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英国文学

读书笔记之英国文学
读书笔记之英国文学

1.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早期及中世纪英国文学( 1).The Roman Conquest[55B.C.—410A.D.]

The aboriginal Celtics 英国原始居民凯尔特人

Roman troop led by Julius Caesar[55B.C.---43A.D.]凯撒占领时期

A province of Roman Empire [43A.D.---410A.D.]罗马行省

( 2)The English Conquest or The Anglo-Saxon Period [410---1066A.D.]

部落、王国林立时期

有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朱特人(Jutes)等部落,其中Angles建立了East Angles王国,7世纪很多小王国建立逐渐融合合并成一个大王国-England,人民成为English,说着今天人定义的古英语。

In the late 8th century丹麦人(Danes)人占领(invade)英国东北大部分地区超过100多年

In the late 9th century the King Alfred the Great国王埃尔弗雷德大帝(849—901A.D.)of the Kingdom of Wessex带领南方人民反抗Danes人的进攻取得成功,但在11世纪早期丹麦人又南下并占领许多地方。

1066年William ,the Duke of Norman invaded England ,was crowned as King of England 结束了Anglo-Saxon时期进入“Norman Conquest”(诺曼征服)时期。

(3)The Norman Conquest(1066---1350A.D.)

这一时期英国发展起封建主义(the development of feudalism)并是封建集权得到加强。英国文化此时深受法国影响,上层人说的是法语(The three centuries following the Norman Conquest saw the introduction of medieval French culture, including French modes of customs ,manners, literature , and especially the Norman-French language into English on a large scale)。这一时期流行欧洲的黑死病传到英国造成人口锐减,同样这一时期也是古英语过渡到现代英语的过渡时期,被普遍认为是中古英语或中世纪英语(Middle English)

整个古时期英国文学作品数量很少,仅有Anglo-Saxons的遗留(The relics of the Anglo-Saxons)和一些劳动人民的诗和歌曲,部分历史故事,及部分传说流传下来,其中著名的是Beowulf(贝奥武夫),该诗歌早在6世纪一直口头流传,直到7、8世纪才被编成文字,并于1705年问世。

在中世纪英国英语融合了拉丁语、法语逐渐形成主流语言,这一时期民间文学和宗教著作(folk literature and religious writings)得到发展。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主义,重点涉及三大主题:英国的亚瑟王及他的圆桌武士(the adventure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法大帝查理曼和他的王公大臣(Emperor Charlemagne and his peers); 古罗马历史-从特洛伊战争到功宣卓著的亚历山大大帝(Tales of antiquity ,from Trojan War to the feats of Alexander the Great)。民间文学数Geoffrey Chaucer(杰夫里-乔叟1340--1400)的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最为著名。Geoffrey Chaucer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大学,1367年为爱德华三世出人欧洲外交大臣,由此受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他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是作者在1387年到1400年完成的,收录了24个故事,是

作者的遗作,反映了早期文艺复兴的思想。乔叟是第一个用英语写诗的诗人,对后世形成以伦敦方言为标准的现代英语有重要影响。(he was the first great poet to writ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was a great influence on making the dialect of London the standard for modern English speech)

2.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英国是一个封建制度逐渐灭亡,资本主义逐步建立的过程(feudalism collapsed and the foundation of capitalism was established)。在经济领域,中产阶级(Bourgeoisie)对羊毛需求增加出现了所谓的“圈地运动”(Enclosure Movement),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走向工场,早期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文化上,新兴的中产阶级要求摆脱宗教神学,推崇由意大利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大量翻译古希腊、罗马文献,在思想上强调人的解放和自由,不再受神的控制(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vement is the exaltation of man and absorption in earthly life,people we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living for God and in life after death).

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巨匠(Giants)有Thomas Moore(托马斯·莫尔),Francis Bacon(弗朗西斯·培根),Edmund Spenser(艾德蒙德·斯宾塞),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and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

1.Thomas Moore(托马斯·莫尔)1478-1535 Utopia乌托邦该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对话形式,是作者和旅行归来的Hythloday 对话。下半部分是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称为乌托邦。

2.Francis Bacon(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是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学家。他的散文被广泛传阅,影响深远。12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并获得学位。他曾经和中产阶级联合反对伊丽莎白女王,但最后却得到女王的赏识,服务于王室,詹姆士一世上台时被封为大法官(Lord chancellor)及爵士。它爬

到政治地位的最高层,同时也树敌不少,并最终导致他的悲惨逝世(died in disgrace)。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创人及英国现代科学奠基人。作品包括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1605), Novum Organum(1620) ,Of study 等58篇论文。

3.Edmund Spenser(艾德蒙德·斯宾塞)1552-1599 被称为是“诗人的诗人”(poet’s poet) The Faerie Queen精灵女王被认为是英文最大的诗篇之一,这个精灵女王代表的是Queen Elizabeth 以及歌颂伊丽莎白时期光荣国土。

4.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 被认为是最有天赋的“大学才子”(university wits) 和伟大的英国戏剧先锋(the greatest pioneer of English drama)是第一个把无韵诗/素体诗(blank verse)格式写进戏剧的人。他的作品有Tamburlaine(泰姆勃兰),The Jew of Malta(马耳他的犹太人)and Doctor Faustus (浮士德)。其中数《浮士德》最为出名,这是根据德国的一个传说改变而来。这部作品充分运用素体诗风格,是马洛的代表作。

5.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莎士比亚的作品涵盖范围非常广包括戏剧,诗歌(十四行诗),历史剧,散文。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The first period9[1509-1600]

1590-1591. Henri VI

1592. Richard III, The Comedy of Error

1593. Titus Andronicus ,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1594.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 Love’s Labour’s Lost, Romeo and Juliet 1595. Richard II ,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596. King Joh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597. Henry IV

1598. Much Ado About Nothing , Henry V ,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1599. Julius Caesar , As You Like It

1600. Twelfth Night

(2)The second period[1601-1608]

1601.Hamlet

1602. Troilus and Cressida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1604. Measure for Measure Othello

1605. King Lear Macbeth

1606. Antony and Cleopatra

1607. Coriolanus Timon of Athens

1608. Pericles

(3)The third period[1609-1612]

1609. Cymbeline

1610.The Winter’s Tale

1612. The Tempest Henry VIII

3.The Period of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

资产阶级革命及王朝复辟时期

社会背景:随着封建君主权力不断加强,17世纪绝对的王权开始束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矛盾不断加剧,并最终导致革命。1603年伊丽莎白死后詹姆士一世(Jams I)上台,之后是查理一世(Charles I)。他们都相信君主的绝对权威,根据个人喜好垄断商品买卖,君主和议会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查理一世解散议会11年,这一解散使得国家分成两大阵营,议会党和王当,并最终爆发内战,从1642年打到1649年,议会军胜利,奥利佛·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上台,1653-1658年,依靠军队实行军事独裁,建立共和国,但他死后两年查理二世就上台复辟了帝制,进行反攻倒算,但不久就被中产阶级驱逐了,并在1688年迎来了威廉王子作为国王,这就是不流血的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从此英国就安稳下来了。

