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与评述》

六年级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与评述》
六年级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与评述》

六年级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

景虎小学王惠萍

教材分析:

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重在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最主要形式。中国画对六年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以来他们就开始接触了水墨画,如《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欣赏方法,并能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的感受与理解。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⒉通过创设意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

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画与油画的绘制工具、相关的图片、课件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

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呢最爱看中央台的纪录片,最近发现个特别好看的片子想分享给大家——《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今天呢,就给大家看看它的部分片段,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拿破仑遇见乾隆;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两种绘画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⒈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上)

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

⒉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

紫禁城组代表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笔洗毡毯、印章印泥等。

师: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组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色油。

师:油画是用调色油来调和的,油画颜料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价方法

⒈辨别画种。中国画《寿桃》和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景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和感受。(板书)

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作品,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

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式简洁,给人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注重形体塑造,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⒉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三幅画: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宋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

卢浮宫组也出示三张作品: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荷兰维米尔

《向日葵》荷兰凡·高

《孟特芳丹的回忆》法国科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为人物,静物,风景。

学生活动: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

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

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⒊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代)、《荷花》(潘天寿

现代)、《荷花》(齐白石现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扬·凡·埃克、《薰衣草之物》1950年美国波洛克。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属于什么画种的哪种题材、哪种表现方法。

四、艺术家的智慧

⒈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清代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

⒉卢浮宫组出示照片:

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丽春花》法国莫奈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自画像》荷兰文森特·梵·高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法国马蒂斯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西班牙毕加索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荷兰蒙德里安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课件展示图片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

条新路。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

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等。

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请同学们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世界上有两座最辉煌的宫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座宫殿经历了无数神秘的时刻,正是东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此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历史推开沉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中国画和油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也不分中国还是外国。这些优美的绘画有着怎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画与油画还将擦出怎样的花火?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图形创意与联想 一、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联想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学会形象联想和概念联想,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展开联想,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3、情感目标 联想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上的 4、教具 教师自绘图片,多媒体课件,音响,插图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将学生分为6小组坐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速写纸,笔)安定学生情绪 2、新课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看过一则联想公司的广告"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问题1) 那么老师现在问问你们,世界将会怎样呢? 学生马上担心:"我们的生活多没意思呀," 有的说:"没有我们广告专业了," 有的学生还调侃说:"老师你教我们图形创意的话,你也失业了。" 有学生还说"穷,枯燥……" 师:很好,你们现在回答问题时,不也正在展开联想吗?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引处出本节课的课题。 3、教师拿出事先画好图形的小黑板, 问:"现在你们看到的图形觉得它象什么呢?"(问题2) 各种答案接踵而至。学生有的说像苹果,有的像"臀部",还有的说像"灯罩"的, 也有的觉得像"掉一半的苹果"------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看看旁边用纸遮住的部分。 老师撕开前一半的答案,下半部分留在下课前揭晓,为整堂课设置悬念。(学生更好奇,吸引注意力) 4、引出问题3--"什么是联想呢?" 师:做了脑筋练习,我们再来看几幅作品,然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联想图例) 学生先自己归纳 师补充总结:联想就是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客观事物间由此及彼的相似性的内在关联性导出的新结果。 5、欣赏(鼠标的形象联想),多媒体展示。 训练1:给定一个物形--橘子瓣联想出形状相似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 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老师每组发放一个橘子瓣,以供参考,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舒缓学生情绪,激发灵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答案,互相提示,互相激发灵感。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得多的 小组为胜。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人物画》word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图1 古代壁画中的人物画图2武侠影片中的人物造型 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教师小结。 (三)访问艺术家——梁楷(笔墨大不同) 1. PPT课件:出示图1、图 2. 3. 设置问题: ( ( 教师小结:同一个画家,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 用不同笔墨。 图1泼墨仙人图图2太白行吟图 三、示范环节 (一)小练笔 1. PPT课件出示:各类人像摄影局部。(如:发型、五官、服装、手部等等) 2. PPT课件出示问题:你能用哪些来“笔墨”表现这些人物?(或者人物的哪些部位)? 3. 学生尝试练笔,自主选择图片中的部分,尝试用笔墨技法表现。教师巡视。

