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17)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

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围麻醉期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研究;

2. 靶控输入麻醉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3. 麻醉药对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4. 肿瘤病人术中自体输血安全性的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4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由导

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

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

五、课程学习要求

应修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2. 专业外语2学分。

3. 学位专业课3学分。(导师组开设)

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 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4. 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鼓励博士研究生使用外国语进行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5次。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参与次数、主讲次数和考核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对在重要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可给予前沿讲座学分奖励。

。5、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负责安排,在麻醉学及相关科室进行不少

于6个月的轮转。

临床实践安排(时间、科室)确定后需提交各培养单位教育处备案。临床实践由轮转科室及导师组负责考核评估(实践课成绩>70分为合格),医学院负责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二)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三)补修课: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1-2门,不计学分。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博士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修的课程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由5-7名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博士生入学以来的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论文的设计与准备及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

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完成。

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阅文献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6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字。综述由导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

博士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前必须先进行开题报告,听取专家意见,完

善论文思路,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二学期完成。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

50%。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完成后,开题指导小组进行充分讨论评价后,方可确定研究的题目。开题报告及其相关记录存档备案。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

研究生在开题后的论文研究阶段,必须向导师组进行至少2次以上论文中期报告,导师组在听取汇报和原始资料审核的基础上给出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给予指导。中期报告要求有文字记录备案。

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3、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研究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1个月,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进行公开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博士学位论文及相关进行严格、认真的

审查,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有关预答辩工作按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4、实验记录

认真进行原始材料审核(在论文中期报告和预答辩时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原始记录使用统一的实验记录本,按学院制定的统一审核表,由导师及专家进行审核并备案。

5、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按照〈山东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析合理恰当、写作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6、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收录期刊(2区及以上,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且论文为影响因子为3分以上或论文影响因子累计3分及以上。

提前毕业要求:

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要求后,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2区及以上,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论文单篇影响因子3分及以上或累计5分及以上,经导师同意最多可以申请提前毕业1年。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

1 ?〈现代麻醉学》第4版(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

2 ?《临床麻醉药理学》陈伯銮主编)

3 .〈当代麻醉与复苏》(孙大金、杭燕南主编)

4.〈Anesthesia》6th edition (edited by Miller )

附:需阅读的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 .〈中华麻醉学杂志》

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3 .《临床麻醉学杂志》

4 .〈An esthesiology》

5.

6. 〈British Jour nal of An esthesia 》

7. 〈Ca nadia n Jour nal of An esthesia 》

8. 〈Acta An esthesiologica Scandino vica 》

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环境类,专业代码 081001) 一、培养目标 秉承学校“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综合专业技能,能在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现代环境检测技术、资源、现代环境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自身在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相关工作所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环境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2006年8月日 一、概述 1)概念 2)椎管麻醉根据注药部位不同分类 a)蛛网膜下腔阻滞 b)硬膜外腔阻滞 c)骶管阻滞 3)椎管的解剖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2、麻醉分类 a.轻比重 b.等比重 c.重比重 3、麻醉平面(围)的分类 a.高位腰麻 b.低位腰麻 c.鞍麻腰麻 d.单侧腰麻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脊液的生理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1、直接作用 ①作用部位 ②阻滞顺序 ③阻滞平面差别 ④局麻药的临界浓度 2、间接作用(全身影响)

①循环系统的影响 a.血压 b.心率 c.心排出量 d.心脏功能 e.冠状动脉血流量 ②呼吸系统的影响 ③胃肠道影响及其他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1、术前访视病人 2、术前用药 (四)常用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Lidocaine) 2、普鲁卡因(Procaine) 3、丁卡因(tetracaine)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a.各种局麻药配制浓度 b.使用以上局麻药的注意问题 (五)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1、体位 ①侧卧位 ②坐位 2、穿刺部位及消毒围 3、穿刺方法 ①直入穿刺法 ②侧入穿刺法 (六)阻滞平面的调节(注意问题,影响扩散因素) 1、穿刺部位(节段选择) 2、体位和麻醉药比重 3、注药速度 4、穿刺针斜口方向

