打散各评价指标的各级尺度,能够避免评价者受到等级规定的影响;

(2)特殊的评分方式可检验评价者的评价态度;

(3)量表在中间位置将评价对象的排列顺序进行了变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评价者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5、综合尺度量表法将结果导向量表法与行为导向量表法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点:评价指标的尺度采用行为与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义,既能够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又能够对结果进行直接控制。

缺点:难以设计与职务相关的指标尺度。

6、行为对照表法

评价者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描述员工行为的量表,将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与表中的描述进行对照,找出准确描述了员工行为的陈述。

评价项目的多少不会影响评价结果。

(1)优点:

①评价方法简单,执行成本小;②避免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不同而出现评价偏差;

③横向可比性较强;④有效引导行为。

(2)缺点:

①评价指标难以涵盖所有工作行为;②设计难度大,成本高;

③评价者无法对结果做出预测,可能降低其评价意愿;④无法为绩效改进提供明确的指导。

7、行为观察量表法评价者通过指出员工表现各种行为的频率来评价他的工作绩效。

(1)优点:

①有效地引导员工的行为;②有利于管理人员有效地监控员工的行为。

(2)缺点:

①只适用于行为比较稳定、不大复杂的工作;②评价者对评价尺度理解的差异会影响评价结果的稳定性。

四、描述法

1、能力记录法

评价者通过对评价对象日常工作情况的观察,将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记录下来的方法。

2、态度记录法

评价者通过对评价对象日常工作情况的观察,将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记录下来的方法。

3、工作业绩记录法

评价者填写工作业绩记录卡,观察并记录评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事实,分阶段记录所达成的工作业绩;

同时记录员工在遵守某些规章制度方面的表现。

4、指导记录法

上级将其对员工的日常指导记录下来。

5、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消极或积极的重大影响的事件。

①导致行为发生的原因和背景;

②员工特别有效或无效的行为;

③关键行为的后果;

④员工自己能否支配或控制上述后果。

(1)优点:

①能够将企业战略和它所期望的行为结合起来;②能够向员工提供指导和信息反馈;

③设计成本很低,大多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所评价的行为有效;④员工参与性强,容易被接受。

(2)缺点:

①适用面窄;②无法在员工之间进行横向比较;③应用成本很高;

④容易造成上级对下级的过分监视;⑤评价结构是非结构化的,容易发生评价误差。

五、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1、工作的程序化程度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遵循某种程序化的工作规范的程度

2、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员工在工作中进行独立决策的权限大小

3、工作环境的变动程度

4、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成本

5、制度实施的最终目的

6、企业文化

7、员工的接受程度

第五节绩效评价周期的决策

一、评价周期决策的影响因素

1、评价指标

2、工作任务的完成周期

3、职位职务类型

4、员工的数量

5、绩效管理实施的时间

6、奖金发放的周期

二、确定评价周期的方法

1、按评价对象的层级确定

2、按评价的用途确定

3、按业绩反映期长短确定

作业:自选对象,设计一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要求:

1、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每个小组成员最多5个;

2、对评价对象的工作岗位有基本的说明;

3、自拟评价目的;

4、评价指标、评价尺度要能统一同学们的认识;

5、从小组成员中推荐一人作代表介绍本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作业制作成PPT,附上指标定义和尺度定义(如采用定义式评价尺度)。

第五章绩效改进

一、绩效改进的指导思想

绩效改进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分析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找出员工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施;最后,要对改进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1、绩效改进是绩效评价的后续工作,所以绩效改进的出发点是对员工现实工作的评价,不能将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割裂开来;

2、改进必须自然地融入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3、帮助下属改进绩效,提升能力,与完成管理任务一样,都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s,HPT)

1、基本含义和特征

(1)基本含义

绩效技术就是一种系统的程序,通过施加某些变革来改进员工的组织行为,从而经济、有效地提高组织的绩效。人类绩效技术是一个实践性领域,它在

很大程度上是在企业实践者改进绩效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人类绩效技术吸收了诸如行为与认知心理学、教育与培训理论、组织行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知识。人类绩效专家致力于工作领域内有价值的人员成就的最大化。

Rosenberg等,强调其过程和方法:?°人类绩效技术是一套用来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方法和程序,这些问题或机会都与人们的绩效相联系。人类绩效技术可应用于个人、小的团队或大的组织。?±

Benefit和Tate认为?°绩效技术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的策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

Jacobs侧重于人类绩效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原则:?°人类绩效技术代表着以各种不同形式对系统方法的运用,这些形式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活动需求。?±

另外一些学者则强调结果,比如Gilbert认为:?°人类绩效技术的目的是增加人力资本,一种时间和机遇的产物,在此,技术是指某种将潜能转化为资本的程序?±;Geis认为:?°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大部分有效影响人类行为和成就的程序或方案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发展、执行和评估的过程。?±

Rosnay和Moiler强调定义的相关性与范围,将人类绩效技术看成是主要由工作场所的绩效问题所构成、综合各种解决绩效问题的学科和惯常性方法、以及其他应用性领域,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人类绩效技术的独特范围。Dick和Wager为人类绩效技术提供了一个更为概念化的定义:?°一种基本的承诺,以便识别组织绩效问题,并发展出最为适当的解决措施?±。该定义与Cars?°诊断组织病状,并在组织内改进绩效?±之说基本一致。Haness经过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并参照Stolovitch and Keens的观点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人类绩效技术是一种操作方式,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设计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期望的人员绩效。(2)特征

①它是一套结构化的应用性方法和程序。

用以识别绩效差距,以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方式确定其特征,对其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并以可监控的方式加以应用。

②它强调系统性。

它将所识别的绩效差距看成是系统的要素,并与其他要素相互影响。绩效被看成是各种因素(选拔、培训、反馈、资源、管理支持、激励、任务干预等)相互影响的结果。

③人类绩效技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它通过由科学研究或已有记录的成功事例得出的方法实现理想的绩效目标。