文化上也反映这些社会变革,诗人用笔表达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这一时期出现两个主要是个流派分别是:玄学派诗人和骑士诗人(Metaphysical / Poets and Cavalier Poets)

玄学派以内容的神秘和形式的怪异为特点,它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3-1631)他有自己独特的推理和论证方法,The Flea被认为是英国最优秀的诗篇之一。另一位玄学代表是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写了To his Coy Mistress至今广为流传。

骑士诗人是以朝臣和地主为主,反映了没落的贵族悲观思想,其中以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 )为出名,他的Gather Ye Rose Buds While Ye May充分反映了没落阶级短暂(flitting)的欢愉。

约翰·米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 约翰·米尔顿从小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之后又进入圣保罗学校(St. Paul’s School)、基督学院(Christ’s College)、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学习,毕业后在家与父亲一起阅读古典名著,在1637年到1639年游学法国、瑞士、意大利。在意大利听说即将爆发的战争,就回到英国,写了系列宣传册,保护英国国教(Anglican Church),对清教产生同情。克伦威尔执政后他被认为新议会中拉丁语部,由于工作劳累他逐渐失明,在1652

年完全失去了视力,更糟糕的是他的妻子去世留下三个女儿。王朝复辟后米尔顿被捕入狱,他从此转向文学创作,于1666年完成失乐园Paradise Lost,1671完成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 和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不久就于1674年就去世了。

《失乐园》(Paradise Lost)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 相比于弥尔顿班扬基本上没有受过正式教育,清教徒革命时他参加了战斗,那时他16岁,战争结束后他患上严重的精神病,通过与病魔挣扎他终于皈依了上帝,并终生信仰。王政复辟后他被捕,在监狱坐了12年,但也就是这12年给了他潜心阅读圣经Bible 机遇,并开始文学创作,到被释放他已经完成好几部书,其中包括狱中冥想Prison Meditation, 圣城The Holy City以及功德无量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并且开始了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的写作并在释放后于1672年完成,另外还有作品包括:The Life and Death of Mr. Badman (1680),The Holy War(1682),A Holy Life.1688年也就是光荣革命那年,约翰·班扬死于肺炎。

《天路历程》作为他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家喻户晓的程度仅次于《圣经》。本书讲述了一个坚韧的基督徒为寻求永生而踏上荆棘遍布的漫漫长旅,充满危险,诱惑与灾难的尘世被他一一抛弃,只为负罪的灵魂在高天之上得到迎接。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想象奇特,故事生活化,对人性弱点的写照尖锐而深刻,理想主义的热情震撼人心,因而超越了时间和宗教的局限,在成书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夺目。

4.Eighteen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18世纪英国

文学

社会背景:经过狂风暴雨的17世纪革命,18世纪的英国进入段平和统一的时期,1866的光荣革命以一种折中的方式结束了贵族和中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也标志着长期为政治自由的斗争结束。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一种象征性首脑(figurehead),实际权利落到国会和内阁会议手上(Parliament and cabinet).英国人不再热心

于参加政治自由斗争,而更多地参与到政治讨论,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启迪人民。在农村,长达三个世纪的土地征用使农民失去土地,农业人口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化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生活发展迅速,因而报纸产生了。

文学上,报纸,杂志,书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发展迅速,咖啡馆、学校、俱乐部广泛建立,书籍、杂志大量发行。咖啡馆是文人雅士集聚地,他们讨论政治话题及社会流行因素。大量的讨论交流,日益规范了文学形式,使散文、诗歌变得优雅。

同时在思想领域,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传入英国,英国人注重人的启蒙和教育,因而18世纪的英国也叫做启蒙年代(the age of reason). 英国启蒙运动可分为两派,一是主张维持现有社会秩序,作局部改革调整的温和派;另外一派是主张政府管理的绝对民主甚至部分反对剥削的激进派。温和派主要作家有Pope波普,Defoe笛福,Addison阿迪森,Steele斯蒂尔和Richardson理查德森.激进派的代表包括Swift斯威夫特,Fielding菲尔丁,Smollett斯莫利特,Sheridan 谢里丹和Goldsmith戈德斯密斯,但他们日益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这种现实最终导致18世纪末理性主义的危机,并产生感性主义。

18世纪英国文学异彩纷呈,小说,诗歌,戏剧大发展,可粗略分为早期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代表人物有Addison, Steele, Pope, Johnson.

中期的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诗歌和散文(poetry and prose),这只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阶段,代表作家有Thomas gray,Oliver Goldsmith,Laurence Sterne,Samuel Richardson。

18世纪还产生了现代小说(modern novel)作家,以Defoe,Swift,Richardson,Fielding,Smollett和Sterne为代表,以及早期浪漫主义(pre-romanticism)诗歌,他们严格区别于古典主义,以William Blake 和Robert Burns最为出名。戏剧,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取得小说发展水平,但也流行了大后半个世纪,其中最伟大的戏剧家要数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著名作品是The School for Scandal 造谣学校。

作家及其作品简介

1.Daniel Defoe 丹尼尔·笛福1660—1731

他出生在伦敦一个屠夫家庭,在一个异端宗教学院受到很好的教育,然而他没有成为牧师(clergyman)而是一个袜子商人(hosier)走遍意大利、法国、德国,而且一度很富有。他对政治也很感兴趣,光荣革命时期,它支持王室,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然而由于他冒险的投机生意和英法战争期间船运业的巨大损失,1692生意破产。

在他70年的生涯中,他经历过许多极端的变化。从贫穷到富裕,从兴旺繁荣到萧条没落,从Newgate的狱囚到广受欢迎甚至是皇室宠儿,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除了以下的两件。

第一,笛福是个多面手(a jack-of-all-trades).他不仅当过商人(merchant),还当过士兵(soldier),经济学家(economist),记者(journalist),传单作家

(pamphleteer),出版家(publicist),小说家(novelist)。他多才多艺,尤

其擅长新闻报道(journalism)和小说写作,在英国文学地位上,他常常

被认为是现代小说发现者。他曾经创办过多起报纸,其中最出名的一版叫

The Review,作为一记者,对于美,他拥有报道者的独特眼光,以及拥有一

个新闻工作者的直觉,就是用朴素,精炼,平白如话的语言写好每一个故

事,这一切使得他的作品广受欢迎。

第二,他了解监狱生活。在1702年,当社会对异教徒歧视出现时,笛福写了一本匿名宣传单号召用极端的方法铲除异教,这一行为同时得罪了辉格党(Whigs)和托利党(Tories),被告犯有煽动性的诽谤罪(seditious libel),被判带上颈手枷(pillory)在伦敦三个不同地方示众三天。然而还等到宣判,他就写好了一套讥笑他的告发者的打油诗——Hymn to the Pillory 赞美示众,并交付他的朋友在他

第一次上街游行就当街发送,他的勇敢和幽默得到许多人的同情,因而在他带枷游行时不但没有遭遇石头投掷,还被欢呼为英雄。这段经历成了笛福生命的转折点,他的牢狱经验和他对罪犯的进一步了解帮助他创作许多关于盗贼和海盗的故事,比如Captain Singleton辛格顿船长和Moll Flanders 莫尔弗兰德斯。

笛福60岁的时候完成他的名著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这部著作获得了迅速的成功,其他的作品也开始如潮水般出现:C aptain Singleton (1720),Colonel Jacque雅克上校(1722),Moll Flanders (1722),History of the Devil 魔鬼的历史(1726).

