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危害及救治

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危害及救治
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危害及救治

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

危害及救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危害及救治根据我国43年的统计表明,无论从泄漏事故的频率还是从事故伤亡人数上看,应优先控制和进行急救的化学品是氯、氨、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苯、氟化氢和甲胺。此外,二氧化硫、氢氰酸、硫化氢、氮氧化物、硝基苯、苯胺、异氰酸酯、硫酸酯、有机农药、氯代烃、粉尘和烟雾都是成灾的事故源。研究这些事故多发化学品中毒急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氯气中毒

1.1危害

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体,液化后为黄绿色的透明液体。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前者有较强的腐蚀性,后者有强烈的氧化性,腐蚀性更加严重。吸入氯气可引起上呼吸道及支气管黏膜损伤;高浓度可引起肺水肿,血浓度增加,呼吸变慢,心力衰竭而死亡。

1.2救治

首先将吸氯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新鲜且安静的地方躺下,解开衣服放松裤带,防止受凉。如果衣服沾染了液氯或氯水,为防止再刺激和灼伤,应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对于遇水产生热的无机氯化物,应先用干布吸掉液体后再冲洗,防止加重灼伤。

如果中毒者昏迷但有呼吸,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应使其吸入低压氧,直至医务人员到达。所有吸入氯气的病员,应观察12~24h,以防发生肺水肿。如果停止呼吸,应迅速抬出放在地上,解开领口和裤带,

给予吸氧,直至医务人员到达。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时,应加压给氧,并给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脱水剂。为控制局部黏膜炎性反应,可做咽喉喷雾,地塞米松2mg、2%普鲁卡因2mL、链霉素0.5g、4%碳酸氢钠l0mL,混合后吸入,一日多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滴1%狄卡因止痛或滴0.5%可的松抗生素眼药水,同时用玻璃棒分离结膜囊,以防睑球粘连。

2氨中毒

2.1危害

氨为五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低浓度的氨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导致痉挛,可通过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明显停搏和呼吸停止,并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皮肤和上呼吸道黏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

2.2救治

急性吸入性氨中毒时,迅速将中毒者移离毒区至空气新鲜处。防止受凉,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呼吸状况,及时给予输氧,控制肺水肿发生。液氨、氨水溅入眼内,立即拉开下眼睑,使溅人的毒物流出,避免眼睑闭合而使角膜全部受害,并用盆水浸洗或流水冲洗。可一手拉开上眼睑,摇动头部,洗掉溅入物。流水冲洗时应拉开下眼睑,水应冲在眼眶上部,使大量水流经眼球,注意避免水直冲眼球。皮肤灼伤时,应将溅落物立即吸除。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乙酸溶液洗涤中和,还可用2%硼酸溶液湿敷。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3其他有毒化学品中毒

除以上讨论的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氯气、氨气以外,一氧化碳等8种(类)化学品引起意外中毒的情况也很常见,其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如下。

3.1一氧化碳

危害:先有头痛、无力、头昏;继而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活动时气急,甚至昏厥;严重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神志模糊、潮氏呼吸、昏迷。

急救:脱离毒区,充分给氧,可高压给氧,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用脱水、利尿剂及激素;防止肺感染,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149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建立本公司危险化学品名单,名单包括:设备清洗剂、消毒剂、润滑剂、防锈剂和灭虫药剂等; 2、制订危险化学品各部门使用一览表:表中规定各部门允许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及使用用途和管制等级等;各部门只能使用属于本部门的危险化学品,且只能使用于表中本部门该项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用途。 3、建立新增危险化学品审批制度,对个部门申请的新增加危险化学品必须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其的使用不会对产品产生安全危

害。 4、建立危险化学品的验收制度,验收内容包括:产品外包装、产品标签、检验单、定期的型式检验报告和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安全数据列表等。 5、规范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和使用:单独存放、专人负责、实行双锁制,领取和使用实行登记制度。 6、员工培训:对保管和使用人员定期培训,考核上岗。

