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2015-10-07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尧禾小学赵冰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

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想象萧红生活,借《呼兰河传》里的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萧红的生活,并随着推荐这部作品。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2 祖父的园子 教案(集体备课)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策略 1.识记字词 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析,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晃”。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蚂、蚱”,“拔、拴”,“瞎、铲、割”这3组字,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2.阅读理解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语言运用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 3.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作者萧红,引出《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教学反思

《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万”做单位的数》教学反思教学把一个大数变成“亿”或“万”做单位的数时,发现只讲算理,让学生理解,再应用,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这个知识点确实有些抽象,较难理解,出错率较多。 于是,经过思考与实践后,发现用简单的口诀让学生先记忆方法,用口诀练习较多的题目后,不易理解的知识,就在慢慢的练习中,消化理解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小窍门: 口诀:“一圈、二看、三省略” 如:把12 7627 0000变成“亿”做单位的数。 一圈:题目让我们把数变成谁做单位的,我们就把哪一位圈起来。现在让我们变成“亿”做单位的,所以我们就把亿位上的“2”圈起来; 二看:看圈后面的第一个数,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判断它需不需要向前面的数进“1”。12 7627 0000; 三省略:“12”变成“13”后,圈后面的的数字省略,加“亿”字。 整个变化过程:12 7627 0000=12 7627 0000≈13 0000 0000=13亿注:其实此类题目还要根据问题的不同,灵活处理。 1、变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可用上面的方法; 2、省略“万”或“亿”后面的为数时,最后一步,只需把圈后面的数字都变成“0”即可。 如:12 7627 0000=12 7627 0000≈13 0000 0000 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13 0000 0000”与“13亿”的异同点。他们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13 0000 0000”表示13亿个1,计数单位是“一或个”; “13亿”表示13个一亿,计数单位是“亿”; 今后学习了小数后,我们还会更进一步、更准确的把大数变成用“亿”或“万”做单位的数。如:12 7627 0000=12.7627亿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大数的认识中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三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并结合新的计数单位认识三个数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在教师介绍了我国的数位分级知识之后,结合整万数的意义和分级的知识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打好基础。 先说引入环节,在省赛上采用的是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看似传统,实则创新。关于这节课收集数据也有一个难点,就是怎样能让学生收集到的数据正好是整万数。刚开始,我是给学生一个收集数据的例子,然后希望学生按照这样的'例子去收集,但是效果并不好,其中有一次课一个整万数也没有搜集到。最终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去搜集自己喜欢汽车价格,因为汽车的价格一般都是多少万元,这样的效果就好多了。 再说说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万以内的数,所以在这一环节采用的类比迁移学习方法。学习的载体是模拟计数器,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这是学习新知的起点,在学生回忆出“十个一千是一万,千位上满十向万位进一”之后,再让学生边说边拨,拨到九万,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第一个关键的结点,处理好这个环节,接下去就会

顺理成章了。如何能使学生体会到“十个一万是十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十个一千是一万”进行类推,使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认识“百万”和“千万”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及时整理数位顺序表。在这一环节,通过填写知道从个位到千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把这些数位分成个级和万级。对于如何使学生加深对个级和万级的理解,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处理,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对分级的知识是第一次接触,缺乏足够的感性积累,教师寄希望于在教学整万数的读写过程渗透分级的知识。可以看到这样处理还是有不足之处的,通过几次上课,发现学生对分级掌握的并不深刻。 接下去的环节就是结合整万数的意义教学读法和写法。学生对照计数器已经能自己写出整万数,也初步会读整万数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整万数的意义初步总结写整万数的方法-----先写万级上的数,然后在后面添上4个0。在读整万数的时候是学生明白把整万数分成个级和万级,可以很容易的读出来。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通过三辆汽车的价格来教学的,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是,三个数据中没有几千万的,学生以后写几千万可能会出现问题。 教学了读写方法之后,教师以人民币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一百万多少,从而增强学生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实现效果的好坏主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感”的培养是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很难把握的部分,这节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观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在大量感知与体验中建立数感。 “万以上的数”学生接触较少,理解大数的意义有很大的难度。这节课分是这样几个层次化难为易的: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情境窗。在感受“十万”时,张老师把教材中的订书钉的素材变成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在通过体验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在学习十万时,张老师还展示了词典、报纸等事物,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的这些感知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三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另外,在学习一亿时,教师又变换了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文字材料:“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让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想象理解了一亿的意义。 二、在探索交流中形成系统知识,加深对大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就要学习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等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在学习给数位分级时,教师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探索数位分组等知识。在汇报时,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理解“亿级、万级、个级”表示的意义。整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探索有交流,水到渠成的帮助学生建立了有关数位的知识体系。 三、在尝试读数中,提升对大数的认识。 学生建立有关数位的知识体系后,张老师又把教学转移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上,把刚上课时情境窗中有关图书馆资料中读不出的数字,再次呈现出来,让小组合作尝试着读。在这里,教学的重心不是读写数,而是理解大数的意义。这时的读数,学生已经对大数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通过读数可以理解每一个大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

