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变化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变化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变化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变化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采购需求(货物类)

一、项目介绍

1.资金来源:财政性资金

2.系统概述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将为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中的模式系统、影响评估与预测服务系统、配套的高性能计算机和存储系统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稳定的基础网络运行环境,为相关科研和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及用户办公提供良好、便捷的网络支撑环境。该网络系统作为整个中国气象局大院局域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全网核心路由的转发功能,实现全网的互联互通。

数据中心机房网络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对业务需求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成熟、标准的网络技术,为国家级基础设施资源池气候变化数据中心机房所承载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传输平台。

气候变化数据中心以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作为资源载体和补充,主要承载各类气象应用端系统等业务网区气象业务和科研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气象数据环境(所有气象数据、探测装备信息、管理信息、监控数据、音视频数据等),以服务接口的方式支撑气象应用(MICAPS、SWAN、CIPAS、MESIS、CAgMSS等),实现天气、气候、探测等加工处理算法的整合,融入一体化加工流水线。

气候变化数据中心和信息中心三楼机房承载的基础设施资源通过楼宇间光缆互连,共同构成统一的国家级基础设施资源池,并根据功能进行资源逻辑分区,可实现资源的共享使用。

气候变化数据中心机房共有154个机柜,机柜布局如下图所示。

各类资源规模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气候变化各类资源规模数量

以上各类资源网络需求如表2所示。

表2 气候变化各类资源网络需求

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常见故障维修维护

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常见故障维修维护 发表时间:2017-12-29T15:18:00.1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作者:张立江 [导读] 本文根据河北省滦南县气象局运用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具体情况,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的仪器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探讨。 河北省滦南县气象局河北唐山 063500 摘要:本文根据河北省滦南县气象局运用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具体情况,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的仪器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维修建议,最后针对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提出了几点日常维护建议,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故障;维修维护 引言 随着现代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新型自动气象站,逐渐实现了气象的自动化观测。滦南县气象局自使用新型自动气象站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为当地开展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以及气象为农服务等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指导依据。但是,新型自动气象站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外界恶劣环境以及日常维护不当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故障问题,进而影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及测报质量。所以,对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仪器故障进行维修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 1.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常见故障 1.1采集器故障 1.1.1主采集器故障 在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假如所有的气象要素均处于缺测的状况,而主采集器的运行指示灯闪烁发生异常时,就需要判断出主采集器通道在对参数加以配置的时候是否存在差错;要认真检查主采集器同业务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否正常;查看采集器与各传感器之间是否进行有效连接,能否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在采集器上借助于终端操作命令SENST对有关的传感器进行检查,查看其是不是被禁止使用,必须保证各传感器能够正常开启;查看各传感器通道中的防雷组件是不是遭到破坏而失去应有的作用。如果通过检查与分析,将上述故障全部排除,而主采集器依然无法有效工作,那么就能够判断是主采集器出现故障,这个时候应该换取新的主采集器。 1.1.2分采集器故障 若分采集器的气象要素出现缺测的状况,那么应该对CAN总线的连接情况、终端匹配电阻以及分采集器的指示灯状态等方面进行认真查看,判断这些地方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同时要检查各传感器之间的连接是否合理,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要借助于终端操作命令SENST对传感器的性能状态加以检查。假如通过检查与综合分析,上述检查均没有异常,那么就可以判断是通道被损坏,这个时候需要及时维修或对分采集器加以更换。 1.2计算机故障 自动气象站业务软件的运行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的。假如自动气象站数据资料通常没有办法正常存储以及上传,经过分析判断,则很有可能是计算机出现了故障问题。如算机遭到木马等网络病毒的侵袭,会影响到业务软件的运行,甚至会导致数据文件资料被泄露或遭到严重破坏。这时候观测人员需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查找计算机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关处理,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杀毒。 1.3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假如所观测到的温度、湿度数据同实际观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个时候就应该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查。一般先要查看各仪器之间的连接线是否牢固,假如存在松动的情况,就应该进行牢固连接。假如属于传感器的故障,就应该先关掉采集器,接着检查接地装置看,查看其是否连接正常,若出现不正常的问题,就应该重新连接接地装置,并对电源进行重启,还应该及时卸载分钟数据,认真观察温湿度测量数据,直到所有的观测数据恢复到正常情况。 1.3雨量传感器故障 在新型自动站工作中,一般雨量数据发生异常的情况表现为两类情况,一是雨量数据偏小,二是雨量数据始终为0。针对出现的这些异常问题,首先需要对雨量线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发生断路的状况,检查干簧管或者是磁钢是否存在破损的现象。假如在进行相关检查之后,上述皆没有异常问题,那么就可能是雨量传感器的翻斗螺钉过于松动,传感器的翻斗、漏斗或者是滤网被杂物堵塞,还有可能是因为雷电袭击致使电路板出现故障或者受到附近电器的影响。对于雨量传感器故障问题需要及时分析并处理,假如没有办法进行维修,就应该及时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换新。 1.4风向风速传感器故障 因风向传感器的长期运行,轴承会因摩擦而出现损坏的故障,进而增加转动的阻力,致使转动不够灵活。对于这些问题,观测人员应及时以及处理。若风杯转动不正常,应首先查看风杯组件,检查是否出现松脱现象,若出现松脱应迅速进行紧固或者是换新。滦南县在夏季多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风向风速传感器很容易被雷电袭击,一旦传感器出现故障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更换。 2.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维护建议 2.1采集器的日常维护 观测人员可以利用毛刷定期对采集器内的灰尘、杂物进行清理。禁止在带电的情况对各种接线端口进行拔插操作或者是安装传感器。应每月定时打开采集器的机箱,将机箱内的杂物、灰尘清除干净。认真检查采集器底部的进线孔包装是否破损,禁止在采集器上面放置其它物品。 2.2计算机的维护 观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动气象站业务计算机实行专机专用,严禁非业务人员在专门的业务计算机上操作,业务人员不可以在计算上安装与工作不相关的任何软件以及游戏,还禁止在计算机上连接局外网,以防系统出现漏洞或木马等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而影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 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 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四条:对一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围栏(外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距离成排障碍物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 二、一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5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边缘与一般气象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300米以远。