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HX-专项预案-04-A0浙江华兴化学农药有限公司 化学品中毒及有限空间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浙江华兴化学农药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制定时间: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目录 1、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编制目的和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事故类型和危害度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应急组织体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预防与预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危险源控制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预警行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信息报告程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应急处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响应分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响应程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处置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化工生产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由于化学品有毒有害的特殊性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也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介绍12种常见化学品的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1.甲醇中毒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中毒途径 (1)职业中毒主要见于甲醇的生产、搬运和以甲醇为原料或溶剂的工业。在用甲醇制造甲醛或生产纤维素、摄影胶片、防冻液和变性剂等接触甲醇岗位,如通风不良或发生意外事故,可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甲醇,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此外,在包装或搬运时,如容器破裂或泄漏,可经皮肤吸收大量甲醇而引起中毒。 (2)经口中毒多数为误服甲醇污染的酒类或饮料所致,部分为企图自杀者。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体重可致死。 (3)甲醇的参考中毒量5~10ml(约4~8g)。甲醇参考致死量30ml(约24g),但有少至5m1,多到250m1致死的报道。甲醇中毒多因饮甲醇含量过高的酒引起。近年来国内假酒造成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假酒多系用甲醇或含甲醇很高的工业酒精勾兑而成。 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

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重者有意识朦胧、瞻盲、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处理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进甲醇排出。用10 %葡萄糖液配成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国内临床经验不多。 2.光气中毒 光气; 碳酰氯; 氧氯化碳; 无色,高毒性气体,有窒息性气味。空气稀释时,有一种干草的霉味,毒性比氯气大10倍。 吸入一定量的光气可出现轻度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或无明显症状。 光气中毒会引发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大部分中毒病人初期症状为胸闷、咳嗽以及头昏等,严重的引起肺气肿等。 理化性质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和 使用正式版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有毒有害化学品必须设专职仓库保管,并建有严格的出入库和仓库管理制度,严禁与其它物资共同存放。库房要远离生活区,库房门窗牢固,防盗、防火、防雷、防晒、防泄露等措施完备,通风良好、空气干燥、温度适宜; 2、保管员必须持《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许可证》上岗; 3、保管员要经常检查仓库安全,尤其门窗及仓库周围。检查各种预防装置是否安全有效,有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4、库区范围内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

将火种、火柴带入库区。有毒有害化学品库周围20米内不准有枯草和易燃、易爆物品; 5、建立出入登记制度,不经有关部门许可,任何人不准进入库内; 6、有毒有害化学品出入库必须经过严格审批,使用单位要建立台帐,并设专人保管,余物品及时退库,严禁随便存放,私自留用或转送、转借、转卖他人,使用单位要保存使用原始记录; 7、安全部门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8、保管员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能私自找人替班,不准在库区或库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知识讲解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但是,由于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是违章操作、维护不周、操作失误以及认识不够等原因,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频繁地发生各种灾害事故。这类灾害事故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救援难度大,经常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灼伤、烧伤和冻伤,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人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来说,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和预防伤害的基本知识与应急方法。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一)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

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质量分数,下同)稀盐酸、酸性果汁冲冼;如为醛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冼。 (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 (4)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10min。酸性毒物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冼,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 (二)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1.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 (1)酸灼伤

几种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措施

几种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急性沥青中毒的急救 沥青中毒多因生产、使用和运输中,吸入其蒸气、粉尘或皮肤接触时间较长而中毒。沥青以煤焦沥青毒性最大。 (一)判断有接触沥青史,常出现以下症状。 1.皮肤症状:暴露的皮肤有红肿、水疱、糜烂、刺痛、渗出液、日照加重。过敏者皮肤损伤较甚。 2.眼睛:结合膜充血、流泪、怕光,有异物感。 3.消化系统:口干渴、恶心呕吐、腹痛等。 4.呼吸系统:胸闷、气急、咳嗽、哮喘。 5.泌尿系统:蛋白尿、血尿。 6.其他:发热、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黄疸。 (二)急救 1.脱离现场,用温水彻底冲洗身体。 2.避免阳光照射。 3.口服维生素C100mg/次,每日3次。 4.对症抢治。 二、汽油中毒的急救 汽油为易挥发性液体,常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吸入蒸气而中毒。也有误服中毒者。吸入汽油浓度为1851~2165mg/m3,或口服汽油20~30ml或7.5克/kg可致死。 (一)判断有吸入、误服或接触汽油的历史。 呼吸系统很快出现支气管肺炎、呛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寒战、高热神经系统头痛、眩晕、酒醉状、四肢震颤、无力,甚者抽搐、昏迷、项强直、躁动、器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而死亡消化系统口服汽油后,口和喉咽痛、肿、恶心呕吐,腹部剧痛,

