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发表者:吴依娜(访问人次:4319)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吴依娜

本病证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当其以上腹部胃脘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

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俗称心窝部。其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灼痛、闷

痛、绞痛等,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异,其中尤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可有压痛,按之其痛或增或减,但无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续性者,也有时作时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诊断】

1.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

2.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

3.发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引起。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查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辨证要点

1.辨寒热。寒证胃痛多见胃脘冷痛,因饮冷受寒而发作或加重,得热则痛减,遇寒则痛增,伴有面色茵白,口和不渴,舌淡,苔白等症;热证胃痛多见胃脘灼热疼痛,进食辛辣燥热食物易于诱发或加重,喜冷恶热,胃脘得凉则舒,伴有口干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脉数等症。

2.辨虚实。虚证胃痛多见于久病体虚者,其胃痛隐隐,痛势徐缓而无定处,或摸之莫得其所,时作时止,痛而不胀或胀而时减,饥饿或过劳时易诱发疼痛或致疼痛加重,揉按或得食则疼痛减轻,伴有食少乏力,脉虚等症;实证胃痛多见于新病体壮者,其胃痛兼胀,表现胀痛、刺痛,痛势急剧而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甚,伴有大便秘结,脉实等症。

3.辨气血。初痛在气,久痛在血。胃痛且胀,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时痛时止,常由情志不舒引起,伴胸脘痞满,喜叹息,得嗳气或矢气则痛减者,多属气分;胃痛久延不愈,其痛如刺如锥,持续不解,痛有定处,痛而拒按,伴食后痛增,舌质紫暗,舌下脉络紫暗迂曲者,多属血分。

治疗原则

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胃痛属实者,治以祛邪为主,根据寒凝、食停、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之不同,分别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诸法;属虚者,治以扶正为主,根据虚寒、阴虚之异,分别用温中益气、养阴益胃之法。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

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

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

良附丸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若寒重,或胃脘突然拘急掣痛拒按,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桂枝;若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散寒止痛。

2.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

本方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健胃下气;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理气;连翘散结清热,共奏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本方为治疗饮食停滞的通用方,均可加入谷芽、麦芽、隔山消、

鸡内金等。

3.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为疏肝理气之要方。方中柴胡、白芍、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

4.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

少苔,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中。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薄荷解郁柔肝止痛,丹皮、栀子清肝泄热,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和中健胃。左金丸中黄连清泄胃火,吴茱萸辛散肝郁。

5.瘀血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

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方中五灵脂、蒲黄、丹参活血化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气和胃。如痛甚可加延胡索、三七、三棱、莪术,并可加理气之品,如枳壳,木香、郁金等。

6.脾胃湿热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清中汤。

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

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

7.胃阴亏虚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方中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养阴益胃,芍药、甘草和中缓急止痛。若胃阴亏损较甚者,可酌加干石斛。

8.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

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

【转归预后】

本病初起多属实证,表现为寒凝、食积、气滞之候;病情发展,寒邪郁久化热,或食积日久,蕴生湿热,或气郁日久化火,气滞而致血瘀,可出现寒热互结等复杂证候;且日久耗伤正气,则可由实转虚,而转为阳虚、阴虚,或转为虚劳之证。某些病例尚可因气滞血瘀,瘀久生痰,痰瘀互结,内生积块;或因血热妄行,久瘀伤络,或脾不统血,引起吐血、便血等,皆属胃痛的常见转归。胃痛预后一般较好,实证治疗较易,邪气去则胃气安;虚实并见者则治疗难度较大,且经常反复发作。若影响进食,化源不足,则正气日衰,形体消瘦。若伴有吐血、便血,量大难止,兼见大汗淋漓,四肢不温,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的危急之候,如不及时救治,亦可危及生命。