气象数据的“大数据应用”浅析

气象数据的“大数据应用”浅析 2014-03-24 17:03:19 作者:国家气象总局沈文海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气象数据在“大数据应用”浪潮中亟待解决的信息技术问题,是海量气象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应用。这是气象数据能否参与“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气象数据大数据 1、引言 据统计,2011年全球的数据规模为1.8ZB,这些信息将填满575亿个32GB的ipad,以这些ipad做砖石,足可以垒建起两座中国的万里长城。而到2013 年,仅中国当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就已超过0.8ZB,2倍于2012年,相当于2009年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1】而届时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将达到40ZB,如果将这些数据全部刻录成蓝光光盘,则这些光盘的总重量相当于424艘满载荷的尼米兹航空母舰。 数据量暴增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的确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很快地,“地理大数据”、“水利大数据”、“环境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乃至“气象大数据”等名词陆续出现在有关媒体上。“大数据”逐渐成为近来人们谈论最多、思考最多的技术话题之一。一些人憧憬于“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十分珍稀的高价值信息和珍贵商机,也有许多人困惑于目前所知“大数据”的应用范式,以此研判着可能给本行业带来的变化和新的业务契机--气象部门也是如此。 做为抛砖引玉,笔者拟就如下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气象数据是否具备“大数据”的核心特征? (2)业界公认的“大数据应用”的主要形态是什么?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气象数据应用中新的价值领域在何处?需要首先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4)气象信息技术领域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大数据的现实以及气象数据的体量构成 2.1 大数据的行业分布 就数据量而言,中国的大数据近期具有如下行业分布特征: (1)互联网公司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拥有总计约2EB的数据,而其中的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占有了其中的3/4(约1.5EB)。 (2)电信、金融、保险、电力、石化系统

