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图片

姜黄图片
姜黄图片

姜黄图片

【简介】姜黄图片_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因其茎叶及根茎似姜而色黄故名。目前商品有姜黄和片姜黄两种。

别名:黄姜。

来源: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多为栽培。

片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植物温郁金的根茎趁鲜时切片晒干。多为栽培。

产地:姜黄:主产于四川、福建以及江西、湖北、陕西、去南、台湾地。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温州地区。

性状鉴别:姜黄:主根茎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外表皮鲜黄色,多皱缩,有明显的环节(叶基痕),状如蝉,俗称蝉肚姜黄。侧生根呈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常有支指状分歧,两端钝尖,长2.5~5.5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俗称长条姜黄。外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皱缩或只显细皱纹,亦显较细环节纹。质坚实。横断面橙色、棕黄色或黄褐色,角质样,有一淡黄色环圈(形成层),维管束极细不甚显著。姜气香,味辛微苦。

以条块肥壮,外色鲜黄,内色橙黄,香辣味浓者为佳。

片姜黄:为不规则的纵切片,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厚约2~3毫米。边缘皮层粗糙皱缩略向内容卷,土黄色或灰黄色,切面与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时可见维管束点线。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无光泽。姜气香,味辛凉苦。

切片整齐,薄厚均匀,淡黄白色,质坚实,香、辣、苦、凉、味重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黄酮、芳香姜黄酮、姜烯等。

药理作用:行气滞、散风活血而镇痛。且有利胆作用(促进胆汁排出,作用较弱但持久)和收缩子宫作用(兴奋子宫,能维持5~7小时的阵发性收缩)。

炮制:姜黄切片,生用。片姜黄原品入药。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行气破瘀,通经。

主治:经闭腹痛。徽瘕积聚,肩臂痹痛,外伤瘀血肿痛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在行血镇痛上有其特长,常与黄芪、桂枝、白芍等配伍,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肩关节周围炎用此方,也有一定效果。

用于治疗月经痛,由子宫虚寒、血滞不通引起者,常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

用量:3~9g

处方举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桂枝6g,秦艽6g,

片姜黄4.5g,当归6g,白芍6g,生姜6g,大枣4枚,水煎服。注:1、药用以片姜黄为主,姜黄多作食品染料。

2、以上两种植物的块根均为郁金(详见郁金项下)。

3、姜黄、郁金及莪术三者的胡植物及彼此的关系,历来比较混乱,近代按植物分类,已知三者均属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及块根。现市场售商品,是根据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形色以及加工方法不同分别命名的。

道地药材标准 川姜黄

T/CACM XXXX-2018 道地药材川姜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姜黄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定西黄川姜黄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川姜黄Chuan Jianghuang 产于四川犍为、沐川、宜宾、崇州、双流等周边地区的栽培姜黄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 4.2 形态 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成丛,分枝很多,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每株5-7片,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0-45 (90) cm,宽15-18cm,顶端短渐尖,基部渐狭,绿色,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0-45cm。花葶由叶鞘内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直径4-9cm;苞片卵形或长圆形,长3-5cm,淡绿色,顶端钝,上部无花的较狭,顶端尖,开展,白色,边缘染淡红晕;花萼长8-12mm,白色,具不等的钝3齿,被微柔毛;花冠淡黄色,管长达3cm,上部膨 1

生姜的综合利用及前景分析

生姜的综合利用及前景分析 姜又名地辛、百辣云,系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根茎,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原产于太平洋群岛,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广为栽培,在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种植较多,资源丰富,著名的品种有白姜、片姜、黄瓜姜、台姜、黄姜、白丝姜、黄丝姜、义乌生姜、贵州的生姜和四川的蜀姜等。姜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之一,在山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均有大量出口。国内姜产品在药用或保健产品方面还是空白。因此大力种植姜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生姜产品是一条致富之路。 1 生姜的药用价值 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功能。临床药用多以复方为主,姜入药分为生姜、干姜两种。食用生姜及制品具有防癌作用,生姜能减轻晕车等产生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目前国外已研制防晕生姜胶囊,还开发有强心剂、抗肿瘤剂、防晕剂和抗过敏制剂外,还开发了姜在保健方面的应用,如制成脱毛剂、口腔卫生的制剂等。生姜油不但有独特的芳香,更有行气开窍、通血驱毒之功效。 2 生姜的食用价值 生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处,还含有蛋白质、多甙、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生姜利用部分为辛辣的根茎,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被广泛用于烹调和食用的加香,姜精油、姜抽提物、姜油树脂等是食品工业广泛应用的香料。 生姜油中含有多种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如姜辣素、姜醇、姜烯、姜酚类化合物、姜油酮、茴香萜、桉叶油精等有效物。用它可调味、腌渍、提取香精等。 生姜的综合开发利用 3.1 几种食用生姜制品与加工方法 3.1.1 糖渍冰姜 鲜姜-清洗-切片-煮沸-漂洗-沥干-加糖水-煮沸-浓稠-加糖粉-拌匀-摊晒-干燥-冰姜