中医辨证胃痛的原因和鉴别

中医辨证胃痛的原因和鉴别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的“心中疼”,即是胃痛,此为后世辨治寒热错杂胃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后世医家因《内经》胃脘当心而痛一语,往往将心痛与胃痛混为一谈,如《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中有九种心痛,九种心痛是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而言。《济生方.腹痛门》对胃痛的病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九种心痛“名虽不同,而其所致皆因外感,内沮七情,或饮啖生冷果实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胃痛,多用辛燥理气之晶,如白豆蔻、砂仁、广薷香、木香、檀香、了香、高良姜、干姜等等。金元时期,《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丹溪心法.心脾痛》谓: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胃痛亦有属热之说,至丹溪而畅明。胃痛与心痛的混淆引起了明代医家的注意,如明代《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中写道:

60 脾胃科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014,京都)》。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1)内镜诊断 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胃痛中医辨证论治

六。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就是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病证。胃痛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腹胀、胁胀等症,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甚至可见吐血、黑便、呕吐、猝腹痛等。 西医学中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神经症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病因病机】 胃痛得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与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其中以寒邪为多见,致使寒凝气滞,胃失通降,而致胃脘作痛;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用伤胃药物,均 可伐伤胃气,致使气机升降失调而作胃痛,或恣食辛辣肥甘,致中焦湿热蕴生,耗损胃阴,胃失濡养而疼痛;忧思恼怒,肝郁气滞,肝失疏泄, 横犯脾胃,致肝胃不与或肝脾不与,胃失与降而成胃痛;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太过,失血过多,或久病不愈,损伤脾胃,均可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而痛、 胃痛与胃、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初起病为主要在胃,间可旁及与肝;病久则主要在脾,或脾胃同病,或肝脾同病。病理有寒热虚实、在气在血之异,其发病机理得共同点,即所谓“不通则痛”、若胃痛失治误志,血络损伤,则可见吐血、便血等症。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寒证多有外感寒凉或过食生冷而致,胃中绞痛,疼痛 剧烈拒按,喜暖恶凉,得温熨或饮热汤则痛减,口不渴;热证多见胃中灼痛,痛势急迫,遇热痛甚,得寒痛减,口干渴或口苦。 2.辨虚实凡就是暴痛,痛势剧烈,痛而拒按,痛而不移,并无休 止多为实证;若疼痛日久,反复发作,痛势绵绵,痛而喜按,得食痛减,或休息后减轻者多属虚证。 3.辨气血从病程而论,初病多在气,久病多在血。在气者,有气 虚、气滞之分、气虚多空腹疼痛,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弱; 气滞多见胀痛,疼痛游走不定,攻冲作痛,伴有嗳气或兼见恶心呕吐。在血者,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兼见呕血、便血。 (二)辨证分型 1.寒邪客胃 证候表现: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护治法则: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治疗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2.饮食伤胃 证候表现:胃痛,腕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护治法则:消食导滞,与胃止痛。(治疗代表方:保与丸加减)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脾胃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409)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8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2009)》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 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 候: 脾虚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 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治疗胃疼的最好方法

治疗胃疼的最好方法 导读:生活小常识治疗胃疼的最好方法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工作和生活时间不规律,所以会造成很多的疾病。一般会引起的疾病都是痔疮或者是胃部疾病的,而胃痛是一般人最会导致的问题,有的时候吃的不对劲,或者是饮食不正常都会导致胃痛的。那么大家都知道什么可以治疗胃痛的最好方法吗,下面来介绍一下治疗胃疼的最好方法。 治疗胃疼的最好方法 药物治疗: 胃痛很多情况是胃炎或者胃溃疡造成。治疗胃痛,抑制胃酸的药物是少不了,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这类抑酸药。 1、中成药:胃炎干糖浆,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气滞胃疼冲剂,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复方猴头冲剂,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2、西药:胃舒平,每次2~4片,每日3次,饭前30分钟或胃疼发作时嚼碎后服下;或胃宁片,每日3~4次,每次2~3片,饭前

30分钟或胃疼发作时嚼碎后服下。 偏方治疗: 1、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2、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功效:温中散寒。 3、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中散寒。 治疗胃痛的最佳方法 1、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2、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3、调整睡姿。 对于持久在晚上发生胃酸逆流的人来说,最好采取右侧在上、左侧在下的睡姿,同时把头部垫高,这样就可避免胃酸逆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胃痛的中医辩证论治