《大数据云气象》阅读练习及解析答案

大数据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 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 2 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 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 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 ...以内。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 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的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 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 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2)阅读第④⑤⑥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 ....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 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 ...以内。 ...、一小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设备故障及维修维护

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设备故障及维修维护 本文主要根据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实际,主要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维修处理措施,最后针对新型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标签: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设备故障;维修维护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型自动气象站开始在全国上下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使我国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自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以来,促使气象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有效降低,更为重要是大幅增强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给天气预报、气象预报预警以及公共气象服务等气象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指导依据。然而,因为新型自动气象站需要昼夜不间断连续运行,所以长期消耗特别大,难免会因为出现一些设备故障,从而影响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主要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维修措施,最后还给出了新型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方法,以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始终能够正常运行。 1.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设备故障 1.1采集器故障 在新型自动气象站運行过程中,若采集器出现异常状况,工作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检查采集器面板上的指示灯,并对指示灯的闪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凭借这些状况来判断采集器有无问题。若面板上的指示灯没有闪烁,同时没有气象要素数据显示,那么在单击后若无任何变化,那么极有可能是由于采集器中的芯片数据混乱造成的。这个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删除采集的芯片数据或换新,之后对采集器进行重启,通常这样之后采集器便能够正常运行。若采集器上的数据不正常,那么就需仔细检查采集器的供电系统,观察空气开关是否跳动或电源电压有无异常。若以上情况均正常,则应该仔细观察通讯线路,若仍旧无异常问题,就能够说明是采集器存在故障,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维修仪器或换新。 1.2气压传感器故障 若新型自动气象站使用过程中,气压观测数据存在异常,则大多数是因为气压传感器供电电源电压偏低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数据线插口松动造成接触不良进而影响观察数据的准确性。若碰上这种状况,气象观测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尽快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假如经过排查发现属于气压传感器故障,那么便应该尽快维修,若有必要,应该及时换取新的气压传感器。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自动气象站说明书

PH自动气象站说明书 V10.0 单位:武汉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洪山区关山口 电话: 传真: 邮箱:chinapuhui@https://www.360docs.net/doc/7918517078.html, 目录 第一章PH自动气象站系统 第二章PH自动气象站软件 第三章PH气象数据采集仪 第四章气象传感器 1.风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湿度传感器 4.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5.气压传感器 6.总(散、反)辐射传感器 7.蒸发传感器 8.降雪量测量仪 9. 轻型百叶箱 第五章PH仪表485布线 第六章GPRS无线通信模块 第七章气象使用领域

1.交通运输环境监测 2.工业民用环境监控 3.应急预警监测系统 4.森林防火预警监测 5.校园科普地理园 第一章PH自动气象站系统 一.系统简介 自动气象站系统是一种集气象数 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 无人值守的气象采集系统。它在工农 业生产、旅游、城市环境监测和其它 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PH自动气象站用于测量气温、相 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照度、 雨量、风速、风向、气压、辐射等基 本气象要素,具有显示、自动记录、 实时时钟和数据通讯等功能。 PH自 动气象站由气象传感器,PH气象数据 采集仪,PH计算机气象软件三部分组 成。 PH气象数据采集仪采集并记录 各气象数据,采用汉字液晶数据显 示,人机界面友好,具有设定参数掉 电保护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功能,可靠性高。PH气象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有有线和 GPRS无线通讯两种方式,采用GPRS无线通讯方式可选用PH1000 GPRS无线数据通讯终端。该自动气象站具有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数据容量大、遥测距离远、人机界面友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广泛用于气象、农业、海洋、环境、机场、港口、工农业及交通等领域。 二.自动气象站系统组网方式

