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选择题:(答案在课本上每章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自行翻阅。)

P25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

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

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P75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点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P104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12.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

知识分成了三类,其中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应变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1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

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1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

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顺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

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P128

16.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7.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题分类?()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8.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连锁学习

19.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20.下面哪种学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 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P153

2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建立刺激-反应连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的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

2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23.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23.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

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24.下面哪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A.马斯洛

B.韦纳

C. 班杜拉

D.阿特金森

25.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

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26.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而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27.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

的结果时,连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 D. 近因律

P179

28.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

创立者是()。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贝尔

D.加涅

2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30.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

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加涅

D.桑代克

31.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 组合学习

P209

32.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

33.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高级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A.练习

B.反馈

C.学徒关系

D.经验

34.随机通达的教学是由谁提出的?()

A.斯皮罗

B.马斯洛

C.维特罗克

D.列昂节夫

P244

35.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好名次

36.某一学生怕老师,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下面哪一种需要的满

足?()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归属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7.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38.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39.根据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

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低的水平

D.中等水平

P297

40.“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隐形知识

41.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图示

C.产生式

D.故事脚本

42.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给学生呈现()。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43.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原理学习

44.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些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45.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

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相似性

B.概括经验

C.学习策略

D.心向

46.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47.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4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P323

49.下列对技能描述正确的是()。

A.技能就是活动程序

B.技能就是潜能

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高的

D. 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

50.操作技能按照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

A.精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

B.连贯技能和不连贯技能

C.封闭技能和开放性技能

D.器械型技能和开放型技能

51.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52.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A.内潜性

B.客观性

C.减缩性

D.观念性

53.下列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练习包括有意义的重复和反馈

B.练习就是不断的重复

C.联系中存在高原现象

D.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

P360

53.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后,计算3*5=?

B.系鞋带

C.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D.打电话

54.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5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

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

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56.思考和讨论时,首先尽量联系出所有可能想出的方法,最后才集中加以评判,

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

A.脑激励法

B.分合法

C.自由联想技术

D.创造性思维法

57.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

性的什么特征?()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P402

58.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

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59.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没有规律

60.一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管理策略

61.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62.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正确的是()。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

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P439

63.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A.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品德就是道德

C.品德就是个性

D.品德一定危害社会

64.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C.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65.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6.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

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是()。

A.同感

B.以病人为中心

C.移情

D.自我

P487

67.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68.直接教学模式适合于()。

A.事实性知识

B.教授论文的写作

C.结果不良领域知识

D.态度学习

69.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题设计形式是()。

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

C.暂时的课题设计

D.全班讨论

70.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斯莱文

71.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适应性教学

D.独立学习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写的交叉学科。

2.行动研究方法(action research method)

是在教育情境中油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3.顺应(accommodation)

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4.自我中心(egocentrici)

皮亚杰儿童心理研究中的用语。是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在语言上表现为自我中心言语,常常忽略他人的反应和意见。

5.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6.教学效能(teaching efficacy)

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7.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8.普雷马克原则(Premack principle)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9.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0.替代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

观察者依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面进行的强化。

11.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P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 (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 (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 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 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 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 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 第二章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 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7)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7)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8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8)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 一、研究的方法★8 二、研究的步骤 (9) 三、研究的有效性 (9) 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9)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9)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9)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10)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1)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11)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11) 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12)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2) 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2) 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13) 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 (13)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3) 一、教师的角色★ P77 (13) 二、教师的特征 (13)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13) 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3) 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4) 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4) 第三节师生互动 (14)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4)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14) 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14) 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4)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14) 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5) 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15)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5)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P101) (16)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6)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 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 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如图所示: 2.学习与教学因素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和测量 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 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 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情境和内容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书目作者出版社版次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 版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 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 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 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 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 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 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第4年 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 版 各科目详细解读: 1.心理学学硕统考312只有“全国统考大纲”,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此参考书目是比邻教研组综合全国统考大纲、历年真题以及历届比邻学员成功经验整理而成。 2.科目解读 (1)《普通心理学》这门科目,彭聃龄老师的版本是必读的基础课本;同时要结合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补充相应的知识点,如“荣格的集体潜意识”、“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科目内容。 (2)《发展心理学》采用林崇德老师第3版教材。 第3版教材更新了一些知识点的表述,如“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的表述”,这些内容也是历年统考312命题考察的重点内容。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