胃痛的中医辩证论治 发表时间:2019-09-05T17:21:16.1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付立 [导读] 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就是上腹部靠近心窝的地方频繁的发生疼痛,并且还有打嗝、呕吐等现象出现。 四川省绵阳江油市二郎庙镇卫生院 621716 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就是上腹部靠近心窝的地方频繁的发生疼痛,并且还有打嗝、呕吐等现象出现。因为胃靠近心窝,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经常说的“心痛”和“心下疼痛”是指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有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西医上面所说的疾病。当人发生胃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治疗,没有及时治疗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让疾病进一步的加重。 一、发病的病机 胃的发病病因主要就是因为外感寒邪,饮食等造成的胃气郁结引起的疼痛。 (1)寒邪害胃:人的身体比较虚寒或者是外感寒邪,吃太多生冷的食物,让胃受到损伤,使寒气侵入到胃内,导致胃内的气血淤滞,引起胃气不适然后引起的疼痛。 (2)饮食让胃受到损伤:不恰当的饮食,比如暴饮暴食,过饱过饿,冷热随意,就会损伤脾胃,气虚,让胃出现疼痛。当人不相信吃太多的辣椒、芥末、大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酒等的饮料,就会让胃出现疼痛。 (3)肝气伤胃:肝是刚脏,比较喜欢心情欢乐,抑郁和愤怒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损伤肝,肝衰竭,就会影响到胃,气血瘀滞,就导致胃痛。气滞时间过长,就会引起血瘀、内充血、胃络阻塞,那么就不通就会疼痛。气滞如火,就会消耗胃阴,引起胃侧支营养不良,引起胃痛。 (4)脾胃虚弱:脾胃不足,阳气不足,内生性寒冷;或者是长时间的生病影响到胃,导致胃阴虚,胃部营养流失,胃气不调,那么就会引起胃痛。虽然引起胃痛的原因不一样,但一般都是由于胃气的丧失以及下降引起的疼痛,主要的表现有寒冷、食物滞留、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瘀等等的表现。 二、辨证论治 胃病的治疗方法大部分都是以调理气血以及给胃止痛为原则进行治疗的,一般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然后配合疏肝、消食、温散等等的方法进行治疗。 (1)气滞引起的胃痛 胃痛会影响到胸胁部位,可能会引起胃病或者是让胃病加重,还会有呕吐、反酸、吞酸、大便不利、舌苔泛白等现象。 主要的治疗方法:舒缓肝脏,调理气血,对胃进行止痛等。主要使用的药方就是柴胡止痛散。 (2)血瘀引起的胃痛 疼痛有固定的地方以及方式,比如会出现刀刺一样的疼痛感,或者是有黑色大便、呕血、舌苔暗紫等表现。 主要的治疗方法:进行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然后止痛。主要使用的药方是失笑散合丹参饮。 (3)食物积滞引起的胃疼 胃部会感觉到肿胀,出现厌食、食欲不振、反酸、呕吐、不消化等现象,在呕吐以后疼痛的感觉就有一定的减轻,舌苔比较肥厚。 主要的治疗方法:进行消食、疏导食物的积滞,调理脾胃进行止痛。主要的药方保和丸。 (4)虚寒引起的疼痛 疼痛的感觉不是非常的明显,比较喜欢温暖,并且要时常的进行按摩,空腹的时候疼痛的感觉会增加,摄入食物以后就会有一定的减轻,受到寒冷的时候,就会使胃痛发作或者是疼痛加重,四肢比较凉,大便比较稀薄,舌苔比较白。 主要的治疗方法:驱散寒气,温暖脾胃,进行止痛。主要的药方是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5)阴虚引起的胃疼 胃部会出现灼热的疼痛,经常会感觉到饥饿,会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现象,舌苔比较红或者是没有舌苔。 主要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主要的治疗药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三、辨证施护 (1)气滞引起的胃痛 1、当空气冷时,气血凝结、变热便会消散。