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精编练习题(有答案)

《女娲造人》精编练习题(有答案)
《女娲造人》精编练习题(有答案)

23 女娲造人

01 积累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女娲.(guō)寂寞.(mò)

蓬.勃(péng) 莽.莽(máng)

B.澄.澈(dèng) 崛.起(jué)

掺.合(cān) 揉.团(róu)

C.气概.(gài) 幽.光(yōu)

藤.条(téng) 不堪.(kàn)

D.溅.落(jiàn) 挥洒.(sǎ)

泥潭.(tán) 省.事(shěng)

2.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__⑤__下一条枯藤,__③__入一个泥潭里,__②__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__④__,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__①__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①捏②搅③伸④挥洒⑤拉

3.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发扬”和“继承”逻辑顺序不当,应该调换位置。

(2)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传为婚姻女神。

把“但是”改为“因此”,因为“被传为婚姻女神”与前面的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

4.有人认为文章第一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删掉。因为这一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大背景:在天地分开以后,由于没有人类而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5.你从本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示例:人具有可贵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6.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

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

项目二:填写人类进化表

项目三: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编写想象故事

(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

,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将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

人的形象。

示例:未来人的脑门特别大,思维能力强;双耳张开,能听到宇宙外的声音,脸部会有三只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两肩会长出双翅,能边跑边飞。

02 拓展阅读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7.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女娲补天

8.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把天弄破了?

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撑天的柱子的不周山,柱子被撞断了,天就破了。

9.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10.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1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女娲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爱心,她给了她的孩子伟大的母爱,意志顽强。

文章标题

【常考题型】1.拟写(概括)文章标题。2.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3.分析标题的作用。

【技法点睛】1.拟写(概括)文章标题。首先要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其次,要看开头、结尾、中心句、过渡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2.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1)看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4)把握标题的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7)寻找文章线索。

3.分析标题的作用。(1)散文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小说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设置悬念;③贯穿全文的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7。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之前我跟大家分享了初中地理《日本》的说课稿,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师招聘的面试中另一种重要的存在——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依据课题所作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案是考察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是教学设计最核心的部分。试讲教案一般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下面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学信教师考试v中的一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希望可以对于要考教师的小伙伴们有一点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2.新课讲授 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赛课必备)_1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 教案(赛课必备)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 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 盘古开天》、 夸 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投影出示:上 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

语文S版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语文S版《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语文S版《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通俗易懂,但是,文字的表达效果却又是形象生动的,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准备在语言表达上做文章,通过对比,积累语言表达的感性的方法,再通过对比,把这种方法内化为学生对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教学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阅读活动,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的内容。 师生研讨:析读相关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丰富这些内容的? 得出结论: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回读课文丰富情节与丰富细节的语句,说说,通过这些丰富了的内容,我们可以感知到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阅读活动,得出结论:女娲是一个神,她无所不能;女娲是一个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娲还是一个母亲,有母爱情怀,有勤劳品格。 教师板块小结: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通过神奇的幻想,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想象,是神话的生命,描写,是生动的前提。 2、学生阅读,思考,一致认为,《女娲造人》一文中,所丰富的情节与所丰富的细节,都可以移植到“上帝造人”的故事里来。我追问:女娲造人与上帝造人,在丰富情节与丰富细节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女娲造第一个“人”以后,是继续不辞劳苦地造第二个、第三个……而上帝,造出“亚当”以后,把伊甸园交给他管理,自己就休息去了;女娲利用神力把人直接分为男女,而上帝,却是很细心地为亚当造了“夏娃”;女娲安排了人类的繁衍,而亚当和夏娃是因为偷吃了禁果受到上帝的严厉惩罚,被逐出了伊甸园,他们相亲相爱,繁衍了后代;女娲身上是母性,而上帝,身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3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3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设计思想 《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 七、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篇二设计思想: 《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