智慧气象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局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3) 2.1概述 (3) 2.2数据基础决定平台框架 (4) 2.2.1 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4) 2.2.2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7) 2.2.3 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9) 2.3数据分类决定应用方案 (12) 2.4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层次 (13) 2.4.1 大数据集成层 (14) 2.4.2 大数据存储层 (15) 2.4.3 大数据分析层 (15) 2.4.4 大数据应用层 (16) 第三章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架构 (16) 3.1组件构成 (16) 3.1.1 横向层 (16) 3.1.1.1 大数据集成层 (16) 3.1.1.2 大数据存储层 (19) 3.1.1.3 分析层 (20) 3.1.1.4 使用层 (21) 3.1.2 垂直层 (23) 3.1.2.1 信息集成 (24) 3.1.2.2 大数据治理 (24) 3.1.2.3 服务质量层 (25) 3.1.2.4 系统管理 (27)

3.2功能应用 (28) 3.3原子模式 (28) 3.3.1 数据使用组件 (29) 3.3.1.1 可视化组件 (29) 3.3.1.2 即席发现组件 (30) 3.3.1.3 数据转储组件 (31) 3.3.1.4 信息推送/通知组件 (31) 3.3.1.5 自动响应组件 (32) 3.3.2 数据处理组件 (32) 3.3.2.1 历史数据分析组件 (32) 3.3.2.2 高级分析组件 (33) 3.3.2.3 预处理原始数据组件 (34) 3.3.2.4 即席分析组件 (35) 3.3.3 数据访问组件 (36) 3.3.3.1 web和社交媒体访问组件 (36) 3.3.3.2 物联网设备数据的访问组件 (39) 3.3.3.3 基础数据(观测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访问模式 (40) 3.3.4 数据存储组件 (41) 3.3.4.1 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1) 3.3.4.2 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2) 3.3.4.3 传统数据存储组件 (42) 3.3.4.4 云存储组件 (42) 3.4复合模式 (43) 3.4.1 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43) 3.4.2 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44) 3.4.3 OLAP在线分析 (45) 3.4.4 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46) 3.4.4.1.1 图 10. 将原子模式映射到架构层 (48) 3.5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48)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3) 3.2 维护内容 (3) 3.3 系统测试 (5) 4 维护记录 (5) 5 注意事项 (5)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B:维护工具 (7)

中国气象局_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实施细则(试行) 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依照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六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 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关于预警信号的规定,详见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附件2),下同。 —1 —

anusplin软件操作说明书及气象大数据处理

气象数据处理方法:spss和Excel 一、下载原始txt数据中的经纬度处理:将度分处理成度,Excel处 理 首先除以100,处理成小数格式,这里第一个实际是52度58分, 在Excel中用公式:=LEFT(O2,FIND(".",O2)-1)+RIGHT(O2,LEN(O2)-FIND(".",O2))/60 需注意: 当为整数时,值为空,这时需查找出来手动修改,或者将经纬度这一列的小数位改成两位再试试,可能好使(这个我没尝试) 第二步: 将经纬度转换成投影坐标,在arcgis实现 将Excel中的点导入arcgis,给定坐标系为wgs84地理坐标,然后投影转换成自己定义的等面积的albers投影(因为anusplina软件需要投影坐标,这里转换成自己需要的坐标系)

第三步:spss处理 将下载的txt数据导入spss之后,编辑变量属性,删掉不需要的列,然后将最后需要的那些变量进行数据重组 本实验下载的数据是日均温数据,全国800+个站点 2012年366天的数据。相当于有800+ * 366行数据 1.变量 变量属性:变量属性这里的设置决定了在SPLINA这个模块中输入数据的格式,本实验spss处理的气象数据的格式统一用这个:(A5,2F18.6,F8.2,F8.2),一共5列。即:台站号,字符串,5位; 经纬度:都是浮点型,18位,6个小数位 海拔:浮点型,8位,2个小数位 日均温:浮点型,8位,2个小数位