因此,应该注意气候以及季节的变化,随着寒冷和温暖的天气适当的增加、减少衣服,以免加重病人的情况。情绪痛苦以及愤怒也会引起胃痛,使病情加重。所以要注意调节病人的情绪,避免在短时间内受到刺激,做到心胸开阔,尽量减少胃痛发作的机会。 2、针灸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穴、阳陵泉等等的穴位,具有一定的舒肝、缓解郁闷的作用。 3、可以用热水袋对胃部进行热敷,或者也可以用1公斤盐和葱进行热炒,然后装入布袋中,进行局部的熨烫;也可以采取胃部拔火罐、红外线辐射等等的治疗方法。 4、饮食和中药都应该服用温热的,少吃生冷辛辣、甜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大蒜、韭菜、香菇、萝卜、柑橘等具有提神开胃的食物。 5、鼓励患者进行散步、健身、练气功等适当的运动,并且要让病人保持情绪的稳定。 (2)血瘀引起的胃痛 1、尽量的保持病人心情舒畅,让病人有足够的信心,能战胜疾病,尽量的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2、对病人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状的出现,一旦有并发症状或者是危险的症状时,要马上寻找医生,进行及时的治疗。 3、当病人出现剧烈的疼痛、发热、腹部硬满的时候,可能是急腹症,切记不能随意的使用止痛的药物,防止病情更加的严重。 4、病人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出了并发症的前提下,可以多吃一些山楂、山药、茴香、荔枝等健胃活血的食物。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2014)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胃脘痛(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科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02例,完成98例,平均住院日8.9天/人次,平均住院费用2784.34院/人次,患者满意度达100%。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1%,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完成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脾胃湿热证53例,肝胃不和证19例,脾胃虚弱(寒)证11例,胃阴不足证8例,寒热错杂证5例,胃络瘀阻证2例。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46.94%),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4例(75.51%),针灸治疗25例(25.51%),中药热奄包治疗87例(88.78%),内科基础治疗84例(85.71%),其他疗法26例(26.53%)。 二、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疗效评价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症状改善93例(94.9%),体征改善93例(94.9%);临床痊愈41例(41.84%),好转52例(53.06%)。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9%。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 包括对胃脘痛病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的评价。 (2)对胃镜下及镜检所见进行评价 采用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为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98例患者主症改善93例(94.9%);次症改善87例(88.78%),未改善5例(5.1%)。 98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上腹部疼痛改善93例,腹胀改善87例,食欲减低改善88例。 (2)改善胃粘膜病变程度 因大多数患者症状好转后不再接受胃镜检查,故对胃粘膜病变的评价困难。 (3)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治疗胃痛小偏方