《女娲造人》课后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课后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 有教育机智。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女娲造人》故事新编(2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她神通广大,能上天下海,腾云驾雾......几乎无所不能。 有一天,她漫游天地之间,突然觉得太荒凉了,虽然有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但没有一个能用她的语言和她说话。于是,女娲决定创造一个和她一样的生物。 她随手从天上摘下一颗星星,用手捏成她的样子,然后放到地上,谁知这小人一触地就活了起来,叫她“妈妈”,她开心极了。经过第一次的成功,她决心要创造许许多多的小人,使天地间充满生机。 她又从密密麻麻的星空中摘下几颗星星,勤奋地工作了起来。小人越来越多,“妈妈”“妈妈”的叫声不断响起,而女娲也劳累不堪了,她好想睡一觉。但一觉醒来天就亮了,星星也就消失了,所以她要强打起精神做自己的工作。终于,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她也以石为枕,以叶为被睡了下去。 她醒来天又黑了,于是就慌忙起来工作...... 这样持续了好几天,她对自己说:“这样造人太慢了,必须想个快捷的方法,否则永远也造不完人。”一抬头,看见崖上有条结实的枯腾,连忙扯下来,想到一个好办法。 她挥鞭去打星星,一打就是一大片,并且掉落到地上的星星变成的人也与她捏出来的人一般无二。 就这样,她奋力的打啊打,掉落的星星越来越多,地上的人类也越来越多。人类渐渐布满了全球,女娲的工作结束了。

现在仰望天上的星星,你一定想不出很久以前星星你推我挤,挤的月亮都没有地方的样子吧? 女娲结束了工作,却又开始担忧起来:我不能一再的造人啊?得让人们自己创造同类。 于是,女娲让男妇婚配,人类也就一代一代绵延下来。 第二篇: 很久以前,大地上林木葱茏,芳草萋萋,可谓景色怡神。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也随处可见。万物自然和谐,如同传说中的天堂。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神人,玉骨冰肌,丰姿绰约;朝饮白露,昔掬甘泉,不食五谷。 有一天,她从仙境飘飘缈缈地御风而来。一踏上这块土地,便被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 她就是女娲仙子。 她轻盈的身姿飘逸在草原上,深林里。每到一个地方,狮虎狐狼啦,鹿兔牛羊啦,还有雁雀鸿鹄啦等等都被她的神韵所倾倒,纷纷围到她身旁玩耍嬉戏,情趣盎然,一派生机。 就这样女娲仙子兴致勃勃地和它们玩了好多天。 有天夜里,走兽都归穴了,倦鸟也纷纷回巢了,周围一下子变得很安静。 女娲姐姐一个人坐在小溪旁,听着汩汩的流水声,突然感得

女娲造人 教案

榆阳区中小学语文课时计划

榆阳区中小学语文活页教案第1页

榆阳区中小学语文活页教案第2+ 3 页

榆阳区中小学语文活页教案第3页

备课资料 1、字词 女娲(wā?)?澄澈(chè?)崛(jué?)起 掺(?chān?)合?泥泞(?nìng?)?绵(mián?)延???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2.文体知识。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 起源的神话。 3、作家 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着有《中国古代神话》《古代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女妖斯芬克斯盘踞于交通要道,常用此谜为难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结果有数不清的路人因猜不出而惨遭不幸。一次,英雄俄狄浦斯路过,准确地猜出谜底是人:“人,刚出世时手脚并用在地上爬,因此早晨是四条腿;长大后双腿健步如飞,因此中午是两条腿;老年时步履蹒跚要拄拐杖,因此黄昏是三条腿。”眼见谜底被揭穿,女妖羞愧交加,也就滚下山崖摔死了。 暗示了:人只要“认识”了自己,魔鬼也得滚蛋!有个现代谜语:谁最聪明也最愚蠢。答案也是人。 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教案背景: 对象:初一学生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词语,熟悉课文(标好段落); 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熟练朗读 教学课题: 本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能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借助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文的重难点。 教材分析: 《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属于神话,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课文中隐含的大量想象,教师可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的积极性。 所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熟练朗诵课文,结合具体情景感情诵读;理解文中的神形“人”身的女娲形象;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对神话改编的能力。同时把理解女娲形象、感情朗读和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对神话改编的能力作为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585602.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 %C5%AE%E6%B4%D4%EC%C8%CB&in=23942&cl=2&lm=-1&st=-1&pn=8&rn=1&di=10469 80080&ln=2000&fr=&fm=&fmq=1332117480703_R&ic=0&s=0&se=1&sme=0&tab=&wi 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8&-1&di1046980080&objURLhttp%3A%2F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585602.html,%2Fuploadfile%2F2010%2F1111%2F20101013-7cd10779 .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92585602.html,%2Fkewen1230%2F&W705&H102 4&T9048&S144&TPjpg)——图片出处 你们认识她吗?是谁? 看来大家都认识她。谁愿意说说你所认识的女娲 (或者:你是怎么认识女娲?) 大多数学生会讲从故事、书本,这是便可引出神话。这时便可向学生介绍女娲补天的神话。 女娲补天: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中国神话中女神的形象)(https://www.360docs.net/doc/792585602.html,/view/59793.htm)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也是关于女娲的另一则神话——女娲造人。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片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之后,女娲觉得孤独,便用黄土捏了一个个人,后来又用绳子挥洒这一绝妙的办法制作除了很多的人,分为男女世代绵延,这个世界变得热闹充满生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女娲呢?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预设1:神的形象 品读: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删字: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接触地面活了起来,开口就喊:“妈妈!” 通过一、二大组和三、四大组之间的分组,让学生感受,问:你从原句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者问:原句好不好,好在哪里?)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女娲造人》语文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女娲造人》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掌握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灵机一动、莽莽榛榛、眉开眼笑、疲惫不堪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小黑板出示生字词,个别、集体指读。 2.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带板书