5、脑脊液压力和病人年龄及病情 (七)麻醉中管理 1、麻醉平面的调节(管理) 2、循环稳定 ①血压下降 ②心率缓慢 3、呼吸管理(呼吸抑制) 4、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诱因 ①血压骤降 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③手术牵拉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 (一)头痛 1、原因 2、症状与体征 3、预防及处理 (二)尿潴留自学 (三)神经并发症 第二节硬脊膜外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2、硬脊膜外阻滞方法有: (1)单次法;(2)连续法 3、根据硬脊膜外腔阻滞部位不同可分: (1)高位硬膜外阻滞(C6-T6) (2)中位硬膜外阻滞(T6-T12) (3)低位硬膜外阻滞(下肢、盆腔) (4)骶管阻滞(肛门、会阴) 二、硬脊膜外阻滞的机制及其生理影响 (一)局麻药作用部位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 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王秀丽王庚(共同执笔人)冯泽国江伟李军张兰陈绍辉金善良袁红斌徐懋(共同执笔人)郭向阳(共同负责人) 止血机制正常的患者,区域麻醉导致封闭腔隙内(颅内、眼内或椎管内等)血肿和神经压迫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很低。但对于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抗血栓药和其他导致止血异常的患者(创伤、大量失血、肝功能异常和DIC等),区域麻醉导致血肿的风险增加。一旦发生椎管内血肿或其它深部血肿,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截瘫、神经损伤、明显失血、气道梗阻等。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服用抗血栓药物预防血栓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房颤、静脉血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等患者,通常会应用抗血栓药。此类患者接受区域麻醉时,其止血功能的异常增加了区域麻醉的风险。 对于围术期使用抗血栓药的患者,区域麻醉时机的选择很重要。麻醉科医师应该掌握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该类患者应用区域麻醉的风险降到最低。不同的患者,药物的代谢亦不同,应注意凝血功能的检查。熟悉抗血栓药物的药理特点并结合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麻醉科医师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本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心脑血管及深静脉血

栓用药和区域麻醉的应用,为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区域阻滞管理提供意见,规范围术期的相应管理,供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参考。 一、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药理 临床常用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酶药、抗血小板药及纤维蛋白溶解药等。中草药和抗抑郁药也有改变凝血功能的作用。各类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简述如下。 (一)抗凝血酶药 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①肝素(UFH):是一种分子量在15 000~18 000 D的粘多糖。UFH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后者对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Ⅸ、Ⅹ、Ⅺ和Ⅻ的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UFH为血管外科及心脏外科手术中常用药物。UFH可被鱼精蛋白中和而失去抗凝活性(1mg鱼精蛋白可拮抗100U肝素)。UFH在低剂量(≤5000U)使用时即可抑制Ⅸa。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以了解其抗凝程度。通常,皮下或静脉给予肝素可维持aPTT在其1.5~2.5倍正常值。此外,UFH 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长时间使用时需复查血小板计数。 ②低分子肝素(LMWH):LMWH的分子量为2000~10000 D,皮下注射2h~4h达峰,半衰期3h~4h。LMWH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 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针对不同适应证的推荐剂量,LMWH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8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试验测试分析、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或机械车辆、土木建筑、核能风能等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与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复合型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研究型、复合型人才。 二、规范与要求 1.知识架构 A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要学生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 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A4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A5掌握本专业所需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A6了解现代力学的知识体系,理解力学学科认识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确认识力学作为现代工程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能力。 A7掌握工程力学的知识体系。 A8掌握力学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 A9掌握某些计算机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在力学学科领域内应用的技能。 2.能力要求 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B4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以及具有对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 1.基本规格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具备从事环境工程专业和相邻专业及跨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有较高的中、外文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在数学、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应具有厚实的基础; 2.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与制图并获取相关信息;3.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 4.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行管理,同时也具有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动态。 三、培养特色 以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工程类专业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手段,适应学生工程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知识构建需要,培养出符合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及社会需求的,在固体废物处理、水处理和农村环境保护上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高素质专业环保人才。 四、学制 四年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2.主要课程 数学、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气、固方向)、环境工程实验等。 六、学位授予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 1?培养目标? 1)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品德端正,有良好医德医风并具有丰富临 床经验、有独立和创造性的科研能力、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 2?具体要求? 1)临床工作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基本掌握麻醉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独立的临床研究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室及临床教学工作能力。? 3)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并有一定写作及会话能力。? 4)身体、心理健康,能适应繁忙而紧张的临床麻醉工作。? 二、学习年限? 1?临床医学硕士生为三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为五年,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阶段,硕士生阶段为两年,博士生阶 段为三年。? 三、专业范围和研究方向? 1?专业范围:手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包括临床麻醉、镇静、疼痛治疗和麻醉介入性治疗;急诊抢救和复苏;重症病人监测和治疗、呼吸支持病人的治疗管理;门诊急、慢性疼痛病 人的治疗处理;体外循环以及快速戒毒的管理及处理等。? 2?研究方向:上述专业范围的临床及相关课题均可列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硕士生的研究 选题应位于国内或国际临床麻醉学科同领域的前沿。? 四、培养方式及具体要求? 1?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临床技能的培养以导师和临床科室的教师(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结合为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导师和指导小组结合为主。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临床上和科研上都要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具体要求? 1)临床硕士生课程与临床训练定为30个月,完成全身麻醉病例数不低于400例,其它麻醉病例不低于300例。除处理常见病种的麻醉外,适当学习和初步了解特殊病种及疑难病种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硕士期间应进行相关学科轮转学习,根据导师组意见选择适当学科,如ICU、CCU、RCU、小儿麻醉等,时间不超过10个月。? 2)在临床训练的最后6个月,临床硕士生需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病历分析总结或综述一篇。文 章内容应紧密联系临床,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有条件也可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简单论文。? 五、学位课程与考试要求? 课程按研究生院的要求上课和考试。要求完成18学分的学位课程? 1)公共课:政治、公共英语。? 2)基础课:(不少于5学分)根据研究方向在研究生院设置的课程中选择。? 3)专业英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4)专业课:临床培训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六、阶段考核? 1)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每年5月15日前)完成阶段考核工作。?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麻醉学专业课硕士考试试卷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试卷 2010 年级麻醉学(课程)试卷 学号姓名 命题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教研室:麻醉学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低流量麻醉机”的氧流量是 ( ) A.0.01~0.02L/min B.0.02~0.03L/min C.0.03~0.04L/min D.0.04~0.05L/min E.0.05~0.06L/min 2. 患者55岁,女性,体重67kg,血压180/100mmHg,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未经正规治疗,其ASA分级应为 (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变化而脑血流不发生相应改变 ( ) 3.在什么范围内PaCO 2 A.低于25mmHg B.低于40mmHg C.高于100mmHg D.低于25mmHg高于100mmHg E.低于40mmHg高于120mmHg 4. 血小板数为多少时,术中和术后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创面渗血过多,应视为手术禁忌 ( ) A.≤20×109/L B.≤30×109/L C.≤40×109/L D.≤45×109/L E.≤50×109/L 5. 成人麻醉面罩中的死腔容量约为 ( )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6. 低血钾时静脉补充钾盐,错误的说法为 ( ) A.静滴速度不宜过快 B.一般见尿补钾比较安全 C.氯化钾的浓度一般不宜超过0.3% D.严重缺钾时可静推10%氯化钾 E.严重缺钾 时,每日可补充氯化钾6~8g 7.下列哪种静脉麻醉药最易引起喉痉挛 ( )

