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一感想

太极拳大一感想
太极拳大一感想

篇一:《太极拳学习感想_北航体育期末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体育课作业

1021×××××××

太极拳学习感想

大一的体育课我选修了散手和长拳,一方面是自己相对感兴趣些,一方面是平日练习方便,无需道具。基于同样原因,本学期我选修了太极拳。

有了长拳的底子,学起太极拳的每式动作相对而言会稍微轻松些,毕竟有些动作的要求是一样的。但二者在速度上有很大的不同,长拳要求快速,刚劲,有力,而太极拳则要求慢,并且还要慢而不断。也正是因为慢,所以对每个动作的要求更高。印象最深的是左右蹬脚,在长拳里有类似的侧踹腿,在散手里也有高边腿、踹等动作,这些都可以通过瞬时的爆发和力量来踢到尽量高的位置,但在太极拳里不行,太极要求慢慢将腿伸展至高位置,因而我觉得难度非常大,在观看相关视频是也是对出演的教练佩服的无以复加。

此外,太极拳还有一大特点是两腿基本上始终处于微屈状态,这就意味着两膝始终处于用力状态,并且重心越低,膝盖就越需要用力。因此认认真真的打完

一遍太极拳后,实际上是会出不少汗的,可见太极拳虽然慢,但是很能锻炼人。

和长拳类似,太极拳的每一式动作都不是华而不实打出来为了好看的,每个动作都是从武术中精炼出来的,都与防身及反击有关。但前提是你要熟,熟悉了才能灵活应用,才能快速反应。

本学期是我第一次接触太极拳,为我们上课的姚建军老师也非常有意思,总能以幽默的说辞和动作为大家解说,让人印象深刻。老师的动作也很流畅,虽然头发灰白但仍然朝气蓬勃,打起拳来非常有精气神。这套太极拳我以后也会时不时再练练,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对自己也有好处。

篇二:《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1》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以前一听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但是,这次接触下来感觉受益匪浅。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养生的运动。它,随动由静。因而既不求速,也不可因静而一味求慢,总要绵绵不断,往来无间,神到意到,贯穿如一,乃是太极之妙也。太极拳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科学内容精奥细致、理论深切。

这学期我学习太极拳,从而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舒畅,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太极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我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唐老师一次又一次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要认真复习。终于在快学期末时交上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太极拳大一感想}.

每个人开始学太极拳,老师一定教诲要放松,但是因自己思维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怀疑太极理论的真实性,往往产生不用力、劲等怎么能把人轻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为了好看而故意摆姿势,从练拳劲路上分析产生了断劲,和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与健身和技击不利。

下面来谈一下学习太极后的感受

首先,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在学了一套太极拳后,每天晚上总会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其次,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形,也就是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无暇想其他的;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最后,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现在瑜珈大热,其实,瑜珈和太极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二者都是调身、调心、调意、调气相结合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我个人觉得学习瑜珈比学习太极还要麻烦,并且不是每个场所都适合练,这方面太极就占优势了。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可以更好的利用学习时间,不在犹豫,做事有调理,不循规蹈矩,这可能就是太极拳的内在精神,更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学习。

篇三:《浅谈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作用》

浅谈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作用

姓名王亚丽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行政管理学号0121112511 教师张东升日期2020 年5月10 日

浅谈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作用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调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拳术,太极拳具有修心防身、强身健体的效果和理论,因此受到各个年龄阶层人士的青睐。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与演练,可以治疗、缓解和控制一系列心理、身体疾病,达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境界。身心素质的下降使得当代大学生更迫切需要一种合适恰当的方法来进行锻炼。

关键词太极拳,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

一、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大一感想}.

太极学说,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之意为“至极”,即为世间万物之顶端、之根源。这一学说源自于《易经》中的《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也可看出,太极之含义。

关于太极拳的创始人,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以陈王廷最为著名。现在

有许多拳家都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而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就是陈王廷,他是清中叶一位卓有成见的武术家。

虽然太极拳是源自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但它转变为现代的太极拳却是在河北邯郸的永年广府,由武式和杨式太极拳所完成的。所以,人们常说广府城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武式太极拳的宗师叫武禹襄,他的师傅是杨氏太极拳的宗师杨露禅。所谓名师出高徒,大概就是如此,武禹襄成功运用了自己的文化素质,悉心研究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终于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成立了武式太极拳。此式不同于陈式之老架与杨式的大架,这是一种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太极拳.{太极拳大一感想}.