治疗胃痛小偏方 注意:民间偏方,请因病慎用,祝君健康! 方1 【组成】于姜6 克、香附30 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 克,米汤送下。 【主治】虚寒胃痛。 方2 【组成】干姜、良姜各30 克,粳米适量。 【用法】煮粥分3 次服。 【主治】虚寒胃痛。 方3 【组成】花椒1.5 克、老姜4.5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受寒胃痛。 方4 【组成】生姜60 克、醋及红糖各适量。 【用法】醋浸泡姜24 小时,取姜加红糖开水冲泡服。 【主治】胃痛。 方5 【组成】生姜30 克、丁香4 克、白糖50 克。 【用法】姜捣烂,丁香研未,加水以文火煮至挑起不粘手为度,盆内涂油,倒入药膏,稍冷切作50 块,随意服之。 【主治】虚寒胃痛。 方6 【组成】石灰30 克、明枯矾各16 克、姜汁60 克。 【用法】上二味研为细未,以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 粒,1 日2次。 【主治】胃痛。 方7 【组成】葱头30 克、生姜15 克。 【用法】共捣烂炒热,装布袋熨胃部。 【主治】胃痛。

方8 【组成】面粉、葱白。 【用法】共捣泥,如梧桐子大,每天服7 粒,温酒送。 【主治】急性胃痛。 方9 【组成】小茴香5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密封7 天,酌饮。 【主治】胃痛。 方10 【组成】香菜叶1000 克、葡萄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3 天去叶饮酒。 【主治】胃痛。 方11 【组成】生姜120 克(捣烂)、面粉30 克、蛋清2 只。 【用法】调匀贴痛处。 【主治】胃痛。 方12 【组成】生姜30 克、陈废10 克、胡椒30 克、鲜鲫鱼250 克。 【用法】三药布包入鱼腹,炖熟食。 【主治】胃痛。 方13 【组成】栀子、草豆蔻各31 克,生姜适量。 【用法】二药共为细末,以姜汁糊为丸,每次服5 克,1 日2 次,米汤送。【主治】郁热胃痛。 方14 【组成】山植、山植叶各15 克、蜂蜜适量。 【用法】水煎,蜂蜜调服。 【主治】伤食胃痛。 方15 【组成】大蒜、米醋适量。 【用法】醋煮大蒜,食之。

上班族治疗胃痛偏方大集合

上班族治疗胃痛偏方大集合 关于《上班族治疗胃痛偏方大集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胃痛一直是白领们的职业病,那么治疗胃痛的偏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健康养生网总结了45个民间常用的治疗胃痛的偏方大全,供参考。 1、竹黄100g,白酒500ml。竹黄浸白酒中7至10天后用,日服1至3次,每次20至30m1。 2、杜鹃根15g,鸡矢藤24g。水煎服。 3、苦金盆适量。研末,吞服0.3至0.5g。 4、普通葡萄酒数瓶,把酒倒换在广口瓶里,再放入洗净的香菜,比例为一比一。密封泡六天即可。早、中、饭各服一小杯,连服三个月。泡过的香菜假如还保持绿色,能够一起吃下去,成效更好。 5、阴香根皮3至9g。水煎服。此方亦用于水泻。

6、土木香6g,川楝子9g,杭白芍9g,神曲5g,谷芽15g,麦芽15g,蒲公英15g。水煎服。 7、罗汉松果9g,南五味子根9g香橼6g。水煎服。 8、海州常山30g,台乌10g,神曲15g,谷芽15g,麦芽15g。水煎服。 9、铁冬青树皮18g,葱头5枚。水煎服。此方用于胃痛热证,也可用于腹痛热证。 10、小果蔷薇根60g,雄鸡1只。鸡宰杀洗净,小果蔷薇根用麻油炒后纳入鸡腹内炖服。 11、仙人掌茎15g,制香附15g,石菖蒲3g,高良姜9g。共研成细末,每次服8g,日服3次。 12、山橿根6g,南五味子根皮9g,灯心草6g,车前草6g。水煎服。此方用于胃气痛。 13、山梅花根皮24g,狗肉适量。加水炖,调白糖服。此方用于胃气痛,也可用于疟疾、挫伤、腰胁疼痛。

14、有些人受冷风刺激后时常会惹起胃疼,可吃些炒熟、煮熟,甚至生的花生米,用不到100克,胃疼即可见轻消散。 15、鲜白背时根60g,小母鸡1只。白背叶洗净,小母鸡宰杀、洗净,加水炖服。 16、羊耳菊30g,台乌9g,川楝子9g,南五味子根15g。水煎服。 17、野鸦椿果30g。水煎服。此方用于气滞胃痛。 18、光叶海桐根15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牙痛、风湿骨痛。 19、大种鹅儿肠根(研末)1.5至3g。用米汤吞服。此方用于胃胀痛。 20、山海棠全草3至9g。用酸腌菜水煨服。此方用于胃酸多者。 21、杨梅根30g,鸡1只。鸡宰杀、去头足,将杨梅根纳入鸡腹内,水炖服。 22、岗松根15至30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腹胀腹泻、风湿

胃脘痛中医治疗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 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黄帝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通俗解释: “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 发病原因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

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原因有两类 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 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 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 K29.5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 气滞证 肝胃郁热 证脾胃

湿热证 脾胃气虚 证脾胃 虚寒证 胃阴不足 证胃络 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 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 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治疗胃疼5个小妙招

治疗胃疼5个小妙招 治疗胃疼5个小妙招治疗胃疼小妙招1: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治疗胃疼小妙招2:穴位疗法 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治疗胃疼小妙招3: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治疗胃疼小妙招4:运动疗法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