④它始终努力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方法,并将焦点放在人类行为者的收益和系统价值上。它反对以牺牲一方换取另一方,它的目标是实现对行为者或员工,以及系统都有价值的成果或绩效。

2、理论基础

①系统论。

绩效技术专家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绩效分析和变革,他们反对零敲碎打式的组织干预,强调整体的分析与干预。这意味着他们从更广的视角审视问题,即将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关注它与其他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②行为科学。

绩效技术与刺激?a?a反应理论有重要的联系。它需要识别那些影响绩效的刺激,那些被启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的后果(奖罚),从而找到绩效匾乏的根源。一旦完成这一步,人们便可进一步确定可观察、可测量的绩效目标。

③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对绩效技术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工作大多是手工劳动,而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则需要员工更多地贡献其脑力和智慧。激励方式正从注重外在奖励,变得更为关注与外在事件和奖励相联系的个人或组织内在的信念和期待。

绩效技术过去主要关注外在事件,现在它也同样关注这些外在事件的内在后果。研究表明,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会对绩效产生更大的影响。

④神经科学。

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神经科学有关人类处理信息(如何储存、提取信息等)的生理机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也逐渐得以揭示,并对实践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⑤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正受到更多的关注。有关人力或智力资本的研究也正变成绩效技术的重要

基础。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开始寻求某种方式,以便提炼被闲置的脑力财富中有价值的精华。

3、绩效改进的程序

①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目前所实现的绩效状态与期望的绩效状态之间的差距,以便为缩小这一差距应采取的措施提供依据。

期望的绩效状态是组织为保持其竞争优势,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所确定的、与顾客

需求、现有战略、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并有可能实现的绩效水平。

期望绩效可以参照同等条件下同行业内具有一流水准企业所达到的绩效加以确定。

现有的绩效状态则是目前已实现了的绩效水平,它由组织成员的现有能力、组织结构的效能和组织现在的总体竞争实力决定。

②原因分析

绩效技术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针对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如果说绩效分析是确定正确干预方案的基础,那么原因分析则是将绩效分析与干预方案的选择连接在一起的桥梁。

四因素法:

知识:员工有从事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吗?

技能:员工具备运用知识和经验的技能吗?

态度:员工有正确的态度和自信心吗?

环境:有不可控的外部障碍吗?

三因素法:员工:行动本身是错误的;该做的没做;主管:该做的没做;做了不该做的;

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作气氛

③干预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原因分析的结果决定着干预的深度和广度。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主要通过培训就可以明显改善,但如果组织结构或业务流程方面是形成低绩效的主要原因,组织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并涉及较大范围的干预才能解决根本问题。采取连续的、逐渐改进的方式,风险较小,但过程较长。采取激烈变革的方式,效果显著,但失败的风险较大。

④变革管理

经过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选择了正确的干预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在即。

实施干预方案成功的关键是对变革过程的管理。干预意味着组织和个人的某些改变,而改变会遇到阻力。

阻力或是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是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是来源于不安全感等等。在设计干预方案时就需要考虑到其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先行想好对策。

一般而言,领导者的支持,充分的宣传和沟通,严密的步骤是保证干预成功的重要因素。

⑤结果评估

在干预方案实施之后,并不意味着任务的完成。结果评价就是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实现了消减绩效差距的目标。

水平1:反应。

工作场所的各类成员(员工、管理者)对干预,以及干预对他们的影响的反应如何?客户和供应商的反应怎样?水平2:学习或能力。

在干预之后,人们了解或掌握了哪些在干预之前不会的知识或技能?

水平3:转变。

干预对工作方式是否产生了所希望的影响?工作中是否开始运用新的技能、工具、程序等?

水平4:结果。

干预对绩效差距的影响是什么?差距的缩小与经营行为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吗?

三、基于能力的绩效改进方案

1、前提和理念

(1)员工有能力,并且渴望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2)员工自愿改变;

(3)自我领悟;(4)营造一种鼓励员工提高能力的环境;

(5)如果员工作为团体中的一分子加入到建设性的互动行为中去,则他们的能力提高更快,学到的东西更多,获得的满足感更强。

2、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是和经营业绩挂钩的目标;能力目标即是那些和员工完成工作以及与创造业绩能力有关的目标。(1)绩效目标

①绩效目标由谁决定;②怎样设定绩效目标;③评估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2)能力发展目标。

①能力发展目标由谁来制定。

一般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由管理者决定,或由员工自己决定。这样可以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员工们会感到他们对于发展过程有某种控制,二是管理者们可以让其下属去提高管理者们所认为的对于工作的成功最为重要的能力。

②怎样设定能力发展目标。

能力发展目标应该符合SMART原则,此外,能力发展目标还应该极大的提高所要发展的能力水平。

③能力发展目标与绩效目标的关系。

绩效目标即员工的工作“是什么”,而能力发展目标则是员工的工作“怎么样”。能力发展目标的完成可以帮助员工完成他们的绩效目标。

④评估能力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实施了后,也要有一定的标准来评估它的实行情况,这个标准在设定目标时就应该确定。

3、制定完成目标的行动步骤

目标制定后,要有具体的行动步骤来实现,而行动步骤要符合SMART标准时才最权威。

实际上,只有符合SMART标准的行为或行动才能被称为行动步骤。

4、解决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知识障碍:如果员工没有掌握好工作的必要信息,那么知识障碍就会发生。