腹泻、呕血、便血等其他血压不稳,心律紊乱,心肌受损,蛋白尿等 (二)急救 吸入中毒者将患者抬至空气新鲜场所,吸氧,皮肤用温水充分冲洗。 口服者,可用植物油洗胃、灌肠。 皮肤起水疱者,应严格消毒并包扎。 忌用肾上腺素药物。 三、汞中毒的急救 汞又称水银,为白色液体,室温下即能蒸发。汞蒸气极容易吸附在墙壁、地板、家具表面上,形成第二次蒸发,第二传染源。汞蒸气最易经呼吸道吸收,而侵入脑、肾组织中。 (一)判断有接触汞史,并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口腔粘膜红肿、溃疡、糜烂、出血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疲惫无务、情绪不稳定。甚者抽摔,精神失常或昏迷泌悄系统蛋白尿、血尿、少尿、腰痛、浮肿呼吸系统胸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其他发热、皮疹、皮肤水疱和腐烂等 (二)急救 1.将患者速移离现场,到新鲜空气场所。 2.有条件的吸氧。 3.排汞:①有二巯基丁二酸钠,首次2g,以后每次1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注,每天1~2次,连用3~5天。②二巯丙磺酸钠,首次0.25g,肌肉注射,以后每4~6小时用0.1~0.2g,连用1~2天后,每日1次,连用3天。间隔4天为一疗程。此项多在医院进行。 4.用清水或3%双氧水、盐水或。1%醋酸或洗必泰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口服汞者,可先服蛋清、牛奶以保护胃粘膜。 四、砷中毒的急救 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g即可致死。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tc "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化学品有效监管,防止在使用、储存、废弃等过程中造成对环境、安全的不良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化学品从购买到废弃全过程的管理。 三、权责 1.采购部:负责化学品的购买。 2.仓库:负责化学品的储存、收发。 3.综合管理部:对公司化学品实施综合管理。 3.各使用部门负责在用化学品储存管理;负责化学品废弃的收集管理;保证正确使用化学品。 四、定义 有毒化学品是指进人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生物累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 五、作业规定 1.本公司的化学品范围主要包括各种化学溶剂、油墨、机械油、有毒易燃化学品等。 2.化学品的采购 (1)各部门根据在实际生产中的需要,制度月度需求

计划,填写订(申)购单,由采购部统一进行采购。 (2)采购部根据公司“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对化学品的供应商进行选择确定,并在满足使用条件下,选择毒害性、危险性、易燃性较小的产品。 (3)采购部在化学品进行采购时,应要求供方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具有防止泄漏、倾倒等预防措施,确保安全。 (4)对采购化学品应要求供货方提供化学性能方面的资料,如MSDS(化学性品质、应急事故处理表),并将MSDS随产品一同配置到仓库。 3.化学品的储存 (1)化学品的储存应按国家标准要求存放。 (2)化学品入库时,由仓库化学品管理员检查其包装是否损坏、泄漏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若不符合,应要求供货方退货。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3)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危险品库。根据储存的化学品特性,仓库内应采取必要的通风、防泄漏、防盗、防爆、防静电等措施,并将特性上有禁忌的化学品分开储存。 (4)对于易碎、易泄漏的化学品,不能堆放在高层。 (5)根据化学品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存放,文字标示要清楚并附上化学品性能的资料。生产现场领用的化学品应设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标示要清楚并有固定的化学品责任者进行管理。现场及仓库的化学品应限量存放,并做到100%分

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分析示范文本

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分析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有毒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火灾与爆炸都会带来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 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 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 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火灾时间延长1倍,损失可能增 加4倍。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钟内爆炸过程 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 将在瞬间发生。 1.爆炸特点 (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在石化、化工生产过程