笛福死于1731年,葬在现在的Bunhill 地区。

2.Jonathan swift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

乔纳森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贫寒家庭,一出生母亲便去世了,基本上靠亲戚的可怜接济长大成人,曾经就读于都柏林的Trinity college,但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上课,毕业后他做了一个远房亲戚的秘书,他叫Sir William Temple。Temple 是个外交官,而且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作为他的秘书,斯威夫特感到耻辱。Temple明知他有过人的才能,却始终把他当下人看。为了生计斯威夫特和他在一起呆了10年,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广泛学习,使他进步很多。离开Temple后,他在爱尔兰的一个小教堂工作,在此他完成了A Tale of a Tub《桶的故事》和Battle of the Books《书籍的战斗》1704,他也因此获得讽刺作家的名声。他努力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然而他发现很多小人物爬到很高的地位,因此他毅然放弃了在教堂的工作,进入政治界。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就在伦敦就赫赫有名,辉格党和托利党都不敢得罪他,他傲视一切,变得骄傲自大(arrogance take possession of him),当托利党失势后,他失去了支持,地位变得微不足道,一心想成为英国大主教的梦想化为泡影,最后辉格党安排他为都柏林St. Patrick Cathedral的院长,他只能勉强接受。

在爱尔兰,他上演了他悲剧人生中的最后一幕,写出了他的代表作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之后,人生的痛苦几乎使他精神失常。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与生俱来的病痛折磨的他死去活来,最后变得疯疯癫癫,并最后导致了他的死亡。1745年他在痛苦中死去。按照他遗愿,在他死后捐出所有资产在都柏林为那些发疯的人和不可治愈者建立收容所,命名为“斯威夫特博士疯人院”-Dr. Swift’s Madhouse,该院一直保存至今,成了一代天骄的纪念碑。

除了文学成就之外,斯威夫特还以他的宣传单颇有名气。他曾经以宣传单的形式奔告爱尔兰人,揭露他们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特别是受到英国政府残酷剥削和压迫,不仅揭露事实,他还号召爱尔兰人反抗剥削压迫,并取得不一般的效果。这些宣传册中属The Drapier’s Letter《德拉皮尔的信》和A Modest Proposal《一个温和的建议》最为出名,深刻体现一个讽刺作家的语言功底。

3.Henry Fielding 1707---1754

亨利·菲尔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始人同时是英国历史上最具艺术美感的作家,毕业于著名的伊顿中学Edon,而后一度又进入雷顿大学Leyden University 学习,但由于贫穷被迫一年半后中途辍学,自谋生路。丰富多样又无拘无束的生活经历,给了菲尔丁丰富的生活阅历,离开学校后的年里以靠写舞台剧谋得生路,并且变成伦敦最受欢迎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大多数是喜剧,充满了对政治和社会的讽刺,从1729年到1737年他创作以及改编了约26出不同风格和篇幅长短的戏剧,然而随着政府的一道令下,他的戏剧生涯戛然而止。1737年政府颁布戏剧审查制度,限制戏剧的自由上演。菲尔丁一度蹲了监狱。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

写作,1739年出现了一份叫“胜利者报”The Champion报纸,每周印刷三次,里面大多数文章出自菲尔丁之手。自1742年开始菲尔丁写出了四部小说,分别是1742年出版的Joseph Andrews,1743年的The History of life of the Late Mr. Jonathan Wild the great ,1749年The History of Tom Jones和最后一部Amelia.1749到1750作为地方法官,菲尔丁忙于公务,导致健康的急剧下降,1754年他就病的不轻了,那年他离开英国去葡萄牙的里斯本,并在同年8月病逝里斯本。

5.William Black 1757-1827

威廉·布莱克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一辈子没有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作为18世纪最独立、最纯粹的诗人,他生性独特,从小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和溪流、花草及神话故事打交道,而不是去外面的城市街道。没进过学校,一切知识靠自学,他最喜欢的作家包括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弥尔顿。10岁时他被送往美术学校,14岁时又师从雕刻师学习雕刻艺术,之后便以此为生,并时有作品诞生,但他并未因此致富或享誉,而是一生穷困,默默无闻。

曾经有两个富裕的朋友出资刊印了他诗集-Poetical Sketches 《素描的诗集》,诗中表现了他对诗歌规则套路的谴责和对旧式题材中新风气的认同。1788年到1793年间,他的诗融入了政治改良和社会改革的思潮,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写了很多长诗讴歌革命,大声赞扬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写下了诸如“the French revolution,a prophecy”“visions of the daughter of Albion and American ,a prophecy”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中反映他反对天主教和君主制的政治改良思想,同时还反对奴隶制和对穷人的剥削和压迫。然而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更关心内在精神的自由而非外在政治和社会地位的自由。除了诗歌外布莱克还写预言讽刺散文-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天堂和地狱的联姻》,这里包含一首“自由之歌”为人们所传唱,这篇散文也是布莱克反抗压迫有名气且有份量的代表作。1789年和1794年又写出两首诗分别是:songs of innocence and songs of experience 无辜者之歌和经验之歌。

晚年的布莱克放弃了诗歌创作,投身于美术和雕刻,但他终究一无所成,并在1827去世,一生贫穷,默默无闻。

6.Robert Burns 1759-1796

约翰·伯恩斯是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出生在农民贫困的家庭,他仅接受过两年半的正规学校教育,平生一切所学都凭他的父亲口头教育和个人天资领悟。排行老七的他从小和父亲在地里耕作,他的父亲是个优秀的农民,勤劳善良。与父亲一起耕作的过程中,伯恩斯学会了很多苏格兰民谣和部分法语。13岁的伯恩斯,就可以独立在地里耕种,16岁就成了家里主要农业劳动力。他经常一边劳作一边哼唱苏格兰歌曲,并不时加入自己新创作的新歌词。1784年,伯恩斯的父亲去世后,他就搬到了Mossgiel,尽管他做事小心谨慎,勤勉能干,生活依然徘徊在贫困的边缘,他难以支撑起这个家,1786年都接近破产,为了生存,伯恩斯想到国外另谋生路,于是他整理了自己的一些诗,试图卖掉换些路费,不久他的诗就以《苏格兰方言诗集》出版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诗获得很多人的喜爱,这为他赚取20英镑的稿费,正当他买好车票准备出去闯荡一番的时候,他收到一份来信:出版商希望他再出第二版,于是他放弃了他的外出计划,来到爱丁堡计划他的第二版印刷。然而在爱丁堡他发现自己和那些贵族们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们始终因他是个农民诗人而看不起他。带着愤怒和失望,他回到了田园生活,这里让他感觉更舒适。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伯恩斯的生活凄惨得很。法国大革命爆发,他无论在演讲还是

