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_精选资料完美版

云南少数民族_精选资料完美版
云南少数民族_精选资料完美版

《云南少数民族》

精选阅读(一):

云南少数民族种类有哪些?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

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少数民族

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

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

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

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构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正因: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一样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

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

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精选阅读(二):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

我们旅游界有一句话叫中国的旅游靠三南,河南的历史文化,海南的度假旅游,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众所周知,云南的少数名族众多,是中国少数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除了

汉族外,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这15各民族分别是:白族

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在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彝族,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在这25个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

而居,而丽江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区,除汉族外,全市住着纳西,彝族,傈僳,白族,普米,傣族。苗族。回族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名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丽江是纳

西族的主要聚居地,纳西族现有人口30万人左右,纳西族源于我国古代西北河湟地带的氐羌人,之后逐水草而居,向南迁徙至四川省的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至雅砻江流域,在南迁到金沙江上游的东西地带,在汉晋时期被称为牦牛羌和摩挲夷,1954年根据本名族的意愿,

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的族名。生活在丽江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的众多少数民族,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构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独特的建筑、服饰、礼仪、节庆、民俗等,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

精选阅读(三):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其中云南的世居民

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2010年全省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其中,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

占总人口的10。94%;哈尼族人口为163。0万人,占总人口的3。55%;白族人口为156。

1万人,占总人口的3。40%;傣族人口为122。2万人,占总人口的2。66%;壮族人口为121。5万人,占总人口的2。64%;苗族人口为120。3万人,占总人口的2。62%;回族人

口为69。8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傈僳族人口为66。8万人,占总人口的1。45%;拉

祜族人口为47。5万人,占总人口的1。0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42。3万人,增长8。59%;各

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8。4万人,增长8。37%。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略低于汉族人口增长,主要是受人口迁移流动等原因的影响,流入我省人口中汉族人口比重较大,而我省流出人

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偏多。

云南民族众多,其构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正因: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

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一样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

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

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

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

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占全国56个民族的40%以上;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

占全省人口的1/3。全省所有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分布。人口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

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

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

龙族等25个。

多民族构成了与相应的多语种。25个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使用汉语外,其余

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中,景颇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景颇的景颇族使

用的景颇语,一是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载瓦语。瑶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勉的瑶族使用

的勉语,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布努语。怒族有3种语言,即碧江自称怒苏的怒族使用

的怒苏语,兰坪、泸水自称柔若的怒族使用的柔若语和福贡自称阿侬的怒族使用的阿侬语。这26种语言中不包括未定族称的克木人、芒人等的语言。

这26种语言分属汉藏、南亚两大语系的藏缅、壮侗、苗瑶、孟高棉4个语族,藏、景颇、彝、缅、苗、瑶、壮傣、佤德昂8个语支,其中藏缅语族中的白语、普米语、怒语(阿侬、

怒苏、柔若3种语言)、独龙语等语言的语支未定。

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有藏、景颇、彝、哈尼、傈僳、拉祜、纳西、基诺、卡卓(通海蒙古族

语言)、载瓦、阿昌、白、普米、怒(阿侬、怒苏、茅若3种语言)、独龙语等语言。其特

征为:在语音方面,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在语音上的重要特点。声调能区别

词汇好处,在有些语言里,声调还能区别语法好处。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联很密切,三者在

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为条件。声调同声母清浊而分阴阳,这一规律在整个语系中具有普遍性。汉藏语系语言的声调发展不平衡,从调值来看,数量最少的只有两个,最多的12个。壮

侗语族、苗瑶语族之间声调的特点比较接近,都是四声八类系统,声调对应关联也比较明显。

汉藏语系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以壮侗语族最为普遍,许多语言的声母有清浊对立,并存在

共同发展的趋势。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复辅音声母,复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为三合的。有些语言,元音分松紧两类。其作用主要是区别词汇好处,有些语言还能区别语法好处。在语

法方面,汉藏语系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好处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

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一样的语法好处。各语言都有一些形态变化,包括语音交替,增添附

加成分、重叠等各种语法手段。在词汇方面,除藏缅

语族有些语言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的词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

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其中有些词在语音上有双声、叠韵组成的现象。

属南亚语系的语言有佤、布朗、德昂等语言。南亚语系语言的特征:在语音方面,主要特

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在孟高棉语族的

不少语言中,有内爆发音作为前声门化鼻音和流音的状况。词尾塞音常常是不除阻的。元音系

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长元音很普遍,但鼻元音不常见。除少数

语言有声调外,南亚语系诸语言多数不是声调语言。在语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

词-宾语。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句法中也使用唯被动结构,常用前置词而不

一样后置词等。在词汇方面,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有一个次要音节。

大多数词根是单音节的。前缀和中缀比较普遍。

云南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不一样,

人口多少、聚居和杂居的状况也不一样,各民族语言的状况和受其他民族影响的状况就有很大

差异,因而呈现出各自不一样的特点。从现代语言使用的状况看,大致是这样:有的民族基本

只使用本民族语言;有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兼通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有