讲》进行复习,补充312考纲中明确列出但是在林老师的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等,这也是历年考试中着重考察过的内容。 (3)《当代教育心理学》采用陈琦老师的第3版。 2019年统考312简答题“自我决定理论关于外部动机内化的观点”,在第3版教材中有详细讲解;2020年的统考312中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考点,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采用第3版《当代教育心理学》也更有利于准确快速地选出答案。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补充相关知识点,如“迁移的理论”在陈琦老师的书中介绍的较少,但是往年考题中多次涉及。 (4)《实验心理学》需要结合郭秀艳老师和朱滢老师的版本相互补充。 郭老师书对基础知识讲解得更为通俗易懂,并且对于常见的实验范式介绍得也更详细,如“注意研究的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等,在历年考研中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如2020年统考312实验心理学就考察了“注意的过滤范式”。朱滢老师的版本在实验设计部分,如“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等,讲解得更为透彻,帮助同学们理解。如果觉得同时复习两本书难度较大,可以参考《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中关于实验心理学部分的梳理和讲解。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室内容、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因素 教学五要素:a..学生一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b.教师一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c.教学内容一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d.教学媒体一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e.教学环境一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过程:a.学习过程一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b.教学过程一教师组织教学 c.评价/反思过程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 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 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共同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a.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b.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育实践意义:a.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b.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 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一一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总结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 基人” 卡普杰列夫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但未自成体系 2、发展时期一一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 行为主义:强调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 实用主义:杜威“从做中学” 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分支学科来研究,“文化发展论” “内化说” 3、成熟时期一一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当代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 第一次接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有关教育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比如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最后,权衡再三,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主编为陈琦和刘儒德。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自从1997年第一版问世之后,于2007年再版,此次修订对教材的内容、结构、体例以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该书属于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心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可作为各种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参考用书。时隔一年之后再看此书,其主要知识点依然历历在目,深感此书体系之科学、逻辑之严谨,语言之简练,内容之翔实。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

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选择题:(答案在课本上每章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自行翻阅。) P25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 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 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P75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点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P104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初创时期( 世纪 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 世纪 年代末) 成熟时期( 世纪 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 世纪 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 )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 探索教育规律。 (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 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年 第二章 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感知运动阶段( 岁) 前运算阶段( 岁) 具体运算阶段( 岁) 形式运算阶段( 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 )成熟 ( )练习和经验 ( )社会性经验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

1.当代教育学的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学习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2.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围绕学习过程的内容有: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与教育和学习动机,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以及各类学习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等。教学心理的发展要晚于学习心理。 3.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的过程,个体在不平衡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样,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原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既不在主张毫无根据的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发展理论对几教育的影响: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的思想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建构主义者们不再局限于仅仅强调教学的结果和处外部变量,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如一些变量性和过程性变量。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启发下,教育研究者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4.简要的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何影响?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有 (1)感觉通道 ○1视觉型学习者。 ○2听觉型学习者。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 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分为八册,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结合往年苏州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苏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苏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

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社会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医学部: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材化部: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33教育综合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考试重难点(复习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七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 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 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 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 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一)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且,教师要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有效性。 (三)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教学艺术论者认为:教师需要天赋、灵感和创造性,是不可教的。 教学科学论者认为:教学建立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学要掌握教学规律,是可教的。 现在认为,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需要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医生诊断同样需要直觉。有效教学离不开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

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主事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5、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体现出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环节:(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 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 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 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6.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 概括。 7.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8.人际智能: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 求的能力,以及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与1974年首次提出,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 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1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 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12.专家型教师: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13.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14.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5.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 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16.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 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7.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新刺激替代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18.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19.强化物: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 20.正强化:通过呈现的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1.编码系统: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22.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 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23.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4.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 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5.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6.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27.成就需要:希望出类拔萃的内部驱使力。 28.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