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汇总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汇总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汇总

一、认识条形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

....(如1厘米)表示

一定的数量

.....,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

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式条形统计图。

纵式条形统计图:

“图书角”图书统计图

横式条形统计图:

鸿丰商场2016年6月某周矿泉水

销售量统计图

二、制作条形统计图

观察条形统计图,可以从图中读出我们需要的信息,要注意1格代表几个单位。

纵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式条形统计图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更为方便。

易错点: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课改版)- 12.1三角形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勤于归纳→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3.1-1所示,△ABC中的顶点为_______,三角形的边为_______,三角形的内角为______。 答案:A、B、C AB、AC、BC ∠A、∠B、∠C 2.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 cm,2 cm,3 cm B.1 cm,3 cm,4 cm C.2 cm,3 cm,4 cm D.2 cm,3 cm,6 cm 答案:C 解析:2+3>4. 3.如图13.1—1,如果∠A=65°,∠B=37°,则∠C=______. 答案:78°解析:∠C=180°-∠A-∠B. 4.如图13.1-2所示, (1)比较大小:∠DBC_______∠A,∠ABC_____∠ACE,∠A+∠ACB_______∠DBC. (2)如果∠A=65°,∠ABC=37°,那么∠ACE=______. 答案:(1))> < = (2)102°解析:∠ACE=∠A+∠ABC.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大于60°( ); (4)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不大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答案:(1)错误;(2)、(3)、(4)正确. 点击思维←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1.如图13.1-3中有几个三角形? 答案:8个 2.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条中有两根木条长为2和5,则第三根木条长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3<x<7 3.在四个三角形中,它们的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1)20°和50°;(2)60°和70°;(3)80°和12°;(4)45°和45°,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有______. 答案:(2)、(3)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八册教案 题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生活化 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通过人——机(网)——人互动的方式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使之不仅成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功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与学科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教的轻松、高效,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愉快、优质。 生活化:“生活化”是将抽象的数学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实现数学向生活的回归。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则,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 教师课题 课题组成员: 三、问题的提出 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时,能主动寻找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促使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利用生活资源,让数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严重?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P 60做一做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

北京课改版4数上-爬坡题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例1】2016年故宫接待游客16018540人次。 (1)千万位上的“1”表示( )个( )。 (2)这个数千位上是( ),表示( )个( )。 (3)这个数由( )个千万,( )个百万,( )个万,(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 解析: (1)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本数字中的千万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千万。 (2)千位是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个级的最高位,本数字中千位上是8,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千位上是8表示有8个“千” (3)要分析这个数字的组成,需要观察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有几个计数单位,从左向右看,千万位上是1,表示1个千万,百万位上是6,表示有6个百万,万位上是1,表示有1个万,千位上是8,表示8个千,百位上是5,表示5个百,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那么这个数字是由1个千万,6个百万,1个万,8个千,5个百,4个十组成的。十万位和个位上都是0,没有计数单位。 解答: (1)1 千万 (2)8 8 千 (3)1 6 1 8 5 4 【例2】 解析: 根据这个数的读法:七千万零九, 可以知道,7在千万位上,9在个 位上,其余数位都是0,千万位与个位中间隔着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共6个数位,所以需在7和9之间填上6个0.

解答:6 【例3】5个亿、8个万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解析: 写数时应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然后是万级,最后写个级,每级四个数位,写完后仔细核对。根据题意,知道亿位上是5,万位上是8,十位上是1,其他的所有数位上都没有单位,应该用0来占位。 解答:500080010 【例4】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每小时大约飞行28153千米,每天大约飞行675672千米。请读出横线上的数字。 2815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5672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读数从高位读起,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万级或亿级的数,然后在后面加“万”字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不论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比如:28153这个数字,万级上只有万位有2个计数单位,读作“二万”,个级上从千位到个位的数字依次是8153,读作“八千一百五十三”,这个数字读作: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675672这个数字,万级上是67,读作“六十七万”,个级上是5672,读作“五千六百七十二”。这个数字读作: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解答: 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例5】下面是我国的几个省的人口统计,你能将这些省的人口数读出来吗? ①江苏省 78659903 ②河北省 71854202 ③山东省 95793065 ④河南省 94023567 ⑤广东省 104303132 ⑥四川省 80418200 解析: 读数时可以先划分数级,每四位为一级,然后从高级开始,逐级按照个级的方法读数,如:河北省 7185 4202 划分为个级和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数方法读万级的数,在最后加上“万”字,然后再读个级,读作:七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零二.每一级末尾的零不用读出来,如:四川省8041 8200读作:八千零四十一万八千二百,个级末尾的两个零都不用读出来. 解答: ①江苏省 78659903读作:七千八百六十五万九千九百零三 ②河北省 71854202 读作:七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零二 ③山东省 95793065读作:九千五百七十九万三千零六十五 ④河南省 94023567 读作:九千四百零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七