A.氯胺酮 B.硫喷妥钠 C.丙泊酚 D.咪达唑仑 E.依托咪酯 8.颅内压升高的三主征 ( ) A.头痛.呕吐.眩晕 B.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C.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D.头痛.呕吐.复视 E.头痛.呕吐.高热 9. 全脊麻时病人首先出现 ( ) A.呼吸抑制 B.循环抑制 C.意识丧失 D.抽搐 E.大叫 10.屏气试验是粗略测定心功能的简单方法,正常人可持续多少秒(s)以上() A.10s B.30s C.40s D.50s E.60s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留置气管导管期间的并发症有: A.导管梗阻 B.导管脱出 C.误入单侧主支气管 D.呛咳动作 E.支气管痉挛 2. 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 A.舌后坠 B.下呼吸道阻塞 C.喉痉挛 D.麻醉装置不当 E.气胸 3. 如下哪些情况下应放弃硬膜外麻醉: A.多次穿破硬脊膜 B.穿刺或置管时误伤血管,致有多量血液流出 C.患者过度紧张 D.手术时间冗长 E.休克失代偿 4. 氯胺酮麻醉的禁忌证有: A.高血压患者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内耳手术 D.癫痫和精神病人 E.颅内高压患者 5. 单肺通气时: A.PaO2在70mmHg是临床可以接受的低限 B.单肺通气的潮气量为10ml/kg C.FiO2为100% D.呼气末气道压应<30~35cmH2O E.调整呼吸频率使PaCO2维持在37~40mmHg 6. 下列哪些情况易发生呕吐误吸 A 上消化道出血 B 急症剖腹产 C 肠梗阻 D 脑外伤昏迷 E 麻醉苏醒期 7. 床边简易测试肺功能的方法有 A 吹气试验 B 屏气试验 C 吹火柴试验 D 肺部CT检查 E 病人呼吸困难程度 8. 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有 A 穿刺部位 B 病人体位 C 药液比重 D 注药速度 E 针口斜面方向 9. 下列哪些病人使用局麻药时不能加用肾上腺素: A.末梢部位手术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糖尿病 D.休克病人 E.气管内表麻 10. 拟行全肺切除术的病人其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最低限度应符合: A.FEV1>2L,FEV1/FVC>50% B.MVV>80L/min或>50%预计值 C.RV/TLC<50% D.平均肺动脉压<35mmHg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 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 一、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血浆中含有无机离