【免费下载】《祖父的园子》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7课《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 2.趣味识字(形声字):蚱、嗡、啃、樱、嘟、瓢 (字谜识字):蚌:除虫才能丰收。 3.易读错字:蚌、倭 4.多音字: “晃”的多音字组词: [huǎng]晃眼明晃晃 [huàng]晃动摇晃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 2.体会基本的表达方法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般的泥土般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1): ①句子:课文第5—12自然段 ②体会方法:抓住关键词“慢慢地”与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 重点词句(2): ①句子:课文第17自然段 ②体会方法:感情朗读。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童 年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思考题: (1)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亿以上的数读法和整亿数的改写

亿以上的数读法和整亿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 (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

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师: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 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 (2)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0┊0000┊0000=10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3)5305┊0000┊0000=5305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4.小结:怎样把整亿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换成“亿”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和发现,特别是在读数与写数的实践中也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方法,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

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2.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 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 做了什么。 3.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快乐、幸福。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1942年),原名张迺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她还著有《孤独的生活》、《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作品。 二、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扫除阅读障碍。 ①我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蚂蚱嗡嗡啃吃樱桃树蚌壳毛嘟嘟倭瓜瓢虫 ②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有:嗡嗡(wēnɡ)不要读成(wōnɡ); 倭(wō)不要读成(wó)等。 ③需要注意的多音字:“晃”,在“明晃晃”这个词语中读成“huǎng”;还有一个读音“huànɡ”,可以组词“摇晃”。 3、我能积累并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①我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瞎闹(胡闹)存心(故意)闪烁(闪耀) ②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马马虎虎、随意等。 ③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光芒四射等。 ④我还可以补充一种其他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经验等。 4、我能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写园中的景物。 第二段:(第4~14自然段)主要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第三段:(第15~20自然段)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 5、我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

《认识整万数》苏教版说课稿

《认识整万数》苏教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6的教学内容,由于整万数相对较大,不变以具体形象的物体进行操作,加上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借助计数器进行探索学习。 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教材通过呈现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数,引发学生求知欲,再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基础,借助计数器,引出“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 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计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各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

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实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观察、表达、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二、说教法和学法 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闯关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新知。 三、说设计理念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身边的数据出发引出大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去读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借助于直观教具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由计数器上对计数单位的认识直接切入数位的认识,逐步完善对数位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亿数的改写》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四年级上册 《整亿数的改写》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课,是有关整亿数的改写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认识亿以上数的改写,感受一亿。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适当的单位表示大数,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需要的数学知识,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感受一亿,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亿有多大,获得估算的方法和经验。结合现实素材,经历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并感受一亿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了解数的改写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感。在大数的改写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本课时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2,选择了“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中两个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据,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图片旁边的文字,了解我国在科教兴国中的投入情况,然后再讨论“议一议”的问题。例3的教学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二是用合适单位的近似数表示大数。例4,感受一亿有多大,重点是借助估算结果体验一亿的大小。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探究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实践法等方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能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对大数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本课内容是在前面认识了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感受了大数的意义,继续学习用数表示事物。学生学了这部分知识后,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字信息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描述,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完整版)《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想像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明确步骤 1、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板书课题。 2、读课前连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的朗读。 (四)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师: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作者我在园子做的哪件事最有趣?边读边在旁边写出感受。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男女生赛读 ⑵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整万数

第1课时认识整万数 教材内容:教材课本第10—11页例题1、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

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 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 4.认识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出示数位顺序表)

7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7.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设计人:王飞燕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上课班级:上课人: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预习提示 1.搜集和阅读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2.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并读3遍,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画出文中“ABB”式的词语并读读。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多读两遍。 5.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6.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7.想一想: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②“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来体会。 知识链接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人。1933年与萧

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 导学流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蚂蚱樱桃嗡嗡蚌壳毛嘟嘟 倭瓜花水瓢谷穗闪烁 2.在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写下来。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小白菜一()李子树一()大草帽一()大蜻蜓一()小毛球一()狗尾草一()倭瓜花一()白蝴蝶 1.快速默读课文,全班讨论交流: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②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我”会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相关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认识整亿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亿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亿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亿数》是“认数”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之前学生认识了整万数,对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写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这节课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通过导学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写,归纳总结,将他们对整万数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整亿数上来。 因为是周一的课,考虑到两个班学生周末的学习状态,先复习多位数的读和写,学生并用自己的语言回顾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写。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千万一千万的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在汇报的过程中,四(4)班的同学补充了书写要规范,什么时候用数字,什么时候用文字,而四(6)班没有学生提出这个时候我就对书写提出了规范。 学生认识了亿级后,完善数位顺序表,这也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正确的填写数位顺序表。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解决:省略号是怎么理解的;如何记忆;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个问题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学习整亿数的读和写,读数和写数的学习,是让学生继续理解数的意义。学生已有了学习整万数的经验,再用同样的方法学写整亿的写法和读法。从导学单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都能解决。 这节课还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整数的计数方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这个内容在这节课中是不足的,有必要在下一节课中再让学生理解透彻。还有一点不足的是,虽然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收集以亿作单位的数,但是在课堂上没有交流。数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认识整万数