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胃痛不只是要吃胃药,很多人都吃了胃药只是能有一时的缓解,但是如果加入食疗的话,胃痛发作就少了哦。 治疗胃疼小妙招5: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862 ? 百家论医?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9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胃痛是临床最常见病证之一.胃为水谷之腑, 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不管是饮食所伤,或邪气犯 胃,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脾失运化,瘀滞内生,从而 形成气滞,血瘀,湿阻,痰结,食积,火郁,寒凝等胃 痛,所以胃痛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根据胃 痛的这一特点,治疗总以开其郁滞,涠其=升降为 要,再辨其寒热虚实.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现举例 如下. 1理气消滞理气消滞.适用'j:肝郁气滞, 肝气犯胃或饮食所伤引起的搿气疆滞,汪见胸脘 痞闷,脘腹胀痛,暖气,泛酸,嘈杂,恶心,食后饱 导{£,大便不调等,此类病狂临床最多见,常常反复 发作,每遇恍怒或饮食不节易发,发病时可有夹 食,夹湿,夹痰及化火等证,但以气滞为主.治宜理 气舒肝通降,方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主,适当加 人理气通降之品,如香附,佛手,太腹皮,厚朴,青 Ⅸ等.如遇偏寒者,可加良姜,甘松,木香等行气散 寒止痛;如气郁化火,可合用陈修园之百合汤,百 合30g,乌药9g效健;食积者加内金,焦三味,炒 菜菔子;吞酸者加左金丸,乌贼骨,瓦楞子;湿困者

加薷香,佩兰,白蔻;夹痰者可用二陈汤,自芥子, 瓜萎皮等. 王某,男,42岁胃脘胀痛反复发作2每,近 半月来因情志不畅复发,上腹部痞阎不舒,嘈杂, 食后胀痛,暖气,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理气和血通降:白芍,百台各30g, 枳实15g,柴胡,玄胡,川楝子,乌药,甘草,大腹 皮,佛手各10g,生姜3g.服药4剂,胃脘胀痛消失,口干苦大减,原方加减续进5荆,已痊愈. 2化瘀通络久患胃痛者,大多气血壅塞, 脉络痹阻,此时患者多胃脘刺痛,痛处固定,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以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方用丹参饮合验方五灵丸(香附,二丑,五灵脂组成).如瘀血较重,可加玄胡,乳香,没药,九香虫,刺猥皮;气滞明显者加佛手,枳壳,陈皮,川楝子,乌药;如溃疡出血可加用自芨,乌贼骨,大黄, 三七等;对病久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自术等药. 张某,男,53岁.间断胃痛10余年,近2月来, 胃痛复发,痛处固定,上腹部胀闷不舒,纳差不欲食,嗳气,泛酸,大便于结,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理气化瘀通络:丹参30g,玄胡12g,香附10g,炒二丑,炒五灵脂,枳壳,陈皮,川I楝子各 10g,檀香8g,砂仁6g.上方服药6剂,胃痛大减, 纳食正常,大便通畅,加减续服半月,临床痊愈. 3涤痰泄热痰热互结,则脘痛胸闷,呕吐 痰涎,时时泛恶,口干口粘,舌红,苔黄粘腻,脉弦滑,治当涤旋泄热,方用小陷胸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用桃仁,薏仁,丹皮等.如痰热夹食,脘腹饱闷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K29.50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 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血糖(3)心电图(4)胃镜(5)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胸

胃脘痛中医治疗(精编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胃脘痛中医治疗(精编资料)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 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医学正传》说: 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黄帝内经》曾指出: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通俗解释: 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 发病原因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 1 / 7

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 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 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 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 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 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 胃部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它应该是不停蠕动,将食道送下来的食物绞碎。

19种偏方调治胃痛

19种偏方调治胃痛 偏方一、消食方 配方:山楂、麦芽100克,神曲、粳米各50克,莱菔子20克,木香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六味一同炒至米黄,研为粉末。 偏方二、山楂蜂蜜饮 配方:山楂、山楂叶1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山楂、山楂叶加适量水煎煮15分钟,然后滤渣取汁,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主治伤食胃痛。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3次。 偏方三、内金散 配方:鸡内金5个 制法:将鸡内金洗净,放入铁锅内用微火焙干,研成细末。用法:消积滞、健脾胃,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克内金粉,用开水送服,每日3次。 偏方四、大麦芽茶 配方:茶叶8克,大麦芽30克

