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燕子(节选)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1)选段分别写了________的燕子和________的燕子。

A.停歇 B.飞行

(2)通过读文,我知道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是________。

(3)“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为什么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思想感情。

【答案】(1)B;A

(2)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3)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

(4)热爱大自然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B A(2)轻快灵活、自由自在(3)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4)热爱大自然

故答案为:(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挨挨挤挤: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________

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________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国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冒”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________

④短文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________

(4)用文中划线的词“有的…有的…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错误;正确;正确;错误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有的…有的…有的…” 这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叶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对语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以把“冒”字换成“长”字,表现了白荷花长得很快。

B. 这个“冒”字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4)语段中的句①②③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一连。

句①________ a.

句②________ b.

句③________ c.

【答案】(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

(4)b;c;a

【解析】【分析】(1)考查这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意境情感来分析。(4)由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可知选b。由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可知选c。由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选a。

故答案为:(1)6、碧绿、白、嫩黄(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3)B(4)b c a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4)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只蚂蚁

①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它们呼吸着的空气,沐浴着的阳光,欣赏着雨后的景色。它们觉得山更青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到树下的大水坑里。

②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也没有。它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往下沉,它想“我不行了,我完了……”

③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弟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势力!如果不与逆______(nìní)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它拼命地挣扎______(zhá zá)着,用尽______(jǐn jì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④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______(zhuàn zuà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在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两只蚂蚁掉到大水坑时想到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我爱花城

在花城广州,我总是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木棉花昂立枝头。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市民们把它选为市花呢。

盛夏,凤凰花了开。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正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光彩耀人。

秋风起,群花中的佼(jiǎo)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瞧!菊花色彩各异,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的、白里掺黄的……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花独秀……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吹过,路边几乎看不到什么花了。但在每家的窗台上,却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方香,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短文共有________自然段,文章按________顺序写的。

(2)照例子,写词语。

一枝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羞羞答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横线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菊花色彩多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菊花姿态各

异的句子。

(5)短文写广州一年四季的花,春天有________,夏天有________,秋天有________,冬天有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花城广州的________这情。

6.【答案】(1)小燕子

(2)乌黑发亮;清亮圆润

(3)秧苗;柔柳;桃花;小燕子

(4)亮晶晶;白花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春雨;烟、雾

(6)窜;掠;跃;射

(7)晴天;活泼;略。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绿莹莹”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找出即可。

故答案为:(1)小燕子(2)乌黑发亮;清亮圆润(3)秧苗;柔柳;桃花;小燕子(4)亮晶晶;白花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春雨;烟、雾;(6)窜;掠;跃;射(7)晴天;活泼;略。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7)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7.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②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中的“赶集”指()

A. 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B. 人们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2)文段中下划线的句子把柔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当作人来写,真生动呀!

(3)这个文段中的两句话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句①:________

句②:________

A.燕子归来图。

B.春雨柔柳百花图。

【答案】(1)A

(2)花;草;叶

(3)B;A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通过”赶集“这个词语可知作者把物当作人来写的。

(3)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中主要的景物进行理解。

故答案为:(1)A

(2)花、草、叶

(3)B、A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做题时要根据语段所写内容进行概括。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赫赫有名——________ 警惕——________

(2)章鱼是怎样捕捉猎物的?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你了解到章鱼的哪些特点(至少写两点)?

(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5)短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

A. 章鱼脾气暴躁

B. 章鱼身体的变色机制

C. 章鱼擒获猎物

D. 章鱼施展变色术擒敌

【答案】(1)大名鼎鼎;警觉

(2)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3)章鱼能施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

(4)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5)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警觉。(2)、(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大名鼎鼎、警觉(2)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3)章鱼能施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4)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命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

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

(2)选择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富有________(生命生机)这样________(软弱柔弱)

那样________(挺拔挺立)多么________(顽强坚强)

(3)“疾”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疾”字在字典中有四个意思: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________种意思。

(4)请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A. 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B. 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C. 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D. 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答案】(1)顽强的小草

(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

(3)疒;五;④

(4)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

(5)C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此题考查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顽强的小草(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3)疒、五、④(4)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5) C

故答案为:(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

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狐狸和樵夫

有一次,一只狐狸被猎狗和猎人们追击,狐狸心里很害怕。它急急忙忙地逃走,可猎人们紧追狐狸不放。

就这样,它跑到了一位樵夫家。正好樵夫在院子里乘凉,他听见敲门声,便打开门一看,发现了那只狐狸。

樵夫问它:“请问有何贵干?”狐狸把事情告诉了樵夫,樵夫让它进去并藏在自己的屋里。

不一会儿,猎人们带着猎狗追过来了。猎人问樵夫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

樵夫一边对他喊:“不知道!”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屋子,暗示着狐狸的藏身之处。但猎人们过度性急,根本没有明白樵夫的意思,又向远处追去了。

猎人们走远后,狐狸想悄悄地溜走,被樵夫看见了。樵夫很不高兴____责备它说____你真是太没良心了____临走之前对你的救命恩人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吗____

狐狸地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了。”

(1)在短文的第六自然段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樵夫很不高兴________责备它说________你真是太没良心了________临走之前对你的救命恩人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吗________

(2)“狐狸把事情告诉了樵夫”,狐狸是怎样说的?请你想一想,写在下面。

(3)填空。

樵夫的语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樵夫的手势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语言和手势表达的意思________。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1),;:“;,;?”

(2)有猎人和猎狗在追捕我,我无路可逃了,求求你救救我吧!

(3)没看见狐狸;狐狸就在那里;不一致

(4)只是嘴上说做好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

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 (2)有猎人和猎狗在追捕我,我无路可逃了,求求你救救我吧!(3)没看见狐狸;狐狸就在那里;不一致(4)只是嘴上说做好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