23 女娲造人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一、新课导入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生答:不是。)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完下列题目。 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二)深层探究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交流点拨】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b.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交流点拨】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上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交流点拨】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4.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交流点拨】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三)人物赏析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请你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交流点拨】(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四、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改编

《女娲造人》改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传说,女娲补天还剩下一块灵石,那灵石投胎变成了贾宝玉,成了《红楼梦》的男主角,那一书在末尾的时候,写到贾宝玉又变回了原形,而那时女娲正愁大地上没有生气,想弄几个“人”来解解闷。 于是,女娲突然想起她当年补天时还剩下一块灵石未用,于是飞奔青埂峰下,找到了那块灵石,那是,女娲把灵石捧在手心里,突然发现石头上有字,原来是《石头记》啊!女娲细细回想祖先说过的话:在我们仙界和人间之外,还有另一片地方,那就是虚幻世界,我们仙界和凡人都不能进去,进去的东西出来后会被刻上字,你们一定要谨记,不能硬闯虚幻世界啊!原来,祖先们早就知道了会有“人”的出现啊!不过,这“人”要怎样造呢?

女娲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想起仙界紫巫女魔拉拉的紫云书架上有一本名叫《幻术》的书中记载过:造人,将灵石于大熔炉中熬七七四十九日……不过,后面的被撕掉了。女娲想,不妨试试吧!于是,她找来仙界唯一的大熔炉,加入紫巫女花园中魔力池的紫晶水,再将灵石放入。待到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女娲来到大熔炉边,灵石已熔化,只有一炉紫色的水。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女娲拿勺子舀了一勺准备观察,突然,送信鸽子飞来,不小心撞到了女娲,女娲手中勺子里的水就溅落在旁边的含羞草上。奇怪了,那水遇到含羞草就慢地,慢慢地变成了人,女娲高兴极了,又照这个方法造了许多的人。 从此,人间大地上便有了人类,因为他们是紫晶水与灵石的结合体,而灵石上刻有石头记,紫晶水有魔力,于是他们一变成人便会说话,而且还会背石头记。从此,人类的历史就开始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淄博第十四中学 刘新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洋溢着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女娲身上的母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课文想像力丰富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 找出洋溢人类诞生喜悦感的词句,说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是从哪里来的?西方传说中是上帝创造了人,那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人是怎样产生的呢?(设疑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进而导入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如:澄(chéng)澈模(mú)样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 1、指名复述课文,要求:言简意赅。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读熟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明确字词读音,对于学生复述,可师生共同评议。) 三、比较阅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跟课文比较一下,看哪些事是相同的,课文又补充了那些内容? 2、哪些内容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两组讨论,每组一个问题,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3、对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评议、补充、明确,并板书。 (1、参考:课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2、参考: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四、难点突破 1、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从本文中找出并标记有关词句。 2、说出你对这种喜悦感的体会。 3、每组派代表展示划出的词句,并说体会。 (本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己找,然后小组交流,说体会。教师要巡视,提醒注意“喜悦感”,对学生的回答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发言。) (解题思路:标画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胡金店中学周志安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一些古代神话故事。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女娲形象特点。(重点) 3.对比阅读,体会想象的魅力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由此引出人类起源的话题,并介绍两种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进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课内课外,知识积累 1.积累一些神话传说: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闹天宫等。 2.课文重点字词积累。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况本文所讲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形象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女娲的形象。 五、对比阅读,合作探究 1.本文根据《风俗通》而改写,参考译文看看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2.出示《风俗通》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跟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所以后来有富贵的人是捏出来的黄土人;贫贱者一般是用绳子甩出来的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3.参考回答: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女娲的喜怒哀乐………… 六、课堂拓展,发散思维 开展“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的改写活动: 本文作者在《风俗通》的基础上增加了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同学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造人的方法、怎样造更多的人等方面来改编。 七、课后作业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么未来人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并将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小短文。

