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利润观之分析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利润观之分析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利润观之分析

【摘要】现在国际会计准则审议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正迅速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以利润表的表示为课题的研究项目自2001年立项以来,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把报告期内除去红利分配及接受投资之外所有影响股东权益变动的项目,包括市价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额,作为利润表构成项目。即将所谓的综合收益作为利润表的最终栏来加以列示。该研究认为只要各个项目的性质被充分披露,使用者便可按其个人需要进行分类分析,而实现法下的净利润的表示将变得没有必要。综合收益构成项目的列示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财务信息。本论文通过整理分析利润观的演变,来探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重心所在。

【关键词】综合收益;本期净利润;经济决策有用性;利润观;资产负债中心主义;收益费用中心主义

一、iasb业绩报告课题的意义

iasb业绩报告课题是iasb为促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统一而最初着手的四个研究课题之一。单就iasb致力于会计准则的统一化而言,财务报表课题所指向的统一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备受瞩目的问题。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所熟悉的利润表中也许不再有本期净利润的身影。

iasb采取一揽子主义,认为不仅是本期净利润,以任何一个单一金额来表示业绩指标都是不完全的,而且单一金额生成过程中存在着被歪曲的可能性。为此除去资本金交易事项外所有引起资产负债每期变动的构成要素的直接列示才是利润表应有的姿态。而且本期净利润是基于实现概念的利润,而判断利润实现与否时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容易介入经营者的肆意操作,故有提案要求将净利润从利润构成要素中去除。

现在iasb在【公开草案】中提出的利润报表样式,考虑到现实的各种情况,将本期净利润作为小计,以综合收益作为利润表的最终项目,这与此前的提案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根本的想法似乎依然没有改变。

除了英美等少数国家以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利润报表,都是以本期净利润为最后一栏的。比如日本虽说采用了一揽子主义,却没有列示综合收益。这是一种原则上只有实现的收益才能作为该会计期间的利润,是基于传统的计算期间损益的收益费用中心主义的一种利润观。

另一方面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以及英国标准或是美国标准下的综合收益报表,虽说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是将不满足实现概念定义的利益也作为该会计期间的利润,是基于资产负债中心主义的一种利润观。这两种利润观作为对立的概念加以理解的情况比较多,却绝不意味着两者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的。为了向投资者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应该是两个可以共存共荣的概念。

二、经济决策有用论和利润观

iasc概念框架“关于财务报表编制列报的构架”采用了经济决策有用论。也就是说,‘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向广大的使用者提供可资进行经济决策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有用信息。而且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机关财务会计基准审议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以下简称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书】(statement of finacial accounting concepts:sfac以下简称sfac)第1号“营利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目的”中也采用了经济决策有用论。指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现实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资其进行投资、信贷及其它类似经济决策。尤其是向投资者提供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至关重要,业绩报告必须履行这一功能。在业绩报告中的利润概念有收益费用中心主义和资产负债中心主义两种理论基础。

所谓的收益费用中心主义是按期间配比原则将企业取得的收入成果扣除为了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努力即牺牲掉的费用,其差额算作利润。也就是传统的利润观,重视利润的实现。

其前提是企业及其经营者经常的正常的乃至恒稳的业绩指标、成果指标或是获利能力的测量结果形成利润,并追求利润的平均化。经常的恒稳的企业业绩不应被偶然事项、突发事项或临时事项的财务影响所歪曲。

另一方面资产负债中心主义则认为收益利得是指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的结合;而费用损失则是指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是两者的结合。也就是说,通过资产负债的定义,利润可视为除了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其分配利润之外的、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权益变动亦即资产减负债后的差额。将作为权益的财富的变动定义为综合收益。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增大作为企业权益的财富,而把握企业资财的变动是把握企业活动的最好且唯一的方法,综合收益则反映企业业绩。

在此,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基准在内,美国基准、英国基准都采用了综合收益作为企业的业绩指标,报表利润的概念采用了资产负债中心主义。立足于资产负债中心主义的资产及负债以公允价值来评价,相对应的向投资者显示的资产表明未来的现金流入,负债表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fasb和asb以及iasb坚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不是企业的清算价值,而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为预测企业将来的现金流量提供有用信息,进而为投资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如此考虑的话对比资产负债中心主义和收益费用中心主义,从传统的期间损益计算的观点来看是有不同,不过本质性的差异则在于理解方法的不同。也就是说以本期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视为业绩的观点看待收益和费用的话,就是资产负债中心主义。