纵观太极之历史,可发现,它竟与中国近代史的节拍基本相同,这一点使人惊奇,却又带着一种必然性——太极拳的历史中间经过了一次不小的转折。

自杨露禅将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并带进了广府,太极拳就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在广府之前的太极拳,是以搏击打斗为主的,它是中华民族长期战争总结出的一种搏斗的技艺,主要功能还是近身搏击,只是每一招式的注重点不同,有的注重于进攻,有的注重于防守,有的注重于拳,有的注重于脚。甚至还有的注重借力打力。在那时的冷兵器时代,太极拳是一种很有效的防身术,所以无论在民

间还是江湖都广为流传。

而在广府之后的太极拳,则是以强身健体为主了,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那时已经出现了热兵器,这让太极拳的应用价值大幅度地降低了,而学拳的人则开始在太极拳的其他功能上下功夫。最终,他们发现了太极拳极为突出的文化内涵与强身的作用。就这样,太极拳的

形象也被重新塑造了。

二、太极拳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太极拳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疏经通络的功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太极拳圆活缓慢并且动作柔和,同时要求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全神贯注,在连贯练习时它强调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从而达到使全身肌肉既保持一定的劲力内畜并且有周期的放松的效果。第二,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与规律在于阴阳之道,太极拳理论创立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比如太极拳各招各式讲究的是左右平衡,通过左右的协调配合使得人体左半身与右半身的经络气血得到均衡的锻炼从而保证了经络系统的阴阳平衡。正因为太极拳运动具有的这些独特之处,所以它对体力的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容易促进睡眠。太极拳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使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促使气血通畅;在技术上太极拳要求无拘无束,松静自然,“无使有凹凸、无使有缺陷”,“动静作势、纯任自然”,”松腰敛臀、微微合胸”,在运动中则调息自然呼吸顺其

自然,屈伸开合听自由,行拳圆活流畅,动急则急应,动缓别缓随,虽然动作变化万千但精髓内涵始终如一。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气血的调和与通畅。

太极拳强调的是慢中求动,训练放松,在进行太极拳锻炼时要充分理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精髓与内涵。太极拳讲究的是刚柔并济,天人合一,在行拳时首先心要平静,动作看似圆润轻缓,实则力度十足,稳而有力,角度位置适中,无过而不及。在练习当中体会到阴阳相生,浑然天成的意境,产生自然而然的美感,从心灵到身体彻底的净化。

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从而使周身气血运行流畅,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太极拳能使气血不通之处畅通,这样慢性病症状就得到缓解或消除。

具体的来说,太极拳运动是大脑中枢神经的一种指挥动作,在它处在松、静的要求下镇定的完成, 使得交感神经的活动降低, 使血流中能够引起血管收缩性的一些物质的活性降低,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并且血液中能够引起血管舒张的物质的活性相互升高,例如组织胺, 激肽胺等。由于全身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血管壁也反射性的放松,二者协同下,使得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轮换开放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进行扩张, 并且微循环增强, 从而降低了血管总外周阻力, 致使血压降低, 是有效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太极动作缓慢, 是一种中正

的缓慢, 肌肉和骨节不处在某一特定角度, 而是用许多不同角度

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 因此能够发展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的弹力及韧性, 增加力量和耐力, 提高平衡能力。在解剖学领域中来解释: 头颅内有脑、脑是神经系统中枢, 有司令部称。太极拳要求头部自然正直, 虚领顶劲, 可以使头部在意识的指挥下, 在上领虚顶中相应肌肉轻微收缩, 从而减轻十多斤头颅对颈椎的重压, 使身体有轻灵感, 对颈椎长期处于弯曲状态的伏案工作者来说, 是非常有益的。而且, 头的要求是在意识调控下进行, 使大脑相应中枢得到良性刺激, 促进了脑的血液循环, 有助于健康。对于太极拳中的“慢”能大大提高内脑器官的一系列功能, 因为调节内脑运动的植物性神经传导速度较身体运动的躯体慢, 所以慢练通过肌群有效治疗神经衰弱,有序和协作改善神经调节。