注意:教师在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练笔作业,对于典型作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提问。 4. 教师提问:你有小困难吗?你有小妙招吗? 注意:教师根据练笔反馈生成的问题。适当展示问题作业,让同学们谈一谈,说一说。有其他的笔墨效果,也可以一一展示。以加深笔墨的体会,为后续学习服务。 (二)教师示范 1. PPT课件:出示各类人像摄影完整照片,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1)哪幅照片最吸引你? (2)希望老师示范哪个部分? 3. 教师示范:局部的表现技法。(如:脸部刻画、染色小窍门等) 注意:教师示范亦可以针对学生练笔中出现困难较多的部分来示范。 4. 教师出示:完整示范作品,学生观察。 5. PPT课件出示:水墨人物画基本过程:勾线、落墨、染色。 注意:教师说明勾线、落墨、染色三步是常规过程,但有时也不必苛求三个过程,可引导学生回忆欣赏时的干擦、没骨作品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选择教师本人,或者班级学生的照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个性等,即所谓的“意在笔先”。教师的示范,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帮助解决教学难点。 四、作业环节 (一)PPT课件出示:梯度作业菜单(作业内容)和作业要求 作业菜单: 1. 水墨人物头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2. 水墨人物半身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3. 水墨人物全身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4. 水墨群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注意:作业环节,可以提供学生教材以及学案资料(各种典型人物摄影和西方变形人物画作品等)。在资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生动有趣的,适合水墨表现的典型作品。 作业要求:水墨的眼光,生动的笔墨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并针对生成性问题,有针对性指导。 五、展评总结 (一)展示评价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

第一课色彩的对比 教材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一节色彩知识课。色彩具有多样性,当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表现出差别,产生比较作用时,就产生了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有些色彩的对比给人的感觉是强烈的、活跃的,有些色彩的对比则相对较为柔和。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与感受色相之间产生的较为强烈的对比。 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觉和辨识能力。 2. 欣赏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 3. 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过程: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感受学习色彩对比的重要性。 ⑴理解什么是对比和什么是色彩的对比。 ⑵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理解色彩之间存在对比的意义。通过欣赏身边的色彩或是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让学生思考“如果世间万物只有一种色彩你会感觉怎样?”让学生明白正

是因为色彩之间的对比作用,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是现在这样的五彩斑斓,充满活力。 抓住重点,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 色彩的对比分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本节课所学的色彩对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间所呈现的比较强烈的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在生活及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在各种不同颜色的对比中,以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之间形成的对比最为强烈,由于它们之间是互为补色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补色对比。教学时,可以先从补色对比入手进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强烈的色彩对比之美。 欣赏感受色彩对比之美,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把色彩知识的学习与感受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绘画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主要的颜色? 这些颜色之间的对比程度怎样? 你认为画家用这样的色彩对比想表达什么? 画面上的色彩对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学生用对比色创作美术作品。 (3)让学生运用对比色在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创作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思考: 你创作的主题是什么,是否适合用对比色来表现,为什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班级()姓名()一:徐悲鸿与奔马理论部分 1. 徐悲鸿,杰出的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江苏宜兴。 马,是徐悲鸿一生最爱的题材,并以画马驰誉中外,以泼墨写意和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千姿百态的马。 他画的马融合了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和中国画的写意,笔墨酣畅,形声俱全。 二: 戏曲人物理论部分 1. 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称为脸谱。 它一般用于净、丑角色所扮演的各种人物。 脸谱可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红脸表示耿直,黑脸表示粗豪,蓝脸表示勇猛,白脸表示奸诈。 三: 水墨人物理论部分 1. 我国的水墨人物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从宋代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刘文西、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 2. 《老农》现代刘文西《喜春图》现代尉晓榕《曲木家的小客人》现代刘国辉《高原之晨》现代吴山明 3. 人物画的步骤: 1 / 3