在诗歌中都公然表示支持,这使他得罪了很多权贵,小小的税务官的职位也变得岌岌可危,不久,疾病就扼杀了这位天才诗人。1796年,在穷困潦倒中死去,那年,他仅37岁。

伯恩斯的主要贡献在他编写的苏格兰民间歌谣,这些诗歌分别合成两个诗选:the scots musical museum 和select collection of original Scottish airs 表达了从爱情、友情到爱国、革命的主题思想。

伯恩斯的诗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关于爱情和友情,比如“a red ,red rose”“highland Mary”“auld lang syne”,这些歌颂爱情和友情的诗不仅在英文诗歌而且在世界文学中都赫赫有名。第二类是体现爱尔兰人民生活风俗,特别是农民生活,比如“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第三类是在法国大革命推动下,伯恩斯对自由、平等、博爱(fraternity)的认识。

伯恩斯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作为一个农民诗人,他深刻了解农民,并且把他们的思想感情,用诗歌传递给世人。

5.Romanticism in English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历史背景:尽管人们对于浪漫主义文学何时在英国兴起存在不同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已经在英国吹响了号角,这得益于有两大革命的推动,一是工业革命,二是法国大革命。

早在18世纪后半期,英国就开始了工业的革命,大量的工业生产足以满足全球的需要,也造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带来了现代化的机器和工厂生产模式,同时也诞生了工业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这两个重要的角色,财富超越一切成为国家主要追求目标。然而,先进的科技,发达的工业生产,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工人。财富加剧了穷人和富人的距离,越来越富有的中产阶级,取代了传统贵族阶级,成为统治者,伴随而来的是对新生无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结果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成为社会主流矛盾,无产阶级不断自发地组织运动表达政治诉求和反抗资本家的剥削。

随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革命得到许多英国底层人民的支持,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也席卷了所有文明国家,“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传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英国,一系列的爱国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力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理念。与此同时,中产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者害怕法国大革命在人民中产生激进主义的影响,加入“神圣同盟”-Holy Alliance,以防止国内革命。就在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出现,以威廉·华兹华斯的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1798)为开端,以Walter Scott 的死结束。浪漫主义反对一切批判的立法,要求尊重人的天性和自然,不受规矩制度的约束,强调个人的自由。这一时期是英国诗歌创作的又一高峰,优秀作品异彩纷呈,世界级诗人也不胜枚举。

诗人及其作品: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威廉·华兹华斯的一生可以分为明显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70-1787)是成长和学习时期,这一时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将来奠定基础的。出生在英国Cockermouth,七岁就失去了母亲,从此家人就分散四处了,华兹华斯被送往寄宿学校,姐姐送到远方姑姑那儿。华兹华斯就住在英国北部的Hawkeshead,靠近现在人们叫的“湖区”。这个确实风景秀丽,就在那是威廉爱上了户外运动,他从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取很多营养,一边享受学习的乐趣,一边发展期对诗歌的喜爱。不幸的是大约6年后他的父亲去世了,使得他不得不离开了湖区,开始他在剑桥的圣·约翰学院的学习,那年是1787年,威廉人生的第一段漫长而平淡的成长时期结束了。

第二个阶段(1787-1797)包括他在剑桥的学习,在国外游历和革命经历。1791年剑桥毕业后,威廉两度游历欧洲大陆,在法国,他深深被其革命影响,尽管之前他对政治没有多大兴趣,但他的革命热情已被点燃,为了理想他愿意投身革命,建立他理想的共和国。而后由于资金不足他不得不回到英国,接下来的几年里,抑郁不得志的威廉变得焦虑、郁闷,他的政治理念也变得越来越保守,俨然变一个消极的浪漫主义者,这段时期他写了两首沿袭18世纪风格的诗,分别是descriptive sketches 和an evening walk ,只有这带给了他些许安慰。1795年威廉和姐姐Dorothy回到了湖区生活,他们相依为命,威廉投身创作和阅读当中,Dorothy

打理家务,不久便诞生了戏剧the borderers.但接下来发生的,却是被很多评论者认为是英国最奇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他和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相遇,天才的结合无异于给虎添翼。如今万事俱备,又得东风,威廉很快进入创作和内省的高峰-人生的第三阶段。

1797到1799,威廉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举世之作。Lyrical ballads 的诞生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也标志着浪漫主义复兴的开端。他还在诗体风格上独树一帜,认为散文和韵律文在语言运用上没有跟本区别,人物和风景描写上他采取一种简单而有力的直接描写方式。出书的大获成功后,威廉有经济条件和他的姐姐及Coleridge去了一趟德国,并在途中写下Lucy和the prelude。德国之行结束,从此他就呆在了英国,在湖区过着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这一切在他的诗中都能得出,也就是他人生的第四阶段。

1799到1850,湖区宜人的自然环境,带给了威廉内心的真正平静。The excursion ,the white doe of rylstone ,peter bell,the waggoner , yarrow revisited and other poems , the sonnets of William Wordsworth, 所有的这些都使他当之无愧成为19世纪30年代的文学奇葩。1843年他被誉为“桂冠诗人”-这是诗人的最高荣誉。1850年安然逝世。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塞缪尔·泰勒·科勒律治是英国最非凡的诗人和评论家之一。出生于Devon,十岁时就失去父亲,之后就去了天主教学堂学习,在那里过着绝望而孤独的生活,只有朋友Charles Lamp的陪伴打给他些许安慰,离开教堂学校后,他进入了剑桥基督学院,在剑桥他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为他的诗歌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并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了剑桥,去了牛津大学。受法国大革命的激发,科勒律治曾经和朋友Robert Southy建立平等主义农庄,进行理想主义社会尝试,他们还一起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戏剧The Fall of Robespiere 《罗伯斯皮尔的垮台》,这部在当时充满新革命精神的作品,也借此表达他们的政治理念。平等主义农庄完全是乌托邦,它倡导人们一起劳动,一起创作,每天工作限制在2个小时,而且每个人有分配好的伴侣,为了践行这个标准科勒律治和Southy分别去了一对姐妹,不幸的是,科勒婚姻结果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带给他一生的伤痛。1796年科勒律治遇到了华兹华斯,两人保持了几年的通信后,科勒便搬去了湖区和华兹一起搞文学创作,在科勒看来华玆是继约翰·弥尔顿之后最优秀的诗人。受华玆鼓励,科勒在此完成了他人生中令人赞扬的大部分作品,包括诗歌Christabel,Kubla khan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在华玆的lyrical ballads 出版后,科勒和华玆一起去了德国,在那里他对德国文学和哲学产生了兴趣。1799年回到英国湖区生活,由于吸食鸦片他的身体垮塌了,更让他受罪的是他爱上了华玆的小姨子。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尽管他深受抑郁的困扰,还是以口述的方式完成了Biographia Literaria其中含有许多著名的批评文章,除此之外,他还经历多产复兴,写下许多政治和理论文章,然而,欠佳的身体条件,没能支撑他多久。1834年他就去世了。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乔治·戈登·拜伦

拜伦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苏格兰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挥霍无度至家庭破坏,抛弃了