子(主要是Na+ 和Cl- )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 )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Jv=KhA[ (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在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血管中的δ值超过0.9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伤等病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COPMV 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COP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通常每日液体摄入量成人大约为 2000 mL。每日液体损失量包括(1)显性失水量:尿量 800-1500 mL;(2)隐性失水量:肺呼吸250-450 mL、皮肤蒸发250-450 mL;(3)消化道液体丢失量,呕吐、腹泻和消化道准备时需考虑。消化道液体分泌量及成分见附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力学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演算能力; 2.掌握系统的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建立简单力学模型的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科学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计算力学、力学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力学基础理论及某些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能力和力学应用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学制 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较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58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5 学分,实践教学8 学分,课外培养计划5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版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研究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物理性污染的防治技术,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化学、机械和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研究方法,具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开展环境评价规划和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政府部门、市政部门、环保企业、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学校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评价规划、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预期本专业毕业生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愿意为社会服务;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好运用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了解环境工程和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满足工作岗位要求,胜任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开发、环保工程施工与运营管理、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在工作中具有跨职能团队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相应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备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发展为合格环境工程师,具备独立解决环境工程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项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了解环境工程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疲劳与断裂; 2、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3、力学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4、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5、非线性系统识别。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在校学习年限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则,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在研究生入学后的1个月内组织完成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培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注意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 2、指导教师确定后,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指导硕士生制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培养计划。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时间和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尽早安排研究生进入论文工作,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选题、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应贯彻启发式讲授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实验研究活动,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对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2502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2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环保工程设计、运营与管理等基本技能,适于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培养良好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精通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 具备基本的经济、规划、管理、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学检索、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熟练运用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查阅、沟通和交流;熟悉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能够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基本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 3.能力要求 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培养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环境领域中监测、规划、设计、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从事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四、学制和授予学位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解析-麻醉学专业分析

麻醉学 一、专业介绍 麻醉学专业是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而成的专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之一。 1、研究方向 01神经病理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02创伤麻醉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为例) 2、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扩充和深化麻醉学尤其是麻醉基础理论和临床麻醉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掌握病理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理论。对麻醉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系统的了解。具有初步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医疗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成为有一定的学术科研水平和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本阶段的培养还要求研究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学风、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注:以上以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二、推荐院校 麻醉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温州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三、麻醉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麻醉学专业就业前景利弊分析: 1)麻醉学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就业率相对较高。 目前麻醉的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不多,所以研究生比较容易找工作。麻醉学由于其专业特点明确、适用性强等特点,其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一次就业率也较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毕业生的自主就业方式大大增加,使本专业人才有了更广泛的利用。加之国家近年来颁布的各种毕业生就业政策,更使本

哈工程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专业简介 本专业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舰船设计专业。始终保持军工特色,设有船舶性能、船舶结构、船舶设计、潜器设计、海洋工程5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涉及面广,除数学、力学外,主要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焊接技术及管理工程等学科。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阻力与推进、船体制造工艺、船舶设计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与结构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迄今为止,本专业已为我国船舶工业培养本科生5100余人。本专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手段,拥有大型实验室,其中“风、浪、流海洋环境模拟水池(50米×50米×30米)”拥有国内唯一的X—Y航车系统,“船模实验水池”长110米,配备有三维多板造波机、大型四自由度适航仪等先进设备,是ITTC成员单位;“工程结构实验室”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船舶CAD/CAM实验室拥有各类主流大型造船工程应用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为广船国际等大型造船企业设立tribon软件培训中心。本专业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的评估和认证的本科专业,每年提供20名免费学生会员名额,标志着本专业的教学和实验水平得到国际认同。挪威DNV船级社、法国BV船级社、日本NK船级社等国际主要的船级社和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在该专业设立奖学金。近年来,本专业与美国休斯敦“能源谷”紧密联系,共同创建了“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入围我国“111工程”计划。2006年《科技时报》评选本专业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本专业一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历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表明,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沿海沿江各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部分取得留学资格,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德国、日本、希腊等国留学深造。本专业将为有志于我国船舶事业、海洋开发事业的青年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完备的科学研究设施。 2.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暂无详细介绍) 3.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机场工程等方面从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预算、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念执着、素质优良、崇尚科学、脚踏实地,掌握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城市及区域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能力,能在不同行业尤其是化工、冶金、矿业行业从事污染控制与治理、环保工程设计、环境咨询、研发、管理、经营、规划设计、推广、教学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毕业生知识要求 1 / 12