从向投资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目的来看,作为业绩报告的利润概念似乎可以理所当然地导出以资产负债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综合收益概念。所以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书第2号“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向投资者提供预测价值信息。

不过资产负债中心主义下也不能对所有的资产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评价。公允价值评价的对象是仅限于金融商品等项目,还是扩充到不准备销售处理的经营性固定资产以及存货等项目,综合收益的概念完全不同。

根据fasb财务会计概念书第5号“营利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所言,基本的确认标准虽有成本效益原则及重要性条件制约,但必须同时满足资产负债的定义、具备可计量性,适用性及可信赖性四项标准才能进行会计确认。根据经济决策有用论提出的以向投资者提供预测价值信息为目的话,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且能以公允价值评价的对象应该有高度发达的市场存在,其公允价值评价额才能正确反映将来现金流量,实质上限定为金融商品等项目。其它的比如说不准备销售处理的经营性固定资产,是以对其连续使用而获得现金流量,所谓公允的重估价值或销售价值自身都无法表示将来现金流量,不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不能成为公允价值评价对象。

对于制造业来讲,不是以‘生产了多少’而是以‘销售了多少'来衡量企业业绩。对于存货用所谓的公允价值即预定贩卖价格计价,虽满足了四个基本条件,却明显不合理。换言之,资产负债表上所有的项目不能也不需要都以公允价值计价。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法下,可以采取对金融商品等少数项目实行现价成本计价方法。收益费用中心主义和资产负债中心主义并不是水火不相容势不两立的关系,应对照能否为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这一属性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

综上所述,作为业绩报告的利润概念即便立足于可以向投资者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的资产负债中心主义,可以得出应以综合收益作为最终栏的结论,作为其构成要素的本期净利润保留与否的不同,业绩报告的利润信息内容完全不同。

对金融商品等进行公允价值评价结果产生的企业权益(财富)的变动额包含在综合收益里,显示的已经不全是企业的已实现利润。满足实现概念的本期净利润是否作为综合收益的构成要素列示,应从经济决策有用论观点出发,看本期净利润能向投资者提供怎样重要的决策信息来加以判断。

三、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报告与原业绩报告的区别

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报告,与原来的以净利润为基础的业绩报告存在着怎样的区别?这种差异在此终极地把其归结为报告目的。

首先,以净利润为中心的业绩报告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当期的收益能力。一般认为股价可以反映企业将来收益能力,而预测这一将来收益能力时投资家所重视的信息是该企业现实收益能力。而现实收益能力的要约值一直以来是传统的利润数值即净利润,因此净利润信息在投资家进行投资判断时被视为有用信息,这一点已通过实证研究被证实。股价反映了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将来期待的形成。

综合收益概念则是“对企业所有者的财富变动产生影响的所有项目均无遗漏”这一含义的业绩指标,被视为对企业的相互比较而言有用的一种标准。这一概念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和编制者双方而言都要求充分考虑对企业所有者的财富产生影响的所有项目。基于此以综合收益概念为基础的财务业绩报告放弃列示表明现实收益能力的汇总数字。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判断即对企业将来的收益能力形成期望值时,必须运用判断从对企业所有者的财富产生影响的所有项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两种业绩报告经过如此整理可以明确的是,以原净利润为中心的业绩报告,对将来的收益能力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在收益能力指标由报表编制者事先算出,并传达给报表使用者。与此相反,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报告仅只是把本期确认的所有财务业绩项目加以列示,至于将来收益能力预测则由报表使用者利用列示的信息独自进行吧。换而言之,两种业绩报告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将来收益能力指标的近似值是有财务报表编制者算定还是由使用者算定这一区别。

以净利润为中心的业绩报告,由财务报表编制者计算出作为现在收益能力指标的净利润,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利用现在收益能力数值预测将来的收益能力。这样,财务报表编制者算定的净利润数值亦即现在的收益能力指标在预测将来收益能力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是以前期预测的将来收益能力与其结果有怎样的接近程度的判断材料。以净利润为中心的业绩报告的中心课题是算定作为现在收益能力指标的净利润,业绩报告要求表示当期的“成果”。

与此相反,以综合收益为中心的业绩报告,将来收益能力预测由财务报表使用者自行进行,财务报表者编制只提供所需资料即公开本期确认的所有财务业绩项目。因此业绩报告的重点,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资料以资其形成将来的期望,业绩报告要求表示当期的“结果”。