妻子和孩子,因此,拜伦从小就受到母亲虐待和贫困生活的折磨。10岁时,拜伦有幸继承到伯父的遗产,这足以让他进入一所出名的私校读书,日后又进了剑桥大学,并在剑桥出了第一本诗集Hours of Idleness(1807),然而它却在edinburgh review上遭受很多批判,作为回应,拜伦在English bards 和scotch reviewers 上大肆反击,这也为拜伦赢得了尊重——至少可以说是对拜伦反击的畏惧。后来,拜伦转向了政途并在house of Lords谋得一份差事,在那儿做了一段时间后,他游历了欧洲和近东地区,两年后回国,也带回了长诗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12)的的部分,这使得他名声大震。接下来的几年了,拜伦的生活却倍受争议。他写出很多批判主义以及褒扬性质的东西,过着毫无规律的生活。人们称他为浪漫主义英雄,而他的实际生活却很糟糕。这一期间能使他自豪的不仅仅是作为议会议员,还有他个人对社会的事务的独特见解。1816年,牵涉好战派阵营,被流放意大利。总体来讲,拜伦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明显特征是简单、忠于个人思想,语言表达上慷慨激昂。

流放意大利期间,拜伦结识了雪莱,他们一起办了一份杂志——自由报the liberal ,但是没办多久,诗the vision of judgement(1822)也就是在这份杂志上拜伦发表的。随着个人的成熟、成长和受雪莱的影响,拜伦的诗也见长进,虽然,还是有批判、有悲观,但他还是坦然、真诚地写出他对人,对社会的看法。总之,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是真诚的,质量上也有明显提高。

从1816年到1823年,拜伦经历了一段多产时期。著名的作品包括sonnet on chillon ,叙事诗the prison of chillon ,政治剧manfred,诗歌剧cain、the prophecy of dante,这段时期还完成了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的第二部分及他的大作don juan(1819—1824)。

撇开他的文学生涯,拜伦还在一个叫作烧炭党的秘密爱过组织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这个组织为意大利的反抗外敌的自由解放而斗争,在1821的一次起义失败后,拜伦流落到希腊,并和下人民并肩作战,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他高呼:forward!forward!follow me!直到负伤病逝,希腊人民至今都在纪念这位为他们的解放事业现身的英雄。

1824年拜伦高烧逝去,结束了他颇受争议而有充满传奇的一生。

7.The Victoria Age维多利亚时期

8.Twentie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20世纪英国文学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精选3篇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精选3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

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 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 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

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_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_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一: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抄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抄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专门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碍…!”他常常如此忽如其来地哀息,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碍…”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足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伙儿都被他感染,跟着他抖动起来。 唱歌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悟: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非常到位,在语言描写上非常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篇二:鲁滨逊飘流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布满、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摘录: 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儿,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内心宣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好段摘抄: 那个地点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歪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内心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读书笔记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读书笔 记 在假期中我怀着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读了这本散文集。这 里收藏着从1901年到2000年的近百篇优秀散文。在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随笔、山水游记,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赞歌。可以说 这是一部以散文来回顾历史的著作,是一个一个的脚 在假期中我怀着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读了这本散文集。这 里收藏着从1901年到2000年的近百篇优秀散文。在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随笔、山水游记,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赞歌。可以说 这是一部以散文来回顾历史的著作,是一个一个的脚印。在这里 我更加爱领会什么是散文的美。那就是生活的本色,历史的质地,不容矫饰的朴素。 在读《少年中国说》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与激励,何其激昂、何其壮观。那一声声的呐喊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国青年。“老年人常思过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是对少年的肯定与 期盼。“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是当代少年应该有的 劲头,奋发图强、一往直前。最后的几句更是豪情万丈:“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此外,我还感受到了祖国的山川美景。《西湖的雪景》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西湖,不是人潮的热闹,是一片完全静谧的西湖,是

宁静的西湖,是银妆素裹的西湖。读了它,仿佛亲生感受到了一 个清寒、壮旷和纯洁的冬日西湖。《雄关赋》则截然不同,它以恢宏大气的语言说出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威武,真是“好一 座威武的雄关”。在读它的时候我好似站在山海关上向四周瞭望,仿佛我是一位戍守边疆的勇士,心中充满了沸腾的鲜血,绝不允 许敌国来犯…… 这些优美的文章让我这很少出门的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景致,感觉到了祖国的广阔与伟大。 当然这里还有深深的情谊,对自由的向往,对黑暗的抨击……太多太多的这些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当你寂寞、孤零、彷徨、苦闷、压抑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这百 年沧桑锻造出来的不朽篇章,百年风雨洗涤出的优美文字。

文学读后感

文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学读后感(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

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

高一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00字5篇

高一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00字5篇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在四五年前,我的外国文学史老师,姓蔡,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抓紧多读书,你在大学读的书可能是你这一辈子读书的一半。 我当时对此颇为怀疑。工作以后,教学之后,我肯定也有很多的时间去读书。 没想到,这句话是对的。 在初初工作的时候,忙着站讲台,怎么教书、怎么育人,把所有精力投入其中,还是免不了偶尔的兵荒马乱。很快,结婚、生孩子,又是夺去了不少的精力。那几年,读的书太少。 这个暑假,孩子已经会跑会跳,虽然还是黏糊着,但是婆婆一直帮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时间。最近在看的,是《城南旧事》。今日的唠叨,也源于此。 大学时候读的书里面,就有这一本。这是现当代文学老师要求读的书目,那时候每个学科一周一两节课,每个老师却都喜欢布置一堆阅读书目。要感谢我同宿舍四年的舍长,总是在边上督促我。看书带着我、复习带着我,总算是坚持读着书。那时候,读的杂了也乱了,有些囫囵吞枣,现在就忘剩下一个书名一个作者几个情节,有些可能都会忘记看过了吧。 《城南旧事》不在这一类别。那份心情,至今还藏在心底。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份心情,有些书,看完以后诸多感受在心,

又不愿与人说,感觉那是一个人的世界,挤不进、出不来。有时候你会想重温,可是又有些情怯。 《城南旧事》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感受。我借了书,看完了,买书,却再没有翻开。那份情怯,是对文本厚度难以承载的情怯。 最近的苏城,暑气渐消,清风迎面,初秋的凉爽给人以无限轻松与遐想。懋懋起得早,午睡也早,我抽了一本书断断续续地看。在林海音的笔下,她以孩童的天真无邪去描写自己少年时代所见所闻的5个生活小故事,却正是这双眼眸的倒影,折射出那个年代贫穷、苍凉的旧中国面貌。童心无欺,沉重感像细丝缠绕心扉,一时难以暂缓。 看书,总是会给人带来一阵一阵的悸动。这一阵阵的悸动,又慢慢施以人身,改变着我们。前几天看一个公众号,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你想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你就要成为怎样的人。公众号推了一篇龙应台的旧文,中心观点便是从小多读文史哲,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最后是这样一句话: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历史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开学在即,希望我的学生们,可以爱读书,多读书。新学期,在阅读里徜徉。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说起这位作家,可了不得!因为她的文章《窃读记》被入选了语文课本,语文课本一学期只有36篇呢!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 目录 第一篇:《人生》读书笔记摘抄 第二篇:《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 第三篇:《童年》读书笔记摘抄 第四篇: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 第五篇:《简爱》读书笔记摘抄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人生》读书笔记摘抄克日借的书都还不错,每天做点儿开卷有益的事。不知怎的,有本书自从书名印入我脑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路遥的《人生》频频都想借来看,但在图书馆都没找到。算了,在网上百来了一本电子的.感动着加林和巧英的爱情也感动着感情与理智之间的决议。了局固然不那么完善,但是总觉得人生大概就该是如许的。人活着,就要对本身的选择有所继承。书中有几段风物的形貌,很传神,看着好像身临其境。外面的阳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来到了另一个天下。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平常。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浮在空中。大川道里,连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面的老