【2020】最新七年级数学(北京课改版)上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量数乘方意义的过程,培养转化的思想方法. 4、能用计算器求一些数的乘方.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四、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根据问题列出的算式是2个、3个或3个以上的相同数的连乘积? 下面我们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二)讲授新课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问题:1个细胞,经过1小时就可以分裂为2个同样的细胞,那么5小时以后,这个细胞可繁殖成多少个同样的细胞? 列出的式子为:2×2×2×2×2. 我国古代的数学书中有这样的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而不竭.”那么,10天之后,这个:“一尺之棰”还剩多少? 列出的式子为: (三)重难点精讲 思考:

[1755×(1+3.54%)](1+3.54%) =1755×(1+3.54%)2 ≈1881(万人). 答:到20xx年底、20xx年底时,××市的人口总数分别约是1817万人、1881万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算式在结构上是相似的,我们还注意到,幂的指数等于所求的年份与20xx年相差的年数.由于20xx年与20xx年相差5年,所以到20xx年底时,××市的人口总数是1755×(1+3.54%)5≈2088(万人). 答:到20xx年底时,××市的人口总数分别约是2088万人.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五)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2与-23 B.32与(-3)2 C.32与-32 D.-23与(-2)3 2、下列各式:①-(-4);②-|-4|;③(-4)2;④-42;⑤-(-4)4;⑥-(-4)3,其中结果为负数的序号为____________. 3、计算: (1)(-4)6; (2)-24; (3)[-(-3)]4; (4)-[+(-5)]3. 4、当你把纸对折1次时,可以得到2层;对折2次时,可以得到4层;对折3次时,可以得到8层… (1)计算对折5次时的层数是多少?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145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关键字】八年级 14.5一次函数的图象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会画出正比率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范围:自学课本P21-P24,完成练习. 三、预习检测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究要点1、如何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实践: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x;(2)y=-2x+3;(3)y=2x-3. 列表: 描点: 2、观察所得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吗?如果是,可以怎样快捷地画出它的图象? 探究要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3,5)与(5,9)两点,求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分析: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能求出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二、小组展示(10分钟) 三、归纳总结

本节的知识点: 1、会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课堂达标检测 1、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1 所示,则( ) 2、已知一次函数,当x=-2 时,y=-3;当x=1 时,y=3.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五、学习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点(3,5)和(-4,-9)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课堂达标检测 1、B 2、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当x=-2 时,y=-3;当x=1 时,y=3,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最新四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卷(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综合练习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50×300= 480÷12= 630÷70= 18×20= 900÷45= 400×50= 360÷4×80= 60×9-500= 二、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2)9个一千万再加上1个一千万,得到的数是一( )。 (3)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国家旅游局监测的125 个传统热点景区共接待游客29621700人次。以上两个数据中( )是准确数,( )是近似数;把“ ”上的数精确到“万”位约是( )万。 (4)如果354□518≈354万,那么“□”里可以填的数中最大是( )。 (5)周角是( )°,周角的度数等于2个( )角的度数,等于4个( )角的度数。 (6)右图中∠1是( )角, ∠2是( )角, ∠1+∠2+∠3=( )° (7)四(1)班的丽丽和她的爸爸、妈妈三人中有一人 的身份证号码为:110106************ ,这是他们三人中( )的身份证号码。 (8)用 这六张卡片分别组成四个不读出“0”的六位数,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9)同学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参加体操表演。蒋欣的前面有6 人,后面有11人,左面有4人,右面有5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 )人。 (10)照这样搭房子,搭6间用( )根小棒。 …… 三、选择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 )里。 (1)把1582000000精确到“亿”位约是( ) 亿。 A. 158 B. 16 C. 15 (2)b÷c的商是7,余数是34。如果b和c都乘 100,商是( )。 A. 7 B. 70 C. 700 (3)连接两点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 ) 最短。 A. 折线 B. 曲线 C. 线段 (4)12时30分,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 。 A. 锐角 B. 钝角 C.平角 四、量一量、画一画。 (1)量出角的度数并标在图中。 (2)画一个锐角,并标出角的度数。 五、用竖式计算。 (1)39×602= (2)746÷57=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 (1)102+46+298+54 (2)115×8×125 1 9 7 3 4 0