第一课时认识整万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11页的例1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利用记数器,建立有关概念,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独立地写一写、读读,从而初步理解整万数的意义和写法、读法。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根据数级正确读写整万数。 3.结合日常应用,感受含有万级的数的大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亿以内数的意义,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读一读。 456 2893 9030 6004 2.板书: 5436 提问:(1)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5、4、3、6它们分别在哪一位上?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计数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揭示课题。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 2.出示例题的3幅图,请同学们依次读一读。提问: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认识整万数) 三、探究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1)提问:10个一千是多少? (2)用计数器拨数,让学生认识万。 (3)指导认识十万百万千万。 (4)说明: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5)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同桌相互交流。 2.用算盘示范拨出六十一万。让学生试拨: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并读一读、写一写。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是怎样读、写的。 4.认识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找出规律,比较级与级之间的异同点。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因此文章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课前,让学生根据导读,充分预习课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悟童年的自由与快乐,如分角色朗读,边读边做动作,想象说话等。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若能会心一笑,也就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一动不动”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自由自在、快乐的心情。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写作 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自己感受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师: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蓝,它是小昆虫们的世界,是植物们的家园,更是一个孩子童年时代的游乐园。那个地方就是--------《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走进作者, 3介绍《呼兰河传》,引出文章的主要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圈出有关的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3、整体感知,指生交流 园中的活动:栽花,除草,铲地,吃黄瓜,采倭瓜花,捉绿蚂蚱,追蜻蜓,浇菜,把草帽遮在脸上睡觉 三、品“我”的自由 1、快速默读,思考:我在园中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划出相关语句 2指生交流 预设1 第4自然段,问: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瞎闹,东一脚,西一脚。踢飞)当时作者的心情怎样通过的的朗读告诉我们吧! 预设2 — 第13自然段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得到(伏在地上。乱勾一阵,误把狗尾巴当谷穗)读一读 预设3 第自然段问:小孩子是在浇菜吗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指生表演 齐读 小结:我在园子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咋们自己再好好去读一读,园子的我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快乐,除了我,还有谁也是自由的

关于数的改写的教学反思

关于数的改写的教学反思 篇一: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初步探究完如何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得数后,我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先写一个整万得数,然后将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得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又趁势让他们给同桌出一道这样的题,互相交流,互相判断,这就在检验孩子们的知识是否巩固,是否能自主进行正确检查。最后,又让孩子们写一个以万为单位得数,改写成生活中的大数,逆向思维得到训练。这个环节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上课学生的反映来看,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是比较轻松的。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在充分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感知知识和发现知识的学生的,思维有实际经验支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切实有效。 对于本堂课的遗憾是,教师本人操作不到位,在改写整亿数时,一定要前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计数单位,改写后计数单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在上课时漏讲了。比如在整理数位顺序表时,要让学生亲自写一写亿级上的计数单如漏写单位,或多去、少去0等问题。这需要学生对数位顺序有非常熟练的掌握。 篇二: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情境,出示的数据有 80 厘米、 1 米 45 厘米、 0.95 米、 1.32 米,这都是一些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不便于比较。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数据进行改写,将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再进行比较。这时我先让学生在没有改写的情况下,先试着按身高进行排队并谈谈感受。 一、设计悬念,激发兴趣 学生发现这些数据计量单位不同,很难一下就排好队。如果单位相同的话,就能很快排好队。于是我采取小组合作的讨论形式,让学生展开交流如何把 80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教学反思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亿以上数的改写及省略》,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例题:例1是:亿以上数的改写的学习;例2是:“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和省略是在用“万”作单位改写和省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把用“万”作单位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迁移、类推过来,归纳总结用“亿”作单位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上数的省略。课中学生会利用知识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尝试完成,轻松地掌握了用“亿”作单位改写的方法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重点关注知识点,在学生牢牢掌握“四舍五入”的基础上,强调了改写与省略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3、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与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必须做到“一找”、“二看”、“三用”。“一找”,找到“亿”位。“二看”,看省略部份的最高位上是几。“三用”,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这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总之,上完这节课,自己觉得很累,坐下来后发现:其一自己还是说的比较多,对于学生不敢真正的放手。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如果我们一直压抑者他们,他们就会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所以我们应该用更巧妙的方法进行激疑、布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多思多想、会思会问,多自己去发现并探究和解决问题。其二我的评价语不够丰富,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还不够顺畅。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自己还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丰富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