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穿公民生命始终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加之日益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理想,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追求。本着务实的态度,我仅在个人追求层面做出一些探讨,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四个词可分为两部分:爱国、敬业,是一个公民的责任,体现了个体与国家的紧密联系;诚信、友善,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修养,体现的是公民个人的人格。古语解之,即前半部分讲“兼济天下”,后半部分为“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爱国,是一直以来都被喊得响亮却鲜有人能贯彻终身的一件事。要真正做到爱国,并非如同喊口号一样简单,它要求人在思想层面上有较高的水平——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两会”期间就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是坚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

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在精神上做好学习工作,还要让“践行”贯穿始终。最基础、与我们距离最近的践行,就是从我做起,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在于学习知识,做好本职工作即是“敬业”最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从各种社工活动到小组性的科学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无一不

能使我们走出象牙塔,贴近社会,增长知识和见闻,更好地为以后奉献社会打下基础。

独善其身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德:“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立国,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同样重要,而核心价值观正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诚信和友善,在诸多中华美德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承下来的诸多美德中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对于诚信,孔子曾经强调,民无信不立,只有诚实,才可在与人交往之中得到他人的信任。友善,也就是待人善良,善良或友善的道德价值,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之本,它是个人道德的本源,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诚信与友善,是千百年来一直传扬不息的公民道德,从点滴做起,积累人生的品格,弘扬诚信处世、友善待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乃是我们作为公民与生俱来的人格上的责任。如果亿万中国公民都有着诚信与友善的品格,中华民族作为讲道德讲诚信的文明礼仪之邦的信善就会重新在新的世纪屹立于世

界的东方。中华古老的文明就会重新绽放出它的灿烂光辉。在这个意义上,个人的诚信与友善又是与我们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关的。

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教员方永刚说过:“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它,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一生践行它。” 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面对这充满机遇的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步、稳健地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