牛山下。川道两过的大山挡住了视线,更远的天边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雾霭。向阳的山坡大高分是麦田,有的已经翻过,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没有翻过,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像刚熟过 的羊皮。所有麦田里复种的糜子和荞麦都已经出齐,泛出一层淡淡浅绿。川道上下的几个乡村,全都罩在枣树的绿荫中,很少看得见房屋;只看见每上村前的打麦场上,都立着麋集的麦 秸垛,远远望去像黄色的蘑菇一样平常。太阳方才落山,西边的天上飞起了一大片赤色的霞朵。除过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毫光,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包围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如今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平淡芳香的香耒。远处的山坡上,羊群正在下沟,绿草丛中转动着点点白色。华丽的夏季的大地,在傍晚显得分外平静而尊严。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西边老牛山升沉不屈的曲线,像谁用碳笔勾出来似的柔美;大马河在远处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来的 旋律一样平常好听。一阵微风吹过来,遍地的谷叶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风停了,身边统统便又沉寂下来。头顶上,婆娑的、墨绿色的叶丛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胧的月下泛着点点青光。虽然这书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而且照旧屯子的故事,但是对现在依然很有教诲意义。有几多人不被物质疑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神里。加林知道本身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对自己想要的是否是准确的缺乏果断。在别人的眼里,他找到了本身。这个被认为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本身他是迷失了。准确的说,他迷失在别人的眼神里。人生的价值体系到如今也没有创建起来。我为什么而活,这个命题没有被深刻的思

中国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文学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文学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中国文学读书笔记(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出现不少大师(骨灰)级作家。有些被世界公认为顶级作家,曾一度被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譬如,鲁迅、林语堂、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被列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其文笔犀利,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令反动政府心寒。他所塑造的人物成为世界经典。每一个人物都形象丰满,栩栩如生,代表了一群人,其中阿Q成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典型形象,像这样的大家今天少得可怜。那个时代,一代人的崛起,文学空前盛大,成为战斗的号角和舞台。不乏有巴金、冰心、茅盾、钱钟书、郭沫若、闻一多、朱自清、老舍……他们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印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八九十年代,新的文学崛起,各种文学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各个角落。文学也一度开扩了领域,题材范围也广泛了。不仅大学校园文学社团摇旗呐喊,而且中学校园文学社团也纷至沓来,纷纷响应。这时期,文学空前发展,真是百花竞放。两千年后,文学开始走下坡路,一度消沉甚至沉寂。各类文学社团、流派纷纷瓦解,再也不倡导文学间接治天下。作为神圣的文学开始走下殿堂,不再受人青睐,也不是望尘莫及。就其原因,商品经济主宰市场,市场经济下,文学也商品化。任何事物,一旦贴上商品符号的标签,必然急功近利,文章的深度将受到冲击,最终分崩离析。之后时期,作家们有的开始掷笔,有的转向,创作一些投其所好的作品,为大众服务,获优厚报酬。真正创作有力度的史实性的文学

极其罕见。文学的光环被愚弄。文学有自己的规律,如果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它发展的趋势显而易见。文学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征,为某些人服务,以此达到津津乐道,那它离死不远了。文学本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再创造,可惜的,今天的文学纯粹与政治划上等号,这就与它的精神格格不如,或许背道而驰,当然,它也将失去功用。 近几年,各种文艺充斥市场,弄得文学挺尴尬。文学创作的圈子减少,文学创作的路子狭窄,文学的路在哪里神圣的文学样式被现代文明冲洗得七零八落,纯文学样式创作的生命力何在新的样式悄悄地占领市场,成为主流文化,极迎合大众口味。如今,网络文学走俏,铺天盖地,迎风招展,那些诗化的文艺不知何时再吊起俗人的胃口 我曾想,要纯文学占一席之地,并且占领市场,成为文化主流,必须:一、提倡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纯文学,从更深层、多角度挖掘生活层面。二、进行文学批评。只有百家争鸣,才会百花齐放。这些年,最失败的就是文艺批评还在原地打转。三、文学,是经典、圣洁的.生活产物。不能打哈哈,不能自我吹嘘,不能相互奉承,否则,文学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怪圈,永远走得不远。近年,文学下滑,也可能就是大家互相誉美,媒体大肆炒作的结局。 决不能再让文学低迷、沉寂!再次郑重呼唤,就让那些政治色彩的文章通通靠边站吧! 中国没有像《红楼梦》那样大部头的文学经典问世,中国没有文学诺贝尔奖,也许因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吧也许中国文学的中国特色也许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许中国汉字的复杂表义也许翻译家难以翻译出中国的韵味或许世界大师们难以领略中国文化的神韵!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00字2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00字2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这一次我是真正深入这部经典戏剧,走近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美妙的音韵,复杂的人物关系刻画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导演了一个凄美的悲剧故事。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开场诗这第一句已经挑明了故事的前因。仇恨使许多人失去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两家之间的仇恨,私下结婚。提伯尔特与迈丘西奥的争斗,由于罗密欧的争斗,两人先后去世。罗密欧被放逐后,朱丽叶在嫁给巴里斯前夜服毒假死,而罗密欧却不知情,与巴里斯争斗后,杀死巴里斯,自己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也拔剑自杀。罗密欧的母亲在他被放逐后也去世了。 两人相恋,一直希望能够长相厮守,可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仇恨使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家人长期生活在互相交恶,而命运的决定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恋,一同离去。 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或许就不会如此了。“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这场恋爱怕要种下祸根。”这是朱丽叶在舞会上的一句台词,她放弃了仇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纯洁的爱,宽容使她爱上了罗密欧,而罗密欧也是如此。 凯普莱特曾在舞会上对罗密欧宽容过,可以使短暂的他说过觉得罗密欧人不错,只是是蒙太古家的人。可见,这一点点的宽容终还是不能释放仇恨。 富兰克林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提伯尔特和迈丘西奥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纷纷命丧黄泉。 莎士比亚运用了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给我们揭示了人性的这一丑恶——仇恨 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应该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 古往今来,许多为人因宽容而走向成功。鲍叔牙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就了霸业。奥巴马上任担任总统,荐前竞选人希拉里为国务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平时,时常见到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 仇恨不会使人快乐。《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伟大的戏剧呈现给我的不仅是凄美悲伤恋歌与各种精湛的艺术手法,还让我了解到宽容是那么重要。或许宽广的心胸才能开拓更多的可行之路,而斤斤计较,心怀仇恨只能终日饱受煎熬,似一道厚重的墙挡在前进的路上。 学术上把沙士比亚一生中创作的39个剧本分成5大类:历史剧,喜剧,悲剧,悲喜剧以及传奇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594年,被列为悲剧,虽然根据《外国文学史》中所说,被公认的沙翁”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所以我们不会做出装死的行为!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虐-待,我们始终是正直的昆虫,绝对不会做出欺骗他人的行为。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