姜黄 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健康草药(中国药学会科普系列读物)

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健康草药 姜黄 中国药学会科普系列读物

中国药学会科普系列读物 姜黄──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健康草药 目录 一、百草之华──传统与文化造就的神奇草药 (03) 二、揭秘“宝鼎香“──中药姜黄与郁金的化学秘密 (04) 三、药中黄金──“姜「黄」”与“郁「金」”的药用功效 (04) 四、亦食亦药──川产姜黄的系统研究与开发 (06)

一、百草这华──传统与文化造就的神奇草药 提到中药“姜黄”或者“郁金”,恐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可是说起“姜黄味道”,可能就有不少朋友听说过甚至体验过了。来自天然植物的姜黄色素是中性而又非常考究的时尚前端的色彩。“姜黄味道”有一种复杂、浓郁的木质香气,隐约有着花香、柑橘香以及姜味,尝起来有一点苦味,辣味适中,以及带有麝香味的温暖口感,代表了一种神秘浓郁的东方风情。 姜黄是一种古老而又美丽的姜科(Zingiberaceae)药用植物Curcuma longa L.,其植株高80-120cm,姿态优美,花形美丽,芳香宜人。须根粗壮,末端膨大成纺锤状的块根,深黄色,极香。在北印度语中名为“haldi”,塔米尔语称“manjal”,日语发音kyoo(秋ウコン)或者ukon(郁金),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在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姜黄──印度的固体黄金 在印度这种植物被广泛地作为调料和食用色素,也是印度教供神的祭品之一,用来美容、烹调、做护身符及染料,在喜马拉雅地区有“厨房王后”和“生命香料”之称。它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是印度瑜伽及传统养生疗法阿育吠陀的一种重要草药,常用于创伤愈合、净血排毒、治疗胃病等。姜黄色素在印度还被看作是天然消炎剂,用于炎症引起的关节炎、风湿病、肌肉酸痛等,被称为“印度的固体黄金”。 姜黄──《本草纲目》中的“宝鼎香” 我国传统中药姜黄和郁金同根同源,分别来自姜黄的根茎和块根。“百草之华”之说来自《说文》:“一曰鬱鬯,百草之华,远方鬱人所贡芳草,合酿之以降神。”从唐朝开始就作为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姜黄在我国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宝鼎香。古代的鼎,既是道士炼丹煮药的鼎炉,也是鸣琴焚香的香炉,更是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用宝鼎香来比喻姜黄气香特异,功效卓著,高贵典雅。 姜黄──“日本琉球王朝御品” 姜黄(也称郁金)也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通常以茶、小丸/片、灌装饮料、粉末或者以其主成分姜黄等提取物的型式作为商品(食品或保健食品)销售,对肝、胃、肺、肾和皮肤等部位的疾病均有良好疗效。日本冲绳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姜黄被认为是冲绳长寿的主要健康食品之一,产于冲绳的姜黄更被作为“日本琉球王朝御品”。 姜黄──21世纪的健康明星 姜黄的神奇似乎远远不止这些,各国科学家不约而同对姜黄投入相当大的研究热情。目前已经证明姜黄含有一类奇特的黄色物质──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溃疡、保护肝脏、抗心肌缺血、抗抑郁、抗菌、消炎、抗病毒和抗真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美国《食品添加剂健康与教育议案》(DSHEA)将姜黄、姜黄油树脂、姜黄素做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姜黄等26各药用植物被动选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用植物WHO手册》。加拿大将姜黄和姜黄提取物列入改变体质/功能药,又称“天然保健品新药”。《欧洲药典》、《ESCOP 植物治疗专集》把姜黄列为植物草药,姜黄提取物列为食品添加剂。在德国,姜黄与其多种提取物以特殊食品、食品补充剂、保健品的名义进口。