北京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章节内容汇总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章节知识汇总 章节课题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生活中和图形; 2.我们周围的“数”; 3。计算工具的发展; 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1.负数的引入;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和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2。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字母表示数; 2.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等式与方程; 4.等式的基本性质; 5。一元一次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1.对图形的认识;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用计算机绘图 七年级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1 不等式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不等式的解集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5.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6.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下 册第七章整式的运算 7.1 整式的加减法 7.2 幂的运算 7.3 整式的乘法 7.4 乘法公式 7.5 整式的除法 8.1-8.2 观察与实验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 8.3-8.4 归纳与类比 8.5-8.6 猜想与证明 8.7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 9.1 因式分解 9.2 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提示 10.1 总体与样本 10.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10.4 数据的表示 10.5-10.6 平均数 10.7-10.8 众数和中位数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乘除法; 4.分式的加减法; 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程及应用 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 1.平方根; 2.立方根; 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4.无理数与实数; 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十三章三角形 1.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4.全等三角形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等腰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 8.基本作图; 9.逆命题、逆定理; 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1.勾股定理; 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四章事件的可能性 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从装满红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3 C. 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 D. 通常情况下,自来水在10℃就结冰 3.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 A. x≥2 B. x≤2 C. x>2 D. x<2 4.如图所示,△ABC中AC边上的高线是( ) A. 线段DA B. 线段BA C. 线段BC D. 线段BD 5.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中任抽一颗.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如果袋中所有糖果数量统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可能性为( ) A. 5 18 B. 1 15 C. 2 15 D. 1 3 6.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7.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小明的办法是在地面上取一点O,连接OA,OB,测得OB=15.1m,OA=25.6m.这样小明估算出A,B间的距离不会大于() A. 26m B. 38m C. 40m D. 41m 8.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2和10,则b的面积为() A. 8 B. C. D. 12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 9. 2的相反数是______. 10.当分式 2 1 x x - + 的值为0时,x的值为. 11.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1×2的网格格点(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放三枚棋子,按图所示的位置已放置了两枚棋子,如果第三枚棋子随机放在其余格点上,那么以这三枚棋子所在的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为____. 12.用一条长为16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3.如图,△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_____.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 小数复习

一小数 、 . 。 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对应,分母是100的分 数与两位小数对应,分母是 1000的分数与三位小数对 应…… 易错点:误认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是 不对的,一定要注意“相邻” 二字。 巧记 小数读写并不难, 整数部分不用变, 小数部分按序排, 依次读写每个数, 计数单位不用读, 细心检查错不出。 同整数一样,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将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5=5.00,12=12.0等。 易错点: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或者添上,小数 的大小不改变,不是小数点

开始比起 。 .... 2.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3.整数部分若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4.如果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依次向下比 ..... 。 较.,.直到比出大小 ...... 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 例: 100.51.00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例: 0.11511.5 四、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一)小数的改写 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用 ,如果进率是10、100、1000……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 可以直接把小数点相应的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例:20厘米=()米 因为厘米和米的进率是100,20÷100=0.2,所以20厘米=0.2米。 2.把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字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例:1米20厘米=()米 把1米中的“1”作为整数部分;20÷100=0.2,小数部分是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完整版)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 +ah +bh )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 +ah +bh )-ab S=2(ah +bh )+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 +bh )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 ×a ×6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 ,m3。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 ÷b ÷h 宽=体积÷长÷高 b=V ÷a ÷h 高=体积÷长÷宽 h= V ÷a ÷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9、a 3读作“a 的立方”表示3个a 相乘,(即a x a x a ) 【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体积单位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进率 ÷进率

