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肛周湿疹等。

四、禁忌症

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2.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3.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

五、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4.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5.无菌纱布擦干。

6.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