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

山东人民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第二单元:良好的习惯第二课:正确的姿势

单元概述:

有良好习惯比有好成绩更重要,好成绩是暂时的,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尤其是一年级,正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由于本单元内容有生活性强的特点,因而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现状。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校内外同步进行教育,方能取得实效。养成好习惯决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磨炼的过程。本单元针对现在的校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发病年龄变小的趋势,教科书特意选择了“认识我们的身体”“正确的姿势”两个主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经常吃零食、挑食,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教科书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合理饮食”这一主题。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身体各部分,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游戏,利用游戏学生能轻松的达成学习目标,正确的姿势采用示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正确姿势给自己带来的良好精神状态。使学生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搞好膳食变换对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学习文明科学用餐,养成良好素养。

本单元的三个主题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课题:《正确的姿势》

年级:一年级

版本:山东人民出版社

课程内容:

了解初步的健康知识,知道保持正确姿势的意义,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让学生在亲身模拟体验中感悟到正确姿势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体验活动的成果,初步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教材分析:

“正确姿势”这一课,主要通过讨论、交流和演示,让学生明白姿势不正确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对于什么是正确姿势不是简单的给予,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调查等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正确的姿势”这一主题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讨论、交流或演示: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二是讨论交流坐、立、走的姿势不正确有什么危害。保持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二是展示仪表美,使人有精神、有朝气。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的图片资料

2.通过多种方式观察社会生活中人们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布置学生仔细观察星期一的升旗仪式。

教师准备:

有关正确的姿势的多媒体课件、儿歌、图片。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还不是太清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做到姿势正确。

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初步的健康知识,知道保持正确姿势的意义。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首先采用讨论、交流和演示让学生知道姿势不正确对身体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进而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正确姿势给自己带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直至产生长期保持的欲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初步的健康知识,学习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知道保持正确姿势的意义。

2.卫生习惯早养成。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保持正确姿势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教学策略与方法:

1.讨论、交流和演示让学生感悟。

2.问题引导互动与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为主导。

3.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引发思考。

4.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5.交流、讨论、探究方式贯穿始终。

课程资源的开发:

1.结合课程资源收集解放军叔叔的做立走的姿势,树立榜样的作用。

2.上网收集资料并结合教室文化设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教师将一些姿势不正确的和姿势正确的做成课件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知道姿势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条件说明:

1.城市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较好接入的新鲜事物较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和亲人。

2.农村的孩子可以利用学校的微机室和图书室查找资料收集信息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卡片等。

教学进度建议:

本主题分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说说什么是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习“正确的做立走姿势”,第二课时学生讲解三个一,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写姿势”。

第一课时“正确的做立走姿势”

主题目标:

1.情感与态度:珍爱自己,热爱科学。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学习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4.过程与方法:尝试使用体验、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录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老师在课前给你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大家观看星期一

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谁来给大家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升旗时看到的情景。

(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学生们认真观看,慷慨激昂。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国旗班叔叔升旗的情境,你有什么想法?你要怎样做?教师因势利导,要想和他们一样,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正确的做立走姿势。

师趁机板书课题《正确的做立走姿势》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她们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交流,认识正确的姿势

教师播放屠洪纲 <<中国功夫>>歌曲

引导学生分小组交流: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你对歌曲中的哪几句最感兴趣?怎样才能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一:正确的坐姿(幻灯片出示课本中的坐姿)

1.指名说一说图片中哪些学生的坐姿是正确的?哪些学生的坐姿是错误的吗?

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回答

2.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帮助那些姿势不正确的同学改正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正确的坐姿。

3.学习儿歌。指名读儿歌(坐如钟腰板挺腿并拢脚放平)

4.结合儿歌练习正确的坐姿。

练习:请大家捧起书本读书,看一看谁坐得最端正。

5.我们读书写字的时候都要“坐如钟,腰板挺”。(出示插图,儿歌)。

【儿歌是低年级同学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利用儿歌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做立走姿势,学生能比较喜欢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活动二:练习立

出示学校队列比赛的图片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朋友是如何站的?(出示儿歌:脚跟并拢腿伸直,收腹挺胸肩放松)

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儿歌

2.练习: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站一站,提出要求:快、静、齐。

现在我们就来排排队,看哪一组站得最好。

活动三:练习走

播放小朋友队列操比赛时的录像。

学生认真观看

1. 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到讲台上走一走

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他们是怎样走的?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发表意见

2.儿歌学习走的要领

教师出示儿歌认识正确的走路姿势:走如风脚步轻头不摇身不晃

学生齐读

学生展示正确的走姿

活动总结

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

师生一起总结:坐要头正、身直、足安;站要抬头挺胸收腹俩手自然下垂;走路时上身要直。一个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坐立走需要学生看看、练练、评评、议议。采用儿歌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学习坐立走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坐”以学插图,个别练习,背诵儿歌,达到全班参与。“立”以学校队列比赛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模仿练习,以评议为主要教学手段。“走”以学生示范为主,学生议一议、模仿,儿歌进行练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不仅靠听来学习知识,而且通过自由、主动、合作的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

三、情景体验,了解危害

1.课件出示书本脊椎图:引导学生思考:看后你有什么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教师出示书本35页的问题,说一说,做、立、走的姿势不正确会有什么危害?

