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背诵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背诵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背诵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应知应会知识点

一、元素化合物:

(一)、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2)H2在Cl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

(3)CH4与Cl2混合光照,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二)、氧族元素

1、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3、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4、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5、检验SO42—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三)、氮族元素

1、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极易溶于水形成喷泉的气体 NH3、HCl

7、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8、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9、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NH3遇HCl

10、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4+

11、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12、浓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13、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浓硝酸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14、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硝酸 15、火柴盒侧面的涂料红磷

(四)、碳族

1、制造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的是晶体硅

2、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2

3、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KOH、(Na2SiO3)

(五)、碱金属

1、 Na+的焰色:黄色; K+的焰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

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 H2O、CO2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Al(OH)3 NaHCO3

5、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 (无法置换金属)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Al、Mg、Fe金属

1、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明矾、Al(OH)3

2、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 Al2O

3、MgO

3、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NH4)2CO3、NH4HCO3

4、红褐色的沉淀 Fe(OH)3

5、红棕色的固体 Fe2O3

6、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两种酸 Fe、Al浓硫酸、浓硝酸

有色物质

1、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淡黄色的固体 Na2O2、S、

3、水溶液显蓝色的含Cu2+的溶液

4、水溶液显黄色的含Fe3+的溶液

气体小结

1、有毒的气体 H2S、Cl

2、SO2、NO2、;CO、NO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Cl2、SO2、NO2、NH

3、

3、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 HCl

4、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H2、O2、N2、NO、CO、CH4、C2H4

5、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相近)

6、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l2(使湿润

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7、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8、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NH3(HI、HBr)

9、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NH3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

1、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1)与酸反应产生H2,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2)与酸反应产生SO2, 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

(3)与酸反应产生NO2,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

(4)与酸反应产生NO,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2、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K、Na;产生O2的Na2O2、F2;产生C2H2的CaC2

3、既能与盐酸又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Al、Al2O3、Al(OH)3、NaHCO3、(NH4)2CO3

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AgCl、BaSO4

5、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SiO2;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等

6、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Na2O、CaO

其它 1、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挥发)

2、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K、Ca、Na、Mg、Al;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Fe、Sn、Pb、Cu;

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Hg、Ag 。

3、合金的定义和性质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硬度比组分金属高,

熔点比各组分低。

4、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1)酸雨: SO2(2)温室效应:CO2(3)光化学烟雾: NO2(4)破坏臭氧层:

氟氯烃(5)白色污染:塑料袋(6)水体富氧化(藻类疯长):含磷洗衣粉(7)能保护环境的最好燃料:H2

5、常见的漂白剂(1)将有色物质氧化的:氯水(实为HClO)、Na2O2、H2O2、O3(2)SO2(与有色物

质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3)活性炭:吸附漂白(物理变化)

二、有机化学: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无水CuSO4,变蓝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乙醇(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11、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12、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13、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

1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1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乙酸)

16、能发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17、能还原成醇的是:醛

1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1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20、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2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葡萄糖、麦芽糖

22、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油脂

23、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24 、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1)乙醇:羟基—OH(2)乙醛:醛基—CHO(3)乙酸:羧基—COOH (4)硝基苯:硝基—NO2

2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取代;(2)从乙烯

制聚乙烯:加聚;(3)乙烯使溴水褪色:加成;(4)从乙醛制乙醇:还原;

(5)从乙酸制乙酸乙酯:酯化;(6)油脂的硬化:水解(7)从乙烯制乙醇:加成

26、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 Na2SO4、(NH4)2SO4

27、写出下列通式:(1)烷:C n H2n+2;(2)烯:C n H2n;

三、化学实验:

1、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3、用固—固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O2、NH3;用固—液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Cl2、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制取的气体:H2、CO2

4、制取以下气体需要加热的:(1)用MnO2与浓HCl制Cl2(2)用乙醇和浓H2SO4制C2H4(3)用

KClO3和MnO2制O2(4)用Cu和稀HNO3制NO(5)用NH4Cl和Ca(OH)2制NH3

制取以下气体不需要加热的:

(1) Zn和稀H2SO4制H2(2)CaCO3和稀HCl制CO2 (3)Cu和浓HNO3制NO2

5、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物质:氯水、浓硝酸、AgNO3

6、一元强酸与一元一元强碱恰好中和的计算公式(求未知碱浓度)

C(酸)V(酸)=C(碱)V(碱)

四、物质结构:

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 H)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3、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4、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最外层电子数为次

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

6、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10、 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 Na2O、Na2O2

H2O、H2O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ⅠA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如: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Si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小