现在围绕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报告的方法的国际性议论仍在继续,有关利润表的区分方法已提出了几种方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列示各构成要素,而这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会计期间内生成的“结果”如何按其性质确定分类标准的问题。这种议论与列示表明一个会计期间的“成果”,再进一步确定有关项目是否包含在内的区分方法,本质上是不同的。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iasb的业绩报告课题与英国会计基准审议会的共同探讨于2003年度末实质上休止,其后作为与美国fasb的共同课题分成a部和b部两部分继续展开议论。2006年3月作为a部的成果发表了【公开草案】。该公开草案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对净利润和综合收益并列开示、开示每股净利润以及两种利润报表格式的选择使用等几点。实际上iasb倾向于将所

有者交易之外引起的所有权益的变动通过单一的利润报表加以表示。

iasb得出上述暂时结论,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放弃导入单一业绩报告这一历来方针的结果。而是顾虑到多数人对该方针的悬念、是慎重论的结果。顾虑到支配性的会计惯例也可以说这是iasb原来立场妥协的产物。不过业绩报告课题的议论仍在进行,业绩报告中本期净利润的表示将来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利润表的作用

1 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它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经济资源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与其它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 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和管理部门可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做出决策。 (2)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为筹资决策提供依据。 偿债能力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企业,通常其偿债能力不会很强。 债权人通过分析和比较利润表的有关信息,可以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对是否继续向企业提供信贷做出决策。 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利润表的有关信息和偿债能力可以对筹资的方案和资本结构以及财务杠杆的运用做出决策。 (3)企业管理人员可根据利润表披露的经营成果做出经营决策。

企业管理人员比较和分析利润表中各种构成因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董事会和股东从利润表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的信息可以评价管理层的业绩,为考核和奖励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决策。 2 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有两种:单步式和多步式。 单步式是将收入全部列示在上方,费用全部列示在下方,两者的差额就是经营净利润。多步式则依据经营活动的性质,逐步列示每一阶段的经营成果。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应当采用多步式。表13.5 .1列示了一个多步式的利润表。 表13.5.1 利润表 编制单位:金海公司2000年12月31日单位:元 =============================================== 项目行次本年累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33000 减:折扣与折让 2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3 33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231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 二、主营业务利润10 9900 加:其他业务利润11 减:存货跌价损失12

收益表

收益表又称损益表,也是公司最主要的综合财务报表之一,是反映一个公司在一个财政年度里的盈利或亏损状况的表格。这种盈利或亏损是通过营业收入的营业费用的对比来体现的。收益表反映了两个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之间公司财务盈利或亏损的变动情况。下表是某公司1997年财政年度的收益表。 表1某公司1997年收益表 收益表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营业收入或销售额;第二部分是与营业收入有关的生产性费用和其他费用;第三部分是利润和利润在股息与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其利润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费用。 1.营业收入 是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对外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新的资产,其形式通常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等项目。对一般公司来说,销售收入是公司最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一般而言,公司的营业收入通常与它的营业活动有关,但也有一些公司营业收入的某些部分与其自身的业务并无关系。因此区分营业收入和其他来源的收有重要意义。

2.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为获得营业收入而使用各种财物或服务所发生的耗费。销货成本是一般公司最大的一笔费用,它包括原材料耗费、工资和一般费用。一般费用包括水电杂费、物料费和其他非直接加工费。与销货成本不同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包括广告费、行政管理费、职员薪水、销售费和一般办公费用。利息费是指用以偿付债务的费用。上述费用都会导致公司现金开支的增加。折旧费的摊提费是非现金开支。折旧费的增加表示公司固定资产价值的下降,摊提费的增加则表示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或资源价值的减少。计算折旧费的方法通常有4种:直线折旧法(Straight line Method);折旧年限积数法(Sum-of-the-years-Digits);余额递减法(Declining Balance);成本加速补偿法(Accelerated Cost Recovery System)。直线折旧法是一种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保守的折旧方法。这种折旧法在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里每年提取等量的折旧费。折旧年限积数法和余额递减法属于加速折旧的方法。加速折旧法在资产有效使用年限初期提取的折旧费较多,以后逐年减少。具有加速资产折旧,推迟初期税款缴纳的作用。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两者应缴纳的总税额相同,但缴纳的时间先后不同,成本加速补偿法的主要特点是,它放弃了有效使用期限的原始划分,人为地把各种资产进行分类,并规定各类资产的成本补偿期限。这种期限通常比资产的实际有效使用期限短。它可以折旧全部资产价值,不再计算残值(Salvage Value),它规定了种类资产不同年份的折旧率。其具体计算公式是: (1)直线折旧法,每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 成本-残值 每年折旧费=—————————— 估计有效使用年限 (2)按折旧年限积数法,每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是: 本年起算所剩的使用年限数 每年折旧费=————————————————×(成本-残值) 使用年限积数 (3)按余额递减折旧法,每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是: 1 每年折旧费=————————×2×(成本-累积折旧额) 估计使用年限