学生自由发言

3.播放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不正确姿势的录像。

4.看后学生讨论,说一说那些姿势不正确。

5.集体纠错:出示图片,让小朋友们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帮助他们纠正姿势。

指名纠错并示范。

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们真棒!不仅自己姿势正确还能帮助别的小朋友。是呀,长期不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老师相信,这些同学听了你们的建议,一定会改掉坏毛病的。

【学生在掌握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以后,结合课本中弯曲的脊柱,引导学生找到脊柱弯曲变形的原因所在,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姿势不正确,进一步让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姿势的重要性。】

四、活动中巩固

1.老师想让小朋友分成三组,采用画一画、捏一捏(橡皮泥)和讲一讲(讲一个故事)的形式,进行做立走的练习你愿意到哪一组就到哪一组。

学生分组练习,汇报交流,成果演示。

2、寻找好榜样

师:生活中,谁的坐立走的姿势最优美,找出你的榜样,把这小红花带在他胸前,从今以后以他为榜样。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生动有趣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对正确姿势的内化,学生在“寻找好榜样”一教学环节中发现了别人身上的长处,达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目的。】

五、学以致用

1.师播放《中国功夫》

师: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了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比赛,看谁的坐、立、走姿势最准确。

2.学生跟着音乐声练习做立走。

3.老师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小红花以鼓励。

【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针对他们的表现欲,跟着音乐体会正确的坐立走的要领,在激昂的音乐中便能做到歌词中所唱的那样“坐如钟,站如松,行

如风”】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谁愿意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出要求:希望每个小朋友从小就做到:坐要头正、身直、足安;站要抬头挺胸收腹两手自然下垂;走路时上身要直。

板书设计:正确的姿势

坐(坐)如钟

姿势正确

立(站)如松

有利健康

走(行)如风

第二课时正确的读写姿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上个星期学校为小朋友进行健康查体,可是在检查视力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学生回答想知道。

教师出示上个星期学生检查视力的统计表(有部分学生的视力下降)小朋友们你知道这些同学视力为什么会下降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本上的信息图,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怎样了?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3、师引导学生思考:图中说的是小明该配一副眼镜啦!可是你知道小明为什么视力下降了?

【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书本中的信息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她们的探索欲。】

二、探索交流,认识造成近视的原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的原因。

2.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交流:小明躺着看书、读书写字时趴的很近、看书时光线太暗、这些都是导致小明近视的原因。

你还知道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原因会造成近视呢?

师生一起小结: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自行车和汽车上、走路时看书、睡眠不足、看书写字的时间较长这些也会造成近视。

【课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收集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体验,了解危害

1. 师出示信息图,视力下降给小明带来了哪些烦恼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

2.活动:采访一下戴眼镜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学生去采访戴眼镜的同学。

小结:比如别的小朋友可以随便跑着玩,可他不能,一跑眼镜会掉,而且一出汗镜片就模糊了,什么也看不见。可是一但摘掉眼镜,又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学生通过自由采访和亲身体验,知道戴眼镜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更深刻了解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重要性。】

四、探索交流,认识正确的姿势

1.教师播放课件:现在请小朋友看课件,你能说一说图片中的学生是怎样看书和写字的吗?

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思考。

2.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读书儿歌

读书时,要做到,脚放平,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子约一拳。

书本稍稍向外斜,条条要求牢牢记。

坚持天天都练习,保护视力一定行。

学生跟着老师学习读书儿歌。

教师说儿歌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根据儿歌的要求进行读书姿势的练习。比一比谁的姿势最正确,姿势保持一分钟。

3.出示:写字儿歌

学写字,重姿势,眼离书,约一尺。

胸与桌,离一拳,手离笔端约一寸。

认真做到三个一,保护视力一定行。

教师引领学生熟记儿歌,在记忆儿歌的基础上进行写字姿势的练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字要求学生书写)

学生进行书写姿势的练习。

教师巡视。(重点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同学)

总结:老师把“三个一”的要求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坚持做到,有了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演示什么样是正确的读写姿势,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和模仿。在课件中运用儿歌学习怎样读写。这样设计能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五、反思交流,学以致用

1.说一说你做得怎么样?怎样做才能避免近视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想法,师适时引导。

3、教师播放预防近视的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大家保护好视力;你拍二,我拍二,预防近视要牢记;你拍三,我拍三,书离眼睛一尺远;你拍四,我拍四,坐得端正腰要直;你拍五,我拍五,走路躺着不看书;你拍六,我拍六,看书时间别太久;你拍七,我拍七,用眼卫生要牢记;你拍八,我拍八,视力定期要检查;你拍九,我拍九,锻炼身体要长久;你拍十,我拍十,眼保健操要坚持。

学生根据儿歌同位同学之间一起做拍手游戏。

4.说说你以后应该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六、课后延伸,养成习惯

小结:课下,请同学们多做调查访问,看看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身体还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还请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正确的姿势

眼睛离书本一尺,

胸离课桌一拳,

手离笔尖一寸。

【学生做到三个一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1.巧妙活化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比如:正确的做立走,采用学生观察学校的升旗仪式和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2.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所以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比如:交流讨论,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大量收集有关正确姿势的儿歌,让学生根据儿歌的要求进行模拟表演,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3.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虽然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良好习惯,但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设计了,课下请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把学

到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习惯的养成不仅在课上也在于平时的生活中。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个别同学在小组合作时不会和其他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建议,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2.在学生收集资料时,由于他们现在认识的汉字比较少,所以对于个别同学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学生在课上知道了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向课上一样保持正确的姿势。

2.同学之间也要相互提醒比一比谁的姿势最正确,对于不正确的姿势也要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3.让学生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熟记儿歌,并能根据儿歌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三、使用建议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在分组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信心,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

2.儿歌的学习也可以让记忆力好的学生在课下帮助在课上没有记住的学生,使他们共同养成好习惯。

3.资料的收集也可以采用收集小卡片,制作小卡片的形式,也可以是收集关于正确姿势的歌曲和故事。这样就解决了学生识字少的弊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