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大多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可燃性物质从工艺装置、设备管线、阀门等处泄漏出来,或者是空气进入可燃气体存在的设备管线内,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2)粉尘爆炸。粉尘本身的理化性质(燃烧热、氧化反应速度等)以及粉尘的颗粒大小、粉尘浓度都是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水能抑制粉尘的悬浮性,因而降低了粉尘的爆炸性。 (3)蒸气爆炸。处于过热状态的水、有机液体、液化气体等,瞬间气化而产生的爆炸现象,称为蒸气爆炸,又称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蒸气爆炸不同于一般的爆炸,着火源不是蒸气爆炸的必备条件,只要气、液两相的平衡遭到破坏就能引起蒸气爆炸。

急性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急性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群体性化学品急性中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救治结果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效。化学品急性中毒事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紧迫性、危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为加深对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预防和减少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师生应对急性化学中毒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和“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原则, 将校预防和遏制急性化学品中毒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领导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冯光友校长 副组长:韦萍副校长 成员:潘帮跃、鲍廷记、谢书明、罗大明、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急性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救助、疏散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和抵御校灾害的能力。 2、一旦发生急性化学品中毒,全面负责指挥各小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救灾,并立即向镇中心校,镇党委政府、县教育局汇报,同时拨打110、120电话。 三、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四、预防办法 (一)、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二)、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三)、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处置程序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修 订版) 2012/06/27 系统管理员 海底捞餐饮公司文件 海总综字〔2012〕028号签发人:郑操犁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 (修订版) 第一条目的 通过对有毒有害物品合法采购、正确标记、储存、使用的有效控制,防 止污染食品,防止食物中毒,达到确保食品安全和顾客的生命健康安全 的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物流站、加工厂、门店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 第三条基本概念及涵盖范围 基本概念:无。 有毒有害化学品涵盖范围:卫生消毒使用的日化用品,设备设施使用的 润滑油、燃油,虫害消杀使用的杀虫药,化验使用的化学试剂,员工生 病购买的药品,客人美甲用化妆品等。 第四条职责 1、根据物流站、加工厂、门店的不同情况落实到具体部门或具体岗位负责管理; 2、片区物流品控部负责对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验收,并对物流站、加工厂的使 用和储存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3、食品安全管理中心负责对门店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进行监督管理;

4、品控部、食品安全管理中心负责对受污染的食品、质疑食品评估其安全风险, 提出处理办法。 第五条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 1、采购和储存:由采购部统一购买,储存于远离原料处理加工的区域,且独立分开存放,标识清楚,不得与食品、食品接触面相关物品混放。消洗日化品应与杀虫剂分隔存放,以免意外混合或误用。食品生产加工场所,除消洗日化用品外,其余有害化学品均不得在生产加工场所暂存。 2、标识与验收:品控部验收时,若标签资质不全做拒收处理。原包装标签要求:必须标明名称、制造商、批准文号、容量使用和使用说明;若有分装,其分装容器必须标明名称、浓度等必须的重要信息。 3、库房管理:有毒、有害物品库房保管员应做好库存的安全管理和登记工作,做到入出有登记,发放有审批,帐物相符。 4、盛装容器规定:为防止误用误食,不允许使用餐用具、饮料瓶进行分装。消洗日化用品的分装容器要保持清洁卫生。曾装过有毒化学品的容器不能用来存放食品、食品原料;消洗日化用品的容器(含分装容器)也不能用来盛装食品、食品原料。 5、领用使用管理: 5.1领用有毒、有害物品须填写《有毒、有害化学品领用登记表》(见附件)说明用途、用量,使用人必须记录有害物品的使用情况,做好贮存台帐。 5.2 各班组负责人对领用的有毒、有害物品使用管理负全责,要做到用多少,领多少,多余部分应设专柜加锁保存,严禁随地放置。 6、出现问题的纠偏: 6.1 如果发现有毒、有害物品遗失,应立即逐级上报并进行追踪;对有质疑的产品进行隔离、复检、评估。 6.2 对因不恰当使用化学品使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受到污染的员工,应安排接受再教育;对受污染的食品、器具或食品接触面要进行重新评估,对被污染的食品进行隔离处置,对被污染的设备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7、日常监控:品控部、食品安全管理中心要对物流站、门店领用有毒、有害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整改。