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编制单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 单位:百万元 2012年度2011年度增减额增减%一、营业收入4683050776-3,946-7.77%减:营业成本3196332252-289-0.90%营业税金及附加166259-93-35.91%销售费用39744215-241-5.72%管理费用336730633049.92%财务费用135880755168.28%资产减值损失-74403-477-118.36%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号填列)-139-68 -71104.41% 投资收益(损失 号填列)161141 2014.18%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538 -13-34.21%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60979847 -3,750-38.08% 加:营业外收入10071022-15-1.47%减:营业外支出22477147190.91%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2532 -7-21.88%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 号填列)688010792 -3,912-36.25% 减:所得税费用8691430-561-39.23%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60109361 -3,351-35.80%

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 - 383 -383-1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868648 -2,962-34.25% 少数股东损益324712-388-54.49%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0.75 1.14 -0.39-34.15% (二)稀释每股0.75 1.14 -0.39-34.15% 六、其他综合收-56-32 -2475.00% 七、综合收益总59549329 -3,375-36.1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总56328616 -2,984-34.63%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322712 -390-54.78% 通过分析三一重工利润水平分析表,可以看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较2011年降低了3,946百万元,降低幅度为7.77%,说明公司的经营规模有所下降。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利润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利润6097百万元,比上年减少了3,750元,降低率为38.08%。减少幅度较大,从水平分析表上看,公司营业利润减少主要是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比上年降低3657百万元引起的,同时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20百万元,这也是导致营业利润增长的有利因素;由于销售费用比上年减少241百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增长304百万元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增长551百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比上年减少71百万元,资产减值损失比上年减少

财务分析利润表分析习题

利润表分析习题-财务分析.第五章利润表分析

□ 复习思考题 1.利润分析的作用。 2.利润分析的内容。 3.对利润水平分析表应如何进行分析评价?4.进行利润垂直分析的要点是什么?5.利润分配水平分析的基本思路。 6.对利润表进行分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调整?7.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8.产品销售利润的完成情况的评价内容。9.企业收入构成分析的内容。10.成本费用分析的内容。 11.如何进行全部销售成本完成情况分析? 12.分析单位销售成本与单位生产成本的关系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 □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 )A. 主营业务利润B .营业利

润 C. 利润总额 D .净利润2.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 A. 主营业务利润B .营业利 润 C. 利润总额 D .投资收、人 益 3. 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在()。 A. 提取法定公益金之后 B. 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之后 C. 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之后 D. 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 4. 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下述比例 A. 10% B C. 25% D 5. 产生销售折让的原因是( A.激励购买方多购商品 . 20% . 50% )。 B .促使购