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还兼通两种以上民族语言;有的民族本民族语言消失,已通用汉语。因而,根据以上状况,可把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分为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4种类型。

精选阅读(四):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白族

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一样

傣族

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傈僳族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精选阅读(五):

云南少数民族歌舞

云南少数民族工艺品源远流长,它以自然界中的材料、图形、色彩等资料为基本创作要素,以衣食住行,祭娱节礼等资料为创作目的,蕴涵了各民族文化、宗教、习俗和地域等方面的信息,它是云南各民族艺术与生活、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云南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珍重的价值。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艺术种类繁多,由于历史、生活环境的不一样,云南各民族间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风俗习惯、艺术爱好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很大,故而不一样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民族工艺也迥然不一样;同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源于生活,它的出现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原发性劳动行为。生活在山村里的各少数民族也许根本不了

解什么是艺术,但他们这种朴实的创作思想却是现代一切艺术设计的雏形,如布依族的蜡染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的设计方法,把自然形态规律化,这种艺术创作方法与现代造型设计

观念如出一辙,极具艺术研究价值。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工艺品的造型、款式和图案等资料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

化及艺术审美的体现,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信仰宗教和风俗习惯,其图案纹饰、

色彩配置皆有民族文化背景。如苗族妇女服装上的三道横线,就代表了该民族历史迁徒的路线;同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还是云南独特文化的体现。首先,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给予了云南各少

数民族不一样的创作素材及创作源泉,故而每一个地区的工艺都有着本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特征,如哈尼族服饰中的短裤、绑腿就是对其居住地--热带或亚热带高山地理环境的反映;其次,由于云南各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一样地区、不一样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民族民

间工艺水平也有所不一样,这些工艺间的差异从必须程度上体现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分布状况;

而一些属于原始文化阶段的器物及工艺技术,则是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征服自然、创造工艺产品

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云南历史发展过程的形象载体。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正文 一、云南的少数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栗、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篇一: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

