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解决问题(1)

第3课时 解决问题(1)
第3课时 解决问题(1)

第3课时解决问题(1)

(24)个花瓣

3.购物。

(1)买6根跳绳一共多少钱?

5×6=30(元)

4.组织学生计算出结果

并交流计算过程。

7×6=42(人)

5.幼儿园的李阿姨买了

,每顶8元,请你帮助她算

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3=24(元)或3×8=24(元口诀:三八二十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0 “练习与实践”第10~13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特点选择恰当的策略或综合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解释和说明选择的策略和思路。 2.学生能根据策略说明分析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应用策略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对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体会,进一步体会数学策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策略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和策略,主要复习了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画图、列表和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了解一些实际问题特点和相应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要求学生读题,看懂表格里的意思。 提问:能说说习题的意思吗?表格里已经填写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引导:请你在表格里填一填,看看是怎样变化的,经过几次白子和黑子枚数相等,然后根据填表的过程想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自己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出这样取放多少次后,白子与黑子正好相等?你是怎样列式的?能说说怎样想的吗? 追问:解答这道题时用的什么策略? 2.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让学生说说题里告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把长90米的绳子分成的三段长度有什么关系? 引导:你准备怎样理清三段绳长的关系,怎样解决问题?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你准备怎样理清绳长的关系?你想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有哪些假设的方法? 引导:请你选择一种假设的方法,列式解答。 交流:你怎样假设的?说说你的算式。 用不同假设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方法。 提问:解答这个问题用了哪些策略? 3.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让学生观察、阅读,把情境组织成实际问题。 引导:你想怎样解答?自己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然后列式求出结果。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板演。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是怎样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追问:你是怎样假设的? 提问:还可以怎样假设?哪位同学用了这样的假设策略的?说说你的解答过程。 追问:假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哪个条件假设的? 4.用恰当的策略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货场要运货50吨,用2辆大货车和6辆小货车正好运完。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比一辆小货车多3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小货车呢?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想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自己解答。有困难的可以讨论。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假设方法的学生分别板演。 交流:解答这道题能用什么策略?可以怎样假设呢? 哪一种解法假设都是小货车的?怎样思考的? 假设都是大货车时要注意什么呢?这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这里用假设策略时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指名学生读题。 引导:你能按要求先在表里假设两种门票的张数,再通过调整找出答案吗?那请你自己假设、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假设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假设的?这样假设后怎样调整的? 还有假设不同的张数再调整的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4284 6903 60005 32284 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RJ)第10课时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0课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0 页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解决连除应用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六一节的脚步声一天一天向我们走近,我们苍南实验一小为了欢庆“六 一”开展了各种活动。看!三(1)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图,图上画的是60 位小 朋友出场进行团体操表演) 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三(1)班的同学整理成漂亮的队形。出示图:(主题图)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每队有多少人?每个圆圈有 多少人?……) 2、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求每个小圆圈有多少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收集哪些有用的信息? 3、学生汇报,师引导。将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例2 三(1)班60个同学参加团体操比赛,平均分成 2 队,每队有 5 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几人? 二、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1、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算式,相信你一定能行! 2、组织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看,哪一组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60 - 2=30 (人)30 - 5=6 (人) ②60 - 2 - 5=6 (人) ③60+(2X 5)=6 (人) 每组方法师边听边板书,再由学生说说这种方法解答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课堂上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4。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吧! 2.出示例4主题图。 看看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课 1.从图中你了解到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求收银员应收多少钱是一个准确的数还是大概的数?(2)求爸爸应准备多少钱,这个数是准确数还是大概的数呢?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同时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列式并计算,最后组内交流、检查。 4.集体订正,然后师进行概括小结: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具体情况,想一想需要哪些信息,并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求准备多长的网就够了,要用到哪几个信息?该怎样解决呢? 小组内说一说,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然后自己独立解答。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4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读题,弄懂题意:每次最多运450千克的货物,把货