(2)技能障碍:如果员工知道怎样完成工作,但却缺乏把工作按要求自始至终迅速做好的技能,这时技能障碍就会发生。

(3)过程障碍:如果员工不能有效的处理一系列的事件来取得某一业绩的话,那么,就是过程障碍。

(4)情感障碍:情感障碍指的是那些和心理因素有关的原因。

5、明确指导者的行为

如果管理者们能够激励并指导他们的员工改进绩效,那么绩效改进方案就能够发挥良好作用。

优秀指导人员应该具备的行为及需要的步骤。

(1)倾听;(2)给予反馈信息;(3)让员工自己认同一个更高的目标;(4)看清障碍;(5)预测并建设性的处理员工的抵触心理、防御性行为和责怪;(6)确定目标;

(7)制定行动步骤;(8)跟踪并监控目标和行动步骤的完成情况;(9)让员工了解你的目标和行动步骤。

6、绩效改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绩效改进一定要有实际操作性,要有?°行动步骤?±;(2)改进方案要符合?°SMART?±原则;(3)绩效改进还要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指导来实现员工能力的提高,实现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使组织和员工形成共赢的关系。

(4)高层管理者应该把他们自己的绩效改进当作实施对员工绩效改进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5)绩效改进方案的实施需要细致的策划和有组织的培训和指导。

7、绩效改进效果评价

第六章绩效薪酬

第一节薪酬概述

一、薪酬的概念、功能及原则

1、概念及构成

(1)报酬:一位员工因为为某一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①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直接薪酬;②以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间接薪酬;

③不以货币形式体现的非经济性报酬。

(2)薪酬:员工因被雇佣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各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

①基本薪酬②可变薪酬③间接薪酬

2、薪酬的功能

(1)对于企业而言

①控制经营成本②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③塑造企业形象

(2)对于员工而言

①经济保障②心理激励③社会信号功能

3、薪酬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2)有效性

(3)公平性:①内部公平②外部公平③结果公平④程序公平

二、基本薪酬制度

1、以工作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1)市场定价法

指以相应职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为标准确定员工工作水平的做法。

薪酬调查:指企业通过搜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所支付的薪酬状况的系统的过程。

(2)职位(工作)评价法

指以每个职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为依据来确定薪酬水平的做法。

基准职位:指那些见诸于许多企业而在企业内又有数人来从事的职务,而这数个人又具有大致相同的职责且这些职责又相对比较稳定和要求大致相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指组织根据一个员工所掌握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能力来支付其基本薪酬的制度。

(1)优势:

①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内部公平;②在员工配置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③引导员工进行长期性的自我开发。(2)形式①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制度②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能力:达成某种特定的绩效或者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达成的行为的能力。

第二节绩效薪酬制度

一、理论基础

1、需求层次理论

①企业所支付的基本薪酬必须确定在足够高的水平上;

②绩效薪酬对于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性,但如果风险过高或者设计不合理则不会产生激励作用;

③企业应考虑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薪酬计划,以满足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

④企业应将货币激励与非货币激励相结合,通过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来提供更大的激励。

2、双因素理论

①企业所支付的基本薪酬必须确定在足够高的水平上,但过高的基本薪酬本身并不会对绩效产生较高的激励;

②绩效薪酬必须设计合理才具有激励作用。

3、期望理论

①薪酬和绩效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②企业应建立公平、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让员工相信自己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有充分的控制力。

4、公平理论

①薪酬的公平性对于员工的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

②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最终的报酬挂钩。

5、强化理论

①对于员工的绩效必须给予相应的报酬;②企业应在员工的绩效和奖励之间建立直接的、及时的联系。

6、目标设置理论

①明确的、实际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②绩效奖励必须在目标达成之时支付给员工,支付的数额应与目标的达成难度和程度相匹配。

7、代理理论

分析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群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差异与目标分歧。

代理成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追求的目标之间的差异;②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分歧;③长短期利益的分歧。

二、适用于生产工人的绩效薪酬制度

1、计件工资制及标准工时制

(1)直线计件工资制

薪酬直接根据产出水平而变化。Y=P ×WP

(2)泰勒式的计件工资制

根据产出水平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计件工资率。

①当产量位于标准产量以下时,Y=P×WP1;②当产量位于标准产量以上时,Y=P×WP2。(3)有保障的计件工资制Y=Y1+P×WP。

(4)标准工时制依据工人生产效率高于标准水平的百分比付给工人同等比例的奖金。

2、班组激励计划

(1)确定每个成员的工作标准和实际产出水平,再计算每名员工应得的绩效收入;

(2)确定一个整体的工作标准,每个员工再根据各自实际的工作情况和既定的计件工资率计算应得的绩效收入;

(3)根据团队能够控制的绩效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团队共同能够获得的绩效奖金。

三、绩效工资

1、概述根据每个评价周期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的一次性加薪或减薪。

绩效工资与绩效调薪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2)区别:累积性

2、计算方法

3、控制绩效工资总额的方法

(1)指导性或强制性分配法(2)平均系数分配法

四、绩效调薪

五、个人长期激励计划

股票所有权计划:资本所有者、知识所有者等全体员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权的一种制度安排。

1、现股计划:指通过公司奖励的方式直接赠与,或者是参照股权的当前市场价值向员工出售股票。

2、期股计划:公司和员工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权。

3、期权计划:公司给予员工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但是员工到期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

六、团队激励计划

1、利润分享计划指根据对某种组织绩效指标的评价结果来向员工支付报酬的一种绩效奖励模式。

2、收益分享计划企业与员工分享因生产率提高、成本节约和质量提高而带来的收益的绩效奖励模式。

七、绩效薪酬制度的应用要点

1、薪酬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2、绩效和薪酬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3、将绩效薪酬纳入绩效管理系统;

4、整合各类薪酬计划,形成一个完整的薪酬方案;

5、制度的灵活性。

第七章团队绩效评价技术与基于素质的绩效评价

第一节团队绩效评价技术

一、团队与团队绩效

团队:由两个以上具备互补知识与技能的人所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具体、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的群体,团队成员为达到共同的团队目标相互负责、彼此依赖。