常见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治疗

常见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治疗 1常见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 1.氰及其化合物 离开污染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用口对鼻的人工呼吸,以防中毒),等呼吸恢复后,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氧气,静卧、保暖。 2.氟及其化合物 溅入眼内,速离开污染区,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皮肤灼伤在水洗后,可用稀氨水敷浸,口才静卧保暖。 3.光气 使吸入患者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很重要),吸氧,眼部刺激、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脱去染毒衣着,可注射乌洛托品20%,20毫升。 4.磷化氢 吸入,速离污染区,安静休息,并保温。以口进入,及早彻底用高锰酸钾液洗胃或用硫酸铜液催吐,忌用鸡蛋、牛奶及油类泻剂。呼吸困难注射由梗菜碱或安钠咖,注意不可用解磷定(PAM)和其他巯基类药物。 5.硫化氢 吸入,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保暖,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吸氧,眼部刺激用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结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点眼,静脉注射美蓝加入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硫代硫酸钠,促使血红蛋白复原,控制中毒性肺炎与肺水肿发生。 6.砷及其化合物

吸入或误服,及时进行解毒剂注射,如,二巯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二巯丁二钠等,对症治疗。 7.二氧化硫,分析 吸入,迅速移到空气新鲜处,吸氧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呼吸刺激等咳嗽症状,可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喉头痉挛窒息时应切开气管,并注意控制肺水肿发生。 8.汞及其化合物 吸入,迅速脱离污染区,皮肤、眼接触时,用大量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休息保暖。经口进入,立即漱口,饮牛奶、豆浆或蛋清水,注射二巯基丙磺酸钠、BAL等。 9.甲醇及醇类 中毒者离开污染区,经口进入,立即催吐或彻底洗胃。 10.强酸类 皮肤用大量清水或碳酸氢钠冲洗,酸雾吸入者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经口误服,立即洗胃,可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氧化镁悬浮液,忌用碳酸氢钠及其他碱性药洗胃。11.强碱类 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特别对眼要用流动水及时彻底冲洗,并用硼酸或稀醋酸液中和碱类。经口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或木炭粉保护粘膜。 12.有机磷农药 除去污染,彻底清洗皮肤,安静休息,注射阿托品及氯磷定,解磷定等解毒药(敌百虫中毒禁用碳酸氢钠及碱性药物,对硫磷等禁用过锰酸钾洗胃)。 13.铅及其化合物 用依地酸二钠钙或二巯基丁二酸钠注射排毒,腹绞痛不易控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 14.石油类

有毒有害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及有毒有害物品的装卸、储存及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火电机组及改造机组的有毒有害作业。其它小项目工程中有毒有害作业的安全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002年01月21日国家电力公司发布实施《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原电力部电综[1997]669号文《火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规定》1999年2月省电力公司发布《电力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及考核检查表》 DL 5009·1—9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JGJ 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Q/AEPC-T AQ04-2002 《主要化学品的特性及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有毒有害物质:是工业生产中的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原料、半成品、产品。它们常以气体、蒸气、烟雾、粉尘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随时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还会随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有毒有害作业:与有毒有害物质有关的作业如:煤仓进行工作、探伤工作、高温受热面的更换工作等。

4职责 公司安全管理部 监督和检查有毒有害作业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公司工程管理部 监督检查有毒有害作业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管理工作。 项目部生产副经理 负责本项目有毒有害作业的实施和管理。 项目部总工程师 a)审批本项目有毒有害作业的清单和作业指导书; b)监督、检查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情况。 项目部安全科 a)审核有毒有害作业的清单及作业指导书中相关安全技术措施;b)按照已批准的培训计划,协助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填写培训情况记录表; c)定期组织检查; d)监督、检查本项目有毒有害作业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配置和使用。 项目部工程科 a)审核本项目有毒有害作业的清单及作业指导书; b)监督、检查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情况。 专业工程处 a)编制有毒有害作业指导书和清单;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使用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使用 规范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9441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使用规范Management and use of toxic and hazardous chemical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有毒有害化学品必须设专职仓库保管,并建有严格的出入库和仓库管理制度,严禁与其它物资共同存放。库房要远离生活区,库房门窗牢固,防盗、防火、防雷、防晒、防泄露等措施完备,通风良好、空气干燥、温度适宜; 2、保管员必须持《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许可证》上岗; 3、保管员要经常检查仓库安全,尤其门窗及仓库周围。检查各种预防装置是否安全有效,有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4、库区范围内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将火种、火柴带入库区。有毒有害化学品库周围20米内不准有枯草和易燃、易爆物品; 5、建立出入登记制度,不经有关部门许可,任何人不准进入库内; 6、有毒有害化学品出入库必须经过严格审批,使用单位