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泸水、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标签: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理解。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苦扎扎节”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5天,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赶摆”——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赶摆”。规模比较大的“摆”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进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族“做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富裕安乐。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的宗教和民族传统,也有自己民族独有的节日。你要是想完全试着过一遍这些节日,那可能一年到头都过不完。我今天专门给大家收集整理了非常详细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以便于网友查询。大家来云南旅游的时候别忘了事先查询一下,可以有意参加一些节日。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 演 插花节插花、对歌农历二月初八 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农历三月二十八日 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密枝节祭神仪式农历腊月第一个鼠日至马日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青姑娘节歌舞农历正月十五日 绕三灵祭祀、栽秧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农历七月二十六至八月初一 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送龙节祭祀、歌舞阳历一月 关门节琰佛塔、歌舞农历六月中旬 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农历九月中旬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苗爱拿节篝火、歌舞农历五月上旬 苗族踩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分地域农历正月初二或六月初 六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农历正月初二 “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农历二月初八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农历二月初八 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农历二月初八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流失 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就同汉民族一起生活在祖国广袤得土地上,这片沃土孕育了辉煌灿烂得中华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这个地方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得进展和繁荣.但随着社会改革得不断深入,新兴得经济文化给少数民族地区凝固得生活秩序注入了无穷动力[1],随着对外联系得媒介如交通、通讯等得改善,尤其是电视、网络、电话、手机得流行,各少数民族地区接触到了各式各论文联盟样得“文化盛宴”,一些思想前卫得人尤其是青青年对这些新奇、时髦得文化产生了强烈得好奇心和浓厚得兴趣,如此一来,少数民族得许多本土文化就丧失了大量原有得受众群[2]. 一、传统文化得定义、分类和作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保持在每一个民族中得由历史上流传下来得文化,是每个民族得“固有文化”,它包含着有形得物质文化,但更多得体现在无形得精神文化方面[3],尤其在价值观念、风俗适应、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徐万邦先生在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一书中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分为以下几个门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得生活文化;二是婚姻家庭和人一辈子礼仪文化;三是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等;四是科技工艺文化;五是信仰、巫术文化;六是节日文化[4].不论以上哪一类传统文化,基本上一个民族得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得展现,都与各民族息息相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博大精深得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得结果,各少数民族得文化基本上中华文化不可分割得一部分,她得存在丰富了中华文化得内容,对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WwwM同时,各民族得传统文化对其民族成员有着强大得凝聚力,关于维护民族团结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语言文字,它不仅是本民族内部交流得重要工具,依然维系本民族得重要纽带.另外,一个民族得传统文化也是那个民族历史、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等得载体,是进行民族研究得重要资料:藏族同胞“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得确实是其居住地青藏高原早晚温差大得多变得气候环境;看到碉楼,我们想到了羌族;西藏得布达拉宫,是研究唐蕃关系史得重要文物. 二、传统文化得流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得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得趋同现象日益突出,现代文化正以惊人得速度冲击甚至取代少数民族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得特色和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专门指出:“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得流通和交换所存在得失衡现象是对文化多样性得一种威胁”[5],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爱护措施明显增多,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民族传统文化流失、甚至被破坏得现象并没有得到全然性地缓解. 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流失速度较快得是语言、服饰、建筑等几个方面.在云南元谋县,民国初年县城附近得傣族居民仍通行傣语,后来历史变迁,官军驻进了村寨,并要求当地人讲官话(汉语),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该地区能讲傣语得仅限于几位70岁左右得老人,中年人大多也就略知几句日常用语,而青年人则已将讲傣语视为历史上得情况,前后不到一个世纪,一种民族语就面临消逝得可能[6].关于像白族如此没有自己文字得民族,因为没有文字,因此也就不能进行双语教学,除了照顾到学生得同意能力会在幼儿园用白语授课外,小学和初中基本上要求一般话授课,如此一来,白语得功能也就仅限于学生与学生或者老师与学生课下得交流与沟通[7],白语得传承遭遇困境. 少数民族得服饰差不多上是纯手工制作,同时还要配以大量得刺绣、银饰、珠宝等装饰物,因而制作得周期相对来讲较长,花费精力较大,相比较于市场上得服装而言,这成本就显得有点高了,甚至有得条件较差得少数民族还穿不起自己得民族服装,因此选择了汉服.同时,许多少数民族服装由于装饰物较多,穿起来不如汉服那样简洁,因此大多少数民族同胞们在平常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全部资料汇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彝族 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8914764.html,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作者:张梦倩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对像云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行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措施 云南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因为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多样的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一部分在逝去,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古老的成分,也有现代的成分。其中优秀的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接下来就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多层次 在云南不同的区域,文化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一般都是在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等。但是在科技的影响下,完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是十分少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人们的文化是半汉化的状态,有的时候会穿着汉族的服饰,也会讲汉语。他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从服饰、语言、习惯等方面已经被汉化了。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区分可以根据他们汉化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1.2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口承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点,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会更加深程度的进行发掘、整理等。我国在云南实行了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同时它也面临着被现代文化冲击的威胁。比如说旅游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资源保存,使得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旅游也可能会使得该区域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而使得该地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种各样记录其历史的档案,这些文化和档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档案财富。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发掘和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新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然后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对于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和新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档案文化新文化建设

目录 前言 (3)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影响 (4)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档案 (4)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产生的内在条件 (5)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文化形态 (6)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积累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启示 (7) (一)发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新价值 (7)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建设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7) 五、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这些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广义地说,凡是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变迁的实物和非实物材料,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各种文字史料、金石文物、木刻、绘画、口传档案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形式的实录,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档案,真实地反映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形态,如彝族的档案文献、傣族的历史档案、纳西族的古代档案、白族的档案史料等等。另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地方官府和个人形成的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如一些公文、碑刻、家谱、契约、信件等。 云南少数民族自己产生的档案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主体,它们是最富有原生态意义和最具价值的档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的大量档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档案资源中独放异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云南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这些音像档案使少数民族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使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能真实、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活动,留下传之后世的档案材料。(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所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指世居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这些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云南很早就和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自己的土著文化,又接受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这样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身的乡土性、边缘性的特征,又同时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云南历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在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调适的重大问题。在这种历史性的文化变迁大潮中,如何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誉为少数民族之乡。有26个世居民族,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具体条件不同,所以,文化的发生或早或迟,发展或快或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缺。但都独立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特色文化,并归属于中华大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文化发展多元化日趋明显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视。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冲击,正面临消逝的危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飞速消逝的情况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尊重差异,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形成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一、现代化进程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一)对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界定 1.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对现代化这个概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数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与描绘较模糊,尚未呈现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位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说。 我国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教授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严英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市场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的过程。厉以宁教授认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经济、社会、文化、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的改善,社会运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马崇明认为所谓的现代化就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机构的根本变化。①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界定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社会发生同质、同向的变迁。“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化。简单的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不是用别的文化去代替传统文化,不是让少数民族舍弃传统而另就,而是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力量推动现代化,通过现代化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新的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 (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传承了下来。传统文化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②这部分少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我们是2014暑期赴云南调研团队,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此次调查问卷目的是提前了解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及相关问题,非常感谢您的配合!祝,假期快乐! 1、请问你是少数民族吗? (若选不是,跳转至第5题开始作答) A、是 B、不是 2、若是少数民族,请问你是什么民族? 3、请问你是否参加过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或者节日? A、经常C、有过一两次经历 B、偶尔D、从未 4、请问你是否依旧保留你的民俗习惯? A、完全按照民族风俗生活 B、大部分保留 C、只参与少数重大的民族节日和活动 D、已经完全汉化