制法:将茶叶、大麦芽放入有盖的杯中,注入开水焖泡5分钟即可。 功效:消食导滞,适用于食滞型胃痛。 用法:代茶饮,不拘时。 偏方五、生姜鲤鱼汤 配方:鲫鱼1条,生姜30克,陈皮10克,胡椒3克,盐适量。 制法:将鲫鱼除去鱼鳞剂肠杂、洗净;生姜、陈皮、胡椒用纱布包好,放入鱼肚内,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煨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理气、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拣去鱼肚内布包,趁热吃鱼喝汤。 偏方六、葱白汁 配方:葱白50克,香油10毫升 制法:将葱白捣烂,绞取汁液。 功效:温中散寒、温胃止痛,主治急性胃痛。 用法:取一勺葱白汁送入口中,然后以香油送服。 偏方七、肉桂丁香散 配方: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

制法:将上述三味一同研为细末。 功效:主治虚寒型胃痛,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痛时服用。用法: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偏方八、醋泡姜糖茶 配方:生姜50克,白醋25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用白醋泡2天 功效:适用于着凉受寒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片醋泡生姜和1匙红糖,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服下,每日2次。 偏方九、艾叶敷脐方 配方:艾叶、白酒适量。 制法:将揉碎,用酒炒热。 功效:湿胃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纱布包裹,敷肚脐,直至疼痛缓解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 偏方十、麦芽青皮煎 配方: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 制法:将生麦芽与青皮一起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滤渣取汁。

胃痛的中医辨证

胃痛的中医辨证 胃痛,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是一时病起,有的是日久缠身,不少人都曾去药店自购中成药来治疗胃痛,有时能缓解,有时却不见效。其实,中医对胃痛有寒热虚实之分,故治疗用药也有温清消补之别,即寒症应用温药,热症应用凉药,实证须用攻法,虚证须用补法。故在去药店买药时,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与症状特点,选择适宜的中成药。 据《药物与人》介绍,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学上称之为“胃脘痛”,胃脘的部位是指上腹部,一般俗称为心窝部,胃脘痛即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出现类似症状者,都在此范畴,因胃脘痛的病因及症状各有不同,故治疗用药也有所区别。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典型病例:何女士,37岁,公司职员,平素性格内向,爱生闷气,近一个月来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痛处不固定,食欲减退,频频嗳气或打嗝,有时恶心想吐,易发烦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辨证选药:按照中医辨证,何女士所患之症为肝郁气滞之胃脘痛,治疗应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法,可选用气滞胃痛冲剂、疏肝止痛丸、疏肝和胃丸、沉香疏气丸等中成药。

应用指征:脘腹胁胀满疼痛,恼怒时胃胀、胃痛加重,嗳气呃逆,饮食无味,妇女兼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清肝泄热和胃止痛 典型病例:梁先生,30岁,经理,性情急躁易怒,近来工作不顺心,饮酒后出现胃脘部烧灼样疼痛,心口嘈杂,口泛酸水,进食后烧心感觉更加明显,口干口苦,喜欢吃凉的食物,喝冷饮。 辨证选药:梁先生所患之症为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治疗应采用清肝泄热,和胃止痛法,可选用左金丸或加味左金丸。 应用指征:胃脘胀满灼痛、嘈杂吐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质红等。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恼怒生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戒烟酒。 鉴别说明:本例与前一例胃痛发病均与情绪有关,但前者以气滞为主,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本例则以肝火胃热为主,故治疗以泄热和胃为主。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134个治病小偏方