1. 从五官入手,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的脸部。 2. 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 3. 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四: 画家林风眠 1. 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生于广东,19 岁赴法留学。 擅长仕女、花卉、芦雁等题材。 她试图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同的语言,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2. 彩墨画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上面设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为丰富、明快、鲜亮。 3. 林风眠作品的特点: ①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②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③用笔: 概括、干脆、简练、迅疾;④用色: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⑤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七: 做做陶艺理论部分 1. 我国有近万年的制陶历史,陶艺创作多姿多彩。 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种演变而来,它更注重作品的审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科学 年级:六年级(2)班 任课教师:xxxxxxx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 本册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本册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 全册共有17课,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三课专题欣赏,“综合·探索”领域有两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如《街市新貌》中美术与语文相结合,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再如《公交站台设计》等是手工制作与设计的结合,体现了跨学科的总和。 二、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但是,学生的美术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美术的兴趣也远不如低年级。创作形式上缺乏想象力,一般是比较实际的去描绘事物。造型和审美能力相对低年级比较强。 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对美术现象进行较为理性和深刻的分析,但每个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门外汉。 学生作品缺少童趣,难得想象力,绘画技巧日渐成熟但同时画风呆板,喜欢社会生活中流行的“动漫卡通”与教材中倡导的审美意象差异太大。 本学期主要对学生加强美术技能、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这三方面的培养。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分为欣赏、绘画、工艺三部分内容组成。教参中有说明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目标。 (一)、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 (二)、技能目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 (三)、情感目标分接受和初步具有两级。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六年级美术上册 难忘的一件事 教案 浙美版

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

适合表现“难忘”的场景。 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4.大胆创作。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5.欣赏交流。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 (3)小结。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试题

六年级美术知识点 2014-1-6 一、填空(25%) 1、我们在画《蔬菜》时,可以选择的几种蔬菜,也可以选的几种蔬菜来画。 2、用线描绘一个物体时,要注意线条的的变化。 3、用水粉色画画时,颜色画得些,表现力就比较。画深的地方时最好不要加,而想把颜色画浅时可以调进。这样画出的水粉画,又有。 4、制作木版画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刀痕去表现物体,是木版画特殊的语言。9、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列举几个仿生学的事例。 5、一个身材匀称的人,全身的高度相当于个头的高度,坐着时大约是个头的高度,蹲着约是个头的高度。 6、古老岩画上的人物,用进行装饰性的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在画人物装饰画时,我们可以利用的方法。 7、,甚至,都有助于表现人物动态。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的变化。 8、考古学家把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在达到顶峰,战国以后,被所取代。是权力的标志. 二、判断10% ()1、铜是人类认识的第一种金属.中国人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在长期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铜中 加锡、铅,可以增加熔点,增加硬度,易于铸造 成器,这种铜锡和铅的合金本来呈金黄色,生锈后才 呈现清绿色,所以叫青铜。 ()2、实物标识有商业、审美价值。实物标识设计时要注意和商店相吻合,有创意,还要注意色彩鲜艳,明 丽。 ()3、中国木版年画富有装饰性,和剪纸很相似,制作步骤是:制版、画稿、印制。彩色木版年画需要制作 多块版子,进行分色套印。 ()4、门神是木版年画的最早表现形式。 ()5、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

三、连线20% 风景徐悲鸿 《人像》黑克尔 《工人》门采尔 《画画的男孩》保罗·贺加斯《小姑娘》冷冰川 《农民》何家英 《人像》河北武强木板年画《洗头》毕加索 《一家人》齐特曼 《春耕图》克鲁杨 四、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画一幅画。45% 注意色彩搭配和构图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四课缝缝绣绣 教材分析: 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刺绣又称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刺绣为"黹"、"针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绣"与"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锦纹为平凹凸感,绣为高花,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中国的刺绣,先是刺绣衣裳,逐渐扩展到刺绣起居用品;后来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明朝时产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工艺已相当精湛,各民族都有异彩纷呈的刺绣工艺。 本课选材民间传统手工艺--缝绣,不仅要学生了解刺绣作品,掌握缝绣的基本知识,还要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使学生形成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教科书上还展示了一些民间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另外教科书为学生出示了缝绣基本针法和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找同学说一说自己服饰上的图案都什么,这些图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有粘贴的、有印染的、有绘画的、有刺绣的)二、欣赏民间传统刺绣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新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1册

新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1册 苏教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教学设计

第三课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教材分析: 纵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在设色时基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写实性方法,再现画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观世界色彩的真实,我们称之为再现性色彩。另一种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主观地选择、搭配色彩,以表现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我们称这类色彩为表现性色彩,也有人称之为主观性色彩。 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是色彩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及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色彩,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色彩是绘画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现方法并不只局限于再现性色彩的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每一种颜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感觉和表现色彩。 教学目标: 1. 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 2. 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3. 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用色彩绘画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色彩的像与不像的问题,他们挥洒自如,想用什么色画就用什么色画,可以说这个