要建立台帐,并设专人保管,余物品及时退库,严禁随便存放,私自留用或转送、转借、转卖他人,使用单位要保存使用原始记录; 7、安全部门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8、保管员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能私自找人替班,不准在库区或库房内会客、留宿,严禁在库区内吸烟、用火; 9、使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自觉接受安全员监督。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索引号:000014672/2017-02098分类: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土壤环境管理 生成日期: 2017年12月20日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 名称:关于发布《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2018年)的公告 文号:公告 2017年第74号主题词: 环境保护部 公告 商务部 海关总署 公告 2017年第74号 关于发布《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2018年)的公告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环管〔1994〕140号),《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及相关修正案,《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以及国家税则税目海关商品编号调整情况,现发布《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2018年)。凡进口或出口上述名录所列有毒化学品的,应按本公告及附件规定向环境保护部申请办理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进出口经营者应交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向海关办理进出口手续。

本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公告2013年第8 5号《关于发布〈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2014年)的公告》、2016年第86号《关于将六溴环十二烷增列至〈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2014年)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工作的通知》(环办〔2009〕11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经营企业进口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通知》(环办函〔2010〕1453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附件:1.《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2018年) 2.《有毒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办理说明 3.《有毒化学品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办理说明 环境保护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 2017年12月15日主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各直属海关。 抄送:商务部、海关总署办公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12月20日印发

化学品中毒及治疗措施

化学品中毒及临床表现 一: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主要是那些由于本身的理化特性而对呼吸道及肺泡上皮具有直接刺激作用的气态化合物。 (一)主要毒物 1:酸类和成酸化合物---HCL,H2SO4,HF,SO2,SO3,N2O5,等2:氨和胺类化合物---氨,甲胺,乙胺,乙二胺,乙烯胺等3:卤素及卤素化合物---以氯气及含氯化和物(光气)最为常见,近年有机氟化物中毒也在增多,如氟里昂 4: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五氧化二钒、等 5:酯、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前二者刺激性尤强(二)毒性作用 刺激性气体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对呼吸道及肺泡上皮的刺激及损伤作用,这是因为他们可在粘膜表面形成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酸或碱性物质。这些损伤还可使受损细胞释出各种组织因子,引起局部白细胞、巨噬细胞集聚、激活及呼吸爆发,从而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进一步损伤局部组织。 (三)临床表现 1:化学性呼吸道炎 主要因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粘膜的直接刺激损伤作用所引起,水溶性越大的刺激气体,对上呼吸道的损伤作用也越强,其进入深部肺组织的量也相应较少,如氯气、氨

气、二氧化硫、各种酸物等。此时可同时见有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表现及眼部刺激症状。 2:化学性肺炎 主要因进入呼吸道深部的刺激气体对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刺激损伤作用引起,病理检查主要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变性、脱落,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质有明显渗出及大量多型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内亦可有浆液渗出。 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的有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咳剧、痰多,甚至咳血。 3:化学性废水肿 废水肿是吸入刺激性气体后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它是化学物质作用于肺组织并引起损伤的结果。 废水肿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在呼吸道刺激反应的基础上,或经一段缓解后突然发生呼吸急促、严重胸闷憋气、剧烈咳嗽、并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不能平卧。 二: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可以直接对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利用任一环节造成障碍的气态化合物。窒息性气体过量吸入可造成机体以缺氧为主要环节的疾病状态,称之为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并且位居急性中毒之首,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根据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