第3课时十几减9解决问题

第3课时十几减9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第3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圆的面积知识的一个拓展,也可以理解为圆与正方形的特殊组合。本节课利用组合图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两种特殊的组合图形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借助经验,理解图形特点。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圆外切正方形与圆内接正方形都可以理解为圆和正方形的简单组合。借助主题图的演示,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特点。 2.尝试应用,掌握方法。 以半径为1m的圆为例,引导学生求出它与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面积的差,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体现了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圆、正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了解并掌握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图形的特征,以及相关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以旧引新(6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2.回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 2.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π 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 少? 5×5=25(cm2) 2.如果r=4cm,则圆的面积是多 少? 3.14×42 =3.14×16 =50.24(cm2)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3,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15只蚕宝宝。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师: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15÷3=5)你是怎样想的?(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15÷5=3)你是怎样想用?(15只蚕宝宝,每5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 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红和小明分蚕宝宝的问题中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个整体,几个一份,求平均分成几份都是求平均有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3=5(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课题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估算。以购买电话机和电吹风为现实背景,提出在不会精确计算大数相加的情况下怎么解决所带的钱是否够买的问题,教材给出了通过估算来解答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估算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渗透过,学生已经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知道可以通过凑整的方法进行估算,即把数凑成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本节课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学前准 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 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 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 是1095元,约是()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复习 近似数。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算一算。 (1)买一条围巾和一件外 套一共大约需要()元。 (2)买一辆自行车比买一 件外套大约便宜()元。

元。 2.揭示课题,板书: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答案:(1)700 300 2.长江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89人,四年级有学生314人。 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98+314≈600(人) 答: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600人。 3. 买这两件商品,600元够吗?700元够吗? 380≈400 270≈300 380+270≈700(元) 答:600元不够,700元够。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教学教材第96页例 13。 1.课件展示例13情 境图,你从中获取了哪些 信息?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如何解答,说一说你的想 法。 3.交流讨论验证结 果。 4指导学生优化算 法,引导学生明确:要解 决问题,不需要准确计 算,只要进行估算就可以 了。 5.带700元够吗?说 说你的思路。 6.引导学生总结估 算的步骤和估算时应注 意的问题。 1.交流获取的信息,一部电话 358元,一个吹风机218元。买这 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2.交流,预设想法:生1:要 知道500元够不够,先要知道买电 话和电吹风一共得付多少钱。 生2:我想把358和218加起 来,看看有没有超过500,可是我 还不会算。 生3: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想358超过了300,218超过 了200,30+200=500,带500元不 够。 4.小组讨论得出:估算更适合 本题。 5.鼓励学生说出估算的过程。 6.(1)回忆估算过程,归纳出估 算的步骤:先找到合适的近似数, 再用近似数口算,最后判断能否解 决问题。 (2)交流后汇报估算时应注意 的问题:估算时,近似数的取值可 大可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6单元百分数(一)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百分数乘法列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371.45?0.996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以上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3.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 学生回顾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究 1.教学第85页例2。 (1)理解题意,择取信息。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定义一样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4)如何计算?讨论交流 (5)学生探究尝试。 (6)交流小结方法: 小数(观察:怎样转化?) 百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 最简分数 (7)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说一说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只要小数点向左移动…… (8)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下一排),指名练习,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8题。(先填后说算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题。(先填,后观察相等的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2题。(交流讨论) 4.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4题。(先计算,后比较) 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5题。(尝试后说出你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十八第9、10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解决问题(例8)教案

第10课解决问题(例8) 授课日期:审核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的例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PPT。 课型:新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 填空 1. 小明家的客厅长6(),宽4(),面积是 ()。 2. 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 4. 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 5.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7平方米=()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互动生成 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投影出示例8。 教师:观察情境,从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它的边长是3分米。 学生2: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学生3:我知道问题是给客厅铺地砖,求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方法二 6×3=18(平方米) 6米=60分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3米=30分米 3×3=9(平方分米) 60÷3=20(块) 1800÷9=200(块) 30÷3=1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学以致用 1. 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2. 如下图,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人行道,需要多少块?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拓展提升 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第74页练习十六,第6题、第9题 (七)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八)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

第 3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免费】四年级数学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78+22)×15 -560 15×[42÷(3+11)] 36×(4×54÷8) 2.四(1)班的31人参加假日小队活动,为了环保出行,如何租车最省油? 可坐4人,耗油30升可坐9人,耗油50升 3.(易错题)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1)杨老师和李老师带领实验小学四年级38名学生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2)如果是38个大人和2个儿童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4.育红小学要组织春游,共有1 5名教师和200名学生。下面有两种可以租用的车型。大车:限乘40人,每辆每天租金800元。 小车:限乘25人,每辆每天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呢?需要多少钱?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加→乘→减加→除→乘 (78+22)×15 - 560 15×[42÷(3+11)] =100×15 - 560 =15×[42÷14] =1500-560 =15×3 =940 =45 乘→除→乘