1.艾叶熏蒸治偏头痛 将端午节采集回来的艾叶一把,放在锅内烧开,煮20分钟后端下,趁热用布蒙住头进行熏蒸.水凉了之后再放上火上烧,每次熏两遍,每天熏两次,一个星期后可痊愈. 2. 按摩牙龈消红肿 先将双手洗净,用右手中指按摩左侧的牙龈,用左手中指按摩右侧的牙龈,力度逐渐加大,时间约两分钟左右.按摩之后,立即用甲硝唑药液漱口,时间为一分钟.药液配制的方法是:一片甲硝唑用400毫升左右的凉开水溶解.另外,这种按摩方法还能有效地缓解牙龈萎缩.每天早晚各一次. 3. 按摩治前列腺炎 每天晚上上床后和第二天早晨起床前,用食指和中指按在阴茎根两侧来回按摩,一手累了可换另一手继续进行.每次按摩30分钟,每次来回按摩约4~6秒钟,按摩压力以自我感觉良好为宜.坚持按摩3个月,病情会明显好转. 4.白菜根止咳化痰 白菜根两棵洗净,冰糖30克,共用水煮,喝汤.注意:针对咳嗽、痰多病症. 5. 白菜根治疗感冒 将新鲜白菜根一个洗净,加红糖30克和老姜五片,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服,连服三日定见效. 6.晨服苹果治好胆囊炎 一老者患胆囊炎久治不愈.后听从一老中医指点,服用苹果偏方,病愈至今未复发.方法是:每天清早空腹吃一个苹果,隔半小时后再进餐.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注意,千万要连皮一起食用. 7. 吃豆腐防水土不服 到了陌生地,第一道菜应先吃水磨制的豆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克服水土不服.豆腐对胃肠的刺激小、易吸收,能够使肠胃慢慢适应当地的饮食,老少皆宜,是克服水土不服的理想饮食. 8. 吃葡萄治溃疡 很多人经常患口腔溃疡,常吃葡萄对治疗和防止口腔溃疡十分有效.每日吃数次,量不限,一般2~3天可痊愈. 9. 吃生葱治鼻炎 一老者患慢性鼻炎、副鼻窦炎.半年前他得到一偏方,很简单,即:在每天吃饭时,随着吃菜同吃一些生大葱.他体会到,在吃的过程中,最好在口中多嚼一会儿,有意让大葱的辣味从鼻孔中通过,这样的效果会更好10. 吃熟苹果治肠紊乱腹泻 把一个苹果(带皮)洗净后,切成八、九块,放一大碗水,用小火煮,等苹果煮烂,连果带汤吃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十来天后大便成形,一个月后恢复如初. 11. 吃芝麻治胃反酸 每次饭前吃上几口,坚持5~6天就可治好胃反酸. 12.葱白热炒治扭伤 根据扭伤部位的大小,取葱白200克至300克,用刀切碎之后再捣烂,放在锅中炒热到50℃左右的时候,取出敷在患处,并用医用纱布盖好.每天操作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二至三个疗程就可治愈扭伤. 13.葱内膜除鸡眼 先将脚放在热水里泡15~20分钟,然后用剪刀将鸡眼周围的坏死白皮剪掉,

(中医内科学)胃痛、头痛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胃痛、头痛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特征是 A.胃脘胀痛,嗳腐吞酸 B.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C.胃痛隐隐,心烦嘈杂 D.胃脘胀痛,连及两胁 E.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肝气郁结犯胃,故见胀痛。胁为肝之分野,故痛连及两胁。 第2题: 某女,40岁,近4天来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舌苔薄白,脉弦。其辨证为 A.气滞血瘀 B.肝胃郁热 C.肝郁化火 D.肝气犯胃 E.饮食停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灼痛 B.刺痛 C.隐痛 D.暴痛 E.胀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患者刘某,男,50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0年,近2天因进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慰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 A.保和丸 B.香苏散合良附丸 C.化肝煎 D.附桂理中丸 E.香砂六君子汤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寒邪犯胃之胃痛的脉象多为 A.弦脉 B.浮紧脉 C.弦紧脉 D.浮脉 E.革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患者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暗,脉涩。其证候是 A.食积气阻 B.气机阻滞 C.血瘀血虚 D.气虚血瘀 E.瘀血停滞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紫暗,脉涩。为瘀血停滞之征。 第7题: 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A.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C.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D.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