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知识讲解-最短路线问题

小学奥数知识讲解-最短路线问题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

题。比如:邮递员送信,要穿遍所有的街道,为了少走冤枉路,需要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旅行者希望寻求最佳旅行路线,以求能够走最近的路而达到目的地,等等。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学习的“最短路线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假如直线AB 是一条公路,公路两旁有甲乙两个村子,如下图1。现在要在公路上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这两个村子的人到汽车站的路线之和最短。问:车站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分析 如果只考虑甲村的人距离公路AB 最近,只要由甲村向公路AB 画一条垂直线,交AB 于C 点,那么C 点是甲村到公路AB 最甲乙

乙图1 图

2

小学奥数之最短路线

小学奥数之最短路线 1.假如直线AB 是一条公路,公路两侧有甲、乙两个村子(图 1)。现在要在公路上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这两个村子的人到汽车站的路线之和最短。问“车站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2.一个邮递员投送信件的街道如图3所示,图上数字表示各段街道的千米数。他从邮局出发,要走遍各街道,最后回 3 图5中的线段表示的是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能经过的所有街道。小明上学走路的方向都是向东或向南,因为他不想偏离 1 2 4 2 1 3

学校的方向而走冤枉路。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可以有我少条不同的路线? 4.如图8,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道路有几条? 5.某城市的街道非常整齐,如图10所示。从本南角A 处到东北角B 处要求走最近的路,并且不能通过十字路口C (正 小明家 △ □ 学校 甲 乙

在修路),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B → →A 6 图13是一个街区街道的平面图。邮递员从邮局出发,跑遍所有街道投送信件。请你为他安排一条最短的路线,并按图中标出的千米数算出这条路线的长度(单位:千米)。 7.图14是一个街道平面图。王宏要从A 处到B 处,在不走回头路,不走重复路的条件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请你用交 △ 邮局 3

叉点上标数的方法计算一下。 8.从学校到少年宫有4条东西向的马路和3条南北向的马路相通。如图15,李楠从学校出发,步行到少年宫(只放向 东或向南行进) A B 学校 B 北 C M ↑ D N E 少年宫

9.如图16,从P 到Q 共有多少咱不同的最短路线? 10.如图17所示,某城市的街道图,若从AZ 走到B (只能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11.如图18所示,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道路有几条? A 乙 甲 Q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 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一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小学奥数知识点解析之简便方法归类

小学奥数知识点解析 之简便方法归类 01 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 0.92×1.41+0.92×8.59 =0.92×(1.41+8.59) 02 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03 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04 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05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57×(100+1) 06 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小学奥数最短路线问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运筹学初步 本讲主要讲统筹安排问题、排队问题、最短路线问题、场地设置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安排得更合理,多快好省地办事,就是这讲涉及的问题。当然,限于现有的知识水平,我们仅仅是初步探索一下。 1.统筹安排问题 例1星期天妈妈要做好多事情。擦玻璃要20分钟,收拾厨房要15分钟,洗脏衣服的领子、袖口要10分钟,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钟,晾衣服要10分钟。妈妈干完所有这些事情最少用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如果按照题目告诉的几件事,一件一件去做,要95分钟。要想节约时间,就要想想在哪段时间里闲着,能否利用闲着的时间做其它事。最合理的安排是:先洗脏衣服的领子和袖口,接着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在洗衣服的40分钟内擦玻璃和收拾厨房,最后晾衣服,共需60分钟(见下图)。 例1告诉我们,当有许多事要做时,科学地安排好先后顺序,就能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事情。 2.排队问题 例2理发室里有甲、乙两位理发师,同时来了五位顾客,根据他们所要理的发型,分别需要10,12,15,20和24分钟。怎样安排他们的理发顺序,才能使这五人理发和等候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最少要用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一人理发时,其他人需等待,为使总的等待时间尽量短,应让理发所需时间少的人先理。甲先给需10分钟的人理发,然后15分钟的,最后24分钟的;乙先给需12分钟的人理发,然后20分钟的。甲给需10分钟的人理发时,有2人等待,占用三人的时间和为(10×3)分;然后,甲给需 15分钟的人理发,有 1人等待,占用两人的时间和为(15×2)分;最后,甲给需 24分钟的人理发,无人等待。