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你糊涂啊!”楚雁潮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像在冒火,他那激烈的言辞,像征讨、像报复,“你胡说什么‘同情’,‘怜悯’?那种廉价的、卑微的情感能使用于你和我吗?我是一个感情泛滥、随处抛洒、随处赐予以换取别人的感激的伪善者吗?你是一个精神世界一贫如洗、仰赖别人感情的施舍

经典文学名著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

经典文学名著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 经典文学名著读后感1读了《爱的教育》那本书,我无了深切的感应感染。我认为做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是通过了那本书正在表达贰心目外的理想的价值不雅观,那些价值不雅观的焦点就是爱。书外包含了对父母、亲友、师生、祖国的爱。那也是译者把题目问题心改为《爱的教育》启事所正。读了《爱的教育》那本书,我无了深切的感应感染。我认为做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是通过了那本书正在表达贰心目外的理想的价值不雅观,那些价值不雅观的焦点就是爱。书外包含了对父母、亲友、师生、祖国的爱。那也是译者把题目问题“心”改为《爱的教育》启事所正在。 日志部门记述了家丁公道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时间从头一年月开学到又一年月放假,共个月。文外的一篇篇日志描绘了学校的男女教员、同窗以及同窗的家长。他们无灭不合的性格,不合的意味。仿佛班长德罗西代表灭善良,卡罗纳意味反义,诺必斯意味灭傲慢。那些人物以本人的行为表示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自我牺牲等劣秀量量。 我体味到《爱的教育》不单无做者但愿统一平易近族的但愿,还无一些渗入灭道德、说教、推崇劳动,倡导牺牲精神,为我们儿童的成长指引标的目标。所以,实是“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名著。 正在《爱的教育》外令我最难忘的是文章《卡罗纳的母亲》。那篇文章次要写了:正在一个晚上,大师晓得了卡罗纳的母亲果病弃世了;于是去抚慰他,还给他带了小礼物,但愿卡罗纳别再悲伤。教员也去抚慰卡罗纳,并给卡罗纳宣读了一封信,通过那封信向卡罗纳说:“提起精神,好好进修吧!”事实到了下学的时间,‘母亲’坐正在近处望灭‘我’,‘我’热情的扑过去和‘母亲’拥抱。‘母亲’把我推了出去,我才寄望到卡罗纳的神气,似乎正在对我说:“你可以或许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我走了过去,拉起卡罗纳的手,轻声对他私语:“来!卡罗纳我送你回家!”阿谁故事对我很是主要,本来,关怀别人,不一定是协帮他做些什么,还可以或许是避免让他触景生情,而愈加悲伤。 那使我想起了糊口外发生的一件事。无一次一位进修成就比力好的女生正在考试外得了分。刚好我得了分。我很欢快,可是她不竭埋灭脸哭,我也很同情她。下学后,我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考了分。”那时,我一回身,看见了那位女生,我立即对妈妈说:“妈

《欧洲文学史》读书笔记

绪言 古希腊文学,重点: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柏拉图《对话录》,亚里士多德《诗学》,他们是欧洲文学传统中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世纪欧洲文学,重点,法国。法兰西文学吸收了日耳曼民族文学和凯尔特民族文学的精华。《罗兰之歌》亚瑟王的故事《玫瑰传奇》《列那狐传奇》 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重点《神曲》 文艺复兴:英国代表,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法国拉伯雷《巨人传》反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和教育改革要求,西班牙《堂吉诃德》最早的一部欧洲现代小说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文学,法:雨果,德:莱辛,歌德,席勒,英:华兹华斯,拜伦,雪莱, 欧洲近代史的积极意义,斯本格勒(Oswald Spengler)《西方的衰落》西方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古代,阿波罗精神(the Apollonian Soul),二、中世纪,“东方贤人精神”(the Magian Soul),三、近代,“浮士德精神”(the Faustain Soul)。歌德晚年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融合在一起,是他以前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欧洲文学传统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第一章,古希腊文学 第一节,概述 欧洲古代文学主要指公元前9世纪到前1世纪产生在欧洲本土上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是希罗。 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是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二是埃及、亚细亚文化。 上古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前30-12世纪),即爱琴文化 前30世纪后期,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前16世纪中叶全盛,线形文字A,前14世纪毁灭,火山地震 迈锡尼,前20世纪中叶,亚该亚人所创,他们与前20南迁,征服土著,线形文字B,前12-11世纪,北方多里安人(多利斯人)南下摧毁之。 前11-8世纪,荷马时代/英雄时代,欧洲上古文化从此让位于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希腊神话 两部分: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万物都是神的身影,万事取决于神的意志。古希腊人常在神话中嘲笑神的邪恶,指责神的不公正。荷马史诗:“神给可怜的人以恐惧和痛苦,神自己则幸福而无忧地生活着。” 英雄传说:对于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做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了许多系统: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忒修斯的为民除害,伊阿宋取金羊毛,特洛伊战争等。 神话中包括一部分关于生产知识的传说。 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等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 第三节,荷马史诗 荷马年代无定论,约前10至前8、9之间。 荷马是盲人的说法相当流行,因为古希腊卖唱者“行吟诗人”多半是盲人。 两个时期:口头流传时期,文字流传时期。史诗最初形成在前12-9前后,前6世纪,僭主庇西特拉图命人用文字记录下来,前3-2世纪,由亚历山德里亚学者编订,每部各分为20卷。 产生过程:小歌说,核心说,统一说 小歌说:荷马史诗是由若干各自成篇的“小歌”连缀而成,并非荷马个人成果。[德]沃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5篇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可惜,诸葛亮在这里弄错主次,对荆州不予重视,关羽失荆州后,蜀汉从此不可能“顺流而东”,而秦川方向则无法打通,只能坐困两川之地。 当诸葛亮意识到这一点时已太迟了,他面临决择: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守? 他清楚自己的分量,在《后出师表》中,他说:“量臣之才,故知伐贼,才弱敌强也”。本身才干如此,如不主动进取,则:“然不伐贼,王业也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这是因为“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如若要进取,手中力量又是怎样?自入主汉中以来,经彝陵之战(火烧连营)后,几年功夫,共有70馀名善于冲锋陷阵的将领和一千多军事骨干死亡,这批军事骨干是经数十年积聚培养而来的,倘若再经数年,将再损失三分之二,已明显表明兵力不足。假如坐守,等候敌方进攻,所付出代价,与主动进攻是相等的。所谓:“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这是诸葛亮个人见识,是比较客观的。 古今中外,打仗表面是打军事仗,其实是打后勤战,旷日持久之仗,更是打国家综合实力战。蜀国综合国力如何呢?一组来自正史《三国志》的数可说明:蜀亡时,“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军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馀万(斤、石?),金银各二千斤…”。