2.数据重组,将个案重组成变量: 后几步都默认就行: 重组之后结果:变成了800+行,370列,就相当于数据变成了:行代表每个站点,列是代表每一天的数据。

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技术分析

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02T14:03:10.0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作者:李复刚1 张国斌2 朱卫民1 陈晓静3 [导读] 本文结合荣成市成山头气象站开展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工作实际,首先简要概况了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结构。 1荣成市成山头气象站山东荣成 264300;2威海市气象局山东威海 264200;3荣成市气象局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自动气象站是现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是现代化气象监测仪器,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基于此,本文结合荣成市成山头气象站开展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工作实际,首先简要概况了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结构,接着重点分析了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技术及维护,最后给出了几点提升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工作的对策。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维护;对策 引言 自动气象站在中小尺度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等各类专业的气象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自动气象站的工作强度和承载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气象站内的观测仪器设备老化的现象逐渐凸显,所以应加强观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确保其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 1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结构 自动气象站主要有传感器、采集器、外围设备以及外部总线四部分组成,采集器又有主采集器和分采集器之分。自动气象站的核心部件是采集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采集、处理和储存实时天气情况下的各种气象要素数据信息。可借助于自动气象站的监控软件卸载采集到的各个气象要素数据;传感器分别连接主采集器和各个气象要素的分采集器,随着外界气象要素的变化传感器的感应元件也会发生变化,利用感应元件可以很容易的观测到温度、湿度、降水量、气压、蒸发量、能见度等重要的气象要素数据;外围设备主要包括有CF卡、Flash存储器、CAN总线、TCP/IP通讯协议、以太网接口和多个RS232/RS485串口;外部总线的主要功能是对气象要素数据进行通讯传输,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多个数据间的处理。 2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技术及维护 2.1雨量传感器故障 雨量传感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积水,翻斗长期与雨水接触会对自身的灵活性产生影响,进而会有滴水、防雷二极管损坏以及通讯线路接触不良的情况出现,采集器采集到的降水数据异常,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误差较大。在地面测报中,维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洗雨量传感器的翻斗、滤网,在清理翻斗时,为了确保降水量数据的准确性,应避免双手直接与翻斗接触,可以通过松动螺丝或者是添加润滑剂的方法来提升翻斗的灵活性水平,在清洗时应保证雨量传感器处于水平位置处,不定期查看传感器上的连接线是否出现松动或者接触不良。在夏季汛期前后,自动气象站可以利用一次标校雨量传感器,避免因故障问题产生的较小误差,直接对局部零件进行更换即可;如果误差较大且不能调节,可以重新更换雨量传感器。 2.2风向风速传感故障 实际上,自动气象站内中的风向风速传感器在空旷的室外进行安装,外界各种因素很容易影响其的正常运行,所以,测报人员应定时对比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站测出的风速数据,如果自动气象站测出的风速数据小于实际值或者是启动风速偏大,需要对测风传感器上的滚动轴及时进行清洗或者是添加润滑剂。还要不定期检查16个方位的风向,若某一个或者是几个方位的方向在一个月内都没有出现,应认真查看风向传感器是否出现故障,可以调整风向传感器的指杆方向,若自动气象站输出的风向角度随着风向的变化增加,则风向传感器正常,反之亦然;在检查传感器是否异常时,一旦发现缺少风速数据,则说明电路故障,应做好线缆的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2.3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若因供电电源不足、传感器信号未正确接入、过滤网罩受到污染等情况都会造成温湿度传感器出现故障问题。为了使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应确保传感器和记录器插件可以正常工作,确保电源的电量充足、做好日常的保养和巡护等。利用外用表查看各个接线处是否出现断路,一旦发现应立即解决。可以通过替代法来判断各个传感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以及线路连接是否良好等。如果有雨水进入到连接传感器和电缆的接头内,而此时的湿度数据显示正常,温度数据却没有显示,应及时调整湿度数值。如果自动站内的监控软件识别湿度传感器时出现异常,而湿度数值超过了100%,此时的异常数据应使用人工站观测到的湿度值进行替代。在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中,应定期清洗百叶箱,始终确保其通风良好;查看传感器头部滤网罩是否受到污染,若滤网罩上出现灰尘或杂物应使用软毛刷清洗干净或者是直接更换滤网。 2.4通讯系统故障 气象台站在向上级部门进行数据和报文传输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光缆或者是专网来实现的,一旦通讯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或者光缆遭到破坏,很容易导致网络不通,最后影响数据和报文的正常传输。所以,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工作人员应认真查看文件夹的内数据信息是否上传成功,当文件夹内有滞留文件或者没有上传警报提示,则说明数据文件上传失败,工作人员可以输入Ping命令检查网络的连通情况,若网络不通则说明通讯系统出现故障问题。一是通过无线上网卡连通网络,在插入无线网卡之后,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自动连接就能连通网络,此种方法处理网络故障更加快速、便捷,若信号较差会出现掉线,同时要确保网卡内的余额充足,方便有线网络故障时使用;二是通过宽带ADSL上网,将路由器和MODEL打开之后,重新更换与宽带接口相连的网线,在连接好宽带之后,对获取到的新IP地址进行更改,此时的网络就连通了,连接宽带网络可靠稳定,还不易掉线。 3、提升自动气象站设备保障工作的对策 3.1加大保障经费投入 当前,荣成成山头气象站应做好保障经费的预算管理,在还没有对气象设备保障技术项目进行建设之前应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前做好预算和规划。应始终确保政府部门拨付的运行保障经费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保障经费得到了上级和地方经费的支持,还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购买相关服务的方式来提供运行保障经费。

