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铁路安全管理的深刻危机

2021版铁路安全管理的深刻危机
2021版铁路安全管理的深刻危机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铁路安全管理的深刻危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铁路安全管理的深刻危机

现行铁路管理方式主要是对现场作业实施安全卡控。缺乏“教化”功能和激励机制。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自觉意识。

铁路的管理在启发和调动职工安全自觉性方面大有可为。

近几年来,铁路接连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造成社会影响的铁路事故,只是冰山一角,它下面是更大的中、小事故基座,其中绝大多数是人为事故。

铁路安全长期以来人祸大于天灾。

随着技术进步,大量高科技设备应用于铁路,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职工的工作热情却徘徊不前。两相比较,物质文明走在了精神文明的前面。

职工缺乏安全自觉意识是一切人为事故的直接根源。

铁路安全管理存在“外紧内松”的情况。它包括政治、人文(包

括文化)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纠缠、盘根错节,分析任何一端都会“勾连”其它。

0五年“7·31”事故后,铁路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全员安全“大反思”。八个多月后,“几乎是同一事故翻版(铁道部语)”的“4·11”事故再度发生,为第一次“大反思”作了总结。全路再次掀起第二次安全“大反思”,但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第一次基本相同,仍然没有“反思”出实质性东西。

“4·11”事故后,铁路发出这样的感慨:“违章操作是绝大多数事故的直接根源,而事故总是和线路中断、机毁人亡、损失巨大、影响恶劣联系在一起,然而,我们的职工还是要违章操作,这是我们每次事故分析时最为困惑的。”

这是个颇具代表性的感慨,也是铁路管理层共同的困惑。面对职工安全意识低下的工作状态,管理进一步加大了卡控力度。从之后的事故通报看来,人为事故仍然是大多数事故的主要来源。由于“反思”没有带来管理的本质变化,所以也没有改变职工的工作态度。

本文试图通过对铁路管理方式的分析,找出职工安全自觉意识低下的缘由。

铁路的管理用八个字即可概括:“强制管理、末端控制”。

强制管理--铁路的“半军事化”管理特性决定了铁路任何管理措施都是以强制方式执行;

末端控制--安全管理主要集中于现场的安全卡控。

安全管理大部分采取“外力”控制的方式,缺少对职工内在的安全自觉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正面的激励和启发。职工处于被动服从状态,没有“主人公”面貌,拨拨转转。

铁路安全管理缺少必要的中间环节。

铁路的管理流程是这样:部、局级管理部门制订出安全管理措施,以强制执行的方式贯彻下去。站、段一级再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添加更细的管理内容(站、段管理《细则》)。然后以监督作业的方式对现场实施卡控。奉行严抓、严管、严考核的工作方针。基层站、段的工作制度大同小异:干部包班、下现场巡视,查抓违章、违纪,对违章违纪职工视情节轻重施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管理有两个特点:

1、建立在对职工不信任的基础上,取居高临下之势。

2、安全管理只是集中于现场作业的严格卡控。

管理对职工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敬业精神等重要内在素质无暇顾及,使职工的安全自觉意识和工作的自主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发挥。

这是一个误区,安全规章已经相当细致、严密,但促使职工遵守规章的软环境建设没有跟上,职工的觉悟水平达不到安全所需高度,把安全规章看得无足轻重(人为事故由是增加)。

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建立铁路安全文化是发挥规章作用的催化剂,就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硬的关系。安全规章制度是硬件,安全文化是软件。

由于铁路管理对职工全面的素质教育流于偏废,出现了管理层与职工阶层貌合神离的情况,大致可概括如下:

1、管理取居高临下之势(强制管理),管理层与职工阶层形成强势和弱势群体,铁路运输不是在统一安全理念之下的有机整体。

2、“强制管理”和“末端控制”使干部职工分属两个不同的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