高绩效团队的基础:

1、适度的团队规模;

2、合理的团队构成;

一是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

二是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成员;

三是具有善于倾听、反馈、解决冲突及其他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3、树立共同目标;

4、培养团队精神

(1)认知冲突:与任务有关的冲突,由决策时的不同意见和分歧所引起;

(2)情绪冲突:与人有关的冲突,由个性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工作中的误解以及挫折所引起。

绩效考核的不足及改善方法

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的发展,员工绩效考评在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并得以实施,但达到良好效果的并不多。相反,在考核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绩效考核;考核标准;考评方法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而考评结果正是对这一核心目标的最直接体现。因此,设计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的、动态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解决之道,促进这套体系持续改进与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工作。 一、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长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但都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这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很多部门长语言上很重视考核,支持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借故业务繁忙而无暇顾及,直到考核周期快结束时才“重视考核”,根据一些主观打分拍脑袋而定;或当员工出了问题时就强调考核的重要性,并亲自参与推进。而这样的考核,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考评标准不合理,不明确,不规范。 第一,指标设定及权重分配不合理。许多部门为了保护部门利益,故意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目标作为部门人员的KPI进行考核,并在权重方面予以倾斜,导致部门绩效目标极易达成。第二,目标值设定不合理。很多公司在设定目标值的时候,要么定得太低,要么定得太高,要么变更太快,未充分参考历史数据。第三,数据统计方法不合理。比如:某制造型企业生产部门的KPI指标之一是“产品的不良率≤1%”,其统计的不良品仅包括自己部门检查出来的不良品,并未包括部门流出的不良品,以及自己部门返工的不良品。 (三)绩效考评方法不适当,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

卓越绩效管理系统.doc

实用标准文案 子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 市场信开展市场调研或市场信息收息收集集,形成分析报告,提出产品与分析开发建议或市场开发建议等 市场开 开展市场开发活动,争取目标 顾客(直接顾客、间接顾客和发 最终顾客)。 在建立业务关系后,包括在配顾客服 套厂、经销商、最终顾客三个 环节,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进务与关 行跟踪服务,并反馈信息。同系维系 时通过开展人员的往来沟通 等,维系关系。 工作特点效果 制订《市场信息管理制度》,采取强制准确、及时收集 性手段要求各部门、办事处等及时收到产品和市场 集和反馈市场信息。信息 “拼抢市场”、市场拉动。市场开发的确立在行业中 主要特点见 4.3 的领先地位 服务周 “竭诚服务”、快速服务“和“服务领 到、顾客满意、 先”。顾客服务的具体特点见 4.3 赢得了市场 参与部门 市场部 / 各部门、 办事处 市场部 客户服务中心 / 各 部门 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体系 ① 确立以工时工资、岗位工资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公司对定额人员实行工时工资、对 非定额人员及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分配,月度和年度的个人工作评价结果将作为工资发放考核的依据。 ② 制订基于业绩的工资晋升(调整)制度。公司制定《岗位工资晋升与调整办法》,提升业绩优秀人员岗位 工资。 ③ 制订基于能力的分类的激励措施。公司制订了全方位的激励措施,充分地激励和调动公司各类人员的工 作热情和积极性。 (1)推拉结合,发挥员工潜能和主动性 推:公司建立员工竞争上岗和退出机制,给员工绩效和能力提升加压,不进则退。如绩效和能力达不到要求的,采取调换岗位,转岗培训或取消技能工资等措施,促使员工不断学习,主动发挥。 拉:公司建立了以员工评价体系为基础的全方位的薪酬激励体系 明确岗位职责,充分授权,引导员工自主地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2)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制度,提供员工学习与发展空间 公司特别注重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满足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1)加强战略合作,构建双赢机制 公司与全体供应商结成“Y C 结合体”联盟,密切了**** 与供应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供应商业 绩和所供产品的重要度,把供应商分核心供应商、主要供应商、一般供应商和临时供应商 4 个级别,与核 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主要供应商、一般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在资金、技术、 管理上对供应商给予积极扶持和帮助,确保供应商持续发展。 ( 2 )加强互动沟通,提高协同效率 公司通过 YC 结合体监事会、供应商年会、高层互访、供应商质量审核和各种分析会、研讨会等形式,实现了与 YC 结合体各成员从供应商发展策略、企业文化,到业务信息的有效沟通。 多渠道沟通,合理采纳员工建议 公司强调领导、员工、合作伙伴之间的双向沟通,建立具有**** 特色的多种沟通方式,积极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制订了《合理化建议管理规定》,对被采纳的意见或建议,给予奖励。 精彩文档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 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 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 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 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 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 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 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部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并且开始参与组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和管理者们意识到,以战略性为导向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一种更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被看做一种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开始向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向战略规划者转变 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选择 1,资源基础理论:彭罗斯,沃纳巴菲特对其完整阐述,巴尼进一步发展的,提出VRIO的分析框架,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其自身所具有的异质性资源,而不是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该理论强调组织为了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所依赖的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

战略绩效管理与绩效改进[001]

战略绩效管理与绩效改进 Strategic?Performance?Management?and?Performance?Improvement 时间/Time:2019-05-17时间/Time:2019-06-21时间/Time:2019-07-26 地点/Location :上海Shanghai 地点/Location:北京 Beijing 地点/Location:深圳 Shenzhen 时间/Time:2019-09-06时间/Time:2019-10-25时间/Time:2019-12-27 地点/Location:上海Shanghai 地点/Location:北京 Beijing 地点/Location:深圳 Shenzhen 类型/Type:公开课 Public Training 语言/Language:中文Chinese 费用/Fee:3500元/人RMB 3500/one person 培训议程/Agenda 08:30-08:55 签到 Register12:00-13:00 午餐 Luncheon 09:00-10:30 培训 Training13:00-15:30 培训 Training 10:30-10:40 茶歇 Coffee Break15:30-15:45 茶歇 Coffee Break 10:40-12:00 培训 Training15:45-16:30 结束Training end 概述/Overview 引言 作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以战略高度构建高效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和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来创建优秀团队,并推动组织变革与创新,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然而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在绩效管理中反馈环节,针对绩效结果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所以系统改进更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对绩效改进的认知却并不全面,比如:绩效改进的流程是怎样的绩效改进的方向和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如何实施和追踪改进计划我们特邀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为企业解