最全奥数知识要点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内容从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到循环小数,包含了小学奥数七个模块的知识。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小学奥数专题15】8-8-1最短路线.题库学生版

1. 准确运用“标数法”解决题目.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知识点说明 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两地之间有许多条路,就有许多种走法,如果你能从中选择一条最近的路走,也就是指要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走,这样你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了,那么如何能选上最短的路线呢?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要记住两点: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⑵尽量不走回头路和重复路,这样的话,你就做到了省时省力. 【例 1】 一只蚂蚁在长方形格纸上的A 点,它想去B 点玩,但是不知走哪条路最近.小朋友们,你能给 它找到几条这样的最短路线呢? B A 1161 33 21 B A I H G F E D C 【巩固】 如图所示,从A 点沿线段走最短路线到B 点,每次走一步或两步,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A B 【巩固】 从A 到B 的最短路线有几条呢? B A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8-8最短路线

【巩固】有一只蜗牛从A点出发,要沿长方形的边或对角线爬到C点,中间不许爬回A点,也不能走重复的路,那么,它有多少条不同的爬行路线?最短的是哪条呢? A D O C B 【例2】阿呆和阿瓜到少年宫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如果他们从学校出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最短路线? 学校 少年宫 【巩固】方格纸上取一点A作为起点,再在A的右上方任取一点B作为终点,画一条由A到B的最短路线,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画出来吗?总共能画出几条呢? 【巩固】如图,从F点出发到G点,走最短的路程,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G F 【巩固】小聪明想从北村到南村上学,可是他不知道最短路线的走法共有几种?小朋友们,快帮帮忙呀! 北村 南村 【例3】“五一”长假就要到了,小新和爸爸决定去黄山玩.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找找看从北京到黄山的最短路线共有几条呢?

小学奥数知识点详解与试题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下面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987-(178+222)-390 =987-400-400+10=197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6 ①100+(10+20+30) ② 100-(10+20+3O) ③ 100-(30-10) 2.带符号“搬家” 例8 计算 325+46-125+54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9 计算9+2-9+3 4.找“基准数”法 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例10 计算 78+76+83+82+77+80+79+85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小学奥数余数性质(一)精选练习例题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3. 余数性质 (三) 教学目标 1. 学习余数的三大定理及综合运用 2. 理解弃9 法,并运用其解题 知识点拨 一、三大余数定理: 1. 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b的和除以c 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 c 的余数。 例如:23,16 除以 5 的余数分别是 3 和1,所以23+16=39 除以 5 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 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 5 的余数分别是 3 和4,所以23+19=42 除以 5 的余数等于3+4=7 除以 5 的余数为2 2. 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b的差除以c 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差。 例如:23,16除以 5 的余数分别是 3 和1,所以23-16=7 除以 5 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 5 的余数分别是 3 和4,23-14=9 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 余数的乘法定理 a 与b的乘积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 5 的余数分别是 3 和1,所以23 ×16 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 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 的余数分别是3 和4,所以23 ×19 除以5的余数等于3×4 除以5 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 a 与 b 除以m 的余数相同,那么a n与b n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二、弃九法原理 在公元前9 世纪,有个印度数学家名叫花拉子米,写有一本《花拉子米算术》,他们在计算时通常是在一个铺有沙子的土板上进行,由于害怕以前的计算结果丢失而经常检验加法运算是否正确,他们的检验方式是这样进行的: 例如:检验算式1234 1898 18922 678967 178902 889923 1234除以9 的余数为1 1898除以9 的余数为8 18922 除以9 的余数为4 678967 除以9 的余数为7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奥数知识点之和差倍问题解析