2 / 12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3 / 12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钒钛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等。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环节)170学分和素质拓展10学分(免费)方能毕业。 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结构 机基础1的1.5学分、体育4学分等三者构成)。 六、课程修读计划 1、必修课程:共13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30.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1学分,实践必修课程57学分(不包括素质拓展10学分)。 4 / 12

说明:大学英语3为4学分,学生在选课前参加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未达到380分,选修大学英语3(综合训练),通过则从听说读写译等课程中选1门。 5 / 12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17)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事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事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围麻醉期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研究; 2.靶控输入麻醉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3.麻醉药对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4.肿瘤病人术中自体输血安全性的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4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由导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

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要求 应修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 2 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2.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专业课3学分。(导师组开设) 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4.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 力。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鼓励博士研究生使用外国语进行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

2016年麻醉学教研室选修课程

2016年麻醉学教研室选修课程课程结构:临床操作课程 授课内容:经口气管插管 学时:2 教学方法和手段:模拟人 教学程序讲解+示范+辅导操作 授课老师:鲁应军 最佳学生人数:3人

经口气管插管 1、教学程序:讲解+示范+辅导操作 2、教学方法和手段:模拟人 3、具体要求 ⑴讲解(30min) (一)适应证 1. 绝对适应证:指病人的生命安危取决于是否采用气管内插管,否则禁忌在全麻下手术。计有:①全麻颅内手术;②胸腔和心血管手术;③俯卧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的全麻手术; ④湿肺全麻手术;⑤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的病人(如颌、面、颈、五官等全麻大手术,颈部肿瘤压迫气管病人,极度肥胖病人等);⑥腹内压增高频繁呕吐(如肠梗阻)或饱胃病人; ⑦某些特殊麻醉,如并用降温术、降压术及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等;⑧需并用肌松药的全麻手术。 2.相对适应证:取决于麻醉医师个人技术经验和设备条件,一般均为简化麻醉管理而选用,如时间长于2小时的任何全麻手术;颌面、颈、五官等中、小型全麻手术等。 (二)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可引起严重出血,除非急救,禁忌气管内插管。 2. 相对禁忌证:呼吸道不全梗阻者有插管适应证,但禁忌快速诱导插管。并存出血性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者,插管创伤易诱发喉头声门或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血肿,继发呼吸道急性梗阻,因此宜列为相对禁忌证。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均宜列为相对禁忌证。如果需要施行气管插管,动作需熟练、轻巧,避免意外创伤。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出血史者,禁忌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者对插管基本知识未掌握、插管技术不熟练或插管设备不完善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 (三)优缺点 1.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系分泌物。 2.对呼吸功能不全或喉反射不健全病人,可有效施行辅助呼吸(assisted ventilation)或控制呼吸(control respiration),避免胃膨胀并发症。 3.对胸腔内手术病人或需要呼吸治疗病人,可按需施行各类正压通气。 4.允许手术者将病人安置在任何体位(俯卧、侧卧、坐位和头低脚高位等),病人不致产生过分的通气障碍。 5.允许麻醉科医师远离病人继续有效操作麻醉与通气。 (四)插管前检查与估计 1.牙齿 (1)有无松动吁齿,或新近长出的乳齿或恒齿,其齿根均浅,缺乏周围组织的有力支持,易被碰落。乳齿一般于出生后6个月长出;恒齿于6岁时长出,至12岁换全。因此,在6~12岁期间要特别重视保护牙齿。牙周膜炎可致齿槽骨疏松和牙龈萎缩,由此会导致牙齿松动,原则上均应于手术前拔除。 (2)有无固定牙冠或牙桥,注意其部位,多数用瓷釉制作,质地较脆易碎,操作喉镜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