化学品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化学品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有限公司 化学品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在车间及化学品储存间等半密闭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1.2 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生产区域车间,化学品储存间等。 1.3 可能造成的危害 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 1.4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 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1.4.2 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 务。 1.4.3 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2应急工作职责 2.1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领班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领班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结合现场员工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2.2 现场应急小组职责 2.2.1 现场负责人的职责:全面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 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2 领班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3 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害人员的先 期急救处置工作。 2.2.4 医护人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2.2.5 安监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突发事件发生后,领班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 汇报。 3.1.2 该方案由现场负责人宣布启动。 3.1.3 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4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综合应急预案》。3.2 处置措施: 3.2.1 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 3.2.2 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 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3.2.3 对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 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规定

文件制修订记录

为对本公司的化学品、油品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在使用、贮存、废弃等过程中对环境、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化学品、油品从购买到废弃全过程的管理。 3.0权责: 3.1采购部:负责化学品的采购作业。 3.2仓储部:负责化学品的贮存、收发。 3.3各部门:负责在用化学品、油品贮存管理;保证正确使用化学品、油品。 3.4总务课及使用部门:负责化学品、油品废弃的收集管理。 4.0定义:无 5.0作业内容: 5.1公司的化学品、油品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种化学剂、油墨、机械油、有毒易然化学品等。 5.2化学品、油品的采购: 5.2.1各部门根据在实际生产的需要,填写《请购单》,由采购部统一进行采购。 5.2.2采购部根据《相关方环境影响管理程序》,对化学品、油品的供应商进行选择确定。并在满足使用条件下,选择毒性、危险性、易然性较小的产品。5.2.3采购部在化学品、油品进行采购时,要求供方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具有防止泄漏、倾倒等预防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a.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推拉和倾倒。 b.碰撞、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进行混合装运。 c. 遇热、遇潮而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d.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火车除外)通过市区时,遵守所在地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e.进入工厂应遵守:不能超速行驶、不能在厂区内鸣喇叭、不能乱扔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防止车辆漏油,停放在工厂指定的停放点。 5.2.4对采购化学品、油品,要求供货方提供供化学性能方面的资料。如MSDS (化学性物质、应急事故处理表)配置到仓库和现场使用部门。 5.3化学品、油品的贮存: 5.3.1化学品、油品的贮存按国家标准要求存放。 5.3.2化学品、油品入库时,由仓库化学品、油品管理员检查其包装是否损坏、泄漏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若不符合,要求退货。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5.3.3化学品、油品储存在专用危险品库。根据贮存的化学品、油品特性,仓库内应采取必要的通风、防泄漏、防盗、防爆等措施,并将特性上有禁忌的化学品分开贮存。 5.3.4对于易碎、易泄漏的化学品、油品,不能堆放在高层。 5.3.5根据化学品、油品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存放,文字标识要清楚,并附上化学品性能的资料。生产现场领用的化学品、油品应高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标识要清楚,并有固定的化学品、油品责任者进行管理。现场及仓库的化学品、油品须限量存放,并做到100%分类存放。 5.3.6仓库和现场的化学品、油品须有管理者定期点检,并做好点检记录。 5.4化学品、油品的领用: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化学品、油品的领用,应由仓库的专门管理员办理出库手续。 5.5化学品、油品的管理:为了有效地管理公司的化学品、油品,由品保部负责将公司所有的化学品、油品登录于《化学物质一览表》,并负责跟催其相应的MSDS,并汇总、建立和归档。 5.6化学品、油品的运输和使用:

化学品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有限公司 化学品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在车间及化学品储存间等半密闭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1.2 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生产区域车间,化学品储存间等。 1.3 可能造成的危害 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 1.4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 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1.4.2 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 务。 1.4.3 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2应急工作职责 2.1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领班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领班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结合现场员工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2.2 现场应急小组职责 2.2.1 现场负责人的职责:全面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 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2 领班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3 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害人员的先 期急救处置工作。 2.2.4 医护人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2.2.5 安监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突发事件发生后,领班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 汇报。 3.1.2 该方案由现场负责人宣布启动。 3.1.3 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4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综合应急预案》。3.2 处置措施: 3.2.1 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 3.2.2 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 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3.2.3 对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 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有毒化学物质(毒物)在进入体内的过程和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毒物)在进入体内的过程和危害在这里想对个位同仁和朋友说声:事业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下面的文章对你,我,他都有点帮助的,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好了让大家来看看这些讨厌的家伙: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物如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1.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2.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