时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现性色彩来画画。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绘画的风格也越来越倾向于写实,他们开始认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画才是好画,反而并不容易认同那些充满激情的表现性色彩绘画。所以要随时纠正孩子的片面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 1、在开始上课时,有必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观”“主观色彩”“表现性色彩”和“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⑴可以出示色板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⑵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11页左上角的学生作品,讨论作者是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你从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由你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情绪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去进行表现。 (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名作,了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不同方法。重点感受与认识那些从画家主观感受出发创作的表现性绘画。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阶,表现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蕴涵着画家对生命、阳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欣赏、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第3课纸柱造型 教学目标? 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教学新授: (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 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某些部位,使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3)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个变化的柱子。 (4)问还有新花样吗集思广益,逐步把原来的简单纸柱变成出乎意料的具有“豪华装饰”的纸柱。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6、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7、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的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8、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9、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活动三: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板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来表现经历和感受。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多种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水彩颜料、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及相关用具。 导入: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欣赏:出示儿童画《拔虫牙》(放大图),画面与故事对照,欣赏画面是如何表现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的。 讲述与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间)各讲述一件自己曾经历的难忘事,体验当时感受:欣喜的、惊讶的、孤单的、热闹的等。 师生合作:以某一学生所讲述的难忘故事为容,师生板演合作一幅记忆画。注意:在合作中教师要以儿童心理和稚拙笔法经营画面,着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 创作表现:在教师的创作启发下,学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现成有主题的画面。注意:自由选用不同绘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评述:同学互相赏评习作。有没有在习作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画面有没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达出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三课蔬菜(一),(二)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与蔬菜相似的颜色。 2、学习蜡笔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课前准备:蜡笔、图画纸、示画、各种蔬菜。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演示。 (1)请同学们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看图片,都有哪些菜?说说这些菜新鲜不新鲜?为什么?师幼总结:新鲜的菜水分多,

颜色鲜艳。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涂色应该有一定的力度,着色均匀。 (3)教师示,在画好的轮廓的边上涂上一圈,再在里面涂满涂浓,才是漂亮新鲜的蔬菜。 2、提出作画的创作要求。 着色均匀、掌握一定的力度。大胆表现丰富画面。 3、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要点。 (1)画的蔬菜要大,画的品种要多。鼓励同学们大胆画各种图像。 (2)画的蔬菜要新鲜,颜色涂满,涂浓。 4、同学们自由评价同伴作品,引导说出作品的色彩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鼓励鼓励着色均匀,有力度。 第四课买菜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欣赏图片,提高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2、通过练习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 (一)重点:根据图片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二)难点:怎样把买菜的场景现象的具体丰富. (三)训练点:分步仔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录像,说说这是哪儿?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课堂指导。 1、整体观察。 仔细看图片,说说菜场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部分观察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菜场的菜很多?具体的说一说。 (2)从哪儿又能体现菜场的人很多? 3、看录像回忆上次买菜的情景 4、说说你是怎么买的?

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课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

第二课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 《色彩的调和》是继色彩的对比之后的又一节色彩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调和之美。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颜色,颜色之间就会形成色彩对比关系,只不过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有强对比和弱对比之分而已。在《色彩的对比》一课中,我们重点让学生感受色彩之间存在的比较强烈的对比,而《色彩的调和》一课则着重于让学生体验色彩之间因为存在着弱对比关系而形成的比较协调的色彩感觉。一般来说,当我们说起色彩的调和时,主要是指邻近色和同类色。在色轮中,凡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都比较弱,我们称之为邻近色。同类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颜色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同类色。 同类色或邻近色的相互搭配使用,给人协调统一、层次丰富的美感。 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2. 欣赏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协调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 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知识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1)复习色彩的对比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色彩的强对比引

到色彩的弱对比上来,让学生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可以同时出示一幅色彩对比很强烈的作品和一幅色彩对比比较弱的作品,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幅作品色彩的不同感觉,并在色相环中,找一找这些色彩所在的位置,看看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在色相环中,色相对比距离为120°~180°的为强对比类型,色彩的对比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具有刺激性。而色彩之间的距离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相对对比关系弱,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我们可以把呈现这类对比关系的色彩称之为相互调和的色彩。 (2)清晰界定邻近色和同类色的含义。 色彩的调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我们称邻近色和同类色是相互调和的色彩。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等美术活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邻近色和同类色的概念。(出示课件)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风景、设计作品或绘画作品来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临近色之间的关系。(比如朱红与橘黄,朱红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橘黄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虽然它们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在色轮中,凡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橘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橘黄、淡黄、柠檬黄等等区别。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