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又名火头根,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草质缠绕藤本。它为我国特有种,野生资源分布在秦岭、大巴山地区,尤以武当山区的薯蓣皂甙元(皂素)含量最高(达16.15%),超过墨西哥小穗花薯蓣15%的记录,是世界上的王牌种类。 黄姜内含的皂素是合成多种激素的重要原料,同时还含淀粉、纤维素等,可合成部分工业和医药原料。黄姜耐旱,在坡地适宜种植, 1~2年即可收益,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生产相对简单,经济效益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捷径,颇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一、黄姜概述 (一)黄姜资源的分布 薯蓣在世界上分布比较广泛,全世界约10属650种。但尤以中国和墨西哥最多。我国约有60多种,其中可供工业利用的有10种,其皂素含量因品种和区域而异。根据丁志遵教授《甾体激素药源植物》一书中记载:黄姜分布于东经98°53′~112°50′,北纬23°42′~34°10′的范围内。分布于秦岭以南,向东延伸到中条山以南,南岭以北的火仑山、大巴山、武当山、武陵山、雪峰山、衡山等山区,以及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低中山丘陵,垂直分布在海拔100~1500米。从垂直分布上看,其上限从东到西及西北有逐渐递增的倾向,该地区为北亚热带地区,盾叶薯蓣常生长在河谷及低山中山丘陵的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或稀疏的常绿的灌木林内。皂甙配基含量1.01~16.15%,平均含量2.5%,熔点195~206℃,其中十堰地区为最佳生长区,世界上皂甙含量最高(16.15%)的薯蓣就出自该地区的武当山区。 国际上生产皂素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新加坡和墨西哥四国,而黄姜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墨西哥,国内集中分布于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秦岭山脉以南、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和石灰岩干热河谷地区的稀疏灌木丛和竹林中。黄姜用途很多,主要用于提炼皂素,开发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等三大类180多个品种。我国现有黄姜生产厂家80多个,年皂素生产能力超过3000吨。由于原料不足,目前只有10%的厂家满负荷生产。我国又主要集中在武当山脉至秦岭南麓。湖北省十堰市黄姜资源丰富,属最佳适宜区之一。由于这一带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黄姜生长和薯蓣皂甙元的合成与积累,再加上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黄姜产业,这里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黄姜生产基地和国际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供应中心。 (二)黄姜的用途 黄姜是理想的提取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黄姜地下根状茎内含一种皂素的物质,是合成可的松、强的松、泼呢松、黄体酮、性激素等50多种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抗炎、阵痛、麻醉、避孕、杀虫、治疗冠心病等。总之,以黄姜为原料,可以合成转化为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皮质激素等国计民生特需的系列产品,因此医药界称其为“药用黄金”,除国内需要外,一直俏销美、?德、法、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 姜黄素(curcumin ,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其分子式为C 21H 20O 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 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 、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 1985年印度的Kuttan 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 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 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72h 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 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Chen 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但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内无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仅能延长机体的存活时间。其体内外作用机制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抑制结肠癌的作用 姜黄素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在姜黄素对大鼠结肠癌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Egr-1 与DNA 的结合活性,减低其对转录的诱导效应,而抑制癌症细胞中EGFR 基因的表达[7]。Kawamori 等[8]用雄HO H 3CO O O OH OCH 3