5、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你曾经到过云南吗? A、去过C、没有,但比较想去 B、没有,并不感兴趣 6、你知道云南有几个少数民族? A、不知道C、52 B、36D、56 7、你知道哪些云南少数民族?比如(在选项下划勾)*[多选题] A、白族D、独龙族G、景颇族J、我都不知道 B、傣族E、傈僳族H、哈尼族 C、纳西族F、佤族I、彝族 8、你知道或者听说过哪些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比如(在选项下划勾)*[多选题] A、“东方的狂欢节”——火把节 B、傣族的新年——泼水节 C、“昔日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D、上刀山、下火海——刀杆节 E、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木脑纵歌 F、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G、基诺族的成人礼 H、以上我都不清楚 9、你知道关于云南的哪些影视、音乐、艺术作品,比如(在选项下划勾)*[多选题] A、《彩云之南》C、《阿诗玛》E、我并没有听过这些 B、《五朵金花》D、《云南印象》(大型舞台剧) 10、你听过或吃过以下云南特色小吃吗(请在选项下划勾)*[多选题] A、过桥米线D、傣族竹筒饭G、滇池麻鸭 B、大理三道茶E、宣威火腿H、昭通天麻炖鸡 C、乳扇F、丽江粑粑I、这些我都没吃过 11、若您为汉族,请问你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是 A、少数民族与汉族无明显区别,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B、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比不上汉族,需要汉族的帮助 C、少数民族落后于汉族, D、其他* E 12、若您为少数民族,请问你对于少数民族这一身份的态度是 A、有优越感C、没有特别的感觉E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泼水节: 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 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 傈僳族传统节日。傈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称为"拉火链";双手将火焰捧往脸上压,称为"洗火脸"。歌舞完毕,事先训练过的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点燃鞭炮,将小旗子抛向欢呼的人群后又一级级下到地上。人们纷纷上前敬献美酒。青年们对歌谈情,开展社交活动。相传此节始于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到云南傈僳族居住地区收复外族侵占的土地,组织傈僳族同胞练武自卫。后王骥遭到请便陷,于二月初八被害。傈僳族同胞为发扬勇敢顽强的抗敌精神,以象征上刀山下火海的爬刀杆活动来鼓舞勇敢精神,随之形成固定节日。现代这一活动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对节日的说法,各民族有不同的解释。彝族主要是为除虫害、庆丰收。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汉语言文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蔡梦月吕唯蓉 摘要: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关键词: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 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苦扎扎节" 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 ~ 5天,

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 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 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 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 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K 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 俺摆"。 规模比较大的件T' 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逬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 族 除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秦头人、家族 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S 裕安乐。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又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 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的伦理文化有所差异,对其他异质伦理文化蕴含的传统理解流于表面,也 会导致误读、误解。 差异被外界误解为少数民族恋爰作生开放‘‘的表现。房,,本是少数民族青年 自由恋爰.社交娱乐的场所,景颇族在村集旁盖有"公房"■专供未婚男女唱歌. 跳舞。"公房”是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之下淳朴的婚恋方式■有看伦理道德 的制约上匕如已婚者.有恋人者不得〃串公房”,未成年人也禁止进入"公房”。 从少数民族流传的"公房歌"可看岀他们的质朴和深情「'人受大自然的启示才 学会生儿育女,要生儿育女得先结为夫妻,为此要先学会串姑娘”。该习俗曾经 在哈尼族、壮族、独龙族等18个少数民族中盛行,1949年以后,严格意义上 的"串公房"11慢消失了,"串姑娘"还以不同形式存续,是青年男女相识交往 的一个平台,随看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方式的多样化,这一习俗也在发展演变。 "走婚” ——摩梭人称为"阿夏婚”,普米语称为"阿注婚",指男不娶、 女不嫁,男访女家,夜合晨分,怀孕生子由母亲和母亲的兄弟,也就是由孩子的 舅舅抚养。在玉溪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祭"舅父山"的习俗,是母系氏族留下 的历史印"赶摆" "公房",'姑娘房” '‘串公房"〃串姑娘"是汉语的说法,因为语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