卓越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倡导质量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有关要求,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关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工作部署,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加快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步伐,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为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集团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通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树立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的组织领导、市场开发、资源配置、过程管理及策略分析围绕战略开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诊断仪”。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照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各工作领域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查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评价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成熟度,为企业提升管

理水平创造条件。 (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确定组织的目标、愿景后,对照标杆,坚定信心,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向目标前进,横向能密切配合,纵向能整体推进,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挥整体效益。 (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整合器”。企业管理经过长期积累,各领域、各板块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工具,采取了多种管理方法,形成了各种管理体系。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三、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企业“大质量”的工作要求,树立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引导各单位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导向,以标杆管理为核心,以文化、战略和市场为驱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过程运行效率,强化过程管理,关注经营结果,注重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PDCA循环,追求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争取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使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抵御风险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管理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四、成立协调推进机构 (一)领导机构。成立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卓越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领导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审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绩效管理知识点

1.谈谈你对绩效的理解。 绩效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组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般意义上,绩效指的是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对应不同层面的工作活动主体,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不同层面的绩效。按照被衡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绩效可以从组织架构层次角度划分为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个人绩效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绩效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2.试分析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四个环节,通过控制整个绩效周期中环环相扣的各个环节来达到绩效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体现组织战略的一系列中长期目标,从而对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3.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绩效评价指在技校周期结束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组织群体及个人绩效作出判断的过程。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绩效评价的拓展。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绩效评价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绩效管理注重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目标的达成,而绩效评价注重的实践考核和评估;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而绩效评价具有滞后性。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关键一环,并且与绩效管理的其他方面紧密相连,只有将绩效评价纳入绩效管理制度之中,才能够对绩效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 4.衡量一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一般应遵循哪些标准? 在评价绩效管理系统时,一般应注意五个方面的评价标准⑴战略一致性,战略一致性是指绩效管理系统与组织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程度,理想的绩效管理系统应与组织的战略保持一致,个人的绩效目标能够与组织及部门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⑵明确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明确性是指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一种明确的指导,清晰的告诉员工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并使他们充分了解如何实现这些期望和要求。⑶可接受性,可接受性是指运用绩效管理系统的人接受该系统的程度,在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结果公平上被人们可接受。 ⑷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即一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可以用这种一致性程度作为指标来判断评价方法的可靠性。⑸效度,效度主要指绩效评价是否评价了要评价的内容,即评价系统的测量与所要测量的工作和绩效的相关程度。

2020年(绩效考核)绩效管理考试重点及模似试题

第一章 绩效管理概论 [重点章] 第一节 绩效的含义 一、绩效的汉字解释 二、对绩效界定的三种代表观点 P7 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把绩效看作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再有一种观点则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素质,关注未来发展。 (一)绩效是结果 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一般相关概念有:责任、任务及事务,职责,关键结果领域,结果,目的,目标,生产 量,关键成功因素等。 (二)绩效是行为 (三)高绩效与员工素质的关系 三、基于衡量点理解的绩效概念 对企业的绩效目标进行一个概括: P9 首先,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能够不断选择、适应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学习能 力,努力进行新制度变革、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的创新活力,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状况、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是企业绩效最根本、最具战略性的意义和表现。 其次,企业必须具有高效率的内部运作机制 再次,企业必须拥有忠诚的客户群体和牢固的市场地位 最后,企业必须以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作为指南针。 财务表现是最直观、最综合....... 的企业绩效量度,它是创新学习能力、内部运作效率和市场营销网络等绩效结果和最终体现。 P9 乔.卡岑巴赫在《巅峰绩效》一书中指出要达到最高的绩效首要一点就是要“保持关键性的平衡........ ”,而他所指的这个关键性的平衡是指“平衡企业的业绩和员工的自我实现两方面的因素..................... ”。 P10 绩效是指员工以一定的胜任力特质.....,通过既定或可变的行为..,达到既定的结果.. 。 P11

卓越绩效管理学习心得

卓越绩效管理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卓越绩效管理与评价培训了解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通过对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运用与分析改进使组织逐渐达到卓越的过程。它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动力。我更清楚了我们公司、部门以至于个人今后没得努力方向。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积极性,下面我就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具体措施写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绩效考核工作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部门根据部门职责以及内勤、督导人员及打号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表现制定了绩效打分制度。通过对工作基本得分以及工作重心得分两项的评价来实行绩效考核。通过这一方法的实行可以大致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励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但是用卓越绩效模式来衡量我们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来看,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就我部门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上,存在不细化不量化的问题;考核指标未能涵盖督导岗部分职责;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环节,绩效考核打分比较主观;在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上未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缺乏必要的事实支持等问题。 二、绩效考核工作改进措施 (一)明确和认真学习公司战略 战略是一个总方向,是对组织向何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一个总