姜黄

姜黄 性温;味辛、苦;归脾、肝经。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禁忌 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姜黄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切厚片,生用。 姜黄属于生姜植物家族,已经有很久的药用历史。这种草药在亚洲最为常见,经常作为香料添加到食物中。姜黄粉是最常见形式,是姜黄根茎经过煮熟干燥后碾成的橘黄色粉末。作为食品添加剂,姜黄有很多好处。姜黄包含的天然色素叫做姜黄素,是咖哩粉中的重要成分。此外,泡菜等食品也使用姜黄。 姜黄是什么 提到“姜黄”,恐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可说起“姜黄味道”,可能很多朋友早已不知不觉品味过很多回了。如果你食用过咖喱,那么对了,咖喱中的黄色物质主要便是姜黄。那是一种复杂、浓郁的木质香气,隐约有着花香、柑橘香以及姜味,尝起来有一点苦味,辣味适中,以及带有麝香味的温暖口感,充满了神秘而浓郁的东方风情。 姜黄,盛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姜科植物,同时也是药食两用药材,传统医学认为具有通经止痛、活血行气、驱寒消炎等功效。现代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姜黄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同时将姜黄和姜黄素列为食品添加剂。 姜黄从唐朝便作为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宝鼎香。古代的鼎,既是道士炼丹煮药的鼎炉,也是鸣琴焚香的香炉,更是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用宝鼎香来比喻姜黄气香特异,功效卓著,高贵典雅。 姜黄不只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在临近国度同样“身价不菲”。 姜黄在印度被广泛地作为调料和食用色素使用,在喜马拉雅地区有“厨房王后”和“生命香料”之称。它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是印度瑜伽及传统养生疗法阿育吠陀的一种重要草药。姜黄色素在印度还被看作是天然消炎剂,用于炎症引起的关节炎、风湿病、肌肉酸痛等,被称为“印度的固体黄金”。 姜黄也是日本人最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日本冲绳是世界长寿之乡,食用姜黄被认为是冲绳人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产于冲绳的姜黄更被作为“日本琉球王朝御品”。 现代研究证实姜黄中的主要成分—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溃疡、保护肝脏、抗心肌缺血、抗抑郁、抗菌、消炎、抗病毒和抗真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以及其他慢性疾病。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姜黄的作用 利胆作用。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安康黄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安康黄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黄姜(),又名盾叶薯蓣、C.H.Wright Zingiberensis Dioscorea 属,多年蓣蓣纲,薯科,薯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火头根, 生缠绕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 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黄姜最早记录于两千多 年前的《山海经》,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宋代的《图经本草》、 《求薯蓣苗》、《种山药》,明代的《本草纲目》以及清代的《植物名 实图考》等均有记载,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收)(2000 载,其根茎中薯蓣皂甙元()俗称皂素的含量为”)(disogenin “

﹪~﹪,是世界上薯蓣皂甙元含量最高的种。16.151.1早在古代,我国民间就发现黄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并 且可以食用,以根状茎入药,其性味甘﹑苦﹑凉,具有清肺止 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的功能,可治肺热咳嗽,湿 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蜇虫咬等。黄姜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薯蓣皂甙元,以它为起始原料经 过结构改造、化学半合成,可以生产皮质激素、性激素、蛋白 同化激素等多种甾体药物。而甾体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300类的第二大类药物,因此皂素亦有药用黄金的美誉。”“ 自发现黄姜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后,陕西省安康市自上 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率先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康市黄姜产业形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展的状况一、国内外甾体激素与黄姜产业发. 甾体激素的发展状况 1.1 自上世纪以来,医药界取得的重大进展有两个,其一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其二是甾体激素的发现和应用。

XXXX生物发展有限公司五万亩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600吨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五万亩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600吨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五万亩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600吨皂素产业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条件 (15)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9)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4) 第六章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28) 第七章力卩工厂工程方案 (35)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卫生 (45)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51)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58)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 (61)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65) 附件 (66)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慨况 项目名称:5万亩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600吨皂素产业化 工程 项目业主:XXXX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建设投资:16836万元人民币 建设期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计二年) 项目负责人:XX 二、项目业主介绍: XXXX生物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黄姜种植、销售、加工,是一家股份制民营科技型企业。5万亩黄姜产业化工程 实施业主。 公司现有职工8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24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2人、化工工程师2人、农技师5 人、经济师3人、技术员9人。公司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社会信誉高。该公司依靠注册资金和各股东的自有资金,现有黄姜繁育基地2600亩,已种植黄姜25000亩,现已成为遂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姜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 开发》项目2006年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公司《无污染生产皂素项目》列为四川省经贸委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由于公司脚踏实地的快步发展,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