三、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太极拳的修炼充分的表达了中国文化沉着安详、松静自然、刚柔相济、进退有节、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涵和对生命的关怀。在太极拳的动作练习中,我们把这些精神内涵贯穿于练习的始终, 在意识上对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至少进行一次重复、强化训练,所以整个练习的过程, 就是一个练习者自我熏习、自我暗示的过程,练习者的心行是立足点。正因为此,太极拳可以不断地对练习者的意识产生正面影响。

太极拳具有强大的健身功能, 大量的科学实验与事实能够充分证明, 太极拳

是一项对身心都十分有益的健身活动。太极拳独特的技术要求以及它特有的运动形式决定了它的健身育心作用。太极拳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 从而身心养修来达到健身作用。太极拳讲究心静用意, 即要求练拳过程中心理活动平衡, 用意识支配动作, 使人的思想活动集中在练拳上, 排除杂念, 免受不良思绪干扰, 从而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以太极拳拳理重在养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尽管这些太极拳机理,仍以经验形态存在,但对现代人调节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太极拳调心调息调身进入抱元守一的太极功能状态也是达到了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使人体系统消除被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心理秩序混乱,维持人的心理平衡,以求达到养心的目的。

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方式的同时其演练本身还是一锻炼个意志行为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同时也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水平。在其他方面,使人提高自制力,变得刚毅开朗乐观,人格更加完善,个性不断成熟,学会处理、安排、解决事情,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忘记烦恼和痛苦。

大学生目前的身体素质极不乐观,来自生活、学业、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困扰

着大学生,竞争激烈,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致使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极为普遍。大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上网等,这些活动需要久坐并且消耗大部

分体力与精力,尽管大部分学校开设体育课,但是枯燥古板的课程丝毫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加之校园体育器材、场地等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更限制了学生的锻炼,削弱其兴趣,同时,同学们自身锻炼意识不强,不重视自身健康,这一些列因素造成了不容乐观的大学生身体状况。

当今的大学生不仅身体素质水平低,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也令人堪忧。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长期受到来自父母、长辈、老师的呵护与爱怜,形成了自私、任性、脆弱的心理,抗打击、抗压力能力极差,意志薄弱。

如果大学生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调解心理、生理平衡都很有好处。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心神体操,练太极拳时,大脑入静,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使身体各部位放松。经常练习的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太极拳真的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练拳的时候,感觉活泼,精神焕发,周身感觉舒适,反应灵敏。这些都是练拳人的兴趣浓厚和情绪提高的证明。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太极拳可以使慢性病人脱离病态心理,更重要的是提高其情绪,这对提高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做到集中精力并且放松,从而更好的沉浸其中,使得大脑与身体都处在安静的状态下,紧张与紊乱的情绪一扫而空,对于嘈杂噪声和周围的干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是整个身心处于宁静状态,气血导通,运转顺利,压力、焦虑、烦恼统统摆脱,身体与精神双重净化修炼。双重修炼。大大的缓解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同时太极拳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发展人的心理素质,使人沉浸在太极拳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内容,这种感受会对人的心理过程的调节产生积极的影响,太极拳不但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能使人的心理平静下来。

终身体育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需求,太极拳运动则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首选项目和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中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这项渊源流传的且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运动中体会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对本民族的传统有高度的认同感, 尤其是我国现阶段, 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 心灵缺少皈依之处, 文化认同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从青少年的心灵开始,大学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衔接的关键,处在重要的位置,更迫切需要把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作为武术运动中一项主要的健身项目的太极拳必将会受到更多大学生的欢迎,并使他们形成良

篇四:《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太极拳大一感想}.

机电三班徐晓菲2020205

太极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名词,电视上有太极宗师,公园里有练

太极的老人,对于太极,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它是在大一上学期的体育课上,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字——慢。

老师一次次的给我们做示范,认真劲深深感染着我的,这次太极拳的学习令我感受颇深,之前是自己小瞧了这项运动,认真练过才知道,太极拳是很费体力的,练习的时候是需要全神贯注的,认真体会的话会觉得每一次跟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打太快了都是肢体动作,很难找到那种特有的韵味,等练习时间长了,有了太极拳的架势以后,身体慢慢有了感觉,往往就会越打越慢,但也不是越慢就越好,打太极有最适合的速度,速度跟韵味也是紧密相关的。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回味老师的话,还有深刻理解太极的意义。

早晨每次到操场打太极拳都是一种享受,看着老师优雅的动作,听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极音乐,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长此以往,对身体的益处可想而知。太极拳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要时刻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要尊敬这一伟大的运动,要练就好好练,不然就是对它的亵渎,对中华文明的轻视,对自己的不负责。学习太极也是在学习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岂能怠慢!