36×(4×54÷8) =36×(216÷8) =36×27 = 972 解析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里有两个运算符号,要按顺序进行计算,例如36×(4×54÷8),小括号里是4×54÷8,就按没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再算除,最后将得数乘36。如果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 31÷9=3(辆)……4(人) 50×3+30 =180(升) 答: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油。 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车可坐9人,耗油50升,可得知大车每人耗油量5升多;小车可坐4人,耗油30升,小车每人耗油量是7升多,所以尽可能多安排大车降低耗油量也减少排放车辆。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租几辆车,要尽可能不空座位,这样每个人的耗油量会更低。31÷9=3(辆)……4(人),租3辆大车后,剩余的4人再租一辆小车,这样耗油量最少。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两个方面:一要注意考虑租哪种车耗油量少,二要注意尽量少空座位。 3.(1)方案一:40×2+20×38=840(元) 方案二:25×(38+2) =1000(元) 84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一划算。 (2)方案一:40×38+20×2=1560(元) 方案二:25×(38+2)=1000(元)156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二划算。 解析初看上面两个方案,可能会有买团体票划算的错误认识,其实不然,经过计算后,我们发现第(1)题中选方案一买票划算,主要原因是40人里,成人仅有杨老师和李老师2人,儿童有38人。第(2)题中选方案二买票划算,因为40人里38人都是成人,买团体票,这38 个成人能省更多钱。 4. 800+500×7=4300(元) 答:租1辆大车和7辆小车最省钱,需要4300元。 个方案最合适。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第8单元总复习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解决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情境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有关蝴蝶与花的主题图。 (1)组织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 (2)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图中描述的内容,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 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二、练习讲授 1.完成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和第8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 学生活动: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后,在解题。 2.完成课本第9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6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7题。 第2小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9题。 组织学生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小英和小平分别可能套中的是哪两个圈? 三、课堂作业 1.台式电脑比笔记本电脑多几台? 2.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时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二年级下册实用资料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7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6页例13和练习十九第5、6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6页例13和练习十九第5、6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1、引入课题: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说一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你当时带了多少钱?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商品,你能不能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这些东西的价格? 水杯(10元)童话书(18元)篮球(42元) (1)学生猜测水杯价格。 A、学生第一次猜测水杯价格。(乱猜) B、如果学生猜不到,就提示学生价格接近多少元。透露一点,接近10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 (3)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 ) 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8元,7个是56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2.课件出示汽车图。 谈话:老师想买这两小汽车,可是它的价钱被小红遮住了。小红这样提示我们: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求出小汽车的价钱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做? (3)反馈评价。 小结:小汽车的价钱,就是求24里面有6个几,像这样的问题也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24÷6=4(元) 引导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 (4)谈话:你能用解决上一题的方法自己检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检查方法。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互相提数学问题,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4.刚才我们解决的我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讨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1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11课时解决问题 1.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含有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两问中第一问的结果与第二问的关系,理解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培养应用意识和连贯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会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分析题意,找准中间量。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课件出示例5的情景图:看,这儿的景色可真美呀!背后是苍翠的青山,面前是一湾碧水,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尽情地涂画着……你想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参加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所求问题是什么? 学生读题,由题可知:有14名学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解决两个问题:(1)要求男生的人数;(2)要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教师画图分析。 问题(1): 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就是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板书:14-5=9(人) 问题(2): (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 板书:9+14=23(人) 3.组织学生交流,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1)验证男生人数:9+5=14(人)。男生人数加上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正好等于女生人数,计算正确。 (2)验证美术兴趣小组人数:23-14=9(人)或23-9=14(人)。总人数减去女生人数等于男生人数,减去男生人数等于女生人数,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正确。 4.分析解决的两个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中间量),再将求出的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参与到第二个问题的计算。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六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探究乐园·高效课堂》作业部分。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优质教案.doc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 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