买方及时付款 C.进行产品宣传 D ?产品质 量有问题 6. 计算销售量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公式为: A. 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 X(产品销售量完成率一1) B. 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 x(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 C. 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 x(产品销售量完成率一1) D. 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 润基期数x(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 7. 销售品种构成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主要是因为()。 A.各种产品的价格不同 B .各种产 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C.各种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 D ?各种产 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8. 产品等级构成变化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原因是()。 A.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成本的变动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 ——边际分析法 从杭州开往南京的长途车即将出发。无论哪个公司的车,票价均为50元。一个匆匆赶来的乘客见一家国营公司的车上尚有空位,要求以30元上车,被拒绝了。他又找到一家也有空位的私人公司的车,售票员二话没说,收了30元允许他上车了。哪家公司的行为更理性呢?乍一看,私人公司允许这名乘客用30元享受50元的运输服务,当然亏了。但如果用边际分析法分析,私人公司的确比国营公司精明。 说起“边际”这个词,许多人觉得有点神秘,其实说透了你就知道,你经常也会不自觉地用这个概念来分析问题。 “边际”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增加的”的意思,“边际量”也就是“增量”的意思。说的确切一些,自变量增加一单位,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比如说,生产要素(自变量)增加一单位,产量(因变量)增加了2个单位,这因变量增加的两个单位就是边际产量。或者更具体一些,运输公司增加了一些汽车,每天可以多运200多名乘客,这200名乘客是边际量。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 我们可以用最后一名乘客的票价这个例子来说明边际分析法的用处。当我们考虑是否让这名乘客以30元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这两个概念。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磨损的汽车、汽油费、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无需增加,对汽车来说多拉一个人少拉一个人都一样,所增加的成本仅仅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假设这些东西值10元,边际成本也就是1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在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增加收入30元,边际收益就是30元。 在根据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这是理性决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要亏损,是非理性决策。从理论上说,乘客可以增加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在我们的例子中,私人公司让这名乘客上车是理性的,无论那个售票员是否懂得边际的概念与边际分析法,他实际上是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作出决策的。国营公司的售票员不让这名乘客上车,或者是受严格制度的制约(例如,售票员无权降价),或者是缺“边际”这根弦。我们常说国营企业经营机制不如私人企业灵活,这大概可以算一个例子。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1.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本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1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73,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营业费用4,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管理费用21,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财务费用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元,增长%;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9,万元,增长%;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长%;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 3.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3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公司利润积累有了极大增加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将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低于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优化、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以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为编制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步骤和内容如下: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例题: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 99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63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5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15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为780 000元,“销售费用”科目发生额60 000元,“管理费用”科目发生额为50 000元,“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0 000元,“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发生额为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为借方发生额4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科目贷方发生额为850 000元(无借方发生额),“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00 000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发生额为40 000元,“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1 600元。 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营业利润=1 990 000+500 000-630 000-150 000-780 000-60 000-50 000-170 000-50 000-450 000+850 000=1 000 000(元) 利润总额=1 000 000+100 000-40 000=1 060 000(元) 净利润=1 060 000-171 600=888 400(元)

利润表分析习题及详细分析

第五章利润表分析 □复习思考题 1.利润分析的作用。 2.利润分析的内容。 3.对利润水平分析表应如何进行分析评价? 4.进行利润垂直分析的要点是什么? 5.利润分配水平分析的基本思路。 6.对利润表进行分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调整? 7.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8.产品销售利润的完成情况的评价内容。 9.企业收入构成分析的内容。 10.成本费用分析的内容。 11.如何进行全部销售成本完成情况分析? 12.分析单位销售成本与单位生产成本的关系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 A.主营业务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2.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 A.主营业务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投资收益 3.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在()。 A.提取法定公益金之后 B.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之后 C.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之后 D.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 4.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下述比例()。 A.10% B.20% C.25% D.50% 5.产生销售折让的原因是()。 A.激励购买方多购商品 B.促使购买方及时付款 C.进行产品宣传 D.产品质量有问题 6.计算销售量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公式为: A.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 B.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 C.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 D.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 7.销售品种构成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主要是因为()。 A.各种产品的价格不同 B.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C.各种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 D.各种产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8.产品等级构成变化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原因是()。 A.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成本的变动 B.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价格的变动 C.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销售量的变动 D.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利润的变动 9.产品质量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是因为()。 A.各等级品的价格不同 B.各等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利润表及报告分析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

1.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500.4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93%,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本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6.84%,说明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100,028.87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73,023.62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73.00%;营业费用4,349.52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4.35%;管理费用21,382.38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21.38%;财务费用-313.34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31%。 (2)成本费用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158.28万元,增长28.46%;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9,755.04万元,增长15.42%;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70.50万元,增长1.65%;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11,912.28万元,增长125.79%;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78.44万元,增长20.02%。 3.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131.1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30,100.78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755.04万元,营业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70.50万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912.28万元,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78.44万元,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34.89万元,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3.96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85.82万元。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57.76%,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公司利润积累有了极大增加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将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低于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45.97%,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本期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结构优化、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4.经营成果总体评价 (1)产品综合获利能力评价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收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的: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因为: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利润表的定义、重要作用与阅读

什么是利润表(损益表、收益表) 2008-9-01 14:49 来源: 会计视野作者: 待查是反映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因此,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利润表要紧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利润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能够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营业费用、费用、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推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能够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差不多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

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能够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推断企业以后的进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利润表分项列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比如分不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并加以对比,得出主营业务利润,从而掌握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成果。配比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在利润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利润表要紧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动身,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营业费用、治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后得出。(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费用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接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分类分项列示。也确实是讲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要紧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要紧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治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