中国气象局工作介绍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

气象大数据技术架构思路

气象大数据应用技术架构 设计思路 二〇一五年五月

文档信息 客户单位: 内部技术机密心项目: 文档:.docx 版本:0.9(150521) 发布日期: 未发布 修订历史

目录 文档信息 (ii) 修订历史 (ii) 1 引言 (1) 2 气象行业大数据分类 (2) 2.1 概述 (2) 2.2 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3) 2.3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5) 2.4 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6) 2.5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气象信息进行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大数据平台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逻辑构成 (9) 3.1.1 大数据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数据改动和存储层 (10) 3.1.3 大数据分析层 (10) 3.1.4 大数据应用层 (10) 3.2 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组件构成 (11) 3.2.1 横向层 (11) 3.2.2 垂直层 (16) 4 大数据平台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概述 (19) 4.2 原子模式 (19) 4.2.1 数据使用组件 (20) 4.2.2 数据处理组件 (22) 4.2.3 数据访问组件 (24) 4.2.4 数据存储组件 (28) 4.3 复合模式 (29) 4.3.1 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30) 4.3.2 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30) 4.3.3 OLAP在线分析 (31) 4.3.4 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32) 4.4 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35) 5 技术架构实现选择产品 (35) 5.1 概述 (35) 5.2 技术架构的关键问题 (35) 5.3 分布式存储与分布式应用 (35) 5.4 服务平台的硬件架构与调整 (37) 5.5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37) 5.6 NOSQL数据库 (37) 5.7 数据集成工具 (37) 5.8 数据分析软件 (37) 5.9 Web应用以及Web开发的关键问题 (37) 6 我们的研发策略 (37)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日程 (2007年1月25-26日) 1月25日上午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主持人:李维京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巢清尘副司长致辞 大会合影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李维京亚洲夏季风的多尺度变化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近千年中国气温序列的建立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关于ENSO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穆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limatic Regime Change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 in China 钱维宏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林而达研究员,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 1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13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人员) 1月25日18:00开始招待会(地点:育园餐厅,中国气象局北气院二楼) 1月26日下午17:10 大会总结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李栋梁张祖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miannu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Song Yang,Qin Zhang,V ernon E. Kousky,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USA 2006年汛期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柳艳香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东亚夏季风指数及其应用 吕心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气象大数据技术架构思路

气象大数据技术架构思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气象大数据应用技术架构 设计思路 二〇一五年五月 文档信息 客户单 内部技术机密心 位: 项目: 文档:.docx 版本:(150521) 未发布 发布日 期:

修订历史 目录

1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