如:金属性:HCl>Br>I

7.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Na2SO4、NaOH、NH4Cl。

8.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如H2O、HCl、HNO3、CH3COOH、CO、NH3、CH4 。9.极性键:两个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如HCl、CO,CH4、NaOH中H-O键。

10.非极性键两个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如H2、O2,Na2O2中的O-O键

11.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半径从左到右渐小。

如:Na >Mg >Al >Si ; Na+ >Mg2+ >Al3+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渐大。如:Li < Na < K ; F- < Cl- < Br-

(3)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随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O 2- > F - > Na + > Mg 2+ > Al 3+

(核外都是10个电子);S 2- > Cl - > K +

> Ca 2+

(核外都是18个电子). 五、俗名总结:

1、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0、NaHCO 3 :小苏打

2、 乙炔: 电石气 11、CuSO 4·5H 2O 胆矾、蓝矾

3、 乙醇: 酒精 12、SiO 2 :石英、硅石

4、 丙三醇: 甘油 13、CaO : 生石灰

5、乙酸: 醋酸 14、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6、三氯甲烷: 氯仿 15、CaCO 3 :石灰石、大理石 7 、NaCl : 食盐 16、Na 2SiO 3水溶液: 水玻璃 8 、NaOH : 烧碱、火碱、苛性钠 1

7、KAl(SO 4)2·12H 2O : 明矾 9、 Na 2CO 3 :纯碱、苏打 1

8、CO 2固体: 干冰。

常见强酸:H 2SO 4、HNO 3、HCl 常见强碱:Ba (OH )2、NaOH 、KOH 、Ca(OH)2

弱酸:CH 3COOH 、HClO 、H 2CO 3、、HF 、H 2SO 3 弱碱:NH 3·H 2O 、Cu(OH)2、Al(OH)3、 Fe(OH)3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①燃烧反应;②化合反应;③金属与酸的反应;④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①电离和水解;②分解;③制水煤气;④CO 2+C =2CO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1)有闭合回路 (2) 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3) 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的原理是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负极的判断方法,金属活泼性 强 是负极。

铜锌原电池中 锌 是负极, 铜 是正极。写出电极方程式:负极 Zn —2e -=Zn 2+

正极 2H +

+2e -=H 2↑ 。总的方程式 Zn+2H +

=Zn 2+

+H 2↑ 。 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低——(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

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

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

和SO 42-,Fe 2+

和OH -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

和OH -,H +

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

和CO 32-,H+和SO 3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

、NO 3-和Fe 2+

/I -,Fe 3+

和I -)

强电解质:HCl 、H 2SO 4、NaCl 等 电解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CH 3COOH 、NH 3·H 2O 等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等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n 、N 、N A 之间的关系: n 、m 、M 之间的关系: n=

A N N n=M

m 标准状况(0℃,101P a )下,气体: 溶液中n (B )、c (B )、V 的关系: n=

m V V V m =22.4L/mol c (B )=V

B n )(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

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

稳定

能 没有 NaCl 、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

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总结 1、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5)国博览会金奖); (6)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7)Cl2的发现者——舍(8)勒(瑞典); (9)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10)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1)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12)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3)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14)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5)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6)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2、俗名3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4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醋酸:CH3COOH 甘油、三醇:C3H8O3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CH2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CH2O2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 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高中化学重点知识记忆: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重点知识记忆 五、物质结构与性质 1 ?原子结构与性质 '原子核:同位素、原子量一一物理性质 (1)原子(Az X) 核外电子一一化学性质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决定。 例如: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半径不等(同主族元素),性质出现递变性; Li和Mg、Be和A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等,半径相近,性质相似。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掌握1?36号元素)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能量低的能层和能级,然后由里往外排能量高的(能层和能级均影响电 子的能量)。 ②泡里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排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即原子核外没有2 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③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 当轨道上电子呈半满、全满或全空时,体系能量最低。 (4)电离能比较:首先应写出微粒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再根据使体系能量最低去比较;根据用原子的电离能数据也可推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化合物的离 子性越强(形成离子键)。 2 ?分子结构与性质 (1)化学键一一化学性质(决定分子的稳定性)