企业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表分析 从这张利润表中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作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利润的含金量和持续性,因此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在利润表中是非常重要的。99年相对于9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低,说明企业经营业绩呈下降趋势,而主营业务成本呈上升趋势,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势必会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降低,或者是主营业务的地区分布不同,行业经济不景气,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其他业务利润99年较98年有所增长,反映出企业在经营其他业务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一个企业最主要最关键还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重,主营业务所占比重越大,才越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越好。期间费用较上一年呈减少趋势,说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有所提升,降低了运营费用,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99年营业利润为负数,企业出现了亏损,很大程度是因为收主营业务成本提升而利润降低的影响,所以公司的实体经济做的很差,成本提升企业没有改变经营销售策略,成本提高企业可以相应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提高质量。以追求更大的利益。利润总额较上一年有所增长,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与补贴收入的增加,且营业外支出较上一年有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投资收入弥补了营业外收入,原因可能是投资股票、债券,获得投资收益的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99年净利润呈上升趋势。 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管理费用降低,而投资收入、政府补贴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弥补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使总利润大幅提高,因此净利润收益率增加,净利润也增加。但是这些营业外收入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所提升,因此企业最重要,最关键还是应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主营业务收入上去。 建议: ①要加强实体经济的建设,提高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 ②可以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④企业应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和平稳的增长速度。

利润表的用途

利润表的用途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从属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反映了因为盈利活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变化,并最终通过所有者权益表现出来。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于利润表的重视显然超过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动态信息。换句话说,利润表给企业做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录像”,而在这个“录像”中专门记录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多少收入、多少费用、多少利润。利润表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或者说它可以告诉大家,这段时间企业是赚钱还是赔钱了,如果赚钱赚在什么地方,如果赔钱又主要赔在什么地方等。这就为外部投资者和贷款人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2. 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如果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持久的盈利能力,主要看主营业务利润或营业利润。如果一个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多,或营业利润多,则企业具有盈利能力;如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很多,可以认为企业能够创造利润,但不能判断企业具有盈利能力。 3. 有助于判断企业的价值 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衡量时,企业的获利能力通常是评价其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某企业是一家上市企业,那么该企业本身的价值与其获利能力是有联系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借助于获利能力来评价企业的价值。 4. 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趋势 借助利润表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趋势和前景。比如将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的利润表排列在一起作比较,如主营业务收入第1年为100万元,第2年为200万元,第3年为300万元,第4年为400万元,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该企业的销售收入呈上升趋势,市场越做越大。再如某企业的管理费用第1年为100万元,第2年为90万元,第3年为80万元,企业管理费用的变化说明企业在行政管理开支上的压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还可以了解该企业盈利发展变化的趋势。 此外,将利润表信息与资产负债表等其他报表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财务分析基本资料,如各种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基本分析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利用报表信息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和科学的决策。

整理版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模板

整理版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1、企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2、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 并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和债务 法) 。 ( 1) 应付税款法: 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 纳税影响会计法: 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 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A、递延法: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 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 可是, 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 应当按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

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 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 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注: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 差异) ×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即当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 异) ×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B、债务法: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

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本章提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盈利是企业经营的要紧目标。本章以企业的以财务报表为要紧信息来源,就企业的利润表及其组成项目分析、利润表比较分析、利润表比率分析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关盈利能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并学会运用这些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第一节利润表及其组成项目分析 一、利润表的内容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或收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它是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的报表,是企业会计报表的差不

多报表之一。其具体结构是:由表头、表体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日 单位:元

补充资料: 二、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额的高低及其进展趋势,是企业生存与进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投资者及其利害关系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利润表的编制

与披露对信息使用者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地讲,利润表的作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都与“利润”紧密相连。经营成果(或经营业绩)指企业在其所操纵的资源上取得的酬劳(扣除理财成本、筹资成本等减项),它直接可体现为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而获利能力则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猎取经营成果的能力,它可通过各种相对指标予以体现,如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收益率等。通过当期利润表数据可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收益情况,可据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获利能力的高低,预测以后的进展趋势。 (2)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以后的现金流淌状况 我们明白,报表使用者要紧关注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刻及其不确定性。这些预期的现金流淌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具