姜黄素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20, 8(1), 1-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98195207.html,/journal/hjmc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98195207.html,/10.12677/hjmce.2020.81001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of Curcumin-Based Metal Compl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Field Qiuru Chen, Yaxing Guo, Shan Jiang, Qingye Lin, Weiming Sun* School of Pharmac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Received: Nov. 16th, 2019; accepted: Dec. 4th, 2019; published: Dec. 11th, 2019 Abstract Curcumin, as a natural polyphenolic substanc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urcuma. Curcumin can be stabil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its enol isomer with various metal ions to enhance its original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curcumin-based metal complexe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med-ical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of curcumin-based metal compl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field has been review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es. Keywords Curcumin, Metal Complexes, Synthetic Method, Application 姜黄素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医药领域的 应用研究进展 陈秋如,郭亚星,江珊,林清叶,孙伟明*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1日 摘要 姜黄素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姜黄属植物中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因其可以通过烯醇式异构体与金属离子结合*通讯作者。

黄姜种植基地及皂素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条件 (15)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9)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4) 第六章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28) 第七章加工厂工程方案 (35)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卫生 (45)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51)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58)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 (61)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65) 附件 (66)

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慨况 项目名称:5万亩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600吨皂素产业化工程项目业主: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1、24个乡镇建设5万亩黄姜产业化基地。 2、年产600吨皂素加工厂建在蓬溪工业园区内 建设投资: 16836万元人民币 建设期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计二年) 项目负责人: 二、项目业主介绍: **生物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黄姜种植、销售、加工,是一家股份制民营科技型企业。5万亩黄姜产业化工程实施业主。 公司现有职工8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24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2人、化工工程师2人、农技师5人、经济师3人、技术员9人。公司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社会信誉高。该公司依

靠注册资金和各股东的自有资金,现有黄姜繁育基地2600亩,已种植黄姜25000亩,现已成为遂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姜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项目2006年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公司《无污染生产皂素项目》列为**省经贸委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由于公司脚踏实地的快步发展,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蓬溪县人民政府已将种植黄姜作为全县的工作重点之一,并将其作为 3 黄姜种植基地及年加工皂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考核各部门和有关乡镇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若干问题》。 3、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四大方向》的研究报告。 5、**省2001年《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意见》。 6、**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7、《遂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8、《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8-9926(2001)02-0095-03 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韩 婷①,宓鹤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上海 200433) 摘 要:姜黄为常用中药,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姜黄素类和挥发油。前者具有降血脂、抗凝、抗氧化、利胆、抗癌等作用;而后者主要起抗炎、抗菌以及止咳作用。姜黄素类通过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肿瘤生长各期的抑制效应来发挥其抗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姜黄中主要成分姜黄素及其抗肿瘤药理实验和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对姜黄作进一步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关键词:姜黄;姜黄素;药理活性;细胞凋亡 姜黄为常用传统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本品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能,传统中医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1]。姜科姜黄属植物约60余种,分布较广,盛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我国有16种,主要分布在东南至西南部。“姜黄”之名,始载于《唐本草》,后在宋代唐慎微的《本草图经》、明代李时珍的著作及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都有记载。 姜黄属植物主要包含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后者为二苯基庚烃类,有酚性与非酚性之分。其中,姜黄素(Curcumin )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成分,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姜黄素能抑制HI V —1整合酶活性而用于艾滋病的临床试验[2]。此外,抗癌是姜黄素的主要药理活性之一,其抑制肿瘤的作用已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得到反复证实,其具体抗癌机制已成为近期研究热点。 1 姜黄的化学成分 姜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黄素类及挥发油两大类,此外尚有糖类、甾醇等 [3] ,分述如下:1.1 姜黄素类 主要有姜黄素(Curcumin )、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 )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 -min )。此外尚有二氢姜黄素(dihydrocurcumin )等。 姜黄素的化学结构式为[4] : 姜黄素的存在分布及含量情况: 姜黄属不同种类植物的总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差异悬殊,可达上百倍,同一种类的不同产地之间差异较小。总姜黄素最高为姜黄( C.longa )根茎,含量均在2%以上;其次为印尼莪术( C.xanthorrhiza )、川姜黄( C.sichuanensis )和川郁 金( C.chuanyujin ),其含量为0.2%~0.5%;其余种类低于 0.1%。同一种类不同部位总姜黄素含量差异十分显著,姜 黄( C.longa )的根茎均在2%以上,须根为0.488%,块根仅 0.023%。产地及贮存期不同,姜黄素含量亦不同,且姜黄素 遇光易分解,药材贮存期长则姜黄素含量明显下降。此外,不同种类的姜黄素含量与挥发油含量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5]。 1.2 挥发油类 从姜黄根茎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的成分 有α,β-姜黄酮(α,β-tumerone )、姜烯(Z ingiberene )、芳姜黄烯 (artumerene )、芳姜酮(arz -ingberone )及1种没药烷骨架的倍 半萜(Curtone );从温郁金( 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 )根茎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的成分有莪术醇(Curcunol )及莪二酮(Curdione )等。 1.3 其他类成分 姜黄尚含糖类(阿拉伯糖1.1%、果糖 12%、葡萄糖28%);含豆甾醇、β-谷甾醇、脂肪酸、单烯酸及二烯酸等;微量元素(Mn 、Cu 、Zn 、Mg 、Fe 等)。 2 姜黄的药理活性 2.1 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与抗癌机制 2.1.1 抗肿瘤活性 姜黄素能抑制实验动物皮肤癌、胃癌、 十二指肠癌、结肠癌及乳腺癌的发生,显著减少肿瘤数目,缩小瘤体大小,降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肺转移及淋巴细胞生长[1]。对永生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ZH 3T 3erbB 2原癌基因转化的NFH 3T 3细胞株S 180,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人肾癌细胞株293及人肝细胞癌Hep G 2细胞株,姜黄素的作用可使这些细胞出现皱缩、染色体凝集及DNA 碎裂,且作用强度与给药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6]。与此同时,一定浓度姜黄素可明显抑制氧化偶氮甲烷(AOM )诱导的小鼠结肠癌发生,影响肿瘤类型并抑制瘤体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显著增加小鼠结肠癌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7]。 在体外姜黄素对MG C803,Bel7402,Bf16,K 562/ADM 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8]。同时,姜黄素不论腹腔注射还是口服给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以及艾氏腹水瘤等移植瘤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均达到或超过抗癌药筛选规 ? 59? 解放军药学学报 第17卷第2期 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韩 婷 ①作者简介:韩婷(1978-),女,山东济南市人。