规划。战略的起点是现状,终点是未来。如何从现有基础走向未来,构成了组织战略的主线。它反映了组织自身实力同外界环境中所孕育的机会与威胁的一种现实的结合,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指导意义。战略如此重要,《解放军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军队》一文中毛主席对比国共双方状况总结出国民党比共产党更困难“恢复沦陷区,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显示了毛泽东的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我们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明确公司战略,不能与之相违背,这是重中之重。 (二)制定部门职责以及岗位说明书 我们作为的一员,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的是工作职责来进行的。就如同一台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机器的一个零部件,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说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制定部门职责是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第一步。在制定了部门绩效指标后需要做的就是编写岗位说明书了。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只有通过考察岗位说明书,才会知道只有这个岗位才有这个职责,才能去考核这个岗位上工作的员工是不是尽职尽责,是不是完成了工作目标。假如在岗位说明书中根本就没有这个职责,就不能拿这个要求考核他,因为他不需要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岗位说明书在工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中起很大的作用,也是绩效考核的一个基本依据。

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绩效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 识记: 1、绩效:又称工作表现,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结果,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业绩, 如工作的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 2、绩效的三个层次: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 性质: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3、绩效管理的基本涵: (1)绩效管理是双向的管理活动; (2)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行为和结果的管理; (3)绩效管理是周期性、持续性的活动 领会: 1、绩效的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指员工的个性、技能、能力、知识、经验等; 环境因素:既包括个人的工作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 2、绩效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 西方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 (2)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绩效的系统;(本书更认同) (3)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体系。 3、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 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以及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4、有效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 战略一致性、明确性、可接受性、效度、信度 应用: 1、绩效管理对组织的意义; ●战略意义 (1)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战略实施; (2)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 (3)绩效管理有助于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意义

(1)绩效管理是价值分配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 (2)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 (3)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 ●开发意义 开发那些工作优秀的员工,通过对员工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同时淘汰不适合的人员。 2、分析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区别与联系;(P22-24) 从管理角度来看,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很多基本信息和资料,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从而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从员工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绩效评估来肯定员工过去的绩效使员工增强自信,同时又能够找出员工的不足及时给予员工反馈,使员工明了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正是绩效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3、能结合实际分析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 ●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1)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 (2)决策者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 (3)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 (4)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 ●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定位不明 (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3)绩效指标缺乏科学性 (4)绩效评估过于主观 (5)忽视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 (6)绩效评估结果没能得到切实的运用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识记: 1、工作分析的含义及其对绩效管理的意义;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就是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容和职务规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 务说明和职务规的系统过程。

绩效考核整改措施(多篇范文)

绩效考核整改措施 xxxx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绩效考核整改方案 xx煤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于XX年3月份试行到现在,一直在探索中完善绩效管理工作。就集团公司审计督察部对煤业公司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我们积极行动,总结前一段的工作,查找不足,继续推进,深化绩效考核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煤业公司本部 1、调整工作思路,修订考核方案 根据公司审计督察部提出的要求,结合煤业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加强管理,落实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经过研究讨论,对原考核方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以处室为单位进行考核,达到了总体指标、分项指标、个人绩效相结合的目的。 2、调整考核指标,使考核与工作紧密相连 由于煤炭行业目前的严峻形势,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复工复产、隐患整改矿井的监督检查,煤业公司派出十多人驻矿、跟班对各矿进行安全监管。为此要求各处室根据每月工作的实际,随及时调整考核指标,灵活考核,使考核内容更切合于实际。 3、加强监督,及时沟通 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是一项基础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与时间,这就需要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监督、检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要及时更正,对考核结果产生的不同意见,上下协商,共 同认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绩效管理的有序开展。 目前,煤业公司的考核方案已修订完善,8月份将投入实施。随之考核方案的修订,考核指标的调整、加强监督的措施也将同时开展。在集团公司各部门的帮助、督促下,煤业公司的绩效管理工作将 有长足发展,对整体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所属煤矿 1、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基于原煤矿行业的粗放式管理,大多数职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各企业需组织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培训和辅导,帮助员工认识绩效 考核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利用考核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 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加强沟通,积极推广 在绩效管理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企业员工思维不开阔,在考核制度的实施上走过场,流于形式,使考核制度发挥不出 应有的作用。要全面推广绩效管理理念,离不开单位自上而下的绩效 培训与沟通。在培训中,要使员工清楚绩效管理的意义、目的、必要 性等问题。建立各部门上下级沟通制,让部门和员工及时了解绩效考 核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 找出问题,制定措施,让员工参与

绩效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绩效管理的重点与要点 众多企业绩效管理难以推行,或者没有取得绩效管理应有的成效,问题往往是没有把握好绩效管理实施的重点,从而解决绩效管理实施的难点,以致造成绩效管理实施流于形式,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绩效改进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绩效考核的重点,攻克其难点,这些是从事绩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使绩效管理发挥真正作用,使企业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一、公司领导的重视与中层干部能力决定了绩效管理有效的程度 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系统。从这个简要的定义来看,企业领导必须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作为企业领导来说,其责任与任务就是要带领全体员工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领导重视,而且是身体力行组织与参与到绩效管理各项工作中,对整个企业来说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 并影响到中层干部积极参与层度;为此加上中层干部绩效管理能力的提升将为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层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是绩效管理开展的前提 关键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中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键绩效指标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重要作用的绩效指标。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过程是自上而下的,通过层层分解与落实才能将企业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个部门与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去。这样各个部门的所执行的绩效指标才能真正体现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紧密相关的。

三、绩效指标标准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是绩效计划中要点 不少部门领导不能如何把控绩效实施与绩效评估这两个环节,这其实都与绩效指标标准的设置密切相关。在绩效实施中,只有明确了绩效指标标准,那追踪指标完成的进程才有依据;在绩效评估中,只有明确了绩效指标标准,那绩效指标完成的程度才有评判的依据。而且制定绩效指标标准的依据来源于绩效任务的要求(也就是你服务对象客户的要求),只有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取得客户的认同,那绩效指标标准才有充分的意义。因此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如何去设置合理有效的绩效指标标准是在编制绩效计划中的要点。在设置绩效标准中尤其要掌握(SMART)原则,也就是以下所述: 1、具体的(Specific):具体的绩效或成果; 2、可衡量的(Measurable):数量/时间/质量/成本; 3、互相认可的(Agreed-upon):上级和下属均认可; 4、实际可行的(Realistic):具有挑战性然而实际可行; 5、与企业经营目标紧密相关(Tie-to-business):与企业成功紧密相关。 这样才能逐渐掌握设置绩效指标标准这个方法。 四、绩效反馈工作是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不少公司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绩效反馈这个很重要的过程。绩效反馈是工作过程中,我们反复找出工作中的效率、差距与问题的关键环节。 只有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才能促使各项工作不断地进步与有效,同时对企业实现经营的经营目标起到了相应推动作用。 五、绩效沟通是是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绩效管理改进思路