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要】通过对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同样有助于关注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关键词】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一、利润构成分析 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A型企业属于正常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最好,属正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这类企业财务状况最好。而B往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特殊情况发生损失而造成的亏损,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也会加以扭转,故该类企业可望迅速好转。C型企业属于危险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有盈利但非营业所得,而是靠非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会过多。D这类企业在不能获得主营业务利润情况下必导致亏损,该类型企业产品销售获得毛利已不能弥补期间费用的支出,产生营业亏损,继续下去亏损额越多,亏损比例越大,导致破产速度越快。E型企业属于濒临破产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然最终有盈利,但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既不会多,也不会持久。这种偶然性所得,

利润表的作用及其分析

利润表的作用及其分析 学号: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利润表的作用及其分析 英文题目 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7>2013年月内容摘要ii Abstract iii 1 引言 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5 2 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 6 2.1 利润表的概念 6 2.2 利润表的作用7 3 利润表分析的技术方法 9 3.1 比较分析法10 3.2 比率分析法11 3.3 趋势分析法11 4 利润表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2

4.1 利润表分析采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2 4.2 利润表分析选用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3 5 案例分析16 5.1 公司简介16 5.2 选择利润表分析原因16 5.3 五粮液集团利润表分析17 6 总结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内容摘要 财务报表是总括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任何单位、个人要全面了解公司的状况,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就是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支情况及财务成果的报表。根据利润表提供的信息资料,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评估投资价值和报酬,从而衡量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成功程度。此外,根据表中提供的数字,还可以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获利能力进行预测,了解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趋势。木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利润表分析的技术方法,并讨论利润表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建议性对策。论文还选取了五粮液集团2006~2010年年度利润表报告进行案例分析,帮助集团正确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规避掉一些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五粮液集团;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表分 析

第5章利润表分析 壹、单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C.利润总额D.净利润 2.企业商品运营盈利情况最终取决于()。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C.利润总额D.投资收益 3.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是于()。 A.提取法定公益金之后B.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之后 C.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之后D.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 4.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下述比例()。A.10%B.20%C.25%D.50% 5.产生销售折让的原因是()。 A.激励购买方多购商品B.促使购买方及时付款C.进行产品宣传D.产品质量有问题6.计算销售量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公式为: A.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

B.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实际数×(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C.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产品销售量完成率-1)D.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产品销售利润基期数×(1-产品销售量完成率)7.销售品种构成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主要是因为()。 A.各种产品的价格不同B.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C.各种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D.各种产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8.产品等级构成变化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原因是()。 A.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成本的变动 B.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价格的变动 C.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销售量的变动 D.等级构成变动必然引起等级品平均利润的变动 9.产品质量变动会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变动,是因为()。 A.各等级品的价格不同B.各等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C.各等级品的单位利润不同D.各等级品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10.如果企业本年销售收入增长快于销售成本的增长,那么企业本年营业利润()。

利润表质量分析

利润表质量分析 1.对核心利润实现过程的质量分析 表1-1核心利润 表1-2核心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从表1-1和1-2可以看出2011-2014年核心利润逐年下降,分别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8.29%,188.84%,118.84%,72.79%。构成了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1.1营业收入质量分析 营业收入作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利润的含金量和持续性,即利润的质量。因此,营业收入质量分析在利润质量分析中尤为重要。 表1-3营业收入 单位:万币种:人民币

从表1-3中可知浪莎企业营业收入主要由主营业务收入组成,其他业务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33052万元,同比上年减少10713万元,下降24.48%。其他业务收入2014年14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万元,下降17.65%。 表1-4主营业务分行业和分产品情况 从表1-4可知浪莎主营业务分布在服装制造业,毛利率为13.33%,同比上年增加-5.3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内衣,短裤,文胸和其他,其中内衣和短裤占了较大比重,毛利率同上年合计增加了-3.30个百分点。 表1- 5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从表1-5可以看出主营业务的地区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西北和东北较少。行业经济不景气,营业收入下降,浪莎企业应该加大拓展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加强出口,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高营业收入。 1.2费用质量分析 1.2.1营业成本质量分析 表1-6营业成本 从表1-6可知浪莎企业营业成本只有主营业务成本,2014年为28647万元,同 比上年减少7838万元,减少21.48%。说明企业销售量下降,所以成本也下降,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及时降低了成本。 表1-7成本分析 从表1-7可知浪莎营业成本的分行业和分产品情况,营业成本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企业应改变战略,增加销售量。 1.2.2销售费用质量分析 表1-8销售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