《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2.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女娲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公布于世,我们都对人类的来源有了科学的认识,但是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并不知道人类来自何方,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表现出“人类童真时代的天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袁珂是怎样描述的吧! 二、预习检测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背景链接 1 / 4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原题是《女娲创造人类》,入选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这篇文章根据古代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了演绎和扩充,充分体现出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 2.生难字词 (1)字音 开辟(pì)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 澄(chénɡ)澈掘(jué)掺(chān)和捏(niē) 踪(zōnɡ)迹疲倦(juàn)不堪(kān)揉(róu)团 (2)词语解释 【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疲倦不堪】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3.学生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复述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2.根据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造人。 第二部分(5—16):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男女配合的方式繁衍生息。 (二)精读细研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1)女娲为什么造人? 她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想创造一种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2.她是怎么造人的? (1)揉泥;(2)挥藤。 3.女娲造人前后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 2 / 4

优秀教案女娲造人

第二十二课《女娲造人》 教案 一、教材简析 《女娲造人》选自新疆教育出版社教科书,《汉语》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二、学情分析 针对南疆九年级双语班民族生的特点,习惯和基础知识,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思想。 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词义理解等不到位,要让学生养成朗读,查字典的习惯。 三、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堂。 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想像女娲另一种造人的动机、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理解女娲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认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藤、添、娲”等10个生字。掌握“管理、果

然、终止、未免”等词语的用法,并能模仿造句。 (二)能力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六、教法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本课内容确定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自学法——自主学习,拓展感情 阅读法——整体感知 研究法——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七、教学准备 PPT、袁柯的资料、神话图片资料。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女娲造人》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一)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能力。 添(加补)疲(劳倦)(清透)澈掺(和杂) (二)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1、正音:“掺和”中得“和”是多音字,在此读“huò”,不读“hè”。 “模样”中得“模”是多音字,在此读“mú”,不读“mó”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中国神话故事群文阅读

感受神话故事中xx人物的xx色彩 ————中国神话故事群文阅读陆鹏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结合五篇神话故事,概括故事中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 3.感受中国神话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探讨神话的分类。 教学重点:结合五篇神话故事,概括故事中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神话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探讨神话的分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导入: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的父母给的答案千奇百怪,让人啼笑皆非。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做不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了神创造人的传说。比如:《女娲造人》 一.活动一(自主探究) 1.学生迅速的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女娲造人的语段,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用“———”画出女娲造人的语句,用“我心中的女娲是__的,我是从__体会到的。”句式表达。 例如(1):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亮,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勤劳) 例如(2)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浑了混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

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聪明)学生归纳女娲的性格特点: 二.活动二(合作交流) 2.采用提炼女娲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迅速的默读<<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女娲————能力非凡勤劳聪明 盘古————力大无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甘于奉献 大禹————能力超凡、善良、聪明冷静、勇敢机智 夸父————能力超凡,有志向、向往光明、坚持不懈 后羿————能力超凡、善良、乐于助人、能不惧艰险、勇敢 对比五位英雄个的性格特点,概括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 a.超凡的能力 b.高尚的品质 c.美好的意愿 活动三:拓展探究 3.通过以上神话故事讲述的内容让我们尝试着给中国神话分分类吧! 1.《xx》 可以分为:创世神话 2.《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可分为:始祖神话 3.《大禹治水》

女娲造人 优秀教案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女娲造人 语文S版

5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认读“娲、藤”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女蜗是如何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重点 认识女蜗勤劳、智慧的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及古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女蜗的神话故事,制作课件、 教学时长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的方式。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您们明白有哪些说法不? (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您们想明白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娲"与“藤”,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理解词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模样、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与活力、 灵机一动:灵机,灵巧的心思、形容突然间想出了方法。 疲倦不堪:不堪”表示程度极深。形容特别疲乏、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眉开眼笑:形容快乐、愉快的模样。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女娲用泥捏成人、挥洒泥浆成人的方法创造人类,并将人类分为男女,使人类得以世代延续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依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可将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天地开辟后,世间无人、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浮山中学刘瑞洲 教学目标 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