北京课改版英语四年级上册课文

Lesson 1 Listen and say. Nice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们. We are glad to see you,too. 我们也很高兴见到你. Why are you so happy? 你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Because we are back to school again. I like school.我喜欢学校. Look and read. happy开心的 excited兴奋的to laugh 笑 Story time 故事时间 I'm making a birthday cake for Lala. 我正在为拉拉做生日蛋糕. The dog doesn't know it. 小狗不知道这个. He is playing with Mike. 他正和迈克一起玩. Wow!What's that? 哇!那是什么? A birthday cake for me? 给我的生日蛋糕吗? What a happy surprise!真是个 惊喜! Let's read the words.读一读 单词. again又,再 we我们 are是 glad高兴的 too也 why为什么 Lesson 2 Listen and say Why do you look so sad today,Maomao? 毛毛,你今天为什么看起来难过? Because my dog is missing. 因为我的狗不见了. Where can he go?他会去哪里?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Don't be sad.不要难过. I'm sure he will come back soon. 我肯定他会回来的 I hope so,too.我也希望是这样. Look and read. sad难过的 angry生气的 to cry哭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学案

1.1大数的读法 项目内容 1.一万是()个一千,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 2.605003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是(),表示()个(),“5”在()位, 表示5个()。 3.(1)长江流域面积为1807199平方千米。 (2)阳村小区的建筑面积是1000170平方米。 1807199和1000170如何读? 分析与解答: (1)1807199可分为()级和()级,读()级时按照()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 后面加一个“万”字,1807199读作:()。 (2)1000170可分为()级和()级,读()级时按照()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 后面加一个“万”字,1000170读作:()。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各级末尾的“0”(),每级中间连续有“0”只读()个“0”。 5.3006500读作:()读。读万级或亿级的数先按个级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再在后面 加一个“万”或“亿”字;每一级中间的“0”只读()个,末尾的“0”()读。 6.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总面积约为17070000平方千米。读作:()。 7.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蒙古):面积1564000平方千米,共居住2800000人,这两个数分 别读作:()、()。 8.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0000平方米。读作:()。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数位和计数单位。学具准备:计数器。

参考答案 1.10一百万一千万 2.766百万万万 3.略 4.不读一 5.三百万六千五百1不 6.一千七百零七万 7.一百五十六万四千二百八十万 8.八百二十七万 1.2大数的写法 项目内容 1.读出下列各数。 70707070700707707070070777070707 2.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六十万 四千,说说你是怎样写上面这些数的。 分析与解答: (1)写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我们可以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从高位 写起,写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先写亿级的(),再写万级的(),然后在个级的四个数位上写(),所以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写作:()。 (2)写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我们可以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从高位写起, 写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先写万级的(),然后在个级上写(),所以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写作:()。 (3)写六十万四千时,先在万级上写(),再在个级上写(),所以写作:()。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万以上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 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占位。

北京课改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完美版)

北京课改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1. 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0 0.01 0.02 0.03 2. 把1.46、1.64、1.604、1.064、1.6五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不完全相同,位数多的小数 不一定大,首先要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一定大,整 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字,十分位上数字相同比较百分 位,依次向下比较,直到比出大小。 3.火眼金睛辩对错。 ①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② 4.72+0.1-4.72+0.1=0() ③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④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定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4. 写出下面各数,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零点五三七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零二点零五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点八九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百点五八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50元 2.42元 5.64元 3.78元 小强带了10元去文具店,买了一把尺子和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营业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

我是这样想的: 先求出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应该付多少 钱: 1.50+5.64=() 然后用10元减去用掉的钱,就是应该找回的钱: 10-()=() 6.直接写出得数 102+0.3= 112-1.02= 4.5-0.01= 2.13-0.02= 3.41+0.2= 2.1+2= 0.3+0.7= 3.4+1.6= 7.6-0.5= 3.7-0.9= 0.36+0.41= 0.87-0.43= 0.7+0.85= 2.47-1.4= 8.91+2.79= 0.9+0.7= 7.填一填 (1) a d b c ()和()互相平行 ()和()互相垂直 (2) ()和()互相平行 ()和()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 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8.画一条从A村到公路最近的距离,并测出其长度