小学奥数知识点之和差倍问题解析 小学奥数知识点之和差倍问题解析 涉及4个或4个以上的对象,已知数量关系,不便直接运用,与其它知识相关联的复杂和差倍问题。 典型问题 2.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 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 3.在一个两位数之间插入一个数字,就变成一个三位数。例如:在72中间插入数字6,就变成了762。有些两位数中间插入数字后 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求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5.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 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 多少粒? 6.一个整数,减去它被5除后余数的4倍是154,那么原来整数 是多少? 8.一次数学考试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 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 道自己做错了几道题,但只记得未答的题的数目是个偶数。请你帮 助小明计算一下,他答错了多少道题? 9.某种商品的价格是:每一个1分钱,每五个4分钱,每九个7 分钱,小赵的钱至多能买50个,小李的钱至多能买500个。小李的 钱比小赵的钱多多少分钱? 10.某幼儿园的小班人数最少,中班有27人,大班比小班多6人。春节分桔子25箱,每箱不超过60个,不少于50个,桔子总数的个

位数字是7。若每人分19个,则桔子数不够,现在大班每人比中班 每人多分一个,中班每人比小班每人多分一个,刚好分完。问这时 大班每人分多少桔子?小班有多少人?(本题是本讲中最难的问题!!!) 11.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对面 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 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 12.比赛用的足球是由黑、白两色皮子缝制的,其中黑色皮子为 正五边形,白色皮子为正六边形,并且黑色正五边形与白色正六边 形的边长相等。缝制的方法是:每块黑色皮子的5条边分别与5块 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 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如 果一个足球表面上共有12块黑色正五边形皮子,那么,这个足球应 有白色正六边形皮子多少块? 13.5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某班同学喝了161瓶汽水,其中 有一些是用喝剩下来的空瓶换的,那么他们至少要买汽水多少瓶? 14.现有三堆苹果,其中第一堆苹果个数比第二堆多,第二堆苹 果个数比第三堆多。如果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一个,那么在剩下的 苹果中,第一堆个数是第二堆的三倍。如果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 样多个,使得第一堆还剩34个,则第二堆所剩下的苹果数是第三堆 的2倍。问原来三堆苹果数之和的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 答案解答: 1、解答:用131+134=265,这是1个甲、丁和2个乙、丙的总和,因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所以 用265-1=264就刚好是3个乙、丙的和,264÷3=88,就是说乙丙的 和是88,那么甲丁和是88+1=89,所以四个班的和是88+89=177人.

小学奥数知识讲解第十五讲 最短路线问题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 题。比如:邮递员送信,要穿遍所有的街道,为了少走冤枉路,需要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旅行者希望寻求最佳旅行路线,以求能够走最近的路而达到目的地,等等。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学习的“最短路线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假如直线AB 是一条公路,公路两旁有甲乙两个村子,如下图1。现在要在公路上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这两个村子的人到汽车站的路线之和最短。问:车站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分析 如果只考虑甲村的人距离公路AB 最近,只要由甲村向公 路AB 画一条垂直线,交AB 于C 点,那么C 点是甲村到公路AB 最 甲乙 乙图1 图 2

近的点,但是乙村到C点就较远了。 反过来,由乙村向公路AB画垂线,交AB于D点,那么D点是乙村到公路AB最近的点。但是这时甲村到公路AB的D点又远了。因为本题要求我们在公路AB上取的建站点,能够兼顾甲村和乙村的人到这个车站来不走冤枉路(既路程之和最短),根据我们的经验:两个地点之间走直线最近,所以,只要在甲村乙村间连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公路AB交点P,就是所求的公共汽车站的建站点了(图2)。 解用直线把甲村、乙村连起来。因为甲村乙村在公路的两侧,所以这条连线必与公路AB有一个交点,设这个交点为P,那么在P 点建立汽车站,就能使甲村乙村的人到汽车站所走的路程之和最短。 例[2] 一个邮递员投送信件的街道如图3所示,图上数字表示各段街道的千米数。他从邮局出发,要走遍各街道,最后回到邮局。问:走什么样的路线最合理?全程要走多少千米? 3 分析选择最短的路线最合理。那么,什么路线最短呢?一笔画路线应该是最短的。邮递员从邮局出发,还要回到邮局,按一笔画问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小学五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及解析