绩效管理改进思路 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成功和发展来自于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高水平的绩效。通过调查分析,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误区,公司针对误区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方案: 一、企业所运用的考核方案不合理 许多企业没有为各个岗位设置恰当、可行的考核指标,如一些职能管理部门,由于他们的工作成果难以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因此就忽视了对他们的考核,或者仅是简单地考核其出勤率等易于量化的指标。此外,许多企业错误地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在年底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进行一下评估。其实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作,绩效评价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还应包括更为重要的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等过程。因此,在实践中一些优秀企业,如公司在员工手册中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流程,如企业对员工行为准则:为员工的今天负责更为员工的明天着想。企业的使命是:共创共享。人才观是用好该用的人做好该做的事,以便使经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反馈能够做到制度化、长效化。 二、企业的薪酬政策对员工缺乏激励作用 在一些企业中,员工个人收入中的固定部分所占比例过大,而与绩效挂钩的浮动部分所占比例过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管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其收入相差很小的现象。有些企业尽管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考核,但是考核完就完了,没有将员工的收入与其考核结果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有些企业在年初也制定了计划和奖罚办法,但是在随后的工作中又随意进行修改,年终时也没有完全兑现。这些都使得考核流于形式,企业不能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 公司过去因劳动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相对滞后,制约着竞争能力。下大力气进行改革,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薪酬分配体制,以提高公司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举措有: 1、贴出公司单位组织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为确保集团组织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如期完成,成立了组织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小组,对定岗定编工作进行了总体布置安排,抽调了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业务流程梳理和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审订,并做好岗位评价工作。业务流程梳理内容为:绘制主要业务流程图(通用流程、专用流程),编制审订岗位说明书。 重新梳理并设置员工岗序标准。随着规模的壮大,工艺流程变化,产能提升和采选主要大型设备的增加后,有部分岗位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和技术要求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操作岗位、维修岗位、辅助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岗位工资和岗序设置相对不尽合理。为使岗位工资的岗序设置更加合理,经借鉴主要设备作业、工艺流程特点与同行业岗序设置的成功经验,并考虑了集团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所有员工岗位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作责任、技术要求以及产生的效益等进行综合权衡,对现有岗位中的岗位工资进行了相应调整。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合作对岗位进行评价,进而以此为基础优化薪酬体系设计和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2、公司拥有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内部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缩短培训时间,凝聚人心,融入企业文化,有效的培训资源,使新录用人员在短期内能熟悉掌握所录用岗位要求的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迅速适应岗位,更好地为集团服务。同时,有效缓解了新聘人员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矛盾,事实证明,通过3个月的集中培训,使他们有厨具用品的认识,培训结束后更快地融入到东方这个大集体中。 3、为公司员工提供“三险两金”,为特殊工种的员工提供意外伤害险和人寿险,现正积极研究并适时推出补充养老保险和年金制度。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员数目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经验9、教育与训练10、身体要求11、工作环境12、与其他工作的关系13、工作时间与轮班14、工作人员特性15、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其中: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员工招聘中必须符合的要求: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国利益2、公平原则3、在招聘中应坚持平等就业。4要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5、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需要和职务说明书中应职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6、努力降低招聘成本,注意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招聘成本包括:新聘成本;重置费用;机会成本。 ◆人员调配措施:1、根据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调配措施。2进行人才梯队建设。3、从企业内部优先调配的人事政策。4、实行公开竞争的人事政策。

绩效管理改进建议

绩效管理工作改进方案 绩效管理是国贸公司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手段,同时,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客观来看,组织人力资源部本着“边摸索,边完善”的原则,对公司8个部门及员工都实施了部门考核、岗位考核,绩效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并且已取得了一定了阶段性成果,具体体现在: 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总经理、分管副总牵头把关,各部门负责人严格执行,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工作职责。 2、岗位考核评分以个人业绩申报、部门内部打分、领导上级打分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进行评分,保证了绩效打分的科学、合理。 3、组织人力资源部每月按时公示考核结果,保证了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 然而绩效管理工作现仍处于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阶段,本人现根据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国贸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的流程不够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国贸公司各部门或大多数员工只关注绩效考核大多数员工只关注绩效考核最终的分数或等级,只实施了“工作计划——绩效考核”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完整的绩效管理是指“计划—监督—评价—改进”这样一种良性的PDCA循环。绩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

内容是管理者通过绩效管理过程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一个规范的绩效考核和管理过程是从工作周期开始的第一天就开始了的,而不是等到某一工作周期结束的时候才填填表做个评价就完事的。而且,它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必须与本部门员工共同制订在下一阶段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某个阶段的具体工作目标。 2 绩效管理评估系统不健全 绩效考核评估后,员工对绩效考核存在的疑问没有很好的平台给予支持,同时对每次绩效考核的实施尚未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将会使得今后的绩效考核千篇一律,对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不健全的机制得不到合理的改善。 3、员工对岗位考核认识不清 在国贸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印象中岗位考核就等于绩效管理,岗位考核就等于绩效工资的分配,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因为大家来上班,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绩效管理在公司里就沦为奖金的工具,这种误解使岗位考核失去了激励的作用。而员工对自己在岗位考核中的角色没有认识,觉得岗位考核就是组织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自己只是填填表格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组织人力资源部在绩效管理中只起到组织协调、收集汇总、提供支持的作用,而绩效管理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换句话说绩效管理这个工具其实是给管理者用的,他们承担着给下属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工作辅导、评估绩效结果的重要责任。