姜黄质量标准

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原药材 1【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2【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3【鉴别】 3.1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散在,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色色素。 3.2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无水乙醇20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姜黄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ZT-TS-02-004-1《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4【检查】

4.1照ZT-TS-02-001-1《水分测定法》第二法测定,水分不得过16.0%。 4.2照ZT-TS-02-002-1《灰分测定法》测定,灰分不得过7.0%。 4.3照ZT-TS-02-002《灰分测定法》测定,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 5【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ZT-TS-02-003-1《浸出物测定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6【含量测定】 6.1照ZT-TS-02-013《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不得少于 7.0%(ml/g) 。 6.2姜黄素照ZT-TS-02-005-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40%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3)不得少于1.0%。 7【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姜黄与姜黄素

姜黄 姜黄,属生姜科植物。姜黄能解酒、防宿醉在日本民间很早就广为流传,效果显著。江户时代,姜黄已作为中草药而大为盛行,古亚洲人将其视为一种万能药,如同珍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除了解酒、防宿醉外,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降脂、保肝利胆,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其中保肝、护肝功效又被广泛应用,临床效果显著。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花期8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前景。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 姜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华本草》:“味苦,辛;性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中国药典》:“用于胸胁剌痛,闭经,徵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那么姜黄到底作为药用价值主要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 姜黄的作用降压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抗菌的作用: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