(2)化学键理论 ①共价键理论(VB ):共价键的形成实则是电子的配对。该理论不能解释碳形成甲烷分子。 ②杂化轨道理论:能量相近的轨道可以兼并成能量相同的几个等价轨道。用以解释碳能形成甲烷分 子(实则是碳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四个兼并轨道,再与氢成键)。 杂化后,原子的成键能力增强。 ③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a.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尽可能远离,电子对之间夹 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b ?由于孤电子对只受一个原子核的吸引,电子云比较肥大”故电子对之间排斥力 大小顺序为:孤电子对与孤电子对大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因此,均采取sp3杂化,电子对构型都为正四面体形的CH 4、NH 3、H2O 分子中键角依次减小)。 c. 微粒中价电子对数为:n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 ±微粒所带的电荷数)/2(微粒带负电荷时取“+”,带正电荷时取“-”)。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氢和卤素作为配位原子时,提供一个电子,当W A 族元素作为配位原子时,认为不提供电子(由价电子对数可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形 式:电子对数分别为2、3、4时,中心原子分别采取sp、sp2、sp3杂化)。 d. 当配位原子不是氢、W A、四A族元素时,可运用等电子原理,寻找其熟悉的等电子体来判断 其构型。 ④等电子原理 a. 具有相同原子数目和相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 特征。 b. 常见等电子体:N2、CO、CN -C22-(电子总数为14e「,存在叁键); C02、CS2、COS、BeCl2、N3-OCN -SCN -(价电子数为16e- 均为直线 型); BCI3、CO32- SiO32- N03-(价电子数为24e-均为平面正三角形); NC13、PCI3、 NF3、PF3、SO32-(价电子数为24e-均为三角锥形); SiCl4、CCI4、SiO44-SO42-PO43-(价电子数为24e-均为正四面体形)。 (3)分子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高中化学知识点口诀记忆

高中化学知识记忆口诀完全版--经典必看帮助记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 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 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 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物"指被称量的物质;"码"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 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 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翟谔砑禹缆胧保 ο燃兄柿看蟮捻缆耄 缓笤诩兄柿啃〉 捻缆耄ㄗ詈笤僖贫 温耄 ?nbsp;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最完整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20210101204422)(精华版)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 4 )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 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2)、蒸馏( 3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4)(制硝基苯(5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H2O2、HI 、H2S、H2 SO3 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 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 、FeSO4、H2S、H2SO3 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4 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完整版)高中化学记忆性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化学记忆性知识点整理归纳 注解:1代表《必修1》,2代表《必修2》,3代表《反应原理》,4代表《有机化学基础》,5代 表《实验化学》,6代表《化学与生活》,7代表《化学与技术》。 【化学史】 1、德国、维勒:第一个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1-p7)(4-p2) 2、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3、英国,汤姆生:原子中存在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4、英国,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5、丹麦,波尔:分层绕核模型。(1-p28)行星运行轨道式原子结构模型(2-p99) 6、美国,盖尔曼:夸克模型。(1-p32) 7、英国,道尔顿:编著了《化学哲学的新体系》,阐述他的化学原子论。(1-p34) 8、瑞典,舍勒:实验室制取氯气(浓盐酸和软锰矿[MnO2]) 9、英国,戴维:详细研究氯气性质,并命名。(1-p41) 10、英国,戴维:首次制得金属钠、镁。(1-p49) 11、美国,霍尔: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电解炼铝。(1-p65) 12、德国,哈伯:首次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1-p96) 13、俄国,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关于类铝、类硼(镓),类硅(锗)预言。(2-p10) 14、鲍林: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螺旋结构模型(2-p87) 15、英国:波义耳,酸碱定义。拉瓦锡:酸碱定义。瑞典,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2-p87) 16、瑞士,米勒:首先发现DDT具有杀虫剂的特性(2-p90) 17、弗莱明:青霉菌(2-p91) 18、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道尔顿(倍比定律,提出原子学说)。盖吕萨克(气体反应法则)。 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汤姆生(发现电子)(2-p99) 19、俄国,盖斯:盖斯定律(3-p7) 20、威廉米测定蔗糖水解速率作为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开始(3-p33)埃及美国双重国籍泽维尔利 用飞秒激光脉冲研究化学反应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3-p33) 21、法国:勒夏特列,化学平衡原理(3-p52) 22、瑞典,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4-p2) 23、德国,李比希:提出测定有机化合物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高氯酸镁、烧碱石棉[碱 石棉])。(4-p6)提出“基”的定义(4-p8) 24、美国芬恩,日本田中耕一,瑞士维特里希:获02年化学诺贝尔奖,贡献是发明对生物大分 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方法(4-p10) 25、美国,科里:创立有机化合物合成的“逆合成分析理论”,获90年诺贝尔奖(4-p12) 26、匈牙利,海维西:运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做突出贡献,获43年诺贝尔奖(4- p13) 27、美国夏普雷斯、日本野依良治,美国诺尔斯实现对映异构体的不对称合成。(4-p13)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 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