九年级上册 目录以及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知识要点1 什么是化学 知识要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知识要点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节实验是化学基础 知识要点1 药品的取用原则 知识要点2 液体药品的取用 知识要点3 酒精灯的使用 第二章空气之谜 第一节空气 知识要点1 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知识要点2 物质的变化 知识要点3 化合反应 知识要点4 空气成分 知识要点5 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要点6 氧气 知识要点7 大气污染 第二节氧气的制法 知识要点1 氧气的制取 知识要点2 催化剂、催化作用 知识要点3分解反应 知识要点4 化合态和游离态 第三节氧气的性质 知识要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 知识要点2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要点3 氧化反应 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原子 知识要点1 原子 知识要点2 原子的构成 知识要点3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4 相对原子质量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知识要点1 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要点2 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要点3 离子 第三节分子 知识要点1 分子的存在 知识要点2 分子的性质

知识要点3 分子 知识要点4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第四章最常见的液体——水 第一节水的净化 知识要点1 水的净化方法 知识要点2 水中物质决定水的净化方法 知识要点3 硬水、软水 第二节水的变化 知识要点1 水的物理性质 知识要点2 水的电解 知识要点3 H2的性质 第三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知识要点1 水的用途 知识要点2 关注并爱护水资源 知识要点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知识要点4 海水的淡化 第五章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一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知识要点1 地壳的元素组成 知识要点2 元素、元素符号 知识要点3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知识要点4 物质的简单分类 知识要点5 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区分与联系 知识要点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7 地壳中的矿物 知识要点8 元素周期表简介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知识要点1 化学式 知识要点2 相对分子质量 第三节化合价 知识要点1 化合价 知识要点2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应遵循的规则 第六章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探索燃烧与灭火 知识要点1 燃烧 知识要点2 燃烧的条件 知识要点3 灭火原理 知识要点4 灭火的方法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要点1 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 第三节化石燃料

北京课改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1 坛韵耸厦旋厅府厨佳肴浓浆 2 偏僻谢涎扛侦敏捷翼战熟 3 顾数绪索性内寂钟呢烦恼享 5 罢扉赠汪伦李踏潭及忆倍插茱萸 6 药伤研究缺载编累酷暑材尝农纲 7 责任即勃怒恕赔怯负暂空捡努触 9 瀑叠啊般喻丈仰呀屏雾 10 涛澎湃否窃私危险警肌喷途胞 11 数葫芦耀舀凝幻派禁 13 猛桦呆巢摔似拯幼嘶愣料慢退 14 龟率豫淡媚贯饱吁切彻伫捕悲 15 顷缭夺锦跺觅融洽敌害掠俯迫 17 赵县拱朝跨坏雕缠嘴抵智慧遗 18 镶柱繁党族宴敞椅饰括湾政 19 绒嵌杂朴素缘趣绽斑躲泼

21 庐滁涧幽渡董曛雁愁 22 滥竽郭处士逆遂皆畏 23 澄稻凭寇逞浜移臂斩豺狼 25 给予圣诞试诚挚担裕援卡拥仁陌 26 迈微懂擦绩奖励激 27 洲亚虚琳琅构释恳测憾饭宾标 29 殊艰歇唐梦暴辛致杰喧碌 30 踪谜据径碟粮胃咬罪魁祸 31 征统帅兵旦旅阅浸假疗抢肤效 认读字表 1 藤槐勾 2 涩缀兜攀截杈掏舔滋 3 霎瞥缓赦稚拙 4* 承诺礁露肠搂哗讶塑捅 6 诊鄙症蕲译 7 肩 8* 斯蓄撮胡嘿着塌糊训搁缸授 10 嗡啾鼾梭章藻蕴煤储 11 镰咖啡柠檬腻 12* 荫杭镂蒙粼 13 嗅

14 孵穴稍嘲颓遮鸥鲣霄 15 雏疏 16* 醉宜载拐愤魂歉玛震糖淀酵菌疯 17 洨济随砌墩 19 嘟噜哧筛担 20* 吉虑厢谐氛漠菲律 21 轼韦 22 廪湣 24* 忌捣猝逸奔撤兼疲仗 25 攒娅 26 凑判橡 27售驮甸襟 28* 绵丘傅峦 29 纫糊韧衔纬涨椰秫 30 茨澳棘腕攫噬摄 31 溃俘虏投佑盐赋浑嗜殖 32* 册弋舱嘉讯毕域轨预监郎曳宛娜敦序 课改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复习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一.内容:第一单元所有词语听写必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