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解酒护肝的作用: 姜黄中含有的姜黄素具有抑制肝炎、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改善肝脏实质损伤等功效。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醇等,都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胆囊收缩,其中又以姜黄素的作用最强。 古药典中记载的姜黄在中国古药典中也明确记载姜黄的功效,《唐本草》记载"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也可明确看出姜黄的功效。新世纪姜黄也用于更广泛的用途。解酒护肝成为姜黄最具实用性的效用。姜黄中所含的姜黄醇、姜黄素和挥发油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肝胆固醇、B-脂蛋白的作用。姜黄素能降低肝重,减少肝中各种脂类含量,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姜黄素 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从姜科植物姜黄等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为酸性多酚类物质,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通常用作肉类食品着色剂和酸碱指示剂,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姜黄素是最主要的姜黄色素(curcuminoid)类物质,约占姜黄色素的70%,约为姜黄的3%~6%。除了姜黄素之外,这一类化合物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药用价值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药用价值 在中国古药典中也明确记载姜黄的功效,《唐本草》记载“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也可明确看出姜黄的功效。新世纪姜黄也用于 更广泛的用途。解酒护肝成为姜黄最具实用性的效用。姜黄中所含的姜黄醇、姜黄素和挥 发油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肝胆固醇、B-脂蛋白的作用。姜黄素能降低肝重,减少 肝中各种脂类含量,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1、降压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 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 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2、抗菌的作用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 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性肝 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3、解酒护肝的作用 姜黄中含有的姜黄素具有抑制肝炎、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改善肝脏实质损伤等功效。 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醇等,都有利胆作用,能 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胆囊收缩,其中又以姜黄素的作用最强。 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 1、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2、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 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3、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 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4、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黄一两, 艾叶一两微妙,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5、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 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姜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下面来看一下姜黄汤。 【别名】 姜黄散 【处方】 姜黄1两3分,藿芦(锉)1两,鹤虱(微炒)1两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蛔虫心痛,喜吐水,冲刺痛不可忍,或不能食,面黄腹满。 【用法用量】 姜黄散(《普济方》卷二三九)。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 防风5分,独活5分,桂枝3分,芍药3分,樱皮3分,姜黄3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 诸头项痛,引肩背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名家方选》 【别名】 姜黄散 【处方】 姜黄1两,沉香(锉)3分,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延胡索3分,人参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

芎?3分,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诃黎勒(煨去皮)半两。 【制法】 上药除杏仁外,为粗末,入杏仁和匀。 【功能主治】 风消,四肢无力,胸膈烦闷。 【用法用量】 姜黄散(原书卷八十七)。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 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 一切跌打。

【用法用量】 水、酒、童便煎服。 【摘录】 《伤科方书》 看了上面对姜黄汤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安康黄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安康黄姜产业发展的现状 问题与建议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安康黄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又名盾叶薯蓣、火头根,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黄姜最早记录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宋代的《图经本草》、《求薯蓣苗》、《种山药》,明代的《本草纲目》以及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等均有记载,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收载,其根茎中薯蓣皂甙元(disogenin)(俗称“皂素”) 的含量为﹪~﹪,是世界上薯蓣皂甙元含量最高的种。 早在古代,我国民间就发现黄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可以食用,以根状茎入药,其性味甘﹑苦﹑凉,具有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的功能,可治肺热咳嗽,湿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蜇虫咬等。 黄姜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薯蓣皂甙元,以它为起始原料经过结构改造、化学半合成,可以生产皮质激素、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300多种甾体药物。而甾体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类的第二大类药物,因此皂素亦有“药用黄金”的美誉。 自发现黄姜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后,陕西省安康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率先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康市黄姜产业形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一、国内外甾体激素与黄姜产业发展的状况 甾体激素的发展状况

自上世纪以来,医药界取得的重大进展有两个,其一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其二是甾体激素的发现和应用。 甾体激素具有极重要的医药价值,是一类维持生命、保持正常生活、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生殖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而且也是计划生育及产生免疫抑制等方面不可缺少的药物。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抗过敏、抗病毒和抗休克的药理作用,能改善蛋白质代谢,恢复和增强体力,以及利尿、利压,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湿疹等皮肤病、过敏性休克、前列腺炎、爱迪森氏等内分泌疾病,也可用于避孕、安胎、减轻女性更年期症状、手术麻醉等方面,以及预防冠心病、艾滋病、减肥等。尤其是甾体口服的研究成功,使人类生育控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甾体药物现成为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是医院临床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药物。 薯蓣皂素是1936年Fujii和Matsukawa首先发现的,由于当时对其生理活性及其治疗作用不明,在相当长的时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43年Marker和他的同事发现薯蓣皂素是合成可的松及其它激素类药物的原料,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发明了以为原料进行生产甾体激素药物,才真正使甾体药物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成本大幅降低,使甾体药物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药物。 自从甾体激素发明以来,生产方法主要有动植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1992年,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宣布,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甾体激素药物,因为从动物脏器和血液中提取的激素会导致肥胖与巨人症,因此只能从植物中提取皂素和甾醇生产甾体激素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