太极拳博大精深,绝非一些武侠书刊里描写的那样,只要得到几页“谱”或几句“诀”,就能无师自通练成绝顶武功而称雄天下。太极拳深奥微妙的拳理拳法,

非得有老师的口传身授,还要学生本人有“夙慧”,有悟性,肯下功夫,才可能有功夫上身。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产,我们要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太极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普及太极拳,弘扬武术瑰宝,强身健体,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太极拳的队伍中来。

篇五:《体育选修课太极拳期末感想》

我与太极拳{太极拳大一感想}.

还记得刚刚步入大一第二学期,我的第一次选修课就到来了,对于所有的课程都茫然而不知所措,急着刷人人,水论坛,各种询问学长学姐,想要知道什么课最好过,老师有趣又不严格,上课轻松,考试还简单的。

对于我这个从小运动神经就不发达的人来说,体育究竟选什么也成了一大难题。拳击柔道什么的,我没那个力气,八段锦健美操什么的,我没那个柔韧性。其实,最后选到太极拳也纯属偶然,对照了一下课表,能够选择的本来就不多,我只是一心想着太极拳看起来又慢又简单,学起来应该会很简单,就选择了这个。其实自己对于太极拳是很陌生的,只是模糊有这样一个概念,却并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太极拳大一感想}.

到了现在,我已经记不住老师具体演示的太极拳动作了,但老师第一次完整打的一遍太极拳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是个阅历丰富、

知识渊博的人,这些从他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甚至他的眼神都透露着这一切,而且老师还有一种傲骨,骨子里的傲气。他每每给我们演示太极拳的时候,都不经意间地显露出这份独有的气质。我们学习的是二十四式太极拳。老师怎样介绍以及以后如何学习的,想来我是忘了,可老师第一次完整演示一遍陈氏太极拳的情景,至今依然深刻印在脑海里。对于陌生的事物,我们记住的往往是其给人影响最深的一面。老师给我们演示太极拳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专注,和那份怡然自得,以及淡定的神态,平稳安静的伸展收缩四肢,就是这样给人的印象深刻。初始之

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如此复杂的动作如何在四肢乃至全身上展现出来,更何况还要连接起来,只能跟随、模仿老师,一步一步地学。可不管如何,我们最多在动作上模仿得差不多,其他方面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不知道手脚的一些细节动作,不知道呼吸怎样平衡,不知道眼神该什么样,不知道心态如何,就没有那种自然,没有那种神韵,没有那种专注,没有那种气势。老师上课时不是仅讲那些枯燥的动作步骤,而是穿插了许多日常生活感悟的言谈。当然,太极拳本来就不是一种枯燥的运动,其间蕴含的偕然万法,自由阔达的世间至理,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练习和对人生的感悟才能体会到的。

随着老师的深入讲解,我们练习的次数增多,还有那种气质的转变,终归是逐渐把握太极拳的要领,学习进度也加快起来,可谓渐入佳境。

当最后一节太极拳的学习完成,意味着太极拳总算全部学完,大半年的努力

终获硕果,身心均是一阵轻松。某个课堂上,某段行走的路上,突然来一下心灵的触动,手上就自然地相应做出太极拳动作的某个招式,然后又是一阵沉默。现在想来,这样(类似)的事情,心里不由自觉的就是一笑,其中的意韵,却没有言语能够形容。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自然顺畅地打完一遍太极拳,但我自信已经粗略体会到这个过程中那份专注认真,还有那种轻松自在又阔达无所不包容的心态。学习太极拳的初衷已然达成了吧,却说不清楚个究竟,感觉身心犹如收到圣光的沐浴,慢慢净化中,变得单纯简单,轻松自由,顿时释然。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与不厌其烦的演示下,我基本能记住动作。在粗略的记忆后,更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细细回想与进一步学习,观看太极拳视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所以这一学期的短暂学习不仅简单的太极拳动作的学习,太极拳能让人处于一种心无杂念的状态,远离尘嚣,拥有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同时太极的健身效果也不容置疑,所以学习太极拳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篇六:《太极拳体育课心得》