小学五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及解析 第12讲盈亏问题 一、知识要点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有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把一代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盈+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它们被分为四类: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多余;2.两不足:两次分配都不够;3.盈适足: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够分;4,不足适足:一次分配不够,一次分配正好。 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都是由标准的盈亏问题演变过 来的。解题时我们可以记住:

1.“两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亏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盈”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盈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3.“一盈一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盈与亏的和÷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名学生,如果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如果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名学生? 【思路导航】(1)由“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 生为总人数的一半”可知:女生比男生多2人;(2)“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2=4人,这时男生为 女生人数的一半,即现在女生有4×2=8人。原来女生有8-1=7人,男生有7-2=5人,共有7+5=12人。

20181125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最短线路问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最短线路问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如图,一只蚂蚁从中心A点出发,连走5步后又回到A点,且中间没有回到过A点.有()种不同的走法.(每一步只能从任意一点走到与它相邻的点,允许走重复路线.) A.144B.156C.168D.180 2.如图,ABCD由6个边长为l的小正方形拼成,一甲虫沿图中的线段从A爬到C,所走的最短路线有()条. A.8B.10C.12D.16 3.小红的家住在花园小区,在这个小区里一共有5个居民新村,它们分别坐落在小区的公路两旁,每两个相邻居民新村之间的距离都是500米,它们的位置和居民人数如下图所示,为了便于小区居民出行,决定在小区内选择一个居民新村设立公交车站.那么公交车站的站点应该设在()

A.花园一村B.花园二村C.花园三村D.花园四村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沿图中线段从A到C的最短路程的不同方法共有()种 A.2B.4C.6D.8 5.如图,在一张道路图中,每段路旁标注的数值表示走这段路所需的时间(单位:分钟),那么从A出发走到B最快需要()分钟. A.14B.15C.16D.17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32小题) 6.在一个2×2×2的金属框架上,一只蚂蚁沿着框架从A点爬到B点,已知蚂蚁沿着最短的路径爬到B点,那么它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7.如图是一个电子小虫的玩具盒.玩具盒是一个长方形,其长为50厘米,宽为40厘米.电子小虫的爬行速度是每秒3厘米.如果他只能沿着图中的直线爬行,那么它从起点到终点用时30秒的走法有种. 8.在沙漠之国,律子小姐发现了一波爬上金字塔的小春香,爬上金字塔的路线如图,小春香能从一块砖爬到相邻的任何一块砖.律子小姐发现在攀登金字塔的过程中,爬上金字塔的最短路线(即经过的砖块数量最少的路线)都有小春香走过,而且任意两只小春香走的路线不同,这波小春香有只. 9.如图所示,某城市的街道图,若从A走到B(只能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则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10.图中的线段表示的是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经过的所有街道.小明上学走路的方向都是向东或向南,因为他不想偏离学校而走冤枉路,那么他从家到学校可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20181213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一笔画定理)含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一笔画定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如图,某展览馆,甲场有2×2个展室,乙场有2×3个展室,丙场有2×4个展室,丁场有2×5个展室,各场内相邻展室之间都有门相通.从左上角“→” 处进场,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走遍每个展室,然后从右下角的“0”处出场,能走成的是() A.甲场B.乙场和丁场C.丙场D.都不能 2.如图是小马新家的平面图.新家有6个房间,房间之间有门相通.小马想从某个房间出发,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门走到F房间.那么,他出发的房间是()房间. A.A B.B C.C D.D 3.十八世纪俄国的哥尼斯堡城,一直困扰人们的七色桥引起了一个著名的数学家的注意,经过他的猜想,研究证明,得出了一笔画的几何规律.这位数学