可以说,库存到了扫砖缝地步,这是一个国家的物资储备!从数中,还可看到,平均每9人要养一个兵,每七户要养一个官。(予按:今之为政者当鉴之!)这种情形,即使在诸葛亮初次北伐之际,(时已经彝陵之战)情势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别说要“北定中原,恢复汉室”。那怕自保已是很难的了。难怪诸葛亮又承认:“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料也”。 蜀国的情形是这样,诸葛亮也认识到了,作为当时政治家和军事家且怀有政治阴谋的司马懿,当然非常了解周边其他二国的情形。他故意夸大对方力量,危言耸听,为的是要牢牢掌握魏国武装力量之大权,以期一旦时机成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夺取魏国政权。 司马懿背后的魏国情况如何?以魏国方面而言,自曹操占有中原之地后,削平境内各路豪强,平定北方,势力直达辽东半岛。采取安定境内政策,屯田兴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人口增殖,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全境已初步安定,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是,他虽挂名为汉朝宰相,实则牢牢掌握国家权力,事权归一,并且以汉朝正统名义号令全国,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才能。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立国称为魏,七年后,曹丕死,子曹睿为魏王,司马懿被任命为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骠骑大将军。对于司马懿这个政治野心家来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良机!但司马懿自身衡量,要夺取魏国政权时机尚未成熟:曹操死去才七年,原来一批忠实手下尚在;自己的羽翼未丰满;朝廷重臣对自己有诸多猜疑…。于是以退为进,上书曹睿,要到西凉屯兵,表面上是守雍、凉二州,实则拥重兵不放,

摘抄读书笔记10篇

摘抄读书笔记10篇 【篇一: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0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一) “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学习的革命》 感悟: 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 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 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 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 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 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 前提。 (二)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 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 感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 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 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 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 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三) 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四) 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给教师的建议》

经典文学著作读后感心得感悟作文

经典文学著作读后感心得感悟作文 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真理。读书的体会与读后感写下来就当做是总结了。下面是为你带来的经典文学著作读后感,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认为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是通过了这本书在表达他心目中的理想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核心就是爱。书中蕴含了对父母、亲友、师生、祖国的爱。这也是译者把题目“心”改为《爱的教育》原因所在。 日记部分记述了主人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时间从头一年10月开学到又一年7月放假,共10个月。文中的一篇篇日记刻画了学校的男女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象征。如同班长德罗西代表着善良,卡罗纳象征正义,诺必斯象征着傲慢。这些人物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自我牺牲等优良品质。 我体会到《爱的教育》不但有作者希望统一民族的愿望,还有一些浸透着道德、说教、推崇劳动,提倡牺牲精神,为我们儿童的成长指引方向。所以,真是“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名著。 在《爱的教育》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文章《卡罗纳的母亲》。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个早晨,大家知道了卡罗纳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于是去安慰他,还给他带了小礼物,希望卡罗纳别再伤心。老师也去安慰卡罗纳,并给卡罗纳宣读了一封信,通过这封信向卡罗纳说:“提

起精神,好好学习吧!”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母亲’站在远处望着‘我’,‘我’热情的扑过去和‘母亲’拥抱。‘母亲’把我推了出去,我才注意到卡罗纳的神情,似乎在对我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我走了过去,拉起卡罗纳的手,轻声对他耳语:“来!卡罗纳我送你回家!”这个故事对我非常重要,原来,关心别人,不一定是帮助他做些什么,还可以是避免让他触景生情,而更加伤心。 这使我想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女生在测验中得了65分。恰好我得了98分。我很高兴,但是她一直埋着脸哭,我也很同情她。放学后,我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考了98分。”这时,我一转身,看见了那位女生,我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回家,我再跟你说。”我很庆幸当时的决定,当我和妈妈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这位考砸的同学正在默默地担心,如何向他父母亲交待呢!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着。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着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着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编先秦文学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效特性》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世承班王丽婷我最近在拜读《欧洲文化的起源》,一本充满智慧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出版的年代太过久远了,泛黄的书页,生锈的书钉,却给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读书感觉。细细品味,仿佛在翻一份老黄历,内容真实而吸引人,总是给予我新的知识与见解。 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传说与事实这一部分里面的神话了。其实这学期我在上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就特别对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欧洲文化的起源》这本书正好凤毛麟角般的涉及到一点,简直就是无巧不成书。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神奇的梦。这里有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在神的故事里,有着一个庞大的神的谱系,这些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并不像那群东方之神一样忧患重重、忍辱负重,而是打打闹闹地过着人一样的世俗生活。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正是因为幻想与人性的融合,才使得这些神话故事拥有无穷魅力。在英雄传说中,则大多是英雄们为民除害的故事,有赫剌克勒斯的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珀尔修斯取女妖头颅的故事,忒修斯杀死食人牛的故事,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等。在这神话的遐想中,古希腊人寄寓了自己的智慧、理想、情感、愿望。虽然,神话是先民们通过想象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但也真实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因而它的天真浪漫,它的活泼乐观,它的纯真质朴,都成为人类童年时期自由天性的真实写照。童年,有粗野的儿童,也有早熟的儿童,而马克思却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今天,当人性的童贞逐渐为成年的理性所取代的时候,这时你却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回那份童年的纯洁无暇。这便是古希腊神话所显示出的“永久的魅力”。 同时古希腊神话是一部以神话方式记载的人类历史。古希腊神话中有的传说,可以看成是用象征文化方式记录的人类发展简史。比如,英雄传说中,海格立斯曾作了十二件大功,他杀死了九头水蛇。那么据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考证,这实际是代表了人类所走过的文明历程。涅墨亚雄狮是大森林的象征,九头水蛇是沼泽地的象征,实际是表明了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征服大森林,迈进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提修斯杀了米诺托牛,则是曲折地反映了雅典王子提修斯冒险到克里特岛获取航海术这段历史。又如,著名的三美神金苹果之争,其实是关于土地平等权益的一场争端。由此引发的特洛伊战争则是古希腊为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海外制高点的一段挑战自然的历史。人们考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名著读书笔记300字摘抄

名著读书笔记300字摘抄 导语: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部名著摘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名著摘抄高尔基《童年》 在哪个昏暗狭小的房间里,我的父亲手脚摊开躺在地板上。 他穿着一身白衣,双脚赤裸,手指物理地弯曲着。他曾经总是快乐的那双眼睛紧闭着,凹陷成了两只黑洞;咧着嘴,好像是一副吓唬我的表情。 母亲跪在他身旁,用那把握常常用来距西瓜皮的小梳子,为父亲梳理着头发。 母亲系着一条红色的围裙,口里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喘着粗气,眼泪不停地从她那红肿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名著摘抄施耐庵《水浒》

话说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 这两个为头接将来。 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俺特来与和尚作庆。” 智深道:“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 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 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颠酒家?…那厮却是倒来埒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酒家手脚!” 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 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 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 智深不等他上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下粪窖里去。 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 名著摘抄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