案例—卓越绩效管理

解码中铁建设集团“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作为一家率先在行业内导入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继2005年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之后,2009年岁末又荣膺“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优秀企业”和“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杰出管理者”两项大奖。集团公司董事长汪文忠,与青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上海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等企业家一道受到张德江副总理接见。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工业时代,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不一定全盘适应中国的企业。为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中铁建设集团整整用了8年时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终于铸就打上中铁建设印记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兵改工20多年来,中铁建设集团四任领导班子不断开拓进取,在企业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突围中摸索一条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的出路。2002年,当国家启动“全国质量管理奖”之后,一向站在时代前列的中铁建设集团领导立即作出了“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决策,在企业中导入了被称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借鉴、吸收了欧美、日本等世界级企业成功实践的经验,把以往局限于产品、服务的质量概念,拓展到追求经营质量、管理质量更高的层次上。该模式强调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7个方面,实现企业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在随后的几年里,中铁建设集团依靠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自身管理模式的嫁接,塑造了企业组织生命力,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一个由物到人、由静态到动态、由结果到过程的新境界,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位于中国建筑业前列。截至2009年9月底,企业完成承揽90多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分别比前年同期增长了42%、37%;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00多万元,居国际先进水平。闭环管理、动态维护成就制胜发展战略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其生命力是否常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无前瞻性的企业战略以及超前的战略调控力。有了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机遇,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002年在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之后,中铁建设集团决策者逐渐意识到,光有好的战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点

薪酬: 1、结构工资制也称为:多元化工资、组合工资、分解工资; 2、福利包括:带薪年假和各种社会保险;福利分为:法定福利(五险一金、法定带薪假日、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和企业福利(工作餐、交通服务、企业带薪年假等)。 3、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包括:婚假工资、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 4、收入:员工获得的所有报酬(薪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总和)。 5、奖励: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 6、工资:按工时或完成产品件数计算员工应获得的报酬。(包括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7、薪酬关系实质是:雇佣关系(前提)、交换关系(劳动交换)。 8、$ 9、 10、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包括:薪酬结构完善(即调整不同员工薪酬项目的构成)、 薪酬等级标准设计、薪酬支付形式设计。 11、最适用于销售人员的工资制度:销售提成制。 12、技术等级工资制的确定原则包括:劳动复杂程度、繁重程度、工作责任大小;由 工资等级表、技术等级标准、工资标准三项构成。 10、在技术等级工资制中,工种等级线是用来确定各工种起点登记和最高等级的等级线。 11、结构工资包括:基本(基础)工资、职务(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功(工龄)工资、奖励(效益)工资。 12、计件工资制中,劳动定额规定着单位生产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尺度;工作等级是计算计件单价的基础。 13、直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不包含福利),一般按现金形式支付;间接薪酬包括:社会保险、员工福利、股票期权等,一般按非现金形式支付或延期支付。 ( 14、绩效评价等级:卓越、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将员工的基本工资上下浮动10%。 15、最低工资率: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16、法定平均月工作时间:;日工资=月工资标准/(月制度工作天数) 17、工资线愈陡,各等级之间工资差距愈大。 18、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员工得到的加班工资属于补贴。 19、津贴和补贴的特点:单一性、灵活性、补偿性。 20、有薪节假(带薪假、探亲假、节日、事假等)属于:经济性福利。 ! 20、经济性福利:除了工资和奖金外,对员工提供其他的经济补助的福利(包括:住房、交通、饮食、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有薪节假、文化旅游、金融性、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其他生活性)。 21、非经济性福利:①咨询性服务(法律、心理健康等)②保护性服务(平等就业权利、隐私权利)③工作环境保护(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参与民主化管理)。 22、分配: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配)。

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1451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 练习 一、单选题 1.人工费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3节>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答案】:D 【解析】: 人工费用比率= 人工费用÷销售收入 =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员工总数) = 薪酬水平/ 单位员工销售收入 2.在情境模拟测试方法中,( )经多年实践不断充实完善,并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人员测评方法。 A、决策模拟竞赛法 B、即席发言法 C、无领导小组讨论 D、公文处理模拟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1节>情境模拟测试方法 【答案】:D 【解析】: 公文处理模拟法又称公文筐测试,它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人员的测评方法。 3.起草入职培训制度时,主要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培训的意义和目的 B、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组织者) C、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 D、制度的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企业各项培训制度的起草 【答案】:D 【解析】: 起草入职培训制度时,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培训的意义和目的。 (2)需要参加的人员界定。 (3)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入职培训的解决措施。 (4)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组织者)。 (5)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 (6)入职培训的方法。 4.( )即考评方法应充分满足组织绩效管理的需要,能在实际考评中推广应用。 A、工作规范性 B、管理成本 C、工作适用性 D、工作实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节>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答案】:D 【解析】: 工作实用性:任何一种考评方法,都必须体现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即考评方法应充分满足组织绩效管理的需要,能在实际考评中推广应用。 5.( )属于高激励薪酬,薪酬数额会随着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而变化。 A、绩效薪酬计划 B、绩效薪酬 C、绩效薪酬制度 D、绩效薪酬管理计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绩效薪酬体系设计 【答案】:B 【解析】: 绩效薪酬属于高激励薪酬,薪酬数额会随着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而变化。员工工作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利润额以及对企业的其他贡献。 绩效薪酬体系将员工个人或者团体的业绩与薪酬相连,根据绩效水平确定薪酬,使薪酬的支付更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员工的积极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