家是() A.欧拉B.高斯C.牛顿 4.近年来智能手机兴起,手机应用的图标也是纷繁多样,下面的几个图标中,能不重复地一笔画完的图标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23小题) 5.如图最少笔可以画完. 6.请你一笔画出下面的图形(从起点到终点,将依序过点的字母依次填在横线上,写出一种即可): (起点)→→→→→→→→→→→→(终点). 7.一辆洒水车给一个社区街道洒水,地图如图.你能否设计一条洒水路线,使洒水车不重复地走遍所有街道,再回到出发点?你的答案为:(填“能” 或者“不能”).

8.一辆洒水车给如图线段表示街道洒水,不重复、不遗漏地走遍这些街道.请用图中字母标出一种成功的走法:.→→…→. 9.如图图形(填“能”或“不能”)一笔不重复得画出.如不能,请在图上添一条线,使它成为一笔画图形(如果能,则不必再填线) 10.如图是可以一笔画出的,一共有种不同的一笔画法(起点、终点或顺序只要有一种不同,就算不同的画法). 11.瑞士数学家欧拉为解决“七桥问题”,提出了“一笔画问题”,成为后来解析几何的基础..(判断对错) 12.如图的图形(填“可以”或者“不可以”)用一笔画出.如果可以,应从点开始画(若第一个空格填“不可以”,则第二个空格不填;若第二个空格有多个点满足要求,需要将所有的点都写出来).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小学奥数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汇总

小学奥数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汇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自然数的和为15,这三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长方形周长为24厘米,当它的长和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厘米、_______ 厘米时面积最大,面积最大是__________ 平方厘米。 4. 现在有20米的篱笆,利用一堵墙围一个长方形鸡舍,要使这个 鸡舍面积最大,长应是_________ 米,宽应是 _________ 米。 5 .将16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要使和最大,应将16拆成__________ 。 6 .从1, 2 , 3,…,2003这些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 ____________ 个数,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数之差都不等于5。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两位小数保留整数是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是________ O 8. 用1克、2克、4克、8克、16克的砝码各一个和一架天平,最 多可以称出________ 种不同的整数的重量。 9. 有一架天平,左右都可以放砝码,要称出1?80克之间所有整克 数的重量,如果使砝码个数尽可能少,应该用__________ 的砝码。10 .如下图,将1?9这9个数填入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和相等,使和为 A,A最大是_______ 。二、解答题(30分) 1. 把19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如何分才能使它们的积最大?

小学四年级奥数的知识点

标红:难点或常考 标蓝:基础 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总复习 1.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4=100 125×8=1000625×16=10000 25×8=200 125×4=500 125×3=375 7×11×13=1001 37×3=111 2.加减法运算性质: 同级运算时,如果交换数的位置,应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100+(21+58)=100+21+ 58 100-(21+58)=100-21- 58 3.乘除法运算性质 乘法中性质:(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乘法性质(5)积的变化规律:一扩一缩法。 除法中性质:当被除数为几个数字之和或者差时才可以用除法分配律。积的变化规律:同扩同缩法。同级运算时,如果有交换数的位置,应该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100×(4×5)=100×4×5 100÷(4÷5)=100÷4÷5 4.最大最小 1、解答最大最小的问题,可以进行枚举比较。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将所有情况的结果列举出来,然后比较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2、运用规律。(1)两个数的和一定,则它们的差越接近,乘积越大;当它们相等(差为0)时,乘积最大。 3、考虑极端情况。如“连接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作对称点”、“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等。 5.比较大小 估算最常用的技巧是“放大缩小”,即先对某个数或算式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确定它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其他条件得出结果,调整放缩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