科目太极拳

上课时间周五第三节

体育课总结

大学的体育课的学习已经悄无声息之中接近尾声了。在张立臣老师的带领下,虽然只上了短短的几节课,但是他认真地教导,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让我很好的接受了太极这门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课程。大学体育与高中时候的体育相比,显然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着眼于学习方法上,它更注重对我们体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大学体育进行的是素质教育。

上到大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便成了我们唯一固定的运动时间,在缺乏运动学习的生活中,体育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节身心的机会,缓解了学习以及社会活动带来的压力。大学体育课给了我们多样性的选择余地。想学足球的可以选修足球课程,想去打太极的就有太极课程。所以体育课的学习变得轻松,及提升了我们的体质,发挥了我们的兴趣特长。并且体育课的学习还占了一定的学分,让我们更加重视,几乎所有的人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学会了很多专项体育的知识,真正懂得了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

在这一学期的太极拳学习中,我系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收获颇大,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招式时不时在我脑海浮现。在我心中,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体育课程更是一种中华文化的教育。每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是在重新温习一份古老却又青春的文化。可能对于我们这群90后,太极拳似乎还是记忆中的“少年张三丰”。在这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上,我们在张老师的

指导下,开始学习和研究太极拳。在太极拳的学习里,我明白了为人处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越是面对挫折或是麻烦,紧张和惆怅又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放松自我,用冷静的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太极拳讲究调和矛盾,这能使我们养成一种生活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练习太极拳,也是对于我的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很庆幸,能够选上太极拳这门课,能够有这样一份机会接触到这份宝贵的财富。或许说,在以后,每当我们的学习,生活或是工作遇到了困难和烦心事,我们可以在“太极拳”里思考,解决这一个个难题。学习太极拳,是一份精神的蓄养和沉积,用以净化人的心灵。

“模仿、锻炼、感悟、自成一体”是一种太极拳的学习境界。每学期仅有短短的的十来节体育课,我或许只学到了太极拳的一点皮毛,也许我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但是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至少可以让我收获一种和谐的性格,收获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篇七:《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

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

这是第二次选修傅老师的课了,第一次是大一二期的初级长拳,现在则是太极拳。傅老师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老师,她活泼豁达的人,总是面带笑容的,给人一种亲切感。有在这么可爱的老师带动下,我们的课堂气氛一直很好,老师同学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

说实话,看到课程名是武术,还挺兴奋的,一方面,武术是中华名族的传统技艺,我一直都很喜欢,也喜欢看武侠片,觉得舞刀弄枪的很是帅气,女生学了点,也可以防身,保护自己,有时候还可以帮人出出气,像电视剧中的“大侠”一样,另一方面,武术,总觉得会跟初级长拳有点联系,对于我,可能会容易点,因为,我上课,不习惯用脑子。上课才知道是太极,着实有点失望,我之前一直觉得太极是老人才会打的,经常在晚上看到有一群人在打太极。上了近一个学期的课了,次啊发现太极其实,也挺好的,也可以锻炼身体,虽然打的速度慢,但是持续时间长,打一套下来,比初级长拳还累,虽然打太极少了初级长拳的那种帅气与气势,但是以柔克刚,也另有一种风味。而且太极打得慢,动作直接自有一种连贯性,反而比长拳更加容易学了,只不过,学到现在,动作差不多都会了,感觉,还少了一种老师一直所说的气,只学到了表象,没学到精髓,也许是自己练的较少的原因吧。还有,会做之后,感觉做的比较快,没有压下节奏来,这也是老师一直所担心的,我还是有着这些不足。

这个学期学的主要是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动作包括1、起式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掌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

14、双风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扇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式其中有很多的名字都很典雅,优美,例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掌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动作要点总结起来是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

仔细看着动作,其实,杨氏太极拳的本质主要是技击,是自卫防身。它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跟我当初想要的也是一样的。

总之,这个学期,每次的上课都感觉很快乐,很享受,不同与其它的文化课。不仅锻炼我的身体,还让我有了一个好的心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